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折旧账户

PPT
  • 阅读 8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1 页
  • 大小 341.450 KB
  • 2023-08-0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精品优选】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累计折旧账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累计折旧账户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累计折旧账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累计折旧账户
累计折旧账户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9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累计折旧账户.pptx,共(91)页,341.450 K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2336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5.“累计折旧”账户(1)固定资产折旧概述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消失的那部分价值。固定资产损耗的这部分价值,应当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内进行分摊,形成折旧费用,计入各期成本。1(2)固定资产的损耗固定资产的损耗分为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种:有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由于

使用和自然力的影响而引起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损失;无形损耗——则是指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科学技术进步等原因而引起的固定资产价值的损失。2(3)固定资产折旧的性质垫支货币资金固定资产损耗价值转移产品成本期间费用商品销售收回垫支货币资金积累沉淀货币资金固定资

产价值转移与回收3(3)固定资产折旧的性质固定资产折旧实质是固定资产价值的转移与补偿的方式。也可以说是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所垫支的货币资金的回收形式。4(5)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

余额递减法、年数合计法。应把握各种折旧方法的具体计算。51)使用年限法例:固定资产原值:5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4%预计使用年限:5年计算:各年折旧额,各月折旧额。净残值——固定资产报废时,残值变价收入减去清理费用后的净额。净残值也是固定资产价值回收的一种方式。净残值率——净残值占固

定资产原价的比例。61)使用年限法1、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一预计净残值)÷固定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年折旧额=(50000-50000×4%)÷5=48000÷5=9600元/年年折旧率=9600/50000×100%=19.20%/年2、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12固定资产月折旧额=9600÷12=800元/月月折旧率=800/50000×100%=1.6%/月每年折旧相等为什么不等于20%?71)使用年限法使用年限法——也称直线法或平均年限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可折旧价值平均分摊于其可折旧年限内的一种方法。这种折旧方法假定固定资产依使用

年限均匀损耗,按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因此在使用期内的各会计期间(年份或月份)计提的折旧额相等。是目前会计实务中最常用的折旧方法。82)工作量法例:固定资产原值:5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4%预计总工作量:480000吨本月产

量:1000吨计算:本月折旧额92)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一预计净残值)/预计总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50000-50000×4%)÷480000=48000÷480000=0.1元/吨月折旧额=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当月实际完成工作量月折旧额=1

000吨×0.1元/吨=100元10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又称作业量法,是根据固定资产在使用期间完成的总的工作量平均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工作量法和直线法都是平均计算折旧的方法。113)双倍余额递减法例:固定资产原值:5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4%(净残值2000元)

预计使用年限:5年计算:各年折旧额,各月折旧额。123)双倍余额递减法1、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2/5年×100%=40%2、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双倍直线折旧率1年折旧额=50000×40%=20000元2年折旧额=(50000-20000)×

40%=12000元3年折旧额=(50000-20000-12000)×40%=7200元要多少年才能折旧完毕?折旧年限123456净值5000030000180001080064803888年折旧额200001200072004320259215

55.2133)双倍余额递减法由于每年的折旧额是递减的,因而可能出现某年按双倍余额递减法所提折旧额小于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额。该年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当期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预计净残值)÷剩余使用年限当这一情况在某一折旧年度出现时,应改换为按直线法计提折旧。143)

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年限123456净值5000030000180001080064803888年折旧额20000120007200432025921555.2折旧年限12345合计净值500003000018000108006400——年折旧额2000012000

72004400440048000第4年改为直线法折旧后的双倍余额递减法第4年直线法折旧=(10800-2000)/2=4400,大于4320153)双倍余额递减法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折旧年限12345合计净值500003000018000108006400——

年折旧额200001200072004400440048000月折旧额16671000600366.7367——163)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是按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乘以固定资产在每个会计期间的期初账面净值计算折旧的方法。在计算

折旧率时通常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问题:双倍?余额?递减?174)年数合计法例:固定资产原值:5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4%预计使用年限:5年计算:各年折旧额。解:年数合计=1+2+3+4+5=15应提折旧总额=50000(1-4%)=4800018

4)年数合计法折旧年限12345合计年折旧率(5/15)(4/15)(3/15)(2/15)(1/15)(15/15)年折旧额160001280096006400320048000月折旧额13331066.7800533.32

66.67——16000=(50000-2000)×5÷15194)年数合计法计算公式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逐年数字总和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一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月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一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204)年数合计法年数合计法——又叫年限积数法、年序倒数法。它是以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为基数,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为折旧率,计算各年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折旧方法。214)年数合计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

:计算折旧的基数是固定不变的,折旧率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来确定。各年折旧率呈递减趋势,依此计算的折旧额也呈递减趋势。225)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折旧年限12345合计直线法96009600960096009600

48000双倍余额法200001200072004400440048000年数合计法160001280096006400320048000010000200003000012345年限年折旧额折旧年限直线法双倍余额法年数合计法235)固

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特点固定变动计算折旧的基数年折旧率年折旧额年折旧额递减是否考虑残值Y?N?累计折旧速度平均折旧?加速折旧?此表请同学自己总结后填列2425一、产品生产业务的主要内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耗费,叫做生产费用。生产费用最终都要归集、

分配到一定种类的产品上,形成各种产品的成本。换言之,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的总和,就是这些产品的成本。因此,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费用的发生、归集和分配,以及产品成本的形成,构成了产品生产业务核算的主要内容。2

6费用与成本费用生产费用直接费用直接材料产品成本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间接材料制造费用间接人工其他间接费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27费用与成本直接材料直接费用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产品生产费

用间接材料成本间接费用间接人工制造费用费用其他间接费用营业费用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28二、产品成本计算程序费用期间费用生产费用下期费用本期费用产品A费用产品B费用完工B成本在产品B成本成本计算程序1.确认是否应计入产品成本(生产费用);2.确认是否应计入本期

产品成本;3.确认应计入哪种产品成本;4.确认计入完工产品的成本。29(一)本期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1.本期生产费用的归集归集原则:谁受益、谁负担。应由产品成本负担的生产费用计入成本费用账户。也就是完成成本计算程序的1、2步骤。具体工作为:(1)直接材料、燃料、动力、工资计入“产品成本”

;(2)间接材料、燃料、动力、工资计入“制造费用”。30(一)本期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2.本期生产费用的分配分配原则:多受益、多分配。完成成本计算程序的3步骤。具体工作为: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分配。31(二)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计入每种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

分配。具体工作为:将每种产品所归集的生产费用按照完工程度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别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成本计算工作至此结束。32332.“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该账户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因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而应负担的税金(即价内税,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

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其借方登记按照规定标准计算的本期应负担的各种销售税金和教育费附加,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各种销售税金和教育费附加数,期未结转后无余额。34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借方按照规定标

准计算的本期应负担的各种销售税金和教育费附加余额:一般无余额贷方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各种销售税金和教育费附加35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计算(1)增值税6万元营业税3万元消费税1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流转税(7%)教育费附加=?流转税(3%)主营

业务税金及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6+3+1)×7%=0.7教育费附加=(6+3+1)×3%=0.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3+1+0.7+0.3=5万元36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计算(2)增值税6万元营业税3万元消费税1万元资源税2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主营

业务税金及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6+3+1)×7%=0.7教育费附加=(6+3+1)×3%=0.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3+1+2+0.7+0.3=7万元37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计算(3)增值税销项税6万元增值税进项税5万元营业税3万元消费税1万元资源税2万

元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1+3+1)×7%=0.35教育费附加=(1+3+1)×3%=0.15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3+1+2+0.35+0.15=6.5万元38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计算(4)增值税销项税6万元增值税进项税7万元营业税3

万元消费税1万元资源税2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3+1)×7%=0.28教育费附加=(3+1)×3%=0.12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3+1+2+0.28+0.12=6.5万元3940已销商品的销售成本计算方法单位销售成

本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个别辨认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等。以下仅用一次加权平均法,其他方法在“发出存货计价”中有详细的介绍。41一次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某商品月末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库存

商品的实际成本+本月入库商品的实际成本/(月初库存商品数量+本月入库商品数量)本月已销某商品销售成本=本月已销该商品数量×该商品月末加权平均单位成本42例:A商品销售成本计算假设该企业月初结存A产品200件,单位成本179.5元,总成

本为35900元;根据前例已知,A产品本月完工入库1000件,总成本184900元;本月销售A产品400件(=200+100+100),A产品本月销售成本则应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如下:43例:A商品销售成本计算A产品月末加权平均单位成本=(35900+18

4900)/(200+1000)=184(元/件)A产品本月销售成本=184×400=73600(元)44例:商品销售成本计算方法摘要收入支出结存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结余200179.535900入库1000

184.9184900销售400?个别辨认先进先出200200179.5184.973940后进先出400184.973960加权平均40018473600453.计算并结转本月应交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是一种附加税,按现行税法

规定,城市维护建设税以应交纳的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为计税依据,按一定的比例(市区7%,县城、镇5%,其他地区1%)计算交纳。计算公式如下:应纳城建税额=计税依据×适用税率46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算方法例:某企业应交流转税如下:应交增值税600000

元应交消费税300000元应交营业税100000元合计:1000000元,城建税率7%;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1000000×7%=70000元47教育费附加的计算方法教育费附加是一种附加费。计算方法与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

算口径相同。(费率3%)教育费附加不是税,因而不在“应交税金”科目核算,而是通过“其他应交款”科目核算。48教育费附加的计算方法例:某企业应交流转税如下:应交增值税600000元应交消费税300000元应交营业税100000元合计:10

00000元,教育附加费率3%;应交教育附加费=1000000×3%=30000元49例3根据本章第三节和第五节的有关内容,本月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和增值税销项税额分别为:进项税额=17000+17000=

34000元销项税额=27200+10200+5100+85000+8500)=59500元应纳增值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59500-34000=25500(元)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25500×7%=1785(元

)应交教育费附加=25500×3%=765(元)50例3会计分录如下: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2550贷:应交税金——应交城建税1785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76551二、销售成本、销售税金和销售费用的核算主要内容:(一)设置的主要账户及其对应关系(二)主要业务的账务处

理52(一)账户设置1.“主营业务成本”账户2.“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3.“其他业务支出”账户4.“营业费用”账户531.“主营业务成本”账户该账户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已销商品实际成本的发生和结转情况。其借方登记从“库存商品”账户转入的

本期已销商品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本期已销商品实际成本,期末结转后无余额。为计算每一种商品的销售利润,该账户应按商品类别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54主营业务成本借方从“库存商品”账户转入的本期已销

商品的实际成本余额:一般无余额贷方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本期已销商品实际成本55“主营业务成本”明细账设置主营业务成本——A产品主营业务成本——B产品主营业务成本——C产品10000001000000562.“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该账户用来核算

和监督企业因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而应负担的税金(即价内税,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其借方登记按照规定标准计算的本期应负担的各种销售税金和教育费附加,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各种销售税金和教育费附加数,期未结转后无

余额。57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借方按照规定标准计算的本期应负担的各种销售税金和教育费附加余额:一般无余额贷方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各种销售税金和教育费附加58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计算(1)增值税6万元营业税3万元消费税1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流转税(7%

)教育费附加=?流转税(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6+3+1)×7%=0.7教育费附加=(6+3+1)×3%=0.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3+1+0.7+0.3=5万元59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计算(2)增值税6万元营业税3万元

消费税1万元资源税2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6+3+1)×7%=0.7教育费附加=(6+3+1)×3%=0.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3+1+2+0.7+

0.3=7万元60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计算(3)增值税销项税6万元增值税进项税5万元营业税3万元消费税1万元资源税2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1+3+1)×7%=0.35教育费附加=(1+3+1)×3%=0.15主营业务税金及

附加=3+1+2+0.35+0.15=6.5万元61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计算(4)增值税销项税6万元增值税进项税7万元营业税3万元消费税1万元资源税2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3+1)×7%=0.28教育费附加=(

3+1)×3%=0.12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3+1+2+0.28+0.12=6.5万元62635.利润的计算与结转期末,将本期各损益类账户(除“所得税”账户)的余额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根据本章上述资料可知,本月各损

益类账户的余额见下表:645.利润的计算与结转收入(广义)费用(广义)主营业务收入300000元其他业务收入50000元营业外收入5160元主营业务成本217600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2550元其他业务支出30000元营业费用5000元管理费用12340元财务费用10

00元营业外支出5000元合计:335160合计:273390利润:81670655.利润的计算与结转(1)结转本期收入类账户的余额至“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借:主营业务收入300000其他业务收入50000营业外收入5160贷:

本年利润355160665.利润的计算与结转(2)结转本期支出类账户的余额至“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借:本年利润273490贷:主营业务成本217600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2550其他业务支出30000营业费用5000管理费用12340财务费用1000营业外支出5000675.利润

的计算与结转根据上述结转后的本月收入与成本费用对比,其差额81670元(=355160-273490)即为本月实现的利润总额。业务流程图见下页。68本年利润主营业务成本期初918330主营业务收入217600217600273490335160300000300000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2

5502550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50000500003000030000营业费用50005000营业外收入管理费用51605160123401234081670财务费用10001000期末1000000营业外支出500

05000696.计算并结转所得税假设该企业1~11月份累计应纳税所得额为918330元,12月份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为81670元,所得税税率为33%,1~11月份累计已交纳所得税为303000元。所得税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计多并结转本月应交所得税。本年应纳税所得额=918330+816

70=1000000(元)本年应交所得税额=1000000×33%=330000(元)本月应交所得税额=330000-303000=27000(元)706.计算并结转所得税假设该企业1~11月份累计应纳税所得额为918330元,12月份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为81670元,所得税税率为3

3%,1~11月份累计已交纳所得税为303000元。项目1~11月12月全年累计应纳税所得额918330816701000000应交纳所得税(33%)303048.926951.1330000已交纳所得税303000303000年末汇算应交所得税48.926951.127

000716.计算并结转所得税思考1.该项经济业务涉及哪几个账户?2.各账户的增减情况?3.各账户的增减情况应记录在该账户的哪方?1(1)计算出本月应交所得税后,编制企业所得税费用增加和企业应交税金增加的会计分录。借:所得税270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27000

2(2)结转本月所得税费用。即将本月“所得税”账户的借方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借:本年利润27000贷:所得税27000726.计算并结转所得税例用银行存款支付本月应交所得税27000元。思考1

.该项经济业务涉及哪几个账户?2.各账户的增减情况?3.各账户的增减情况应记录在该账户的哪方?分录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27000贷:银行存款2700073三、利润分配的内容(一)利润分配的顺序(二)设置的

主要账户(三)利润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74(一)利润分配的顺序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提取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3.分配优先股股利;4.提取任意公积;5.支付普通股股利75(一)利润分配的顺序净利润100万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10万)9

0按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00×10%=10万)80按5%提取法定公益金(100×5%=5万)75支付优先股股利(10万)65提取任意公积(20万)45支付普通股股利(40万)未分配利润(10万)

76(二)设置的主要账户1.“利润分配”账户2.“未分配利润”账户3.“盈余公积”账户771.“利润分配”账户该账户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利润分配的情况。其借方登记实际分配的利润数额,贷方登记年终转入“未分配利润”账户的本年已分配利润额,该账户在年度内的各月份为借

方余额,表示截至本月企业累计已分配的利润数额。平时,将“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余额相(即累计实现的利润)与“利润分配”账户的借方余额(即累计已分配的利润)相抵,即可求得本年未分配的利润额。年末,该账户无余额。781

.“利润分配”账户该账户应按利润分配的内容或去向(如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79“利润分配”明细账设置利润分配——应付利润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提取法定公益金10000000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802.“未分配利润”账户该账户

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利润分配后历年积存的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其借方登记年终由“利润分配”账户转来的本年度已分配的利润数额和由“本年利润”账户转来的本年度发生的亏损数额;贷方登记年终由“本年利润”账户转末的本年度实现的利润额和月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税前利润弥

补的以前年度的亏损额。期末如为贷方余额,表示历年积存的未分配利润;期末如为借方余额,表示历年积存的未弥补亏损。812.“未分配利润”账户需要指出,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未分配利润”账户属于“利润分配”账户的明细

分类账户。为了便于理解,本教材将“未分配利润”作为总分类账户予以说明。823.“盈余公积”账户该账户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其贷方登记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借方登记依法转增资本、弥补亏

损等发生的盈余公积的减少额,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盈余公积的结余额。该账户应按盈余公积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83(三)利润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提取法定公益金3.向投资者分配利润4.年末,结转本年实现的净利润

5.结转本年已分配的利润6.年末“未分配利润”计算84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例1接上述资料,企业按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税后利润=1000000-330000=670000(元)。应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670000×10%=67000(元)分录借:利润分配——提取法

定盈余公积67000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67000852.提取法定公益金例2接上述资料,企业按税后利润的5%比例提取法定公益金。应提取的法定公益金=670000×5%=33500(元)分录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公益金33500贷: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3350086

3.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例3经董事会决定,向投资者分配利润400000元。分录借:利润分配——应付利润400000贷:应付利润400000874.结转本年实现的净利润例4年末,结转本年实现的净利润670000元。分录借:本年利润670000贷:未分配利润67

0000885.结转本年已分配的利润例5结转本年已分配的利润500500元。500500元=67000+33500+400000分录借:未分配利润500500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67000——提取法定

公益金33500——应付利润400000896.年末“未分配利润”计算假设该企业年初的未分配利润为贷方余额90500元,将此余额加上贷方转入的本年利润实现额670000元,与借方转入的本年利润分配额500500元进行对

比,“未分配利润”账户期末为贷方余额:260000元(=90500+670000-500500)就是截止本年末企业累计结余的未分配利润额。如果该账户期末余额在借方,则表示未弥补亏损额。90利润分配业务的核算流程图盈余公

积利润分配本年利润67000670006700003350033500应付利润400000400000未分配利润年初90500500500500500670000670000年末260000000091

精品优选
精品优选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 文档 34925
  • 被下载 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