【文档说明】《☆小放牛》教学设计1-七年级下册音乐【人音版】.docx,共(3)页,14.916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903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人音版七年级第五单元《小调集萃》第二课时《沂蒙山小调》《小放牛》《桃花红,杏花白》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学唱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小放牛》。2、欣赏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轻快柔美的声音演唱《沂蒙山小调》用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河北民歌《小放牛
》。教学难点:切分音的准确处理。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这首歌曲,使学生初步了解一问一答的对唱形式。2、激发孩子对民歌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教材分析:《小放牛》是民间歌舞剧《小放牛》中的一段
男女对唱。剧中小姑娘问路,俏皮的小牧童故意刁难,要姑娘答上他提出的问题,才肯告诉她。于是二人就一问一答的对起歌来。这首河北民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二四拍,一段体,五声徵调式,全曲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第二乐句是
一对上下句,第三、第四乐句是前两句的变化重复(换头合尾与同头换尾)。音调明快流畅,歌舞的形式生动,活泼有趣,充分表现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开朗乐观的性格。歌曲中八分休止的切分节奏非常突出,使歌曲显得诙谐、活泼。旋律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主题素材展开,流畅、一气呵成。很容易
记忆,成为流传很广的一首河北民歌。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鞭。教学过程一、学习《沂蒙山小调》。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山东的民歌,看大屏幕学唱(大约5分钟)下面我们欣赏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大约5分钟)接下来我们学习《小放牛》(1)
请同学们听听它唱了什么内容?你可以从中挑选你印象最深刻的来说(赵州桥)?(2)歌词有什么特点?(一问一答式)二、赵州桥的介绍和传说。(1)同学们,歌中唱到的赵州桥你们听说过吗?有谁能把你所知道的和我们分享一下?(2)这么坚固的桥,到底是谁造的呢?真的
是歌中所唱的鲁班吗?不是。其实是隋朝的李春所修,歌中提起的“鲁班、圣人、张果老、柴王爷”都是传说。都是为了突出赵州桥的伟大而神化了。三、学唱歌曲《小放牛》。刚才我们听的是河北流传最广的民歌《小放牛》,他轻松活泼的曲调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唱“赵州桥
”的这一段,最是经典,它已成为了河北省的招牌歌曲,就像我们江苏民歌茉莉花一样,家喻户晓,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1、初听歌曲:说说它的演唱形式,从听觉上当你仔细聆听第一段在问,第二段在答,我们再来听听看这个由二个人唱一问一答的形式就叫对唱。2、出示歌谱:说说演唱顺序。
听一听,说说歌曲的演唱顺序?(第四乐句)3、师带学生认识歌谱上的音(谁认得快就来当小老师指谱)。4、加进歌词演唱。(1)跟琴唱第一段歌词第一遍注意:一字多音的唱法第二遍注意:强弱。(2)跟琴唱第二段歌词。5、分角色演唱。(1)跟琴师问,生答(模仿老师的声音、轻快的突出强弱)。(2)跟原伴奏
男生问、女生答、最后反复处齐。四、再次演唱《沂蒙山小调》《小放牛》《桃花红杏花白》同学们感受不同的民歌有着不同的特点。五、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中国的民歌博大精深,表现方式丰富多彩,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相信民歌永远会
陪伴我们,因为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让我们再次民歌结束今天的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