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地方标准课件-垂直振动法水泥稳定碎石设计施工技

PPT
  • 阅读 25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3 页
  • 大小 12.110 MB
  • 2023-07-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精品优选】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陕西省地方标准课件-垂直振动法水泥稳定碎石设计施工技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陕西省地方标准课件-垂直振动法水泥稳定碎石设计施工技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陕西省地方标准课件-垂直振动法水泥稳定碎石设计施工技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陕西省地方标准课件-垂直振动法水泥稳定碎石设计施工技
陕西省地方标准课件-垂直振动法水泥稳定碎石设计施工技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7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陕西省地方标准课件-垂直振动法水泥稳定碎石设计施工技.pptx,共(73)页,12.110 M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9245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陕西省地方标准DB61/T529-2011编制目的与依据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符号4材料要求5抗裂型配合比设计6施工工艺7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1)重载交通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提出更高要求水泥稳

定碎石基层需要多大的强度才能抵御重载交通荷载反复作用而不致于产生疲劳破坏——设计标准问题(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裂缝问题,影响着沥青路面耐久性。在满足强度标准(即确保设计年限内基层不产生疲劳开裂)前提下,如何设计材料使得水泥稳定碎石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设计

方法问题一、编制目的(3)目前的水泥稳定碎石设计施工技术仍停留在90年代初水平,已经跟不上交通发展和公路建设的需要。①重型击实方法:建立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适应了当时施工机械水平(8-12吨压路机)和交通状况;②静压成型法

:试件与现场芯样工程性质相关性较差;③强度标准:与基层疲劳断裂没有直接联系(导致盲目提高水泥剂量)④矿料级配:难以形成骨架密实结构,镜面现象严重,层间结合差⑤设计施工过程:强调抗裂性,实际操作却忽略抗裂性要求一、编制目的(4)编制本规范,旨在解决水泥稳定碎石裂缝问题、提升工程质量。①解决原材料选

择标准问题;②解决振动压实仪选型标准问题,统一水泥稳定碎石振动试验方法③解决基于振动试验方法水泥稳定碎石设计标准与方法问题④明确基于VTM法水泥稳定碎石路面结构设计参数⑤基于VTM法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一、

编制目的二、编制依据(1)垂直振动法特点◆在满足强度标准前提下,提高材料抗裂性能。影响抗裂性能关键因素是水泥剂量,水泥剂量愈大,抗裂性能越差、强度越高。◆在满足强度标准前提下,如何降低水泥剂量①提高密度(平均为3.3%):可提高强度33%。该措施也有利于抗裂性能②强嵌挤骨架密实级配:可

提高强度11%。该措施也有利于抗裂性能◆加强施工控制,增强抗裂性能①尽量使施工接近于设计结果,加强检测②采取措施减少离析,确保工程质量均匀性③重视碾压与养生二、编制依据(2)国家发明专利①200910021412.2一

种测定公路基层材料最大干密度的实验方法②200910219065.4模拟现场碾压效果的公路基层材料圆柱体试件制备方法(3)省科技进步二等奖①水泥稳定碎石振动试验方法及工程应用(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②道路基层抗裂耐久成套技术研究

及应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③公路基层材料振动法试验规程与应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④路面结构开裂机理及对策研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柞小高速公路(58km)青兰高速公路陕西境(132km)榆绥高速公路(119km)承唐高速公

路(68km)成果累计应用里程达800km,节省水泥30万吨,直接经济效益近3.0亿元。通车至今,沥青路面未发现裂缝。(3)推广应用情况近三年来,本项目已成功应用于下列工程:二、编制依据西商高速公路(60km)十天高速公路(180km)神府高速

公路(56km)廊沧高速公路(73km)原设计振动法设计经济效益减少裂缝80%以上,节省养护费4~6万元/(km·年)节省水泥约30%投资效益为路面造价20~25%社会、环境效益减少路面养护,确保交通畅通,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减少CO2排放,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二、编制依据(3)推广应用情

况本标准规定了原材料技术要求、设计技术、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垂直振动击实仪技术要求与垂直振动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等级新建和改扩建公路。本标准没有涉及的,尚应符合相关国家、行业标准、规范的规定。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

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JTGE30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E51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

材料试验规程JTJ03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E6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3.1.5垂直振动击实仪(VVTE)指工作时只产生垂直振动力而没有水平力的振动击实仪。3.1.6垂直振动试验方法(VVTM)采用VVTE将水泥稳

定碎石振动击实,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成型圆柱体试件的试验方法。3.1.7垂直振动击实试验方法采用VVTE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的试验方法。3.1.8试件垂直振动成型方法采用VVTE将水泥稳定碎石振动击实至

规定压实度和尺寸要求的圆柱体试件的方法。4.1一般规定4.1.1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着就地取材原则,选择原材料。工地试验室应对计划使用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合格后报驻地监理验证、审批。并根据实验室配合比备料。4.1.2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抽样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4.1.3相同料源、规

格、品种的原材料作为一批,必须分批检测和储存。4.1.4试验检测合格材料和未检测材料必须分开存放,试验检测不合格材料必须及时清理出场。4.1.5集料堆放场地必须作硬化处理,且应有良好排水设施。4.1.6施工前,宜至少储备正常

施工14d所需的集料用量。4.2水泥4.2.1水泥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初凝时间应大于4h,终凝时间应大于6h。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禁止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及受潮变质水泥。水泥稳定碎石从加水拌和到碾压完毕应在水泥初凝时间内完成。快硬、早强水泥中C

3A含量偏高。C3A遇水水化反应快、水化热高、干缩性大,使用快硬、早强水泥不仅不能保证在初凝时间内完成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且易造成严重温缩裂缝和干缩裂缝。水泥受潮后,导致烧失量增加,水泥强度下降和粘结性降低。为了保证有足够时间完成整个施工作业,宜采用缓凝水泥,并规定水泥初凝时间应大

于4h。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所用水泥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要求。4.2.2采用散装水泥时,水泥出炉后应停放7d以上,且安定性检测合格后才能使用。运至工地的散装水泥入罐温度应低于50℃,使用时若高于此温度,应采取降温措施。冬季施工

,水泥入拌缸温度应高于10℃。限制水泥温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水化反应速率,严防温差开裂。低温条件下,水泥水化反应过慢,凝结时间过长,规定水泥进入拌缸温度不得低于10℃目的在于保证水泥尽快达到抗冻临界强度。4.2.3应确保施工期间的水泥供应。供应不足时或运距

较远时,应储备使用包装水泥,并准备水泥仓库、拆包及输送入罐设备。水泥仓库应覆盖和设置顶棚防雨,并应设置在地势较高处,严禁水泥受潮。4.2.4不同厂家水泥,应清仓再灌,并分罐存放。4.3粉煤灰粉煤灰应符合表2规定的Ⅲ级或Ⅲ级以上,不得使用等外粉煤灰。表2粉煤灰的化

学性质分析➢粉煤灰是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玻璃微珠,可以减低水泥放热率和水泥石后期强度,并减少水泥石干缩变形和徐变。因此,为了提高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宜在水泥稳定碎石中掺入适量粉煤灰。4.4集料4.4.1集料按粒径分为A料19mm~37.5mm、B料9.5mm~19mm、C料4.75mm~9

.5mm和D料0~4.75mm(石屑或砂)四种规格,并应按表3的规定生产和使用。表3集料规格➢鉴于目前施工机械水平已具备有效控制平整度、粗细混合料离析条件,本规范统一基层、底基层集料最大粒径为37.5mm,便于备料和提高工程质量。➢本规范规定集料备料标准,以减小施工过程中矿

料级配波动性。4.4.2粗集料宜采用石灰岩碎石和花岗岩碎石,不宜采用砂岩碎石;粗集料生产过程中二次破碎禁止采用颚式破碎机,并应符合表4的规定。不同规格的集料之间应有隔离设施,并设标识牌,严禁混杂。表4粗集料技术要求➢水泥稳定砂岩碎石早期劈裂强度约为0.2~0.5MPa,施工期间

车辆荷载作用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层底拉应力约0.7MPa。因此,不宜采用砂岩。➢规定二次破碎禁止采用鳄式破碎机生产,以确保碎石具有良好的加工特性,包括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棱角性等。4.4.3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宜使

用石屑或砂,并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细集料技术要求规定石屑规格,尤其是0.075mm通过量,目的确保矿料级配中0.075mm通过量在3~6%。0.075mm以下颗粒相当矿粉,具有微填充效应和界面效应,能有效改善水泥颗粒级配和粒径分布,使水泥浆体密实,并增强浆体-集料界面的

黏结力,提高水泥稳定碎石稳定性,防止粗细集料离析,改善水泥稳定碎石的受力方式,提高基层工程质量。存在于细集料中或包裹在集料颗粒表面的泥土会降低水泥的水化反应速度,削弱集料和水泥之间黏结力,影响水泥稳定碎石整体强

度和耐久性;同时,泥土的混入,增大基层收缩变形。因此,应对此含量加以限制,并以砂当量表示细集料洁净程度。4.5水4.5.1采用无污染水或饮用水。4.5.2遇到可疑水源,应按表6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表6水技术要求水泥稳定碎石破坏开裂破坏收缩开裂

疲劳开裂温度收缩干燥收缩冲刷破坏层间结合问题唧泥、坑槽路面耐久性主要表现类型次生病害很少出现变形破坏面层疲劳破坏因此,解决水泥稳定碎石破坏关键在于提高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荷载应力强度标准传统设计技术设计内容矿料级配水泥剂量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重型击实方法静压法成型试件设计指标7d强度5.1

一般规定5.1.1采用的垂直振动击实仪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工作频率名义振幅工作重量上车系统重量下车系统重量Fu×cOSXFu×sinXFu=Me(2πf)Fu×cOSXFu×sinXFu=Me(2πf)22(b)VVTE构造垂直振动击实仪构造的唯一

性,是确保试验结果可靠性的基础。(a)偏心块产生的离心力5.1.2采用本标准附录B方法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与重型击实法相比,垂直振动击实法确定的水泥稳定碎石最大干密度提高1.02~1.05倍,最佳含水量减少了

0.5~1.5%,极大地提高压实效果和压实质量,与当前施工水平相适应。5.1.3采用本标准附录C方法成型水泥稳定碎石直径150mm×高度150mm圆柱体试件。现场钻芯试件力学强度与静压法成型试件力学强度之比平均为36%即室内强度3.0~4.5MPa,现场实际强度达8~12MPa。现场

钻芯试件力学强度与振动法成型试件力学强度之比平均为93%。5.2技术要求5.2.1矿料级配强嵌挤骨架密实型矿料级配19mm通过量决定了骨架嵌挤状况和抗离析性能,过少难以形成骨架结构,过多容易离析;4.75mm通过量决定了混合料密实程度和影响骨

架结构,过少难以对粗集料骨架空隙充分填充而形成骨架孔隙结构,过多则容易撑开粗集料骨架而形成悬浮密实结构;0.075mm通过量影响压实基层毛细孔和施工性能,过少则粗集料表面水泥砂浆不足而导致水泥浆-集料界面存在薄弱面影响强度和抗裂性能,同时因为粗集料表面砂浆

少、吸附力小而容易导致施工离析,过多则也会增加收缩裂缝和压实基层表面镜面现象。强嵌挤骨架密实级配具有密实度高、易于压实,后期强度高等优点。强嵌挤骨架密实级配规范级配5.2技术要求5.2.2压实度和强度水泥稳定碎石压实度、强度及水泥剂量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基

层抵抗车辆荷载反复作用而不致疲劳断裂所需要的强度约为7.0MPa这是水泥剂量确定的依据5.2技术要求5.2.2水泥剂量水泥剂量越大,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越差。为了确保水泥稳定碎石具有良好抗裂性能,本规范明确水泥剂量最大值。5.3设计步骤确定各规格集料之间比例。确

定不同水泥剂量混合料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制备试件,测试7d强度,确定水泥剂量配合比设计报告应包括:原材料检测结果,设计级配范围及级配曲线,最佳含水率和最佳干密度、水泥剂量、粉煤灰剂量,7d无侧限抗压强度,以及最大干密度确

定方法和试件成型方法等内容。5.4施工配合比确定5.2.1室内配合比应通过稳定土拌和机实际拌和检验和不小于200m试验段的验证。根据摊铺、碾压以及7d的现场芯样情况,确定施工配合比。室内配合比设计时,可严格控制集料清洁度、混合料级配、拌和含水量、拌和均匀性及压实度

等拌和站集料清洁度、矿料级配控制、搅拌方式及现场摊铺碾压等存在较大变异性。因此,应通过稳定土拌和站实际拌和检验不小于200m试验段的验证后,结合实际施工水平,确定施工配合比。5.2.2视拌和设备水泥剂量控制精度,结合施工中原材料

变化和施工变异性等因素,工地实际采用水泥剂量可增加0~0.5%。本规范明确了水泥剂量允许波动范围,同时限制施工水泥剂量高限标准值,确保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5.2.3每天开盘前,应检测原材料级配及天然含水率,验证混合料配合比准确性及稳定性。拌和混合料含水率应不超过最佳含水率值0.5%

,并确保碾压时混合料含水率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率。应严格控制矿料级配和含水量。混合料级配对施工性能、力学性能和抗裂性能影响显著。含水量过大,既会影响混合料可能达到的密度和强度,又会明显增大混合料的干缩性和基层表面提浆,使结构层容易产生干缩裂缝和影响层间结合;含水量过小,也会影响混合料可能达到的

密度和强度。传统方法设计水泥剂量一般为4.5~6.0%VTM法设计水泥剂量一般为3.0~3.5%。水泥稳定碎石VVTM设计法VVTM试验法强嵌挤骨架密实级配提高强度10%提高最大干密度3%提高强度33%VVTM法可提高强度1.33×1.10=1.46倍降低水泥剂量30%较好解决

水泥稳定碎石收缩裂缝问题组成特点结构特点最大干密度大最佳含水量少水泥剂量少矿料级配19mm以上集料用量多4.75mm以下集料用量多4.75~9.5mm集料用量少0.075mm以下集料用量多性能矿料级配

控制好离析含水量低水泥剂量低各环节安排必须紧凑水泥剂量低振动压实遍数不少于6遍加强现场检测6.1一般规定6.1.1机械设备、试验检测仪器进场后,必须全面检查、调试、校核、标定、维修和保养。6.1.2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

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施工单位应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监理人员应培训后上岗。6.1.3下承层验收合格后,方可以进行上结构层施工。6.1.4正式开工之前,应铺筑不小于200m的试验段,确定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6.1.5应采用流水作业法施工,使各工序紧密衔

接,尽量缩短从拌和到碾压终了之间的延迟时间。延迟时间不应超过水泥初凝时间,否则混合料应予以废弃。料堆中颗粒离析采用许多小料堆分层堆料加挡板的贮料仓6.2混合料拌和6.2.1拌和设备要求6.2.1.1稳定土拌和机额定产量应不小于500t/h,拌

缸长度不小于2.5m。拌和设备生产能力应保证施工现场能形成连续不间断摊铺,因此,规定额定产量应不小于500t/h;6.2.1.2进料斗应不少于5个,料斗间加设高度不小于50cm的隔板以防窜料通常采用4种规格集料掺配。强嵌挤骨架

密实级配由于各规格集料掺配比例不平衡,通常19~37.5mm集料用量较大,所以需要有2个进料斗喂料。故规定稳定土拌和设备不得少于5个进料斗。6.2.1.3至少配置2个容量80t~100t水泥罐,罐仓内应配有水泥破拱器以防水泥起拱停流。施工过程中,不致于因1个水泥罐中水泥用完而出现中断现象。同时,

也可确保不同厂家水泥入不同的水泥罐。6.2.1.4料斗、罐仓应装配高精度电子动态计量器,加水量使用高精度流量计控制。确保拌和混合料配合比的准确性6.2混合料拌和6.2.2拌和机实际产量应不超过额定产量的85%,并保证实际出料能力应超过实际摊铺能力的

10%~15%。6.2.3拌和前,应先调试和标定所用设备,确保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原材料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调试和标定设备。6.2.4每天开始拌和前,应检查集料的含水率,计算当天的施工配合比。高温作业时,早晚与中午的拌和含水率要有区别,要按温度变化及时调整,保持现场摊铺碾压含水率接近于最佳含水

率。6.2.5每天出料时,检查配合比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按规定频率抽检配合比情况。加强过程控制,严密监测配合比、含水量变化情况,确保拌和混合料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若有变化,及时分析原因并予以调整。6.2.6装车时车辆应

前后移动,分三次装料,减少粗细集料离析。不应超过水泥初凝时间,否则混合料应予以废弃。向卡车装料方法不合适正确装料方法6.3混合料运输6.3.1运输车辆数量、运输能力应满足拌和出料与摊铺需要。确保形成不间断的供料车流,提高基层工程质量及其稳定性。6.3

.2运输车上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应覆盖,减少水分损失减少运输途中混合料含水量损失,便于压实6.4混合料摊铺6.4.1摊铺机应具有良好的抗离析能力,新旧程度不宜低于80%。6.4.2为防止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离析,应对摊铺机采取下列措施:螺旋分料器不应安装在

高位;螺旋分料器与前挡板刮板和熨平板之间间隙应不大于25cm;应采取措施降低前挡板刮板离地高度,如设塑料或橡胶挡板等;前挡板刮板两端安装塑料或橡胶挡板等,以防止两端混合料自由滚落。6.4.3摊铺准备工作应符合以下要求:严格控制基层厚度和高程,保证路拱横坡度满足设计要求

;下承层洒水湿润后,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类表面还应撒水泥。水泥用量宜为1.0kg/m2~1.2kg/m2。6.4.4摊铺应符合以下要求:采用梯队流水作业模式,相邻两台摊铺机前后间距不应超过10m;摊铺速度宜为1.5m/min~2.0m/min,且

尽量匀速、不停歇地摊铺;螺旋分料器应匀速、不间歇地旋转送料,且全部埋入混合料中;螺旋分料器转速应与摊铺速度相适应,保证两边缘料位充足;摊铺机应开启振动器和夯锤。振动器振动频率应不低于30Hz,夯锤冲击频率应不低于20Hz。6.5碾压6.5.112t以上双钢轮压路机不少于1台,

26t以上胶轮压路机不少于2台。足够数量的20t以上单钢轮振动压路机,确保与拌和、摊铺能力相匹配。压实设备的新旧程度为80%以上。压实是关键。压实度每增加1%,强度至少提高11%。为确保在水泥初凝前完成水泥稳定碎石压实作业,应有足够数量压实设备,并与拌和、摊铺能力

相匹配。6.5.2直线段碾压时,压路机应从外侧向路中心碾压;平曲线有超高路段,由低侧向高侧、自内向外碾压。6.5.3应按表8方案碾压,每遍重叠1/2轮宽。并通过试验路段最终确定碾压程序与工艺。表8碾压方案6.5.4碾压作业应在水泥初凝前完成,并达到规定压实度,基层表面无

明显轮迹和微裂纹。否则,应进行返工处理。尽管轮胎压路机对提高压实度帮助不大,但对于颗粒重新排列有好处。提浆与细集料用量及含水量关系密切一旦振动碾压后,轮胎压路机搓揉作用就难以发挥。因此,必须在较为松散状态使用。已用项目证明,初压采用轮胎压路机不影响提浆和平整度。建议初压、

终压采用轮胎压路机。胶轮压路机碾压有利于弥合表面微裂纹、松散以及消除轮迹作用,达到减少温缩、干缩裂缝目的。复压是确保压实度的关键,工程实践表明,20t以上振动压路机按规范建议振碾组合方式振碾8遍后,压实度基本上不再增加,因此规范作了该条规定。压实基层最佳频率30~40HZ,

建议采用高频。先高幅振碾2遍,再低幅1遍,再高幅振碾1~2遍,最后低幅振碾数遍95.59696.59797.5982345678延迟时间(h)压实度(%)LM36LM35LM37平均5.55.7566.256.52345678延迟时间(h)7d无

侧限强度摊铺机振动不低于4级碾压必须及时摊铺机后面紧跟压路机予以初压(保水)振动压实不低于6遍。6.5.4碾压作业应在水泥初凝前完成,并达到规定压实度,基层表面无明显轮迹和微裂纹。否则,应进行返工处理。加水拌和开始到开始

失去塑性阶段,处于塑性流动浆体,非常适合于压实和有利于强度形成。一旦超过初凝时间,则处于硬稠不流动状态,初始强度形成,造成压实困难并影响后期强度,且易导致开裂。因此,本规范规定所有碾压作业应在水泥初凝前完成。6.6

接缝处理6.6.1摊铺时应连续不中断作业,若遇下列情况应设置横向施工缝: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则应设横缝;每天收工之后,第二天开工的接头断面应设置横缝;通过桥涵特别是明涵、通道,在其两边应设置横缝,且

基层横缝应与桥头搭板尾端吻合。6.6.2横缝应与路中心线垂直设置。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中很重要的一环是处理好接缝。接缝处理不好,就可能反射到沥青面层,并容易产生水损坏。6.7养生与交通管制6.7.1每一作业段碾压完成且检测合格后,

(底)基层表面应及时采用透水土工布覆盖保湿养生。6.7.2水泥稳定石灰岩碎石保湿养生不少于7d、水泥稳定花岗岩碎石保湿养生不少于10d。工程进度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在养生14d后铺筑上结构层。若上结构层不能及时铺筑,则应保持(底)基层表面湿润时间宜不少于21d。6.7.3养生用洒水车应

采用喷雾式喷头,严禁采用高压式喷管,以免破坏(底)基层结构。6.7.4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养生结束后应实行交通管制,并尽量使车辆轮迹横向均匀分布地行驶。00.10.20.30.40.50.60.70.80.91

014284256708498112126140154168182龄期(d)Rc/Rc∞Rc/Rc∞和龄期关系图➢水泥稳定碎石强度随着龄期增长而提高,如图所示,纵坐标指不同龄期强度与极限强度比值。因此,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碾压成型后,应加强早期尤其是前14d养生,且只有加强保湿养生才能确保后

期强度,并减少早期干缩裂缝。➢基层早期强度较低,为避免对基层造成破坏,本规范规定养生用洒水车和交通管制要求。7.1一般规定7.1.1水泥剂量采用滴定法检测,要求拌和出料后立即取样并在10min内送达工地试验室进行滴定试验。同时,应记录每天实际水泥用量、集料用量和

实际工程量,计算日均水泥剂量。7.1.2基层裂缝采用聚酯土工布处理。灌缝并洒完透层油后,在裂缝两侧各50cm范围内洒SBR粘层油并铺上宽度100cm土工布,压实后再洒一层SBR粘层油使土工布完全浸透。要求采用聚酯土工布单位面

积质量不小于120g/m2。压实度检测效率低下,且为有损检测。严格控制碾压工艺和压实遍数。水准仪测量同点的压实前后标高,碾压前后标高差基本不变(高差不超1mm),再予以检测压实度。现场取料,其级配很

难与标准级配相吻合,而影响检测结果。4.75mm筛下料过多,则检测水泥剂量偏大;4.75mm筛下料过少,则检测水泥剂量偏少。EDTA标准滴定曲线的确定,统一采用4.75mm筛下料进行。控制好关键筛孔:19mm、9

.5mm、4.75mm、0.075mm19mm主骨架、9.5mm次骨架4.75mm以下起填充作用,太多易撑开骨架,太小不密实0.075mm起粘结作用,太小易引起离析,太多对开裂不利每天开盘前,筛分原材料,合成矿料级配开盘后,检测矿料级配是否符合合成级

配,若符合正式生产,不符合检查原因中午,做原材料筛分,重新合成矿料级配,以校验上午施工级配,并为下午做准备;收盘后,做原材料筛分,重新合成矿料级配,以校验下午施工级配,并为第二天施工做准备;2.322.332.342.352.362.372.382.392.444.24.44

.64.855.25.45.65.8测试含水量(%)干密度(g/cm3)悬浮密实级配+水泥剂量3.0%悬浮密实级配+水泥剂量4.0%悬浮密实级配+水泥剂量5.0%骨架密实级配+水泥剂量3.0%骨架密实级配+水泥剂量4.0%骨架密实级配+水

泥剂量5.0%碾压含水量控制在振动法确定最佳含水量附近。拌合含水量视气温、风等而作略微调整,建议不超过振动法含水量+0.5%。碾压过程中若集料有发白现象,严禁用洒水车洒水再碾压,以防止提浆。2.322.3

32.342.352.362.372.382.392.444.24.44.64.855.25.45.65.8测试含水量(%)干密度(g/cm3)悬浮密实级配+水泥剂量3.0%悬浮密实级配+水泥剂量4.0%悬浮密实级配+水泥剂量5.0%骨架密实级配+水泥剂量

3.0%骨架密实级配+水泥剂量4.0%骨架密实级配+水泥剂量5.0%碾压含水量控制在振动法确定最佳含水量附近。拌合含水量视气温、风等而作略微调整,建议不超过振动法含水量+0.5%。碾压过程中若集料有发白现象,严禁用洒水车洒水再碾压,以防止提浆。谢谢!欢迎交流

精品优选
精品优选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 文档 34925
  • 被下载 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