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计算机维护技术第五章课件.ppt,共(19)页,549.500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23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五章:硬盘5-1、硬盘的基本工作原理5-2、硬盘的接口类型5-3、硬盘的一些常用术语5-4、硬盘的维护5-5、硬盘软故障的分析与排除第1页,共19页。5-1、硬盘的基本工作原理一、硬盘的基本工作原理
硬盘作用:存储数据,即完成电磁和磁电转化。1、读写系统:包括磁头、盘片、读写电路。功能:完成主机与磁盘之间的读/写功能。2、磁头定位系统组成:磁头驱动电机、执行机构、控制电路、检测部件。功能:将磁头讯速、准确的定位于指定的磁道中心位置。评价指标:定位速度和定位精度。
了解快速定位的工作过程(粗控、精控)。第2页,共19页。3、主轴驱动系统:硬盘中驱动盘片的旋转装置组成:主轴驱动电机、主轴部件、稳速系统;功能:以额定的速度驱动盘片稳定的旋转。5-2、硬盘的接口类型1、ST506/412接口2、IDE接口,又称为集成
的驱动器电子部件(40芯)、又叫ATA(美国国家标准协会)接口,有Compaq公司开发:特点:价格低、稳定性好、标准文化程度高。第3页,共19页。3、SCSI(Smallcomputersysteminterface)接口(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
特点:是一种系统级的接口,它不仅支持硬盘,还支持光盘、磁带、扫描仪等设备;具有适应面广、多任务、宽带宽、低CPU占用率;拥有近乎完美的向后兼容性;价格昂贵。用途:多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4、ESDI(Enhcanedsmalldeviceinterfa
ce)接口译为“增强性小设备接口”第4页,共19页。5、EIDE接口(增强性IDE接口)特点:硬盘的容量较IDE更大;可挂接4个内置式的设备;可挂接标准的CO-ROM驱动器,插座及连线同IDE接口,兼容IDE接口。目前的计算机主要使用EIDE接口,主要有Ultar
DMA66、UltarDMA100、UltarDMA133。ULTRADMA接口:用于连接内置式EIDE接口,数据传输率更高,采用总线控制方式且有专门的DMA控制器,使CPU不直接参与硬盘的读/写,节约了宝贵的CPU资源。第5页,共19页。
6、IEEE1349接口标准特点:不是硬盘的专用接口,但可方便地连接包括硬盘在内的63个不同设备,并支持即插即用和热拔插;可提供100MB/S、400MB/S、1.2GB/S三挡高速数据传输率。
目前IEEE1349接口标准的硬盘只有几款并且均为外置式,但因为其先进性,必将取代IDE和SCSI接口而成为新一代的硬盘接口。第6页,共19页。二、RAID(廉价磁盘阵列技术)RAID包含多块硬盘,但在操作系统下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型存储设备,RAID技术分为几种不
同的等级,分别提供不同的速度、安全性和性价比。RAID提供良好的容错能力,在任何一块硬盘出问题的情况下都可继续工作而不受损坏硬盘的影响。RAID技术分为几种不同的等级,有RAID0、RAID1、RAID3、RAID5及其组合,其中RAID0最为简单。RAID技术最初应用于服务器等高端
市场,伴随技术的成熟和发展,逐步向低端市场靠拢,为用户提供一种既可提升硬盘的速度,又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的良好解决方案。第7页,共19页。RAID1RAID1又称为磁盘镜像,每一个磁盘都有一个对应的镜像盘,数据写入时都会被复制到镜像盘中,亦可从镜
像盘中直接读取数据。RAID1的最大特点是其技术重心放在如何能够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可修复性。在RAID1模式下,当一块或者一半的硬盘损坏时,系统也能继续工作。把好盘中的数据复制到新盘中的操作叫同步镜像,同步镜像要花很长的时间,但外界对数据的访问不受影
响,当然,复制数据要占一部分带宽,因此系统性能可能会有所下降。缺点:成本高,磁盘实际使用量是总量的一半。第8页,共19页。5-3、硬盘的一些常用术语1、磁道2、柱面3、扇区4、簇5、物理扇区6、逻辑扇区7
、编码方法:(1)NRZ(2)NRZ—1(3)FM(4)MFM(5)RLL8、间隔因子9、磁头起停区10、缓存第9页,共19页。5-4、硬盘的空间组织结构每种操作系统都有自己的数据组织结构,下面以DOS为例讨论:一、硬盘使用
前的准备工作1:低级格式化:将硬盘写上标准记录格式的磁道信息;2:建立DOS分区及逻辑盘——通过低格和分区之后,在硬盘的0面0道1扇区建立起硬盘的主引导记录MBR。3:高级格式化——建立DOS引导记录DBR、文件分配表FAT、根目录表。第10页
,共19页。5-4、硬盘的空间组织结构二、硬盘的空间组织结构包含在DOS分区中的逻辑盘总体结构为:主引导记录保留区1分区2分区……..DOS引导记录FAT1FAT2根目录表数据区第11页,共19页。三、硬盘主引导记录的结构BootindH主引导代码S全0CYL第一分区表Sysin
d第二分区表H第三分区表S第四分区表CYL55HRelsectAAH#Sect第12页,共19页。四、DOS引导记录又称为BOOT区,作用是检查硬盘根目录下是否存在DOS的两个隐含文件,若存在,读入内
存,并将控制符转到系统文件。五、根目录表每个目录项占32字节,记录了在根目录下每一个文件(或子目录)的文件名(或子目录名)、属性、建立时间、建立日期、长度和首簇号等内容。第13页,共19页。五、文件分配表紧跟在BOOT区之后,从逻辑1扇区开始存放。
作用:为了有效地利用磁盘空间,DOS分配给每个文件的簇不一定是连续的,为了确保以后存取时,能够搜索到每一个不连续的簇,将分配给一个文件的所有簇用一条簇号连接起来。第14页,共19页。5-5、硬盘的维护一、预防性维护和保养1、正确安装2、保证磁头在磁头起停区完成3、防静电防
震动4、不受电源损坏5、注意环境的温度和清洁条件二、数据信息的备份三、硬盘的检查和测试第15页,共19页。5-6、硬盘软故障的分析与排除一、硬盘的启动流程(要求重点掌握)微机上电—>产生powergood信号—
>输出有效的Reset信号—>CPU进入复位状态并强制从地址FFFF:0000处开始执行指令—>系统进入ROMBIOS程序区—>执行START指令—>执行硬件自测试程序,自检正常,调用INT19H—>执行自举程序,读MBR至内存并检查是否有
效,有效,控制转到MBR—>执行MBR,检查硬盘分区表,有效,读操作系统分区引导记录DBR至内存,控制转到DBR—>执行DBR,读硬盘根目录表,检查第一、二目录项是否为操作系统的内核文件,是则控制权转到该文件—>执行操作系统的初始化程序—>检查并配置CONF
IG.SYS文件—>检查是否存在命令处理模块,存在,转入内存执行—>检查并配置AUTOEXEC.BAT。第16页,共19页。二、故障信息的分析与故障排除1、故障信息:DRIVENOTREADYINSERTBOOTDISKETT
EINA:PRESSANYKEYWHENREADY此时用软盘启动转C:盘时提示:INVALIDDRIVESPECIFICATION第17页,共19页。2、故障信息:HDDControllerFailurePre
ss<F1>toResume3、故障信息:Invalidpartitiontable4、故障信息:Errorloadingoperatingsystem5、故障信息:Missingoperatingsystem第18
页,共19页。6、故障信息:SectornotfoundDataerrorreadingdrivex7、故障信息:只出现一光标后死机:8、故障信息:NOROMBASICSYSHALTED9、故障信息:BADORMISSINGCOMMANDINTERPRETER第
19页,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