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18苏州园林ppt(PPT108页).pptx,共(108)页,3.676 M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8964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叶圣陶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罗曼·罗兰美在粗犷美在清新美在原始古朴美在动感美在静谧美在气势导入新课人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西湖美,苏州什么美?“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南”。苏州园林真是令人神往。的确,凡是游览过苏州园林的人,没有不为苏州园林典雅别致的造型,处处入画的设计赞叹不已的。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22岁之前一直生活在苏州,他不仅对苏州园林有着深厚的感情,还有着深入的研究。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叶圣陶先生的介绍,一起走进苏州园林。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清总说、分说的结构,把握文章描述的苏州园林的特征。3、体味文章语言的多样性,揣摩用词的准确性4、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学习写说明文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苏州的园林艺术。留园狮子林网师园退思园拙政园苏州园林简介苏州园林苏州的园林,以典
雅淡朴、小巧玲珑著称。自古就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之说。据说,在明清两代,苏州的私家园林多达200处。苏州园林面积较小,一般在10亩以内,大的也不过几十亩,并处处入画,移步换景,引人入胜,给人以“不出城廓而
获山水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美”的享受。江苏苏州古典园林1997年12月,江苏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
。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
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苏州园林示意图苏州四大名园——沧浪亭在苏州市城南人民路三元坊,原为吴越时(907~926年)广陵王的花园。宋庆历四年(1044年)诗人苏舜钦在园内始
建沧浪亭,并写《沧浪亭记》。南宋初年成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为苏州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名园。苏州四大名园——狮子林位于苏州市城东北园林路,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元至正二年(1342年)天如禅师为其师中峰和尚而建,名“菩提正宗寺”,后易名“狮林寺”。因为园中有很多石
峰都似狮子形,故名“狮子林”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城内东北街,为苏州最大的名园。它是苏州四大古典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之一,而且还是全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实为苏州园林之冠。苏州四大名园——留园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留园是明万历年间太仆徐泰时建
园,时称东园,清嘉庆时归观察刘恕,名寒碧庄,俗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茸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改名留园。作为苏州人的叶圣陶认为苏州园林有一种怎样的美?自我研学生成新知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
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的重要阶段。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9),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21年与沈
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解放后,历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他原籍是江苏苏州,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轩榭()重峦叠嶂()丘壑()嶙峋()镂空()蔷薇()池沼()相间()着眼()xu
ānxièluánzhànghèlínxúnlòuqiángwēizhǎojiànzhuó给下列字注音鉴赏:因地制宜:映衬:重峦叠嶂: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课文指根据具体地形,设计各不相同的园林。因,依照、根据。宜
,适当、适宜。映照,衬托。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解释下列词语阅历:雷同:景致:别具匠心:斟酌:由亲自体验、经历而得来的知识。不该相同而相同。指别致的、有情趣的风景。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
适当。思考1.文章说明对象和其特征是什么?2.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试抓住中心句概括各段主要内容,。3.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什么特点?4.第3-6段和第二段有何联系?5.文章用什么说明顺序?结构上有何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
画。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1.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2.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3.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画美。4.近景远景的层次给人景致美。5.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6.门和窗是高度的图案美。7.极少用彩绘给人色彩美。从七个方面
紧扣“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体特征。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板书:特征苏州园林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②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不对称,求自然之趣
)③说明顺序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艺术)④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着眼在画意)⑤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景致深)⑥注意角落的配置(图画美)⑦注意门窗的设计、雕镂琢磨(图案美)⑧注意建筑色彩的调配(安静闲适,色彩美)⑨主次概括(总)具体(分)
地位价值:标本;不可错过逻辑顺序文章结尾告诉人们苏州园林值得介绍的还很多,文中所介绍说明的只是一些方面。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无穷和思索,激发人想亲自观赏一番。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什么特点?完美的图画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
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3段4段6段5段分说总说内容上一一对应(2段)自读课文3-9段,划出能具体表现图画美的句子,再读一读.品味图画美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到了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总的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知道
说明文始终要注意紧紧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课后小结合作探究生成能力苏州园林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设计怎样体现的?课堂讨论(二):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池
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苏州园林的墙壁上有砖砌的镂空图案廊子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注意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注意色彩的搭配注意门、窗的图案美角落的布置阶
砌旁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是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园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
艺美术的上品。色彩的调配•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泥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称。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江南园林甲天
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三、分析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本文中所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1.作比较:①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既是比喻,又是比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的特有风格。②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
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2.举例子例如第2段,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例子,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再如第5段中,以
几条园里的古藤为例,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3.摹状貌例如第5段中,对苏州园林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小结: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既突出了事物的特征,又使语言达到了准确、简明而又形
象生动的要求。揣摩语言,体味本文语言运用准确的特点.2.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句中红色的字有什么表达作用?)1.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
句中红色的字是否可以去掉?)四、揣摩语言准确不能去掉。“似乎”表推测,因为这些园林都是古代建筑,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已故去,所以只能是推测。“务必”表明设计者们坚定的追求。2.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句中红色的字有什么表达作用?)1.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
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句中红色的字是否可以去掉?)这两个词表意肯定,一点都不含糊,合乎实际,用词非常准确。准确生动1.动词的运用。如文中第7段说明苏州园林在每一
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用了“栽”“蔓延”“补”几个动词,紧扣“注意图画美”一个“补”字说明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单调为多彩。语言特征2.副词的运用。如“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其中的“大
多”、“极少”用得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又如“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其中“一切”、“决不”则表示十分肯定的语气,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3.描写性的词语的运用。“重峦叠嶂”写出了假山平地突兀而
起,层层叠叠的景象。“高低屈曲”状写出了池沼河道的边沿很少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色。“俯仰生姿”写出了高树与低树种植在一起,上下相望的风姿,描绘出对各类树木错落有致的精心安排。“盘曲嶙峋”形容古老藤萝枝条的弯曲枯干,
满眼“珠光宝气”又写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了生意盎然的画面。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文章融说明、记叙、议论于一体,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来分析原理。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请同学们在
文章中找出除说明之外其他表达方式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表达方式描写1.“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花树相间。”2.“古老的藤萝……珠光宝气。”3.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写出了万木争荣的景象。烘托出园林的繁
华气氛。描绘了游人观鱼的动人情景。议论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2.“我想,用图画来比方……是不讲究对称的。”3.“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可是没法说出来。”评价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评论不讲究对称的美学原理。评论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小结本文说明语言准确而又
生动,严密而又精练,表现力很强,使文章充满情趣、画意。作者为我们介绍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点,给我们再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同时赞美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苏州园林是我国江南园林之最,那么在我们重庆有哪些风景名胜,选择一处加以介绍。课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