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汇报-梅龙大道三期工程汇报

PPT
  • 阅读 27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2 页
  • 大小 4.662 MB
  • 2023-09-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精品优选】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工作总结汇报-梅龙大道三期工程汇报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工作总结汇报-梅龙大道三期工程汇报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工作总结汇报-梅龙大道三期工程汇报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工作总结汇报-梅龙大道三期工程汇报
工作总结汇报-梅龙大道三期工程汇报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8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工作总结汇报-梅龙大道三期工程汇报.pptx,共(82)页,4.662 M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3241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梅龙大道(大和路-外环路)三期工程方案设计汇报2007年11月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本次汇报的主要内容一、工程概况二、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三、交通量预测五、工程设计六、工程造价七、问题与建议四、总体设计原则一、工程概况道路地理位置图一号路桂平路梅龙大道(大和路

――外环路)三期工程位于龙华街道与观谰街道交界处,大致呈南北走向,南起梅龙大道二期工程与大和路相交处,北至高尔夫大道,全长6.19公里,为城市交通性Ⅰ级主干道,设计时速为50km/h,双向六车道,规划红线为50米。

沿途与大和路、规划一号路、观天路、规划二号路、人民路、中环路、平安路、富民路和观澜大道相交。(二)设计依据★采用的主要规范如下:◼《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城市道路照

明设计标准》(CJJ45~9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一、工程概况★依据性资料、文件:◼《梅龙大道(大和路-外环路)三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及专家评审意见◼《深圳市中部综合组团分区规划(2005-2020)[龙华

、观澜、坂雪岗]》◼《深圳市中部综合组团道路交通专项规划》(2006年6月)(三)主要技术标准:根据分析上层规划、修改后项目建议书报告及专家评审意见,梅龙大道三期工程采用城市Ⅰ级主干道,道路红线宽度50米,双向6车道,两侧

设置人行道。计算行车速度50Km/h,桥梁设计荷载采用城-A级(公路-I级校核)。一、工程概况工程所在区域地形为典型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内的丘陵山区,龙华、观澜、布吉坂雪岗被羊台山、鸡公山等山体包围,中部为丘陵平原,总体地势起伏较大,不利于城市建设。工程沿线穿越城市建设区、丘陵、山

地、高速公路等不同地貌单元,沿线地形复杂,高差变化较大,高程控制性节点较多,地面标高在38.9到120.3之间。二、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三、交通量预测特征年断面高峰小时交通量预测表单位:(pcu/h)路段名称2009年2010年2020年2029年大和路~观天路1950223028963276

观天路~人民路1855218329643185人民路~中环路1946221530013207中环路~观澜大道2055230631263389大和路(观天路—梅龙大道)2658299343134682观天路(大和路—梅龙大道)2533267641524325按双向6车

道、设置中央分隔带、机非分隔带的断面形式计算,远期的交通饱和度为0.85~0.9。四、总体设计原则1.尽量减少拆迁。2.采取技术措施尽量减少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3.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遵照《深圳市中部综合组团分区规划(2005-2020)》、《深圳市宝安

区道路专项规划》的要求及其路网规划。4.在规划一号路至人民路段,道路线位充分考虑与梅观高速公路现有及拓宽后的关系。5.兼顾环境保护要求:尽量避免深填高挖,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处理好本项目与自然水系、生态保护用地、农业用地的关系。6.经济合理原则:合理选择桥梁位置,尽量缩短桥长;尽量将路线布

设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区域,降低工程造价。7.道路横断面满足敷设各种市政管线的需求。五、工程设计(一)道路平面设计1、本线位方案沿线的主要控制因素本线位方案主要控制因素从南到北依次为梅龙大道二期与大和路交叉处、清湖工业城厂房、清湖立交、沿线高压铁塔、梅观高速、观天路、人民路、沿线的工业厂房及民房、

设计终点。五、工程设计(一)道路平面设计2、平面线位方案设计根据本工程各个段落不同的特点,分三段进行论述,由于起点至观天路段是本平面方案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放在最后论述。五、工程设计推荐方案线位(局部)1)观天路口至人民路段为了减少观天路口西侧K0+500~K0+640处的砼厂房拆迁,线位以高速公路

用地图为界,尽量靠近高速公路为原则,优化线形设计,到人民路之前基本都在规划线位东侧,在人民路路口处配置了250m的圆曲线,以改善线形。线位调整后比项目建议书的线位减少了8020平方米的砼厂房与295平方米的砖厂房的拆迁。五、工程设计项目建议书线

位平面图五、工程设计(一)道路平面设计2)人民路至终点基本上按规划线位布置。此段拆迁量大(建筑物87229.36m2)需要较长的协调时间。五、工程设计(一)道路平面设计3)起点至观天路口此段主要是解决穿越清湖立交的线位方案问题,为此产生以下方案:方案一:即项目建议书的线位方案,

采用高架桥上跨清湖立交。简称跨线桥方案。方案二:采用与大和路共线上跨清湖立交,与观天路共线下穿梅观高速公路。简称共线方案方案三:采用隧道方式下穿清湖立交。简称隧道方案五、工程设计(一)道路平面设计各方案比选论述:1.方案一:实施难度很大,施

工与运营阶段对清湖立交行车安全都有负面影响,运营阶段对周围建筑的噪音影响较大,造价较高;方案二:比较容易实施的方案,施工期间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只需要把此段大和路等级提高到干线性主干道,机动车道从双向六车道拓宽到双向八车道即可,造价最低,运营费用最低;方案三

:实施难度较大,施工期间对清湖立交有一定的影响,造价高昂,需要的运营费用也高;2.方案一线位长度介于方案二与方案三之间,线形条件最差,在跨线桥上有蛇型路段,方案二线位长度最长,线形条件一般;方案三线位长度最短,线形条件好;。3.方案一:拆迁350线

总站、134m2临时建筑和两座110KV高压铁塔。方案二:没有拆迁。方案三:拆迁350线总站;下穿清湖工业城段,厂房地基需要做特殊处理。线位见下图:五、工程设计推荐方案线位(局部)方案二方案一方案三五

、工程设计方案设计比较表项目方案此段线位长(km)桥隧长(km)平纵线形评价实施难易度施工与运营阶段对高速公路的影响施工与运营阶段对周围厂房的影响建筑拆迁量特殊地基处理情况此段工程总造价运营与养护费用方案一2.2081.17较差困难施工和运营阶段都有影响

运营阶段噪音与美观度等影响很大350线总站、134m2临建和2座高压铁塔无2.2亿元中方案二2.6890.14(加宽桥)较差容易施工有影响无无无0.25亿元低方案三2.138单洞:2.625优较难施工有影响施工

有影响350线总站隧道通过的厂房地基需处理4.5亿元高五、工程设计(一)道路平面设计综上所述,方案一比较容易实施,造价低,在梅龙大道近期交通量不大的情况下,是比较理想的方案,推荐作为近期实施方案。由于交通量预测有不确定性,随着中部组团片区路网建成后,远期,方案一如果能满足交通量要

求,方案一就继续使用;如果交通量激增,不能满足交通量的要求,就开辟专门的梅龙大道专用通道;由于方案三实施难度很大,线形条件差,建议实施方案二。五、工程设计(二)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1)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沿线道路纵断面设计按

城市主干道的技术标准控制。(2)充分结合自然地形高程,减少填挖方量,减少对自然山体的破坏,节约工程投资。(3)道路标高满足沿线防洪的需求。(4)满足道路两侧土地规划控制高程的要求。(5)满足各控制点标高和净空的基本要求。(6)在城市建

设区道路纵断按城市竖向规划要求进行设计,并满足敷设地下市政管线的需求。(7)考虑城市和自然景观对道路竖向的要求。五、工程设计沿线高程控制点表桩号位置规划高程设计高程备注K0+000比选方案二设计起点47.77547.775接梅龙二期K5+216.353K0+39

0上跨大和路无56.668满足大和路净空要求K1+350上跨清湖立交无64.514满足清湖立交净空要求K1+600与规划一号路平交59.1559.225与规划交点偏15.098K2+075与观天路平交55.2554.68

8与规划交点偏西32.226mK2+732.5与规划二号路平交5150.945与规划交点偏西9.401mK3+888与人民路平交60.360.255与规划交点偏东20.798mK3+816.257与中环路平交4646.009同规划平面坐标K4+364.082与平安

路平交4950.138同规划平面坐标K4+896.371与富民路平交4545.068同规划平面坐标K5+532.6跨樟坑径河无40.896按百年洪水标高控制(依据广汇源设计公司的设计资料)K5+804.5与观澜大道平交3938.956与控制点平面偏移14.960m五、工程设计(三)道

路横断面设计综合考虑规划、交通、道路等级、绿化、道路所在的周围环境的特点,特拟订以下标准横断面形式分段做比较:1、方案二(共线方案)a.设计起点至观天路段(K0+000—K0+340):道路红线为60m,机动车道设置双向八车道,设置1.5m的中央分隔带;机动车道两侧设置各7m的非

机动车和行人混行道;两道路外侧设置5m的城市绿化带。五、工程设计(三)道路横断面设计b.观天路下穿梅观高速的通道断面(K0+340—K0+460):通道总宽度为45.5m,中间两跨为双向六车道和1.5m的中央分隔带;现状两边跨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7m宽,现改为

机动车道(两车道),两侧分车带各1.5m;将现状边沟加盖板,改为人行道,宽2m。五、工程设计(三)道路横断面设计c.观天路至人民路段(K0+460—K1+770):(a)推荐方案:道路红线50m,机动车道设置双向六车

道,中间设置分隔护栏;道路左侧设置3m的非机动车和行人混行道,右侧设置7m非机动车和行人混行道。两道路左右外侧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设置0~6.50m的绿化带和0~11.50m的城市绿化带。五、工程设计(三)道路横断面设计c.观天路至人民路段(K0+460—K1+770):(b)比选方案:道

路红线为50m,机动车道设置双向六车道,设置3m的中央分隔带,两侧设置各3m侧分带,两非机动车道设置各4m宽,两行人道设置各4.5m宽。具体如图15:五、工程设计(三)道路横断面设计d.人民路至终点段(K1+770---终点):(a)推荐方案:道路红线除富民路至终点段为4

0m外,其余都是50m,机动车道设置双向六车道,中间设置0.5m的分隔护栏;道路左右侧分别设置7m的非机动车和行人混行道;两道路外侧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设置0~6.50m城市绿化带。五、工程设计(三)道路横断面设计d.人民路至终点段(K1+770--

-终点):(b)比选方案:道路红线除富民路至终点段为40m外,其余都是50m,机动车道设置双向六车道,设置3m的中央分隔带,两侧设置各7m的非机动车和行人混行道。五、工程设计(三)道路横断面设计2、隧道方案a.隧道方案起点至大和路(BK0+000—BK0+380)、规划一号路至观天

路(BK1+550—BK2+030):道路红线为60m。设置两层道路形式,外侧地面层为双向四车道,内侧地下层为双向六车道,外侧与内侧道路之间设置必要的护栏和安全设施带,两车行道外侧设置7m的非机动车和人行混行道。五、工程设计(三)道路横断面设计2、隧道方案b.大和路至

规划一号路(BK0+380—BK1+550):只设置双幅式双向六个机动车道的隧道,隧道形式为分离式隧道。五、工程设计(三)道路横断面设计2、隧道方案c.观天路至隧道方案终点(BK2+030—BK2+1

68.966):同近期共线方案观天路至人民路段的推荐方案。五、工程设计(三)道路横断面设计3.跨线桥方案a.跨线桥方案起点至大和路(CK0+000---CK0+360):(a)推荐方案:道路红线宽度60m,高

架桥为双幅式,设双向六个机动车道,两幅桥中间共同设置0.80m的防撞墙;辅道为双向四车道,对向辅道中间设置28m绿化带,两辅道外侧设置各7m的非机动车和行人混行道,道路两外侧设置0~1.5m城市绿化带。五、工程设计(三)道路横断面设计

3.跨线桥方案a.跨线桥方案起点至大和路(CK0+000---CK0+360):(b)比选方案:道路红线宽度60m,高架桥为双幅式,设双向六个机动车道,两幅桥中间设置2.00m的间隔距离;辅道为双向四车道,对向辅道中间设置28m绿化带,两辅道外侧设置各7m的非机动车和

行人混行道。五、工程设计(三)道路横断面设计3.跨线桥方案b.大和路至规划一号路(CK0+360—CK1+600):(a)推荐方案:只设置双幅式双向六个机动车道的高架桥,两幅高架桥中间共同设置0.80m

的防撞墙。五、工程设计(三)道路横断面设计3.跨线桥方案b.大和路至规划一号路(CK0+360—CK1+600):(b)比选方案:只设置双幅式双向六个机动车道的高架桥,两幅高架桥中间设置2.00m的间隔距离。五、工程设计(三)道路横断面设计3.跨线桥方案c.规划一

号路至跨线桥设计终点(CK1+600—CK2+208.288):同近期共线方案观天路至人民路段的推荐方案。五、工程设计(三)道路横断面设计3、方案比较论述不同段落的横断面比选的不同之处除适应不同的结构设计要求外,其区别主要是在车道宽、路缘带宽

度、绿化带、非机动车道宽度和安全设施带宽度等方面。a.车道宽:比选方案中的单个车道宽有3.75m和3.5m两种;根据现有国内各大城市道路设计车道宽度使用情况以及国外城市道路车道宽设置情况,参考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设计时速为50km/h的车道

宽用3.50m,已经能够满足车辆正常行驶要求;因此,在推荐方案中一般情况下路段中和交叉口都用3.5m。在局部路口受拆迁限制处,设置有3.25m、3.0m的宽度。b.路缘带宽度:比选方案中路缘带宽一律为0.5m。推荐方案中,在辅道上由于行车

速度小于40km/h,因此,在推荐方案中辅道上路缘带宽度为0.25m,主线上行车道路缘带0.5m,局部受拆迁限制,路缘带调整为0.25m。五、工程设计(三)道路横断面设计3、方案比较论述c.人行道:比选方案中没有依据红线宽度、人流量和沿线建筑物分布的不同,设置成不同

的宽度,而是一律采用左右对称布置人行道宽度。推荐方案中根据道路红线宽度、人流量和沿线建筑物分布的不同,设置成不同的宽度。局部地方为了减少拆迁缩小宽度。d.绿化带:比选方案中:(a)绿化带分别设在中央分隔带,侧分带和人行道内侧,占有较宽的道路宽度,加宽了道路用地宽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拆迁量;(b

)延长了行人和非机动车辆过交叉口的时间,加重交叉口拥堵程度;因此,在推荐方案把所有的绿化带都移到道路外侧,这样,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绿化带宽度,来适应地形、地物的要求,比如遇到民宅可以不设或少设,减少拆迁;而且有利于绿化养护;能节省道路用地。五、工程设计(四)路面工程1、设计原则根

据本项目沿线的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参考深圳市工程实践经验,依据本项目交通量预测及构成,根据本工程交通特点及使用要求,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结构合理、技术可行、经济、方便施工维修养护”的原则对路面进行综合设计。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使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

和稳定性,路面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耐久性。2、设计方法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按《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以设计弯沉值为路面整体刚度设计指标,计算路面结构厚度,同时对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半

刚性材料的基层、底基层进行层底拉应力验算。五、工程设计(四)路面工程3、路面结构组合在满足交通量和其它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的原则,进行路面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有利于大

规模机械化施工的路面结构方案。推荐方案沥青砼路面结构如下:上面层:4cm厚沥青玛蹄脂(SMA-13)中面层:6cm厚中粒式沥青砼(AC-20)下面层:8cm厚粗粒式沥青砼(AC-25)基层:30cm厚5%的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0cm厚4%的水泥稳定碎石五、工程设计(四)路面工程3、路面结构组合比

较方案水泥砼路面结构如下:25cm厚C35水泥砼面层25cm厚5%的水泥稳定碎石20cm厚4%的水泥稳定碎石4、人行道铺装采用彩色混凝土机制砖。自上而下为:彩色混凝土机制砖厚5cm,1:3水泥砂浆垫层厚2cm,4%水泥稳定碎石厚15cm,

总厚为22cm。五、工程设计(五)路基工程1、设计原则路基设计是根据沿线自然条件、工程地质条件以及深圳施工特点等综合考虑,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参照本地其他工程设计、施工的成功经验,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选择合理的路基横断面结构形式及边坡坡率,并侧重于生物工程防护,采取经济有效的排水工

程措施和病害防治措施,防止或减缓各种不利因素对路基造成的危害,确保路基具有整体强度和稳定性以及路容美观性,尽量减少工程实施对沿线环境及自然景观造成的破坏。2、路基防护本项目边坡防护,主要采用生物工程防护,该方法施工方便、经济,与周围环境协调性好,有利于环境保护,防止水

土流失。五、工程设计(五)路基工程2、路基防护a.填方路基边坡防护:填方路基边坡基本采用锚钉挂网喷混植草防护。当路基边坡受地形、地物限制时,设置重力式或扶壁式挡土墙,以减少拆迁、占地和土石方工程量。b.挖方路基边坡防护根据沿线不同路段、不同地层地质、不同岩性、不同边坡高度等情况,挖

方路基边坡防护按以下原则设计:(1).土质边坡:采用湿法喷播植草防护;对于养分较少的土壤、硬质土壤、植物立地条件差的高大陡坡面和受侵蚀显著的坡面采用客土喷播植草防护;人字形骨架护坡三维网护坡示意图(2).岩质边坡:全风化、强风化岩层,采用稳定坡率时,挂环保型可降解三维网客

土喷播植草防护;植生混合料厚度10厘米。对于强风化岩层采用较陡坡率时,采用锚杆砼框架梁防护,框架内采用客土喷播。中等风化~弱风化基岩,采用锚杆挂镀锌机编网喷混植草进行防护。对于多级边坡平台,采用M7.5浆砌片石加固

。碎落台上种草、种树、种植灌木,以绿化美化路容,坡顶5m范围内采用客土喷播。五、工程设计(六)交通工程交通工程的设计是本着以人为本,按照“保障安全、功能完善、美观实用”以及“经济、牢固、防盗”的原则,其内容、颜色、规格、材质等方面严格按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

进行设计。设计的理念是要求功能完善,采用先进技术、要与深圳的旅游城市景观相协调,力求交通设施美观大方。设计要符合发展的需要,要有超前意识,同时讲究整体协调一致。交通工程的设计内容包括交通设施(包含标志、标线、防护设施等)和交通信控设施。1.交通标线本工程交通标线主要包括车道分

界线、边缘线、导向箭头、指示方向线、交通渠化标线等。交通标线的设置根据国标《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为依据,标线采用反光热塑油漆。2.交通标志交通设施设计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推荐方案道路的功能,提供与之配套的完善的交通

设施,诱导交通、规范行车、提高道路服务水平,实现交通安全、有序、高效行驶。设计如下:五、工程设计(六)交通工程(1)交通标志的设置根据国际《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为依据。(2)

交通标志的设置,以保证交通畅通和行驶安全为目的,结合道路线形、交通状况、沿线设置等情况,根据交通需求设置不同交通标志,以及时准确提供信息,使车辆能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不发生错向行驶。(3)交通标志的设置应按警告、禁

令、指示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进行排列。(4)各种交通标志的设置位置到所指示地点的距离(即视认距离),应满足规范要求。(5)根据道路技术标准,按规范要求设车道分界线、车道边缘线、岛流线等各类标线。3.诱导设施为了使晚间车辆安全行驶,在路面上设计

突起反光道路灯,两侧防护栏上设红、黄反光诱导标。4.交通安全设施(1)中间分隔带设单柱双面波形护栏,两侧设路肩护栏,其形式为单柱单面波形护栏;城市段道路沿线及交叉口四周转弯处设人行分隔栏。(2)为使道路便于管理,

沿线挖方段在坡顶设铁丝网。(3)城市段道路沿线及交叉口四周转弯处设人行分隔栏。五、工程设计(七)桥梁工程1、概述方案一:在起点段线路与大和路及清湖立交相交处,分别设大和路跨线桥和清湖立交跨线桥。推荐线位樟坑径河相交处设1-25m樟坑径河中桥。推荐线位在桩号K3

+745.6处设一座人行天桥。1)设计依据(1)《梅龙大道(大和路~外环路)三期工程项目建议书》(2)本公司线路专业提供的平纵横图纸2、设计依据及标准五、工程设计(七)桥梁工程(3)采用或参考的设计技术规范①《公路桥涵

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②《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2-85)③《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④《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⑤《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⑥《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2、设计依据及标准五、工程设计(七)桥梁工程(3)采用或参考的设计技术规范⑦《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⑧《城市桥梁设计准则》(GJJ

11-93)⑨《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JTJ77-98)2)设计标准⑴道路等级:城市交通性主干道,双向六车道;⑵设计荷载:城-A级、验算公路一I级;⑶地震荷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0.1g;2、设计依据及标准五、工程设计(七)桥梁工程2)设计

标准⑷基本风压:W0=0.90KN/m2;⑸设计安全等级:一级;⑹设计基准期:100年;⑺环境类别:Ⅰ类;⑻设计洪水频率:桥梁为1/100;涵洞为1/50;2、设计依据及标准五、工程设计(七)桥梁工程2)设计标准⑼桥梁

横断面布置:主线为双向六车道,主线桥梁均按左、右分幅设计,桥梁单幅宽度为13.4m。单幅桥幅布置为:1.5m(防撞护栏+安全道)+0.5米(防撞护栏)+3x3.5米(行车道)+0.5(路缘带)+0.4(防撞护栏)=13.4米。⑽桥面横坡:双向1.

5%横坡⑾结构混凝土耐久性:按Ⅰ级考虑2、设计依据及标准五、工程设计(七)桥梁工程3、桥梁方案1)跨线桥⑴方案设计由于本项目道路较宽,双向六车道,且桥梁大部分位于平曲上,故采用左右幅分修的现浇连续箱梁方案。⑵桥型布置由于跨大和路和清湖立

交,交通量大,为减少桥梁施工和营运期间对被交道路交通的影响,在被交道路中间不设桥墩,采用一跨跨过被交道路;其余路段,根据现状地形尽量采用较为经济的30m跨径的箱梁桥。五、工程设计(七)桥梁工程3、桥梁方案1)跨线桥①大和路路线桥桥型布置桥梁按左、右分幅设计:左幅桥跨径布置为4

×30+(30+51+30)+2×(4×30)米,共4联;右幅桥跨径布置为3×30+(30+51+30)+3×(3×30)米,共5联;桥面连续,桥梁宽2×13.4米,上部结构采用现浇预应力砼连续箱梁,下部结构采用花瓶墩,重力式桥台、

肋板式桥台,钻孔桩基础。五、工程设计(七)桥梁工程3、桥梁方案1)跨线桥②清湖立交跨线桥桥型布置桥梁按左、右分幅设计:左幅桥跨径布置为(30+50+30)+(4×30)+(3×30)+(27+38+27)+(3×30)+(40+55+40)+(2×30)米,共7联;

右幅桥跨径布置为(30+50+30)+(4×30)+(3×30)+(27+38+27)+(3×30)+(30+48+27)+(3×30)米,共7联;桥面连续,桥梁宽2×13.4米,上部结构采用现浇预应力砼连续箱梁,下部结构采用花瓶墩,重力式桥台、肋板式桥台,钻孔桩基础。五、工程

设计(七)桥梁工程3、桥梁方案1)跨线桥②清湖立交跨线桥桥型布置桥梁按左、右行分幅设计:左幅桥跨径布置为(30+50+30)+(4×30)+(3×30)+(27+38+27)+(3×30)+(40+55+40)+(2×3

0)米,共7联;右幅桥跨径布置为(30+50+30)+(4×30)+(3×30)+(27+38+27)+(3×30)+(30+48+27)+(3×30)米,共7联;桥面连续,桥梁宽2×13.4米,上部结构采用现浇预应力砼连续箱梁,下

部结构采用花瓶墩,重力式桥台、肋板式桥台,钻孔桩基础。五、工程设计(七)桥梁工程3、桥梁方案1)跨线桥⑶桥梁桥梁断面比较方案一:采用斜腹板箱形断面并配以花瓶墩,此断面相对规则,外形较为常规,施工放样简单。故作为推荐方案。方案二:采用流线型箱形断面并配以Y形墩,此断面外形圆

滑,造型美观,但施工放样较难。故作为比较方案。五、工程设计(七)桥梁工程方案一方案二五、工程设计(七)桥梁工程3、桥梁方案2)樟坑径河中桥在线路与樟坑径河相交处设1-25m樟坑径河中桥。桥梁与河道斜交,斜

交角度为50.90;桥梁宽37.5m,左右幅合修。下部结构采用桩柱式桥台。五、工程设计(八)隧道工程1、概述梅龙大道在起点段至观天路段,按照规划线位需穿越清湖立交。为了对梅龙大道线路进行充分比选,故线路采用下穿清湖立交的隧道方案作为第三

方案。隧道起点位于BK0+325,依次下穿大和路、工业厂房区和清湖立交,终于三九制药有限公司深圳生产基地附近。五、工程设计(八)隧道工程2、设计依据及标准1)设计依据(1)《梅龙大道(大和路~外环路)三期工程项目建议书》(2)本公司道路专业提供的平纵横图纸(3)采用或参考的设计技术规范

①《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③《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④《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

001);⑤《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五、工程设计(八)隧道工程2、设计依据及标准⑥《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⑦《公路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

2001);2)设计标准⑴道路等级按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全线采用:双向6车道,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行车速度为50Km/h。五、工程设计(八)隧道工程2)

设计标准⑵隧道建筑限界a路面宽度:0.5(左侧向宽度)+3x3.5(行车道宽)+0.5(右侧向宽度)=11.5m,单向3车道。b建筑限界:宽度=0.75(检修道宽)+11.5(路面宽)+0.75(检修道宽)

=13.0m,高度=5.0mc行驶方向:上下行隧道分修,单向行驶。⑶荷载等级:城-A级2、设计依据及标准五、工程设计(八)隧道工程1)平、纵面设计在起终点段,受起终点标高和道路纵坡限制,隧道采用明挖连孔箱形隧道;中间段左右线隧道均为分修的两条单洞三车道隧道。左洞隧道全长为128

5m,其中明挖隧道长为335m,暗挖隧道长为950m;右洞隧道全长为1340m,其中明挖隧道长为560m,暗挖隧道长为780m。为利于通风,隧道内采用0.32%(右幅)和0.30%(左幅)的单面坡。隧道内纵坡满足《公路隧道设计

规范的要求》3、隧道方案五、工程设计(八)隧道工程2)隧道建筑限界及衬砌内净空隧道的建筑限界选定如下:路面宽度:0.5(左侧向宽度)+3x3.5(行车道宽)+0.5(右侧向宽度)=11.5m,单向3车道。暗挖建筑限界:宽度=1.01(检修道宽)+11.5(路面宽)+0.99

(检修道宽)=13.5m,高度=5.0m(由于为长隧道,两侧均设置检修道,宽度:1.01m和0.99m,检修道步梯高度:0.25m。明挖建筑限界:宽度=0.75(检修道宽)+11.5(路面宽)+0.75(

检修道宽)=13.0m,高度=5.0m,检修道步梯高度:0.25m。3、隧道方案五、工程设计(八)隧道工程2)隧道建筑限界及衬砌内净空3、隧道方案五、工程设计(八)隧道工程3)隧道衬砌结构3、隧道方案隧道的建筑限界选定如下:暗挖隧道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

计和施工,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即以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和钢架为初期支护,以模筑(钢筋)砼衬砌为二次衬砌组成。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拱墙间设防水隔离层。洞口地质条件差且浅埋地段按明挖法设计,采用现浇整体式衬砌及外贴式防水层防水。隧道支护及衬砌

参数根据《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的有关原则,采用工程类比并辅以数值计算分析的方法确定。五、工程设计(九)给排水工程一、设计依据1)《深圳市宝安区给水系统专项规划》2)《深圳市宝安区污水系统专项规划》3)《深圳市宝安区雨水防洪系统专项规划》4)《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2004)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T50289-1998)8)其它相关规范与标准二、设计原则1)以上层次规划为依据,紧密结

合周边区域发展现状;2)合理利用现状管线,提高工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设计标准及规模适度超前,满足远期经济发展需要。五、工程设计三、给排水现状⚫给水系统与梅龙大道相交的观光路、观平路、中环路、观天路有部分DN200~DN600现状给水管;⚫排水系统现状排水设施仍以合流制管渠、道路边沟为主,周边

地块雨污水排至横坑水系,最终排至观澜河。四、现状问题⚫给水系统管网尚不完善,不能满足区域供水需要;⚫排水系统合流制为主,对观澜河污染严重,排水管网不完善。(九)给排水工程五、工程设计(九)给排水工程给水系统图1、水源主要由观澜茜坑水厂(现状规模15万m3/d,规划

45万m3/d)供给。2、管线布置推荐方案中,道路东南侧沿线布置DN300~600给水管,相交路口根据规划布置DN300~1500给水管;跨线桥方案中桥上不设给水管;隧道方案中,隧道内增设一趟DN200消防给水管。五、工程设计(九)给排水工程根据《深圳市宝安区污水专项规划》,本道路范

围内的污水进入观澜污水厂处理,道路沿线布置d400~d600污水管,与梅龙大道相交的规划二号路、人民路、中环路、平安路、富民路以及观澜大道路口布置d400~d500污水管。另外,在跨线桥和隧道方案中,桥上和

隧道内不设污水管。污水系统图五、工程设计(九)给排水工程根据《深圳市宝安区雨水防洪专项规划》,道路沿线主要采用双侧布管。道路沿线布置d600~d1650雨水管,在与梅龙大道相交的规划二号路、人民路、中环路、平安路、富民路以及观澜大道路口布置d800~d1500雨

水管。另外,在跨线桥和隧道方案中,根据桥面和隧道排水需要设置排水管。雨水系统图五、工程设计(十)电力工程1、现状说明及处理规划二号路与人民路之间有3座110kV高压铁塔,桩号分别为K1+200、K1+450、K1+652。个别与现状道路相交的路口存在现

状管线,部分路段有10kV架空线。本次设计需要对110kV高压铁塔进行迁移;架空线改电缆段,入新建电缆沟内敷设。2、设计依据◼《深圳市宝安区电力管网专项规划》(2007.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电力工程电缆设计

规范》GB50217-9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五、工程设计(十)电力工程3、工程设计依据专项规划梅龙大道人民路以南设置1.0m*1.0m动力电缆沟,人民路以北设置1.2m*1.2m动力电缆沟,连接1.2m*1.2m电缆沟采用电力排管3*8Φ150。

连接1.0m*1.0m电缆沟采用电力排管2*8Φ150。大和路并线(方案二):梅龙大道动力电缆沟与观天路北侧现状动力电缆沟相接。1.2m*1.2m1.2m*1.2m1.0m*1.0m观天路人民路梅龙大

道设计起点设计终点(十一)通信工程1、现状说明及处理此段为新建道路,除了个别与现状道路相交的路口存在现状管线外,其余均无现状管线。为了更好的衔接,新的通信排管通过通信人孔井与各交叉路口现状通信排管相连。2、设计依据◼《深圳市宝安区通信管网专项规划》(中间成果)◼《城市工程管线

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五、工程设计(十一)通信工程3、工程设计依据专项规划依据梅龙大道人民路以南设置10Φ114+8Φ60通信排管,人民路以北设置16Φ114+8Φ60通信排管。每隔一通信人孔井或150~200m左右设一组PVC-1*6Φ114通信横过管。大和路并线

(方案二):梅龙大道通信管道与观天路南侧现状通信管道相接。设计终点设计起点16+816+810+810+8观天路人民路梅龙大道五、工程设计(十二)照明工程1、设计依据◼《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

982、工程设计设计标准:道路照明照度均匀度采用0.4Emin/Eav,平均亮度采用1.5Lav(cd/m2),照明平均照度为20LX。灯具:光源采用高发光率的250W、100W高压钠灯。照明方式:采用双臂高低灯,双排对称设置于道路两侧人行道上。

机动车道侧,杆高12米,灯泡功率为250W,灯杆挑臂长2米;人行道侧,杆高6米,灯泡功率为100W,灯杆挑臂长1.5米。路灯安装间距32米。供配电:在全路段设置100KVA路灯箱式变3座,供电半径一般不大于8

00米。五、工程设计五、工程设计(十三)燃气工程一、设计依据1)《深圳市燃气专项规划》2)《深圳市宝安区燃气工程专项规划》3)《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4)《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04)二、燃气现状设计范围内除观天路有一根DN300现状燃气管外,

其余路段尚无燃气管线。五、工程设计(十三)燃气工程按照《深圳市宝安区燃气工程专项规划》,道路沿线布置DN200燃气管,相交道路布置DN150~300燃气管。燃气管布置在道路西侧人行道下。另外,在跨线桥及隧道方案中,跨线桥及隧道内不设燃

气管线。燃气系统图五、工程设计(十四)管线综合管线综合标准: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T50289-1998)2、《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04)六、工程造价(十五)工程投资梅龙大道(大和路――外环路)三期工程大致成南北走向,南起梅龙大道二期工程与大和路相交处,北至高尔夫

大道,全长6.19公里。为了解决穿越清湖立交的线位方案问题,起点至观天路段共设置三个方案进行比选,分别是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观天路至终点处,线位方案基本同规划线位。按方案一实施:工程总投资汇总表单位:万元工程名称起点到观天路观天路到终点合计工程总投资22190.3131598.5753788.

88第一部分工程费用18710.4626276.6744987.13第二部分其它费用1836.132981.274817.4第三部分预备费1643.732340.633984.36六、工程造价(十五)工程投资按方案二实施:工程总投资汇总表单位:万元工程名称起点到观天路观天

路到终点合计工程总投资2504.1531598.5734102.72第一部分工程费用2062.6026276.6728339.27第二部分其它费用256.062981.273237.33第三部分预备费185.492340.6

32526.12备注:总造价34102.72万元中包含两部分:其中天津城建院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段造价为1252万元,华西公司设计段造价为32850.72万元。六、工程造价(十五)工程投资按方案三:工程总投资汇总表单位:万元工程名称起点到观天路观天

路到终点合计工程总投资44917.7731598.5776516.54第一部分工程费用38069.2126276.6764345.88第二部分其它费用3521.312981.276502.58第三部分预备费3327.

242340.635667.87七、问题与建议1.在人民路口处附近,有50多米高的挖方边坡。但依据该地块规划,经场地平整后,此处的道路实际边坡高度不超过5米。因此,建议该处道路施工与该地块场地平整同时进行,以节省高边坡处理费。2.人民路至终点段,由于拆迁量很大,建议远期实施。3.

大和路并线(方案二):梅龙大道管线与观天路现状管线相接,现阶段由于没有管线探测资料,无法确定观天路管线规格是否满足要求。4.穿越清湖立交段(方案一、三):道路采用高架桥或隧道形式穿越,规划设置1.0m*1.0m动力电缆沟。由于电力管线敷设在高架桥上或隧道内未能服务周边用户,所以

本次设计不在高架桥或隧道内敷设,梅龙大道动力电缆沟与规划一号路动力电缆沟相接。5.三个方案均涉及110kV高压铁塔拆迁问题,高架跨清湖立交(方案一)需拆迁5座,大和路并线(方案二)、隧道(方案三)需拆迁3座。谢谢各位专家领导!本次

汇报完毕

精品优选
精品优选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 文档 34925
  • 被下载 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