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3-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沪科版】

DOC
  • 阅读 3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19.874 KB
  • 2022-12-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3-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沪科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3-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沪科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3-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沪科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3-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沪科版】.docx,共(6)页,19.874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913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十章《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基础上对滑轮的学习。本节的实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滑轮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提高

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无论在知识的学习还是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以及掌握定滑轮、定滑轮的结构、特点;学会组装滑轮组并分析其省力情况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二的学生经过一段的学习,对物理课的特点比较熟悉,对物理有一定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滑轮及其应用》是在学生有初步杠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有一定的知识

基础。但是滑轮的特点、实质较难理解,通过实验使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使初中学生易于掌握。三、设计思想1、本节课从上节课的知识出发,由生活中的滑轮引入,从生活走进物理。2、在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协作的实验探究为主线,充分培养学生实

验探究的能力。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交流、讨论等方式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4、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从物理走向生活。四、教学目标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2、掌握定滑轮、定滑轮的结构

、特点。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4、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5、学习滑轮组的组装及分析其省力情况6、通过了解滑轮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五、教学重点和

难点重点:动滑轮、定滑轮的作用及特点难点: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实质,判断滑轮组承担阻力的绳子股数。六、教具1、学生按2人一组,每组配置铁架台一个,钩码一盒,绳子,单滑轮两个,弹簧测力计一支。2、老师用器材单个滑轮4

个,铁架台3个,线,钩码一盒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提纲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说明一.引入新课ppt显示升旗仪式的图片,问大家在观察升国旗过程中有没有疑问,比如国旗运动方向如何?旗手施力方向如何?为什么旗手施力方向与国旗运动方向相反,国旗却能顺利上升?原来是因为旗杆顶端有一个滑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滑轮

及其应用。板书课题《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向上向下让学生通过结合生活中所见到的实例自然过度到本节所学内容二.新课教学请大家看看桌上的滑轮的构造。那大家想想,用一根绳和一个滑轮将学生观察滑轮的构锻炼学生货物提到高处,你有什么方法?演示单个滑轮的两种用法,

得出滑轮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组织学生实验:学生两人一组,分工协作,探究两种滑轮的使用特点及结构特点探究一:定滑轮的特点与性质(板书)要求学生对照图10-14实验,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记录在该图下面。再在滑轮下加挂钩码,按黑板上的PPT表格要求进行

实验。巡回指导学生实验通过实验可得到什么结论?解释:不省力的含义是动力不小于阻力;用手直接提升钩码人必须施加向上的力,而使用定滑轮提升钩码可以施加向下的力即改变施力方向的意思。造。学生分组实验,一人绕线,把弹簧测力计校零挂在线端,负责拉弹簧测力计、读数。另一人挂钩码,记录数据。结论: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施力方向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教师指导:一个钩码50g,可以根据G=mg计算钩码重力大小,也可以称其重力大小。把拉力大小与重力大小进行比较。想一想使用定滑轮为什么不能省力呢?PPT展示

图10-15得出定滑轮的本质是等臂杠杆,L1=L2探究二:动滑轮的特点与性质(板书)要求学生按照图10-16组装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该图下面。再改变钩码质量两次重复实验。巡回指导学生实验通过实验可得到什么

结论?解释:省力指的是使用动滑轮动力可以比阻力小,但是施力方向要与阻力方向相反,如同用手直接提升钩码的施力方向一样。学生在图10-15旁边记下使用定滑轮的其他结论①F=G,②s=h学生仍然分工协作,一人绕线、拉弹簧测力计、读数;一人加挂钩码,记录数据在图10-16(a)下面。两人轮换分工。结

论: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施力方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PPT展示动滑轮的杠杆示意图,告诉学生动滑轮支点的位置,得出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L1=2L2有F×2R=(G物+G滑轮)R2F=(G物+G滑轮)PPT分析绳子自由端如

果不竖直向上,L1会变小,则F变大,所以使用动滑轮拉力要竖直向上。那么如果既要省力又想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应当采用什么方法呢?(板书)三、滑轮组定义:定滑轮与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装置叫做滑轮组。展示滑轮组装置。PPT展示

一个定滑轮与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的两种绕法。边演示使用滑轮组的方便情况,边借助PPT分析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指出滑轮组上与动滑轮直接连接的绳子均承担阻力。拉力F的大小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n有关。结论: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记录使用动滑轮的其他结论:s=2h,v=2v物将动滑轮与定滑轮组合起来

使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所用拉力就是物重和动滑轮重的几分之一nF=G+G动PPT展示滑轮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小结1、定滑轮的使用特点、结构特点2、动滑轮的使用特点、结构特点3、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布置作业(略)板书设计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一、认识杠杆二、探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三、探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四、

滑轮组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及时巩固知识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6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