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别情 歌曲《阳关三叠》教学设计4-七年级下册音乐【花城粤教版】.doc,共(2)页,73.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500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阳关三叠》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阳关三叠》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阳关三叠》的音乐情绪。(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赏,引导学生分析歌曲背景,了解“三叠”的含义。2、以实践、创编等活动形式表现音乐,自己创设情景剧,展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
乐、表现音乐的乐趣。(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熟唱歌曲的主题旋律。2、理解歌曲的背景,感受诗人的送别之情。难点:“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和
附点节奏的准确。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课室环境布置等一、导入新课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古琴演奏《阳关三叠》)2、师生问好3、师:今早吾师经过星湖边上,看着迎风轻飘的柳条,一首古诗涌上了心头,赠与大家共享: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
出阳关无故人(演唱第一叠,手里拿着柳枝)师:同学们,老师刚才吟唱的诗词是出自哪位诗人之手?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生:王维送别之情师:嗯,这首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学们在语文课上已经赏读过了,此刻吾师想到了另外两句诗词“海内存
知己,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维折柳送友人,是何等的不舍?刚才吾师吟唱的琴歌正是改编于王维此诗现在让我们感受王维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情谊,吟唱古代琴歌《阳关三叠》二、学习新课1、听赏合唱曲《阳关
三叠》师:同学们在听赏的时候注意思考:此曲你共听到了几次相同的旋律?将一段旋律反复吟唱,体现了一种什么样层次的情感呢?(留下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生:3次旋律师:那同学们知道,我们的曲名为什么叫阳关三叠,而不是四叠了吗?(“三叠”:用一个基本曲调将原诗反复咏唱三遍。故称“三叠”
。)师:歌曲为什么用三叠的手法?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依依不舍,无比眷恋,背痛之情,也说明了两位友人的感情非常深厚)师:此曲不仅浓浓地渲染了诗人和友人的深沉离别之情,还含蓄地反映人们在不合理的征戍徭役制度压迫下的
哀怨情绪。所以,王维此番与友人惜别,或许是永别了„„2、吟唱《阳关三叠》(1)师教唱《阳关三叠》主旋律师:注重附点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注意解决难点“遄行、遄行”的八度大跳和切分音节奏。(2)学生齐唱《阳关三叠》,
注意乐句的呼吸和速度,和层层递进的惜别悲痛之情。3、听赏古琴曲《阳关三叠》为了深切体会这种情感,请同学们欣赏古琴曲《阳关三叠》,让学生随着音乐自由想象、模仿,为后面的创编打基础。4、认识古琴这种乐器。辨析其音色,感受这种乐器一般表现什么样的情绪。三、
拓展与延伸在古琴由《阳关三叠》的音乐声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大胆发挥的想象力,自由创编情景剧。四、评价与总结感谢几位同学的精彩表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呢?你觉得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怎么样呢?(生自评、互评)下面让我们在古琴曲《阳关三叠》的音乐声中,感受着古人的送别
之情,结束我们这节课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