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计算机组成原理后课答案课件.ppt,共(65)页,1.178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627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小结计算机系统概述●——重要知识点●1.1计算工具及其进步●1.20、1编码●1.3电子数字计算机工作原理●1.4现代计算机系统结构与发展END课外作业(1)P50:1.31.4(5)1.5EFH1.7(写过程)1.101.111.14(2)P51:1.18(1)1.20(4)1.2把114、0
.6875这两个十进制数转换为7位字长的二进制数解:114D=1110010B(除2取余)0.6875=0.1011000B(乘2取整)习题讲解1.3用二进制表示一个4位十进制整数最少需多少位(不考虑符号位)?解:设需要n
位二进制,则因此至少需要14位4210,4lg10/lg214nn1.4(5)7.75×2.4解:7.75D×2.4D=111.11B×10.011B=10010.01101B=18.406D其他正确结果:A.7.75D×2.4D=111.11B×
10.01B=10001.0111BB.7.75D×2.4D=111.11B×10.01101B=10010.1010011B1.4(4)49.5×52.75解:49.5D×52.75D=110001.1B×110100.11B=101000110011.
001B=2611.125D1.5EFH=?DEFH=14×161+15×160=224+15=239说明:H——标识16进制数的后缀(EF)161.7已知:[X]补=11101011,[Y]补=01001010,则[X-Y]补=A解:[-Y]补=10110110(符号位取反,各位数值位按位
取反,末位加1)则[X-Y]补=[X]补+[-Y]补=11101011+10110110(符号位有进位不一定为溢出)判别溢出的方法之一:使用双符号位相加,若两符号位相同,则不溢出,否则溢出。如:111101011+110110110=1110100001不溢出,结果为10100001[X]补=
11101011,[Y]补=01001010,则[X-Y]补=A其他方法:[x]原=10010101[Y]原=01001010下一步怎么做?(1)10010101-01001010=01001011(2)10010101+11001010=10101
1111;…X的真值:-0010101Y的真值:+1001010X-Y=-0010101-1001010=-1011111(真值)补码:101000011.10把下列各数译成8位的二进制数补码:解:真值补码+1900010
011-1911101101+7501001011-5611001000+3700100101-4811010000真值补码+100000001-111111111+200000010-211111110+400000100-411111100+800
001000-8111110001.14将十进制数15/2及-0.3125表示成二进制浮点规格化数(阶符1位,阶码2位,数符1位,尾数4位)解:(1)15/2=111.1B,表示成规格化数,若阶码与尾
数均用原码表示,则它可表示为0.1111×2011;在机器中可写为01101111(2)-0.3125=-0.0101B,可表示为1.101×2101;在机器中可写为10111010EfESM1.18画出函数的真值表:(,,)fABCABBCABC0001000001
0000010101101100001001000101000011011111110101CABBCABBC1.20利用基本性质证明下列等式:法1:左右两边式子与ABC法2:ABBCCAABBCCA1ABACBCC11AAAA
ABBCCAABBCCAABCCAABCCBBAABCABCABCABCCBACBAABCCBAABCCBAABCABCABCCAABCCABBABBCCA左边右边证明:得证。1AB
ACBCC11ABACBCCBCABACBCCBCABACBCABBACCABACBC左边()()=()()=右边证明:得证。ABBCCAABBCCA
......ABBCCAABBCCAABBCCAABCABCABCABC左边右边证明:其他方法:摩根律1.22若计算机准备传送的有效信息为1010110010001111,生成多项式为CRC-12,请为其写
出CRC码。解:CRC-12=1100000001111,设校验码为K位,则K=12,信息位的多项式X=1010110010001111000000000000做模2除得余数为111111111000则CRC码为1010110010001111111
1111110001.23按照诺伊曼原理,现代计算机应具备哪些功能?答:按照Neumann提出原理,计算机必须具有如下功能:(1)输入输出功能。计算机必须有能力把原始数据和解题步骤接收下来(输入),把计算结果和计算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告诉(输出
)给使用者。(2)记忆功能。计算机应能够“记住”原始数据和解题步骤以及解题过程中的一些中间结果。(3)计算功能。计算机应能进行一些最基本的运算,组成人们所需要的一切计算。(4)判断功能。计算机在进行一步
操作后,应能从预先无法确定的几种方案中选择一种操作方案。(5)自我控制能力。计算机应能保证程序执行的正确性和各部件之间的协调性。存储系统●2.1主存储器●2.2辅助存储器●2.3存储体系第2章计算机以运算器为中心以存储器为中心
(目前)END课外作业(1)P89~P91:2.32.52.8(写思路、画图)2.142.172.20(2)P91:2.25P92:2.342.3ROM与RAM两者的差别是什么?答:(1)RAM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OM是只读存储器;(2)RAM是易失性的,一旦掉电,则所有信息全部
丢失;ROM是非易失性的,其信息可以长期保存,常用于存放一些固定用的数据和程序,如计算机的自检程序、BIOS、游戏卡中的游戏,等等。习题讲解2.5术语:存储元、存储单元、存储体、存储单元地址,有何联系和区别?答:存储元:存储一位二进制信息的基本单元电路;存储单元:由若干存储元组成,用来存放多位二
进制信息,具有独立地址,可以独立访问;存储体:是存储单元的集合,它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用来存储大量的数据和程序。存储单元地址:现代计算机存储器的访问还是基于地址的,为此要为每个存储单元设置一个线性地址
,信息按地址存入或取出。计算机在存取数据时,以存储单元为单位进行存取。机器的所有存储单元长度相同,一般由8的整数倍个存储元构成。同一单元的存储元必须并行工作,同时读出、写入。由许多存储单元构成了一台机器的存储体。由于每个存储单元在存储体中的地位平等,为区别不同单元,为每个存储单
元赋予地址,都有一条唯一的地址线与存储单元地址编码对应。2.8设计一个用64K*1位的芯片构成256K*16位的存储器,画出组织结构图。(1)要用64K*1的芯片构造256K*16位的存储器,需要字/位同时扩展,共需芯片
64片(2)先进行位扩展,每16个芯片为一组(共4组),扩展成一个64K*16位的存储体:片选端CS、读写信号并接;CPU的16根地址线并连到各芯片的16根地址线(64K=216)上;CPU数据线的每1根与一个片中的数据线相连。地址线的并连可画得更清楚些如图:(3)对4组芯
片进行字扩展。每组芯片看成1个64K*16位的存储体,地址线有16根;而主存容量为256KB=218B,即共需地址线18根。所以用2根地址线来选存储体:A0~A15为体内地址,各体地址线并接;地址高位A16和A17接片选译码器的输入,译码器的4个输出分别接各存储体的CS端,用以选择4个存储体中
的1个;数据线并接;读写信号线并接。(4)具体实现:2.14某存储器容量为4KB,其中,ROM2KB,选用EPROM2Kx8/片、RAM2KB,选用芯片RAM1K×8/片、地址线A15~A0。写出全部片选信号
的逻辑式。解:(1)确定芯片:根据要求ROM的容量为2KB,故只需1片EPROM;而RAM的容量为2KB,故需RAM芯片2片。(2)片内地址:对于ROM片内地址为11位,用了地址线的A10~A0。这11根地址线;RAM片内地址为10位,用了地
址线的A9~A0。(3)选片:主存中有3片芯片,至少需要2位地址信号加以区别,按其总容量需要12根地址线,可以考虑用1根地址线A11作为区别EPROM和RAM的片选信号,对于2片RAM芯片可利用A10来区别其片选信号。由此.可得到如下的逻辑式:EPROM:RAM:01111
11021110CSACSAACSAA2.171001110◇改进不归零制(NRZI)记录“1”时改变方向记录“0时不改变方向11001110◇改进调频制(MFM)“1”在位周期中间改变方向“1”是“0”频率的2倍!注意:MFM是FM的改
进,只有在记录连续两个或以上0时电流方向才翻转一次用于双密度磁盘.12.20解:(1)磁盘容量=4×12288B/道×275道=13516800B(2)传输率=3000转/60s×12288B=614400B
/s(3)平均等待时间=1/(2×转速)=1(2×3000/60)=0.01s=10ms2.25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实现存储器层次结构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用什么度量?答:存储器层次结构可以提高计算机存储系统的性能价格比,即在速度
方面接近最高级的存储器,在容量和价格方面接近最低级的存储器。实现存储器层次结构的先决条件是程序局部性,即存储器访问的局部性是实现存储器层次结构的基础。其度量方法主要是存储系统的命中率,由高级存储器向低级存储器访问数据时,能够得到数据的概率。2.34cache与虚拟存储器在原理和
功能方面有何不同和相似之处?答:cache与虚拟存储器在原理和功能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有重要差别。相同之处:都利用了程序局部性原理,把程序划分成为许多信息块,运行时能自动地把信息块从慢速存储器向快速存储器调度,信息块的调度采用一定的替换策略以提高继续运行时的命中率。它们采用的地址变换、地址映像方
式和替换算法是相同的。不同之处:cache用于弥补主存与CPU之间的速度差异,而虚拟存储器则用来弥补主存容量的不足;cache每次传送的信息块是定长的,且只有几十字节。虚拟存储器的信息块可以是定长的页,也可以是
不定长的段,长度也比较大。CPU可直接访问cache,但不能直接访问辅存。cache与主存信息交换的过程全部由硬件实现,主存与辅存的信息交换则通过辅助软件与存储管理软件来完成。补充题1设某虚存有如下快表放在相联存储器中,其容量为8个存储单元。问:按如下三个虚拟地址访问主存,主存的
实际地址码各是多少?(设地址均为16进制)页号页内地址11503242701283480516页号本页在主存起始地址3342000253800079600066000044000015800005500003070
000答:(1)80000H+0324H=80324H(2)96000H+0128H=96128H(3)去主存查找,有可能需重新分配。补充题2设某计算机的cache采用4路组相联映像,已知cache容量为16KB,主存容量为2MB,每个字块有8个字,每
个字有32位。请回答:主存地址多少位(按字节编址),各字段如何划分(各需多少位)?分析:2M=221,每块32*8/8=32B4路:每组4块。组号:16K/32/4=2721-7-5=9(9=7+2)答:主存地址21位主存高位地址组号块内地址字节
9732主存高位地址组号块号块号块内地址字节77232字段划分:或:输入/输出及其控制●3.1外部设备●3.2输入/输出中的数据传送控制●3.3接口●3.4I/O设备管理第3章3.14一次程序中断大致可分为哪些过程?答:(1)中断申请,由中断源发出中断请求;(2)排队判优,若在某一时
刻有多个中断源申请中断,需要通过判优部件选择一个中断源响应;(3)中断响应,在允许中断的情况下,CPU执行完一条指令后,开始响应中断;习题讲解(4)中断处理,CPU先关中断,然后保存当前程序的断点和现场,转入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开中断,执行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完
毕,先关中断,然后恢复现场和断点,开中断,返回原程序执行3.24DMA方式与通道方式有何异同?答:相同点:把外设与主机交换数据过程控制权从CPU接管,使外设能与主机并行工作。不同点:(1)工作原理:DMA完全采用硬件控制数据交换的过程,速度较快;通
道则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通过执行一道通道命令字,即通道程序,来完成数据交换。(2)功能:通道是在DMA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通道功能要比DMA功能更强。在DMA中,CPU必须进行设备的选择、切换、启动、终止,并进行数据校验,CPU在输
入输出过程中的开销较大;通道则代替CPU管理控制外设,CPU仅仅通过I/O指令启动通道,通道本身进行各外设的初始化工作。(3)所控制的外设类型:DMA只能控制速度较快、类型单一的外设,一台外设有一个DMA控制器,若
一个DMA控制器连接多台同类外设,则它们只能串行工作;而一个通道可以连接不同类型外设,使得多外设均可在通道控制下同时工作。3.25中断控制方式下的中断与DMA的中断有何异同?答:DMA方式中的中断请求不是为了传送信息(信息是通过主存和I
/O间的直接数据通路传送的),只是为了报告CPU一组数据传送结束,有待CPU做一些后处理工作,如测试传送过程中是否出错,决定是否继续使用DMA方式传送等。而(当用于数据传送控制时)程序中断方式的中断请求是为了传送数据,I/O和
主机交换信息完全靠CPU响应中断后,转至中断服务程序完成的。(1)对DMA请求,CPU在一个机器周期结束时就可响应。对于程序中断,则CPU必须执行完一条指令后方可响应。(2)DMA的控制只在外设和内存之间进行,不会破坏CPU的现场。在响应DMA请求时,不需保护现场,因此可快
速响应。另:中断控制方式下的中断与DMA请求有何异同3.26试述接口的功能及其组成。答:简单的说,接口的基本功能是在系统总线和外设之间传输信号,提供缓冲功能,以满足接口两边的时序要求。由于外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不同的外设接口功能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讲,接口应具备如下的基本功能:(1)寻
址功能。接口要能识别CPU的访问信号,并识别要求的操作。(2)输入输出功能。接口能按照CPU要求的读写信号从总线上接收CPU送来的数据和控制信息,或把数据和状态信息送到总线上。(3)数据缓冲功能。CPU与外设的速度往往不相匹配,为消除速度差异,接口必须
提供数据缓冲功能。(4)数据转换功能。不同外设信息格式不同,与主机格式也不同,接口应提供计算机与外设的信息格式的转换,比如正负逻辑的转换、串-并转换、数/模或模/数转换等。(5)其他。如检错纠错功能、中断功能、时序控制功能等。为实现上述接口的功能,接口
至少应有一组缓冲器和一个具有锁存能力的锁存器。主机访问接口主要是对接口的端口(各种寄存器)进行访问。因此,在接口中还必须有对端口的选择机构和读写控制机构,如地址译码线路、读写控制线路和中断控制线路。除此之外,还需要有设备状态寄存器、定时信号线路等。3.27I/O接口有哪两种寻址方式?各有何优
缺点?答:I/O接口有端口地址与主存统一编址方式和端口地址单独编址方式。统一编址方式是指把I/O端口当做存储器的单元进行分配地址。这种方式CPU不需设置专门的I/O指令,用统一的访问存储器的指令可访问I/O端口。优点是不需要专门的
输入输出指令,并使CPU访问I/O的操作更灵活、更方便。此外还可使端口有较大的编址空间。该方式的缺点是端口占用了存储器地址,使内存容量变小。再者,利用存储器编址的I/O设备进行数据输入输出操作执行速度较慢。单独编址方式是指I/O端口地址与存储器地址无关,是单独编址,CPU需要
设置专门的输入输出指令访问端口。其主要优点是输入输出指令与存储器指令有明显区别,程序编制清晰、利于理解。缺点是输入输出指令少,一般只能对端口进行传送操作,尤其需要CPU提供存储器读写、I/O设备读写两组控制信号,增加了控
制的复杂性。总线系统●4.1总线工作原理●4.2几种系统总线标准●4.3几种设备总线标准第4章4.1.解:选C。此题中B、D答案很明显是错误的。在A和C中看起来两个答案都正确,但实际上A中的同步信号不需要应答信号的主要原
因是由于在通信中采用了同一公共时钟,因此,归根到底是C使同步通信有较高的数据传输率。习题讲解4.3.解∶选D。在计算机中,只有主存和1/O设备接口的各端口需要专门的地址供CPU识别,因此地址总线就是用来指定内存单元或1/O设备接口中
的端口地址。4.5.解:在三种集中式总线控制中,C(独立请求)方式响应时间最快。每个共享总线的部件均有一对总线请求线和总线应答线,各主设备之间并行工作,仲裁时间较短。A(链式查询)方式对电路的故障最敏感。链式结构决定了如果有一个
主设备发生故障,就会影响到其后的其他主设备的总线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