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观课记录-八年级物理上册【鲁科版】.doc,共(6)页,9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876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环节一】通过小孔成像课件复习:小孔成像的原理、成像特点以及实像的判断方法: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可以用光屏承接。(设计意图:复习小孔成像,为后面平面镜成像原理、特点及虚像的判断方法做铺垫。)【环节二】观看视频“天空之镜”(设计意图:感受生活当中平面镜成像的自然现象,引起
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新课教学模块一:认识平面镜课件展示: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像平面镜一样成像?学生思考并交流。平静的水面、光滑的金属表面、玻璃表面都和平面镜一样可以成像。(设计意图:课件展示湖水中美丽的倒影、古代铜镜、玻璃板,使学生知道平静的水面、光滑的金属表面、玻璃板都相当于平面镜,为后面实
验中学生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铺垫。)模块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本环节我将组织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教学,按照科学探究七个环节进行。【环节一】提出问题:学生活动:照镜子。观察自己在镜子中的像有什么特点?学生根据观察的实验现象提出研究问题如:(1)平
面镜成像时像和物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像和蜡烛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等等。(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动因,是探究的起点。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才能积极思考和寻求解决方法。)【环节二】猜想:学生根据照
镜子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想。教师给以充分的肯定,并确定本节课主要探究的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环节三】制定计划与
设计、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得出结论:为了突破实验设计的难度,将本节课探究的主题分成两个小实验来逐一进行研究:实验探究一: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的大小有什么关系?(1)请你根据老师给你提供的器材,找到像的位置?(2)如何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关系?小组讨论完成实验的设计。教师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得出结论1: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小试身手1:一个身高为1.7m的人站在平面镜前,此时他在镜中的像的高度为______m,你的理论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出实验,对于初学者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降低难度,同时充分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设计实验的思维过程,我们设计的这样的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完成实验的设计,为接下的实验探究奠定基础。)实验探究二:像和蜡烛到
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在实验探究一的基础上,有能力的小组可参考导学案自主进行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有困难的小组可参考课件的友情提示,或者举手请老师帮助。(1)需要的实验器材有哪些?(2)你可以设计出几种方法来比较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3)思考:连接像点与物点,你发
现它们与镜面的位置是什么关系?得出结论2: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小试身手2: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m,则像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你的根据是____________;【环节四】交流与评估实验结束后由小
组交流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小组之间进行评价。模块三: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环节一】播放课件从小孔成像的原理,重温实像的概念1.小孔成像成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2.如果有物体挡住了光线,光屏上接不到像【环节二】体验平面镜成像是虚
像1.平面镜成像能否用光屏接住像2.同学们动手尝试,能否在镜子后面用东西挡住或遮住像3.思考:为什么平面镜成的像接不到,挡不住呢?【环节三】课件分析平面镜成像原理1.S光源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以后进入我们的眼睛,使我们看到镜子后面的虚像S’。2
.连接s与S’,交于平面镜的点为o.用刻度尺测量得到物s到平面镜的距离so等于像s’到平面镜的距离s’o,用量角器测量得到连线ss’垂直镜面。3.得出结论:正立等大虚像。模块四:平面镜的应用1.平面镜成像有哪些实际应用呢?请同学们各抒己见。2.思考:两个相互垂直
的平面镜前的物体能成几个像?三、课堂小结1.针对学习目标,检查自己对本节课的掌情况2.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平面镜成像有哪些新的认识?【反馈检测】1、某同学身高1.7m,站在竖直放置
的平面镜前1.5m处,他的像高是_________,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___。若此人向平面镜移动1m,则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_,他的像高为_______,成的是(“虚”或“实”)像。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做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3、在做探
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选择的玻璃板的厚度是越厚越好还是越薄越好?。(2)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蜡烛B的要求是,这是为了。(3)在寻找蜡烛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
蜡烛(填A或B)一侧观察,实验中某小组的同学无论怎样调节玻璃板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板书设计】平面镜成像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1.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2.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三、平面镜的应用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虚像作业设置:A:探究两个相交平面镜成像个数与夹角的关系。B:上网查询资料:生活中的光污染问题。《平面镜成像》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及平面镜成像原理。(3)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
信息的记录和处理。(4)通过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5)通过对平面镜的像与物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中的简洁对称之美。(6)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
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知识链接】: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__________,光从一种物质射向另一种不透明的物质的界面时,会发生________现象。小孔成像的特点是_______,像_____(能|否)能用光屏来承接,小孔成像的原理_________3、我们能看
到物体是因为_____________4、一点光源S发出两条光线射向平面镜,作出反射光线。【学习过程】模块一:认识平面镜模块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一:比较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关系问题1:体验选择什么器
材找到像的位置?器材:平面镜,茶色玻璃板,要求:一名同学在前面观察,指挥另一位同学在后面找到像的位问题2: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你选择哪些器材进行实验,为什么?问题3: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大小是否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改变而改变
?思考:(1)像和物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相等”或“不相等”)(2)改变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像大小始终与物的大小相同,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__(有关、无关)结论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小试身手1】一个身高为1.7m的人站在平面镜前,此时他在镜中的像的高度为______m,你的理论根据是_______________探究二:比较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1.需要的实验器材有哪些?2..进
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次数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1234.思考:连接像点与物点,你发现它们与镜面的位置是什么关系?结论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相等”或“不相等”),像和物的连线跟平面镜______(“垂直”或“平行”)交流评估:小试身
手2:(1)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m,则像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___,你的根据是______;(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做出S点的像模块三: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环节一:体验平面镜成像是虚像思考:小孔成像成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平面镜成像能否用光屏接住像?结论:平面镜成像是______
__________像环节二:课件分析平面镜成像原理思考: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__________以后进入我们的眼睛,人眼看到的虚像是实际是_______________会聚而形成的。结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s模块四:平面镜成像的应用1.平面镜成像有哪些实际应用呢?请同学们各抒己见。2.思考: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前的物体能成几个像?我的收获:【达标检测】1.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像,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__,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
____,像和物体的连线与________垂直。2.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而卡车、公交车等大型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却几乎是竖直的.你能用所学知识分析小汽车前挡风玻璃这样安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