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建筑物防雷设计和施工标准简介(一).pptx,共(109)页,6.568 M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9244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建筑物防雷设计和施工标准简介关象石IEC/TC81/WG3中国专家E—mial:gxs@xingkelei.sina.net第一部分设计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05年起进行第三次修订2009年12月召开审定会2010年报批稿上报各时期版本★GBJ57-83:经验总结和参考前苏联标
准★GB50057-94:在IEC/TC8161024基础上修改★GB50057-94(2000年版):增加了第六章防雷击电磁脉冲,参考IEC61312标准★自2005年起重新修订,以IEC62305系列为主IEC
和IEC/TC81⚫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成立于1906年⚫宗旨:在电学和电子学领域中的标准化及其他事物方面(如认证)促进国际合作,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通过出版标准来实现这一宗旨。⚫工作范畴:所有电工技术
,包括电子、磁学和电磁学、电声学、通讯、能源生产和分配以及相关的一般原则,如术语、符号、测量和性能、可靠性、设计和开发、安全和环境。IEC/TC81⚫TC81-第81技术委员会(防雷)⚫成立于1980年⚫目的:制定国际
防雷标准和指南⚫协作:与IEC/TC64、TC37、TC77与ISO、ITU与CIGRE(国际大电网)与各成员单位⚫(中国为25个P成员-积极参加工作、承担标准草案投票表决)在IECTC81的标准IECTC81雷击保
护IEC61024建筑物防雷(系列)IEC61312防雷击电磁脉冲(LEMP)(系列)IEC61663通信线路防雷(系列)IEC61024-1:1990-03建筑物防雷第1部分:通则IEC61312-1:1995-02防LEMP第1部
分:通则IEC61662:1995-04雷击损坏危险度的评估IEC61662:1996-05补充评估:加入LEMP后的危险度评估IEC61819/Ed.1(81/145/CDV)2001模拟防雷装置(LPS)各部件效应的测量参量IEC61663-1:1999-07通信线路防
雷第1部分:光纤线路IEC61663-2(81/164/FDIS)2001通信线路防雷第2部分:金属导线路线IEC61312-2TS:1999-08防LEMP第2部分:建筑物屏蔽、内部等电位连接及接地IEC61312-3TS:2000-07(IEC81/150/CD)防LEM
P第3部分:电涌保护器(SPD)的要求IEC61312-4TS:1998-09防LEMP第4部分:已有建筑物的保护IEC61312-5TS:2000(81/165/CD)防LEMP第5部分:应用指南IEC61024-2建筑物防雷第2部分:建筑物高于60m的附加要求IEC61024-3
建筑物防雷第3部分:有爆炸危险和易发生火灾建筑物的附加要求IEC61662/Ed.2TS(81/156/CD)2001风险控制-风险控制的环境和建筑物的风险评估IEC61024-1/Ed.2(81/151/CDV)2001防雷装置对人身的安全保护IEC6
1024-1-1:1993-08建筑物防雷第1部分第1分部分:指南A-防雷装置保护级别的选择IEC61024-1-2:1998-05建筑物防雷第1部分第2分部分:指南B-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维护和检测原IE
CTC81的标准IEC/TC81新的标准体系标准号标准名称出版日期IEC62305-1雷电防护,第1部分:总则2006.1IEC62305-2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2006.1IEC62305-3雷电防护,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2006.1IEC62305-4雷电防护,第4部分
:建筑物内电气和电子系统2006.1IEC62305-5雷电防护,第5部分:公共设施TC81和其他委员会TC37A电磁兼容电气装置和防电击电涌保护器及元件绝缘配合雷电防护TC81TC28TC64TC77TC37A61643-12:1
997电源SPD选用61643-21:2000信号SPD测试61643-1:1998电源SPD测试61643-22:2004信号SPD选用61643-321:2001ABD(雪崩二极管)61643-331:2003MOV(压敏电阻)61643-311:2001GDT(气体放
电管)61643-341:2001TSS(晶体闸流管)61643-1/12/21/22已idt为GB18802.1/12/21/2261643-311/321/331/341已idtGB18802.3
11/321/331/341IEC/TC37A决议为避免IEC60099-1与IEC61643-1之间的部分重叠,要求TC37采取适当的行动,阐明IEC60099系列出版物不适用于低压1000V应用的避雷器(a
rresters)和SPD。2002年10月TC64和28标准⚫接地装置和保护导体(5-54:GB16895.3)⚫过电流保护(4-43:GB16895.5)⚫布线系统(5-52:GB16895.6)⚫数据处理设备用电气装置的接地要求
(7-707:GB16895.9)⚫低压电气装置对暂时过电压和高压系统与地之间的故障的防护(4-442:GB16895.11)电气装置和电击防护建筑物电气装置(IEC60364系列)⚫大气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保护(
4-443:GB16895.12)⚫建筑物电气装置电磁干扰(EMI)防护(4-444:GB16895.16)⚫信息技术装置的接地配置和等电位联结(5-548:GB16895.17)⚫过电压保护电器(SPD)(5-534:GB
16895.22)IEC60664-1(GB16935.1)(IEC/TC28)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TC77标准⚫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4-5:GB17626.5)⚫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4-9:GB17626.9)⚫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4-10:GB17626.10
)电磁兼容(EMC)电磁兼容性试验与测量技术(IEC61000系列)《关于推进采用国际标准的若干意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我国一项重大技术经济政策,是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措施。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国家经委科技部外贸部(商
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2年209号文件1总则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旧条文中不适用于天线塔、共用天线电视接收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已删去。原1.0.1条保留为使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
防雷设计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措施,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文物损失,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2术语对雷电、防雷装置、被保护系统共作了50条定义2术语电气系统(低压配电系统)由低压供电组合部
件构成的一个系统电子系统由敏感电子组合部件(如通信设备、计算机、控制和仪表系统、电力电子装置)构成的一个系统。2术语接闪器用于拦截闪击的接闪杆(避雷针)、接闪导线(避雷带、线、避雷网)以及金属屋面和金属构
件等组成的这部分外部防雷装置。2术语插入损耗、回波损耗近端串扰等影响系统传输特性的参数2术语外部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内部防雷装置防雷等电位连接和与外部防雷装置的电气绝缘,即间隔距离。3建筑物防雷分类分类
原则:根据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分类:第一类(Ⅰ、Ⅱ级)第二类(Ⅲ级)第三类(Ⅳ级)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具有0区或20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原为0区或10区)具有1区或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因电火花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损失和人身伤亡者(原为1区
,不含21区)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原定义为0区)2区:在正常运行时基本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原1区定义与2区定义的修改)注:正常运行——开车、运转、停车、装卸、密闭盖的开闭等爆炸性粉尘环境四种粉尘——易爆炸性粉尘:在空气中氧气很少的环境也能着火,呈悬浮状时能产生剧烈的爆炸,如镁、铝
、铝青铜等粉尘——可燃性导电粉尘:与空气中氧起发热反映而燃烧的导电性粉尘,如石墨、炭黑、焦炭、铁、锌、钛等粉尘——可燃性非导电粉尘:与空气中的氧起发热反映而燃烧的非导电性粉尘,如聚乙烯、苯酚树脂、小麦、玉米、砂糖、可可、木质、米糠、硫磺等粉尘——
可燃纤维:与空气中的氧起发热反映而燃烧的纤维,如棉花纤维、麻、丝、毛的纤维、木质纤维、人造纤维等。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20区:在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爆炸性粉尘云持续(长期或经常短时频繁)存在的场所,如粉尘容器内、料斗、料仓、施风除尘器和过滤器、粉料传输系统、搅拌机、研磨机、干燥机等。21区
:在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爆炸性粉尘云很可能偶尔出现的场所,如为操作而频繁打开粉尘容器的周围。22区:在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爆炸性粉尘云不太可能出现的场所,即便出现,持续时间也是短暂的。第一类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区别易燃液体泵房在地面时为2区,
属第二类;当置于地下或半地下时,因其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的比重大于空气,不易扩散,要划为1区,属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增加:特级和甲级体育馆具有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修改:11区改为21和22区省、部级建筑物0.06次改为0.05次住宅0.3次改为0.25次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修改:
省部级0.012次改为0.01次住宅0.3次改为0.25次一般性工业建筑物0.06次改为0.05次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在需要防雷击电磁脉冲(LEMP)时,当:建筑物没有装设直击雷防护装置(LPS)和不处在其他建筑物或物
体的保护范围时,宜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采取防直击雷措施,在考虑屏蔽的情况下,宜用避雷网。N=kNgAe其中:k:2:位于山顶和旷野孤立1.7:没有接地的金属屋面的砖木结构建筑1.5:河(湖)边、山坡下、山地中ρ小处、地下水露头处、土山顶、山谷风口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1.0:一般情况Ng=0.1×
Td(Ng=0.024Td1.3)Ae=[LW+2(L+W)·H(200-H)+πH(200-H)]·10-6L、W、H为长、宽、高。(适用于H<100m)附录A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3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第一类防雷建筑物1.制造(使用、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
工品等)大量爆炸物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2.具有0区或10(2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3.具有1(或2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3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第二类防雷建筑物1国家重点文物保护
的建筑物2国家级会堂、办公、展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档案馆、大城市重要给水水泵房3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4特级和甲级体育馆4制造(使用、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5具有1区(或2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
6具有2区或11(22)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7工业企业内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所罐8预计N>0.06(0.05)次/a的部(省)办公建筑及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9预计N>0.3(0.25)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民建3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1省级重点文物
保护的建筑物、省级档案馆2预计N≥0.012(0.01)次/a,≤0.06(0.05)次/a的部(省)办公建筑及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3预计N≥0.06(0.05)次/a,≤0.3(0.25)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民建4预计N≥0.06(0.05)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5综合评估后确定需防雷
的21区、22区、23区火灾危险环境6Td>15d/a地区,≥15m的烟囱、水塔等孤立建筑物Td≤15d/a地区,≥20m的烟囱、水塔等孤立建筑物3建筑物防雷分类爆炸火灾危险环境0区: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气体或蒸气爆炸性)的爆炸危险场所1区:在不正常
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危险场所2区: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不可能性较小的爆炸危险场所10区:在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粉尘或纤维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危险场所11区: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粉尘和纤维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危险场所21区:在生产(使用、加工贮存、转运)过程中,闪点高于
环境温度的燃液体,易引起火灾的场所22区:在生产过程中,粉尘或纤维可燃物不可能爆炸但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23区:固态可燃物,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4建筑物的防雷措施防直击雷和闪电电涌侵入:各类防雷建筑物防
雷电感应:第一类和第二类中5.6.7款4建筑物的防雷措施设内部防雷装置:(各类防雷建筑物)——在建筑物的地面层处等电位连接,有建筑物金属体、金属装置、建筑物内系统、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线——外部防雷装置与金属物的间隔距离4建筑物的防雷措施防LE
MP(雷击电磁脉冲)第二类中的2.3.4款(会堂、展馆、火车站、机场、水泵房、计算中心、通讯枢纽、特甲级体育馆)及系统所接设备重要、雷击磁场环境和加于设备电涌满足不了要求……4建筑物的防雷措施(1)接地电阻值要求降低(2)绝缘
段前后的处理(3)具体规定了SPD的选择4.1接地电阻4.2.1中第8款规定:(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每一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可适当增大冲击接地电阻,但在3000Ωm以下地区,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4.1接
地电阻4.2.2中第3款规定:(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与电气和电子系统的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4.1接地电阻4.2.3中第5款规定:(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波侵入)进入建筑物的架空金
属管道接地,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第一类:土壤电阻率ρ≤500Ω·m时R≥5m时无须补加接地体(R=A/π)土壤电阻率ρ在500~3000Ω·m时11ρ-3600R≥时无须补加接地体380防雷接地电阻值可不计及的要求防雷接地电阻值可不计及的要求第二类:ρ≤80
0Ω·m时,A/π≥5mρ为800Ω·m至3000Ω·m时,A/π≥(ρ-550)/50第三类:ρ≤3000Ω·m时A/π≥5m或A≥79m2接地分析(1)IEC62305-3中分:A型(单独的水平/垂直接地体)B型(利用建筑物基础
钢筋或围绕建筑物的环型人工接地体)接地分析A型1.不少于2个接地极2.在土壤电阻率很低,接地电阻很容易低于10Ω时,无其他要求3.土壤电阻率较高,接地电阻不易达到10Ω以下时,对各类防雷建筑物的接地体有一长度要求。接地
分析接地分析B型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总长度80%与土壤接触——环型地网的等效半径re=A/πre≥l2.第二类防雷建筑物:ρ≤800Ω·m时,A/π≥5mρ为800Ω·m至3000Ω·m时,A/π≥(ρ-550)/503.第三类防
雷建筑物:ρ≤3000Ω·m时A/π≥5m或A≥79m2接地分析(2)a)b)c)图1典型接地体的三种表示图接地分析接地分析25mm2铜导线导体长度(m)L(μH)>1MHz@1MHz@10MHz@100MHzRf(Ω)2πfL(Ω)Rf(Ω)2πfL
(Ω)Rf(Ω)2πfL(kΩ)340.05260.152600.52.66.190.1570.35701.05.712.2200.21250.612502.012.518.3310.31970.919703.019.730.5550.53501.535005.035.0接地
分析107mm2铜导线导体长度(m)L(μH)>1MHz@1MHz@10MHz@100MHzRf(Ω)2πfL(Ω)Rf(Ω)2πfL(Ω)Rf(Ω)2πfL(kΩ)33.60.022230.072300.222.306.180.044510.145100.445.1
012.2180.0881130.2811300.8811.318.3280.1321760.4217601.3217.630.5500.2203140.7031402.2031.4接地分析在高频(如1MHz)下,Ω=Rf+2πfL很大接地线成了天线
问题一:环路感应出高电位Uoc/max=μ0blH1/max/T1问题二:引下线长度为干扰频率的波长λ的λ/4或奇数位时产生谐振,能干扰设备正常工作接地分析图10活动地板下专设等电位连接基准网美国IEEEstd1100-1992不建议采用任何一种所谓分开的、独立的、绝缘的、
专用的、干净的、静止的、信号的、计算机的、电子的或其它这类不正确的大地接地体做为设备接地导体的一个连接点。接地系统测量导则GB/T17949.1-2000ANSI/IEEE81:1993接地:一种有意或非有意的导电连接,由于这种连接,可使电路或电气设备接到大地或接到代替大地的某种较大的导
电体。其目的是:1.使连接到地的导体具有等于或近似于大地(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的电位;2.引导地电流流入和流出大地(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川濑太郎《接地技术与接地系统》一书中称之为身体地(bodyearth),或本体地。电子系统不应设独立的接地装
置6.3.4第5款电子系统的所有外露导电物应与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网络做功能性等电位连接。由于按照本标准规定实现的等电位连接网络均有通大地的连接,所有电子系统不应设独立的接地装置。向电子系统供电的配电箱的保护地线(PE线)应就近与
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网络做等电位连接。4.1接地电阻在4.3.6和4.4.6中对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共用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按50HZ电气装置的接地电阻确定,以不大于其按人身安全所确定的接地电阻值为准。4.2绝缘段前后的处理4.2.4条第11
、12款对输送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埋地金属管道和有阴极保护的埋地金属管道在入户处设绝缘段时,规定如下:—选择Ⅰ级试验的密封型SPD—Iimp按计算0.5I/n.m计算,m=1—UP应小于绝缘段的UW,在
无法确定时UP≤2.5且≥1.5kvSPD的上端头接到等电位连接带新增内容(1)4.5.6防接触电压1.利用建筑物金属构架和建筑物互相连接的钢筋在电气上是贯通且不少于10根柱子组成的自然引下线,这些柱子包括位于建筑物四周和建筑物内。2.引下线3m范围内土壤地表层的电
阻率不小于50kΩm。注:例如,采用5cm厚沥青层或15cm厚砾石层通常符合本要求。3.外露的引下线,其距地面2.7m以下的导体用耐1.2/50μs冲击电压100kV的绝缘层隔离,例如用至少3mm厚的交联聚乙烯层。4.用护
栏、警告牌使接触引下线的可能性降至最低限度。防跨步电压:1.利用建筑物金属构架和建筑物互相连接的钢筋在电气上是贯通且不少于10根柱子组成的自然引下线,这些柱子包括位于建筑物四周和建筑物内。2.引下线3m范围内土壤地表层的电阻率不小50kΩm。注
:例如,采用5cm厚沥青层或15cm厚砾石层通常符合本要求。3.用网状接地装置对地面作均衡电位处理。4.用护栏、警告牌使进入距引下线3m范围内地面的可能性减小到最低限度。新增内容(2)5外部防雷装置(1)接闪器规格(1)长1m以下圆钢≥12钢管≥20避雷针1~
2m圆钢≥16钢管≥25(直径mm)烟囱上圆钢≥20钢管≥40避雷带(网)一般用圆钢≥8mm扁钢≥48mm2(直径、截面)烟囱上圆钢≥12mm扁钢≥100mm2避雷线架空网用镀锌钢绞线≥35mm2(截面mm2)注:扁钢厚度≥4mm5外部防雷装置(2)接闪器规格(2)金属板搭接长度≥
100mm金属屋面板下无易燃物时,厚度≥0.5mm板下有易燃物时,厚度钢铁≥4mm铜板≥5mm铝板≥7mm金属板无绝缘被覆层(不适用于一类防雷物)钢管一般:壁厚≥2.5mm(钢罐)特殊:壁厚≥4mm5外部防雷装置(3)引下线规格一般:圆钢直径≥8mm、扁钢截面≥50mm2暗敷:圆钢直径≥10mm
、扁钢截面≥80mm2烟囱:圆钢直径≥12mm、扁钢截面≥100mm2宜利用建筑物钢柱、消防梯等金属构件5外部防雷装置(4)人工接地体规格水平接地体:圆钢直径≥10mm扁钢截面≥90mm2垂直接地体:角
钢厚度≥3mm(50×50mm)钢管壁厚≥3.5mm5外部防雷装置(6)修改:热镀锌接闪环:φ≥12mm扁钢≥100mm2架空接闪网:截面≥50mm25外部防雷装置(8)接地体材料增加:铜材:水平接地体用铜绞线、单根圆铜和单根扁铜时,截面≥
50mm2垂直接地体用单根圆纲φ≥15mm、用铜管时φ≥20mm不锈钢材要比热镀锌钢稍大彩板5.2.7的条文说明:上层钢板厚度不应小于0.5mm中间保温层为非易燃物下层钢板一般不会被击穿,且能阻挡上层板被击穿时的熔化物EMCprotectionz
oneconcept电磁兼容保护区方案EMCPZ0(LPZ0)(PZ=保护区)EMCPZ1EMCPZ2EMCPZ3EMCPZ3TT371CN18.11.986防LEMP防雷区(LPZ)LPZ1区LPZ2区LPZ0A区
LPZ0B区外部防雷装置代表屏蔽1的建筑物代表屏蔽2的房间计算机机房(例)LPZ1与LPZ2区界面上的等电位连接带2LPZ0A、LPZ0B与LPZ1区界面上的等电位连接带1电缆,线路等电位连接线接地装置6防LEMP
防雷区(LPZ)6LEMP防雷区(LPZ)LPZOA区:本区内的各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和导走全部雷电流;本区内的电磁场强度没有衰减(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B区: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大于所选滚球半径对应的雷电流直接雷击;本区内的电磁场强度没有衰减(直击雷防护区)L
PZ1区: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流经各导体的电流比LPZOB区更小;本区内的电磁场可能衰减,这取决于屏蔽措施(第一屏蔽防护区)LPZn+1:后续屏蔽防护区,进一步减小流入电流和电磁场强度的防护区6防LEMP防雷区(LPZ)的作用确
定等电位连接的位置确定等电位连接导体的最小截面确定SPD的安装位置确定SPD的选型计算H1或H2,决定是否增加屏蔽措施6防LEMP屏蔽伴随雷击产生的磁场在屏蔽空间内的磁场大空间屏蔽Sa附近的雷击点6防LEMP屏蔽HO=io/2πSa(A/m)1GS≈79.6A/m首次雷击(
25kHz):1000/300/100A/m后续雷击(1MHz):100/30/10A/mSa值的确定(6.3.2)A:远处落雷,根据闪电定位系统确定B:闪电击在建筑物附近的最坏(磁场强度最大)的情况,由Sa的计算确定图6.3.2-2取决于滚球半径和建筑物尺寸的距离saR=10I0.65I
=200、150、100kAR=313、260、200m当H>R时Sa=H(2R-H)+L/2当H≤R时Sa=R+L/26防LEMP等电位连接GasZTankPipeCathodicallyProtectedFoundationEarthElectrodeLightningProtectionE
quipotentialBondingEBBExternalLightningProtectionPSCZWater6防LEMP等电位连接S型和M型的适用范围6.3.4条中第6、7款规定S型——电子系统为300kHz以下的模拟系统M型——电子系统为MHz级的数字系统6L
EMPSPDComponents/元器件ArcChoppingsparkgap放电间隙SGgas-filledsurgearrester气体放电管GDTVDR压敏电阻MOVsuppressordiode抑制二极管ABDTT01
9CN18.11.986LEMPSPD电涌保护器——目的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走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非线性元件。电源SPD——连接到低压配电系统的SPD。电信SPD——连接到电信和信号网络的SPD。适用电压
:直流1500V交流1000V(r·m·s)(50Hz)6LEMP电源SPD分类T1(I级分类试验)用标称放电电流In、1.2/50μs冲击电压和10/350μs冲击电流Iimp做的试验,对应为电压开关型SPDT2(Ⅱ级分类试验)用标称放电电流In、1.2/50μs冲击电压和8/20μs最大放
电电流Imax做的试验,对应为限压型SPD。T3(Ⅲ级分类试验)用混合波(1.2/50μs和8/20μs)做的试验,对应为组合型SPD。电信、信号SPD分类分类小类别开路电压短路电流非常低的上升速率ACA1≥1kV0.1~100kV/s10A0.1~2A/μs≥1000μsA2
由交流负载试验的规定决定低上升速率B11kV(10/1000)100A(10/1000)B21kV或4kV(10/700)25或100A(5/300)B3≥1kV(100V/μs)10、25、100A(10/1000)快上升速率C10.5、1kV(1.2/50)0.2
5、0.5kA(8/20)C22、4、10kV(1.2/50)1、2.5kA(8/20)C3≥1kV(1kV/μs)10、25、100A(10/1000)高能量D1≥1kV0.5、1、2.5kA(10/350)D2≥1kV1-2.5kA(10/250)4
.2.3第一类防雷电波侵入(1)A.低压线全采用铠装电缆埋地敷设时:入户处总配电箱是否要SPD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B.低压线部分埋地(l≥2ρ)敷设时:在电缆和架空线连接处SPD应选:T1型SPDUp≤2.5kVIimp≥10kA4.2.3第一类防雷电波侵入(2)A.电子系统室外
线路全线埋地敷设时,入户处终端箱体是否要SPD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B.线路采用钢筋混凝土杆架设时,应穿一段管埋地引入,长度不小于15m时:终端箱内SPD应选:D1型SPD短路电流≥2kA(10/350)、Up≤0.8Uw4.2.4第一类建筑物LPS在屋面上时A.总配电箱内SPD选择T1型
SPDUp≤2.5kVIimp值≥12.5kA也可按雷电流分配计算选取B.电子系统的终端箱处SPD选择D1型SPD短路电流≥2kA(10/350)Up≤0.8UwC.电子系统采用光缆时,在终端箱的电气线路侧,可选B2型SPD短时电流≥100A(5/30
0μs)4.3.8第二类防反击中要求A.电气接地与防雷接地共地(或相连)时,总配电箱上SPD的选择同4.2.4条。B.当无线路引出建筑物时,可选T2型,In≥5kA(8/20)Up≤2.5kV。C.电子系统的SPD选择同4.2.4条。4.4.7第三类防反击中要求SPD同4
.3.8条,D1的2kA改为1kAB2的0.1kA改为0.05kA4.5.4节日彩灯等户外灯的SPD在其配电箱内选T2型SPDUp≤2.5kVIn根据具体情况确定6LEMP第6.4.4条SPD必须能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雷电流,并应符合以下两个附加要求:通过电涌时的最大钳压,有能力熄灭在雷电流通过后
产生的工频续流。6LEMP使用安装SPD的三项基本要求★安装SPD之后,在无电涌发生时,SPD不应对电气(电子)系统正常运行产生影响。★安装SPD之后,在有电涌发生的情况下,SPD能承受预期通过的雷电流而不损坏,并能箝制电涌电压和分走电涌电流★在电涌电
流通过后,SPD应迅速恢复高阻状态,切断工频续流。6LEMPUc——最大持续运行电压可以持续加在SPD上而不导致SPD动作的最大交流电压(r·m·s)或直流电压为SPD的动作阈值,也是SPD的额定电压值。表J.1.1UC最小值电涌保护器接于配电网络的系统特征TT系统TN-C系
统TN-S系统引出中性线的IT系统无中性线引出的IT系统每一相线与中性线间1.15U0不适用1.15U01.15U0不适用每一相线与PE线间1.15U0不适用1.15U01.732U0相间电压中性线与PE线间U0不适
用U0U0不适用每一相线与PEN线间不适用1.15U0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π/A2=el2=el2=elπ/AUc(电信和信号中SPD)原则上Uc≥1.2Un通信类型Un(V)Uc(V)DDN/X·256或40~6018或80ISDN4080百兆以太网56.5R
S2321218视频线66.5现场控制线2429I放电电流SPD必须能承受通过它们的电流Ⅰ级SPD——Iimp冲击电流(10/350)Ⅱ、Ⅲ级SPD——In标称放电电流(8/20)Iimp(冲击电流)方法一:按GB50057中雷电流分配计算方法二:按GB16
895.22中S1和S2的规定选取外部防雷装置进入建筑物的各服务性管线等电位连接带ii建筑物100%50%50%接地装置iiiiis雷电流在建筑物内的分配6防LEMPSPDIimp值计算条件:一属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引入水管、电力线和信息线。电力线为TN-C-S,需安3台SPD:150k
A/2=75kA(LPS分流)75kA/3=25kA(入户三线分流)25kA/3=8.3kA(三个SPD)Iimp为8.3kA(10/350μs)在LPZ0~LPZ1区的MB处,SPD1:★UC:1.15UO、1.55UO或1.15U★UP≤2.5kV★Iimp≥12.5kA(Ⅰ级),
适用于S1和S2及S3和S4中架空线为木杆★In≥5kA(Ⅱ级),适用于S3和S4中架空线为金属杆★可不装:S3和S4型中金属杆(<25d/a)、埋地引入(l>2ρ)电源SPD1的选择电信及信号网络中SPD1选择瞬态源
对建筑物的直接雷击(S1)对建筑物附近的雷击(S2)对连接线路的雷击(S3)对连接线路附近的雷击(S4)b交流的影响耦合电阻性(1)感应(2)感应a(2)电阻性(1,5)感应(3)电阻性(4)电压波形(μs
)—1.2/501.2/50—10/70050/60Hz电流波形(μs)10/3508/208/2010/350d,10/2505/300—优选的测试类别CD1C2C2D1,D2B2A2在各LPZ交界处SPD选择防雷区LPZ0/1LPZ1/2LPZ2/3电涌值范围10/350μs
10/250μs0.5-2.5kA————1.2/50μs8/20μs——0.5-10kA0.25-5kA0.5-1kV0.25-0.5kA10/700μs5/300μs4kV100A0.5-4kV25-100A——SPDs的要
求(引自QX10.1表15)SPD(j)*D1,D2B2——与建筑物外部无电阻性连接SPD(k)*——C2/B2——SPD(i)*————C1*SPD(j,k,i),见图2、图3。注:LPZ2/3栏下电涌值范围包括了典型的最低耐受能力要求并可安装于信息
技术设备内部。图2SPD安装在防雷区交界处的配置示例SPD安装级数两种观点两种相反的观点★因SPD后期工作量大,不维护比不装SPD的危害更大,一般情况下住宅不宜安装SPD★电源上安4级(或3、2级)SPD信息线上安3级(或2、1级)SPD是否需要SPD2如果Up1×k<0.8×UW,仅需要S
PDNo.1(安装在装置入口处)。如果Up1×k>0.8×UW,除了SPDNo.1还应该安装SPDNo.2(Up2<0.8UW)。Eq是电压耐受能力为UW的设备,如IEC60664-1中所定义。k是考虑到可能的振荡得出的系数(1<k<2,见6.1.2)。图4是否需要附加保护的图例IEC345/0
2EqUwUp2No.2Up1No.1SPDSPD需加SPD2、SPD3的条件★UP>0.8UW★SPD与受保护设备距离太长★建筑物内有雷击放电和内部干扰源产生的电磁感应场有效电压保护水平Up/fUp/f=Up+△U(限压型)Up/f在Up或△U中选大者(开关型)△U=L×(di
/dt)di/dt=1kV/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