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园林树木(第3章).pptx,共(29)页,116.455 K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9010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3章: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教学题目: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教学重点:温度;水分;光照;空气;土壤与植物生态的习性教学难点:树木生态因子间的相互制约性与景观构图的协调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指导阅读——提问——讨论
——归纳参考书目:1、城市生态学2、树木生态与养护3、森林生态学第1节:温度因子一、基本概念1、植物的环境——指植物所生活的空间叫植物的环境。包括气候;土壤;地形地势;生物;人类生活等方面。P602、生态因子——对植物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称“生态因子”。
P603、生存条件——生态因子中对植物必不可少的因素称植物生存条件。绿色植物的生存条件是指氧气、二氧化碳、光、热、水及无机盐六个因素。P604、综合作用——环境中的各生态因子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它们组合成综合的总体,对植物的生长生存起着综合的生态,生理作用。P605、主导因子——在生态因子对植物的生态,生理综合影响中,处于主导地位的生态因子称主导因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主导因子不是固定不变的。P606、生存条件的不可代替性——生态因子虽互
有影响,紧密联系,但生存条件是不可代替的,缺乏某一条件不可能用另一条件来代替。P607、生存条件的可调性——指某一生存条件在量上不足而在其他生存条件量的增加而得到调剂并收到相近的生态效应。这一现象称生存条件的可调性,但这种调剂是有限度的。P608、生态幅——植物对生态
条件及生态因子变化强度的适应范围,超过植物则死亡,这一范围叫“生态幅”。P609、日较差——一日中大气温度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日较差。P6110、温周期——植物对昼夜温度变化的适应性称温周期。P6111、寒害——指气温在物理零度以上时使植物受害甚至死亡的情况。P6212、霜害——当气温降至00
C时,空气中过饱和的水汽在物体表面就凝结成霜,这时植物的受害称霜害。P6213、冻害——气温降至00C以下使植物体温亦降至零下,细胞间隙出现结冰现象,严重时导致质壁分离,细胞膜或壁破裂就会导致植物死亡。P6214、冻拔—
—在高纬度的寒冷地区,当土壤含水量过高时,由于土壤结冻膨胀而升起,连带将草本植物抬起,至春季解冻时土壤下沉而植物留在原位造成根部裸露死亡。这种现象称冻拔。P6215、冻裂——在寒冷地区的阳坡或树干的阳面由于阳光照晒,使树干内部的温度与干皮
表面温度相差数十度,对某些树种而言,就会形成裂缝。这一现象称冻裂。P6216、生长期积温——植物在生长期中高于某温度数值以上的昼夜平均温度的总和称该植物的生长期积温。P6317有效积温——指植物开始生长活动的某一段时期内的温度总值。计算公式S=(T-T0)N。P63二、侯平均温
度与季节。P611、候平均温度10—220C,属春季或秋季2、候平均温度>220C,属夏季3、候平均温度<100C,属冬季三、昼夜变温对植物的影响1、种子发芽:变温比恒温好。2、植物生长:变温比恒温生长好
。3、开花结实:一定温差条件下,花较多,果较大,质较好。四、日变幅与植物区系的关系1、原产大陆性气候区的植物:日变幅10—150C。生长发育最好。2、原产海洋性气候区的植物:日变幅5—100C。生长发育最好。
3、热带植物:日变幅很小,生长发育良好。五、突变温度对植物的影响1、突然低温:引起寒害,霜害,冻害,冻拔,冻裂。2、突然高温:高于最高点就会植物造成伤害直至死亡。被子植物约500C;裸子植物460C。六、生长期
积温;有效积温;活动积温计算通式:S=(Ti-To)n(一)生长期积温STi——日期内的日平均温To——为生物学零度n——某一植物生长活动天数(二)有效积温STi——日期间的日平均温度To——为生物学零度n——生长期某一发
育阶段的天数(三)活动积温STi——日期间的日平均温度To——为物理学零度n——某一时期的天数本节小结:1、基本概念2、候平均温度与季节的关系3、日变幅与植物区系的关系4、突变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5、温度与植物分布的关系6
、生长期积温与有效积温的关系本节思考题:1、名词解释:植物的环境;生态因子;生存条件;总和作用;主导因子;生存条件的不可代替性;生存条件的可调性;生态幅;日较差;温周期;寒害;霜害;冻害;冻拔;冻裂;生长期积温;有效积温。2、简述候平均温度与
四季有何对应关系。3、日变幅与植物区系有什么联系,在树木引种中有何意义?4、突变温度对植物的生长有何影响?5、昼夜变温对植物生长发育有何影响?在控制温度的温室栽培中有何指导意义?6、生长期积温、有效积温、活动积温有何区别?第2节:水分因子一
、基本概念1、旱生植物——在干旱的环境中能长期忍受干旱而正常生长发育的植物类型。P632、中生植物——不能忍受过干或过湿的环境条件的植物类型。P643、湿生植物——在潮湿环境中才能正常生长的植物类型。P654、水生植物——在水中才能
正常生长发育的植物类型。P655、耐旱植物——在干旱环境中能正常生长的植物类型。P656、耐淹植物——在一段时间内淹没后还能正常生长的旱生植物类型。P65二、水分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植物生态类型1、旱生植物①少浆植物或硬
叶旱生植物②多浆植物或肉质植物③冷生植物或干矮植物2、中生植物3、湿生植物①阳性湿生植物②阴性湿生植物4、水生植物①挺水植物②浮水植物③沉水植物三、耐旱、耐涝树种等级学生自学四、水分其他形态对树木的影响1、雪2、冰雹
3、雨凇,雾凇4、雾本节小结:1、基本概念2、以水分因子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植物生态类型3、水分的其他形态对树木的影响本节思考题:1、名词解释:旱生植物;中生植物;湿生植物;水生植物;耐旱植物;耐淹植物。2、依水分因子植物可分哪几种生态类型?各举5
例。3、树木按耐旱能力可分几级?各举5例。4、树木按耐涝能力可分几级?各举5例。5、对树木影响的水分其形态有哪几种?第3节:光照因子一、基本概念1、长日照植物——植物在开花以前需要有一段时间的每日光照时数大于14小时的临界时数称长日照植物。P682、短日照植物——开花前需要
一段时间的每日光照时数少于12小时的临界时数的称短日照植物。P683、中日照植物——只有在昼夜长短时数近于相等时才能开花的植物。P684、中间性植物——对光照和黑暗的长短没有严格的要求,只要发育成熟,无论日照长短均能开花
的植物。P685、光补偿点——树木光和作用所合成的物质量恰好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量相等,此时的光强称光补偿点。P696、光周期现象——每日的光照时数与黑暗时数的交替对植物开花的影响称光周期现象。P68二、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可见光及波长红760—
626;橙626—595;黄595—575;绿575—490;青兰490—435;紫435—3702、可见光的作用①青兰紫光:抑制植物加长生长,促进芽的形成与细胞分化,加速花青素形成,使花朵艳丽。②紫外线:抑制节间伸长,使花色艳丽。③红光和不可见红外线:促进茎的加长,种子和孢子的
萌发。总之:红光作用最大,其次是蓝紫光。红光有利于叶绿素的形成,促进CO2分解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蓝光有利于有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绿光及黄光则大多数被叶子反射。三、日照时数与植物类型1、长日照植物2、短日照植物3、中日照植物4、中间性植物四、
光强与植物类型1、阳性植物2、阴性植物3、中性植物五、树木耐荫性的标准1、生理指标法①光补偿点:耐荫强:100—300lux;不耐荫阳性树:1000lux②光饱和点:耐荫强:5000—10000lux;阳性树—50000lux以上。2、形态指标法①树冠:伞形者
多阳性树;圆锥形枝紧密者多耐荫树。②树干下部侧枝:早枯落者为阳性树;不易脱落而繁茂者为耐荫树。③常绿树:叶幕区稀疏透光,叶片色浅且叶薄寿命短者为阳性树,否则为耐荫树。④常绿针叶树:叶针状多阳性树;叶扁平或鳞片状而表背区别明显者为耐荫树。⑤阔叶树:常绿阔叶树多为耐
荫树;落叶阔叶树多为阳性树或中性树。本节小结:1、基本概念。2、光质对植物的影响3、日照时数与植物类型4、光强与植物类型5、树木耐阴性判断标准本节思考题:1、名词解释: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中间性植物
;阳性植物;阴性植物;中性植物;光补偿点2、简述光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简述日照时数与植物类型的对应关系4、简述光照强度与植物类型的关系5、简述生理指标法判断阳性树与阴性树的标准6、形态指标法包括那些内容?第4节:空气因子一、空气中对植物起主要作用的成分1、O2和CO2:提高CO2浓度
可明显提高收获量。2、N2:固氮微生物和蓝绿藻可吸收和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二、空气中的污染物质1、氧化性2、还原性3、酸性4、碱性5、有机毒害性6、粉尘类型三、城市环境中习见的污染物质和抗烟尘树种1、SO22、光化学烟雾3、氯与氯化氢4、氟化物四、空气的
流动与抗风树种1、空气流动的利弊利:有助风媒花树种的传粉弊:造成树木的生理和机械损伤2、抗风树种等级划分强:如马尾松,黑松中等:如侧柏,龙柏弱:大叶桉,榕树,雪松本节小结:1、空气中对植物起主要作用的成分2、空气中污染
物质的种类3、城市环境中习见污染物质及各级抗性代表种4、空气流动及各级抗风代表种本节思考题:1、空气中对植物起主要作用的成分有那些?2、空气中污染物有那些种类?3、举例说明抗SO2、O3、CL或HCL、氟化物的等级及代表树种(各举3个例子)4、简述气流对植物的影响5、举例说明
抗风等级及代表树种(各举3个例子)第5节:土壤因子一、基本概念1、酸性植物——在PH值小于65的土壤中生长最好的植物称酸性植物。P742、中性植物——在PH值在65—75之间的土壤中生长最佳的植物称中性植物。P743、碱性植物——在PH值大于75的土壤中生长最
好的植物称碱性植物。P744、喜盐植物——能在土壤含盐量为1—6%的环境中生长正常,且能吸收大量可溶性盐类并积聚在体内,细胞渗透压高达40—100个大气压的植物称喜盐植物。P745、耐盐植物——指能在土
壤吸收盐分但并不在体内积累而是将多余的盐分经茎叶上的盐腺排出体外的一类植物称耐淹植物。如柽柳,红树。P756、抗盐植物——指根细胞膜对盐类的透性很小,很少吸收土壤中的盐类,植物体的高渗透压是由于体内有较多的有机酸,氨基酸和糖类所形成的。如甜菁
,盐地风毛菊。二、土壤PH与植物类型1、酸性植物PH<6.52、中性植物PH6.5—7.53、碱性植物PH>7.5三、土壤含盐量与植物类型1、喜盐植物——吸盐积盐2、抗盐植物——很少吸盐3、耐盐植物——吸盐排盐四、土壤肥力与
植物类型1、瘠土树种2、喜肥树种本节小结:1、基本概念2、土壤酸碱度与植物类型3、土壤含盐量与植物类型4、土壤肥力与植物类型本节思考题:1、名词解释:酸性植物;中性植物;碱性植物;吸盐植物;耐盐植物;抗盐植物2、依土壤PH
,植物分哪几类?各举5个例子。3、依土壤含盐量,植物分哪几类?各举5个例子。4、依土壤肥力,植物分哪几类?各举5个例子。第6节:地形地势因子一、海拔高度:同一树种,海拔高度变低,节间变短,叶片排列变密。二、坡向方位:北
方降雨少的地区,北坡植被茂密;南方雨量充沛地区,南坡植被繁茂。三、地势变化:地势平缓地区,植物生长较好。本节小结与思考题:简述海拔高度,坡向方位,地势与植物生长状况的关系。第7节:生物因子一、昆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如象鼻虫可使豆科植物种子几乎全部毁坏。二、鸟类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些鸟类对
散布种子有利,有的吃掉大量嫩芽。三、寄生植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如菟丝子可使大豆大大减产。槲寄生,桑寄生会使寄主生长势逐渐衰弱。四、树木毒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如苹果树种在胡桃树附近,苹果树会受胡桃叶分泌出核桃醌的影响而发生毒害。将皂荚,白蜡树,驳骨丹种在一起,有促进
生长的作用。本节小结与思考题:生物因子对植物生长有那些影响?第8节:植物的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一、垂直分布分布模式图见图三——8——1;P78二、水平分布图分布模式图见图三——8——3;P78本节小结与思考题:
1、简述垂直分布模式图的基本内容。2、简述水平分布模式图的基本内容。第9节:城市环境概述一、城市气候(一)城市的飞垫面(二)微尘与细菌1、微尘:是指空气中一切漂浮的污染空气的微粒,通常分为习称的离子与核。①离子:不是物理学上的离子,而是指比半径
10-8㎝较大的微粒。②核:按大小可分为巨型核(半径约为10-3㎝),大核,小核。③微尘的垂直分布:近地面含尘量最大,22M高的屋顶上层,房屋烟囱把微尘吹到这一层。50—60M高处是工厂烟囱烟气污染层,离开空气层往上,微尘急剧下降。2、细菌:见表
三——9——1。P80(三)城市空气的气体成分(四)城市雾障(五)城市气候特点:共6点见P81二、城市的水和土壤(一)城市水系与水体污染1、城市水系2、水体污染(二)城市土壤与污染1、城市的土壤变化2、
土壤污染3、土壤透气性与紧实度三、建筑方位和组合(一)东面:一天数小时,约下午3时后为庇荫地,光强不大,不会有过量情况。(二)南面:白天全天几乎都有直射光,反射光也多,墙面辐射热也大加上背风,温度高,生长季节长,适于喜光和
暖地的边缘树种。(三)西面:与东面相反,上午以前庇荫,下午西晒,光照时间短,但强度大,变化剧烈,适选耐躁热,不怕日灼的树种。(四)空气污染区情况复杂,要根据具体污染及浓度选择相应抗性树种。本节小结:1、
城市气候特点2、城市水和土壤3、建筑方位与树种选择本节思考题:1、简述城市气候的特点。2、简述城市水土污染的特点。3、简述城市建筑方位与树种选择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