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电子商务技术基础

PPT
  • 阅读 31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2 页
  • 大小 6.417 MB
  • 2023-09-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精品优选】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二章_电子商务技术基础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二章_电子商务技术基础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二章_电子商务技术基础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二章_电子商务技术基础
第二章_电子商务技术基础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16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二章_电子商务技术基础.pptx,共(162)页,6.417 M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3312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二章电子商务技术基础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高鹏本章内容⚫2.1Internet基本原理⚫2.2网络基础⚫2.3网络的体系结构⚫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1Internet基本原理⚫2.1.1分组交换原理⚫2.2.2客户机服务器模式2.1Internet基本原理|——2.

1.1分组交换原理⚫分组交换也称为包交换。分组交换方式不是以电路连接为目的,而是以信息分发为目的。⚫分组交换机将用户要传送的数据按一定长度分割成若干个数据段,这些数据段叫做“分组”(或称包)。传输过程中,需在每个分组前加上控制信息和地址标识(即分组头),然后在网络中以

“存储——转发”的方式进行传送。到了目的地,交换机将分组头去掉,将分割的数据段按顺序装好,还原成发端的文件交给收端用户,这一过程称为分组交换。进行分组交换的通信网称为分组交换网。⚫这一过程类似于我们平常的邮寄信件,人们把写好的信用信封包装起来,然后在信封上写上接收人的地址和姓名,就相当于分组头中

的路由控制信息;信封好后投入邮筒,由邮局进行分拣,发往不同的地点,最后送到接收人的手中;接收人打开信件阅读,如同分组中的拆包。这整个过程如同分组交换过程,只不过分组交换为了把信息准确地、可靠地、高速地传到对方,技术上要复杂得多。此外,还要加上地址域和控制域,用以

表示这段信息的类型和送往何方,再加上错误校验位以检验传送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分组交换的任务是,从各个入端读入数据分组,根据它们上面的地址域和控制域,来把它们分发到各个出端上。⚫数据分割传送,节点存储转发。2.1Internet基本原理|——2.1.1分组交换原理TA

BEFDCGS2.1Internet基本原理|——2.1.2客户机服务器模式1.概念⚫C/S(Client/Server)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

,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目前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都是Client/Server形式的两层结构,由于现在的软件应用系统正在向分布式的Web应用发展,Web和Client/Server应用都可以进行同样的业务处理,应用不同的模块

共享逻辑组件;因此,内部的和外部的用户都可以访问新的和现有的应用系统,通过现有应用系统中的逻辑可以扩展出新的应用系统。这也就是目前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2.1Internet基本原理|——2.1.2客户机服务器模式2.组成⚫服务器提供某种服务的特权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程客户请求;一

般在系统启动时被执行,并连续运行以处理多次会话;被动的等待并接受远程客户发起通信;需要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客户机任何一个应用程序当需要进行远程访问时成为客户,这个应用程序也要完成一些本地的计算;一般运行于用户的个人计算机上;向服务器主动发起

通信请求;可以访问多个服务器,但一次只能访问一个;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复杂的操作系统。⚫通信协议提供服务器与客户机进行通信所用的协议;由语法、语义和时序组成;是通信双方交流的语言。2.1Internet基本原理|——2.1.2客户机服务器模式3.工作过程

启动守候进程,等待请求①发出请求②Request接受请求,启动服务进程,完成计算③返回计算结果④Response接收响应,显示结果⑤ClientServer2.1Internet基本原理|——2.1.2客户机服务器模式4.特点⚫实现计

算机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网络的运行效率⚫便于数据的维护和管理⚫充分发挥服务器和客户机各自的优势服务器:存储量大、超级计算、信息资源丰富客户机:灵活、方便⚫客户/服务器结构可以不局限在一个网络系统中,而且具有不同的层次。2.1Int

ernet基本原理|——2.1.2客户机服务器模式4.浏览器服务器模式2.1Internet基本原理|——2.1.2客户机服务器模式Web服务器Web服务器接口HTML/VRML中间件浏览器HTTPLAN、WAN应用数据库服务器SQ

LLAN、WANWeb信息服务框架2.1Internet基本原理|——2.1.2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结构应用软件分布客户机客户访问形式数据流平台无关性开发点C/S两层结构:客户机—服务器客户端与服务器端胖客户机1:M/GUI突发性否客户机B/S三层结构

:浏览器—Web服务器—应用数据库服务器服务器端瘦客户机N:M/NUI不可预测是服务器B/S模式与C/S模式特点的对比2.2网络基础⚫2.2.1网络分类⚫2.2.2拓扑结构⚫2.2.3传输介质⚫2.2.4IP地址⚫2.2.5域名地址⚫2.2.6域名解

析2.2网络基础|——2.2.1计算机网络分类1.局域网(LocalAreaNetwork;LAN)⚫通常我们常见的“LAN”就是指局域网,这是我们最常见、应用最广的一种网络。所谓局域网,那就是在局部地区范围内的

网络,它所覆盖的地区范围较小。局域网在计算机数量配置上没有太多的限制,少的可以只有两台,多的可达几百台。一般来说在企业局域网中,工作站的数量在几十到两百台次左右。在网络所涉及的地理距离上一般来说可以是几米至10公里以内。局域网

一般位于一个建筑物或一个单位内,不存在寻径问题,不包括网络层的应用。⚫这种网络的特点就是:连接范围窄、用户数少、配置容易、连接速率高。目前局域网最快的速率要算现今的10G以太网了。IEEE的802标准委员会定义了多种主要的LAN网:⚫以太网(Ethernet)、⚫令

牌环网(TokenRing)、⚫光纤分布式接口网络(FDDI)、⚫异步传输模式网(ATM)⚫无线局域网(WLAN)2.2网络基础|——2.2.1计算机网络分类2.城域网(MetropolitanAreaNetwork;MAN)⚫这种网络一般来说是在一个城市,但不在同一地理小区范围

内的计算机互联。这种网络的连接距离可以在10~100公里,它采用的是IEEE802.6标准。MAN与LAN相比扩展的距离更长,连接的计算机数量更多,在地理范围上可以说是LAN网络的延伸。在一个大型城市或都市地区,一个MAN网络通常连接着多个LAN网

。如连接政府机构的LAN、医院的LAN、电信的LAN、公司企业的LAN等等。城域网多采用ATM技术做骨干网。ATM是一个用于数据、语音、视频以及多媒体应用程序的高速网络传输方法。ATM包括一个接口和一个协议,该协议能够在一

个常规的传输信道上,在比特率不变及变化的通信量之间进行切换。ATM也包括硬件、软件以及与ATM协议标准一致的介质。ATM提供一个可伸缩的主干基础设施,以便能够适应不同规模、速度以及寻址技术的网络。

ATM的最大缺点就是成本太高,所以一般在政府城域网中应用,如邮政、银行、医院等。2.2网络基础|——2.2.1计算机网络分类3.广域网(WideAreaNetwork;WAN)⚫这种网络也称为远程网,所覆

盖的范围比城域网(MAN)更广,它一般是在不同城市之间的LAN或者MAN网络互联,地理范围可从几百公里到几千公里。⚫因为距离较远,信息衰减比较严重,所以这种网络一般是要租用专线,通过IMP(接口信息处理)协议和线路连接起来,构成网状结构

,解决循径问题。⚫这种城域网因为所连接的用户多,总出口带宽有限,所以用户的终端连接速率一般较低,通常为9.6Kbps ̄45Mbps如:邮电部的CHINANET,CHINAPAC,和CHINADDN网。2.2网络基础|——2.2.1计算机网络分类4.互联网(Internet)2.2网络基

础|——2.2.1计算机网络分类2.2网络基础|——2.2.1计算机网络分类2.2网络基础|——2.2.2网络拓扑结构2.2网络基础|——2.2.2网络拓扑结构⚫星形结构:中央节点与多条链路连接,外围节点只与一条链路

连接,数据传输不会在线路上发生碰撞,但中央节点回城为系统的瓶颈和最薄弱环节。⚫树形结构由星形结构衍变而来.是多个星形结构的级联组合.网络中有多个中心节点,主要的数据流通在网络中的各分支之间进行。⚫总线型结构各个计算机网络节点的设备用一根总线挂接起

来,通信线路为多个节点共享.这样,一个节点发送的信息可以传输到其他所有的节点,当两个节点同时发送信息时,便会引起冲突.节点的插入或拆卸方便,易于扩展;不需要中央控制器,有利于分布式控制.某个节点发生故障时对整个系统影响很小,网

络的可靠性高;总线自身的故障对系统是毁灭性的.⚫环型总线结构当网络的总线首尾相连成闭合的回路时,这种总线结构称为环形总线结构。2.2网络基础|——2.2.3传输介质⚫在现实的世界中,有多种物理介质可用于实际的传输,每一

种物理介质在带宽、延迟、成本和安装维护难度上都不相同。⚫计算机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介质2.2网络基础|——2.2.3传输介质性能双绞线同轴电缆(基带)同轴电缆(宽带)光纤地面微波卫星带宽<1GHz<100MHz<300MH

z<300GHz0.3GHz~300GHz500MHz距离/km<0.3<2.5<10010040~50不受限制抗强电干扰性较差高高极高差差安装难易程度易中中较难易易布局多样性好较好较好中好好保密性一般好好极好差差经济性

低较低较低较高中较高时延小小小小小大表1.1几种传输介质的性能比较2.2网络基础|——2.2.3传输介质1.双绞线⚫无论是传输模拟数据还是传输数字数据,最普通的传输介质是双绞线。双绞线由两条互相绝缘的铜线组成,其典型粗细为直径1mm

,这两条线像螺纹一样拧在一起,这样可以减少邻近线路的电气干扰。双绞线最常见的应用是电话系统。⚫双绞线可以分为两种:非屏蔽和屏蔽。非屏蔽双绞线电缆由多对双绞线和一个塑料外皮构成。非屏蔽双绞线(UTP)易受外部干扰,包括来自环境噪音与附近的双绞线;但由于其价格低廉且易于安装和使用,所以应用非常广泛。

在建筑物内部,作为局域网传输介质而被普遍使用的UTP电缆的最大长度一般限制在100米之内。屏蔽双绞线电缆的内部与非屏蔽双绞线电缆一样是双绞铜线,外层由铝箔包着,如图2-3所示。屏蔽双绞线(STP)在抗干扰方面优于UTP,但它相对来讲要贵一些,并且需

要配有支持屏蔽功能的特殊连接器和相应的安装技术。2.2网络基础|——2.2.3传输介质2.2网络基础|——2.2.3传输介质2.同轴电缆⚫同轴电缆由绕同一轴线的两个导体所组成。如图2-4所示,它以硬铜线为芯,外裹一层绝

缘材料,这层绝缘体外面又被密集的网状导体所环绕,网外又覆盖一个保护性塑料层。2.2网络基础|——2.2.3传输介质3.光纤⚫光导纤维是一种能够传导光信号的极细而柔软的通信介质,有许多种玻璃和塑料可用来制造光导纤维。⚫光导纤维的横截面为

圆形,由纤芯和包层两部分构成。二者由两种光学性能不同的介质构成。其中,纤芯为光通路;包层由多层反射玻璃纤维构成,用来将光线反射到纤芯上。⚫实用的光缆外部还须有一个保护层,每一芯及包层或紧或松地被外壳包裹着。2.2网络基础|——2.2.3传输介质⚫光通过

一种介质而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发生折射(弯曲)。例如,在二氧化硅/空气界面上,光线以21射入(见图1.16(a)),以31射出。⚫折射量取决于两种介质的特性(折射率)。如果入射角大于某一临界值,光线将完全反射回二氧化硅,而不会漏射入空气中。因此,光的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值时,如图1

.16(b)所示,光线将完全被限制在光纤中,而无损耗地传播若干Km。2.2网络基础|——2.2.3传输介质4.无线传输⚫无线传输介质都不需要架设或铺埋电缆或光纤,而通过大气传输,人们现在已经利用了微波、红

外线和激光进行通信。⚫这三种技术都需要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有一条视线(line-of-sight)通路,有时统称这三者为视线介质。所不同的是红外通信和激光通信把要传输的信号分别转换为红外光信号和激光信号,再直接在空间传播。⚫这三种视线介质由于都不需要铺设电缆,对于连接不同建筑物内的局域网特别有

用。这是因为很难在建筑物之间架设电缆,不论在地下或用电线杆,特别是要穿越属于公共场所,例如要跨越公路时,会更加困难。而使用无线技术只需在每个建筑物顶上安装设备。⚫这三种技术对环境气候较为敏感,例如,雨、雾和雷电。相对来说,微波对一般雨和雾的敏感度较低。2.2网络基础|——2.2.3传输介

质⚫微波通信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卫星通信。卫星通信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作中继来转发微波信号,卫星通信可以克服地面微波通信距离的限制。一个同步卫星可以覆盖地球的三分之一以上表面,三个这样的卫星可以覆盖地球上全部通信区域,这样,地球上的各个地面站之间都

可以互相通信了。2.2网络基础|——2.2.4IP地址1.点分十进制表示法⚫Internet管理委员采用一种“点分十进制表示法”表示IP地址:面向用户的文档中,由四段构成的32比特的IP地址被直观地表示为四个以圆点隔开的十进制整数,其中,每一个

整数对应一个字节(8个比特为一个字节称为一段)。⚫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由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的基本做法是,把二进制数首先写成加权系数展开式,然后按十进制加法规则求和。这种做法称为“按权相加”法。2.2网络基础|——2.2.4

IP地址⚫从最后一位开始算,依次列为第0、1、2...位第n位的数(0或1)乘以2的n次方得到的结果相加就是答案。例如:01101011.转十进制:第0位:1乘2的0次方=1、1乘2的1次方=2、0乘2的2次方=0、1乘2的3次方=8、0乘2的4次方=0、1乘2的5次方=32、1乘2的6次方

=64、0乘2的7次方=0然后:1+2+0+8+0+32+64+0=107.二进制01101011=十进制107.⚫192.168.0.1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1⚫192.168.1.20011000000.101

01000.00000001.110010002.2网络基础|——2.2.4IP地址二进制0001001000110100010101100111100010011010十进制12345678910二进制0000000100

000010000001000000100000010000001000000100000010000000十进制12481632641282的指数表示02122232425262722.2网络基础|——2.2.4IP地址2.IP地址⚫每个IP地址占用32位,分为A、B

、C、D、E五类;⚫地址组成:网络号+主机号;每个主机的地址都是唯一的;⚫地址表示采用带点十进制标记法,如166.111.68.3;⚫A、B、C是三类基本地址类型,都由类型标志、网络标示符和主机编号。这三类IP地址的

区别仅在于网络大小不同⚫D类地址是一种多址广播地址格式,用4位的1110作为标志。E类地址是为实验保留的地址。2.2网络基础|——2.2.4IP地址2.2网络基础|——2.2.4IP地址⚫A类地址:A类地址的

网络标识由第一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A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第一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0”。不难算出,A类地址第一个地址为00000001,最后一个地址是01111111,换算成十进制就是127,其中127留作保留地址,A类地址的第一段范围是:1~126,

A类地址允许有-2=126个网段(第一个可用网段号1,最后一个可用网段号126)(减2是因为0不用,127留作它用)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3组8位二进制数,每个网络允许有-2=16777216台主机(减2是因为全0地址为网络地址,全1为广播地址,

这两个地址一般不分配给主机)。通常分配给拥有大量主机的网络。722422.2网络基础|——2.2.4IP地址⚫B类地址:B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前两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两组8位二进制数,B类地址的特点是

网络标识的前两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10”。B类地址第一个地址为10000000,最后一个地址是10111111,换算成十进制B类地址第一段范围就是128~191,B类地址允许有=16384个网段(第一个可用网段号128.0,最后一个可用网段号191.255

)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2组8位二进制数,每个网络允许有-2=65533台主机,适用于结点比较多的网络。1421622.2网络基础|——2.2.4IP地址⚫C类地址:C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前3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网络中主机标识占1组8位二进制数C类地址的特点是网

络标识的前3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110”。C类地址第一个地址为11000000,最后一个地址是11011111,换算成十进制C类地址第一段范围就是192~223,C类地址允许有=2097152个网段(第一个可用网络号192.0.0,最后一个可用

网络号223.255.255)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1组8位二进制数,每个网络允许有-2=254台主机,适用于结点比较少的网络。212822.2网络基础|——2.2.4IP地址2.2网络基础|——2.2.4IP地址3.子网掩码⚫为了提高IP地址的使用效率,引入了子网的概念。将一个网

络划分为子网:采用借位的方式,从主机位最高位开始借位变为新的子网位,所剩余的部分则仍为主机位。这使得IP地址的结构分为三级地址结构:网络位、子网位和主机位。这种层次结构便于IP地址分配和管理。它的使用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层次结构--如何既能适应各

种现实的物理网络规模,又能充分地利用IP地址空间(即:从何处分隔子网号和主机号)。2.2网络基础|——2.2.4IP地址⚫子网掩码的作用简单地来说,掩码用于说明子网域在一个IP地址中的位置。子网掩码主要用于说明如何进行子网的划分。掩码是由32位组成的,很像IP地址。对于三

类IP地址来说,有一些自然的或缺省的固定掩码。⚫A、B、C三类网络的缺省掩码分别为A类:1111111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即255.0.0.0;B类: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

000,即255.255.0.0;C类: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即255.255.255.0;2.2网络基础|——2.2.4IP地址⚫如果此时有一个IP地址和子网掩码,就能够确定设备所在的子

网。子网掩码和IP地址一样长,用32bit组成,其中的1表示在IP地址中对应的网络号和子网号对应比特,0表示在IP地址中的主机号对应的比特。将子网掩码与IP地址逐位相“与”,得全0部分为主机号,前面非0部分为网络号。如:IP地址:202.117.96.30----子网掩码:255.2

55.255.0-------------------------------------------------------------------------------------------------网络号:202.117.96.0----1100

1010.01110101.01100000.0001111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11001010.01110101.01100000.000000002.2网络基础|——2.2.4IP地址2.2网络基础|——2.2.4IP地址

⚫如何划分子网要划分子网就需要计算子网掩码和分配相应的主机块首先要明确一些概念:⚫类范围:IP地址常采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方法X.Y.Y.Y,在这里•X=1--126时称为A类地址;•X=128--191时称为B类地址;•X=192--223时称为C类地址;•如10.202.

52.130因为X=10在1--126范围内所以称为A类地址⚫类默认子网掩码:•A类为255.0.0.0•B类为255.255.0.0•C类为255.255.255.0⚫当我们要划分子网用到子网掩码M时,类子网掩码的格式应为•A类

为255.M.0.0•B类为255.255.M.0•C类为255.255.255.M•M是相应的子网掩码如:255.255.255.240⚫十进制计算基数:256,等一下我们所有的十进制计算都要用256来进行。2.2网络基础|——2.2.4IP地址几个公式变量的说明:⚫Subnet_bl

ock:可分配子网块大小,指在某一子网掩码下的子网的块数。⚫Subnet_num:实际可分配子网数,指可分配子网块中要剔除首、尾两块,这是某一子网掩码下可分配的实际子网数量,它等于Subnet_block-2。⚫IP_block:每个子网可分配的IP地址块大小。⚫IP_num:每

个子网实际可分配的IP地址数,因为每个子网的首、尾IP地址必须保留(一个为网络地址,一个为广播地址),所以它等于IP_block-2,IP_num也用于计算主机段⚫M:子网掩码(netmask)。它们之间的公式如下:⚫M=256-IP

_block⚫IP_block=256/Subnet_block,反之Subnet_block=256/IP_block⚫IP_num=IP_block-2⚫Subnet_num=Subnet_block-2⚫2的冥数:要熟练掌握2^8(256)以内的2的冥代表的十进制数,如128=2^7、

64=2^6…,这可使我们立即推算出Subnet_block和IP_block数。2.2网络基础|——2.2.4IP地址举例1.已知所需子网数12,求实际子网数解:这里实际子网数指Subnet_num,由于12最接近2的冥为16(2^

4),即Subnet_block=16,那么Subnet_num=16-2=14,故实际子网数为14。2.已知一个B类子网每个子网主机数要达到60x255(约相当于X.Y.0.1--X.Y.59.254的数量)个,求子网掩码。解:1)60接近2的冥为64(2^6),即,IP_block=642)

子网掩码M=256-IP_block=256-64=1923)子网掩码格式B类是:255.255.M.0.所以子网掩码为:255.255.192.02.2网络基础|——2.2.4IP地址3.如果所需子网数为7,求子网掩码解:1)7最接近2的冥为8,但8个Subnet_block因为要

保留首、尾2个子网块,即8-2=6<7,并不能达到所需子网数,所以应取2的冥为16,即Subnet_block=162)IP_block=256/Subnet_block=256/16=163)子网掩码M=256-IP_block=2

56-16=240。2.2网络基础|——2.2.4IP地址4.已知网络地址为211.134.12.0,要有4个子网,求子网掩码及主机段。解:1)211.y.y.y是一个C类网,子网掩码格式为255.255.255.M2)4个子网,4接近2的冥是8

(2^3),所以Subnet_block=8,Subnet_num=8-2=63)IP_block=256/Subnet_block=256/8=324)子网掩码M=256-IP_block=256-32=2245)所以子网掩码表示为255.255.255.22

46)因为子网块(Subnet_block)的首、尾两块不能使用,所以可分配6个子网块(Subnet_num),每块32个可分配主机块(IP_block)即:32-63、64-95、96-127、128-159、160-191、192-223。首块(0-3

1)和尾块(224-255)不能使用7)每个子网块中的可分配主机块又有首、尾两个不能使用(一个是子网网络地址,一个是子网广播地址),所以主机段分别为:33-62、65-94、97-126、129-158、161-190、193-2228)所以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主机段共6段为:

211.134.12.33--211.134.12.62211.134.12.65--211.134.12.94211.134.12.97--211.134.12.126211.134.12.129--211.134.12.158211.

134.12.161--211.134.12.190211.134.12.193--211.134.12.222可以任选其中的4段作为4个子网。2.2网络基础|——2.2.5域名地址1.域名产生的原因⚫前面已介绍,IP协议

使用32位IP地址来标识网络中的主机,为在网上发送IP数据报指定源主机、目的主机提供了一种较为方便、紧凑的表示方法。但是,对于一般使用人员而言,IP地址仍是没有任何意义、难以记忆的。因而出现了用便于记忆的、有意义的符号来标记主机的做法,也称之为主机名。⚫为了

直接使用主机名进行通信,每台主机上都包含了一个HOSTS的文件,HOSTS文件中包含了因特网上所有计算机的IP地址-主机名称的映射,通过主机名称,就可以映射到其IP地址。主机定期从网上更新HOSTS文件。由于在网络发展

的早期,直到1980年以前,网络中的机器较少,只有几百台主机。这种方式并没有什么困难。2.2网络基础|——2.2.5域名地址⚫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展,维护和分布HOSTS文件副本的工作变得难于管理。另外,定期下载更新的HOSTS文件所产生的通信量也成问题

。此时,出现了利用一个中心数据库来执行主机名称注册和主机名称-IP地址转换的功能。这种集中方法也有助于防止不安全的复制。⚫第一版的中心数据库,是以一个线形(flat)名称空间为基础的,没有更多的结构:如

developer以一个单词来标记一个主机。随着主机数目的增多,这样的主机命名方式效率低,不利于管理,也不利于辨识,易重名。⚫为此,提出了一种分层结构的命名方案,即域名系统(RFC974、RFC1034和RFC1035)。2.2网络基础|——2.2.5域名地址2.DNS概述⚫一

个联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并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域名系统是一个多层次的、基于域的命名树系统,并使用分布式数据库实现这种命名机制;⚫当应用程序需要解析域名时(从符号名到IP地址),它成为域名系统的一个客户。它向本地域名服务器发出请求(调用resolver)

,请求以UDP包格式发出,域名服务器找到对应的IP地址后,给出响应。当本地域名服务器无法完成域名解析,它临时变成其上级域名服务器的客户,递归解析,直到该域名解析完成。⚫IP地址与域名地址是一对多的关系。⚫RFC1034,10352.2网络

基础|——2.2.5域名地址⚫域名系统的优点:提供了用户友好的主机名称,可以把名称空间分成多个不同的域,并允许使用多台服务器,以方便管理、提高性能和容错能力。便于网络管理和维护,当主机的IP地址变化时,域名可以保持不变。⚫域名

系统的主要部分:域名空间:具有树形结构的分层名称空间,包括根域、顶级域、二级域、三级域等等。每一个较下一层的域都会从属于某一个上层的域。域名服务器:保存域名空间各部分信息并把主机名映射到相应IP地址的计算机。名称解析

器:依据主机名向域名服务器查询某台主机的IP地址的客户机称为名称解析器。2.2网络基础|——2.2.5域名地址3.域名空间及其结构2.2网络基础|——2.2.5域名地址tsinghuapkucnedujpcomorg...ukca...ROOTeducomorg..

.mitcmu...zjueeemcs...mailwwwwwwcsftp顶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2.2网络基础|——2.2.5域名地址2.2网络基础|——2.2.5域名地址⚫顶级域名域名含义域名国家com商业部门cn中国edu教育部门de德国net大型网络ca加拿大mil军事部门uk

英国gov政府部门au澳大利亚org组织机构Jp日本2.2网络基础|——2.2.6域名解析1.域名服务器⚫区域划分DNS将域名空间划分为许多无重叠的区域(zone),每个区域覆盖了域名空间的一部分,并设有域名服务

器对这个区域的域名进行管理。每个区域可以划分成更小的区域。每个域能够控制如何分配它下面的子域,要创建一个新的域必须争得它所属域的同意。每个区域有一个主域名服务器和若干个备份域名服务器,区域的边界划分是人工设置的,比如:edu.cntsi

nghua.edu.cncs.tsinghua.edu.cn是三个不同的区域,分别有各自的域名服务器。2.2网络基础|——2.2.6域名解析⚫区域的权威代表网络信息中心NIC,它对域名的管理职能包括:申请和分配IP地址提供域名注册服务

提供域名/地址解析服务(DNS服务)与上级管理域和其他域共同维护DNS信息⚫主要的NIC机构有国外:InterNIC(北美及其地区),RIPENIC(欧洲),APNIC(亚洲)国内:CNNIC,CerNI

C2.2网络基础|——2.2.6域名解析⚫根域名服务器记录所有第二级域名的DNS信息分布在网络的不同地方,具有公开的IP地址⚫域名服务器的功能记录本域的域名注册信息提供IP地址/域名的解析服务⚫域内服务:直接解析⚫域外服务:可以提交给根域名服务器,可以与其他服务器即时交换全

网的DNS信息。提供域名信息查询服务域名服务器的配置(至少由两台独立的主机构成)⚫一台(primary)记录原始数据,⚫一台(secondary)做备份用。2.2网络基础|——2.2.6域名解析2.域名解析⚫域名服务的基本原理当应用程序需要进行域名解析时(从符号名到IP地址),它成为域名系统

的一个客户。它把域名放在DNS报文中向本地域名服务器发出请求,本地域名服务器找到对应的IP地址后,给出响应。当本地域名服务器无法完成域名解析,它临时变成其上级域名服务器的客户,递归解析/反复解析,直到该域名解析完成。⚫授权域名服务器注册登记了所管

辖的主机IP地址和域名。并在根域名服务器里注册。2.2网络基础|——2.2.6域名解析⚫域名解析方式1——递归解析一次域名服务请求即可自动完成域名/IP地址之间的转换,由DNS服务器软件连锁完成,不适于频繁的域名解析应用。一个区域内机器上的应用程序进行

域名解析时,首先向该区域的域名服务器发出解析请求,若能查找到,则返回域名对应的资源记录。若找不到,该域名服务器向所查找域名的顶级域的域名服务器发出解析请求,顶级域的域名服务器通过向下的层次查询得到对应的资源记录,返回给该域名服务器;

最后资源记录被返回给发起域名解析的机器,并在该区域的域名服务器中做缓存,超时后删除。2.2网络基础|——2.2.6域名解析本地DNS服务器本地主机sun.cs.tsinghua.edu.cn应用程序解析器根DNS服务器远程二级DNS服务器远程三级DNS服务器请求域名解析管辖edu.cn返

回解析结果管辖mit.edu管辖cs.mit.edu保存了ftp.cs.mit.edu的IP地址2.2网络基础|——2.2.6域名解析主机www.ibm.com获取xyz.usst.edu.cn地址,根DNS服务器通过中间DNS服务器查询2.3网络的体系结构⚫2.3.

1两极模型⚫2.3.2OSI模型⚫2.3.3IEEE8.2模型⚫2.3.4TCP/IP模型2.3网络的体系结构|——2.3.1两级模型⚫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功能上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通信子网提供数据通信功能

。资源子网提供网络上的资源以及访问能力。2.3网络的体系结构|——2.3.1两级模型CPPCPPCPP通信子网THOSTTTTHOSTTTTHOSTT资源子网T:终端设备HOST:主机CPP: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2.3网络的体系结构|——2.3.1两

级模型1.资源子网资源子网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向全网提供所需的网络资源和网络服务。有一些资源单元组成。⚫主机(HOST)负责数据处理、网络控制并执行网络协议。⚫终端(Terminal)用户操作网络是所使用的设备。有显示终端(Disp

layTerminal)、交互终端(CRT)、智能终端(IntelligentTerminal)、图形终端(GraphicTerminal)、批作业或远程终端(BatchorRemoteJobEntryTerminal)等.2.3网

络的体系结构|——2.3.1两级模型2通信子网⚫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器(CCP)、通信链路及信号变换器等组成,完成全网的数据传输、转接、加工和变换等通信处理工作。⚫每一个资源单元都有一个对应的通信控制机,其主要完

成线路控制、路由选择、用户作业的装配/拆卸、缓冲存储、数码转换、差错控制等。2.3网络的体系结构|——2.3.2OSI模型⚫OSI参考模型:198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订了ISOOSI/RM开放系

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ReferenceModel)⚫为什么是七层?--划分OSI/RM七层的基本原则是(13点,ISO7498)把相似的功能放在相同的层当不需要多分层时,就不要增加层层数太少,会使每一层协议太复杂;不应创建太多的层,这样

会使综合各层功能时太困难选择的边界点应是有过成功试验的…...--并不一定是唯一的方案,更不一定是最好方案不一定是七层(现实标准TCP/IP非七层)甚至不一定是层次结构2.3网络的体系结构|——2.3.2OSI模型⚫OSI模型2.3网络的体系结构|——2

.3.2OSI模型⚫OSI模型的数据传输2.3网络的体系结构|——2.3.3IEEE802模型⚫802参考模型定义了NIC通过物理介质访问和传输数据的方式,其中包括连接、维护和断开网络设备等。⚫802参考模型只相当于OSI的最低的两层。⚫80

2参考模型还包括了对传输媒体和拓扑结构的规格说明,而这部分内容按照OSI的观点,已经不在OSI环境之内(比OSI的最低层还低)。⚫IEEE802标准文本公布后,ISO已将其作为局域网的国际标准。IEEE802标准仍在不断

发展和完善之中,其中有些标准还可能会有变化。2.3网络的体系结构|——2.3.3IEEE802模型2.3网络的体系结构|——2.3.3IEEE802模型2.3网络的体系结构|——2.3.3IEEE802模型⚫IEEE802协议标准

802.1A——概述、体系结构802.1B——寻址、网络互连,以及网络管理和性能测量802.2——逻辑链路控制。802.3——CSMA/CD。定义CSMA/CD总线网的MAC子层和物理层的规约。802.4——令牌总线网。定义令牌总线网的MAC

子层和物理层的规约。802.5——令牌环网。定义令牌环网的MAC子层和物理层的规约。802.6——城域网MAN。定义城域网的MAC子层和物理层的规约。802.7——宽带技术802.8——光纤技术802.9——综合话音数据局域网802.10——局域网的

安全性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802.12——优先级高速局域网(100Mb/s的100BaseVG-AnyLAN)802.13——未使用802.14——电缆电视(Cable-TV)。CableModem标准802.15——定义

无线个人区域网(WPAN,wirelesspersonalareanetwork)802.16——定义宽带无线标准2.3网络的体系结构|——2.3.4TCP/IP模型1.TCP/IP协议栈⚫TCP/IP协议栈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为实现美国本土广

域网互联网APARnet而开发的通信传输协议。⚫APARnet后来发展为internet。随着internet的成功,TCP/IP模型逐渐成为事实上互联网的标准⚫TCP/IP模型包括四个层次: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应用层2.3网络

的体系结构|——2.3.4TCP/IP模型⚫TCP/IP模型与OSI模型2.3网络的体系结构|——2.3.4TCP/IP模型2.TCP/IP与OSI/RM的比较⚫OSI模型明确了服务、接口和协议三个主要概念,而TCP/IP模型后来才明确之。⚫OSI模型先有模型而无任何参照协议,因此一些

功能最初不知放入到哪一层;但TCP/IP模型先有协议后有模型,协议与模型匹配较好。⚫OSI模型分为7层,而TCP/IP模型分为4层。⚫OSI模型的网络层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而传输层只有面向连接的通

信;但TCP/IP模型网络层只有无连接服务,但传输层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1电子邮件--Email⚫2.4.2文件传输--Ftp⚫2.4.3超文本传输服

务--Http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1电子邮件1.电子邮件的功能⚫成文:指创建消息或回答消息的过程;⚫传输:指将消息从发送者传出至接收者;⚫报告:将消息的发送情况报告给消息发送者;⚫显示:使用相应的

工具软件将收到的消息显示给接收者⚫处理:接收者对接收到的消息进行处理,存储/丢弃/转发等等。⚫其它高级功能自动转发、自动回复;mailbox,创建邮箱存储邮件;mailinglist;抄送(cc)、高优先级、加密。2.4Intern

et中的服务系统|——2.4.1电子邮件2.电子邮件体系结构⚫用户代理:允许用户阅读和发送电子邮件,一般为用户进程;发送电子邮件⚫email地址,例如,webmaster@tsinghua.edu.cn⚫mailinglist,例如,studen

ts@cs.tsinghua.edu.cn阅读电子邮件⚫用户代理在启动时检查用户的mailbox,通知用户是否有新邮件到来。并摘要性的显示邮件的主题、发送者及其邮件的状态。⚫消息传输代理:将消息从源端发送至目的端,一般为系统的后台进程;⚫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SMTP(SimpleMailTransferProtocol)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1电子邮件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1电子邮件mailserveruseragentuseragentuseragentmailserverusera

gentuseragentmailserveruseragentSMTPSMTPSMTPusermailboxoutgoingmessagequeue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1电子邮件3.电子邮件的组成⚫信封:接收方的信息,如名字、地

址、邮件的优先级和安全级别;⚫信件内容:由信头和信体组成,信头包含了用户代理所需的控制信息,信体是真正的内容。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1电子邮件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1电子邮件4.邮件客户端的使用--以gmail为例1

)在你的Gmail帐户中启用POP。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1电子邮件2)打开OutlookExpress,点击"工具"菜单,选择"帐户..."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1电子邮件3)点击"添加",然后点击"邮件..."2

.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1电子邮件4)在"显示名称:"字段输入姓名,然后点击"(下一步)"。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1电子邮件5)在"电子邮件地址:"字段中输入完整Gmail电子邮件地址(username@gma

il.com)然后点击"(下一步)"。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1电子邮件6)在"接收邮件(POP3、IMAP或HTTP)服务器:"字段中输入"pop.gmail.com"。在"外发邮件(SMTP)服务器:"字段中输入"

smtp.gmail.com"。点击"下一步"。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1电子邮件7)在"帐户名称:"字段中输入Gmail用户名。在"密码:"字段中输入您的Gmail密码,然后点击"下一步"。点击"完成

"。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1电子邮件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1电子邮件8)在"帐户"下,突出显示"pop.gmail.com",点击"属性"。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1电子邮件9)点击“高

级”标签。在“发送邮件(SMTP)”下,选中“此服务器要求安全连接(SSL)”旁边的复选框。在“发送邮件(SMTP):”字段中输入465。在“接收邮件(POP3)”下,选中“此服务器要求安全连接(SSL)”旁边的复选框。在“接收邮件(POP3):"字段中输

入995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1电子邮件10)点击“服务器”标签,选中“我的服务器要求身份验证”旁边的复选框。单击“应用"。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1电子邮件11)点击“发送/接受”,选择已建立的邮件帐

户“pop.gmail.com”。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1电子邮件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1电子邮件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1电子邮件⚫Outlookexpress与gmai

l邮箱的比较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2文件传输--FTP1.FTP模型概述⚫文件传输协议(FTP)(RFC959)是TCP/I中最常见的应用。标准的文件传输协议在ARPANET时期就开始工作,逐渐发展到现在的FTP

。⚫由FTP提供的文件传输功能是将一个完整的文件从一个系统复制到另一个系统中。⚫除了传输功能,FTP还能提供其他一些服务:交互访问格式说明授权控制…...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

4.2文件传输--FTP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2文件传输--FTP2.FTP系统构成⚫系统构成服务器⚫接收并执行客户程序发送过来的指令,与客户程序建立TCP连接。⚫根据用户指令操作,将文件传送给客户程序或从

客户程序接收文件,并将操作结果返回。客户机⚫接收用户从键盘输入的命令,并里利用TCP连接将用户指令发送给远端的FTP服务器。⚫接收远端的FTP服务器发来的消息,显示在本地屏幕上。⚫根据不同的命令,或读取本地文件并传送给服务程序,或接收从服务器传送来的文件。ftp协议2.4Internet

中的服务系统|——2.4.2文件传输--FTP⚫FTP的工作流程登录:客户机向FTP服务器登录,存在两种方式:⚫匿名登录用anonymous为用户名,以用户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为口令。⚫非匿名登录需要从FTP服务器申请得到用户名和口令。

浏览和下载退出filetransferFTPserverFTPuserinterfaceFTPclientlocalfilesystemremotefilesystemuserathost2.4Internet中的

服务系统|——2.4.2文件传输--FTP3.FTP应用实例—CuteFTP/ServU⚫CuteFTP安装使用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2文件传输--FTP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2文件传输--FTP2.4Interne

t中的服务系统|——2.4.2文件传输--FTP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2文件传输--FTP⚫ServU安装与配置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2文件传输--FTP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2文件

传输--FTP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2文件传输--FTP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WWW最早由欧洲核物理研究中心的Tim-BernersLee主持开发⚫第一个图形界面的WWW浏览器是美国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开发的Mosa

ic⚫WWW的出现是TCP/IP互联网发展史中革命性的里程碑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WWW服务器WWW服务器可以分布在互联网的任意位置WWW服务器保存着可以被浏览器共享

的信息WWW服务器应实现HTTP功能,接收和处理浏览器的请求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Web页面共享信息通常以Web页面的方式进行组织Web页面可以包含超链接(指向其他资源的指针)⚫超链接指

向的资源可以处于互联网的任一服务器之中⚫利用超链接,Web页面可以与其他Web页面进行关联⚫利用超连接,Web页面可以与其他多媒体信息进行关联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In

ternet中的服务系统浏览器软件的主要功能⚫通过键盘指定请求的页面⚫利用浏览器显示的超链接指定页面⚫历史与书签⚫自由定制浏览器窗口⚫选择起始页⚫图像的下载与显示⚫保存与打印页面⚫缓存功能注:目前浏览器软件的功能都非常强

大,其主要功能不限上面给出的功能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用户可以利用URL指定要访问什么协议类型的服务器,互联网上的哪台服务器,以及服务器中的哪个文件⚫URL的组成协议类型主机名路径及文件名3.URL地址

表示法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URL可以指定的主要协议类型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WWW服务系统使用的传输协议:HTTP⚫HTTP建立在TCP基础之上,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协议⚫WWW服务

器通常在TCP的80端口守候⚫HTTP精确定义了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的格式,保证通信不产生二义性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HTTP请求报文----一个请求行和若干个报头行,并可能在空行后带有报文体请求行请求方法、被请求的文档、

以及HTTP版本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HTTP应答报文----一个状态行和若干个报头行,并可能在空行后带有报文体状态行HTTP版本、状态码、原因等状态码⚫2xx:成功⚫4xx:客户方出错⚫5xx:服务器方出错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Inter

net中的服务系统5.Web页面的表示方式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HTMLHTML是一个简单的标记语言HTML标记⚫标记封装在“<”和“>”之中⚫标记不区分大小写字母⚫大部分标记成对出现,如<HEAD>和</HEAD>⚫部分标记(元素标记)单独出

现,如<IMG>⚫标记可附有必需的或可选的属性,如<IMGsrc=“http://netlab.nankai.edu.cn/lan.jpg”alt=“LANImage”>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基本结构标记<HTML><HEAD><TITLE>计算机网络<

/TITLE></HEAD><BODY>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而形成的计算机集合,计算机之间可以借助于通信线路传递信息,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等资源。</BODY></HTML>2.4Inte

rnet中的服务系统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段落和图像标记<HTML><HEAD><TITLE>计算机网络</TITLE></HEAD><BODY>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而形成的计算机集合,计算机之

间可以借助于通信线路传递信息,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等资源。<P><IMGsrc=”http://192.168.0.66/network.jpg”></BODY></HTML>2.4Internet中的服

务系统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超链接标记—文字<HTML><HEAD><TITLE>计算机网络</TITLE></HEAD><BODY>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而形成的计算机集合,计算机之间可以借助于通信线路传

递信息,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等资源。<P><IMGsrc=”http://192.168.0.66/network.jpg”><P><AHREF=”http://192.168.0.66/lan.html”>局域网</A><P><AHREF=”http://192.

168.0.66/man.html”>城域网</A><P><AHREF=”http://192.168.0.66/wan.html”>广域网</A></BODY></HTML>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

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超链接标记—图像<HTML><HEAD><TITLE>计算机网络</TITLE></HEAD><BODY>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而形成的计算机集合,计算机之间可以借助于通信线路传递信息,共享软件、硬

件和数据等资源。<P><IMGsrc=”http://192.168.0.66/network.jpg”><P><AHREF=”http://192.168.0.66/lan.html”>局域网</A><AHRE

F=”http://192.168.0.66/lan.html”><IMGsrc=”http://192.168.0.66/lan.gif”></A><P><AHREF=”http://192.168.0.66/man.html”>城域网</A><AHREF=”http://

192.168.0.66/man.html”><IMGsrc=”http://192.168.0.66/man.gif”></A><P><AHREF=”http://192.168.0.66/wan.html”>广域网</A><AHREF=”http://192.168.0.66

/wan.html”><IMGsrc=”http://192.168.0.66/wan.gif”></A></BODY></HTML>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6.浏览器的使用⚫IE的使用—熟悉IE5的外观2.4Internet中的服务

系统⚫设定IE使用的缺省主页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访问以前浏览过的内容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关闭多媒体信息,提高浏

览速度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收藏喜爱的站点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整理收藏夹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保存页面信息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打印页面信息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7.基于JSP的服务端配置⚫W

EBServer----TOMCAT(requiredJDK)⚫Database----MySQL⚫DB_Manager----phpmyadmin(requiredapache&php)2.4Interne

t中的服务系统⚫WEB服务器的安装与测试⚫目的通过安装JSDK和WEBServer-TOMCAT,成功部署WEB服务器,使得能够在其上开发和部署基于JSP的动态网站。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步骤1.安装JSDK(j2sd

k-1_4_1_03-windows-i586);2.测试Java运行环境;3.安装TOMCAT(jakarta-tomcat-4.1.24);4.测试TOMCATa.启动服务;b.测试主页面(http

://localhost:8080);c.测试JSP页面(guess_num);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数据库的安装与测试⚫目的通过安装数据库服务器MySQL,使得基于JSP的网络应用具备后台数据库的支持。能够开发和部署动态

、交互式网站。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步骤1.安装集成套件,Apache\Mysql\phpmyadmin的组合套件----phptriad2-2-1;3.启动服务a.启动MySQL;b.启

动Apache。2.测试数据库a.在服务器中建立新数据库trade;b.建立四个字段:name\pwd\sex\date;c.向表中输入数据;d.通过SQL文件导入数据表(trade.sql)。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网站例程的安装与测试⚫目的通

过例程的安装,测试TOMCAT服务器与MySQL数据库服务器是否正常协同工作。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步骤1.安装MySQL数据库驱动程序;mysql_comp2.安装例程info;3.测试例程infoa.登陆页面index.html;b.测试登陆login2

.jsp;c.注册页面register.html;d.注册执行registerdetail.jsp。4.查看源代码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8.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MicromediaDreamweaver2.4Internet中的服

务系统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2.4Internet中的服务系统

精品优选
精品优选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 文档 34925
  • 被下载 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