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军民大生产》劳动号子》PPT课件5-八年级下册音乐【花城粤教版】.ppt,共(21)页,5.908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528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劳动号子添加背景图案《军民大生产》黄河两岸的歌——劳动号子陇东一带,也叫陕甘宁边区,是1937年至1949年之间,在中华民国内的一个行政区域,包括陕西、甘肃和宁夏的部分区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背景简介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国民党顽固派加紧了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毛主席提出“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的号召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要求部队、机关、学校发展生产。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很快开展起来。著名作曲家张寒晖由此在1945年创作了著名的歌曲《边区十唱》,又名《解放区十唱》。歌曲采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并填入体现陕甘宁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情景
的歌词,表现了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1964年,歌曲被搬上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段落精简为5段,并将歌名改成今天家喻户晓的《军民大生产》。张寒晖作曲家、戏剧家。主要作品有:《松花
江上》、《去当兵》、《游击乐》、《军民大生产》等。本曲创作于1945年,是根据陇东民歌(甘肃东部)的曲调填词改编的。原来歌曲有10段歌词,叫《边区十唱》,也叫《解放区十唱》,收录到课本的有2段歌词。作者简介再次聆听歌曲,思考以下问题: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歌曲的演唱形式又是怎样的?热烈激昂
、坚定有力领唱、齐唱歌词内容都涉及到哪些大生产活动时的场面?欣赏视频,说一说:开梢林,开荒地,纺织,习武……想一想:歌曲表现了一种什么情景?表现了当年在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歌词以“嗬嗨”“西哩哩哩,嚓啦啦啦”等富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
歌曲热闹、欢腾气氛,表现边区军民们的乐观精神。歌曲中都用到了哪些衬词?有什么作用?学唱歌曲xxx切分节奏第一遍:第一段:师领生合第二段:女领男合第二遍:(一领众和)第一段:男领女合第二段:女领男合劳动号子是一种随劳动而歌唱的、带有呼号的歌曲,是我国民歌三大体裁之一。劳动
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
从最初劳动中简单的、有节奏的呼号,发展为有丰富内容的歌词、有完整曲调的歌曲形式,劳动号子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并通过劳动号子表现出劳动人民的乐观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劳动号子,是与生产活动直接联系的一种口头即兴创作,曲调比较简单,节奏强而有力,有领有合
,顿挫分明。内容根据劳动特点随意发挥。船渔号子工程号子搬运号子类型:农事号子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劳动中产生、为劳动服务、节奏规整、强弱明显。劳动号子在劳动中的作用指挥劳动协调步伐鼓舞干劲调节精神为《军民大生产》曲调创编歌词1.快乐学习努力学习老师和同学们齐进步2.运动会真热闹全班
的男女同学齐上阵提示:学习、运动会、值日、拔河、中国足球、篮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