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了解).pptx,共(81)页,4.957 M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9082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计2.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设计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智能化工程设计第3章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是通过系统集成手段,完成对建筑物内(群)的建筑设备系统里的设备进行集中监控与管理,并通过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对上述设备自动化管理,
实现建筑内环境的舒适、能源的节约和建筑设备运行状态的最佳。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分方案设计和深化设计两部分,方案设计主要由设计院完成,深化设计由工程承包商完成。①方案设计-编制设计说明书,系统范围,提出对BA各系统监控要求,给出各子系统原理图;②深化设计
-编制设计说明书、监控网络系统图、各BA系统监控原理图、监控分项和总点表、主要设备材料表。图纸目录由总目录给出。智能化工程设计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计83-13智能化工程设计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功能要求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功能设计,
须根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对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要求,并依照设计院的设计说明和BA系统图,完成对BA系统的控制方式、控制网络结构、控制点数属性及数量、现场控制器等设备的选用及布线展开深化设计。⑴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功能要求①应具有对建筑机电设备测量、监视和控制功能,确保各类设备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和
可靠并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管理要求;②应采用集散式控制系统;③应具有对建筑物环境参数的监测功能;④应满足对建筑物的物业管理需要,实现数据共享,以生成节能及优化管理所需的各种相关信息分析和统计报表;⑤应具有良好的人
机交互界面及采用中文界面;⑥应共享所需的公共安全等相关系统的数据信息等资源。83-24智能化工程设计⑵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功能要求。对空调系统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控制、测量和记录;。对冷冻系统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控制、测量和记录;。对热力系统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
控制、测量和记录;。对送排风系统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控制、测量和记录;。对供配电系统、变配电设备进行监视、测量和记录;。对给排水系统设备的运行进行监视、控制、测量和记录;。对照明系统设备的运行进行监视、控制、测量和记录;。对电梯及自动扶梯的运行进行监视。■当
监控系统涉及公共安全防范、火灾自动报警、停车场管理三个系统时,需对其完成必要的监测。。对公共安全防范系统进行必要的监测;。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行必要的监测;。对停车场管理系统进行监测。83-35智能化工程设计①空调系统监控内
容。新风温度监测;。回风温度、湿度监控;。送风温度、湿度监控;。新、回风混合比调节;。过滤器堵塞状态监测;。风机运行状态及报警;。低温防冻保护;。按程序控制风机开/关;。自动调节电动调节阀及蒸汽加湿阀;。节能运行
管理;。运行时数、耗电统计。83-46智能化工程设计。冷冻水进出口温度监测;。冷冻水、供回水压差监测;。总冷负荷及冷冻水、循环水量监测;。冷水机组运行状态及故障报警;。冷却塔的运行状态及报警;。冷却水出口温度监测
;。各水泵运行状态及报警;。按程序给定时间和顺序开关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冷水机组、冷却塔台数控制;。自动调节水流调节阀;。控制冷冻水泵及冷冻水泵的开、停;。自动调节旁通压差阀;。各设备用电量统计。②冷冻系统监控内容83-5智能化工程设计智能化工程设计9智能化工程设计。蒸汽、热水出
口压力、温度、流量显示;。锅炉汽包水位显示及报警;。运行状态显示;油压、气压显示;。顺序启停控制;。安全保护信号显示;。设备故障信号显示;。燃料耗量统计记录;。锅炉运行(台数)控制;。锅炉房可燃物、有害物质浓
度监测报警;。烟气含氧量监测及燃烧系统自动调节;。热交换器能按设定出水温度自动进汽或水量;。热交换器进汽或水阀与热水循环泵联锁控制;。热力系统的控制系统应留有通信接口。③热力系统监控内容83-611智能化工程设计A.高/低压系统的监测。进线开关
及母联开关状态及故障监测;。进线电压/电流/功率因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有功电能的测量记录;。出线开关状态及故障监测;出线电压/电流/有功电能的测量记录。B.直流操作柜。断流器状态监测与故障报警;直流输出电压/电
流等参数的检测。C.变压器的监测。温度监测记录;工作状态监测记录;D.柴油发电机的监控。应急启/停控制,工作状态监测及故障报警;。主线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温度/油箱油位测量;。运行状态显示;顺序启/停控制;燃料耗量统计;。火灾时,切断相关区域非消防电源。④供配电
系统监控内容83-712智能化工程设计。监测风机运行状态和故障报警;。按程序控制风机开、关;。重要区域有害气体浓度显示、报警。⑤送排风系统监控内容。监视各水池、水箱的高、低水位实现水位控制和报警;。生活热水加热站受热流体出口温度
控制、热水流量控制了;。监视各水泵的运行状态及故障报警;。按程序控制水泵开、关。⑥给排水系统监控内容83-813智能化工程设计。应急照明:应急启停控制、工作状态显示与故障报警;。工作照明:工作时段设置与自动转换、工作状态显示与故障报警;。景观照明:工作时段设
置与自动转换、工作状态显示与故障报警;。障碍标志灯:开关控制、开关状态显示与故障报警。⑧电梯系统监控内容。运行状态显示及启/停控制;。电梯故障报警;。电梯系统与消防信号的联动;。按时间程序设定电梯运行的时间表。⑨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防排烟正压送风控制、消防泵控制、气体自
动灭火控制;。防火卷帘门联动控制、空调管道防火阀联动控制;。电梯联动控制、保安联动控制等。⑦照明系统监控内容83-914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计流程智能化工程设计①了解工程概况,熟悉工程图纸、根据设备控制要求,确定控制范围和内容,制定系统控制
方案;②根据集成要求确定BA监控系统网络结构,画出网络结构图;③确定BA系统的中央控制室位置、面积以及竖井数量、位置、面积和布线方式;④确定BA系统现场设备的规格、数量、安装方式;⑤画出对电力、照明、空调、采暖、通风、给排水、
电梯的监控系统图;⑥编制监控点表及直接数字控制器DDC配置表;⑦画出各层管线平面图。83-1015主要涉及内容:。监控范围的大小,具体监控内容;。系统与“一般设备”的硬件接口设计;-常规设备与BA系统构成“测控”关系的设计。。系统与“智能设备”
的硬件接口设计;-自带控制系统的设备与BA系统集成时的通信协议、连接方式、接口特征、数据格式、访问权限等的限制。。设备的选型-为满足集成的要求,在配置DDC/传感器/执行器/阀门等时,应考虑它们的接口、支
持协议、精度,量程等。①了解工程概况,熟悉图纸,确定控制范围和内容83-1116涉及内容:。系统结构:集散式控制系统(集中管理,分散控制,易于扩充)。拓扑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型;。相关设备:直接数字控制器(DD
C)、服务器、管理机DDCDDC供配电系统DDCDDC空调系统管理级监控级现场控制级..................中央管理计算机监督控制计算机监督控制计算机现场控制器②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网络结构设计智能化工程设计系统方案设计83-1217灯光照明控制子系统空调及冷热源
控制子系统网络服务器数据服务器系统监测中心通讯控制器DDC现场控制器电梯运行子系统消防、保安子系统区域控制计算机DDC现场控制器DDC现场控制器通讯控制器DDC现场控制器DDC现场控制器DDC现场控制器通讯控制器DDC现场控制器DDC现场控制器DDC现场控制器通讯控制
器DDC现场控制器DDC现场控制器DDC现场控制器......综合营运管理现场装置现场装置现场装置现场装置TCP/IP现场总线现场总线现场总线现场总线83-1418现场通讯网络灯光照明空调及冷热源给水排水
.......网络服务器通讯控制器DDC现场控制器DDC现场控制器DDC现场控制器现场通讯网络灯光照明空调及冷热源给水排水.......现场通讯网络灯光照明空调及冷热源给水排水.......第二层楼控制子系统(区域控制)楼宇通讯主干网络区域控制计算机区域控制计算机区域控制计算机通讯控制器
通讯控制器DDC现场控制器DDC现场控制器DDC现场控制器DDC现场控制器DDC现场控制器DDC现场控制器第一层楼控制子系统(区域控制)第N层楼控制子系统(区域控制)监控、管理中心电梯运行控制消防、保安控制集中监控以太网+
现场总线EthernetLONWORKSCANSIMATICNET83-1319③确定中央控制室位置/面积以及竖井数量/位置/面积和布线方式涉及内容:。中央控制室:一般设置在一层,与电视监控/消防在一起。面积约一般50m2-100m
2,两路供电加备用电源;。竖井数量及位置:竖井数量应每层设置,位置一般设置在大楼中间,以方便布线;面积1m2-2m2;。布线方式: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保护;网络通讯线和信号线不得与电源线共管敷设,必要时做屏蔽处理;83-1520
④确定BA系统现场设备规格/数量/安装方式涉及内容:。DDC的选型:-DDC的类型分主模块和扩展模块两大类,另还有一种称I/O模块,I/O模块与另两类配合使用,满足系统要求;。DDC数量确定:-根据整个需控制系统的控制点数来确定其数量;。安装方式:-DDC的安装方式一般是导轨机架式安装。。DDC的
参数:-电源、功耗、作用(比例/积分)、复位时间、工作温湿度、控制类型、数字/模拟点数、输入信号、价格、外形参数。83-1621⑤画出对电力/照明/空调/采暖/通风/给排水/电梯的监控系统图83-1722照明监控系统原理图83-1823空调、采
暖、通风、给排水、电梯的监控系统图制冷系统监控原理图83-192483-202583-212683-222783-232883-242983-253083-2631电梯监控原理图83-2732⑥编制DDC配置表和监控点表表7-1bDDC配置一览表序号监控点描述其他其他温度湿度压力流量其他其
他其他其他123456789101112131415接点输入DI类型电压输入项目DDC编号设备位号通道号DO类型接点输入电压输入模拟量输入点AI要求信号类型供电电源模拟量输出点AO要求信号类型供电电源DDC供电电源引自管线要求导线规格型号管线编号穿管直径83
-2833表7-1a监控点总表AI(模拟量输入点)DO(数字量输出点)AO(模拟输出)设备数量开关状态故障报警超温/压报警过滤网压差防冻开关风流开关信号水流开关蝶阀状态送风状态水\油位高低照度送风温度回风温/湿
度CI/PH监测室内CO2室内CO室外温湿度水\油温度流量压力电流电压电度功率因数有功功率频率风机起动蝶阀开关新风阀控制回风阀控制开关控制冷热水阀控制调节蝶阀控制热水加热控制点数小计1冷水机组2冷冻水泵3冷却水泵4冷却塔5膨胀水箱
6冷冻水压差旁通7冷冻水总供水管8冷冻水总回水管9冷却水总供水管10冷却水总回水管小计合计1离心通风机(-F3)2立柜式空调器(-F3)3轴流通风机(-F2)4立柜式空调器(-F2)5离心通风机(-F1)6立柜式空调器(-F1)7新风处理
机组(-F1)8停车场环境(-F1)9风机盘管总控(-F1)小计合计点数总计DI(数字量输入点)1.冷热源设备监控子系统2.新风空调设备监控子系统监控点总表83-2934智能化工程中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涉及专业多,学科交叉广,是智能化工程中较为复杂的系统,所以对它的设计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要
点:⑴中央控制室选址及室内设备布置;⑵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电源要求;⑶现场控制器设置原则;⑷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布线方式;⑸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监控点统计。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计要点智能化工程设计83-3035①中央
控制室应尽量靠近控制负荷中心,应离变电所/电梯机房/水泵房等会产生强电磁干扰的场所15m以上。上方及毗邻无用水和潮湿的机房及房间;②室内控制台前应有1.5m的操作距离,控制台离墙布置时,台后应有大于1m的检修距离,并注意避免阳光直射;③控制台横向排列长度
超过7m时,应在两端各留大于1m通道;④中央控制室宜采用抗静电架空活动地板,高度不小于20cm。BA系统相关设计要点(1)中央控制室选址及室内设备布置83-3136①中央控制室应由变配电所引出专用回路供电,中央控制室内设专用配电盘。负荷等级不低于所处建筑中最高负荷等级。②通常要求系统的供电电源
的电压不大于±10%,频率变化不大于±1Hz,波形失真率不大于20%。③中央管理计算机应配置UPS设备,其容量应包括BA系统内用电设备总和并考虑预计的扩展容量,供电时间不低于30min。④现场控制器的电源应满足下述要求:
a.I类系统(650点~4999点),当中央控制室设有UPS不问断供电设备时,现场电源由UPS不间断电源以放射式或树干式集中供给;b.Ⅱ类系统(1点649点),现场控制器的电源可就地专路供给.c.含有CPU的现场控制器
,必须设置备用电池组,并能支持现场控制器运行不少于72h,保证停电时不问断供电。BA系统相关设计要点⑵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电源要求83-3237BA系统相关设计要点①现场控制器的设置应主要考虑系统管理方式、
安装调试维护方便和经济性。一般按机电系统平面布置进行划分。②现场控制器要远离输水管道,以免管道、阀门跑水,殃及控制盘。在潮湿、蒸汽场所,应采取防潮、防结露等措施。③现场控制器要离电机、大电流母线、电缆1.5m以上,以避免电磁干扰。在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可靠屏蔽和接地措施。④现场控
制器位置选择宜相对集中,一般设在机房或弱电小间问内,以达到末端元件距离较短为原则(一般不超过50m)。⑤现场控制器一般可选用壁挂式结构,在设备集中的机房控制模块较多时,可选落地柜式结构,柜前操作净距不小于1.
5m。⑥每台现场控制器输入输出接口数量与种类应与所控制的设备要求相适应,并留有10%~20%的余量。⑶现场控制器设置原则83-3338BA系统相关设计要点①系统线路包括:电源线、网络通讯线和信号线;a.电源线一般选用BV-(500
V)2.5mm2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线.b.网络线应结合网络/传输率/兼容性/成本等综合考虑确定.——(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c.信号线一般采用线芯截面1.0mm2或1.5mm2的普通铜芯导线或控制电缆(软线及屏蔽应根据具
体控制要求确定);②系统线路均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保护;③网络通讯线和信号线不得与电源线共管敷设,当其必须做无屏蔽平等敷设时,间距不小于0.3m,如敷于同一金属线槽,需设金属分隔;⑷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布线方式83-3439BA系统相关设计要
点①一般规定a.核定对指定监控点实施监控的技术可行性;b.编制监控点总表,统计监控点数;-较小型系统可编制一个监控点总表.-中型以上系统应按不同对象系统编制多个监控点表.c.编制监控点总表应满足下述要求:-为
划分和确定现场控制提供依据;-为确定系统硬件和应用软件设置提供依据.-为系统能以简捷操作和显示报告与记录创造前提.②监控点总表格式编制监控点总表,应以现场控制器为单位,按模拟输入、数字输入、模拟输出、数字输出等种类分别统计。⑸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监控点统计83-3540一.工程概况及设计依
据与规范1.工程概况建筑面积73800M2,地上35层,地下3层;屋顶4层为设备层,总高度200M。用户需求对大楼内的所有机电设备进行统一监控管理,且与其它智能化子系统进行通信和必要的联动控制。2.工程参考依据
及设计规范。大楼的弱电系统工程规划方案设计要求书(招标文件);。大楼的相关设计图样;。《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50259-9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
4-2006■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计案例83-364183-3742根据工程概况和用户的要求(统一监控管理,且与其它子系统进行必要的联动控制),系统选用Honeywell-EXCEL5000EBI控制系统。。Honeywell允许建立一个统一
的实时数据库,可由中央服务器EBI管理BAS,FAS,SAS系统;。EBI数据库最大可容纳BAS监控点40000个,FAS及SAS状态点12000个,门禁读卡器2000台;。从控制器的性能来看,Honeywell控制器完全独立的,与中央站无关,CPU是
16位,运算速度和精度都较高;。从系统网络结构来看,Honeywell系统因中央站和分站共同连在一条总线上,通信协议采用RS485.C_bus,通信距离也可以通过使用重复器,使其传输距离从1200m延伸到7200m。3.设计分析83-3843①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根据用户对B
AS的要求,所以控制网络采用三层结构来完成网络硬件拓扑结构的设计。。第一层网络结构(管理层网络)-采用以太网结构完成上层信息的管理。。第二层网络结构(自动化层网络)-采用总线技术实现楼内各DDC控制器之间的通信。(C-B
US)。第三层网络(现场层网络)-采用LonWorks现场总线产品来控制分布在各楼层的各种设备。1.网络系统设计二.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方案设计83-3944大楼BAS系统三层网络结构示意图DDCDDCEBIEBIEB
I83-4045②网络软件层次结构设计-网络软件主要由EBI服务器系统平台和客户端应用软件组成。。利用EBI服务器对BAS系统进行管理,系统配置API应用程序,可通过NetAPI提供ODBC标准接口,方便对系统进行集成开发;③网络设备的设计。服务器选
用EXCEL5000控制系统的工控机,以提高安全性;。DDC选用EXCEL5000系统XL500产品系列XCL5010C现场控制器;-XCL5010C可通过LON-bus通信总线,扩充XFL52XLON系列输入输出模块;-XCL5010C控制器可挂1
6个XFL52XLON模块;点数可达128个④DDC控制器和安装位置的确定。大楼BAS系统大约2100个监控点(硬件点1600;通信点500),在加上软件点,所以给系统配置33个XCL5010C控制器;。DDC安装位置本着可靠安全、便于管理、尽量缩短DDC与
“测控点”之间的管线长度和安装便捷原则来确定。83-41462.系统与“一般设备”的硬件接口设计。BAS系统与一般设备的硬件接口设计主要是DDC与风机设备、水泵设备、冷却塔设备、照明设备的接口设备。-上述设备控制特点:启停(自动/手动)、设备状态、故障
等,DDC提供起停信号。连接方式为点对点一一对应模式;-DDC接线端子通过二芯线与机电设备强电控制箱内部对应接线端子连接3.系统与“智能设备”的硬件接口设计。本BAS系统中有“智能”的设备有:蓄冰制冷系统
、基载制冷系统、锅炉、变配电系统及柴油发电机、电梯;—上述系统均需厂商提供技术文件,以配合BAS软件接口界面的设计,具体技术资料涉及:。系统通信联网方案及系统图。控制器技术资料及RS232/RS485通信接口技术资料和接线图;。详细的
接口通信协议内容、格式和访问权限。83-4247-本建筑物内楼宇设备包括的有:空调冷源系统、空调热源系统、风道系统、送排风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柴油发电机组等九大系统。三.BAS各子系统“监控方案”设计1.空调热源系
统为例设计大楼内的热源系统由锅炉、热水供水系统(板式热交换器和热水泵)及膨胀水箱所组成。83-43481)锅炉⑴BAS系统与锅炉系统内部控制器的联合控制功能-联合控制功能指BAS系统和锅炉系统自身控制系统构成的集散式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①BAS系统功能。对2台电蓄热锅炉运行参
数进行监测,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管理锅炉系统自身控制系统的运行。②锅炉自身控制系统控制功能。对锅炉运行过程中进行“水位”控制。对锅炉运行过程中进行“燃烧”控制⑵配点说明-主要是配置BAS和锅炉内部控制系统的通信接口。83-44492)热水
供水系统(板式热交换器和热水泵)⑴热水供水系统BAS功能。监测热交换器的出水温度和热水供回水压差(并调节控制压差);。调节热水供回水旁通阀和热水泵的运行台数,维持热水供回水压差;-当外界用水量较小时,只启动一台泵,通过PID调节旁通阀维持系统压差,当系统负荷增大
,旁通阀调节满足要求时启动第二台泵83-4550⑵热水供水系统配点说明83-4651智能化工程设计2.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设计83-471)安全防范系统以现代物理和电子技术为基础,以保障安全为目的而建立起的技术防范系统,称为安全防范系统。⑴系统实现目标。能及
时发现侵入破坏行为,并产生声光报警阻吓罪犯;。图像识别与切换控制,并提供相应报警联动;。实录事发现场图像和声音提供破案凭证;⑵手段及要素。安全防范基本手段:人防、物防和技防;。安全防范基本要素:探测、延迟与反应。52⑶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组成智能化工程设计①入侵报警
系统-系统一般由探测器、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器、模拟显示屏及探照灯等组成。②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由摄像机、矩阵控制器、录像机、监视器、传输线等组成。③出入口控制系统(门禁系统)-系统一般由读卡器、指纹读
取器、密码键盘等组成。④电子巡更系统-系统由信息钮扣、巡更手持记录器、下载器、电脑及其管理软件等组成。⑤住宅安防系统-系统以家庭防盗报警为主,由保安中心管理主机、家庭报警器、各类传感器和传输线组成。83-5053智能化工程设计
⑷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功能①图像监视及识别:。监控部位包括要害部门、重要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等;。以特征作凭证时,可调出存储图像并作对比。②控制功能:。图像切换、显示、操作控制、相应报警联动控制。③探测报警:。对内部、周边的探测及监控(门锁状态)报警;。通过紧急报警按钮发出警报信息进行保安监控;。能自动
以图形方式显示报警区信息。④辅助功能:。中央控制室与其他员工之间的通讯功能;。巡更管理、资源共享。83-51542)安全技术防范工程智能化工程设计83-48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综合运用安全防范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为建立具有防入侵、防盗窃、防抢劫、防破坏、防爆安全检查等功能的
系统而实施的工程。⑴安全防范工程等级(GA/T75-1994)。Ⅰ级工程:风险或投资额100万元以上的工程;。Ⅱ级工程:风险或投资额超过30万元,不足100万元的工程;。Ⅲ级工程:风险或投资额30万元以下的工程。⑵相关规范。《安全防范
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1994;。《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5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3)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设计⑴设计原则及依据
①设计原则-可靠性、可使用性、可维护性三原则;②设计依据。国家有关的标准与规范;。设计任务书;。设备说明书中所用设备的技术指标;。工程现场勘察报告及视场角计算说明;。根据系统整体情况选择传输方式;。其他必要的技术依据。83-5356。监视区域不留死角,系统灵敏度高,但不能误
报警;。录像时,画面应连续,不能有明显的画面丢失现象;。警情发生时,系统应先异地报警,后本地报警;。警情发生时,系统应自动启动图像、声音、照明并录像、录音;。系统应能自动判别警情,并在大屏幕和电子图上显示报警点;。系统可将报警信息传送给联网报警单位;。中心控制室可对报警现场进行监控、监听和双工对讲
;。大型报警系统应能自动启动阀门喷淋灭火和排烟;。系统能自动记录、统计、检索;(2)安全防范系统设计实现要求83-5457⑶安全防范系统设计步骤①甲方提出设计方案(任务书),应包含:。系统功能说明、系统构成框、图平面布防图;。系统主要设备参数要求;②乙方完
成初步设计并征求用户意见,双方签订合同书;③乙方完成深化设计,且应确切和完善,应包含:。设备性能指标/数量/基本价格/工程总造价等)。施工图(安装位置、线路走向、线间距离、所使用导线型号规格、护套管的型号规格、安装要求等等)。。测试、调试说明。应包括系统的分调、联调等说明
及要求。。其它必要的文件(如设备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书等等)83-55584)闭路电视监控系统⑴系统简介■系统由前端,传输和终端组成。。前端:用于获取被监控区域的图像。一般由摄像机和镜头、云台、解码器、防尘罩等组成
。。传输部分:将摄像机输出的视频(有时包括音频)新号馈送到中心机房。由馈线、视频电缆补偿器、视频放大器等组成。。终端:用于显示和记录、视频处理、输出控制信号、接受前端传来的信号。一般包括监视器、各种控制设备、和记录设备等。■系统为双向的多路传输系统,既要向接收端传
输视频信号,又要向摄像机传送控制信号和电源。■系统分模拟系统和数字系统两种,主要区别在于管理与储存部分使用的形式不同。83-5759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结构图前端传输终端监控中心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组成图■系统规模。小型系统一般摄像机数量<10个。中
型在10~100个范围内。大型摄像机数量一般>100个,它是将中型监控系统联网组合而成的,系统设总控制器和分控制器进行监控管理。83-5860①前端设备。摄像机:处于系统的最前沿(前端),系统中最重要设备之一;。摄像机镜头:与摄像机配合获得清晰的图像;。云台:使
摄像机上下左右转动,目的是扩大摄像机的监视范围;。防护罩、支架、解码器;-解码器用来完成对摄像机镜头,云台的控制。②传输部分设备-用于传输视频图像,控制信号等。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③终端(监控中心设备)。监视器、视频信号分配放大器、矩阵、多画面分割器;
。终端控制器(操作键盘)、终端解码器;。报警扩展打印器⑵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主要设备83-5961⑶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设计原则。先进性、可靠性、可维性、安全性、整体性、可扩性和规范性;。室外摄像机宜选用白转黑全天候型摄像机;。室内应具有照
度保证,宜采用彩色摄像机(最好为球形一体化);。对于监视/报警同时有要求场所,采用带有视频移动探测摄像。对于监视录像的记录,宜采用数字方式(硬盘录像机);。对于不需要分散控制的系统,宜采用数字式报警系统;。安全照明的推荐照度1LX(可以识别出4M远人的面部情况
,0.5LX只能识别4M远人的行动姿势);。夜间防护目标平均照度应在10-40LX范围内,摄像机灵敏度应能适应防护目标光照度的变化。83-6062①监控中心的设计(终端)-监控中心设计,要依据系统前端的入侵探测器、
摄像机等设备的数量和布局以及整个系统的情况和要求进行。。由入侵探测器的配置确定报警主机的型号与功能;。由摄像机配置的数量决定视频切换主机输入的路数;。由摄像机配置的数量决定监视器的数量(一般为4:1方式);。由摄像机所用镜头的性质决定控制台
应该有否对应的控制功能(如变焦、聚焦、光圈的控制等);。由是否使用云台来决定总控制台应该有否对应的控制功能(如云台水平、垂直运动的控制);。由是否用解码器来决定控制台输出控制命令的方式(一般来说,摄像机距离控制台较远,且相对较多,又都是有变焦镜头和云台的情况下,用解码器方式);83-616
3②传输系统的设计-传输系统的设计其重要依据有两条:传输距离和摄像机的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传输距离远、摄像机多的情况,宜选用光纤传输、射频传输视频平衡传输、远端视频切换方式等。▲传输距离近,选用视频传输方式。■传输图像信号所用电缆的选择。传输图像信号用的电缆线是特性阻抗为75Ω的同
轴电缆。。我国的此类电缆型号主要有:-SYV-75-5、SYV-75-7、SYV-75-9、SYV-75-12当采用75-5同轴电缆时,一般传输距离在300m时,应考虑使用电缆补偿器。如采用75-9同轴电缆时,摄像机和监视器间的距离在500m
以内可不加电缆补偿器。83-6364③前端设计(摄像机及附属设备的选择)●摄像机的选择1)彩色摄像机:适用于景物细部辨别,如辨别衣着或景物的颜色。2)黑白摄像机:是用于光线不足地区及夜间无法安装照明设备的地区
。。室外摄像机应满足白天与黑夜成像要求,宜选用白转黑全天候型;。室内应具有照度保证,宜采用彩色摄像机(球形一体化);3)摄像机分辨率(1)低档型:25万像素左右、彩色为330线、黑白400线左右;(2)中档型:25-38万像素之间、彩色420线、黑白5
00线上下;(3)高档型:38万像素以上、彩色大于或等于480线、黑白600线以上。4)依摄像机灵敏度划分(1)普通型:正常工作所需照度为1-31x(2)月光型:正常工作所需照度为0.1x左右(3)星光型:正常工作所需照度为0.01x以下(4)红外照明型:原则上可以为零照度,采用红外光源
成像83-6465■照度对应表-环境条件不同,被防范目标的照度不同,大体上环境条件对应的景物照度如下表所示。环境条件景物照度(LX)晴天阳光直射100000-1000000晴天无阳光直射10000-20000晴天室内100-1000阴天室外500-10000晨昏、日落
室外10-100晨昏、日落室内10室内日光灯100夜间路灯0.1距离烛光20cm10-15。一般来说,被防范目标的最低照度应高于摄像机最低照度的10倍;。黑白监视器监视目标最低照度不应小于10LX,彩色监视器监视目标83-6566●摄像机镜头的选择★镜头
的分类广角镜头:视角90度以上,用在电梯、大厅等小视距大视角场所;标准镜头:视角在30度左右,一般用于走道及周界等场所;长焦镜头:视角在20度以内,用于远距离监视变焦镜头:可从广角变到长焦,用于景深大、
视角广的区域;针孔镜头:用于隐蔽场所监控★镜头的成像尺寸镜头一般可分为25.4mm(lin)、16.9mm(2/3in)、12.7mm(1/2in)、8.47mm(1/3in)和6.35mm(1/4in)等几种
规格,它们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成像尺寸。选用镜头时,应使镜头的成像尺寸与摄像机的成像(靶面)尺寸大小相吻合。83-6667★镜头焦距的确定在选择镜头时,由以下五个因素来确定。分别是监控现场的大小;被摄物体
的大小、物距、焦距、CCD靶面尺寸。前4点可由现场测量并通过计算来确定镜头的焦距标准,计算方法如下:。1/3″CCDF=4.8×L/W或F=3.6×L/H。1/2″CCDF=6.4×L/W或F=4.8×L/H其中,L:为镜头到被摄物体间的距离;W:
为被摄物体的宽度;H:为被摄物体的高度;F:为镜头焦距。★摄像机CCD靶面。摄像机的CCD靶面大相对视场角大,监控的范围也大。。CCD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deice)的简称,是CCD摄像机成像的元件。CCD靶面的大小及与镜头
的配合将直接影响视场角的大小和图像的清晰度。83-6768■某医院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案例1.设计目标通过对医院重要场所的监控,提高医院内的技防现代化水平,节约人力、物力,并能为医院的行政管理提供先进的手段。2.设计特点医院占地广阔,单体建筑物多且功能区多,故其监控区域共划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医
技中心、门诊区、特诊区、VIP病房、办公楼、住院区及周界围墙监控。3.系统功能系统主要通过摄像机、监视器、录像机和控制设备等,使管理人员能实时监视和录制被监视场所的图像信息。83-6969(1)设计思路由于医院园区较大,监控点较多(1500),为能及时处理事
件及履行专门的保安职责,整个系统设计为二级管理模式,即1个总控制中心和5个分控制中心,级间通过网络互联,这样既减少布线,又能集成为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系统特点。各监控区域摄像机通过同轴电缆连接至各分控制中心内的矩阵和DVR主机,通过DV
R实现对重点出入口图像记录;。各分控中心矩阵和DVR主机都接入医院局域网络,矩阵的视频输出传输到总控中心,实现集中监控与管理;。各分控中心监控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与门禁控制系统、周界报警、巡更系统互联,实现联动控制,形成一完整体系。83-7070某医院视频监控系统结构图总控
制中心分控制中心1分控制中心583-7171(2)功能设计●视频控制在总控制中心设置一台主控制键盘,通过网络控制分控中心的矩阵图像切换,并可控制前端摄像机图像的切换和云台/镜头。●图像移动侦测报警每路图像均可设置图像移动报警、录像,故DVR只录制动态图像,
能够节约大量硬盘空间。●录像模式连续录像、预报警录像、传感器录像,并可选择不同的时段进行布防/撤防。●网络传输DVR主机接入医院局域网,利用网络完成传输。83-7272(3)设备选型及技术指标①前端摄像机。楼梯口、楼内走道、办公室等-均为室内环境且照度均匀,因此选用普通型彩色摄像机
;。出入口强逆光场合-要求能看清人的面部,选择有强逆光补偿功能的宽动态摄像机;。手术台-需选用带有可控云台及变焦镜头智能高速球摄像机,摄像头可水平方向360度、垂直方向90度旋转,可以实现远端遥控。。室外周界-范围广、距离远,选用智能高速球,且
预置并与报警联动。。医院周界出入口、车库及特殊应用场合(低矮、容易遭受破坏)-须考虑到环境光线较暗,因此选用超低照度彩色/黑白摄像机。-考虑使用少量一体化设计的防爆摄半球像机。83-7373②传输器材/设备。室外摄像机均安装在专用的摄像机立杆上;。所有室内摄像机信号
均采用75-5同轴视频电缆传输,当传输距离超过500米、采用光缆传输。③控制中心设备。监视器:全部采用21英寸的纯屏彩色监视器;。硬盘录像机:选用嵌入式硬盘录像机,且应具有联网控制和网络图像传输功能。83-74743.综合布线(结构化)系统工程
设计◆基本设计常识。综合布线系统结构为星型,部件有CD、BD、FD和TO;。构成为由一间、二区、三系统;。双绞线水平链路最大敷设距离90M,通路距离100M;。水平系统一般采用非屏蔽(5类或6类)双绞线,特殊场合屏蔽;。垂直干线一般采用光缆(千兆光
纤-4芯/8芯/16芯/32芯等);。工作区划分一般5-10平方一个信息点;。链路应用级别一般为D(千兆入楼,百兆到桌面);。测试模型(基本链路和通道)、测试标准(TSB-67);。整个通路的传输性能决定于最小传输器件的性能;
。产品选型原则为:一家产品、性价比高、售后服务保障83-7575(1)综合布线工程设计步骤—在了解了工程背景后。设计一个合理的综合布线系统一般有七个步骤;1)分析用户需求;2)获取建筑物平面图;3)系统结构设计(图);4)布
线路由设计(图);5)可行性论证;6)绘制综合布线施工图;7)编制综合布线用料清单。83-7676(2)综合布线工程具体设计①分析用户属性和需求。用户对象属性(科研单位、高校,住宅、写字楼或特殊场所)。建筑物特点(高层、多层、框架+减力墙、砖混)。了解用户对网络性能
的要求(带宽要求、点数要求、网络组建要求等)②获取建筑物平面图。仔细了解建筑结构(长宽距离)和初步确定信息点位置;③系统结构设计(图);。垂直干线布线路由设计(出图)④布线路由设计(图);。水平路由布线设计(出图)⑤可行性论证;。初步设计系统性能和图纸
给用户,共同商讨设计合理性⑥绘制综合布线施工图;⑦编制综合布线用料清单。83-7777—综合布线工程图一般包括以下五类图纸。。网络拓扑结构图。综合布线系统拓扑(结构)图。综合布线管线路由图。楼层信息点平面分布图。机柜配线架信息点分布图(3)综合布线工
程图83-7878超5类UTP*10超5类UTP*14超5类UTP*4超5类UTP*5超5类UTP*10超5类UTP*5(72点)(38点)1F7F8F2F11F9F10F超5类UTP*7南塔7层配线间中心
机柜超5类UTP*4超5类UTP*19超5类UTP*10超5类UTP*16超5类UTP*10超5类UTP*14超5类UTP*13超5类UTP*15超5类UTP*16超5类UTP*18超5类UTP*10超5类UTP*14超5
类UTP*15超5类UTP*15超5类UTP*11超5类UTP*15(87点)(89点)19F14F12F13F18F16F15F22F20F21F25F23F24F29F28F26F27F30F超5类UTP*8超5类UTP*4超5类UTP*8南塔18层配线间
南塔10层超5类UTP*4南塔26层配线间6芯室外多模光缆*1接入交换机超5类UTP*4超5类UTP*7超5类UTP*8超5类UTP*2超5类UTP*6超5类UTP*5北塔12层配线间12芯室内多模光缆*1(53点)9F8F7F12F10F11F超
5类UTP*5超5类UTP*6超5类UTP*5超5类UTP*7超5类UTP*6超5类UTP*7超5类UTP*7超5类UTP*6超5类UTP*4超5类UTP*4超5类UTP*9超5类UTP*6超5类UTP*4超5类
UTP*6超5类UTP*6超5类UTP*5超5类UTP*5超5类UTP*6超5类UTP*7超5类UTP*6超5类UTP*6北塔20层配线间5类UTP*45类UTP*4北塔28层配线间(58点)(46点)19F15F1
3F14F18F16F17F23F22F20F26F24F25F33F30F29F28F27F32F31F34F接入交换机接入交换机接入交换机接入交换机接入交换机网络/综合布线拓扑结构图83-797983-8080
综合布线管线路由图桥架300×200桥架400×20083-8181中心机房机柜设备布置图600mm600mm接入交换机24口模块式配线架CAT5eUTP分配线间机柜设备布置图8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