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施工项目的质量与安全管理.pptx,共(138)页,304.858 K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9220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施工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教材课程内容概述质量管理体系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质量管理基本工具及方法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第一章概述⚫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几个重要的概念⚫质量管理的发展一、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作为建设工程产品的工程项目投资大、生产周期长、过程繁杂、不确定因
素多。⚫工程建设产品质量的优劣、不但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还关系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全。⚫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低,产品质量差将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和损失。二、几个重要的概念----质量(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
足顾客其他相关方要求的程度⚫注: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来修饰。二、几个重要的概念----质量(2)➢固有特性:a.有形产品特性,顾客评价产品或服务的参数与指标,包括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可维修性、经济性、环境等。b
.无形产品的特性:强调及时、准确、圆满、友好等。➢满足要求:a.必须符合规定要求b.满足用户期望二、几个重要的概念----产品质量➢指产品满足人们在生产及生活所需的使用价值及其属性。➢体现在产品的内在和外观的各种质量指标(固有特性
)➢产品质量具有相对性:产品质量规定随时间、条件变化、用户要求程度因人而异。二、几个重要的概念----工程质量⚫广义的:包括工程项目(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二、几个重要的概念--工程项目(产品)质量包括工程产品实体质量和服务质量⚫实体质量:适合于某种规定用途,满足业主要
求基俱备的质量特性程度。如:建筑物本身的抗渗、耐热、耐磨、耐腐蚀能力、设备的可操作、维修的方便性、造价成本价格、安全性等。⚫服务质量:服务时间、能力、态度等。质量可以用形容词来修饰,可以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如工期长短,现场文明情况,各单位之间各工序之间的配合,工程竣工后的保
修等。二、几个重要的概念--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质量内涵工程项目质量形成的各阶段工程项目质量在各阶段的内涵合同环境下满足需要的主要规定决策阶段1.可行性研究2.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国家的发展规划或业主的需求设计阶段1.功能、使用价值的满足程度2.工程设计的安全、可靠性3.自然及社会环境的适应性4
.工程概(预)算的经济性5.设计进度的时间性工程建设勘察、设计合同及有关法律、法规施工阶段1.功能、使用价值的实现程度2.工程的安全、可靠性3.自然及社会环境的适应性4.工程造价的控制状况5.施工进度的时间性工程建设施工合同及有关
法律、法规保修阶段保持或恢复原使用功能的能力工程建设施工合同及有关法律、法规二、几个重要的概念----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指企业内各种工作对工程项目质量的保证程度。是企业各级各类人员所做的从合同指标签订、材料采购到人员、设备配置、后勤管理、人员培训、职工福利等各项工作的优劣好环。一个
企业产品质量是企业系统管理水平的反映,企业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基础和保证。二、几个重要的概念—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二、几个重要的概念----施工企业工作质量的主要内容经营方式决策
工程招揽决策经营决策工作质量经营计划决策科技开发技术改造决策人才开发决策技术服务决策施工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现场管理工作质量劳动管理建筑施工原材料管理企业的工作机械设备和工具管理质量财务管理政治思想后勤服务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人的素
质材料的质量机器设备的质量工序质量管理方法的质量检测手段的质量环境的因素三、质量管理的发展⚫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20~40年代)⚫统计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40~5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形成第一章概述----思考题⚫简述质量控制、施工项
目质量、工作质量。⚫质量管理发展的主要阶段。⚫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质量内涵。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概念⚫ISO9000族标准简介⚫质量管理八大原则⚫科学的管理理念——PDCA循环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概念⚫质量管理:指导和控制组织的与质量有关的相互协调的活动。⚫注:1.指导和控制与质
量有关的活动,通常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建立、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2.全面质量管理是基于组织全员参与的一种质量管理形式⚫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准则——ISO9
000族标准二、ISO9000族标准简介1、什么是ISO9000族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作为产品技术标准的补充,而不是替代二、ISO9000族标准简介2、ISO9000族标准的发展⚫ISO9000:1987国际标准化组
织最早颁布的管理性标准⚫强调在合同环境下,为顾客提供信任⚫习惯上称为“ISO9000系列标准”二、ISO9000族标准简介⚫ISO9000:1994⚫在87版基础上进行改版,强调通过防止从设计到服务的所有阶段中出现不合格,以使顾客
满意⚫提出了“ISO9000族”的概念⚫明确受益者推动与管理者推动的应用模式⚫仍然是基于制造业的流程模式二、ISO9000族标准简介ISO9000:2000标准的优点:➢适用于所有的产品类别、所有行业和所有规模的组织;易于使用,语言明确,易于翻译且易于理解;➢明显减少了所要求的文
件数量;➢将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过程联系起来;➢强调了对组织业绩的持续改进;➢强调了持续改进和顾客满意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动力;➢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有更好的兼容性;➢能满足各行各业对标准的需求和利益;➢强调了ISO90
01作为要求的标准和ISO9004作为指南的标准的协调一致性,有利于组织业绩的改进;➢考虑了所有相关方的需求。二、ISO9000族标准简介⚫ISO9001:2000标准新增加的要求⚫持续改进;⚫强调了最高管理者的作用;⚫在相关的职能层次上建
立可测量目标;⚫监视顾客满意的有关信息,作为对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强调了资源的可获得性;⚫确定了培训的有效性;⚫测量的范围扩展到体系、过程和产品;⚫对所搜集的有关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数据的分析。三、质量管理八大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
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2、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统一的宗旨及方向,并创造和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结果。4、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
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三、质量管理八大原则5、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组织与供
方相互依存,建立良好的互利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四、质量管理体系方法1、PDCA循环: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改进)PDCA循环基本形式可以概括为十二个字,即:一个过程、四个阶段、八个步骤。
四、质量管理体系方法计划第一阶段是计划阶段,也称P阶段。(Why)为何制定此措施和计划?(What)要达到什么目的?(Where)何处执行此措施和计划?(When)何时开始执行(何时完成)?(Who)由谁去执行?(How)如何执行?四、质量管理体
系方法计划第一步:调查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第二步:分析质量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第三步:找出主要影响因素;第四步:制定改善质量的措施,提出行动计划和预计效果;四、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实施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又叫D阶段。第五步:按既定的措施下达任务,并按措施
去执行;四、质量管理体系方法检查第三阶段是检查阶段,也称C阶段。第六步:检查采取措施后的效果;四、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处理(改进)第四阶段是处理阶段,又叫A阶段。第七步:总结经验、巩固措施,制定标准,形成制度;第八步:提出尚未
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循环。四、质量管理体系方法2、质量管理体系方法⚫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定实现质量目标必须的过程和职责;⚫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必须的资源;⚫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
效性和效率的方法;⚫应用这些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这八个步骤即符合ISO9000八大管理原则中理的系统方法,也符合PDCA循环的方法。质量管理体系——思考题1、I
SO9000标准。2、质量管理八大原则3、PDCA循环。第三章施工项目质量控制一、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对策二、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三、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因素四、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内容五、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方法六、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与处理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八、工程项目的
交接与回访保修一、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对策1、以人的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2、严格控制投入品的质量;3、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4、严把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关;5、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二、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过程⚫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一)工序
质量控制分项工程质量控制分部工程质量控制单位工程整个建设项目质量控制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建筑工程质量安装工程质量设备本身质量控制二、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过程⚫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二)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对投入品质量控制施工
及安装工艺过程质量控制对产出品的质量控制三、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因素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因素对参与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对原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控制对所用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对采用施工方法、检验方法的质量控制对生产技术环境、劳动环境、管理环境的质量控制四、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内容1、事前质量控制指在正式施
工前进行的质量控制,其控制重点是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且施工准备工作要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中。四、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内容施工准备的内容:➢技术准备,包括:项目扩大初步设计方案的审查;熟悉和审查项目的施工图纸;项目建
设地点的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调查分析;编制项目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等;➢物质准备,包括:建筑材料准备、构配件和制品加工准备、施工机具准备、和生产工艺设备的准备等;➢组织准备,包括:建立项目组织机构;集结施工队伍;对施工队伍进行入场教育等;➢施工现场准备,包括:控制网、水
准点、标桩的测量;“五通一平”;生产、生活临时设施等的准备;组织机具、材料进场;拟定有关试验,试制和技术进步项目计划;编制季节性施工措施;制定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等。四、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内容2、事中质量控制具体措施是:⚫工序交接有检查;➢质量预控有对策;➢施工项目有方
案;➢技术措施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配制材料有试验;➢隐蔽工程有验收;➢计量器具校正有复核;➢设计变更有手续;四、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内容➢钢筋代换有制度;➢质量处理有复查;➢成品保护有措施;➢行使质控有否决(
如发现质量异常、隐蔽未经验收、质量问题未处理、擅自变更设计图纸、擅自代换或使用不合格材料、无证上岗未经资质审查的操作人员等,均应对质量予以否决);➢质量文件有档案(几是与质量有关的技术文件,如水准、坐标位置,测量、放线记录
,沉降、变形观测记录,图纸会审记录,材料合格证明、试验报告,施工记录,隐蔽工程记录,设计变更记录,调试、试压运行记录,试车运转记录,竣工图等都要编目建档)。四、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内容3、事后质量控制指在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其具体工作内容有:➢组
织联动试车;➢准备竣工验收资料,组织自检和初步验收;➢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组织竣工验收;➢质量文件编目建档;➢办理工程交接手续。五、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方法1、技术资料审核对技术文件、报告、报表的审核,是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控制的
重要手段,其具体内容有:➢审核有关技术资质证明文件;➢审核开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审核有关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查报告;➢审核反映工序质量动态的统计资料或控制图表;➢审核设计变更、修改图纸和技术核定书;➢审核有关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审核有关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
技术、新结构的技术鉴定书;➢审核有关工序交接检查,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查报告;➢审核交签署现场有关技术签证、文件等。五、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方法2、现场质量检验(1)概念:⚫质量检验用一定的方法测定出产品的质量特性,将测定结果与有关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并对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作出判断的活动。简而言之,质量
检验就是一种测定、比较、判定质量特性的活动过程。五、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方法⚫质量检验标准就是质量检验方面的规矩和衡量的尺度,它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规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质量检验工作的准则和依据,是质量检验的基础。五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方法(2)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分类⚫技术标准——又称衡量标准。它明确建筑工程产品质量特性和性能要求。如各种标准图集,标准做法,各种原材料的技术标准、操作工艺标准,各种构件质量评定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等等。其中,尤以《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最为重要。如果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不明确或不健全,质量检验工作就会失去目标和根据,就难以判断建筑工程质量的好与坏了。⚫管理标准——又称方法性标准,它规定了质量检验工作和现场操作应遵守的准则和做法。如各种质量检验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工艺条例等。五、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方法我国的标准根据其协调、
统一的范围及适用范围的不同,分为:⚫国家标准:是指对全国的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而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简称“国标”。⚫专业标准:即部颁标准,是指全国性的在某个专业范围内统一的标准,简称“部标”。⚫地方标准:指具有地方特点,在某省市内统一的标准。➢企业标准:指企业,事业
组织范围内统一的标准,一般是指对于尚未颁布国标和部标的产品,由生产企业自己制定的标准。有时,虽然有国标和部标,但生产企业为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也可以根据国标和部标,制定更先进的质量标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标准应该高于国标和部标。也有些企业标准是对国标和部标的具体补充,使国标和部标的内容更充实、更
完善,更便于贯彻执行。五、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方法五、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方法我国自2001年以来对建筑施工企业施工质量标准进行了全面的修订,由原来的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系列转变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系列。它是由《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
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组成的。五、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方法➢各验收标准均是由分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构成的,而分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是由一般
规定、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三项构成的。五、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方法(3)工程质量检验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施工技术操作规程⚫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构配件质量检验标准⚫设计图纸、设计变更文件等⚫设备安装使用
说明书五、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方法(4)工程质量检验内容l开工前检查:目的是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能否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l工序交接检查:对于重要的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还要组织专职
人员进行工序交接检查;l隐蔽工程检查:凡是隐蔽工程均应检查认证后方能掩盖;五、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方法⚫停工后复工前的检查:因处理质量问题或某种原因停工后需复工时,亦应经检查认可后方能复工;⚫分项、分部工程验收检查:⚫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
应经检查认可,签署验收记录后,才允许进行下一工程项目施工;⚫成品保护检查:检查成品有无保护措施或保护措施是否可靠。六、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与处理1、常用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按事故的性质及严重程度划分)(1)一般事故通常是指经济损失在5000元~10万元额度内的质量事故。六、施工项目质
量问题分析与处理(2)重大事故➢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主要结构倒塌者为重大事故;➢超过规范规定或设计要求的基础严重不均匀沉降、建筑物倾斜、结构开裂或主体结构强度严重不足,影响结构物的寿命,造成不可补救的永久性质量缺陷或事故;➢影响建筑设备及相应系统的使用功能,造成永
久性质量缺陷者;➢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者。六、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与处理2、常见工程质量事故原因➢违背建设程序➢工程地质勘察原因➢未加固处理好地基➢设计计算问题➢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施工和管理问题(60%)➢自然条件影响➢建筑结构使用问题
六、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与处理3、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程序(见14页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程序框图)六、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与处理4、最常见的质量通病⚫基础不均匀下沉,墙身开裂;⚫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出现蜂窝、麻面、露筋;⚫现浇钢筋混凝土阳台、雨篷
根部开裂或倾覆、坍塌;⚫砂浆、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任意加水,强度得不到保证;⚫屋面、厨房渗水、漏水;⚫墙面抹灰起壳、裂缝、起麻点、不平整;⚫地面及楼面起砂、起壳、开裂;六、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与处理4、最常见的质量通病⚫门窗变形,缝隙过大,密封不严;⚫水暖电卫安装粗
糙,不符合使用要求;⚫结构吊装就位偏差过大;⚫预制构件裂缝,预埋件移位,预应力张拉不足;⚫砖墙接槎或预留脚手眼不符合规范要求;⚫金属栏杆、管道、配件锈蚀;⚫墙纸粘贴不牢、空鼓、折皱,压平起光;⚫饰面板、饰面砖拼缝不平、平直,空鼓,
脱落;⚫喷浆不均匀,脱色、掉粉等。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一)术语1、建筑工程为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和完成的工程实体。2、建筑工程质量反映工程满足相关标准规定或合同约定的要求,包括其在安全、使用功能及其在耐久性、环境
保护等方面所有明显和隐含能力的特性总和。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一)术语3、验收建筑工程在施工单位自行质量检查评定的基础上,参与建设活动的有关单位共同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进行抽样复检,根据相关标准的书面形式对工程质量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4、检验批按同一的生产条件或按
规定的方面汇总起来供检验用的,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二)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001年7月20日发布,2002年1月1日实施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三)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基本要求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本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2、建筑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3、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4、工程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
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5、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三)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基本要求6、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7、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一般项目验收。8、对
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9、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10、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并应共同确认。八、工程项目的交接与回访保修1、概念:(1)工程项目竣工竣工是针对承包单位而言,它
有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承包单位按合同要求完成了工作内容;第二,承包单位按质量要求进行了自检;第三,项目的工期、进度、质量均满足合同的要求。八、工程项目的交接与回访保修1、概念:(2)工程项目交接是对工程的质量进行验收之后,由承包单位向业主进行移交项目所有权的过程
。能否交接取决于承包单位所承包的工程项目是否通过了竣工验收。因此,交接是建立在竣工验收基础上的时间过程。八、工程项目的交接与回访保修(二)回访:(1)概念:工程项目在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后,按照合同和保修规定期限,由施工单位
人员主动对获取用户对工程质量意见的过程。八、工程项目的交接与回访保修(2)回访形式⚫季节性回访⚫技术性回访⚫保修期满前回访八、工程项目的交接与回访保修(3)回访计划⚫确定主管回访保修业务的部门⚫确定回访保修的执行单位⚫被回访的发包人(或使用人)及其工
程名称⚫回访时间安排及主要工程内容⚫回访工程的保修期限八、工程项目的交接与回访保修(4)回访记录应包含的内容⚫参加回访的人员⚫回访发现的质量问题⚫建设单位的意见⚫回访单位对发现的质量问题的处理意见⚫回访主管部门的验
收签证八、工程项目的交接与回访保修(三)保修建设工程承包单位在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验收报告时,应当向建设单位出具质量保修书。《建设工程质量保修书》包括的内容有:质量保修项目内容及范围;质量保修期;质量保修责任;质量保修金的支付方法等。八、工程项目的交接与回访保修1、正常使用
条件下,建设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合理使用年限;⚫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电气管线
、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其他项目的保修期限,由发包方与承包方约定。八、工程项目的交接与回访保修1、保修责任⚫属于施工单位过程中造成的质量问题,要负责维修,不留隐患。一般施工项目竣工后,各承包单位
的工程款保留5%左右,作为保修金。按照合同在保修期满退回承包单位⚫属于设计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在征得甲方和设计单位认可后,协助修补,其费用由设计单位承担;⚫施工单位在接到用户来访、来信的质量投诉后,应立即
组织力量维修,发现影响安全的质量问题应紧急处理。项目经理对于回访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制定措施;⚫对所有的回访和保修都必须予以记录,并提交书面报告,作为技术资料归档;⚫对于某些质量纠纷或问题
应尽量协商解决,若无法达成统一意见,则由有关仲裁部门负责仲裁。第三章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思考题1、质量检验、质量检验标准概念。2、简述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建设工程的最低保修年限。第四章质量管理基本工具及方法一、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二、数理统计的步骤三、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一、数理统计的基本知
识1、基本概念①数理统计数理统计是专门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那些大量的偶然性数据,揭示其内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科学推断的一门应用数字的学科分枝。这门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是用一个事物局部或部分事物的实际情况来科学地估计推断事物整体或全
部事物的实际情况。一、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1、基本概念②数据:记录和表明研究对象特征的数字依据就是数据。如:建筑面积60m2,砖的标号,砼强度,灰缝的平直度等具体数字都记录了该产品的质量特征。一、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1、基本概念③数据的种类:⚫计量值数据可以连续取值的数据称为
计量值数据。如试件的强度、尺寸等。⚫计数值数据不能连续地取值,只能用个数计数的数据称为计数值数据。一、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总体和样本所要研究的对象全体被称为总体或母体,总体中每一个被考虑的对象都被称为个体或元素
。从总体中抽取出来准备检测和试验的那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样本或子样。总体中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总体的大小或容量,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目自然数为样本的大小或容量。一、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频数与频率频率是衡量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种数
量标志,在试验数据中,偶然事件发生的次数叫“频数”,它与数据总数的比值叫“频率”。一、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2、数据的收集方法在质量检验中,除少数项目需进行全数检查外,大多数是按随机取样的方法收集数据,其抽样的方法较多。一、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常用的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二次抽
样⚫等距抽样一、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3、数理统计的作用数理统计的中心任务是根据部分产品的质量情况推断产品总体的质量情况。二、数理统计的步骤1、数据收集2、数据整理3、归纳分析4、预测推断二、数理统计的步骤1、数据搜集根据要研究或待解决的工程质量问题
的需要,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有目的地去搜集能反映工程质量的必要数据。二、数理统计的步骤2、数据整理将所搜集到的原始质量数据,用必要的方法(如公式计算法、列表法或作图法等等)计算出表明这些数据基本特点的几个简单的特征数字。二、数理统计的步骤3、归纳分析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分析,揭示这些数据资料
的内在数量关系,所表示的质量变化的规律及其发展趋势,并找出影响这些规律和趋势的因素。二、数理统计的步骤4、预测推断根据前三步的局部观测的质量数据所提供的规律性趋势,对整体或全局的质量现状或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地预测和推断。三、施
工企业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常用的数理统计方法⚫老七种方法:排列图、因果分析图、分层法、调查表法、散布图法、直方图法、管理图法。⚫新七种方法:系统图、矩阵图、矩阵数据分析法、关系图法,长片法、过程决策程序图法,箭头图法。三、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施工企业质量
管理常用统计方法⚫排列图(见20页图)⚫因果图(见23页图)⚫对策表全面质量管理中最常说的“两图一表”也是指排列图、因果图、对策表。它们配套使用,即用排列图找出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用因果分析图寻找产生
该质量问题的原因,最后用对策表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三、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排列图的使用方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三、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房间地坪质量统计表质量缺陷项目不
合格频数(间)频率(%)累计频率(%)1.起砂2.开裂3.空鼓4.不平整5.其它78412011251.327.013.27.21.351.378.391.598.7100三、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排列图的使用方法画坐标系画出直方排列图的直方格画巴雷托
曲线划分A、B、C类区必要的说明三、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排列图的使用要点及注意事项⚫A类因素以一至二个为宜,否则,主要因素过多,就会失去主要因素的意义。当主要因素超过三个时,需要重新进行因素分类,重新画出排列图。⚫当因素项目较多时,可以把频数中的
不太重要的项目统统归在一起,合并成“其它”项,排列在最后。⚫当问题比较复杂时,对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方面对影响因素或质量缺陷进行分类,从各种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并画出相应的排列图,⚫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后,要及时地检查效果。必要时,再重新画一张排列图与原排列图进行比较。
三、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因果分析图法:常用于寻找产生质量问题原因的一种方法(特性要因图),由于其开头象树枝和鱼刺,所以又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树枝图或鱼刺图。因果分析图是根据存在的质量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去进一步寻找产生质量问
题的原因的图示方法。三、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因果图的使用方法⚫第一步:确定特性⚫第二步:调查研究⚫第三步:画出图形⚫第四步:深入分析⚫第五步:确定原因⚫第六步:检查效果三、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因果图的使用要点及注意事
项⚫所确定的需要解决的工程质量问题应尽量清楚、具体。必须是一个问题。⚫要充分发扬民主,尽量把质量问题有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设备维修人员和当事者都召集在一起。⚫原因的分析要紧扣待解决的工程质量或产品质量问题,针对性要强,原因分析要细到能采取
措施为止。⚫主要原因的表现形式应力求具体、简练而又明确。⚫不能把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解决质量问题的办法混同起来。⚫作图要力求美观,线与线之间倾斜角度以60°左右为宜,原因标注要准确、易懂,使看图者能一目了然。⚫因果分析图画好后,要对主要原因进行现场落实,订
出解决质量问题的具体措施。⚫应特别注意不能出现各类大、中、小原因相互交叉,归类混乱的现象。三、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对策表:针对影响质量问题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的记录方式。第四章质量管理基本工具及方法----
思考题1、施工企业常用的统计方法2、数量统计方法的基本步骤3、数量统计方法的主要作用4、用排列图、分析出下表列出的主要影响因素序号质量问题不合格频数1蜂窝麻面792预埋件移位523几何尺寸偏差364混凝土强度不足185涨模96其他3第五章施
工项目安全管理一、基本术语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简介三、施工现场主要危险因素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一、基本术语1、安全管理:所谓安全就是预知危险、消除危害;安全管理就是告诉人们怎样去识别危险和预防危害的发生。广义安全管理:包括劳动保护、安全技术、劳动卫生,即相互关联又相对独
立的三个方面的管理。⚫劳动保护:侧重从法规和组织上采取措施加强科学管理,确保劳动者安全和健康的合法权益。⚫安全技术:侧重对生产劳动中的不安全因素,从生产技术上采取控制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劳动卫生:侧重对生产劳动中有害物质因素的管理,通过防护、医疗、保健等措施,防止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造成
危害。一、基本术语1、安全管理:狭义安全管理:在进行生产管理的同时,通过采用计划、组织、技术等手段,依据并适应生产中人、物、环境因素的运动规律,使其积极方面充分发挥,而又利于控制事故不致发生的一切管理活动。一、基本术语2、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3
、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4、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原则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企业法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一、基本术语5、三同时指凡是我国境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引进的建设项目,其劳动安
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一、基本术语6、五同时是指企业的领导和主管部门在策划,布置、检查、总结、评价生产经营的时候,应同时策划、布置、检查、总结、评价安全工作。一、基本术
语7、六个坚持➢坚持管生产同时管安全➢坚持目标管理➢坚持预防为主➢坚持全员管理➢坚持过程控制➢坚持持续改进一、基本术语8、四不放过是指在调查处理工伤事故时,必须坚持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员工及事故责任人受不到教育不放过,事故隐患不整改不放过;事故责任人不处理不放过的原则。一
、基本术语9、三个同步是指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企业深化改革、技术改造同步策划,同步发展、同步实施的原则。三个同步要求把安全生产内容融化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中,以保证安全与生产的一体化,克服安全与生产“两张皮”的弊病。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简介1、1985年1月3日正式确定“安全
第一、预防为主”为我国安全生产方针。2、国务院在1983年明确提出了我国实行“国家监督、行政管理,群众(工会组织)监督”相结合的安全管理体制。3、我国已建立起完整的安全法规体系,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行发布的安全法规有29大类,3000多个。4、2001年我国发布了GB/T2800
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标准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简介GB/T28001标准运用国际上先进的系统安全管理理念,结合我国安全管理经验将安全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通过系统化的预防管理机制,彻底消除各种事故和疾病隐患、严格控制
各种职业健康风险,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事故和劳动疾病的发生。到目前为止,建立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解决职业健康安全问题的有效办法。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简介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模式(见29页图)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标准内容(见30
页图)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分类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简介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分类:——构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主体框架并体现其基本功能的核心要素,包括以下10个要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对危险源
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法规和其他要求;⚫目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结构和职责;⚫运行控制;⚫绩效测量和监视;⚫审核;⚫管理评审。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简介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分类:——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主
体框架起支持作用并为实现其基本功能起保证作用的辅助性要素,包括以下7个要素:⚫培训、意识和能力;⚫协商和沟通;⚫文件;⚫文件和资料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简介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各要素间的联系(见31页图)5、从标准的内容上
看,他可以完全含盖我国原来传统的安全管理概念(见32页图)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简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制度的建立,已引起国内企业的广泛注意,上海、北京等管理比较先进的地区已在建筑施工企业推行GB/T28001
标准认证工作。三、施工现场主要危险因素与质量管理因素一样,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但主要的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反映,主要表现在身体缺陷、错误行为和违纪违章三方面(见33页图)。三、施工现场主要危险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见34页图)⚫设备、装置的缺
陷➢作业场所的缺陷➢物质自身的危险源三、施工现场主要危险因素⚫不安全的环境因素如:雷、雨、风、雪、高温、严寒等。⚫管理不善(见35页图)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1、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内容⚫安全组织管理⚫场地设施管理⚫行为安全管理⚫安全技术管理四、施
工现场安全管理2、施工现场安全控制基本要求1)取得安全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安全施工许可证》后,方可施工。2)总包单位及分包单位都应持有《施工企业安全资格审查认可证》,方可组织施工。3)各类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资格
,方可上岗。4)所有施工人同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5)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6)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要做到“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验收人。7)必须把好安全生产措施关、交底关、教育关、防护关、检查关、改进关。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3、
施工阶段安全控制要点⚫基础施工阶段1)挖土机械作业安全2)边坡防护安全3)降水设备与临时用电安全4)防水施工时的防火、防毒5)人工挖扩孔桩安全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结构施工阶段1)脚手架搭拆安全2)悬空及攀登作业安全3)模板安装拆除安全4)钢筋制作安装安全5)混凝土现浇作业安全6)临
时用电安全7)材料运输及运输设备安全8)洞口及临边防护9)大模板和现场堆料防倒塌10)施工机械使用安全11)建筑物拆除安全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装修阶段⚫1)室内多工种、多工序的立体交叉施工安全防护⚫2)外墙面装饰防坠落⚫3)做防水油漆的防火、防
毒⚫4)临电、照明及电动工具的使用安全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季节性施工1)雨季防触电、防雷击、防沉陷坍塌、防台风2)高温季节防中暑、防中毒、防疲劳作业3)冬季施工防冻、防滑、防火、防煤气中毒、防大风雪、防大雾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4、施工现场主要防火安全要求⚫电焊、气割的防火要求⚫油漆的
防火要求⚫木工操作间的防火要求⚫电工的防火要求⚫熬炼工的防火要求⚫煅炉工的防火要求⚫仓库保管员的防火要求⚫使用喷灯的防火要求⚫地下工程施工防火⚫季节性防火要求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5、施工现场安全检查(1)安全检查内容应要根据施工(生产)特点,制定检查项目、标准。主要包括:⚫安全意识⚫安全制度⚫机
械设备安全⚫安全设施⚫安全教育培训⚫操作行为⚫劳保用品使用⚫伤亡事故的处理等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2)安全检查形式⚫主管部门(包括中央、省、市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进行的安全检查⚫定期安全检查
⚫专业性安全检查⚫经常性安全检查➢班组进行班前、班后岗位安全检查➢各级安全员及安全值日人员巡回安全检查➢各级管理人员在检查生产同时检查安全⚫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检查施工现场还要经常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查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3)安全检查依据国家行业标准JGJ59-99《建
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4)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应建立的基础资料⚫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或方案)⚫安全技术交底书⚫安全设施任务单(复杂或特殊要求的设施,还应有设计图纸、计算书)⚫安全设施验收书⚫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安全交底书和安全操作规定⚫特种作业人
员工验证记录⚫安全检查、隐患整改材料第六章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一、文明施工二、环境保护三、环境管理体系简介一、文明施工是通过对施工现场中的质量、安全防护、安全用电、机械设备、技术、消防保卫、场容、卫生、环保、材料等人、财、物各个方面的管理体现出来的。
文明施工是施工企业各项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一、文明施工1、文明施工措施⚫组织管理⚫建立管理组织,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制度(培训教育、检查、奖惩、卫生等专项管理制度)一、文明施工⚫现场管理⚫开展“5S”管理活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目视管理“眼睛看得见的管理”即利用形象直
观,色彩适宜的视觉信息来组织和管理现场施工生产活动。例如:彩色警示牌,醒目的标志线,形象的宣传教育图片,对检查结果的奖罚告示等。一、文明施工2、文明施工主要管理内容⚫一般管理规定⚫施工区环境卫生管理➢划分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区➢制定环境卫生管理措施➢进行环境卫生
定期检查一、文明施工⚫生活区环境卫生管理⚫宿舍卫生管理⚫办公室卫生管理⚫食堂卫生管理➢食品采购运输卫生➢食品贮存保管卫生➢制售过程卫生➢个人卫生⚫职工饮水卫生管理⚫厕所、冲凉房卫生管理二、环境保护1、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主要
任务⚫搞好施工现场环境卫生,改造作业环境,保证职工身体健康。⚫减少原材料消耗,保护自然资源。⚫对污染源进行控制,防止和降低环境污染。二、环境保护2、施工现场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水源污染:含泥砂及有害物的污水
直接排入市政管网。⚫大气污染:运输车辆扬尘,垃圾渣土清理扬尘等。⚫施工噪声:对施工人员和周围人群的伤害。三、环境管理体系简介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已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环境的保护,我国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问题
也是世界性问题,ISO于1996年发布了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1、环境管理标准的产生2、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见41页图)3、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标准内容(见42页图)4、环境管理体系的PDCA模式(见43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