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评价

PPT
  • 阅读 5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5 页
  • 大小 220.098 KB
  • 2023-07-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精品优选】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1安全评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1安全评价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1安全评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1安全评价
1安全评价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4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1安全评价.pptx,共(45)页,220.098 K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8937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章安全评价理论第1节安全评价概述•掌握安全评价的定义、内容、分类,从宏观上认识安全评价工作。•一、安全评价SafetyAssessment以实现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

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的活动。安全评价可针对一个特定的对象,也可针对一定区域范围。原理:相关性原理类推原理惯性原理量变到质变原理方法:安全检查方法安全检查表方法危险指数方法预先危险分

析方法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人员可靠性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等二、安全评价内容•包括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危害程度评价两部分。•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目的在于识别危险来源;•危害程度评价的目的在于确定和衡量

来自危险源的危险性、危险程度和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采取控制措施后仍然存在的危险性是否可以被接受。安全评价的基本内容三、安全评价分类•安全评价按照实施阶段的不同分为三类:(一)安全预评价(二)安全验收评价(三)安全现状评价

(一)安全预评价(SafetyAssessmentPriortoStart)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业园区规划阶段或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实施之前,根据相关的基础资料,辨识与分析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生产经营活动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

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评价结论的活动。安全预评价(1)时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业园区规划阶段或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实施之前。(

2)依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相关的基础资料,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3)对象:生产工艺过程、使用和产出的物质、主要设备和操作条件等。(4)内容:分析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5)结论: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评价结果,指出评价对象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明确应重视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明确评价对象潜在的危险、有害因

素在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能否得到控制以及受控的程度如何。给出评价对象从安全生产角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的要求。(是否符合安全规定,如何设计、管理才能达到安全指标要求)(二)安全验收评价SafetyAssessmentUpon

Completion在建设项目竣工后正式生产运行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通过检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三同时)或工业园区内的安全设施、设备、装置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检查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到位情况,检查安全生

产规章制度健全情况,检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情况,审查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建设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从整体上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的运行状况和安全管理情况,做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的活动。安全验收评价(1)时机:建设项目竣工后正式生产运行前或工业园区建

设完成后。(2)依据:设计方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3)对象: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或工业园区内的安全设施、设备、装置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及管理状况。(4)内容:建设项目、工业园区建设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从整体上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的运行

状况和安全管理情况。(5)结论:符合性评价的综合结果;评价对象运行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明确给出评价对象是否具备安全验收的条件。对达不到安全验收要求的评价对象明确提出整改措施建议。(是否符合设计,是否符

合安全要求并作为申请验收审批的依据。)(三)安全现状评价SafetyAssessmentInOperation针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工业园区的事故风险、安全管理等情况,辨识与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审查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预测

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现状评价结论的活动。安全现状评价既适用于对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或一个工业园区的评价,也适用于某一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生产装置或作业场所的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1)时机:正常生产状态下(如生产经营活动中、工业园区的事故风险、安全管理等情况)(2)依据: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要求。(3)对象:生产经营活动中、工业园区总体或局部的活动,包括在用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及安全管理状况的总体或

局部综合评价;(4)内容:辨识与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审查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5)结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重大危险、有害因素;主要

安全评价方法;重要安全对策措施;定性、定量安全评价结果;整体确保生产安全的可行性;多种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措施建议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时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业园区规划阶段或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实施之前建设项目竣工、工业园区建设完成、试生产运行正常之后生产经营活动中、工业

园区正常生产状态下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相关的基础资料,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设计方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要求对象生产工艺过程、使用和产出的物质、主要设备和操作条件等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或工业园区

内的安全设施、设备、装置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及管理状况生产经营活动中、工业园区总体或局部的活动,包括在用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及安全管理状况的总体或局部综合评价。内容分析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的符

合性,预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建设项目、工业园区建设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查找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的运行和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内容。辨识与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审

查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结论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评价结果,指出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明确应重视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明确评价对象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在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能否得到控制以及受控的程度如何。给出评价对象从安全生产角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的要求。符合性评价的综合结果;评价对象运行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明确给出评价对象是否具备安全验收的条件

。对达不到安全验收要求的评价对象明确提出整改措施建议。主要危险、有害因素重大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安全评价方法重要安全对策措施定性、定量安全评价结果整体确保生产安全的可行性多种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措施建议各类安全评

价的不同点•依据的设计文件不同•资料来源不同•针对重点和内容不同项目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依据设计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相关基础资料详细设计详细和修改设计依据资料类比工程现场资料现场资料进行时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业园区规划阶段或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实施之前建设项目竣工、工

业园区建设完成、试生产运行正常之后生产经营活动中、工业园区正常生产状态下评价重点可行性可能危险、危害因素设计时的措施法规符合性存在危险、危害因素措施的有效性适应性存在危险、危害因素整改措施第2节安全评价的原理和原则•掌

握安全评价的原理,规范安全评价在评价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一、安全评价原理二、安全评价的原则三、安全评价的限制因素一、安全评价原理(一)相关性原理(二)类推原理(三)惯性原理(四)量变到质变原理(一)相关性原理一个系统,其属性、特征与事

故和职业危害存在着因果的相关性,这是系统评价的理论基础。1、系统的基本特征(1)目的性(2)集合性(3)相关性(4)阶层性(5)整体性(6)适应性•2、因果关系•事故的发生有其原因因素,而且往往不是由单一原因因素造成的,而是由若干个原因因

素耦合在一起。•当出现符合事故发生的充分与必要条件时,事故就必然会立即爆发。(二)类推原理•类推也称类比。类推推理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常作为推出一种新知识的方法。•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存在着某些

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一个已知对象还具有某个属性来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此种属性。•1、类推推理的基本模式•常用的类推方法有如下几种:•1)平衡推算法•2)代替推算法•3)因素推算法•4)抽样推算法•5)比例推算法•6)概率推算法•二、安全评价的原

则•安全评价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技术保障,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科学性、公正性、合法性和针对性原则。三、安全评价的限制因素1)安全评价对象(系统)复杂程度2)安全评价人员的素质和经验3)安全评价方法适应性4)安全评价资料和数据充分性第3节安

全评价的程序和依据学习目标:•明确安全评价的基本程序•了解安全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风险判别指标一、安全评价程序(一)准备阶段(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三)定性、定量评价(四)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五)评价结论及建议(六)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1)准备阶段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

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根据被评价的工程、系统的情况,识别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3)定性、定量评价在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的

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工程、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4)安全对策措施根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及建议。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①对设计阶段是否通过合理的设计,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的发生进行考查。例如,考查是否采用无害化工艺技术,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并实现过程自动化等;否则就可能存在危险。②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对是否采取了预

防性技术措施来预防或消除危险、危害的发生进行考查。例如,考查是否设置安全阀、防爆阀(膜);是否有有效的泄压面积和可靠的防静电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漏电保护装置等。③当无法消除危险或危险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对是否采取了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进行考查。例如,考查是否设置防

火堤、涂防火涂料;是否是敞开或半敞开式的厂房;防火间距、通风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等;是否以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是否采取了减震、消声和降温措施等。④当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危险的情况下,对是否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离等进行考查

。例如,考查是否实行遥控,设隔离操作室、安全防护罩、防护屏,配备劳动保护用品等。⑤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对是否能通过连锁装置来终止危险、危害的发生进行考查。例如,考查是否有锅炉极低水位时停炉连锁和冲剪压设备光电连

锁保护等。⑥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对是否设置了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和声、光警示装置等进行考查。例如,考查厂内铁路或道路交叉路口、危险品库、易燃易爆物质区等,是否设置了安全警示标志,装置。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5)评价结论及建议简要地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的评价结果,指出工程、系统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因素,明确生产经营者应重视的重要安全措施。6)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依据安全评价的结果编制相应的安全评价报告。二、安全评价依据(一)法律、法规(二)标准(三)风险判别指标(一)法律、法规1、安全法规的种类(1)

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部门规章(5)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6)国际法律文件(1)宪法。宪法的许多条文直接涉及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问题,这些规定既是安全法规制定的最高法律依据,又是安全法律、法规的一种表现形式。(

2)法律。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构以法律形式颁布实施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等。(3)行政法规。它是由国务院制定的安全生产行政法规。例如国务院发布的《危险化学品

管理条例》、《女职工保护规定》等。(4)部门规章。它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专项安全规章,是安全法规各种形式中数量最多的。例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安全评价通则》及各类安全评价导则,(原)劳动部发布的《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

监察规定》、《建设项目(工程)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和技术措施验收办法》等。(5)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地方法规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有关安全生产的规范性文件;地方规章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其首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

较大的市政府制定的有关安全生产的专项文件。(6)国际法律文件。国际法律文件主要是我国政府批准加入的国际劳工公约(目前共22个)。2、安全评价的主要法规依据这些主要法律、法规包括:(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4)《安全评价通则》(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该法设立了劳动安全专章,对以下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劳动安全卫生设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三同时”原则;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

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该法涉及安全评价的规定有: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执业准则,接受生产经营单位的委托为其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技术服务;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贮存危险物品

的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机构违规的处罚原则。(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该

法对矿山建设的安全保障、矿山开采的安全保障、矿山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矿山事故处理、矿山安全的行政管理及法律责任等做了明确规定。(4)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评价通则》。该通则规定了系统、工程的安全评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评价工作程序、评价报告书的内容及要求、评价方法

的选择原则、评价报告书的格式等,是具体进行评价工作的操作依据。(二)标准1、标准分类安全评价相关标准可按来源、法律效力、对象特征等分类。(1)按标准来源可分为4类:①由国家主管标准化工作的部门颁布的国家标准,例如《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生产过程安全卫生

要求总则》等;②国务院备部委发布的行业标准,例如原冶金部的《冶金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设计卫生设计规定》等;③地方政府制定发布的地方标准,例如《不同行业同类工种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91]鲁劳安字第582号);④国际标准和外国标准。(2)按标准法律效率可分为两类

:①强制性标准,例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1987)、《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01)等;②推荐性标准,例如《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装卸作业规程》(JT/T3145-1991)等。(3)按标准对象特征可分为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其中技术标

准又可分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3类。2、安全评价所依据的标准安全评价依据的标准众多,不同行业会涉及不同的标准,难以一一列出。一些常用标准、规范有可能更新,应注意使用最新版本的标准。(三)风险判别指标•

风险判别指标(以下简称指标)或判别准则的目标值,是用来衡量系统风险大小以及危险、危害性是否可接受的尺度。•无论是定性评价还是定量评价,若没有指标,评价者将无法判定系统的危险和危害性是高还是低,是否达到了可接受的程度,以及改善到什么程度系

统的安全水平才可以接受,定性、定量评价也就失去了意义。•常用的指标有安全系数、安全指标或失效概率等。例如,人们熟悉的安全指标有事故频率、财产损失率和死亡概率等。

精品优选
精品优选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 文档 34925
  • 被下载 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