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线路初步认识

PPT
  • 阅读 10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3 页
  • 大小 11.234 MB
  • 2023-07-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魏子文库】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电缆线路初步认识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电缆线路初步认识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电缆线路初步认识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电缆线路初步认识
电缆线路初步认识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1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电缆线路初步认识.pptx,共(113)页,11.234 MB,由小魏子文库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0018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电缆线路电缆系统附属设备附属设施电力电缆电缆附件油浸纸绝缘塑料绝缘橡胶绝缘中间接头终端头户内户外户内户外油路系统交叉互联系统接地系统监控系统土建设施电缆隧道电缆竖井排管工井电缆沟电缆桥电缆终端电缆终端电缆支架电缆终端杆

(塔)、场(站)接地箱属于电缆附件吗?护层电压限制器与电缆金属套的连接线为什么3m以上宜采用同轴电缆?第一部分电缆系统电缆系统指由电缆和安装在电缆上的附件构成的系统。1、电缆系统1.1电力电缆电力电缆是用于传

输和分配电能的电缆。按电力电缆按电压等级可分为低压电力电缆(3千伏及以下)、中压电力电缆(35千伏及以下)、高压电缆(110千伏以上)、超高压电缆(330~500千伏)。电缆系统指由电力电缆和安装在电缆上的附件构成的系统。既电缆系统由电力电缆和电缆附件构成。按结构特征分为统包型

电缆、分相型电缆和扁平型电缆。按电流性质分为交流电缆和直流电缆。按敷设环境分为陆地电缆和海底电缆。1、电缆系统单芯无凯铝护套1.1电力电缆三芯钢带铠装单芯钢丝铠装1、电缆系统1.1电力电缆电力电缆按绝缘材料分油浸纸绝缘电力电缆、塑料绝缘电力电缆

、橡皮绝缘电力电缆。常用的聚氯乙烯、聚乙烯、交联聚乙烯的电缆就属于塑料绝缘电力电缆。导体屏蔽导体护套沥青绝缘绝缘屏蔽阻水带皱纹铝护套半导电包带挤出导电层110kV及以上单芯电缆1、电缆系统1.1电力电缆导体屏蔽导体非磁性金属丝铠装阻水带绝缘绝缘屏蔽阻水带铜丝屏蔽35kV单芯电缆护套也可以采用非磁性

不锈钢丝、铜丝、镀锡铜丝、铜合金丝、铝、铝合金丝或非磁性铝合金或不锈钢带1、电缆系统导体内导体屏蔽绝缘绝缘屏蔽金属屏蔽发泡填充包带内护套钢带铠装外护套35kV三芯电缆1、电缆系统1.1电力电缆◆导体导体是提供负荷电

流的通路。现在高压电缆导体主要采用高电导系数的金属铜导体。铜的电导率大,机械强度高,易于进行压延、拉丝和焊接等加工。铜是电缆导体最常用的材料。一般35kV及以下,110千伏敷设于湖、海水下且电缆截面不大时采用三芯电缆。110kV以上三

相供电回路采用单芯电缆。常用截面(mm2):240,300,400,500,630,800,1000,1200,1600,2000,2500。1、电缆系统1.1电力电缆圆形⎯绞合240-800sqmm800-2500sqmm分割导体导体截面主要与电缆的载流量相

关,线路载流量可以参考下列规范进行计算:1)JB/T10181.11-2014电缆载流量计算第11部分:载流量公式(100%负荷因数)和损耗计算一般规定.。南网要求800采用分割1、电缆系统1.1电力电缆2)JB/T10181.12-2014电缆载流

量计算第12部分:载流量公式(100%负荷因数)和损耗计算双回路平面排列电缆金属套涡流损耗因数3)JB/T10181.21-2014电缆载流量计算第21部分:热阻热阻的计算4)JB/T10181.22-2014

电缆载流量计算第22部分:热阻自由空气中不受到日光直接照射的电缆群载流量降低因数的计算5)JB/T10181.31-2014电缆载流量计算第31部分:运行条件相关基准运行条件和电缆选型6)JB/T10181.31-2014电缆载流量计算第31部分:运行条件相关基准运行条件

和电缆选型1、电缆系统载流量排列方式回路数敷设环境单回双回多回一字型品字型三角型直埋排管电缆沟隧道竖井桥架顶管土壤中管道中空气中敷设方式接地方式密闭空气空气流通太阳直射类别覆土深度地下水一端接地两端接地交叉互联1、电缆系统1.1电力电缆◆导

体屏蔽电缆导体由多根导线绞合而成,它与绝缘层之间易形成气隙,导体表面不光滑,会造成电场集中。在导体表面加一层半导电材料的屏蔽层,它与被屏蔽的导体等电位,并与绝缘层良好接触,从而避免在导体与绝缘层之间发生局部放电。这一层屏蔽,又称为内屏蔽层。◆绝缘屏蔽在绝缘表面和护套接触处,也可能存在间隙,

电缆弯曲时,油纸电缆绝缘表面易造成裂纹,这些都是引起局部放电的因素。在绝缘层表面加一层半导电材料的屏蔽层,它与被屏蔽的绝缘层有良好接触,与金属护套等电位,从而避免绝缘层与护套之间发生局部放电。这一层屏蔽,又称为外屏蔽层。在电缆结构上的所谓“屏蔽”,实质上是一

种改善电场分布的措施。1、电缆系统1.1电力电缆◆绝缘绝缘是将高压电极与地电极可靠隔离的关键结构。根据《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3.3.2条电力电缆绝缘类型提出“高压交流电缆宜选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类型,也可选用自容式充油电缆。”高压

电力电缆目前应用较多的绝缘类型主要有交联聚乙烯绝缘和充油电缆。交联聚乙烯电缆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施工方便,是目前最主要的电缆品种,可推荐优先选用。充油电缆的制造和运行经验丰富,电气性能优良,可靠性也高,但需要供油系统。对于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经与交联电缆

做技术经济比较后认为合适时仍可选用充油电缆。1、电缆系统1.1电力电缆绝缘导体屏蔽绝缘屏蔽阻水带◆阻水带半导电阻水膨胀带,主要具有纵向阻水功能。◆金属护层(套)电缆金属护层(套)一般采用波纹铅套和铝套,其作用在于保护电缆绝缘在敷设、运行

过程中,免受机械损伤和各种环境因素如水、日光、生物、火灾等引起的破坏,以保证电缆长期稳定的电气性能。波纹铝套,导电率高、弯曲性能优良;铅套,耐腐蚀性好。金属护层是接地故障短路电流流回系统中性点的有效通道,所以还应满足热稳定要求。金属护层又为内护层。金属护套1、电缆系统◆电缆外护层(套)电缆外护层

是保护电缆免受机械损伤和腐蚀的保护覆盖层。其作用是防止铠装层和金属护套遭受化学腐蚀,绝缘和防火的作用也十分重要,一般为非金属材料聚合物。PVC(聚氯乙烯)外护套和PE(聚乙烯)外护套是最常用的两种非金属外护套。PVC阻燃性好,力学性能差,常用在电缆沟及隧道环境中;PE阻燃

性较差、力学性能好,防水性好,价格稍高但环保性能好;常用在排管中。PVC易满足C类阻燃等级要求,而PE需要添加阻燃剂。◆防蚀层金属套表面,用沥青或热熔胶防蚀层。1.1电力电缆1、电缆系统◆导电层采用半

导电材料,涂敷于外护套外、或与外护套一并挤出。作为电缆外护套耐压试验的外电极。导电层电缆外护层(非金属)1.1电力电缆◆命名外护套(若有)铠装层护层(内)导体绝缘(若有)燃烧特性1、电缆系统1.1电力电缆※绝缘交联聚乙烯绝缘Y

J※导体铜导体T(省略)铝导体L※护层(内)皱纹铝套LW(110kV及以上)铝套Q(35kV及以上)金属塑料复合护套A(35kV及以上)聚氯乙烯护套V(35kV)聚乙烯或聚烯烃护套Y(35kV)弹性体护套F(35kV)1、电缆系统1.1

电力电缆※铠装层双钢带铠装2细圆钢丝铠装3粗圆钢丝铠装4(双)非磁性金属带铠装6非磁性金属丝铠装7※外护套聚氯乙烯外护套02(无凯)聚乙烯外护套03(无凯)聚氯乙烯外护套2聚乙烯或聚烯烃外护套3弹性体外护套41、电缆系统1.1电力电缆※其他纵向阻水结构Z(110kV及以上)铜带屏蔽D(省略)铜丝

屏蔽S例:YJLW02-Z(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皱纹铝套聚氯乙烯护套纵向阻水电力电缆。(110kV及以上)YJV22(铜芯)交联聚乙烯绝铜屏蔽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35kV)交联聚乙烯绝缘皱纹铝套无铠聚氯乙烯外护套纵向阻水结构交联聚乙烯绝缘

聚氯乙烯内护套双钢带铠装(第1个2)聚氯乙烯外护套(第2个2)铜芯(省略)铜芯(省略)铜带屏蔽(省略)1、电缆系统1.2电缆附件电缆附件是电力电缆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电缆附件,才能实现电缆与电缆之间的连接,电缆与架空线路、变压器、开关等输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连接,才能

发挥输送和分配电能的作用。电缆附件一般指电缆的中间连接及终端连接的中间接头和终端头。电缆附件不同于其他工业产品,工厂不能提供完整的电缆附件产品,只是提供附件的材料、部件或组件,必须通过现场安装在电缆上以

后才构成真正的、完整的电缆附件。1、电缆系统1.2电缆附件高压交联附件中间接头终端直通型中间接头绝缘型中间接头绕包型预制型包带模塑型挤塑型整体预制型组装预制型封闭类终端开敞类终端变压器终端GIS终端户内终端户外终端绕包型包带模塑性预

制橡胶应力锥型应力锥与电缆绝缘不直接接触用弹簧装置压紧应力锥应力锥扩张后直接套在电缆绝缘上1、电缆系统1.2电缆附件◆中间接头中间接头是用于各种电压等级的交联电缆或油浸电缆的中间连接的电缆附件。主要作用是使

线路通畅,使电缆保持密封,并保证电缆接头处的绝缘等级,使其安全可靠地运行。根据其接地要求,中间接头分为直通接头和绝缘接头。直通接头是连接两根电缆形成连续电路的附件。在本部分中特指接头的金属外壳以及接头两边电缆的金属屏蔽和绝缘屏蔽在电气上连续的接头。绝缘接头是将电缆的金属套、

金属屏蔽和绝缘屏蔽在电气上断开的接头。直通型中间接头绝缘型中间接头1、电缆系统1.2电缆附件◆终端接头电缆终端头作用是装配到电缆线路的首末端,用以完成与其他电气设备连接的装置。电缆终端头集防水、应力控制、屏蔽、绝缘于一体,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能在各种恶

劣的环境条件下长期使用。我们线路采用的就是户外终端与站内GIS向连接的GIS终端。户外终端是指在受阳光直接照射或暴露在气候环境下或两者都存在的情况下使用的终端。如我们常用的电缆终端杆(塔)站的电缆头。气体绝缘终端GIS终端是指安装在气体绝缘封闭开关设备(GIS)内部以六氟化硫(SF6)气体为

外绝缘的气体绝缘部分的电缆终端。1、电缆系统1.2电缆附件插拔式GIS终端复合套终端瓷套终端整体预制户外终端装配式GIS终端1、电缆系统◆命名终端外绝缘或接头外保护盒及外保护层代号内绝缘代号附件代号系列代号1.2电缆附件1、电缆系统

※系列代号1.2电缆附件瓷套管(户外)终端ZW复合套管(户外)终端ZWFGlS终端ZG油浸(变压器)终端ZY直通接头JT绝缘接头JJ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系列YJ※附件代号1、电缆系统※内绝缘代号1.2电缆附件1)终端内绝缘液体填充绝缘Y干

式绝缘G六氟化硫(SF6)充气绝缘Q2)接头内绝缘组合预制绝缘件Z整体预制绝缘件I1、电缆系统※户外终端外绝缘污秽等级代号1.2电缆附件a级1b级2c级3d级4※接头保护盒及外保护层无保护盒0玻璃钢保护盒(含铜壳和防水浇注剂)1绝缘铜壳(含防水浇注剂)21、电缆系统1.2电缆附件例:YJZGG64

/1101x630GB/T11017.3-2014导体标称截面630mm²、额定64/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用干式绝缘单相GIS终端。YJJJI2127/2201x1600GB/T18890.3-20

15导体标称截面1600mm²、额定127/22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用整体预制橡胶绝缘件绝缘接头,绝缘铜壳外保护盒,第二部分附属设备附属设备指与电缆系统起形成完整电缆线路的附属装置与部件,包括油路系统、交叉互联系统、接地系统、监控系统等。2、附属设备2.1油路系统供油系统由压力箱、供

油管、真空压力表、真空阀门、绝缘接管及电接点压力表组成。供油系统是充油电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充油电缆是借助于供油系统的油压来防止空气和潮气侵入电缆内部,并消除普通粘性浸渍电缆绝缘中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产生的气隙,从而大大提高了

电气强度,保证电缆能在超高压下运行;同时充油电缆再制造过程中是经过十分仔细的干燥和浸渍,因此,充油电缆储存、运输、敷设安装和运行时必须保持一定的油压。附属设备指与电缆系统起形成完整电缆线路的附属装置与部件,包括油路系统、交叉互联系统、接地系统、监控系统等。2、附

属设备2.2交叉互联系统为减小接地环流,方法是一个接地回路通过三相单芯电缆,使总的感应电压相互抵消,从而减小接地环流。实施中一般采用绝缘中间接头交叉互联实现,“交叉互联”就是:A相的尾与B相的头接,B相的尾与C相的头接,C相的尾与A相的头接,把整根电缆分成3n段,这样可以把“电缆芯线电流

对屏蔽层的感应电流相互抵消”。高压单芯电缆的屏蔽层,长度较远时,都采用“交叉互联”的方法。A1B1C1A2B2C2A3B3C3ABCABC2、附属设备2.3接地系统铜芯绝缘外护套铝护套金属护层必须接地!正常运行或短路时金属护套上有电感磁通原理有雷电

冲击电压沿电缆线芯时主绝缘雷电冲击绝缘水平满足冲击耐受电压沿金属护套时外护套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需满足外护层要求2、附属设备2.3接地系统单芯电缆的导体与金属套屏蔽层的关系可看作一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当电缆的导体通过交流电流时,其周围产生的一部分磁力线将与屏蔽层铰链,使屏蔽层产生

感应电压,感应电压的大小与电缆线路的长度和流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电缆很长时,护套上的感应电压叠加起来可达到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在线路发生短路故障、遭受操作过电压或雷电冲击时,屏蔽上会形成很高的感应电压,甚至可能击穿护套绝缘。如果屏蔽两端同时

接地使屏蔽线路形成闭合通路,屏蔽中将产生环形电流,电缆正常运行时,屏蔽上的环流与导体的负荷电流基本上为同一数量级,将产生很大的环流损耗,使电缆发热,影响电缆的载流量,减短电缆的使用寿命。因此,电缆屏蔽应可靠合理的接地,电线外护套应有良好的绝缘。2、附属设备2.3接地系统电缆的导体通过交流电流时,不

仅仅对电缆金属套屏蔽层产生感应电压,也会在电缆沿线敷设的金属物体上产生感应电荷,所以电缆的金属护套和铠装、电缆构筑物及电缆支架和电缆附件的支架必须可靠接地。电缆线路接地主要分为电缆构筑物接地、电缆金属护层接地两大类。电缆构筑物接地包括电缆隧道、排管工作井、电缆沟、电缆桥架等的金属部分的接

地。电缆金属护层接地包括两端直接接地、单点直接接地(线路一端或中央部位单点直接接地)、交叉互联接地等。电缆构筑物接地排管工作井电缆沟电缆隧道综合管廊电缆桥架不应大于10Ω不宜大于5Ω不宜大于0.5Ω综合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Ω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宜大于5Ω未与发电厂、变电站地网连接接地电阻不应大

于4Ω≤30m时,与接地网相连不应少于2处;>30m时,应每隔20m~30m增加与接地网的连接点;桥架l两端端应与接地网可靠连接。2、附属设备2.3接地系统电缆线路正常运行时或工频短路时,电缆金属护套或屏蔽层会上产生感应电压。正常运行时金属护套上的感应电压,

未采取能有效防止人员任意接触金属套的安全措施时不大于50V,采取能有效防止人员任意接触金属套的安全措施时不大于300V。正常运行时,为满足金属护套上的感应电压的要求,为了限制感应电压,电缆金属护层常采用护套或屏蔽层单点接地、中点接地、两端接地、交叉互联等接地方式。行业规定安全电压为不高于6V

持续接触安全电压为24V安全电压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通过保护器接地的接地方式两端直接接地电缆护层电压限制器与电缆金属套的连接线应尽可能短,3m之内可采用单芯塑料绝缘线,3m以上宜采用同轴电缆。因为雷电或浪涌电压对地泄放时间极短,就要求电缆需要具有低阻抗,同轴接地电

缆对于瞬态具有低阻抗特性。2、附属设备2.3接地系统护套单点接地:电缆线路较短时(长度<500m),通常采用电缆金属护套在终端位置采用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经护层保护器间接接地的连接方式。由于金属护套的其他部位对地

绝缘,这样护套与地之间不构成回路。护套中点接地与单点接地方式一样,电缆线路回路长度较长时(500~1000m),在电缆线路中间将金属护套直接接地,两端均对地绝缘并分别装设一组护层保护器。这样护套与地之间不构成回路,可看作2个单点接地。护层保护器护层保护器(电缆护层过电

压限制器)一般安装在电缆线路接地保护箱和交叉互联箱体内。在电缆线路正常工作状态时,电缆护层保护器呈现高电阻状态,截断电缆金属护层中的工频感应电流回路,限制电缆线路金属护层中的工频感应电压。在电缆线路出现接地故障、雷电过电压或内部过电压导致金属护层中出现很高过电

压时,护层保护器呈现出低电阻导通状态,使得故障电流经保护器迅速泻入大地,减小电缆线路金属护层中的工频和冲击过电压。2、附属设备2.3接地系统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通过保护器接地中点直接接地,两端通过护层保护接地直接接地箱保护接地箱A相B相C

相接地护层保护器2、附属设备2.3接地系统护套两端接地:电缆的金属护套两端直接接地。当电缆线路很短,传输功率较小时,金属护套上的感应电压极小,损耗不显著,对载流量影响不大。无论护套两端直接接地还是交叉互联接地,根据《电力设备检修试验规程》(Q/CSG12

06007-2017)要求,其接地环流一般不大于电缆负荷电流值的10%。护套交叉互联接地:电缆线路很长时(长度超1000m),电缆金属护套可以采用交叉互联接地方式。交叉互联是将电缆线路分成若干大段,每大段原则上分成长度相等的

三小段,每小段之间以绝缘接头连接,绝缘接头处金属护套三相之间用同轴电缆经接地箱连接片进行换位连接,绝缘接头处的接地箱内装设一组护层保护器,每大段的两端护套分别互联接地。在江日洪编写的《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线路》(第二版)第

七章高压单芯电缆护层过电压保护及家属护套环流计算的第五节电缆金属护套环流分析及计算实例中阐述:要求环流值不大于电缆线路负荷电流的5%。2、附属设备2.3接地系统接地(保护)箱:用于单芯电缆线路中,为降低电缆护层感应电压,将电缆的金属屏蔽(

金属套)直按接地或通过过电压限制器后接地的装置。有电缆护层直接接地箱、电缆护层保护接地箱两种,其中电缆护层保护接地箱中装有护层过电压限制器。交叉互联箱:用于在长电缆线路中,为降低电缆护层感应电压,依次将一相绝缘接头一侧的金属套和另一相绝缘接头另一侧的金属套相互连接后在集

中分段接地的一种密封装置,包括护层过电压限制器、接地排、换位排、公共接地端子等。2、附属设备2.3接地系统两端直接接地A1B1C1A2B2C2A3B3C3直接接地箱交叉互联接接地交叉互联箱2、附属设备2.3接地系统

2、附属设备2.3接地系统2、附属设备2.3接地系统2、附属设备2.3接地系统2、附属设备2.3接地系统A1B1C1A2B2C2A3B3C3B1C1B2C2B3C3A1A2A3A1->B2->C3B1->C2->A3C

1->A2->B3A1->C2->B3B1->A2->C3C1->B2->A32、附属设备2.3接地系统工频短路时,金属护套上的感应电压,不能大于电缆外护套的耐受电压,一般35kV不大于20kV,110kV不大于37.5kV,220kV不大于

47.5kV,500kV不大于72.5kV。装护层保护器时,不能大于护层保护器的工频耐压。单点直接接地的单芯电缆线路,工频短路时,先按全部以大地为回路计算是否满足护套感应电压的要求,如果系统短路时电缆金属护套产生的工频感应电压,超过电缆护层绝缘耐受强度或护层电压限制器的工频耐压,或需抑制

临近弱电线路的电气干扰强度时,需沿电缆线路平行敷设一根阻抗较低的回流线,回流线一般带有绝缘层。《电力电缆线路运行规程》(DL/T1253-2013)护层保护器工频耐受电压一般分为6kV与12kV,部分厂家为5kV,选择护层保

护器一定要注意其耐受电压要求。计算按GB50217-20184.1.16条文说明2、附属设备2.3接地系统回流线的排列布置方式,应使电缆正常工作时在回流线上产生的损耗最小。电缆线路任一终端在发电厂、变电站时,回流线应与电、源、中性线接地的接地网

连通。单回路电缆一字型(水平或垂直)排列时,回流线按“三·七”开布置,等距换位1次。回流线的阻抗及两端接地电阻,应达到抑制电缆金属护层工频感应过电压,并应使其截面满足最大暂态电流作用下的热稳态要求。单回路电缆品字型排列时,回流线宜按左中

右布置,等距换位2次;但实际无法实施,故采用在品字型左右侧布置,等距换位1次。单回路电缆三角形排列时,回流线按左中右布置,等距换位2次。2、附属设备2.3接地系统BCA0.3S0.3S0.7S0.7S一字型回流线“三·七”开敷设示意图SS◆一字型

L/2L/22、附属设备2.3接地系统BCA品字型回流线左右敷设示意图◆品字型输配电线路公众号输配电线路公众号L/2L/2位置1位置1位置2位置22、附属设备BC输配电线路公众号输配电线路公众号A位置1位置1

L/3位置2L/3L/3位置2位置3位置32.3接地系统◆三角型三角型回流线左中右敷设示意图2、附属设备2.3接地系统交叉互联的电缆线路,工频短路时,可以不装设回流线。电缆线路交叉互联,每一大段两端接地,当线

路发生单相短路时,接地电流不通过大地,则每相的金属护套通过1/3的接地电流,此时的金属护套也相当于回流线。每小段金属护套的对地电压,也就是绝缘接头对周围的大地电压,此电压只达一端接地线路装设回流线时的1

/3,同时电缆线路和邻近的辅助电缆的感应电压也较小,因此交叉互联的电缆线路不必再装设回流线。在正常情况下,由于线芯的负荷电流一般只有几百安,所以感应电压不大。但在事故情况下,由于短路电流可达几于安到几十于安,在金属

护套的两端或接头对地仍会出现很高的感应电压,所以交叉互联分段也须满足其要求。2、附属设备2.3接地系统大气过电压情况下,雷电流沿线芯流动时,考虑电缆线路主绝缘的雷电冲击绝缘水平,一般35kV主绝缘的耐受电压不大于200kV

,110kV主绝缘的耐受电压不大于550kV,220kV主绝缘的耐受电压不大于1050kV。电缆线路主绝缘的雷电冲击绝缘水平应根据避雷器的保护特性、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的波阻抗、电缆的长度及雷击点距电缆终端的距离等因

素计算确定----冲击特性长度。大气过电压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接有避雷器时入侵电压波幅值取值避雷器残压,否则采用绝缘子串U50%的正极性冲击电压值。操作过电压,220kV及以下主绝缘的耐受电压不考虑。2、附属设备2.3接地系统操作过电压,220kV及以下电

缆外护套冲击电流耐受水平与上一致。大气过电压情况下,雷电流沿金属护套流动时,不能大于电缆外护套雷电冲击耐受水平,一般35kV不大于20/2kV,110kV不大于37.5kV/2,220kV不大于47.5kV/2,500kV不大于72.5/2kV。尽

量防止雷电流进入金属护套。GB50217-2018为1.4DL/T5221-2016为√2计算按GB50217-20184.1.13条文说明2、附属设备2.4监控系统随着电力电缆线路数量和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电缆运行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基于经济效益和技术可靠性考虑,为了对电缆线路的日常运行、维护等业务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电缆线路进行监控系统工程设计。根据GB50217-2018要求,110kV及以上电缆线路,可设置在线温度监测装置,护套一端直接接地或交叉互联接地的可设置护层环流在线监测装置。在线监测装置

技术要求应符合DL/T1506的相关规定要求。在线监控系统一般是由末端传感器(或报警器)、信号采集器、本地监测主机、集控站、集控中心经各种线缆组成的整体,其组成和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传感器信号采集单元监控主机2、附属设备2.4监控系统传感器高压交流电缆的状态感知元件,用

于将某一状态监测量转变为可采集的信号。如电流互感器、高频电流互感器、电容耦合传感器、红外温度传感器等(利用光散射原理的感温光缆(测温光纤)也属于一种传感器)。信号采集单元安装在电缆终端、接头、交叉互联箱、接地箱等部位的附近是,

用于转换、处理、缓存和发送传感器采集信号,并且能通过现场工业总线、光纤等通信方式与监控主机通信的监测装置。监控主机实现对状态监测量的处理、分析和对信号采集单元的管理,并且与综合监测分析系统进行标准化通信的装置。承担对被采集数据的综合分析、存储、预警等功能

,以及对信号采集单元的设置参数、数据召唤、对时、强制重启等控制功能。监测主机通常部署于被监测电缆所属变电站(或监控室)内。2、附属设备2.4监控系统监控系统电缆本体电缆通道负荷电流接地环流电缆测温局放监测环境监控安防监控其他有害有毒气体氧气含量温度

湿度风机监测人员定位应急通信视频监控门禁管理通道通信机器人接头、分布式测温一氧化碳、硫化氢、甲烷水位监测土建沉降故障定位隧道、电缆沟、井、终端站等井盖管理水泵控制管理系统还有运维人员的正常通信巡检机器人

行走机器人避雷器监测防火门人员管控与异物进出管控照明控制防外力破坏系统2、附属设备光纤测温局放监测环流监测故障定位沿电缆表面敷设套装在高压电缆接地线上套装在高压电缆接地线上套装在高压电缆接地线上以太网(光纤)光纤2.4监控系统2、附属设备◆电缆测温电力电缆能否安全运行是确保供电系统可靠运行的

一个关键因素。无论电缆长期过载运行,还是电缆结构缺陷,绝缘层老化,外护层破损等造成的电缆事故,其表征之一都是温度过高。对高压电缆表面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可及时发现电缆潜在缺陷与风险,提高高压电缆运维质量,确保供电系统可靠运行。光纤测温,通过沿电缆线路通长敷设一根光纤或将

光纤在电缆生产时加装在电缆以内,可以沿着探测光纤,实现连续、实时、在线测量温度信息。当温度出现异常时及时发出报警,避免电缆长时间处于过热情况下,保障电缆安全运行。当采用外敷式光缆时,测温光缆紧贴在电缆表面固定于三相电缆温度相对最高的一相上,在电缆中间接

头部位采用跨越布置方式,缠绕固定在中间接头上,之后测温光缆再回复到电缆上。2.4监控系统2、附属设备电缆分布式光纤测温装置,安装在电缆表皮及接头处。电缆接头、终端红外测温装置,安装在电缆线路终端及接头处。2.4监控系统◆电缆测温测温采用拉曼散射(RAMAN)原理定位采用OTDR(

光时域反射)原理2、附属设备2.4监控系统◆电缆测温2、附属设备2.4监控系统◆电缆测温通讯光缆测温光缆多根光纤2、附属设备◆载流量评估通过分布式光纤测得的电缆表面温度计算出电缆芯线温度,并通过载流量评估软件计算出其所允许通过的最大稳态

载流量,以及预测电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加载任意动态载流量时电缆芯线温度的变化情况和加载某一应急负荷可持续的最长时间。2.4监控系统2、附属设备◆接地环流高压电缆的金属护层是电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缆芯通过电流时,会在金属护层上产生环流,外护套的绝缘状态

差、接地不良、金属护层接地方式不正确等等都会引起护套环流异常现象,严重威胁电缆运行安全。电缆金属护层环流出现异常时会产生以下危害:1、造成电缆绝缘局部高温损耗发热,加速绝缘老化,降低电缆使用寿命,严重

时导致电缆发生直接击穿接地故障;2、使电缆外护套破损,出现多点接地现象;3、外护套破损后,金属护套被腐蚀,既增加了主绝缘水树枝老化的几率,又易诱发局部放电;4、直接影响电缆线路的载流量,产生较大的电能损耗,浪费资源。2.4监控系统2、附属设备◆环流异常的常见原因电缆线路改迁破坏了原交叉互联系统;交

叉互联接线错误导致环流增大;电缆绝缘接头的隔板绝缘性能下降或击穿;绝缘接头引出线接入同轴电缆时接线错误;金属连接处氧化导致接触不良;护层保护器性能下降或击穿(如保护器击穿或接地箱进水);外护套绝缘水平降低或损伤(如白蚁蛀侵

或外力破坏);2.4监控系统2、附属设备◆接地环流电缆接地环流在线监测装置,安装在电缆线路接头和终端处。电缆护层接地环流在线监测系统2.4监控系统2、附属设备◆接地环流设置配置:监控中心硬件支持设备1套(可与其他共用);环流采集器:1

台/接头;环流传感器:4个/接头;专用配电箱:1台/接头(可与其他共用);;通讯光纤(2芯):一般按电缆长1.2倍配置;其他:配套安装辅材、线缆环流监测主机1套(含环流监测软件);2.4监控系统2、附属设备◆局放监测高压电力电缆因制造工艺不精、安装运维不当

、材料老化等原因会产生绝缘层内存在杂质、气隙、裂缝等缺陷。这些绝缘缺陷的尖端部分在高压交变电场环境下极易产生局部放电。由于XLPE等挤塑型绝缘材料耐放电性较差,在局部放电的长期作用下,绝缘材料不断老化最终导致绝缘击穿,造成严重事故。电缆局放在

线监测装置,安装在电缆线路终端及接头处。电力电缆是输送电力的关键环节,通过对高压电缆局部放电的监测及时发现绝缘系统中的薄弱环节,评估其绝缘状态,找出故障原因,保证电力电缆质量和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2.4监控系统2、附属设备◆局放监测的常见原因XLPE电力电缆的绝缘结构由于加工

技术难度或原材料不纯而存在气隙和有害性杂质。工艺原因造成电缆绝缘与半导体屏蔽层之间存在间隙或半导电体向绝缘层突出。电缆在安装和运行过程当中产生的各种绝缘缺陷以及电缆及附件的逐步老化。2.4监控系统2、附属设备◆局放监测2.4监控系统2、附属设备◆局放监测2.4

监控系统2、附属设备◆局放监测设置配置:监控中心硬件支持设备1套(可与其他共用);局放采集器:1台/接头;局放传感器:3个/接头(另外工频相位);专用配电箱:1台/接头(可与其他共用);通讯光纤(2芯):一般按电缆长1.2倍配置;其他:配套安装辅材、线缆局放监测主机

1套(含局放监测软件);2.4监控系统2、附属设备◆故障定位电力电缆在电网中应用广泛,但大部分电缆运行工况恶劣,时刻面临土壤和地下水的腐蚀以及各种挖掘作业的威胁,一旦损坏将直接引发线路短路跳闸,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故障定位安装在电缆线路中的各电

缆接头及接地箱上,采集地线上传输的故障电流行波,获得故障定位结果,指导现场排除故障。2.4监控系统接地线t1保护器t2L1L2L12L=L+(t1−t2)V22L=L−(t1−t2)V故障点距离:◆故障电流行波以恒定速度向电缆两端传播;◆在已知装置间距离的情况下,通过行波抵◆达装置的时间差,定位

故障点位置。2、附属设备◆故障定位高频电流互感器(HFCT)2.4监控系统2、附属设备前面阐述了电缆本体的负荷电流、环流、温度及局放监测。另外还阐述有故障定位。负荷电流、环流采集原理一样,通过安装在电缆或接地引出线或交叉互联线上工频电流互感器、来获取电缆或接地线上的电流大小。主要由工

频电流(护套环流)互感器(传感器)、护套环流(电缆电流)采集器、主机及其他辅材材料。局放监测通过安装在电缆接地线上的高频脉冲电流传感器,来耦合电缆本地及接头处的局部放电脉冲电流信号。局放监测主要由脉冲电流传感器、局部放电采集器、局放主机及其他辅材材

料。故障定位,与局放一样,一般采用脉冲法,利用的是行波定位原理进行监测。2.4监控系统2、附属设备◆视频监控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可使值班人员在远程就能及时直观了解电缆的运行情况,保证电缆及相应设备安全运行,有效遏制非法分子的犯罪活动。主要安装在隧道及终端场。◆其他环境监控火灾报警系统,在隧道内全线

布置,在电缆沟内重点防火区段布置。自动灭火装置,电缆接头等重点区域安装自动灭火装置,宜与火灾报警系统联动。水位探测装置,在隧道内竖井内或电缆沟设置,并与排水系统联动。2.4监控系统2、附属设备◆其他环境监控有毒有害气体监测报警装置,在隧道及竖井

内安装,检测范围覆盖全隧道。在排管通道工井内安装。通风系统,在隧道全线安装,宜与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检测装置联动。通信系统,在隧道内全线无线通信系统覆盖或每隔200米安装有线通信系统。出入口安防系统,在电缆隧道出入口,人孔、物

孔,排管工作井盖安装。沉降监测系统,当通道与轨道交通隧道或地下构筑物等产生交叉、穿越,或位于易沉降区时在隧道内每隔50米装设沉降监测装置,其他通道按现场情况布点。2.4监控系统2、附属设备◆其他环境监控防外力破坏系统,在电缆终端站、在外破隐患区域安装可视化监

测装置。在外破隐患区域电缆通道安装光纤振动监测系统。电缆智能井盖,在电缆通道工井安装智能井盖。基于电子标签的移动巡检,在按照电子标签安装规范要求完成线路本体及通道RFID电子标签布置。电缆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在电缆隧道密集敷设等重点区段。2.4监控系统第三部分附属设施附属设施

指与电缆系统一起形成完整电缆线路的土建设施,主要包括电缆隧道、电缆竖井、排管、工井、电缆沟、电缆桥、电缆终端站等。3、附属设施附属设施指与电缆系统一起形成完整电缆线路的土建设施,主要包括电缆隧道、电缆竖井、电缆排管

、水平定向钻、顶管、工井、电缆沟、电缆桥、电缆终端站等。3.1直埋把电缆放入开挖好的壕沟或预制槽盒中,沿线在电缆上下铺设一定厚度的细砂或土,然后盖上保护板或槽盒盖,最后回填,穷实与地面齐平的敷设方式叫电缆直埋敷设。电缆直埋敷设一般用于电缆数量少、敷设距离短、

地面荷载比较小的地方。路径应选择地下管网较少、不易经常开挖和没有腐蚀土壤的地段。优点:电缆敷设后本体与空气不接触,防火性能好。此敷设方式容易实施、投资少。缺点:但此敷设方式抗外力破坏能力差,电缆敷设后如进行电缆更换,则难度较大。3、附属设施3.1直埋不得采用无防护措施的直埋

方式。细砂或土钢筋混凝土槽盒也属于直埋槽盒敷设也需要填埋细沙3、附属设施3.1直埋※设计要点(1)直埋敷设电缆通道起止点、转弯处及沿线在地面上应设明显的电缆标识,且标识应设置在直埋段电缆两侧,反映直埋段电缆宽度,警示及掌握电缆路径的实际走向。电缆上方沿线土层内应铺设带有电力标

识的警示带。(2)直埋敷设于非冻土区时,电缆表面距地面不应小于0.7m,当位于行车道或耕地时,应适当加深,且不应小于1.0m,在引入建筑物、与地下建筑物交叉时浅埋,但应采取保护措施。直埋敷设于冻土区时,宜埋入冻土层以下;当无法深埋时可埋设在土壤排水性

好的干燥冻土层或回填土中,也可采取防止电缆受到损伤的措施。(3)电缆间应采取有效隔离措施,严禁不同相电缆表面直接接触。3、附属设施3.1直埋※设计要点(4)直埋敷设的电缆应沿其上、下紧邻侧全线铺以厚度不小于100mm的细砂或土,并在其上覆盖宽度超

出电缆两侧各50mm的保护板。电缆敷设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槽盒时,应先在槽盒内垫厚度不小于100mm的细砂或土,敷设电缆后,用细砂或土填满槽盒,并盖上槽盒盖。(5)不得采用无防护措施的直埋方式。3、附属设施3.2电缆排管按规划电缆根数开挖壕沟一次建成多孔

管道的地下构筑物为电缆排管。电缆排管敷设是将电缆敷设在预先埋设于地下管道中的一种电缆安装方式,一般适用于电缆与公路、铁路交叉处,通过城市道路且交通繁忙、敷设距离长且电力负荷比较集中的地段。优点:施工快捷,受外力破坏的影响少、占地小,能承受大

的荷重。电缆排管土建部分施工完毕后,电缆施放简单。缺点:电缆不易弯曲,其热伸缩会引起金属护套的疲劳,电缆散热条件差。3、附属设施3.2电缆排管用于敷设单芯电缆的管材应选用非铁磁性材料。3、附属设施3.2电缆排管※设计要点(1)排管所需

孔数除按电网规划敷设电缆根数外,宜预留备用孔供更新电缆用。排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150mm。管材内部应光滑无毛刺,管口应无毛刺和尖锐棱角。用于敷设单芯电缆的管材应选用非铁磁性材料。(2)在排管中设置工作井的间

距必须按敷设在同一道保护管中质量最大、允许牵引力和允许侧压力最小的一根电缆计算决定,且每段排管的长度不宜大于150m。(3)排管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包封。排管之间宜采用管枕结构,上、下层排管净距不得小于60mm。(4)排管上方沿线土层内应铺设带有电力标识警示

带,宽度不小于排管,地面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3、附属设施3.3工井工作井(简称工井),为供作业人员出入、安装接头或牵引电缆用的构筑物。电缆工作井敷设方式与电缆直埋、电缆沟、电缆排管及隧道等敷设方式进行相互配合使用,适用于变电站出线,主要街道,多种电压等级、电

缆较多,道路弯曲,电缆沟盖板无法开启等区域。运行人员可在封闭式工作井井内运维检修,检修、变换电缆方便,灵活多样,转弯方便,可敷设较多回路的电缆,电缆运行环境好。3、附属设施3.3工井3、附属设施3.3工井※设计要点(1)电缆工作井间距应根据电缆施工时的敷设方式及允许牵

引力设置。在电缆转弯及接头处应设置电缆工作井。(2)电缆工作井位置应尽量布置于绿化带、人行道上,如无法满足上述条件必须设置在快车道上时,电缆工作井盖板应考虑加强,使用铸铁盖板时应考虑防盗;设置在绿化带内时,工作

井出口处高度应高于绿化带地面不小于300mm,地势低洼地带应适度提高出口高度。(3)封闭式电缆工作井的净高不小于1900mm,通道宽度不小于600mm(条件允许时通道宽度可取1000mm),应设置2个人孔,且人

孔应避开电缆正上方。电缆沟工作井底部纵向坡度不应小于0.5%,并在最低点处设置集水坑。3、附属设施3.3工井※设计要点(4)电缆工作井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采用现浇和预制2种型式,混凝土等级不小于C30。预埋件与土建同步实施,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5)电缆工作井井盖应符合GB/

T23858-2009《检查井盖》的要求,尺寸应标准化,应具有防水、防盗、防滑、防位移、防坠落等功能,宜采用智能型井盖。(6)电缆工作井内所有电缆均应敷设于支架上,支架不宜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宜采用焊接于预埋件上的组装式支

架。3、附属设施3.4电缆沟电缆沟为封闭式、盖板可开启的电缆构筑物,盖板与地坪相齐或稍有上下。电缆沟敷设方式与电缆直埋、电缆排管及隧道等敷设方式进行相互配合使用,适用于变电站出线,主要街道,多种电压等级、电缆较多,道路弯曲,地坪高程变化较大的地段。优点:

检修、变换电缆较方便,灵活多样,转弯方便,可根据地坪高程变化调整电缆敷设高程,可敷设较多回路的电缆,散热性能较好。缺点:造价相对直埋和排管高,可开启式缆沟施工检查及更换电缆时须搬运大量盖板,施工时外物不

慎落入沟时易将电缆碰伤,密闭式缆沟运行检修较困难。3、附属设施3.4电缆沟可回填细砂或土砂单芯电缆,电缆支架应采用非铁磁性材料3、附属设施3.4电缆沟※设计要点(1)电缆沟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形式,不得采用砖砌形式。其伸缩(变形)缝应

满足密封、防水、适应变形、施工方便、检修容易等要求,施工缝、穿墙管、预留孔等细部结构应采取相应的止水、防水措施。(2)电缆沟的齿口边缘应有角钢保护,钢筋混凝土盖板应用角钢或槽钢包边,电缆沟盖板应内置一定数量的供搬运、安装用的拉环。(3)电缆沟内施工通道的净宽

应不小于500mm。3、附属设施3.4电缆沟※设计要点(4)电缆支架沿侧墙布置,立铁垂直于底板安装,纵向应平顺,各支架的同层横档应在同一水平面上;材质以普通钢材为主,支架表面进行防腐处理,防腐层应牢固且耐久稳定;相布置的单芯电缆,电缆支架应采

用非铁磁性材料。在不增加电缆导体截面且满足输送容量要求的前提下,电缆沟内可回填细砂或土。(5)电缆沟应能实现排水通畅,电缆沟的纵向排水坡度不应小于0.5%,且应在标高最低部位设集水坑。坑顶宜设置保护盖板,盖板上设置泄水孔

。(6)盖板下沉式的电缆沟宜沿线每隔一定距离设一处检修人孔。(7)电缆沟应合理设置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应小于5Ω。3、附属设施3.5水平定向钻(拉管)适用于穿越小管径、短距离城市道路、河流等不能明挖的电缆路段。水平定向

钻施工相对较简单、工期短,但管径小、穿越距离有限。3、附属设施3.5水平定向钻(拉管)※设计要点(1)水平定向钻长度不宜超过150m;特殊情况需超过150m时,应校核电缆施工时的允许牵引力,并制订专项方案报运检部门批准。(2)水平定向钻宜选用MPP管材,环刚度不宜小于10kN/m2,管材壁厚不

宜小于12mm。(3)水平定向钻两端应直接进入工井,进入角度应小于10°,特殊施工有困难的地段允许不大于15°,且于两端井的中下部引出。(4)水平定向钻与工井衔接处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小电缆的弯曲受力。(5)所有水平定向钻管孔未启用时,必须

进行防水封堵,同时放置牵引绳。3、附属设施3.6桥架电缆支架用于支持和固定电缆,通常由整体浇注、型材经焊接或紧固件联接拼装而成的装置。适用于跨越宽度较小的河道、河沟段。优点:采用钢衔架结构,结构稳定,施工方便,电缆在桥内敷设于保护管内,电缆运行环境好。缺点:由于为钢析架结构,需

要不定期地进行防腐、防锈处理。电缆专用桥架设于桥梁侧面,对市政环境有一定的影响。3、附属设施3.6桥架※设计要点(1)电缆桥架的高度应符合相关管理部门的要求,电缆专用桥宜进行外立面美化处理,使之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外立面材料应选用防火材料。(2)桥架的两端应设防跨栏装置。(3)金

属制桥架系统应设置可靠的电气连接并接地。采用玻璃钢桥架时,应沿桥架全长另敷设专用接地线。(4)电缆桥架钢材应平直,无明显扭曲、变形,并进行防腐处理,连接螺栓应采用防盗型螺栓。5)振动场所的桥架系统,包括接地部位的螺栓连接处,应装设弹簧

垫圈,电缆固定应考虑防振措施。3、附属设施3.7顶管(小口径)小口径顶管宜适用于110kV电压等级电力电缆通道,用于穿越小管径地下管线、短距离城市道路、河流等不能明挖的电缆路段。优点:施工工艺成熟,电缆敷设、运行环境好,防外破能力强。缺点:

两端工作井占地较大,井位选择困难,对其他管线有定的影响,与水平定向钻相比,施工周期较长,工程造价较高。3、附属设施3.7顶管(小口径)※设计要点(1)小口径顶管口径般不大于1.2m,长度不宜大于150m;长度超过150m时,可增大口径或增设电缆工作井,同时应校

核电缆施工时的允许值;顶管管片宜采用钢筋混凝土。(2)小口径顶管两端顶管井尺寸应满足电缆敷设施工和其他附属设施安装要求。电缆在顶管井内采用水平支架和垂直支架敷设时,必须满足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所有支架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3)小口径顶管敷设

规模般不大于4回110kV,顶管内设置电缆保护管,管材材质宜采用MPP材质管。电缆保护管宜采用无磁材料支架固定,支架间距宜2m设置1道。3、附属设施3.7顶管(小口径)※设计要点(4)电缆保护管伸出顶管口不宜大于0.5m且平直,顶管两端电缆保护管孔位需并排布规整。所有保护管未启用时,必须进行防水封

堵。(5)顶管两端顶管井净深超过3m时应设楼梯,楼梯高度超过5m时,应每隔3m设置休息平台,并应有防止人员坠落措施。顶管井内应预留更换电缆和支架的操作空间和检修通道。3、附属设施3.8隧道电缆隧道是指用于容纳大量敷设在电缆支架上的电缆的走廊或隧道式构筑物。电缆隧道除了让隧道

能更好地保护电缆,还能够使人们对电缆的检查和维修都很方便。按其施工方法一般分为明挖隧道、暗挖隧道两种、暗挖又分顶管隧道、盾构隧道、矿山隧道,另外还有沉管隧道等。优点:能可靠的防止外力破坏。敷设时不受外

界条件影响。寻找故障点方便,修复,恢复送电快。缺点:建设隧道工作量大,土建材料量大;工期长,建设费用大;占地面积大;与其他地下构筑物交叉不易避让,附属设施。3、附属设施3.8隧道3、附属设施3.8隧道※明挖隧道用于埋深较浅、路径较为曲折、场地条件无法

设置非开挖工作井的地带。优点:施工工艺简单,建设周期短,施工速度快,造价较低。缺点:一旦外部条件不能满足要求,则必须采取前期拆迁、边坡支护、降水等一系列措施,工程造价将大幅提高,对环境影响很大。3、附属设施3.8隧道※矿山隧

道用于隧道埋深较深、土层具有一定自稳能力、无水条件的地段。优点:施工工艺较盾构法简单,施工过程中对地面环境影响小,造价适中。缺点:人工操作施工危险性大,施工工期长,地面沉降不易控制,在穿越重要地面构筑物、场地地质条件和水质情况不理想的地段需

采用控制沉降加固、支护技术措施,如超前注浆加固、降水等,造价大幅提高。3、附属设施3.8隧道※盾构隧道用于隧道埋深度较深、土层较厚、隧道断面单一的地段。优点:施工速度快,施工安全性好,施工过程中地面沉降控制可靠,适用于各种土质水质条件(岩石

基层除外),结构质量可靠,防水性能好,施工过程中对地面环境影响小。缺点:盾构施工设备复杂昂贵,断面尺寸单一,不易调整,平面及纵向转弯困难,工程造价相对较高。3、附属设施3.8隧道※顶管隧道适用于城区内埋深较大、地质复杂等不宜用明挖法建造隧道的地带。顶管管材分为钢管和混凝土管,钢管宜用于外径小于2

.5m、长度小于2000m的隧道,混凝土管宜用于外径小于4m、长度小于1000m的隧道。土体承载力小于30kPa,岩体强度大于15MPa,土层中砾石含量大于30%或粒径大于200mm的砾石含量大于5%,江河中覆土层渗透系数大于等于10-2cm/s等,不适合采用顶管隧

道。优点:施工占地面积小,投资适中,且对周边环境影响小,作业人员相对较少,短距离推进更为经济。缺点:不适应超长距离,平面及纵向转弯困难,不适用于大断面。3、附属设施3.8隧道※沉管隧道钢沉管隧道采用基槽水下开挖,

钢管整体浮运、下沉,混凝土水下浇筑、外包抗浮及保护的方式进行施工。钢沉管隧道的设计,必须符合工程河段规划航道等级规定的航道尺度要求,同时不影响河道行洪。优点:管道结构质量易控制、隧道现场的施工期短、工程造价较低。缺点:对外界和环境影响大。3、附属设施3.9终端杆(塔)

、场(站)电力电缆与架空线路的连接,可以采用电缆登杆(塔),也可以采用电缆终端站(场)方式。电缆终端杆(塔)用于支撑、固定电缆终端,保证终端间安全距离以及与架空线有效连接的杆或塔。电缆终端站用于支撑、固定电缆终端,保证终端间

安全距离以及与架空线有效连接,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区域。3、附属设施3.9终端杆(塔)、场(站)电缆登杆(塔)应设置电缆终端支架(或平台)、避雷器、接地箱及接地引下线。在电缆登杆(塔)处,凡露出地面部分的电缆应套入具有一定

机械强度的保护管加以保护。露出地面的保护管总长不应小于2.5m,单芯电缆应采用非导磁材料制成的保护管。电缆终端站(场)主要由构架、电缆终端、避雷器、支持绝缘子及安装构架等。电缆终端站(场)址应征得规划

部门同意,终端站的防护围墙高度应不小于2.5m。3、附属设施3.9终端杆(塔)、场(站)3、附属设施3.10电缆支架电缆支架用于支持和固定电缆,通常由整体浇注、型材经焊接或紧固件联接拼装而成的装置。

小魏子文库
小魏子文库
培训类文库,5年文库经验
  • 文档 9816
  • 被下载 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