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宏观经济学之货币、银行体系与货币政策.pptx,共(64)页,340.651 K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2338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05-21本资料来源2005-22宏观经济学吴满琳2005-23第四章货币、银行体系与货币政策•第一节货币的职能与现代货币的定义•一.货币的职能和种类•1.货币的一般概念:•货币是由一个国家的法律规定的,可与其他一切商品与劳务相交换的一种特殊商品。2005-24
第四章货币、银行体系与货币政策•2.货币的四个职能(1)交换媒介:交换媒介是货币的首要职能。货币是人们普遍愿意接受的,人们只要把自己的商品或劳务先换成货币,就可用货币去换取自己需要的任何商品。可解决物物交换造成的极大麻烦和困难。(2)价值尺度:货币用来表明各种商品2005-25第四章货币、银行体
系与货币政策与劳务相交换的比率,用来表明各种物品价值多少,也可用于会计核算。(3)储藏手段:货币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换得人们所需要的、有用的、有价值的物品。所以,货币是一种最为方便的价值的储藏手段。(4)世界
货币:在国际社会里普遍接受、能固定充当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储藏手段的特殊商品。2005-26第四章货币、银行体系与货币政策•注意:前两项职能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它体现了货币区别于其他物品的本质的特征,后两项是在前两项职能基础上派生出来的。•4.货币的形态(1)纸
币:纸币是一种法定的货币。一国的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称之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地位,意思是在国2005-27第四章货币、银行体系与货币政策境内,购买任何商品或劳务时不得遭到拒绝。(2)硬币:又称之为辅币,是一种用于小额交易的
货币。(3)活期存款:活期存款是指随时可以从商业银行提取的存款货币,它既可以通过支票形式来充当人们交易活2005-28第四章货币、银行体系与货币政策动的结算手段,又可以随时转换为现金,所以,活期存款和通货没有什么区别,也是货币的一种形态。(4)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是一种在一定时间以后才能提取的可获
得一定利息的存款。这些存款虽然不能以开支票的方式使用,但也很容易变现。2005-29第四章货币、银行体系与货币政策因此,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也是一种货币。(5)货币近似物:这是指能够执行价值储藏职能,并且易转换成交换媒介,但它本身还不是交换媒介的
资产。比如说:政府债券、企业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这些债券股票可在证券市场上卖出后变现,因此它近似于货币。2005-210第四章货币、银行体系与货币政策•5.现代货币的定义•在世界各国现代货币的定义不完全相同。但认为现代
货币可分为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1)M0=纸币+硬币=通货•(2)M1=M0+活期存款•(3)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4)M3=M2+货币近似物2005-211第二节银行体系及其货币创造一.银行体系现代银行体系主要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组成。1.中央银行:是政府拥有的用于控
制管理银行体系的银行,是一国的最高金融机构,统筹管理全国的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的职能是:(1)发行银行:代表政府发行本位货币,管2005-212第二节银行体系及其货币创造理国家的黄金外汇储
备。(2)银行的银行:通过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贴现、公开市场操作,为各银行提供资金支持,是银行的最后贷款者,为各银行之间交易办理非现金结算。(3)政府的银行:为政府代办预算收支,政府可向中央银行借款,也就是中央银行购买政府债券(由国家财政部发行),以帮助弥补政府预算中出现的财政赤字。2
005-213第二节银行体系及其货币创造•2.商业银行:是指专门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代客结算的专业银行。它具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公共簿记等基本职能。是惟一能接受、创造和收缩活期存款的银行。•3.其他金融机构:是指
主要从事长期信用服务的非银行机构。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如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邮政储蓄机构等。2005-214二.资产负债表1.资产负债表(表1)私人部门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政府资产负债资产负债资产负债资产负
债现金贷款债券存款债券现金存款债券存款准备金贷款债券贷款准备金2005-215第二节银行体系及其货币创造2.资产负债表的说明:•(1).私人部门拥有的现金、债券、银行的存款是其资产,而向银行的贷款是其债务;•(2).商业银行所接受的储户存款构成其债务,按
中央银行所规定的法定准备金率从存款中按这一比率留出一部分资金,以随时应付储户随时提款要求,这部分资金就是存款准备金,从存款中扣除存款准备金2005-2162.资产负债表的说明后剩余的部分银行可用于企业的贷款或投资政府债券以期生息获利。所以,存款准备金、债券、贷款是商业
银行的资产。•(3).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货币发行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流通中的货币量。所以发行的现金构成中央银行的负债;更主要的是中央银行通过规定法定准备金率来管理商业银行,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都以2005-217第二节银行体
系及其货币创造存款方式存在中央银行成为其负债;另外中央银行可通过贷款、贴现为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这部分就构成其资产。还有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以弥补政府的财政赤字,也是资产中的另一部分。2005-218第二节银行体系及其货币创造4.政府部门在中央银行也有自已的帐户,存款构成
资产,资金不足时可发行国债出售给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公众,这些国债就构成了政府的债务而对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公众而言的资产。2005-219三.银行存款创造•1.基本概念•(1)偿付能力和灵活性偿付能力:银行偿还其债务的能力。灵活性:银行备有现金的多少。注
意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它们与风险的关系.2005-220(2)准备金(银行储备)准备金为应付提款而保留的资金。为了避免银行经营风险和便于控制银行贷款的规模和速度,中央银行要对所有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规定法定准备金比率。(3)准备金率:银行准备金占全部银行存款的比例。必要准备金=储蓄×法定
准备率必要准备金=储蓄×法定准备金率2005-221(4)联邦基金利率:各商业银行之间准备金借贷利率。(5)超额储备:银行准备金超过必要准备金的部分。超额储备=现有的总储备-必要准备金超额储备就是银行可以随时贷放出去的资金,是银行放款能力的具体体现。在总储备既定的情况下,改变必要准
备金的要求,就可以影响银行的贷款能力。超额储备除了可以发放贷款外,还可以用于金融投资,如购买收入较高的有价证券等。2005-2222、银行业务与货币创造(1)甲储户存1000美元于某银行的资产负债变化(表2)资产负债必要准备金200美元超额储备800美元
甲存入1000美元(法定准备率rd=20%)注意:超额储备是现有总储备与准备金之差,而不是总资产与准备金之差。2005-2232、银行业务与货币创造(2).支票交易甲向乙购买400美元商品,并以支票支付。这笔交易的结算过程反应在银行间的业务往来上,如下表所示表3最初两个银行的资产和负债
A银行B银行必要准备金200美元超额储备800美元-400美元储备资产负债甲1000美元储蓄(rd=20%)-400美元资产负债+400美元储蓄+400美元于乙2005-224表4中央银行资产负债变动资产负债-400于A银行
帐户+400于B银行帐户表5交易后两个银行的资产负债A银行B银行必要准备金120美元超额储备480美元资产负债甲600美元储蓄余额(rd=20%)资产负债必要准备金80美元超额储备320美元乙的400美元存
款(rd=20%)2005-225(2).贷款与货币创造以支票帐户的存贷款业务为例来说明货币创造的过程。其基本原理如下:当A银行吸收一笔1000美元的存款,根据法定准备率(20%)留下200美元准备金后,便可以发放800美元的贷款,但同时银行最初吸收的10
00美元的支票存款也是由储户随时可以动用的。这样,在这一时期内随时可以充当交换媒介的货币量就有1800美元。更重要的是,得到800美元贷款的人如果把这800美元存入他在B银行的支票帐户,那么B银行还会增加640美
元的贷款能力。这个过程一直进行下去,一笔存款就可以创造出若干倍的货币供给。2005-226(2).贷款与货币创造•银行创造的存款数量=1000+1000x(0.8)•+1000x(0.8)2+1000x(0.8)3……•=1000x[1+0.8+(0.8)2+(0.8)3……]•=1000x•=
1000x5=50008.011−2005-227银行的超额储备与货币供给•银行创造货币供给的能力以其超额储备为限•存贷款过程与超额储备的增减•货币政策对超额储备的影响银行储备低于必要准备金时的弥补措施•在货币市场出售二级储备中的一
些债券•从中央银行借入准备金贷款•在联邦基金市场进行同业拆借2005-2283.货币创造的乘数实例:1000+1000(0.8)+1000(0.8)2+1000(0.8)3+…+1000(0.8)n+…500510002.0110008.011
1000===−=公式:银行货币创造乘数=法定准备率1BM=rd1注意:这个乘数是在假定所有的贷款都转化为支票帐户的存款的基础上得出的。如果存贷款过程中有漏出量,那么乘数将缩小。2005-2293.货币创造的乘数•注意:(1)
货币的供给量不能只看到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量,而且必须注重银行创造的货币数量,由于银行创造存款的倍数作用,使得实际的货币量大于中央银行增发的货币数量;•(2)货币创造量的大小,取决于银行存款准备率,存款准备率越小,货币创造的数量就越大,反之就越小。2005-2303.货币
创造的乘数•(3)以上分析的银行创造存款的倍数为存款准备率的倒数,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所有支付都必须是用支票进行,现金始终留在银行里作为存款准备金。如果有一部分现金滞留在人们手中,银行创造存款的倍数就变小。•②
银行的存款准备率始终保持在20%。•③存款人始终把得到的贷款作为存款又存入银行。2005-231第三节货币的需求•一.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1.货币需求的概念•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财富的数量。•2.
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1)人们的实际收入。一个人的购买力取决于他的收入水平,实际收入越高,购买力越大,因而对货币需求数量就越多。2005-2322.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对货币的需求是和实际收入同方向变化的。•(2)商品的价格水平。人
们拥有货币的购买力是和商品的价格水平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当价格水平提高时,为保持原有的购买能力,必须使持有的货币数量相应的增加。所以,人们对货币的实际需求量是由名义货币量与价格水平的比率来决定的。2005-2332.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3)利息
率。利息是对人们放弃以货币形式保有财富的一种报酬。比如购买债券到期可得到一定利息。因此,利息率越高,人们就越不愿意把很多的货币保持在手中,或者说对货币的需求量就越小。显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是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的。2005-234二.货币的需求动机•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是出
于以下三个动机:1.交易动机:人们为了日常生活的购买交易需要,必须在手中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这种为了满足日常交易需要而保持在身边的货币,称之为交易动机对货币的需求。交易动机对货币的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20
05-235二.货币的需求动机•2.谨慎动机:为了应付意外的支出,或者是意料之外的购买机会,人们也会储存一定数量的货币在手边,这称为谨慎动机对货币的需求。由谨慎动机决定的人们对货币需求的数量,也与收入水平密切相关,是收入的递增函数。•3.投机
动机:这是指人们根据债券价格变化而为了取得更多的利息收入而对货2005-236二.货币的需求动机•币的需求,这称为投机动机的需求。由于债券的价格是与利率呈反比关系,当利率很高,债券价格很低时就会用货币去买进
债券;当以后利率下降,债券价格提高时,把债券卖掉,就可赚得更多收入。•投机动机的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2005-237三.货币需求函数•1.概念:货币需求函数是表达货币需求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式。•从以上分析的三个动机所决定的货币需求来看,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对货币的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水
平,用L1表示,投机动机对货币的需求主要是取决于利率,用L2表示。•用L表示这三种动机对货币的实际需求,可列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公式:•L=L1(Y)+L2(r)2005-238三.货币需求函数•式中:Y是广义的实际国民收入水平,r是同期的实际利率。•另一种表达式:L=(ky-hr)=M/P•
上式中:P是价格指数,M是名义货币需求,k是货币需求对收入敏感系数,h是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也称流动性偏好的利率系数。•2.灵活偏好规律:由上述三个动机决定的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具有实现各种目的而必须支付货币的灵活性,因而可以把人2005-239三.货币需求函数们对货
币的需求称为是由对货币的灵活偏好(Liquiditypreference)来表示,所以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中,将货币的需求曲线称之为灵活偏好曲线,其几何图形:LrL=L1(Y)+L2(r)r02005-240三.货币需求函数•(见教
材P531图15-8)•人们对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和利率的高低,与收入的变动成正比,与利率的变动成反比关系。在收入一定条件下,货币需求的大小与利率成反向变动关系。表示利率高,意味着人们持有货币的机机会成本
高,对货币的需求减少,相反,利率低,人们愿意把现金持有在身边以2005-241三.货币需求函数具有支付的灵活性,增加对货币的需求。当利率降低到r0时,灵活偏好曲线L不再向下倾斜,呈水平线状态与横轴平行。这是因为利率低于r0,不足于吸引人们去
存款。所以,在利率低到某一水平时,无论多少现金人们都愿意保留在手中以获得支付的灵活性的现象称之为“流动性陷阱”或“凯恩斯陷阱”。(见教材P529)2005-242三.货币需求函数•“灵活偏好规律”这一规律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中的一个重要
依据,他对国家采用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见教材P531(图15-8货币需求曲线)•见教材P532(图15-9不同收入的货币需求曲线)2005-243第四节货币政策一、货币供给的概念1.货币供给是
一各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的货币供给总和。2.对M1来说,货币供给就是该国在某一时点上所持有的不属于政府、银行的硬币、纸币和活期存款的总和。M1=纸币+硬币+活期存款3.货币供给是一存量概念。2005-2444.名义货币供给与实际
货币供给名义货币供给是指不管货币本身具有的购买力而仅以面值计算的货币供给量。实际货币供给指用货币购买力来衡量的货币供给量。实际货币供给用ms表示,名义货币供给用Ms表示,P代表价格指数。ms=PMs2005
-2455.基础货币或强力货币•基础货币或强力货币指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通货之和。•基础货币是银行体系乘数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当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增加或收缩基础货币时,通过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创造或收缩过程可使市场货币供给量多倍扩张或收缩。因此,基础货币是一种活动
力强的货币,具有高能量,故又称“强力货币”。2005-2465.基础货币或强力货币•基础货币的表达式:H=Cu+R+ER•式中:H表示基础货币,Cu表示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R代表法定准备金,ER代表超额准备金.•6.货币乘数的另一种表达:货币乘数=DERDRDCuD
CuERRCuDCuHMs++++++==12005-2476.货币乘数的另一种表达•式中:DCu是通货存款比率;DR是法定准备金率;DER是超额准备率;显然通货存款比率越小货币乘数越小.2005-2486.货币乘数的另一种表达法定
准备金率和超额准备率越大,货币乘数越小。货币供给:MS=HDERDRDCuDCu+++1可见,①当高能货币H给定时,货币供给随货币乘数增加而增加;2005-2496.货币乘数的另一种表达•②货币乘数又与银行存款准备(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以及现金存款比率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与
存款准备率有关;•③银行超额准备率会随市场利率提高而提高,随中央银行贴现率下降以及活期存款净流量不确定性而下降;•④法定准备率则由中央银行决定。2005-2506.货币乘数的另一种表达•⑤当货币乘数给定时,货币供给量随基础货币增加而增加。•⑥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和
公开市场操作来变动基础货币。•当再贴现率下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增加,即准备金或者说基础货币增加;•2005-251二、法定准备率的调整•⑦当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买进公债时,就放出货币,使流通中基础货币也增加。•从两个方面影响货币供应量:首先,它直接改变
了银行超额储备的数量;其次它还通过改变银行乘数影响货币创造过程的最终结果。2005-252二、法定准备率的调整•⑧所有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都可以归结到准备金变动对货币供给的作用上来。中央银行正是通过控制准备金地供给来调节整个货币供给的。2005-253rd:ER贷款,MSr
d:BMMS结果:MS大幅度增加。当法定准备率调低时,影响如下:如果法定准备率调高,所有变量变化方向相反rd:ER贷款,MSrd:BMMS结果:MS大幅度减少。2005-254二、法定准备率的调整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率,以调节货币乘数。理论上说,变动法定准备金率是央行调整货币供给最
简单的办法。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货币乘数↓→货币供应↓2005-255二、法定准备率的调整通常认为,这是控制货币供给的一个作用强烈的工具。•①变动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准备金和存款变动有一时滞(至少2周以上)。•②变动准备金率的作用猛烈,会使所有银
行信用倍加扩张或收缩。•③变动准备金率频繁会使商业银行和所有金融机构的正常信贷业务受到干扰而感到无所适从。2005-256三、贴现率的调整贴现率是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取得准备金贷款时所付的利率。贴现率提高属紧缩性货币政策,贴现率降低则属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当局通过变动再贴现率,
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票据的行为,从而调节基础货币量。2005-257三、贴现率的调整•贴现率↑→商业银行借款成本↑→贷款数量↓•这是比较温和的调控手段。调整贴现率不是一个具有主动性的政策。要依赖商业银行地行为2005-258四、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二级债券市场买卖政府短期债券的活动
。用以影响基础货币。具体来说:中央银行买进债券,增加流通中现金和银行的准备金,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属扩张性货币政策;卖出债券,减少流通中现金和银行的准备金,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属紧缩性货币政策。2005-259四、公开市场业务•对中央银行来说,这是较为机动的调控工具。公开市场操作
是央行控制货币供给最主要的手段,比较易于准确控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既可以控制买卖债券数量而达到控制货币供给规模又可以及时改变货币供给变动的方向,随时根据宏观经济情况决定债券买卖数量、时间、方向,包括出现有时某些政策失误的修正也可用此法。2005-260五、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中央银行的控制工具最终是要通过微观基础即居民、企业及商业银行的反应起作用的。•1.当居民普遍增加现金也即通货持有量时,通货对活期存款的比率rc=Cu/D提高;反之,下降。它与货币
供给量负相关。2005-261五、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2.对居民持币行为,从而对通货存款比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财富效应、预期报酬率变动效应、金融危机及非法经济活动规模等几方面。•3、企业行为与货币供给企业经营的扩大或收缩及经营效益的高低影响企业对贷款的需求,从而
影响货币的供给。2005-262五、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4、存款货币银行行为与货币供给银行主要通过两种行为影响货币供给:⑴调节超额准备金:不论起于何种动机,均意味着对准备存款比例re=ER/D的制约;2005-263五、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⑵调节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
:决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行为动机也是成本收益动机。而决定成本和收益的变量则主要是市场利息率和中央银行贷款的贴现率。•5、对BM、C/D和R/D的进一步解释:•(1)BM取决于中央银行根据货币供给的意向而对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的运用。同
时,存款货币银行向央行的借款行为也对BM起作用。2005-264五、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2)C/D取决于居民、企业的持币行为。(3)R/D是由法定准备率rd和超额准备率re两者构成,特别是其中的re,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的行为。企业行为既有力地作用于R/D,也间接影响BM
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