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欣赏 《二泉映月》《十面埋伏》(片段)》PPT课件2-八年级下册音乐【沪教版】.ppt,共(13)页,2.232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486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同学们认识这些乐器吗?《二泉映月》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一首名曲,旋律委婉流畅,意境深邃,乐曲的作者是我国的一位民间音乐家。我们的这位民间音乐家是谁呢?他又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这首曲子的?阿炳(原名:华彦钧,1893-1950)人称瞎子阿
炳,江苏无锡人,父亲精于道教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阿炳自幼受到父亲的严格训练和江南民族音乐的影响,很快就成为无锡道教界一名出色的乐师。他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
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华彦钧3岁时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
奏能手。•阿炳现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他25岁左右继承父业,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这时他的音乐造诣已经很高了,不幸的是在他35岁时双目失明,加上社会动乱,生活无着落,便成为一名流落街头,以卖
艺为生的民间世人,人们叫他“瞎子阿炳。”卑微的出身,视力的残疾,穷困的流浪生活,使阿炳饱尝了人间的辛酸,在这首作品里有伤感的叹息。有苦痛的倾诉,有难以排解的愁绪,也有抑制不住的激愤,还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此时此刻,你在欣赏这首
曲子的时候,脑海中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你能通过对阿炳街头卖艺生活的描述,来展开联想,想像一下当时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劳动人民他们的一些生活情况吗?同学们来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