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物流工程课件-第七章物料搬运系统设计.pptx,共(83)页,1.075 M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9115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7章物料搬运系统设计Chapter7DesignoftheMaterialHandlingSystem1引导案例❖一家手表带厂生产几种金属表带,表带由若干咬合齿片组成。❖它的工艺是,用冲床冲压出这些齿片,然
后操作工人将生产好的元件装满容器箱后,将容器箱送往装配线进行装配。❖工厂原来整个生产周期需要48天。❖显然这么长的时间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是难以接受的,于是工厂请张教授寻找问题根源。❖由于张教授的工业工程背景,很快就确定了问题
的所在。首先是所用容器箱太大,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装满这种容器箱,其次冲床成为一个瓶颈,限制了整个系统的生产率。❖张教授提出的建议是:第一,用小得多的容器箱向下游频繁地传送元件;第二,增加一台冲床。这样可将生产周期降到4天。27.1物料搬运概述❖物料搬运(
MaterialHandling)是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辅助生产过程,它是工序之间、车间之间、工厂之间物流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据国外统计:在中等批量的生产车间里,零件在机床上的时间仅占生产时间的5%,而95%的时间消耗在原材料、工具、零件的搬运、等待上,物料搬运的费用
占全部生产费用的30~40%。❖为此,设计合理、高效、柔性的物料搬运系统,对压缩库存资金占用、缩短物流搬运所占时间,是十分必要的。37.1.1物料搬运的概念❖物料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料的存放(支承)状态(即狭义的装卸)和空间位置(
即狭义的搬运)为主要目的的活动,广义的搬运呢??❖即对物料、产品、零部件或其他物品进行搬上、卸下、移动的活动,如装卸、移动、分类、堆码、理货和取货等作业都属于物料搬运活动。4❖装卸搬运是物料装卸和物料搬运两项作业的统称。这两项作业又密不可分,习惯上常常以“装卸”或“搬运”代替“装卸搬运”的完
整涵义。❖流通领域:装卸搬运=“货物装卸”;生产领域:“物料搬运”。❖一般,在强调物料存放状态的改变时,使用“装卸”一词,在强调物料空间位置的改变时,使用“搬运”这个词。因此在本书中统一使用“物料搬运”一词概括物料的装卸搬运活动。❖物料搬运的基本内
容有三项:即物料,移动和方法。这三项内容是进行任何搬运分析的基础。基本概念57.1.2物料搬运的原则❖国际物料管理协会下属的物料搬运研究所浓缩数十年物料搬运专家的经验,总结出了物料搬运的20条原则:美国物料搬运教育大学与产业联系理事会(CI
CMHE)将其进一步浓缩为10条原则,如下所示:❖(1)规划原则。全面考虑需求、作业目标和功能要求来规划所有的物料搬运和物料存储工作。❖(2)标准化原则。物料搬运方法、设备、器具、控制和软件应标准化,以达到系统总体作
业目标,且不牺牲灵活性、模块化和吞吐量的要求。❖(3)工作原则。物料搬运工作应当尽可能最少,且达到作业所需的生产率和服务水平。工作的衡量可以用运量乘以运距来衡量,即W=F*D。❖(4)人机工效原则。在设计物料搬运作业和选择设备时,要考虑人的作业能力和局限性,以保证安全和
有效的作业。❖(5)集装单元化原则。尽可能采用标准容器与装载工具集装物料,以利搬运过程的标准化、集装化。610原则续❖(6)充分利用空间原则。最大可能地充分利用建筑物的整个空间,包括高度方向。不要忘了往上看。❖(7)系统化原则。尽可能广泛地把各种搬运活动当作一个整体,使之组成相互协调的搬运系统。
其范围包括收货、检验、储存、生产、检验、包装、成品储存、发货、运输和反向物流等。❖(8)自动化原则。应当采用合理的作业机械化和/或自动化,以提高作业效率、反应速度和一致性,降低成本并消除重复性和有潜在不安全性的人工作业。❖(9)环境原则。在设计物料搬运系统和选择设备时,应当将对环境的影响和能量消
耗作为一个重要依据。❖(10)全生命周期成本原则。对所有的物料搬运设备和最终的物料搬运系统,应当作出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全面深入的经济分析。77.1.3物料搬运活性分析❖用物料活性系数来衡量物料搬运的难
易程度,这也是物流分析的一个重要指标。81.活性系数❖搬运处于静止状态的物料时,需要考虑搬运作业所必需的人工作业。❖物料搬运的难易程度称为活性。❖我们用活性系数来衡量,所费的人工越多,活性就越低。反之,所需的人工越少,活性越高,
但相应的投资费用也越高。下面哪个活性最大???9❖散放在地上的物料要运走,需要经过集中、搬起、升起和运走四次作业,所需的人工作业最多,即活性水平最低,即活性系数定为0。活性指数确定的原则见下表所示。❖在对物料的活性有所了
解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活性理论,改善搬运作业。102.活性分析图表❖搬运作业活性分析图。❖考虑提高某些作业的活性系数,❖如活性系数为0的散放,通过放入容器中(活性系数为1)或码放在托盘上(活性系数为2),来提升搬运活性,提高工作效率。01234012
34567891027散放在地上装入车内移动卸放在地上装入车内移动放置在车架移动放在托盘上用叉车搬运合计系数1692研究:装入容器中,活性系数1放在托盘上,活性系数2作业工序流程顺序平均2.7活性系数❖计算平均活性系数。图中的平均值2.7由下式计算:❖平均
活性系数=活性系数总和/作业工序数11❖这样,由平均活性系数的大小,可以采用以下不同的改进方法:低于0.5:有效利用集装器具、手推车。0.5~1.3:有效利用动力搬运车、叉车、卡车。1.3~2.3:有效利用传送带、自
动导引车。2.3以上:从设备、方法方面进一步减少搬运工序数。❖总之,活性系数越高,所需人工越少,但设备投入越多。在进行搬运系统设计时,不应机械地认为活性系数越高越好,而应综合考虑。01234移动运走装车支垫装箱散放升起
搬起集中127.1.4物料搬运的单元化与标准化1.物料实行单元化后改变了物料散放状态,提高了搬运活性指数,易于搬运,同时也改变了堆放条件,能更好地利用仓库面积和空间;2.实现标准化能合理,充分地利用搬运设备、设施,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实现单元化和标准化对物料搬运的意义非常重大。131.单元化❖单元化是将不同状态和大小的物品,集装成一个搬运单元,便于搬运作业。也叫做集装单元化或单元载荷(UnitLoad),它是物料搬运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集装单
元可以是托盘、箱、袋、筒和集装箱等,其中以托盘和集装箱应用最为广泛。❖采用单元化的主要优点是增加了一次搬运更多物品的能力,减少了搬运次数,降低搬运成本、减少装卸次数和物品的破损。❖具有一定规格尺寸的货物单元,便于搬运机械的操作,减轻人力装卸,从而提高生产作业率。❖另外,集装单元可以
防止物品散失,易于清点和增加货物堆码层数,更好地利用仓库空间。❖单元化是将规模思想应用到不同物料的搬运中,其效果已在物流业得到最好的印证。141.单元化Unitizing❖单元化还要考虑物料的包装。❖零部件的包装形态和装箱数是与日常作业有紧密联系的,若在装箱时调整,就会浪
费很多时间。❖因此,在进行新产品的生产准备阶段,就要进行充分的考虑。比如以下问题:相对于生产量,每箱数量合适吗?零部件箱子是否比实际需要大?零部件箱能否重叠堆放?箱重合适(劳动法建议15kg/箱以下)吗?放置方
法容易清点吗?是否容易发生品质问题?包装是否过剩?包装票容易取放、引人注目吗?152.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标准化是指物品包装与集装单元的尺寸(如托盘的尺寸,包箱的尺寸等)要符合一定的标
准模数,仓库货架、运输车辆、搬运机械也要根据标准模数决定其主要性能参数。❖有利于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在易地中转等作业时不用换装,提高通用性,减少搬运作业时间,减轻物品的散失、损坏,从而节约费用。161)物流基础模数❖物流
基础模数尺寸是标准化的基础,它的作用和建筑模数尺寸的作用大体相同,其考虑的基点主要是简单化❖。基础模数尺寸一旦确定,设备的制造,设施的建设,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配合协调,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配合,就有了依据。❖目前ISO中央秘书处及欧洲各国已基本认定以600mm×400mm为基础
模数尺寸,我国尚在研究。❖由于物流标准化比其他标准化系统建立较晚,因此,确定基础模数尺寸主要考虑对物流系统影响最大而又最难改变的输送设备,采用“逆推法”,即由输送设备的尺寸来推算最佳的基础模数。❖同时也考虑到现在已通行的包装模数和已使用的集装设备,以及人体
可能操作的最大尺寸等因素而定。172)物流模数❖物流模数即集装单元基础模数尺寸(即最小的集装尺寸)。❖集装单元基础模数尺寸,可以从600mm×400mm按倍数系列推导而来,也可以在满足600mm×400mm的基础模数的前提下,从卡车或大型集装箱的分割系列推导出来。❖物流模
数尺寸以1200mm×1000mm为主,也允许1200mm×800mm及1100mm×1100mm等规格。18❖物流基础模数尺寸与集装单元基础模数尺寸的配合关系,以集装单元基础模数尺寸1200mm×l000mm为例,如图所示。60060012006004001000❖欧式
托盘尺寸为1200×800mm,日式托盘为1100mm方托盘,美式为48×40英寸,试问它们可以由几个物流基础模数尺寸组成?以图示之。19❖良好的配合关系便于全球的通用化和一体化,❖例如第三代欧洲标准可堆式物流周转箱的五种规格是300
×200×165400×300×165400×300×295600×400×295600×400×165,❖适合1200×1000国际标准和1200×800欧洲标准托盘。207.2物料搬运系统❖物料搬运是物流系统的主要活动,在物流系统中各环节的前后或
同一环节的不同活动之间都有装卸搬运活动的发生。❖物料搬运是在已经设计和建立的物流系统条件下,使系统中的物料(包括液体、散装物体、单件物体、包装件、单元装载体等)按照生产工艺及服务的要求运动,以实现系统设计提出的目标。❖它不仅是一项技术作业,也是物
流系统的控制与管理活动。21❖设备、容器和路线结构共同组成物料搬运系统。❖其中设备决定了路线是固定的,还是变动的,例如传送带就是固定路线式设备;叉车则是可变路线的设备,只要有通道,就可以一处到另一处。❖路线结构分为直达型和间接型两种,其中间接型
结构又分为渠道型和中心型。❖容器集纳并保护产品,大的容器可以满足设备生产能力的需要,通常需要直达型路线,例如叉车叉起的一托盘货物。小的容器不能满足设备生产能力的需要,就要采用渠道型和中心型间接路线。❖物料搬运系统中设备、容器性质取决于物料的特性和流动的种类。22❖由
于前面第4章时我们说过,合理的生产布局能够保证物流的顺畅,减少无价值的搬运动作,提高现场的管理透明度和生产效率。❖搬运是所有作业中附加的动作,包括:搬运、倒退让路、排除路障、堆码、清点、整列、寻找、停下与返回等,其本身并不增值。❖把零件、材料从仓库运到生产线,为了运送物品需要工
具和搬运交换,这一切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没有必要的搬运和长距离的搬运是浪费。❖搬运的浪费往往因为工厂布局、流水线制造、工程设定等考虑不周而造成。❖要降低搬运的浪费,首先要考虑改善工厂的布局,做到即使不搬运,也可以完成工作任务,其次才是考虑搬运手段的合理化。237.
2.1物料控制系统❖按Tompkins等人的观点,物料搬运是“用正确的方法,以正确的成本,按正确的程序,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物料,以正确的数量,运送到正确的地点。”❖这里所指的物料不仅包括生产所需的物料,还包括辅助装备和工具,如刀具、模具和夹具等。❖从这个角度,物料搬运是物流系统的控制
与管理活动。❖它在已经设计和建立的物流系统条件下,使系统中的物料按生产、工艺及服务的要求运动,以实现系统设计提出的目标。❖物料控制系统是现代物料搬运系统不可缺少的灵魂部分。❖零部件编号系统、定位系统、库存系统、标准化、生产批量、订单数量、安全库存量、标签和自动标识技术等
都是控制工厂物料流动的所必须的,没有它们就根本谈不上上述的几个“正确”(R)。24❖物料搬运系统具有五个维度:移动、数量、时间、空间和控制。❖移动物料产生了时间和空间效用,正确的数量、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精确的控制。❖控制包括对物料物理和状态两个方面的控制。物理控制是指对物
料的方位、顺序和相互间隙的控制;状态控制是对物料的位置、数量、目的地、初始地、所有者、进度安排的实时状态控制。❖据统计,物料搬运涉及企业25%雇员的工作,占有55%的工厂空间和87%的生产时间。❖物料搬运占制造产品总成
本的15~70%;3~5%的产品由于搬运不当而受损;而且,50%以上的工伤事故起源于物料搬运。❖总之,通过改善对物料的控制,尤其是采用信息系统来管理,可以降低库存量、减少盗窃、提高安全性,使物料搬运成为降低企业总成
本的一种方法。257.2.2物料搬运方程式❖物料搬运系统设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设计人员必须具有相当多的操作方面的知识,以及物料搬运方面软件和硬件的知识。❖物料搬运系统的有效设计需要设计人员从内到外地理解问题,设计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物料搬运方程式在解决物料搬运问题的各个方面
都被证明十分有用。设计者需要考虑6个主要的问题,即6个变量。这六个变量就是著名的5W1H法(六问法),如图所示。What?Where?When?How?Who?Which?Why?物料移动方法++=系统
物料料搬运系统变量267.3搬运系统分析方法❖搬运系统分析(SystemHandlingAnalysis,SHA)是缪瑟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适用于一切物料搬运项目。❖SHA方法包括: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系列依次进行的步骤和一整套关于记录、
评定等级和图表化的图例符号。27物料搬运系统分析过程如图所示。的知识与理解⒌物料搬运方法⒉布置主要输入数据P、Q、R、S、T1.物料的分类3.移动的分析4.移动的图表化6.初步搬运方案7.修改和限制8.各项需求计算多种搬运方案X、
Y、Z9.方案的评价选定搬运方案I.外部衔接II.总体搬运方案III.详细搬运设计IV.方案实施物料搬运分析1.物料2.移动3.方法基本内容模式时间阶段程序287.3.1SHA阶段结构❖第I阶段——外部衔接。这个阶段要弄清整个区域或所分析区域的全部物料进出搬运活动。在这之前
,先要考虑所分析区域以外的物料搬运活动,就是把区域内具体的物料搬运问题同外界情况或外界条件联系起来考虑。❖第II阶段——编制总体搬运方案。这个阶段要确定各主要区域之间的物料搬运方法。对物料搬运的基本路线系统、搬运设备大体的类型以
及运输单元或容器做出总体决策。297.3.1SHA阶段结构❖第III阶段——编制详细搬运方案。这个阶段要考虑每个主要区域内部各工作地点之间的物料搬运,要确定详细物料搬运方法。例如,各工作地点之间具体采用哪种路线系统、设备和容器,如果说,第II阶段是分析工厂内部各车间或各厂
房之间的物料搬运问题,那么第III阶段就是分析从一个具体工位到另一个工位或者从一台设备到另一台设备的物料搬运问题。❖第IV阶段——方案的实施。任何方案都要在实施之后才算完成。这个阶段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订购设备,完成人员培训,制定并实现具体搬运设施的安装计划,以及后面的实施与管理。30物料搬运系统分析时所需输入的主要数据是:❖P——产品或物料(部件、零件、商品)❖Q——数量(销售量或合同订货量)❖R——路线(操作顺序和加工过程)❖S——后勤与
服务(如库存管理、定货单管理、维修等)❖T——时间因素(时间要求和操作次数)317.3.2物料的分类❖在选择搬运方法时,最有影响的因素通常是所要搬运的物料。❖对任何物料搬运问题,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搬运什么?❖如果需要搬运的物料只有一种,那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弄清这种物料的特性。❖如果多种不
同的物品,则必须按“物料类别”对它们进行分类。❖对同一类的物料采用同一方式进行搬运。❖对所有的物料进行分类,第一可简化分析工作,第二有助于把整个问题化整为零,逐个解决。321.物料的分类方法❖物料分类的基本方法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
单独件、包装件还是散装物料。SHA的物料分类是根据影响物料可运性(即移动的难易程度)的各种特征和影响能否采用同一种搬运方法的其他特征进行分类的。❖物理特征通常是影响物料分类的最重要因素。❖数量也特别重要。❖时间方面的
各项因素。❖特殊控制问题往往对物料分类有决定作用。331.物料的分类方法❖物理特征通常是影响物料分类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说,任何物料的类别通常是按其物理性质来划分的。❖数量也特别重要。搬运大量的物品同搬运小量的物品一般是不一样的。另外,从搬运方法和技术分析的观
点出发,适当归并产品或物料的类别也很重要。❖时间方面的各项因素,一般急件的搬运成本高,而且要考虑采用不同的方法。间断的物流会引起不同于稳定物流的其他问题。季节的变化也会影响物料的类别。❖特殊控制问题往往对物料分类有决定作用。麻醉剂,弹药,贵
重毛皮,酒类饮料,珠宝首饰和食品等都是一些受政府法规、市政条例、公司规章或工厂标准所制约的典型物品。34❖但在实际分类时,往往起作用的是装有物品的容器。要按物品的实际最小单元(瓶、罐、盒等等)分类,或按最便于搬运的运输单元(瓶子装在纸箱内,衣服包扎成捆,
板料放置成叠等等)进行分类,即前面提到的单元化和标准化。在大多数物料搬运问题中都可以把所有物品归纳为8~10类。352.物料分类的程序❖根据物料的主要特征,对所调查物品进行经验判断,编制物料特征表,如下。36物料分类应按以下程序进行:❖列表标明所有的物品或分组归并的物品的名称。❖记录其物理特征
或其他特征。❖分析每种物料或每类物料的各项特征,并在主导、起决定作用的特征下面划标记线。❖确定物料类别,把那些具有相似的主导特征或特殊影响特征的物料归并为一类。❖对物料分类后,如用a、b、c、d表示,即可编制物料特征表。377
.3.3布置❖对物料鉴别并分类后,根据SHA的模式,下一步就是分析物料的移动。❖分析移动前,先要分析系统布置,因为布置决定了移动和距离,并影响搬运设备和容器的选择。1.布置对搬运的影响❖当我们根据现有的布置制订搬
运方案时,路线和距离几无更改余地。❖然而,只要能达到充分节省费用的目的,我们就很可能要改变布置。❖所以,我们往往要同时对搬运和布置进行分析。❖如果项目本身要求考虑新的布置,并作为改进搬运方法的规划工作的一部
分,那么规划人员就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考虑。382.对系统布置的分析对物料搬运分析来说,我们需要从布置中了解的信息,基本上有四点:1)每项移动的起讫点(提取和放下的地点)具体位置在哪里;2)有哪些路线及这些路线上有哪些物料搬运方法,是在规划之
前已经确定了的,还是只大体上规定的;3)物料搬进运出和穿过的每个作业区所涉及的建筑特点是什么样的(包括地面负荷,厂房高度,柱子间距,屋架支承强度,室内还是室外,有无采暖,有无灰尘等等);4)物料运进运出的每个作业区内进行什么工作,作业区内部分已有的(或大体规划的)安排或大概是什么样的布置。39❖当
进行某个区域的搬运分析时,应该先取得或先准备好这个区域的布置草图、蓝图或规划图,这是非常有用的。❖如果分析一个厂区内若干建筑物之间的搬运活动,那就要厂区总体布置图;如果分析一个加工车间或装配车间内两台机器之间的搬运活动,那就要这两台机器所在区域
的详细布置图。❖总之,当我们最后确定搬运方法时,我们选择的方案必须是建立在物料搬运作业与具体布置相结合的基础之上的。407.3.4移动分析❖1.收集各项移动分析的资料。在分析各项移动时,需要掌握的资料包括:物料的分类,路线的起讫点、搬运路径和
具体情况,以及物流量和物流条件。❖2.移动分析方法:1)流程分析法。每次只观察一类物料,并跟随它沿整个生产过程收集资料,必要时要跟随从原料库到成品库的全过程,然后编制出流程图,参见第2章表2-7、表2-8。当物料品种很少或是单一品种时,常采用此法
。2)起迄点分析法。起迄点分析法又有两种不同的做法。一种是搬运路线分析法,另一种是区域进出分析法。41流程分析法42流程分析法中的流程线路图❖某零件接收和检查的物流流程线路分析43搬运路线分析法❖是通过观察每项移动的起迄
点来收集资料,编制搬运路线一览表,每次分析一条路线,收集这条路线上移动的各类物料或各种产品的有关资料,每条路线要编制一个搬运路线表,如下表。44区域进出分析法❖每次对一个区域进行观察,收集这个区域运进运出的所有物料的资料,每个区域要编制一个物料进出表,如下表。45❖把所收集的资料汇总,
编制搬运活动一览表。❖其中,需要对每条路线、每类物料和每项移动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标定,❖即是著名的A、E、I、O、U来划分等级。3.搬运活动一览表464.各项移动的图表化❖图表化是将各项移动的分析结果标注在区域布置图上,达
到一目了然的效果。各种移动的图表化是SHA模式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物流图表化的方法有三种,即:物流流程简图、平面布置图上绘制的物流图和坐标指示图。其中平面布置图上绘制的物流图由于注明了准确位置和距离,可用于选择搬
运方案,例子如图6-6所示。坐标指示图是距离与物流量的指示图,如图6-7所示。47平面布置图上绘制的物流图FPPBSPkPa比例1:3007.2mf850kgfc和d65kgee14.4m520kg105kg7.6ma90kga8.0mbb570kgbbc
和dc和dc620kgc11.5mdd90kga3.2m6.6me75kge单件或小批量装配装箱装配前零件库成批装配包装材料仓库8.0ma660kgaa570kgaFASA13.2m7.5m包装区发运站台道路接线器装配线接线杆生产和包装锁定装置生产
和包装电线夹装配线工具装配线北48坐标指示图距离与物流量的指示图,如下图60m25t30m18t75m18t18t48m66m18t68m18t497.3.5搬运方案分析❖物料搬运方法是物料搬运路线、设备和容器的总和。❖一个工厂的搬运活动可以采用同一种搬运方法,也
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搬运方案都是几种搬运方法的组合。501.物料搬运方法及选择原则1)物料搬运路线的特点及选择原则。2)物料搬运设备选择原则。3)选择容器。511)物料搬运路线的特点及选择原则。物料搬运路线
分为直达型D、渠道型K和中心型C:❖直达型。这种路线上各种物料从起点到终点经过的路线最短。当物流量大、距离短或距离中等时,一般采用这种形式是最经济的,尤其当物料有一定的特殊性而时间又较紧迫时更为有利❖渠道型。一些物料在预定路线上移动,同来自不同地点
的其他物料一起运到同一个终点。当物流量为中等或少量,而距离为中等或较长时,采用这种形式是经济的。尤其当布置是不规则的分散布置时更为有利。❖中心型。各种物料从起点移动到一个中心分拣处或分拨地,然后再运往终点
。当物流量小而距离中等或较远时,这种形式是非常经济的。尤其当厂区外形基本上是方整的且管理水平较高时更为有利。522)物料搬运设备选择原则。❖下图所示为距离与物流量指示图,(a)为物料搬运三种形式选择图,注意:若物流量大
而距离又长,则说明这样的布置不合理。❖物料搬运设备选择原则。这时要根据距离与物流量指示来确定设备的类别,见图(b)。我们一般把设备分成四类,综合距离和物流量两个指标来选择。直达型布置不合理间接型(渠道型或中心型)距离短距离长
(a)物流量大物流量小距离短距离长(b)物流量大物流量小复杂的搬运设备简单的搬运设备简单的运输设备复杂的运输设备53❖设备按技术或具体性能分类时,可分为起重机、输送机、无轨搬运车辆和有轨搬运设备。❖例如,
简单的搬运设备如二轮手推车,❖复杂的搬运设备如狭通道带夹具的叉车;❖简单的运输设备如机动货车,❖复杂的运输设备如电子控制的无人驾驶车辆AGV。直达型布置不合理间接型(渠道型或中心型)距离短距离长(a)物流量大物流量小距离短距离长(b)物流量大物流量小复杂的搬运设备简单的搬运设备简单的运
输设备复杂的运输设备543)选择容器❖容器(搬运单元)是指物料搬运时的基本装载方式,如散装采用车厢、罐装等,单件采用单件包装、集装器具等。应根据物料特点和设备来选择运输与搬运单元。❖确定了物料方法也就完成了物料搬运初步方案的大部分工作。结合实际条件和限制,对初步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和修改后,就可
以进入搬运方案的详细设计阶段。552.搬运方案的详细设计❖搬运方案的详细设计是在搬运方案的初步设计的总体方案基础之上,制定从工作地到工作地、或从具体取货点到具体卸货点之间的搬运方法。详细搬运方案必须与总体搬运方案协调一致。❖实际上,SHA在方
案初步设计阶段和方案详细设计阶段用的是同样的模式,只是在实际运用中,两阶段的设计区域范围不同,详细程度不同。❖详细设计阶段需要大量的资料、更具体的指标和更多的实际条件。❖这时我们要掌握物料分类、布置和移动分
析的详细资料。❖在完成总体搬运方案和详细搬运方案的设计后,加上外部衔接和方案的实施两部分,就是SHA阶段构成的完整内容,也是利用SHA方法进行物料搬运系统设计的内涵。567.3.6SHA与SLP的结合❖从前面SHA的设计可以看到,搬运设计系统时必须考虑布置的具体情况,作为布
置设计和搬运系统设计的方法,SLP和SHA有十分密切的关系。1.SLP和SHA的相互关系1)二者具有共同的目标,其出发点都是力求物流合理化2)SLP和SHA具有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2.SLP和SHA的结合1)进行SLP时,尽可能考虑到SHA的需要2)SLP和SHA交叉
进行,相互补足571.SLP和SHA的相互关系1)二者具有共同的目标,其出发点都是力求物流合理化❖SLP的重点在于空间的合理规划,使得物流路线最短,在布置时位置合理,尽可能减少物流路线的交叉、迂回、往复现象。❖SHA的重点在于搬运方法和手段的合
理化,即根据所搬运物料的物理特征、数量以及搬运距离、速度和频度等,确定合理搬运方法,选定合适的搬运设备,使搬运系统综合指标达到最优。581.SLP和SHA的相互关系2)SLP和SHA具有相互制约、相辅
相成的关系。❖如前所述,良好的设施布置和合理的物料搬运系统相结合才能保证物流合理化的实现。在进行设施设计时,必须同时考虑到物料搬运系统的要求,如采用输送带作为主要物料搬运手段,则各种设施应该按输送带的走向呈线性分布;如果采用叉车,则应考虑有适当的通道和作业空间。❖
在进行设施布置设计,如果对物料搬运系统中的临时储存、中间库、成品包装作业场地等未给以足够的注意,则可能造成投产后生产系统物料拥挤混乱的现象。❖总之,设施布置设计是物料搬运系统设计的前提,而前者则只有通过完善搬运系统才能显示出
其合理性。所以说,设施布置设计和物料搬运系统设计是一对搭档。592.SLP和SHA的结合❖一般SLP根据产品的工艺设计进行,即根据产品加工工艺流程的顺序,根据所选定的加工设备规格尺寸,进行布置设计。❖而SHA则以布置设计为前提选择
适当的搬运设备,以及确定搬运工艺。由于二者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这两个步骤不应孤立地进行:1)进行SLP时,尽可能考虑到SHA的需要❖SLP的主要依据虽然是产品加工工艺流程和加工设备的规格尺寸,但是,对尚未进行的设计的物料搬
运系统仍应有相应的估计。比如:采用连续输送或是单元输送采用传送带、叉车或是其他起重运输机械作为物流缓冲环节的临时储存、中间仓库的数量和规模进料及产品包装、存放的场所切屑、废料的排除方法,等等。❖要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考
虑尽可能为SHA创造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602.SLP和SHA的结合2)SLP和SHA交叉进行,相互补足❖SLP是SHA的前提,对大的步骤SLP先于SHA,在设计中可能根据加工设备的规格尺寸和经验数据为物料搬运系统留出必要的空间。❖但是,由
于搬运设备尚未选定,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当SHA设计之后,可以对SLP的结果进行修正,相互补足,使这两部分工作得到较为完善的结合,实现比较理解的物流合理化。617.4搬运系统设计优化❖搬运系统设备数量的确定-根据系统的要求,满足各项作业的需要,降低
劳动强度,同时有较高的作业率以及良好的经济效益。❖机械设备系数KK=Qc/Qt=Qc/HαQc-搬运机械设备能力,是各类机械的总和;Qt-搬运系统总务流量,是年吞吐量H与重复搬运系数α的乘积,α通常可取1~2,如无二次搬运,可取为1;K﹥0.7表示机械化程
度高,K﹤0.5则机械化作业程度低,为搬运系统配置设备时可事先规定K的值。627.4搬运系统设计优化❖对某一类机械所需台数Zi,可按下式计算:Zi=Qci/(Qcβηhρt)IQci-第i类机械承担的物流量(t/年);Qc-为设备的额定起(载)重量;β-为(载)重量系数,即平均一次搬运
的重量与Qc的比值;ηh–为单位工作小时内平均搬运次数,即设备年平均工作时间与t的比值;t为年日历工作小时637.4搬运系统设计优化搬运系统的成本优化:❖搬运系统的成本估算不需要过分细致深入,通常采用粗略的方法,如经验估算法,即按现有搬运设
备的平均单价为基础,来估算特定型号的搬运设备的购买价格,并在此基础上推算其它搬运成本。❖搬运成本需要考虑以下因素:搬运设备移动到负责区域储位的平均时间期望值;高峰需求期作业所需要的搬运车辆数;搬运车辆每
小时作业成本,包括人工和燃料;基于年度作业需求的年度运作成本;总搬运成本等于年度作业成本和资产成本的总和。647.4搬运系统设计优化搬运系统的成本优化:❖以搬运设备价格来进行的经验估算法的缺陷1.没有考虑搬运系统设计方案中其它的
软硬件成本和集成成本;2.新的物料搬运技术中安装和调整设施所需的成本已大大降低;3.物料搬运设备价格随着品牌不同差异很大。对于复杂物料搬运系统的设计,应该采用更全面的系统方法,以确定物料搬运系统设计中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
作用,需要将成本与其它方面综合考虑。657.4搬运系统设计优化提高搬运系统的安全性:❖搬运系统安全事故的原因可以归为-人、机械、管理,其中关键因素是人员-设备接口和管理1.行人和叉车同时使用通道的情况;2.通道过窄的情况;3.输送机械应和叉车区域分隔开来;4.输送机必
须安装在高进行走通道的地面上时,要采用柱桩或钢轨进行加固;5.做好工作站设计。667.5搬运作业的改善❖搬运系统的设计只进行一次,但由于企业运营后,受到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要不时进行产品、工艺、原材料等的调整,这些都会影响到搬运系统。❖因
此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碰到的是搬运作业的改善。677.5.1生产现场的搬运改善❖在生产现场的物料搬运中还大量存在着原始的搬运动作,如:抓取捆扎提升摆上放下垒高挪动重新取向翻转等,❖人们分析这些搬运动作,然后以机器来模拟、取代人工作业。仿生带给
我们改进的启迪。68❖在人工搬运还大量存在时,物料搬运系统的设计和改善必需考虑人机工程学的因素。❖例如,站立搬运操作时,操作者腰部附近20%高度的区域,即手臂自然下垂时前臂的区域是黄金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操作时,操作者不需弯腰或翘脚、登高。❖因此可考虑工作台面、手推车、搁架高度尽量在此区域;
若是以人手进行搬运作业时,腰部以下的高度用于大重物品,腰部以上的高度用于轻小物品,以利于工作效率和人货的双重安全。❖没有实现全自动化的物料搬运系统有许多重复性的手工作业,在系统设计和改善时要考虑动作经济原则,尽量降低人体的动作等级、劳动强度。❖这方面
的详细内容请参见工效学方面的书籍。69❖下表所示的是根据生产现场的物料流程的合理化程度而大致区分的。❖可以说,类型不同,改进搬运的可能性及着眼点就不同。707.5.2改进搬运的着眼点❖1.首先是整理整顿❖2.注意操作
环节❖3.重视放置方法❖4.减少不合理搬运❖5.安全轻松的搬运❖6.应重视搬运的连接点❖有了上述六项着眼点,我们就会发现问题,然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用作业分析、工序分析等方法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再用ECRS原则来改进搬运系统。711.首先是整理整
顿❖对于日复一日的工作场所,大多数人会因为习惯而忽视存在的问题。❖另外,因为厂房狭小,设备陈旧,要改善环境就必须改善设备设施,购买搬运的机械和材料,而公司又不愿投入资金,也会让有些人放弃改进搬运的打算。❖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从整理入手确保安全通道的通畅。只要进行了整理
,不必多费脑筋,就能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安全生产系数,大大省去物料不必要的移动,防止物料的误用,从而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整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便于发现以前忽视的问题,找到一个改进的办法。722.注意操作环节❖搬运这个词,容易让人联想到平面移动物体,但上下移动物
体更费时间和体力。❖这要引起注意,例如用起重机搬运重物时,挂上挂钩,解开挂兜索是最费时间的,也比较容易出安全事故。❖向上吊起和移动只要按一下按钮就可以,操作很简单,时间也短。❖诸如这样,搬运物体时要进行举起、翻转的操作,我们把这种操作叫做再操作,用RH表示,比如再操作是5次的话就用RH5表示
。❖要达到改善搬运方式的目的,就要减少再操作的次数,对不必可少的再操作,就只有想办法怎样有效而安全地进行操作。733.重视放置方法❖搬运散乱放置的物体时,要绑上挂兜索,底部必须悬空,如果在卸下时就在其底下垫好垫木,就可以省去这道工序。❖搬运有一定数量的物体时,收集在一起搬运,
可以提高效率,因此通常把它们装入袋内、箱子或捆在一起打包。❖如果把要搬运的物体摆放在托盘上,就可以方便地用叉车操作了。❖从前面介绍的活性系数我们知道,活性系数越高,越便于搬运。关键在于我们在实际中灵活应用。744.减少不合理搬运❖在工厂里,时常会有我们不太注意的搬运是否合理。
例如操作小行车的步骤如下:①去取挂钩起吊用的挂兜索②拿着挂兜索,直到行车的放置场所③操作按钮使行车开到想要的操作地点④挂好挂钩起吊⑤把物料移到下一个位置去⑥将物料卸下,解开挂兜索⑦将解开的挂兜索还回规定的地点⑧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从以上操作可以看到,只有第⑤项行车搬运着物料,不是
空载运。❖但第③项明显是空载运。在①、②、⑦、⑧项中虽然行车处于停止状态,但工作人员中断了其他作业。❖此外,第④、⑥项行车处于运动状态,但不是简单平移,而是上下运动。❖所以可以得出除第⑤项外,其余全是不合理搬运,应当设法用取消、合并、重
排和简化(ECRS)原则来改善。755.安全轻松的搬运❖前面提到,企业工伤大部分是与搬运有关的,可见维持安全轻松的搬运的重要性。❖货物的搬运方法根据重量、容积和数量来确定。❖从劳力来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搬运方法:把物料拿在手上搬运,或是挑在肩上搬运把
物料放在小车上,人前拉后推用动力车搬运,如叉车、电瓶车把物料放在专用的传送带上。❖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必须考虑尽可能地省力、省能,且安全地搬运。❖此外,不仅搬运方法重要,对搬运通道的保养也很重要:消除通道的凹凸不平766.应重视搬运的连接点❖斜坡尽量修成较缓的坡度在通
道上不要设置台阶不要把垃圾丢在通道上。弄脏、弄湿了通道,要及时清除擦干。不言而喻,同样的搬运距离,如果搬运通道始终保持清洁,就便于安全轻松地搬运物料了。776.应重视搬运的连接点❖物料搬运负责衔接各项不同的作业,即使是采用最高活性系数如传送带来搬运,两种不同搬运之间,仍存
在“连接点上的转移”,这才是问题的所在。❖要尽量减少连接点,才能筹划在各输送场所的操作,使输送物料象流体一样不停地输送下去。❖因为在连接点的操作,是不会增值的,也对生产无益,而且还容易“使产品受损”,“呈不安全状态”,所以必须特别留意。78❖例如金师傅所在的车间是重机加工车间
,因为物料重,靠人力无法搬运,所以只有利用起重机和手推车来进行作业。金师傅通过学习工业工程,观察工艺的眼力就得敏锐起来,他分析了以往的加工工艺和作业时间,注意到可以进一步进行详细分析。在“准备→定位→固定→加工→拆卸”五道工序中,真正的加工只有第四项
一项,其余的都属于物料搬运。为了减少物料搬运作业,金师傅研究设计出了一种工位器具,大大提高了效率。❖其实在实际生产中,常有物料搬运所用时间远远大于真正加工所用时间,要解决这类问题,开发专用的工位器具不失为一个好方法。79❖工位器
具是企业在生产现场(一般指生产线)或仓库中用以存放生产对象或工具的各种装置。是用于盛装各种零部件、原材料等,满足现生产需要,方便生产工人操作,所使用的辅助性器具,是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所不能缺少的。❖工位器具在生产现场管理中,其设计的是否合
理、适用,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生产现场作业环境以及物流的正常进行。因此,提高工位器具的设计水平,使工位器具在生产过程中应用更加合理、适用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对保证产品质量、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便于科学管理、保证安全生产、改善作业环境、促进文明生产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80❖如在总装厂装配线的作业现场中,工位器具的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防止零件在装配物流过程中的磕、碰、伤、脏、乱,从而达到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2、满足装配工人取拿零件方便,零件存放中不落地,减少工人无效劳动,提高工作效率。3、保持零件和作业现场的清
洁,有利于文明生产。4、满足生产作业计划的混流编排,布局设计合理,适应定置、定量的要求,防止零件混放,方便生产管理。5、整体性、功能性、通用性强,适应零件集配需要,便于过目知数,确保均衡生产,有利于提高作业现场面
积的利用率。6、有利于安全文明生产,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7、有利于各类零件的清点,便于零件控制,防止零件丢失。8、为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创造条件。8182本章重点❖物料搬运的定义❖物料搬运的基本内容❖SHA的四个阶段❖SHA与SLP的关系。❖物料搬运系统的改善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