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统编版九年级上世界历史《古代亚非文明与古代欧洲文明》优秀单元作业设计.pdf,共(16)页,1.013 MB,由厚德载物追求卓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8915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古代亚非文明与古代欧洲文明重组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历史九年级第一学期统编人教版古代亚非文明与欧洲文明(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整合)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人类文明的起源与演进(
上)第1—5课2人类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下)第1—5课3上古文明的成就与意义(上)第1—6课4上古文明的成就与意义(下)第1—6课5上古文明的互动与特征(上)第1—5课6上古文明的互动与特征(下)第1—5课
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整合单元内容为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标题为“古代亚非文明与欧洲文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两个单元的教学要求如下:初步了解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通过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以及
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知道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了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成就,以及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对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作用。(二)教材分析21.知识框架2.教学内容分析世界古代史的学习
内容,尤其是一些历史地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制度等,对于学生来说相对陌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运用直观素材,拉近学生与所学内容的距离。要注意对世界古代史上典型的文明成果、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具体形象的讲述,注重对重要历史概念的解读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世界史的学法指导,注重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概括世界各个区域文明的主要特征,梳理各区域文明互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各大文化区域的文明成果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多
元性特点。同时,要引导学生回顾、联系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内容,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通过学习有关古埃及的金字塔和法老的统治,了解自然环境与古埃及文明的关系。通过学习古巴比伦王国的有关内容知道《汉漠拉比法典》的历史地
位和价值。通过学习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的创立,了解古代印度社会的状况,了解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和对外传播。知道人类形成于大约两三百万年前,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人类最早的文明诞生于大河流域,它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大河流域的文明成果。了解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通过伯利克里
改革,雅典达到鼎盛。了解雅典民主制的实质,提高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正确理解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化的作用。古罗马文明是欧洲文明的另一个重要源头,了解罗马从城邦到共和国再到帝国的史实,知道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情况,罗马法
律是3古罗马文明对西方乃至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知道希腊罗马建筑艺术、天文、立法、哲学、文学、法学等文化成就,形成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认识。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化奠定了欧洲文明的基础。由于历史时空条件的不同,古代
希腊和罗马文明呈现出各自的特点。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文明产生最重要的标志是国家的产生,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级社会阶段。四大文明区域的文明各具特色,但唯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源远流长。了解人类文明交流与传播的
方式是战争征服与和平交往。通过对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和起源于海洋的欧洲文明的学习,了解各地区的文明异彩纷呈、各具魅力,显示出世界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三)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通过七八年级中国历史的学习
,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并已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进入九年级,求知欲更强,学习能力有明显提升。整合单元后,教学内容更具逻辑性和整体性,内容时间跨度大,对比和比较更强,有利于学生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训练。相对复杂的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在大时空下展开,有利于九
年级学生在比较与对比中认识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通过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分析史料,合作探究,合力解释,能让学生更充分地感知、理解古代文明的多元性、差异性与合理性。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第一、二单元主要内容为人类文明的起源。根据
《课程标准(2022版)》对大单元教学的要求、对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要求和教材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把这两个单元6课内容整合为一个大单元,并根据逻辑关系把教材内容整合为三个部分:一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二是上古文明
的成就与意义;三是上古文明的互动与特征。据此,我们设计了大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1.人类文明的起源与演进识读古代埃及示意图、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和《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古代印度示意图,了解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印度的地理位置,古代埃及
4法老的集权统治、古代两河流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古代印度历史沿革。解读古代希腊示意图和文献材料、古代罗马扩张示意图和文献史料,了解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情况,了解古代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的兴衰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素养,培养透过
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上古文明的成就与意义认识金字塔既是古埃及的文明象征又是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奇迹。通过解读法典条文,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历史地位,提高运用唯物史观客观评价历史的能力,培养历史解释素养;理解《汉谟拉比法典》对西方后世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理解种姓制度的建立及其
对后世的影响。了解佛教对世界特别是中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联系中华文明的相关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古代欧洲民主政治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通过材料研读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培养历史解释和语言表达素养。认识古代罗马对西方文明乃
至世界文明的重要历史贡献。了解希腊和罗马的文化成就,具有感知和鉴赏西方古典文化的能力;尊重和欣赏西方古典文化成就。3.上古文明的互动与特征读亚历山大东征示意图和罗马帝国扩张示意图,了解两个帝国的建立在客观上促进了
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对学习的古代亚非文明与欧洲文明进行对比,认识世界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知道多元文明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初步理解、尊重各个文明之间的差异。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单元内容整合教学为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提供了路径,搭建了平台。
单元内容的整合落实到作业设计上,就是通过作业对单元主题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和提升,有利于培育核心素养,从而整体发挥单元学习的教育效果。把起源于大河流域的古埃及的文明、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印度的文明、中华文明成果和起源于海洋的古
代希腊、罗马文明进行对比,体会古老的文明异5彩纷呈,各具魅力,统一性和多样性并存的特征。认识起源于大河流域和海洋的上古文明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社会结构上的特点。古代世界相对孤立闭塞,各个地区民族的发展会有差异,形态各异,体现出多元性,但从总体上看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创造了人
类的共同财富。整合中国历史有关内容及古代亚非文明与古代欧洲文明,认识文明的产生受地理自然环境影响,古代亚非文明的中央集权和古代欧洲民主政治是历史因素、文化因素决定的,彼此要包容、认可、尊重。整合单元作业设计,紧扣整合单元主题“古代亚非文明与古代欧洲文明”,在分析课标、教材、学情的基础上制定整合单元
学习与作业目标,培养大单元意识。将原来两个单元共6个课时作业缩减为3个单元整合作业及1个整合大单元检测作业。作业设计立足核心素养培养,注重教学重点、难点,以基础题为主,按照学习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突出作业的渐进性和整合性特点。整合单元作业包括两类:基础巩固作业(共计
10分钟左右),实践活动作业(选做)。作业设计一方面减少了总量和时间,另一方面通过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学生需求,达成“减负增效”的目标,同时又体现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强化了对学生的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五、课时作业课时作业一人类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作业时间:1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西周最高统治者称自己为天子,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称作()A.大王B.天王C.法老D.皇上【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本
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古埃及最高统治者的尊称的了解,同时还要注意和历史上的一些国家对最高统治者称呼的区别。【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和国家最高统治者称呼的区别,培养时6空观念。2.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说:“„„有的城邦则实行民主政治,领导者由全体雅利安市民选举产
生。”其中“实行民主政治”的城邦代表是()A.科林斯B.雅典C.米洛斯D.斯巴达【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雅典作为古希腊城邦,推行民主政治,称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研读并获
得有效信息的能力。3.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据此得出的关
于古巴比伦社会状况的结论错误的是()A.当时社会的一大特征是家庭奴隶制B.社会商品经济比较活跃C.奴隶制度相当发达D.等级森严是社会特征之一【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题干所述内容反映的是古巴比伦的社会状况,没
有涉及“商品经济活跃”的信息,故此结论错误。【设计意图】考查学生通过材料研读,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4.中国传统建筑大多采用榫卯工艺。而西方建筑大都运用拱门、罗马柱等。对西方建筑风格产生深远影响的是()A.古埃及建筑B.古中国建筑C.古巴比伦
建筑D.古希腊、罗马建筑【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知道古罗马建筑风格的特点是多采用拱门、石柱等元素。【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罗马建筑的特点识记。5.地理环境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的产生
和发展。下列选项对古埃及、古巴比伦、7古印度和古代中国文明均产生影响的是()A.沼泽B.荒漠C.海洋D.河流【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古代亚非文明都产生于大江大河附近。【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二
、选做题6.选择《母狼与孪生兄弟》、《布匿战争》、《凯撒大帝》、《埃及艳后之死》等故事中的一个,查找并整理资料,讲给同学听。【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故事情节完整,生动有趣,语言优美,普通话标准,表达内容丰富有感染力。【作业分析】通过学生喜欢的讲故事听故事的方式,了解古代罗马文
明起源与演进的历史。【设计意图】明确故事传说和史实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知道真实的有价值的历史信息来源于考古遗址研究、史书记载,而传说故事神话也能提供一定的历史信息。培养史料实证核心素养。课时作业二上古文明的成就与意义作业时间:1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小茗和妈
妈在埃及旅游参观后收获很多,他们认为以下属于古埃及文明标志的是()①金字塔②狮身人面像③木乃伊④甲骨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
纳总结能力。知道古埃及文明的标志是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木乃伊、象形文字、太阳历等等。8【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2.下图是世界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帕遗址,其位于()A.长江流域B.印度河流域C.两河流域D.恒河流域【评价实施
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古代印度最早的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宗教文明起源于恒河流域。【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和相关地理环境之间构建密切联系的能力。3.识图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下面的地图是
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版图,该帝国是()A.亚历山大帝国B.东罗马帝国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D.阿拉伯帝国【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地图上有“马其顿”、“伊苏斯”、“波斯”、“巴比伦”等地理
名称,所以判断得出是亚历山大帝国。【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地图和重要帝国版图的识图辨析能力,培养时空观念。4.《伊里亚特》与《奥德赛》两部史诗主要反映了公元前十一至前九世纪间古希腊人的社会情况。这两部史诗都出自于()A.《天方夜谭》B.《神曲》C.《荷马史诗》D
.《论语》【评价实施主体】教师9【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荷马史诗》反映了公元前11到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的社会状况,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也为历史、地理、考古学、民俗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荷马史诗》主要内容的了解。5.《摩奴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
了婆罗门,要罚款1O帕那(银钱单位)。如果是吠舍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罚款20O帕那。要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刹帝利是最高种姓B.吠舍是最低种姓C.首陀罗
是贱民D.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地位不平等【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是社会等级制度,四大种姓社会地位不平等,界限分明。【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所给材料的研读分析能力,从材料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有
效信息。结合所学获得历史结论,培养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二、选做题6.假如你是公元前18世纪的汉漠拉比,你怎样介绍自己的武功卓著,文治显扬?请将你的历史功绩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介绍给大家。【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史实运用充分,条理清晰,文
字表达精准,行文流畅,字数到达要求。【作业分析】汉谟拉比开创了古巴比伦王国的全盛时代,缔造了辉煌的古巴比伦文明。其功绩包括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中央集权的奴隶主专制统治、制定颁布《汉谟拉比法典》等。文章撰写既要
考虑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才能形成客观评价。【设计意图】通过撰写文章,加深对上古文明成就与意义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素养。课时作业三上古文明的互动与特征作业时间:10分钟10一、单项选择题1.古印度被称为“数字之国”,是因为古印度人发明了()A.梵文B.中国数字C.阿
拉伯数字D.罗马数字【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阿拉伯数字虽是经过阿拉伯人传往欧洲各地,但最早是由古代印度人发明的。【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知识中相似知识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自2021年12月16日起,因疫情防控需要,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西安大慈恩寺
实行“双暂停”措施。大慈恩寺名扬天下主要与以下哪一宗教有关()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道教【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由西安的疫情防控工作引出大慈恩寺,由大慈恩寺联系唐朝玄奘西行求取佛经的史实,最后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所学
古印度的佛教创立。【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今中外关联历史事件和现象的联系和理解能力。3.亚历山大东征给东方世界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又在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下列历史事件中文明交往方式与亚历山大东征本质相同的是()A.鉴真东渡B.张骞通西域C.马可·波罗
东来D.蒙古军队西征【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古代文明的交往方式有两种:和平交往和战争征服。蒙古西征和亚历山大东征都是属于战争征服,它们都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区的文明交流。【设计意
图】通过对人类交往中的重要历史事件的对比,考查学生正确分析历史现象和本质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114.西方体育文化,强调规则,形成了重视"练形"、健美,讲究外在统一和激烈竞争的风格。中国传统体育形式相对柔和,以强身健体为主,主张修身养性,讲究内外兼修
。中西方体育文化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地理环境不同②文化传统不同③审美心理不同④体质不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通过分析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性背后的原因,理解不同文化的成因包括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审美心理、体质特征等诸多
层面。【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不同文化,培养理解、包容、尊重、认可不同文化的观念。5.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
的上古文明。从政治文明角度看,其共性的特征主要表现为()A.进入文明时代早B.实行中央集权C.发源于大河流域D.均属内陆文明【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上古文明产生于不同区域,既有明显差异性,又显示出一些共性特征。亚非上古文明的共性较多,但从政治文明角度看,主要体现在中
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上,这也是亚非上古文明与欧洲上古文明的重大差异。这种差异是地理、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决定的,正因此,才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多元性。【设计意图】通过对亚非上古文明的比较,考查学生从不同视角分析判断历史现象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形成对不同文明的正确态度,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核心素养。二、
选做题6.结合教材p18“相关史事”、P20“知识拓展”、P28“人物扫描”相关内容,查找相关资料,编排历史短剧《苏格拉底之死》。【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剧情符合史实,设计合理,语言生动,表演真切,能让观众产生共鸣。12【作业分析
】四百人议事会和陶片放逐法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可能成为一种暴民政治,使民主成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感悟苏格拉底对雅典简单多数的民主制提出异议,坚守信念以死抗争的精神。【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查找、收集、研究史料,编排并参加演出,使学生全面认识雅典民主政治,进而理解不同文明的
特征,逐步形成尊重、包容、欣赏的文明观。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作业时间:3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希腊城邦的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公民需要履行参军打仗的义务。同时公民也享有权利,比如宗教活动、节庆演出等。除此之外
,希腊公民的权利还包括()①主持祭祀②占有土地③颁布法律④文体竞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希腊城邦公民拥有参与节庆演出、宗教活动、占有土地和文体竞赛等权利。【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能了
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具体内容。2.古巴比伦王国对社会居民有严格的等级规定,社会成员主要分为()①有公民权的自由民②无公民权的自由民③奴隶④外邦人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
准】C【作业分析】在《汉谟拉比法典》的规定中可得知古巴比伦社会成员有三个等级,外邦人没有提及。古希腊的雅典外邦人数量多,却没有政治权利。所以选择C。13这里一方面要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要掌握雅典的相似的知识点,注意区分。【设计意图】此题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学生对古巴比伦社会等级的相
关知识掌握情况。3.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历是古代罗马人创立的,古代罗马人的历法起源于()A.古代埃及的太阳历B.中国的农历C.古代印度的佛历D.格列高利历【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历法分为太阳历和太阴历。古埃及的太阳历和格列高利历是一脉相承的,中国的农
历是太阴历。【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法知识的了解。4.文字是人类文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载体。右图所示文字的发明者和使用者是()A.古代中国人B.古代希腊人C.古代尼罗河流域居民D.古代两河流域居民【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重
要的文化成就,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西亚许多民族的语言和文字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楔形文字了解。二、材料解析题5.根据所给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亚非古文明分布图:14(1)依据古文明分布示
意图,写出这些古文明产生发展的相似自然地理环境。据此请为它们命制一个共同名称。材料二西方文明之源分布图:(2)请分辨上述图片,分别写出图中所示文明的称谓。归纳上述文明产生的相似的自然地理环境。并分析它们在西
方历史上的地位。材料三辉煌的文明成就(代表):(3)请分别指出图三至图六文明成就的创造者。(4)请谈谈你对上古文明对人类历史发展所起作用的认识。【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区(语意相近亦可)大河文明。(2)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海洋周边和岛屿或以海洋为中
心,近现代西方文明的源头。(语意相近亦可)(3)依次是:古印度人、中国人(商朝人)、古希腊人和古代犹太人(古罗马居民)。(4)是近现代文明的源头,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语意相近亦可)【作业分析】第(1)问,考查四大文明古国均
发源于大河流域,让学生知道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第(2)问,考查古希腊罗马文明起源于海洋。让学生知道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前两问属于对古代文明类型的分析,也是整合两个单元的目的之一。第(3)问,知道古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中国人(商朝人)的甲骨文、古希腊
人的雕塑和古代犹太人(古罗马居民)《圣图一图二图六图三图四图五15经》,加强文明传承意识。第(4)问,综合前几问从总体上进行认识,人类文明的起源是由各地区文明共同组成的,而人类文明在传承中发展。【设计意图】本题借助
历史示意图和图片史料,设置了四个由浅入深的问题,分别考查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产生、两类上古文明的典型成就,最后从总体上认识上古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要在历史情境中实现,本题在历史材料中回顾史事
,总结文明的类型和成就,进而思考文明的走向,综合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及家国情怀等素养。三、论述题6.“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
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试简要评述上述观点。【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科学等要素进行综合评价。如:该观点正确。罗马征服世界的第一次是战争的方式,第二次是以基督教传播的方式,第三次是以法律的方式。《十二铜表法》是罗
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罗马法所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为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的立法提供了范本。所以三种方式,唯有法律对世界的影响最为持久。本题采用等级评分标
准将学生表现分为观点与论述两个维度,每个维度分为四个水平等级。按优、良、合格、基本合格4个等级进行评价。【作业分析】本题属于历史论证题,既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考查准确把握材料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论证的能力,层次要求较高,有一定的区分度。【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
对罗马法律世界影响的理解,侧重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素养。通过考查学生的历史阐释能力,展现学生的核心素养达成度。选做题7.绘制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古代文明中心的地理范围示意图,加深对世界古代文明多元特征的理解。【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评价要素:绘图
准确美观整洁,比例基本合理,线条自然流畅,文16字工整,配色协调。综合上述要素按优、良、合格、基本合格4个等级进行评价。【作业分析】绘制该示意图能深化学生对整合单元知识的学习巩固,呈现出个性化的学习成果,有较强的开放性,能直接反映学生的时空观
念和动手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搭建了平台,同时也能通过历史制作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设计意图】通过历史地图的绘制,帮助学生对整合单元的古代亚非文明与欧洲文明的起源地加深记忆,培养时空观念,认识世界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序
号类型对应整合单元作业目标对应学习水平难度来源完成时间了解理解应用1选择题1√易选编30分钟2选择题2√易选编3选择题2、3√易改编4选择题1、2√易原创5材料解析题1、2、3√较难原创6论述题1、2、3√较难改
编7历史制作1、2、3√较难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