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用电安全之触电事故及案例剖析.pptx,共(45)页,197.610 K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8955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用电安全——触电事故及案例剖析6.2.6违章起吊触及高压◼企业名称:某建设工程总公司◼伤亡情况:死亡1人,受伤1人◼发生时间:2000年9月26日15时45分◼事故经过:9月26日15时30分左右,由该建设工程总公司下属分公司起重班和有关外
来施工人员,使用起重吊车拆除钢便桥时,2名民工拉动在吊车上的工字钢横梁,使吊车钢丝绳接近上方高压线(10)发生感应电压电击事故,2名民工被电击后坠落河中。经现场工人全力抢救,1名脱险,另1名溺水身亡。事故原因◼一、直接原因◼1.物的不安全状态。起重吊车与上方高压线间距太近(为铜芯铝
绞线),使吊臂下垂直钢丝绳工作移动离高压线左右,致使安全距离不足,这是本起事故发生的触发源点,也是事故的主要原因。◼2.人的不安全行为。有章不循,无视法规,违章作业,在已经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时,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冒险蛮干,是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1.拆除方案不到位。在拟定吊装和拆除工程方案时,未能对周围的环境做认真的调查分析,特别是在10高压线下作业,没有向供电部门咨询和办理有关施工手续,擅自违章冒险作业。这是本起事故的违规原因。◼2.安全管理不到位。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未
能贯彻到位,作业标准不明确,现场缺乏监督检查和统一指挥,导致了作业现场混乱。这是本起事故的监管原因。◼3.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该公司和施工队长思想上未得到落实,对施工人员未进行必要的安全交底,致
使施工队长和职工的安全意识差,对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性及其操作方法无知、轻视、不理解,从而使安全生产工作得不到有效保证。这是本起事故的教育管理原因。血的教训◼1.要学会“三思而行”的思考方法。三:再三。再三思考,然后才行动。提示人们,安全生产,人命关天,一举一动,都要慎之又慎。对与生产
作业相关的情况不甚了了,没有把握时,切忌莽撞行事,必须反复掂量。只有对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正确的对策。草率行事,往往是酿成灾难的开端。◼◼2.要按照“循规蹈矩”来做好各项工作。循:遵照;规、矩:定
圆和方的标准工具。借喻行为的标准。提醒人们,做任何工作都要遵守规矩、纪律和制度,按常规办事。同时,警示操作者,各类安全操作规程都是前人经验、教训的总结,执行中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否则,安全管理工作很难得到有效保障。◼3.安全管理工作要做到
“常备不懈”。备:准备,防备;懈:懈怠,放松。提示人们要经常准备,毫不松懈。安全生产不能出了事故抓一抓,不出事故就听之任之,置之脑后。要做到经常抓,时时防,警钟长鸣,才能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才有可能控制事故的发生。松一阵,紧一阵,生产一忙就
把安全置之脑后,迟早会出事故。思考◼▲在高压线路下作起重作业是否要办理审批手续?◼▲在编制拆除方案时,应遵守哪些原则,你单位是怎样贯彻执行的?◼▲在危险状态下作业,你怎样安排工作的,责任制又是怎样贯彻落实的?6.2.7违章推车遭受电击◼企
业名称:某钢结构材料厂◼伤亡情况:死亡3人,受伤2人◼发生时间:2004年5月1日14时52分◼事故经过:5月1日14时30分左右,为整理工作场地(吊移H型钢结构件),该厂主要负责人(投资者)指挥5名工人将停在40m之外的“土制四轮车式桅杆吊”移
至工作场地。因吊车位置不当,需调整方向,该负责人让5名工人推着吊车转向,由于吊臂呈倾立状(高度达9.8m),在移动过程中不慎碰及上方35高压线,致使5名工:人均遭触电。虽经全力抢救,仍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的重大伤亡事故。事故原因◼一、直接原因◼1、物的不安全状态。
经现场勘察和实地测量,该线路离地面为9.48m,而“土制四轮车式桅杆吊”的吊臂在事故状态时最高点对地垂直距离为9.8m,当时作业现场无任何警示标志牌,以至于现场操作人员疏忽这一危险源而引发了电击事故。◼2
、人的不安全行为。从整体上看,该企业安全防范意识较差,不论是企业承包负责人,还是普通员工,都存在盲目冒险意识。在移动桅杆吊之前,未能查看四周环境,更没有将吊臂降下、平放,不采取任何防范措施,在危险区域里冒险进行操作,结
果酿成了大祸。这是造成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也是主要原因。二、间接原因◼1.该企业领导法律意识淡薄,在施工作业指挥过程中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也未经电力管理部门的批准,擅自在35高压线危险性区域内进行吊移作业,从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这是本
起事故的违规原因。◼2.企业内部管理混乱,根本没有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也没有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和作业规程。从整个移吊过程中反映出作业现场混乱,既无防范措施,也不懂操作的安全规程,指挥人员及员工的意识较差。这是本
事故的管理失控原因。◼3.出租方违反《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在出租协议中没有明确安全生产管理条款,也没有向承租方交待厂区上方存在着35高压线的危险事项,对承租方作业现场缺乏防、调和监管,使得作业现场违规行为无人予以制止,最终诱发了
重大事故的发生。这是本起事故酌监管原因。血的教训◼1.事故教训告诫了企业领导和现场作业指挥者,在施工中务必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危险区域内进行施工,首先必须办理相关的审批手续,得到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其次要切实做好防范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现场操作者应相互
监督,互相提醒,这样才能避免突发事件。反之,我行我素,擅自违章指挥,必然会招来事故的灾难及法律的惩处。◼2.沉痛的教训警示了企业员工,在危险场所作业,决不能贪图方便,冒险蛮干,要坚持做到一巡(巡视一下作业环境和周围是否有危险源或隐患之处);二查(一是查看操作设备有没有危险隐患,
应如何纠正;二是查看自身和他人在作业中有无违规现象和不良行为,发现问题应立即制止或向上级汇报);三到位(作业前安全交底必须到位;防范措施必须到位;遇到问题应及时分析、处理要到位)。否则,安全生产很难得到保障。◼3.事故的教训证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搞多种经营的发展,必须按法律办事,。按规
运作。本起事故的发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就是因为出租方没有按法规程序签订安全生产协议,也没有告知危险区域的威胁,结果被牵连负连带责任。这样无知造成的血的教训值得人们深刻反思。思考◼▲你认为本起事故的关键点在哪里,应怎样吸取教训?◼▲操作者在日常
中怎样调整自身的安全行为?◼▲节假日前后应抓哪些安全工作?请结合你的做法谈谈感想。6.2.8移动设备引发触电◼企业名称:某无纺布有限公司◼伤亡情况:死亡1人◼发生时间:2002年8月22日8时◼事故经过:8月22H8时左右,该厂磨粉车间1名磨粉工夜班下班后,看到厂区道路旁放着一台钢筋切割机(是昨夜
厂内搞基建的施工队所使用的设备,未切断电源),便擅自上前搬动。在搬动时拉脱了切割机手柄,使手柄内的电气线路上端处两根电线绝缘层破损裸露,并触到手柄的金属管,造成切割机整体带电,此时,该工人又用双手搬拉切割机的金属底座
,导致触电倒地。现场工人发现后,立即切断电源,进行现场胸压、人工呼吸急救,后急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原因◼一、直接原因◼1.物的不安全状态。经查证,所使用的电柜箱不符合标准,电气线路乱拉乱接,未能做到一机一闸,同时也未安装
可靠的漏电保护器;钢筋切割机有关防护设施不到位,手柄固定螺丝不牢靠,设备无接地或接零装置,从而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安全隐患。◼2.人的不安全行为。该工人在搬动设备时,未能查看电源是否切断的情况下,擅自冒险搬动切割机,并拉脱了手柄,致使电源线破损设备带电,是造成本
事故的起因物,也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二、间接原因◼1.安全管理不到位。该公司领导对生产、基建现场管理不力,尤其是对现场的设备设施存在的缺陷和隐患没有及时消除,而且保管不善,对施工现场的用电,没有制订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从而放纵了本起事故的发生。◼
2.安全教育不到位。职能部门放松了日常的安全培训教育,致使职工缺乏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尤其是个人行为上,什么叫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基本常识一无所知,因而造成了触电事故的发生。◼3.特殊工种管理不到位。该建筑施工队,严重违反了国
家有关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安排无电工证人员安装电气线路,致使电柜箱和电源线不符合建筑用电安全技术标准,同时也违反了用电管理要求,设备使用后未能关闭电源开关,最终酿成了事故的发生。血的教训◼这起事故的发生,充分暴露了该公司和建筑施工队有关领导,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较淡薄,尤其是对作业
现场的事故隐患和事故苗头分析不够,监督不到位。执行规章制度的力度不大,有章不循的现象在作业场所尤为突出,在安全防护设施方面舍不得投入,对工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还浮于表面等。◼本起事故教训极其深刻,我们要引以为戒,联系
实际,落卖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1.作业现场临时用电必须严格执行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2.搬迁或移动设备必须首先切断电源,然后由专人负责搬运或移动;如发现有违章行为,应立即制止,采取措施,以防发生伤害性事故。◼3.
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零线连接。◼4.作业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做保护接零外,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设置漏电保护装置。◼5.总电源处和各专用开关箱中必须装有经过安全认证符合要求的漏电保护器,并做到一机一闸,严禁乱拉乱接。◼
6.要加强培训教育,应做到,特种作业人员一定要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资格证后才能上岗;一般工种人员也要进行必要的培训,要掌握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同时要做好现场的监督巡查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思考◼▲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为什么要采用保护零线连接?◼▲在电箱内为什么要安装漏
电保护器,其目的是什么?◼▲企业应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你有哪些建议和方法?6.2.9拆除话线遭受电击◼企业名称:某设备安装维护有限公司◼伤亡情况:死亡1人◼发生时间:2006年7月12日17时许◼事故经过:7月12日下午,该公司下属施工队进行民宅拆迁后通信线路拆除迁移施
工作业。17时左右,1名杆线工爬上线杆剪切通信线缆时,不慎碰及旁边的电力线,触电后不省人事悬挂在线杆上。现场其他人员发现后,组织施救并急送医院,终因时间过长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原因◼一、直接原因◼1.物的不
安全状态。经对现场勘察和核实,该民宅东侧分别立有通信线杆和电力线杆,两线杆相距仪左右一且通信线杆向电力线杆歪斜;电力线路为通过配变400V出线(三相四线制),四根电力铜芯铝绞线从通信线缆上方交越,其中一根电力线紧靠通信线缆
,距离仅0.3m左右;通信线杆上端经铁抱箍扣件固定与地面之间连接一根钢丝绳斜拉线。上述的危险状态,为事故的形成提供了条件。◼2.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者未认真观察旋工现场,也未采取严密的绝缘防护措施,在电力线电源未切断的情况下冒险上杆剪切通
信线缆,导致作业中身体部位触及电力线,与接地的铁箍扣件、钢丝绳斜拉线相导通,形成电流闭合回路,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这是引发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也是主要原因。二、间接原因◼1.施工组织不到位。该公司以各工程队队长为负责人,由队长组织施
工作业,采取以包代管的形式,使得组织施工、安全交底、作业指导、培训教育和现场监管,都得不到有效控制,是本起事故的失控原因。◼2.防范措施不到位。施工负责人安全意识淡薄,在布置作业任务时,未制订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书,只是口头简单交待了安全注意事项,同时在局部临近电力线路拆除作
业时,既未与供电部门协调联系,采取断电施工的措施,也未安排现场监护、落实绝缘防护措施,而是凭“经验”组织施工,从而酿成了事故的发生。这是造成本起事故的重要原因。◼3.现场急救不到位。经调查询问,现场作业人员缺乏触电救护常识,当发现有人
悬挂在线杆上,误认为是“中暑或心脏病”,并没有迅速采取施救措施,从而延误了急救时间造成了不幸。血的教训◼这是一起忽视安全、管理混乱、冒险蛮干、急救知识缺乏所引发的触电死亡事故。如果该公司能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加强施工作业的组织管理,提高员工安全
意识和防范能力,这起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由此,警示各类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应以这起典型事故为例,举一反三,警钟长鸣,接受教训,重视加强对施工项目承发包的管理和现场作业的管理。◼1.在项目承包前,甲方应做到:“一审、二查、三明确”。即:一审是指承包方
是否有营业执照、技术资质等级、法人证书或法人委托书等安装许可证、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二查是指经招标、议标、定标后,一是要查一查是否签订承包合同书和安全协议书;二是要查一查是否有一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网络;三明确是指双方的职责和义务是否明确,技术
交底、危险源点是否明确,作业程序和制订的防范措施是否明确。◼2.在项目承接后,乙方应把好“六大关”。即:录用关(人员健康检查、安全教育、签订合同);施工关(施工前交底明确、内容具体、措施到位);作业关(作业现场应达到“三大标准”:标准化管理、标准化防护、标准化作业);检查关(应做到“三定”
:定人、定时、定内容);收工关(作业完工前应做好“三查”:自查、互查、专查);救护关(一旦发生事故要懂得救护程序、设备设施的使用、现场急救方法)。思考◼▲什么叫安全距离,它与哪些因素有关?◼▲低压带电作业应遵守哪些规定?◼▲装拆通信线缆时,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6.2.10操作有
误造成触电◼企业名称:某建筑工程公司◼伤亡情况:死亡1人◼发生时间:2000年8月17日16时◼事故经过:8月17日下午,该建筑工程公司下属项目部水电班按照施工进度,由班长带队到某企业实施厂房内消防水管安装作业。电焊工赵某某与何某
某2人负责焊接消防水管角钢支架(支架离地3m)。赵某某做好了准备工作,戴好了安全带和一双半新旧的帆布手套站在竹梯上进行作业,竹梯由何某某扶持。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电缆吊得较紧,工作不便,赵某某先将焊钳搁置在竹梯横档上,把电缆拉松踩在脚下后,再用手指去钩焊钳时,右手接触焊钳
的带电部位,同时为保持平衡,左手又顺势抓住了所焊接的角钢支架,此时电焊机的77V空载电压将赵击麻,便叫了一声“麻”,并用力将焊枪甩掉。这时何某某发现后爬上梯子,帮赵解下安全带问他有什么不适并准备扶他下梯,赵讲不要紧,休息一下就可以,就自己下梯,但走了几步就从竹梯上顺势滑下倒在地上。现场人员立即将赵
急送医院,进行抢救无效死亡(诊断为触电)。事故原因◼一、直接原因◼1.物的不安全状态。防护设施不到位。使用电焊机时,未能严格按照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作业,现场电气线路零乱,没有穿管保护;电焊机未做保护接零、无漏电保护器;电焊机无二次空载降压保护器等有关
防护措施都没有到位,是造成触电死亡事故的直接原因。◼2.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者在操作过程中冒险蛮干,未能按规定执行,手持把线爬梯登高,移动把线时未切断电源,未戴绝缘手套,在抓焊钳时,接触了焊钳的带电部位,而左手又接触了施焊的角钢支
架,形成电流回路而触电,是引发本起事故的主要原因。二、间接原因◼1.管理不到位。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落实到位,有安全交底但未能严格执行,特别是在具体内容上未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交底工作,针对炎热天气人体因出汗极易发生触电事故这一特点,未严格督促施工人员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移动把线时
未能将焊机电源切断;作业环境未作全面检查。这是造成本起事故的间接原因之一。◼2.教育不到位。企业领导对日常的安全教育抓得不深、不细、不严,放松了管理,尤其在安全操作管理七,未能联系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培训教育,致使职工缺乏操作技能、识别判断、现场急救等有关
专业知识,遇事慌乱,束手无策。这是本起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之二血的教训◼1.为防止触电事故,作业时应按规定穿戴防护工作服、手套和绝缘鞋,并保持作业环境干燥和清洁,潮湿地点应铺设绝缘材料。◼2.焊接工作开始前,应检查焊机和工具是否完好和安全可
靠。焊钳和焊枪应采用国家定型产品,绝缘良好。◼3.身体出汗后而使衣服潮湿时,切勿接触带电工具(件),以防触电。◼。◼4.在改变焊机接头、更换焊件需改接二次回路时、更换保险装置时、发生故障需检修时、转移工作地点搬动焊机时及完工离场时,均需切断电源。◼5
.带电情况下,焊钳不得夹在腋下或将焊接电缆挂在脖颈上搬工件。◼6.更换焊条一定要戴好绝缘手套,严禁赤手操作。◼7.危险场所需有2人以上轮换作业并互相督促,遇有危情,立即切断电源及时处置。电焊作为特种作业工种应加强对焊
工专项安全技术知识的培训,并重点对触电原因及现场触电后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方法进行普及教育,增强自身防护意识和基本救护技能思考◼▲你单位在焊接作业上是否管理制度和操作标准?◼▲你认为防止发生焊接触电事故还应采取哪些措施?◼▲你所在的班组是否受过急救训练,基本常识和方法是否
掌握?谢谢23.7.2518:58:5618:5818:5823.7.2523.7.2518:5818:5818:58:5623.7.2523.7.2518:58:562023年7月25日星期二6时58分5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