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计算机网络6课件.ppt,共(29)页,167.034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693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计算机网络6DTE通过DCE与通信传输线路相连DTEDCEDCE串行比特传输信号线与控制线用户环境通信环境用户设施通信设施DTE信号线与控制线用户设施用户环境EIA-232/V.24的信号定义(1)保护地(2)发送数据(3)接
收数据(4)请求发送(5)允许发送(6)DCE就绪(7)信号地(8)载波检测(20)DTE就绪(22)振铃指示DTEDCE计算机或终端调制解调器两个DTE通过DCE进行通信的例子EIA-232/V.24接口调制解调器DTE-ADTE-BDCE-ADCE-BEIA
-232/V.24接口调制解调器网络利用虚调制解调器与两台计算机相连插头插头插座插座计算机虚调制解调器计算机(1)保护地(2)发送(3)接收(4)请求发送(5)允许发送(6)DCE就绪(7)信号地(8)载波检测(20)DTE就绪(22)振铃指示(1)保护地(2)发送(3)接收(4)请求发送
(5)允许发送(6)DCE就绪(7)信号地(8)载波检测(20)DTE就绪(22)振铃指示值得注意的地方很多厂家出售的调制解调器只用到接口25根线中的4~12根。两个厂家的设备不一定能互相通信。2.7.2RS-449接口标准RS-449由3个标准组成。即:RS-44
9RS-423-ARS-422-A2.8宽带接入技术为了提高用户的上网速率,以研究了多种宽带接入技术。主要有xDSL技术光纤同轴混合网(HFC)FFTx技术(光纤到-----)xDSL技术人们经过研究发现,虽然标准模拟电话信道的带宽被限制在300~3400Hz,但用户线实际可
通过的信号频率仍超过1MHz。因此xDSL技术就把0~4KHz频带留给传统电话使用,而将原来没有被利用的高端频带留给用户上网用。ADSL是xDSL中的一种,它的上行和下行带宽是不对称的。它采用频分复用的方法
,将40KHz以上的频率划分为25个上行信道和249个下行信道。通常下行数据率在32Kb/s~6.4Mb/s之间。上行数据率在32Kb/s~640Kb/s.ADSL采用自适应的方法使用户能够尽可能多的传输
速率。噪声小的子信道传输速率就高。光纤同轴混合网(HFC)为何要光纤与同轴混合?通过原有有线电视网上网有什么问题?FFTx技术:光纤到户第二章的重点奈氏准则;香农公式及两者的联合对信道传输的影响。码元传输速率与信道传输速率的
关系。光纤的工作原理;曼彻斯特编码及差分曼彻斯特编码;调制解调器;产生量化噪声的地方;能够达到56k传输速率的原因;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复用方式两台计算机通过232相连的引线方式ADSL计算机网络•第3章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第3章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3.1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3.2
三个基本问题3.2.1帧定界3.2.2透明传输3.2.3差错检测*3.3停止等待协议3.3.1停止等待协议的工作原理3.3.2停止等待协议的算法3.3.3停止等待协议的重传时间第3章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续)*3.4发送窗口大
于1的ARQ协议3.4.1连续ARQ协议的工作原理3.4.2滑动窗口的概念3.4.3连续ARQ协议的信道利用率3.4.4选择重传ARQ协议第3章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续)*3.5点对点协议PPP3.5.1PPP协议的特点3.5.2PPP
协议的帧格式3.5.3PPP协议的工作状态3.6HDLC协议数据链路层属于计算机网络协议的低层协议。它在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我们将用两章内容来讨论: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这是本章的内容;使用广
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这是下一章局域网的内容。3.1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现在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协议的硬件和软件。一般的适配器都包括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功能。数据链路层的简单
模型局域网广域网主机H1主机H2路由器R1路由器R2路由器R3电话网局域网主机H1向H2发送数据链路层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物理层链路层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物理层R1R2R3H1H2从层次上来看数据的流
动数据链路层的简单模型(续)局域网广域网主机H1主机H2路由器R1路由器R2路由器R3电话网局域网主机H1向H2发送数据链路层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物理层链路层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
物理层R1R2R3H1H2仅从数据链路层观察帧的流动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帧在发送数据时,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传来的网络层协议数据单元—IP数据报封装成帧,然后交给物理层发送出去。在接收数据时,数据链路层将物理层传来帧中提取IP报,然后交给网络层。为什
么要将数据封装成帧?以帧为单位传输的好处1.分组交换的需要2.异步传输的需要3.时分复用的需要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1.将IP报封装成帧2.将封装好的帧传给物理层发送出去3.若接收端接收的帧无差错,则从接收的帧中提取出IP数据报上
交给上面的网络层,否则丢弃这一帧。为了完成这些功能,它将遇到以下三个问题。3.2三个基本问题3.2.1帧定界由于在用户端,我们一般采用异步通信方式(好处),这就要求时钟的误差不能累积太多。而我们对帧定界,就是在帧的前
后都加上事先商定好的标识,使接收端能根据这种标记识别帧的开始和结束。这样时钟误差就不会累积。3.2.1帧定界(续)因此,帧长等于数据部分的长度加上帧首部和尾部。首部和尾部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帧定界,但还可以包含一些其它的控制信
息。显然,为了提高帧传输效率,应使帧的数据部分长度尽可能大于首部和尾部的长度。但是,每一种链路层协议都规定了帧的数据部分的长度上限-----最大传送单元MTU。问题:为什么要定义最大传送单元?3.2.1帧定界(续)
1.异步通信的需要2.差错重传的需要3.减少时延的需要(包括存储时延,排队时延)3.2.1帧定界(续)帧定界可以使用特殊的帧定界符,如帧的起始SOH(StartofHeader)用01表示,而帧的结束EOT(EndofTransmission)用04表示。
但如果在传输的数据中含有04怎么办?这时数据传输就过早的停止了。这就是链路层的第二个问题:透明传输3.2.2透明传输所传的数据中的任何一个字符一定不容许和用作帧界定的控制字符一样,否则就会出现帧界定错误。为了透明传输,就必须将数据中出现的“S
OH”和“EOT”转换为另一个字符。如:我们将数据中出现的SOH变为ESCxEOT变为ESCy其中ESC的十六进制码为1B。3.2.2透明传输(续)但如果数据中碰巧出现ESCx或ESCy怎么办?这就要将原数据中出
现的ESC转换为ESC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