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设计3-九年级上册化学科普版.doc,共(4)页,61.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707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2.2构成物质的微粒I-----分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科粤教版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微粒(I)分子。本课题是学生首次对微观世界的探究,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缺少的理念基础。
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及混合物、纯净物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继续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并且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二、学情分析九(8)班学生共43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25人。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但就总体而言,大部分学生化学基础及各方面能力极其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自主性差,被动学习。但是却对做实验充满好奇
心和积极性,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探究欲。在课堂上,我会多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活动,同时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反思、表达和交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
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认识分子的特点。(3)能初步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用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2)
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2)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得出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认识分子的特征。2.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教学难点: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五、教学方法:根据九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本
课拟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法,设计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总结教学重点;情景教学法,创设故事情节,解决实际问题等。采取先学后教的策略,让学生从中体验、理解、感悟和习得知识。为了有效激活课堂气氛,同时采用游戏、竞争和互动方式教学,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
则。六、学法1.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引自主学习;2.小组合作学习采用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并结合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及课本上的相关实验现象,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实验及丰富的想象力,建立分子的概念,并能运用分子的有关知识来解释一些问题。七、教具:实验仪器、药品、多媒体教学平台
八、教学过程导入:一滴滴水组成了一杯水,一滴水还能不能在分呢?【设计意图】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带有哲理性的提问式导入,能引人深思,留下疑问,建立起宏观与微观的桥梁。第一部分、在物质变化中分子的不同改变探究实验2-3:把香水洒在小手巾上
,抖开手巾,绕教室一周探究实验2-4:在玻璃管两端的胶塞内,分别放置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小团棉花。【设计意图】通过两组学生实验,提高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实验学生讨论:在以上两个实验中所发生的
变化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的意识,通过对比实验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第二部分、分子的概念讨论:根据图片回答下列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课本图片,用填空式的方法,完成本知识点教学,快速高效,提高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第三部分、分子的特性演示实验2-5:往无色的氨水中滴入两滴无色的酚酞溶液,振荡验2-6:A烧杯装有蒸馏水,并滴有数滴酚酞,B烧杯装有浓氨水,用大烧杯将A、B两小烧杯罩住一段时间演示演示实验2-7:用注射器抽取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注射孔
将活塞慢慢推入读出数值【设计意图】通过两组学生实验,提高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讨论交流1:有一酒鬼特别爱喝酒,尤其是高度酒,有一天,他让儿子带上他的酒壶(没有瓶盖)去到十里外的酒坊去打2斤酒,可是回到家里后缺发现酒少了很一些,酒鬼怀疑是儿
子偷喝了他的酒,于是把儿子打了一顿,儿子说他根本没有偷喝,也没有把酒洒掉,你能帮帮他吗?讨论交流2:一个酒吧,需要调果汁酒,购买了10L的葡萄汁和10L的白酒,交给了酒保,调制好后,酒保把酒拿来老板,可是老板发现,果汁酒没有20L,于是把酒保开除了,酒保说自己冤枉,他并没有偷喝,你能帮帮他
吗?【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让学生学会入力利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兴趣。材料阅读:一滴水中大约有1.67x1021个水分子,假设你每秒钟可以数4个水分子,每天24小时不停地数,1滴水里的水分子要多少年才能数完?【设计意图】通过较短
的材料,让学生理解分子很小,快速高效。第四部分:火眼金睛游戏规则:男女各选出7人依次答题,答对加分,答错不得分,选择题2分,填空题每空1分,免答题直接得2分【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学生游戏,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
竞争意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第五部分:课堂小结【设计意图】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第六部分、板书设计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一、分子的定义(3点)二、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间隔>液体间隔>固体间隔)九、教学反思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往实验探究中我们只是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而现在通过信息技术,我们可以仿真实验、放大实验或在微观层面上解释实验的发生,
更利于突破难点,课堂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通过实验和实物展示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既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知识源于现实的道理。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讨论、合作交流,充分体验科学探
究的过程,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通过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类
似的问题带进课堂,知道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联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过学生角色转化,达到知识系统化的目的。同时通过练习及课后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节课也有不少遗憾之处。比如在学法指导中自己只做到了浅出,深入方面做得还不够。同时设计上不够精练,部分学生的探究活动只
注重表面的热闹程度,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深程度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