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教学设计3-九年级上册化学沪教版

DOC
  • 阅读 3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35.955 KB
  • 2022-11-2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分子》教学设计3-九年级上册化学沪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分子》教学设计3-九年级上册化学沪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分子》教学设计3-九年级上册化学沪教版.docx,共(4)页,35.95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681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一课时《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设计学段九年级学科化学课题第一课时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很小、微粒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微粒之间存在空隙;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想象、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

微粒的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是由微粒的结构性质决定的,使学生善于用已有的知识对周围的一些现象的解释。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很小、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存在空隙。2.能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生活现象;【难点】1.建立“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观念。2.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事物之间的异同点。教学方法、手段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情景创设】能否解释身边的现象?1、

有人喷了香水从身边走过,会闻到一股香味。2、糖能消失在水中,形成糖水。3、湿衣服在太阳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板书课题】---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图片展示:自然界绚丽多姿的物质。【提问】这些物质能否被分割?思考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为什么,提高对本节课学习的欲望。2活动一联系生活片段活动二【演示1:】探究物质的可分性?1.将高锰酸钾粉末取出少部分,用研钵将高锰酸钾再研碎,成为小颗粒。2.将研磨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少量,加入少量的水,发现试管中的固体颗粒逐渐变少,直至消失。3

.得到的高锰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水,溶液的紫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图片展示:】苯分子、硅原子等扫描隧道图片。构成水的一个微粒的质量是多少?一滴水中有多少个微粒?假如一滴水的微粒个数由十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大家猜

猜需多少年才能数完呢?【归纳小结】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板书】1、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的微粒构成的。闻到桂花的香味;樟脑丸的消失;被动的吸烟;香醇的酒味;【演示2:】氨水使酚酞变红1、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的蒸馏水,滴入2-3滴无色酚酞溶液,再滴入2-3滴浓氨水,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如图所示:验证:微粒是不断运动的观察并思考1.固体颗粒为什么消失?2.溶液的颜色由深到浅,直至无色,这是为什么?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帮助学生感知微粒是真实存在的。观看数据、图片,感知微粒真的微小。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观察

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激发学生思考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通过实验和图片,让学生构建“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观点。通过生活事实引入化学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化学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无色酚酞和浓氨水,知道浓

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让下面的验证试验有了方向感,避免学生感到茫然。通过探究实验感受微粒在不断运动,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探究实验所带来的乐趣,感3活动三活动四学以致用【举例】说明生活中能说明微粒在不断运动的实例。【提问】湿衣服在太阳底下更容易晒干的原因?

【归纳小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微粒运动得越快。【板书】2、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演示3:】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比较体积大小。【归纳小结】构成酒精的微粒和水的微粒之间存在空隙。【板书】3、构成物质的微

粒是存在空隙的。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空隙大小是不是一样的呢?请借助注射器来比较不同物质微粒之间的空隙大小。指导学生演示实验,自主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归纳小结】1.不同种物质的微粒间隙有所不同。2.同种物质时,液体、固

体微粒间隙小,难压缩;而气体间隙大,易压缩。【动画:】相同物质在三种状态下的分子间隔。用微粒的观点解释:(1)物质为什么通常会有热胀冷缩现象?(2)水蒸发成水蒸气的本质?【课堂小结】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交流

、描述思考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学生动手操作:1、女生抽取15mL的空气,堵住出口,用力压缩,看最多能压缩多少?2、男生抽取15mL的水,堵住出口,用力压缩,看最多能压缩多少?物质的三态变化其实是微粒间的间隙发生改变,而微粒本身并未改变。交流讨论受

科学的魅力。联系生活,体会化学学科的价值。体会对比法在实验设计与探究中的应用。通过宏观体积的变化来认识微粒间有空隙,帮助学生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体验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不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体会会通过比较的方法认识事

物。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三态变化的实质;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4谈收获微粒大闯关三个字:小、动、隙引导学生分享收获【投影】1.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由于()A.构成水的微粒运动速率快,撞开

壶盖B.水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气体氢气和氧气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空隙增大,体积膨胀D.加热后,构成水的微粒大小变大2.夏天,给车轮胎充气时,不要充得太足,为什么?3、微观解释:腌制的食品会变咸?等过渡:构成

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交流、描述思考并回答观察分析帮助学生反思梳理。巩固知识让学生认识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作业布置完成课本P701、3、5板书设计第一课时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

、细小的微粒构成的。2、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3、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存在空隙的。课后反思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6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