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全系统工程培训资料(ppt 66页).pptx,共(66)页,979.249 K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9151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安全系统工程第六章典型事故影响模型与计算6.1泄漏模型604就就就就6.2扩散模型6.3火灾模型6.4爆炸模型6.5事故伤害的计算方法本章学习目标与方法学习目标要求掌握泄露模型、扩散模型、火灾模型、爆炸模型的机理及其计算表达式,熟悉火灾辐射伤害、爆炸超压伤害、毒物泄露伤害的计算
方法,学会运用相关模型进行危化品事故的泄露、扩散、危害的计算和分析。学习方法学习本章内容需温习高等数学、流体力学等相关数学知识,可结合《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AQ/T3046-2013)》提升对各类模型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可尝试使用matlab等软件实现模型求解。第一节泄漏
模型泄漏主要包括液体泄漏、气体泄漏和两相流泄漏等1.1.11.1.21.1.3液体泄漏模型气体泄漏模型两相流泄漏模型6.1.1液体泄漏模型液体泄漏量可根据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方程计算泄漏量。当发生泄漏的设备的裂口是规则的,而且裂口尺寸及泄漏物质的有关热力学、物理化学性质及参数已知时,可
根据流体力学中的有关方程式计算泄漏量。当裂口不规则时,可采用等效尺寸代替;当泄漏过程中压力变化时,则往往采用经验公式。ghppACQd2)(20+−=Q——液体泄漏速度,kg/s;Cd——液体泄漏系数,按表6-1选取;A—
—裂口面积,m2;6.1.1液体泄漏模型ρ——泄漏液体密度,kg/m3;P——容器内介质压力,Pa;P0——环境压力,Pag——重力加速度,9.8m/s2;h——裂口之上液位高度,m。雷诺数Re裂口形状圆形(多边形)三角形长方形>1000.650.600.55≤1
000.500.450.40表6-1液体泄漏系数Cd6.1.1液体泄漏模型当容器内液体是过热液体,即液体的沸点低于周围环境温度,液体流过裂口时由于压力减小而突然蒸发。蒸发所需热量取自于液体本身,而容器内剩下的液体温度将降至
常压沸点。在这种情况下,泄漏时直接蒸发的液体所占百分比F可按下式计算:HTTCFP0−=Cp——液体的定压比热,J/kg·K;T——泄漏前液体的温度,K;T0——液体在常压下的沸点,K;H——液体的气化热,J/kg。6
.1.2气体泄漏模型气体从裂口泄漏的速度与其流动状态有关。因此,计算泄漏量时首先要判断泄漏时气体流动属于音速还是亚音速流动,前者称为临界流,后者称为次临界流。当下式成立时,气体流动属音速流动:1012−+kkkPP当下式成立时,气体流动属亚音速流动:1012−
+kkkPPk—气体的绝热指数(等熵指数),即定压比热Cp与定容比热CV之比。6.1.2气体泄漏模型气体呈音速流动时,其泄漏量为:1112−++=kkgkRTMkAPCQ气体呈亚音速流动时,其泄漏量为:1112−+
+=kkgkRTMkAPYCQCg——气体泄漏系数,当裂口形状为圆形时取1.00,三角形时取0.95,长方形时取0.90Y——气体膨胀因子,它由下式计算:]1[2111102011kkkkkPPPPkkY−−+−+−=
6.1.2气体泄漏模型A——裂口面积,m2;M——分子量;ρ——气体密度,kg/m3;R——普适气体常数,J/mol·K,通常取R=8.31436;T——气体温度,K。气体空气氮气氧气氢气甲烷乙烷乙烯丙烷氨气K值1.401.401
.3971.4121.3151.181.221.331.32气体氯气干饱和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过热蒸气氢氰酸K值1.351.1351.3951.2951.41.311.31.31表6-2常用气体的绝热指数6.1.3两相流泄漏模型在过热液体发
生泄漏时,有时会出现气、液两相流动。均匀两相流动的泄漏速度可按下式计算:()cdPPACQ−=2(6-11)Q——两相流泄漏速度,kg/s;Cd——两相流泄漏系数,可取0.8;A——裂口面积,m2;P——两相混合物的压力,Pa;Pc——临界压力,Pa,可取Pc=0.55Pa;6.1.3两相
流泄漏模型ρ——两相混合物的平均密度,kg/m3,它由下式计算:2111vvMM−+=ρ1——液体蒸发的蒸气密度,kg/m3;ρ2——液体密度,kg/m3;Mv——蒸发的液体占液体总量的比例,它由下式计算:()VCpv
HTTCM−=当Mv>1时,表明液体将全部蒸发成气体,这时应按气体泄漏公式计算;如果Mv很小,则可近似按液体泄漏公式计算。6.1.3两相流泄漏模型Cp——两相混合物的定压比热,J/kg·K;T——两相混合物的温度,K;Tc——临界温度,K;Hv——液体的气化热,J/kg。1.1
.3两相流泄漏模型如果管道长度和管道直径之比L/D<12,先按前面介绍的方法计算纯液体泄漏速率和两相流泄漏速率,再用内插法加以修正。两相流实际泄漏速率的计算公式为:10/)/12)((111DLQQQQvv−−
+=式中,Q、Qv1和Q1——分别为两相流实际泄漏速率、按式(6-11)计算出来的两相流泄漏速率和纯液体泄漏速率,kg/s。如果管道长度和管道直径之比L/D≤2,一般认为泄漏为纯液体泄漏。第二节扩散模型6.2.16.2.2非重云气扩散模型重云气扩散模型第二节扩散模型气云(根据气云密度与空气密度
的相对大小)重气云轻气云中性气云第二节扩散模型重气云是指气云密度显著大于空气密度的气云,这类气云将受到方向向下的负浮力(即重力)作用。轻气云是指气云密度显著小于空气密度的气云,这类气云将受到方向向上的正
浮力作用。中性气云是指气云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当的气云,这类气云将不受明显的浮力作用。轻气云和中性气云统称为非重气云。第二节扩散模型连续泄漏源如连接在大型储罐上的管道穿孔,柔性连接器处出现的小孔或缝隙、连续的烟囱排放等。风向图6.9烟羽扩散
模式示意图图6-1烟羽扩散模式示意图连续泄露源泄露物质的扩散示意图第二节扩散模型瞬间泄漏源如液化气体钢瓶破裂、瞬间冲料形成的事故排放、压力容器安全阀异常启动、放空阀门的瞬间错误开启等风向图6.10烟团扩散模式示意图图6-2烟团扩散模式示意图瞬间泄露源泄露物质的扩散示意图危险化学品事故扩
散简化分析假设:(1)气云在平整、无障碍物的地面上空扩散;(2)气云不发生化学反应和相变反应,也不发生液滴沉降现象;(3)危险品泄漏速度不随时间变化;(4)风向为水平方向,风速和风向不随时间、地点和高度变化;(5)气云和环境之间无热量交换。第二节扩散模型6.2.1非重云气扩散模型◆除
了本节第一部的假设外,高斯模型还使用了如下假设:(1)气云密度于环境空气密度相当,气云不受浮力作用;(2)云团中心的移动速度和云羽轴向蔓延速度等于环境风速;(3)云团内部或云羽横截面上浓度、密度等参数服从高斯分布(即正态分布)。◆建立如下
坐标系OXYZ:其中原点O是泄漏点在地面上的正投影,X轴沿下风向水平延伸,Y轴在水平面上垂直于X轴,Z轴垂直向上延伸。6.2.1非重云气扩散模型根据高斯模型,泄漏源下风向某点(x,y,z)在t时刻的浓度用下面的公式计算。瞬间泄漏扩散模型为:
+−+−−−−−−=222222222/32exp2exp22exp2),,,,(zzyxzyxeHzHzyutxxQHtzyxC)()()(连续泄漏扩散模型为:
+−+−−−=2222222exp2exp2exp'),,,,(zzyzyeHzHzyuQHtzyxC)()(6.2.2重云气扩散模型盒子模型用来描述危险气体近地面瞬间泄漏形成的重气云团的运动,平板模型用来描述危险气体近地面连续泄
漏形成的重气云羽的运动。这两类模型的核心是因空气进入而引起气云质量增加的速率方程。1.盒子模型(1)基本假设除了本节第一部分提出的那些假设外,盒子模型还使用了如下假设:6.2.2重云气扩散模型①重气云团为正立的坍塌圆柱体,圆柱体初
始高度等于初始半径的一般。②在重气云团内部,温度、密度和危险气体浓度等参数均匀分布。③重气云团中心的移动速度等于环境风速。(2)扩散分析坍塌圆柱体的径向蔓延速度由下式确定:2/1]/)[(/hgdtdruaapf−==6.2.2重云气扩散模型(3)转变
点计算随着空气的不断进入,重气云团的密度将不断减小,重气坍塌引起的扩散将逐步让位于环境湍流引起的扩散。目前,判断重气坍塌过程终止的常用准则为ε准则aap/)(−=ε准则认为,如果ε小于或等于某个临界值(在0.001~0.01之间),重气坍塌引起
的扩散将让位于环境湍流引起的扩散。6.2.2重云气扩散模型2.平板模型(1)基本假设除了本节第一部分的假设外,平板模型还使用了如下假设:①重气云羽横截面为矩形,下风向距离为x米出的云羽横风向半宽b(m),垂直方向高度为h
(m)。在泄漏源点,云羽横风向半宽为高度的两倍,即b0=2h0。②重气云羽横截面内部,温度、密度和危险气体浓度等参数均匀分布。③重气云羽中心的轴向蔓延速度等于环境风速。第三节火灾模型易燃、易爆的气体、
液体泄漏后遇到引火源就会引发火灾。火灾对周围环境的应先主要在于其辐射热,火灾辐射热的影响范围一般均在200m左右的近火源区域.火灾主要有三种类型,即池火灾、喷射火、固体火灾。池火灾喷射火灾固体火灾3.13.23.36.3.1池火灾定义:可燃液体泄漏后流到地面或流到水面并
覆盖水面,形成液池,遇点火源形成的火灾称为池火灾。1计算池半径2燃烧速度3火焰高度4火焰表面热辐射通量5目标接受热辐射强度6.3.2喷射火灾加压的可燃气体泄漏时形成射流,如果在泄漏裂口处被点燃,将形成喷射火灾,使得周围的人员和财产受到损失。假定火焰为圆锥形,并
用从泄漏处到火焰长度4/5处的点源模型来表示。1火焰长度2目标接受热辐射通量()161.66m0.444cHL=fQF=6.3.3固体火灾固体火灾的热辐射参数按点源模型估计。此模型认为火焰射出的能量为燃烧的一部分,并且辐射强度与目标至火源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第四节爆炸模型爆炸是物质的一种非常急
剧地物理、化学变化,也是大量能量在短时间内迅速释放或急剧转化成机械功的现象。一般说来,爆炸现象具有以下特征:1)爆炸过程进行得很快;2)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产生冲击波;3)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4)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物质遭受破坏。第四
节爆炸模型第二节爆炸模型一般将爆炸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物质的能量以一定的形式(定容、绝热)转变为强压缩能第二阶段强压缩能急剧绝热膨胀对外做功,引起作用介质变形、移动和破坏。第二节爆炸模型爆炸(根据能量释放过程的性质)物理爆炸化学爆炸
核爆炸第四节爆炸模型物理爆炸就是物质状态参数(温度、压力、体积)迅速发生变化,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且对外做功的现象。其特点是在爆炸现象发生过程中,造成爆炸发生的介质的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仅是介质的状态参数。根据能量释放过程的性质,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第四节爆炸模型化
学爆炸是物质由一种化学结构迅速转变为另外化学结构,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且对外做功的现象。其特点是在爆炸现象发生过程中,介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形成爆炸的能源来自物质迅速发生化学变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核爆炸是指某些物质的原子核发生裂变反应或聚变反应,瞬间放出巨大能量而形成的爆炸现象。6
.4.1物理爆炸物理爆炸时,气体膨胀所释放的能量(即爆炸能量)不仅与气体压力和容器的容积有关,而且与介质在容器内的物性相态相关。1.压缩气体与蒸汽容器的爆炸能(1)压缩气体容器的爆炸能量可按理想气体绝热膨胀做功公式计算,31101013.011
−−=−kkgPkPVE6.4.1物理爆炸(2)饱和蒸汽容器的爆炸能量对于常用压力下的饱和蒸汽容器的爆炸能量可按下式计算:VCEss=6.4.1物理爆炸2.介质全部为液体时的爆炸能量通常用液体加压时所作的功作为常温液体压力容器
爆炸时释放的能量,计算公式如下:2)1(2tLVPE−=6.4.1物理爆炸3.液化气体和高温饱和水容器的爆炸能量在液氯、液氨储罐及锅炉汽包等压力容器内,介质一般以气、液两种物态存在,介质工作压力大于大气压力,介质
温度高于其在大气压力下的沸点(也称“过热”)。当容器破裂发生爆炸时,除了气体急剧膨胀对外做功外,还有过热液体激烈的蒸发过程。(1)液化气体容器的爆炸能量液化气体容器破裂爆炸释放出的能量可按下式计算:WTSSHHEb
])()[(2121−−−=6.4.1物理爆炸(2)饱和水容器的爆炸能量常用压力下饱和水的爆炸能量可按下列简化公式计算:VCEww=表6-12常用压力下饱和蒸汽的爆炸能量系数(k=1.135)额定压力(MPa)0.40.50.60.80.91.11.41.72.63.1爆炸能量系数(
MJ/m3)0.4370.6280.8311.271.501.982.753.566.247.776.4.1物理爆炸表6-13常用压力下饱和水的爆炸能量系数额定压力(MPa)0.40.50.60.80.91.11
.41.72.63.1爆炸能量系数(MJ/m3)23.827.232.541.445.653.663.572.495.6106比较饱和水蒸汽和饱和水爆炸能量系数,可以发现,饱和水的爆炸能量系数约为蒸汽的几十倍。这表明,饱和水的能量约为同体积、同压力的
饱和蒸汽的几十倍,所以在锅筒中,即使饱和水与饱和蒸汽各占一半的容积,饱和蒸汽的爆炸能量也不到全部爆炸能量的10%。6.4.1物理爆炸4.压力容器爆炸时的冲击波能量压力容器爆炸时,其爆炸能量以冲击波能量、破片能量和容器残余变形能量三种
形式向外释放。研究表明,后两种形式所消耗的能量只占总爆炸能量的3%~15%,即爆炸能量的主要形式是冲击波。冲击波的伤害、破坏作用是由超压引起的,冲击波超压对人体的伤害及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见表6-14和表6-15。6.4.1物理爆炸表6-14冲击波超压对人体的伤害作用超压/MPa伤害作用0
.02~0.03轻微挫伤0.03~0.05中等损伤(听觉器官损伤、内脏轻度出血、骨折等)0.05~0.10严重损伤(内脏严重挫伤、可引起死亡)>0.10极严重,可能大部分死亡表6-15冲击波超压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6.4.1物理爆炸超压/MPa
破坏作用0.005~0.006门、窗玻璃部分破碎0.006~0.010受压面的门窗玻璃大部分破碎0.015~0.02窗框损坏0.02~0.03墙裂缝0.04~0.05墙大裂缝,房瓦掉下0.06~0.07木建筑厂房房柱折断,房架松动0.07~0.10砖墙倒塌0.10
~0.20防震钢筋混凝土破坏,小房屋倒塌0.20~0.30大型钢结构破坏6.4.1物理爆炸冲击波的伤害、破坏作用准则有超压准则、冲量准则和超压—冲量准则等。下面仅介绍超压准则。超压准则认为,只要冲击波超
压达到一定值,便会对目标造成一定的伤害或破坏。aqqRR==3/100)()/()(0aRpRp=利用式上式和表6-16及爆炸的炸药量或TNT当量即可计算确定各种相应距离下的超压。6.4.1物理爆炸综上所述,计算压力容器爆破时对目标的伤害、破坏作用,可按下列程序进行。(1)首先
根据容器内所装介质的特性,分别选用式(6-54)至(6-58)计算出其爆破能量E。(2)将爆破能量q换算成TNT当量q。因为1kgTNT爆炸所放出的爆破能量为4230kJ/kg~4836kJ/kg,一般取平均爆破为4500kJ/kg
,故其关系为:E/4500E/qqTNT==6.4.1物理爆炸(3)按式(6-59)求出爆炸的模拟比α,即()()313131o0.1q1/1000q/qα===(4)求出在1000kgTNT爆炸试验中的相
当距离RO,即RO=R/α。(5)根据RO值在表6-11中找出距离为RO处的超压△RO(中间值用插入法),此即所求距离为R处的超压。(6)根据超压△R值,从表6-14、6-15中找出对人员和建筑场的伤害、破坏作用。6.4.1物理爆炸5.压力容器爆炸时碎片能量及飞行距离计算压力容器爆炸时,壳体可能破
裂为很多大小不等的碎片或碎块向四周飞散抛掷,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1)碎片能量的计算碎片飞出时具有动能,动能的大小与每块碎片的质量及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221mvE=6.4.1物理爆炸根据有关研究,碎片击
中人体时的动能在26J以上时,可致外伤;碎片击中人体时的动能在60J以上时,可致骨部外伤;碎片击中人体时的动能在200J以上时,可致骨部重伤。(2)碎片飞行距离的计算压力容器碎片飞离壳体时,一般具有80~120m/s的初速,即使在飞离容器较远的地方也常有20~30m/s的速度。6
.4.1物理爆炸(3)碎片穿透量的计算压力容器爆炸时,碎片常常会损坏或穿透临近的设备管道,引发二次火灾、爆炸或中毒事故。压力容器爆炸时,碎片的穿透力与碎片击中时的动能成正比。AEKSc=6.4.2化学爆炸1.凝聚相爆炸凝聚相含能材料爆炸能产生多种破坏效应,如热辐射、一次破片作用、有毒气体
产物的致命效应,但破坏力最强,破坏区域最大的是冲击波的破坏效应,因此,凝聚相爆炸模型主要考虑冲击波的伤害作用。凝聚相含能材料的爆炸冲击波最大正相超压sp019.0269.0119.0137.0123−++=−−−ZZZps0/pppss=3/1
)1000/(apERZ=cWQE8.1=6.4.2化学爆炸2.蒸气云爆炸(VaporCloudExplosion,简称VCE)蒸气云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超压是其主要危害。aAspep=32)(ln032.0)(ln1675.0ln5058.19126.0
ZZZA−+−−=3/10)1000/(pERZ=caWQE8.1=0/pppss=6.4.2化学爆炸3.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易燃易爆的液化气体容器在外部火焰的烘烤下可能发生突然破裂,压力平衡被破坏,液体急剧气化,并随即被火焰点燃而发生爆炸,产生巨大的火球,危害极其严重。这种事故
被称为沸腾液体扩展为蒸气爆炸。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的主要危险是火球产生的强烈热辐射伤害。(1)火球直径327.0665.2WD=(2)火球持续时间327.0089.1Wt=6.4.2化学爆炸(3)火球抬升高度火球在燃烧时,将抬升到一定高度。火球中心距离地面
的高度H由下式估计:DH=(4)火球表面热辐射能量假设火球表面热辐射能量是均匀扩散的。火球表面热辐射能量SEP由下式计算:)/(2tDWHSEPa=6.4.2化学爆炸(5)视角系数2)2/(rDF=(6)
大气热传递系数09.0')(02.2−=rpwaRHppww=02/'Drr−=(7)火球热辐射强度在不考虑障碍物对火球热辐射产生阻挡作用的条件下,距离储罐X处的热辐射强度q可由下式计算:aFSEPq=第五节事故伤害的计算方法5.15.25.3火灾辐射伤害
计算方法爆炸超压伤害计算方法毒物泄漏伤害计算方法6.5.1火灾辐射伤害计算方法火灾通过辐射热的方式影响周围环境,当火灾产生的热辐射强度足够大时,可使周围的物体燃烧或变形,强烈的热辐射可能烧毁设备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表6-18为稳态火灾下不同入射通量造成的伤害情况。火灾的事
故后果主要包括:池火灾、喷射火、沸腾液体扩展蒸气云爆炸火球、固体火灾。6.5.1火灾辐射伤害计算方法1.人身伤害概率计算due212u-5-2r−=PP2.人身伤害半径计算死亡热通量1q0.7516.1641teq=重伤热通量2q0.7515.9472teq
=6.5.1火灾辐射伤害计算方法轻伤热通量3q0.7514.8513teq=3.财产损失半径计算254006730tq54-4+=4.间接财产损失计算()6000201530006000321++=NNNS6.5.2爆炸超压伤害计算方法爆炸事
故所产生的冲击波超压会对人体和建筑物造成严重的的伤害和破坏作用。爆炸事故后果主要包括:凝聚相爆炸、物理爆炸、蒸气云爆炸。6.5.2爆炸超压伤害计算方法1.冲击波超压伤害概率due212u-5--2r=Pp2.人身伤害半径计算死亡半
径1R37.01100013.6=TNTWR重伤半径2R()31a2p1000EZR=轻伤半径3R()31a3p1000EZR=6.5.2爆炸超压伤害计算方法3.财产损失半径计算61231343175
1+=TNTTNTWWKR6.5.3毒物泄漏伤害计算方法毒物泄漏扩散引发中毒主要包括:非重气扩散和重气扩散。1.毒气伤害概率due212u-5--2r=Pp2.扩散危害区域瞬间泄漏危
害区域=2z2ezyx1.562y-2v10ln2HCQR6.5.3毒物泄漏伤害计算方法连续泄漏危害区域xy21=Svtx==2z2ezy62y-v10ln2yHCQ本章思考题
2.讨论重气云扩散与非重气云扩散的特点。3.讨论池火灾高度、池火灾半径与液池半径的关系。1.爆炸冲击波对人体损伤和哪些因素有关?课后习题1.分别画出火灾辐射伤害、爆炸超压伤害、毒物泄漏伤害的计算流程图。2.某化工
厂有液氨卧式储罐两个,单罐容积为100m3,设定有效容积为80%,每罐可储存液氨45.12t,储存压力2.05MPa(绝对压力),储存温度小于32℃。试计算:(1)火场中储罐受热破裂(BLEVE),造成的爆燃火球伤害(损失)半径。(2
)液氨储罐瞬间大量泄漏,氨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气体后遇火源,则发生蒸气云爆炸(VCE),爆炸冲击波造成的人员伤害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