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十章安全经济效益分析.pptx,共(47)页,222.081 K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8935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安全经济学第十章安全经济效益分析学习要点:•安全效益概念、分类及特点•安全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安全经济效益的计算•提高安全经济效益的途径和领域安全经济学第一节安全效益概述一、安全效益的涵义安全效益:指安全水平的实现,对社会、对国家、对集体、对个人所
产生的效果利益。安全效益的实质:用尽量少的安全投资,提供尽量多的符合全社会需要和人民要求的安全保障。安全经济学从安全效益的表现形式看,安全的直接效益是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障和财产损失的减少,这是安全的减轻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功能;安全另一个重要效益是维护和保障系统功能(生产功能、环
境功能等)得以充分发挥,这是安全效益的增值功能。安全经济学安全的经济效益是安全效益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安全投资实现的安全条件,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保障技术、环境及人员的能力和功能,并提高其潜能,为社会经济
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安全经济学安全的经济效益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直接减轻或免除事故或危害事件给人、社会和自然造成的损伤,实现保护人类财富,减少无益损耗和损失,简称为减损收益。第二,保障劳动条件和维护经济增值过程,简称为增值收益。安全经济学安全的非经济效益也叫安全的社会
效益,它是指安全条件的实现,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企业或集体生产的稳定、家庭或个人的幸福所起的积极作用。安全经济学安全效益具有两重性,一个是可预见性,一个是不可预见性。所谓可预见性是指有安全投入必有安全产出,没有安全投入必有隐患、事故发生。安
全效益的不可预见性是指在不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安全效益的大小是不可预知的,很难说清安全到底有多大的效益。安全经济学安全效益的各种类别关系见图10-1。直接效益从表现形式上分间接效益宏观效益安全效益从层次上分微观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从性质上分间接经济效益非经济效益(安
全社会效益)图10-1安全效益的类别安全经济学二、安全效益的定性描述安全投入不仅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更有深远的潜在效益。安全效益充分体现在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中。安全效益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中有些是可以用量的关系来反映的指标,但更多的安全效益是很难用数量表示的,即
使能用数字表示也不一定能用货币量来表示。这些难以量化的指标更能反映安全效益的本质属性。安全效益的表现形态在时间上有近期和长远期之分,在效果上有直接、间接和潜在效益之分。详见表10-1所示。安全经济学表10-1安全效益的表现形式直接经济效益事故经济损失下降企业安全效益劳动生产率提
高直接避免事故潜在经济效益职工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技能提高事故概率下降间接经济效益生活环境改善社会安全效益劳动强度降低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安全经济学三、安全效益的特点安全效益具有间接性、后效性(滞后性)、长效性、多效性、潜在性、复杂性等
特征。1.间接性安全效益的间接性表现在:安全的效益是从物质资料生产或非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中间接地产生,不同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原料投入到产品产出、实现效益的简单形式,而是通过这些手段来防范事故发生,在保障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中间接地创造出经济效益。安全经济学2.后效性(滞后性)安全投资
的回收期较长,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才能显现,特别是在意外事故发生后更能体现其价值和作用。安全效益往往在安全技术或措施的作用消失之后还存在。3.长效性安全措施的作用和效果往往是长效的,不仅在措施的功能寿命期内有效,就是在措施失去功能之后其效
果还会持续或间接发挥作用。安全经济学4.多效性安全的多效性是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安全保障了技术功能的正常发挥;安全保护了生产者;安全的措施使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得以避免或减少;安全使人的心理及生理需要获得满足。5.潜在性安全服务于生产,它所创造的效益大多不是从其本身的功能中体现出来,而更多
地是隐含在因事故减少而提高了效率的生产经营行为和因事故减少获得了生命和健康的员工群体中。安全经济学6.复杂性安全的效益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既有直接的,又有间接的;既有经济的,又有非经济的;既有能用价值直接计量的内容,又有不能直接用货币来计量的方面。安全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减
损”和“增值”这两个方面。安全经济学安全经济效益的实现过程是:➢制定安全目标➢拟订安全措施方案➢合理进行安全投入➢开展安全经济评价➢制定安全措施,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和监督➢加大奖惩力度安全经济学实现安
全经济效益的基本策略是:要以超前性预防作为主要的和根本的对策,采用以治标为辅,治本为主。安全经济学四、安全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1.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安全科学技术是保护人(劳动者)安全舒适、高效能活动(生产)的科学。安
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预防或减少在生产过程中事故的发生,维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安全科学技术保障了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体现出安全科学技术发展对安全效益的制约性。安全经济学2.安全管理和教育安全管理是防止事故必不可少的手段,虽然事故是不可绝对避免的,但有一个可以让社会接受的最适安
全度。安全管理不仅是指通常意义上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且包含安措经费的筹集、使用和管理等,安全经济管理将直接关系到安全投资的效益,即经济利益。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否提高,即是否受到好的安全教育是事故致因的重要方面,因而也是经济效益提高与否的关键因素。安全经济学
3.领导行为与后果实现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组织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需要领导者对安全行为进行导向并施加影响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的高低,事故防范率的高低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行为。安全经济学4.环境的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不仅受企业内部
因素的影响,更多的是受外部环境,即社会环境的影响。5.市场竞争的影响市场竞争的加剧是客观的外部因素,市场竞争往往引起企业对生产成本(含安全成本)降低和削减,导致安全标准和整改水平下降,从而会造成事故发生,引起安
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下滑。安全经济学第二节安全经济效益的计量方法一、安全宏观经济效益的计量方法安全经济效益E=安全产出量B/安全投入量C安全经济效益E=安全产出量B-安全投入量C其中安全投入量是容易计算的,关键的问题是计算出安全的产出量。安全产出B=减损产出B1+增值产出B
2。安全经济学1.安全的“减损产出”安全的减损产出B1=∑损失减少增量=∑[前期(安全措施前)损失-后期(安全措施后)损失]损失项目包括:伤亡损失;职业病损失;事故的财产损失;危害事件的经济消耗损失。
安全经济学安全减损产出=K1J1+K2J2+K3J3+K4J4=∑KjJj(10-1)式中J1——计算期内伤亡直接损失减少量;J1=死亡减少量+受伤减少量,(价值量);J2——计算期内职业病直接损失减少量(价值量);J3——计算期内事故财产直接损失减少量(价值量);J4——计算期内危害事
件直接损失减少量(价值量);Kj——j种损失的总损失与直接损失比例倍数。安全经济学(1)计算期内伤亡损失减少量的计算(10-2)式中R10——投资前的死亡率;R1——投资后的死亡率R20——投资前的受伤率;R2——投资后的受伤率;N——考察期内的总体,量纲取决于R(职工数或工时
数);V1——人的生命价值;V2——人的健康价值。222011101)()(NVRRNVRRJ−+−=安全经济学(2)计算期内职业病直接损失减少量的计算J2=职业病下降率×暴露于危害的总人数×单位人职业病消费期望值(10-3)(3)计算期内事故财产损失减少量计算J3=∑
各类财产损失减少量(10-4)(4)计算期危害事件损失减少量计算计算期危害事件损失主要指环境危害事件造成的损失,可参考有关环境损失测算的有关方法计算。安全经济学2.安全“增值产出”(安全生产贡献率法)安全增值产出B2=安全的生产贡献率×生产总值(10-5)
确定安全的生产贡献率的方法:(1)根据投资比重来确定贡献率,称作“投资比重法”。(2)采用对安措经费比例系数放大的方法,来计算安全的贡献率。(3)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实际统计测算。安全经济学二、安全微观经济效益
的计量方法安全微观经济效益是指对于具体的一种安全活动、一个个体、一个项目、一个企业等小范围、小规模的安全活动效益。1.各类安全投资活动经济效益的计算安全投资活动主要表现为五种类型:安全技术投资、工业卫生投资、辅助设施投资、宣传教育投资
、防护用品投资。安全经济学从安全“减损效益”和“增值效益”角度又可分为:(1)降低事故发生率和损失严重度,从而减少事故本身的直接损失和赔偿损失;(2)降低伤亡人数或频率,从而减少工日停产损失;(3)通过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增
加产值与利润;(4)通过安全、舒适的劳动和生存环境,满足人们对安全的特殊需求,实现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创造社会效益。安全经济学计算各类安全投资的经济效益,其总体思路可参照安全宏观效益的计算方法进行,只是具体把各种效果分别进行考核,再计入各
类安全投资活动中。从上述几点可以看出,(1)和(2)的安全效果是“减损产出”;(3)和(4)的效果是“增值产出”。安全经济学2.工程项目的安全效益计算一项工程项目的安全效益可用下式计算:(10-6)式中:E项目——一项工程项目的安全效益;h——安全工程项目的寿命周期,年;L(t)
——安全措施实施后的事故损失函数;L0(t)——安全措施实施前事故损失函数;I(t)——安全措施实施后的生产增值函数;++−=hithitdtetCCdtetItLtLE0000)()()()(项目安全经济学eit——连续贴现函数;t——工
程项目服务时间;i——贴现率(期内利息率);C(t)——安全工程项目的运行成本函数;C0——安全工程设施的建造投资(成本)。根据工业事故概率的泊松分布特性,在一般工程措施项目的寿命期内(十年左右的短时期内),事故损失L、安全运行成本C、以及安全的增值效果I均与时间成呈线性关
系,即有:L(t)=λtVL(10-7)I(t)=KtV1(10-8)C(t)=rtC0(10-9)安全经济学式中λ——服务期内的事故发生率,次/年;VL——服务期内的一次事故的平均损失价值,万元;K——服务期内的
安全生产增值贡献率;%;V1——服务期内单位时间平均生产产值,万元/年;r——服务期内安全设施运行费相对于设施建造成本的年投资率,%。安全经济学EtVtVKtVedtCrtCedtLLithith项目=−++−−0110000
2002110/)1(1/)1(/)1(1iehirhCieCiehikhVhVhVEhihihiLL−−−+−+−+−+−=项目这样,式(10-6)变为:(10-10)式(10-10)积分得:(10-11)分析可知,λh是安全工程项目服务期内的事故
发生总量;hV1是系统服务期内的生产增值总量;rh是安全工程项目服务期内安全设施运行费用相对于建造成本的总比例。安全经济学第三节安全效益的实际统计和计算一、安全效益的实际统计下面分别给出了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几种安全效益的指标数据。表10-2安全投资不同时
期平均增长速度,%时期安措费比例安措费用品费安全投资六五期间-0.8212.740.414.42七五期间1.14-1.700.09-0.480年代1.39.00.33.7安全经济学年份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代价181.6172.7173.
6186.0169.6188.5186.2184.9176.6158.8表10-5单位安全投资保护职工人数(按可比价计),人/万元年份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六五七五人数98838778847
3737573748674时期“六五”期间“七五”期间80年代下降速度11.3715.1111.99表10-4我国人均年安全总代价(事故损失+安全投资),元/(人·年)表10-3事故损失年均下降速度,%安全经济学二、安全宏观经济效益的计算举例1988年
,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为18224.57亿元,职工总人数6158万人,物质消耗总值6963.6亿元,安措投资人均93.47元,总投资57.56亿元,事故人均直接损失1987年为6.28元,1988年为5.60元。求1988年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的安全效益。安全经济
学解:分别求出安全的“减损产出”和“增值产出”,再用比值法求出安全的年效益。(1)求“减损产出”B11988年我国国有工业事故直接损失相对1987年的减少量为:(6.28-5.60)×6158=4187.44(万元)根据减损产出公式(10-1),以及事故损失直间比的取值范围,考虑
取直间比为1:5,则1988年我国国有工业的事故损失(直接损失+间接损失)相对1987年的减少量为:B1=4187.44×(1+5)=2.5125(亿元)安全经济学(2)求“增值产出”B2根据“增值产出”
计算式(10-5),采用“投资比重法”确定安全活动对生产的贡献率,即有:安全贡献率=安全投资/生产投资=57.56/6963.6=0.83%这样有B2=0.0083×18224.57=151.26(亿元)(3)求安全总产出BB=B1+B2=2.5125+151.26=153.77(亿元)安
全经济学(4)求年度安全效益由比值法可得:E=153.77/57.56=2.67可见,我国1988年国有工业安全投资1元,获得效益为2.67元。安全经济学三、安全微观经济效益计算举例某矿山企业1983年进行了一次工业卫生方面的通风防尘工程投资,其有关的数据为:工程总投
资1214.7万元,服务职工人数2447人,工程投资有效期限12年,投资前职业病发病率39.04人/年,投资后防尘效益为90%;按1983年水平计,人年均工资840元,人年均职业病花费300元,因职业病患者减少,人年均生产效益增加量728.5元;工程运行费每年约为
建设投资额的5%,考虑资金利率为7%。试计算这次安全工程投资的安全效益。安全经济学解:根据项目效益计算式,相对应的参数值分别为:λ1=39.04×(1-0.9)=3.9(人/年)λ0=39.04人/年VL
=0.084+0.03=0.1140(万元)kV1=2447人×728.5元/人=1782600(元)=178.26万元h=12年i=0.07C0=1214.7万元r=0.05,因此这次安全工程项目的安全效
益为:[12×0.114×(39.04-3.9)+178.26×12]×41.97E项目==2.271214.7×8.12+0.05×12×1214.7×41.97由于E项目=2.27>1,说明该矿山这一安全工程投资项目的效益是显著的。安全经济学第四节提高
安全效益的基本途径和领域一、提高安全效益的基本途径提高安全效益的基本途径有两个:一是提高安全水平,二是合理配置安全投入。1.合理配置安全投入是否合理地配置安全投资,是关系安全总体效益的问题。在我国的职业安全管理中,需要处理好下面四个方面安全投资的合理比例:(1)安全措施经费中各
项安全费用比例;(2)安全技术性(本质安全化)费用与防护费用(辅助性)的比例关系;(3)安全技术投入与安全管理投入的比例关系;(4)主动预防性投入与被动防护性投入的比例。安全经济学2.在保证应有安全水平条件下降低安全人员的劳动强
度和数量安全的劳动消耗是指安全活动中所消耗的安全专兼职人员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在进行安全劳动消耗或投入的决策时,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和评价,使安全人员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和利用,在安全工作和任务得以较好
地完成的基础上,在安全生产的水平得到可靠保证的基础上,尽量降低安全劳动的消耗。安全经济学3.降低安全生产的资本和资源消耗为了提高安全的总体效益,要在保证实现安全水平的基本前提下,尽量地减少安全资本和资源的消耗,把节约出的安全资本和
资源,用于其他安全条件的实现,或投向生产。在有限的安全资源的前提下,就能获得较多的安全产出,从而提高安全效益。安全经济学二、提高安全效益的领域有投入才会有产出,安全效益产生并存在于安全活动的各个领域,提高安全效益要从各个领域和方面入手,才能使人类的总体
安全效益得到发展和提高。1.重视安全的科学技术研究重视安全科学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有利于安全效益的提高。安全的科学技术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发展要求的提高,应把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方面摆到应有的重
要位置,这对于人类社会、国家和民族,以及企业和个人长远的安全效益是至关重要的。安全经济学2.提高安全技术实施的科学设计水平重视安全技术设计阶段的工作,使安全措施的合理性、科学性在方案的选择阶段就得以理想解决。这就
需要综合采用系统工程、优化技术、经济学、决策科学等一般性理论和方法,以及危险分析、安全评价、安全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等专业理论和方法,把安全技术的实施在一开始就置于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3.严格安全技术设施的建造和运作程序有了合理的设计方案,还需
要严格的建造过程配合,否则设计只是“空谈”。为此就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保证安全设施、设备、用具的质量。同时还需在安全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使安全技术功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和利用。安全经济学4.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安全教育是提高安全系统中人因素的可靠性的基本手段。提高人的知识和技能是人
安全行为的基础,只有在人的行为符合安全运作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安全技术的功能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是发挥安全系统能力、提高安全系统效能,最终提高安全效益的重要方面。此外,应注重培养安全文化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