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化工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教程.pptx,共(85)页,280.483 K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8889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二篇化工安全生产技术概述一、生产事故➢安全生产事故,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突然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安全生产事故有四原则:一是严格依法认定、适度从严的原则;二是从实际出发
,适应我国当前安全管理的体制机制,事故认定范围不宜作大的调整;三是有利于保护事故伤亡人员及其亲属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四是有利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落实,消灭监管“盲点”,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按事故发生的原因可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按事故造成的后
果可分为:人身伤亡事故和非人身死亡事故;地方政府和部门对事故定性存在疑义的,参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有关规定,按照下列程序认定:1.一般伤亡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
济损失的事故,由县级人民政府初步认定,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确认。2.重大伤亡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初步认定,报省级人民政府确认。3.特大伤亡事故:造成
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由省级人民政府初步认定,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确认。4.重特大伤亡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
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初步认定,报国务院确认。5.已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事故,按生产安全事故进行报告。侦查结案后认定属于刑事案件或者治安管理管理案件的,凭公安机关出具的结案证明,按公共安全事件处理。二、化工生产事故的特点1.火灾爆炸、中毒事
故多且后果严重;2.生产活动时事故发生多;3.设备缺陷以及腐蚀原因较多;4.事故的集中和多发。三、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1.重大危险源的定义•由火灾、爆炸、毒物泄漏等所引起的重大事故,尽管其起因和后果的严重程度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因危险物质失
控后引起的,并造成严重后果。•危险的根源是贮存、使用、生产、运输过程中存在易燃、易爆及有毒物质,具有引发灾难性事故的能量。•造成重大工业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度既与物质的固有特性有关,又与设施或设备中危险物质的数量或能量的大小有关。•重大危险源是指企业生产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危险物质
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施、设备或场所。•重大危险源与重大事故隐患是有区别的,前者强调设备、设施或场所本质的、固有的物质能量的大小;后者则强调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2.重大危险源的范围•凡能引发重大工业事
故并导致严重后果的一切危险设备、设施或工作场所都应列入重大危险源的管理范围。根据上述原则,重大危险源应包括以下七类:a.贮罐区(贮罐)包括可燃液体、气体和毒性物质三种贮罐区或贮罐。b.库区(库)可分为火炸药、弹药库区(库),毒性物质库区(库),易燃、易爆物
品库区(库)。c.生产场所包括具有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和具有爆炸、火灾危险的生产场所。d.企业危险建(构)筑物限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建(构)筑物,如厂房、库房等,已确定为危险建筑物,且建筑面积≥1000m2或经
常有100人以上出入的建(构)筑物。e.压力管道属于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管道应列入管理范围。①输送毒性等级为剧毒、高毒或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介质,公称直径为100mm,工作压力为10MPa的工业管道。②公用管道中的中压或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20
0mm。③公称压力≥0.4MPa,且公称直径≥400mm的长输管道。f.锅炉①额定蒸汽压力≥2.45MPa。②额定出口水温≥120°C,且额定功率≥14MW的热水锅炉。g.压力容器①贮存毒性等级为剧毒、高毒及中
等毒性物质的三类压力容器。②最高工作压力≥0.1MPa,几何容积≥1000m3,贮存介质为可燃气体的压力容器(含总容积超过100m3的压力容器群)。③液化气体陆路罐车和铁路罐车。3.重大危险源的类型从危险性物质的生产、贮运、泄漏等事故案例分析,根据
事故类型重大危险源可分为泄放型危险源和潜在型危险源。A.泄放型危险源a.连续性气体包括气体管道、阀门、垫片、视镜、腐蚀孔、安全阀等的泄放,如果气体呈正压状态,泄放的基本形态为连续气体流。b.爆炸性气体包括气体贮罐、汽化器、气相反应器等爆炸性泄放,基本形态是大量气体瞬间释放并与
空气混合形成云团。c.爆炸性压力液化气体包括压力液化气贮罐、钢瓶、计量槽、罐车等爆炸性泄放,基本形态是大量液化气在瞬间泄放,由于闪蒸导致大量空气夹带,液化气液滴蒸发导致云团温度下降,形成冷云团。d.连续压力液化气体包括压力液化气贮罐的液相孔、管道、阀门等的泄漏,基本形态是压力液化气迅
速闪蒸,混入空气并形成低温烟云。e.非爆炸性压力液化气体包括压力液化气贮罐气相机、小口径管道和阀门等的泄放,基本形态是产生气体喷射,泄放速度随罐内压力而变化。f.非爆炸性冷冻压力液化气体包括半冷冻液化气贮罐的液相通道和阀门等的泄放,基本形态是泄放物部分闪蒸,部分在
地面形成液池。g.冷冻液化气体包括冷冻液化气贮罐液位以下的孔、管道、阀门等的泄放,基态是地面形成低温液池。h.两相泄放型包括压力液化气贮罐气相中等孔的泄放,基本形态是产生变化的“雾”状或泡沫流。B.潜在型危险源a.阀门和法兰泄漏因阀门和法兰加工缺
陷、腐蚀、密封件失效、外部载荷或误操作引起的气体、压力液化气、冷冻液化气或其他液体的泄漏。b.管道泄漏因管道接头开裂、脱落、腐蚀、加工缺陷或外部载荷引起气体、压力液化气、冷冻液化气及其他液体泄放。c.贮罐泄漏因贮罐材质缺陷、附件缺陷、腐蚀或局部加工不良而引起的气体、压力液化气、冷
冻液化气及其他液体泄放。d.爆炸性贮罐泄放因贮罐加工和材质缺陷并超温、超压作业或外部载荷引起的压力液化气和冷冻液化气爆炸性泄放。e.钢瓶泄放因超标充装、超温使用或附件缺陷引起的压力液化气或压力气体泄放。4.各类危险源的临界量临界量是指国家法律规定和条例中有关于特定条件下,
某种危险物质所规定的数量,若超过该数量,则容易引发重大工业事故。所以,控制危险源(设备、设施或场所)的临界数量,对防止重大工业灾害事故至关重要。第八章化工危险物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化学物质造福于人类,但同时也为人类与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目前,在
世界存在的60余万种化学物品中,大约3万余种具有明显或潜在的危险性。•这些化学危险品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是安全的,但当其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时,就可能发生燃烧、爆炸、中毒等严重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因而人们应该更清楚地去认识这些化
学危险品,了解其类别、性质及其危害性,应用相应的科学手段进行有效的防范管理。8.1化学危险物质的分类和特性8.1.1化学危险物质及其分类➢化学危险物质是指具有燃烧、爆炸、毒害、腐蚀等性质,以及在生产、贮存、装卸、运输等过程中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任何化学物质。➢化学危险物质按其危险特性,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86)和《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可分为八大类:➢即爆炸物质,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质和遇湿易燃物质,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物质,放射性物
质,腐蚀物质。➢这种分类基本与现行的国际分类标准保持一致。第一类:爆炸物质本类化学物质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质,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
小爆炸危险的物质。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本类化学物质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①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蒸气压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②温度在21.1℃,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94kPa;或在37.8℃时,雷德
蒸气压大于275kPa时的液化气体和加压溶解的气体。第三类:易燃液体本类化学物质系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他类别的液体。闭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质和遇湿易燃
物质•易燃固体系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物质范围的物质。•自燃物质系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可自行燃烧的物质。•遇湿易燃物质系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
的物质;有的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系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可燃
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敏感。•有机过氧化物系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O-O-)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第六类:有毒物质•本类化学物质系指进入机体后,累积达一定的量时,
能与体液和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固体LD50<500mg/kg;液体LD50<2000mg/kg;经
皮肤接触24h;半数致死量LD50<1000mg/kg;粉尘、烟雾及蒸气吸入半数致死量LC50<10mg/L的固体和液体。第七类:放射性物质本类物质系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x104Bq/kg的物质。第八类:腐蚀物质•本类化学物质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
体。•与皮肤接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mm/a的固体或液体。8.1.2化学危险物质造成化学事故的主要特性化学危险物质所以有危险性,能引起事故甚至灾难性事故,与其本身的特性有关。主要特性如
下。A.易燃易爆性•易燃易爆的化学品在常温常压下,经撞击、摩擦、热源、火花等火源的作用,能发生燃烧与爆炸。•燃烧爆炸的能力大小取决于这类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组成决定着化学物质的燃点、闪点的高低、燃烧范围、爆炸极限、燃速、发热量等。•一般来说,气体比液体、固体易燃易爆,燃速更快。•
这是因为气体的分子间力小,化学键容易断裂,无需溶解、溶化和分解。•分子越小,分子量越低其物质化学性质越活泼,越容易引起燃烧爆炸。由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比复杂成分组成的气体易燃、爆,含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比含有饱和键的易燃、易爆,如火灾爆炸危险
性H2>CO>CH4。•可燃性气体燃烧前必须与助燃气体先混合,当可燃气体从容器内外逸时,与空气混合,就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两者互为条件,缺一不可。•而分解爆炸性气体,如乙烯、乙炔、环氧乙烷等,不需与助燃气体混合,其本身就会发生爆炸。•有些化学物
质相互间不能接触,否则将发生爆炸,如硝酸与苯,高锰酸钾与甘油等。•由于任何物体的摩擦都会产生静电,所以当易燃易爆的化学危险物品从破损的容器或管道口处高速喷出时能够产生静电,这些气体或液体中的杂质越多,流速越快,产生的静电荷越多,这是极危险的点火源。•
燃点较低的危险品易燃性强,如黄磷在常温下遇空气即发生燃烧。•某些遇湿易燃的化学物质在受潮或遇水后会放出氧气引燃,如电石、五氧化二磷等。B.扩散性•化学事故中化学物质溢出,可以向周围扩散,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可在空气中迅
速扩散,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随风飘荡,致使燃烧、爆炸与毒害蔓延扩大。•比空气重的物质多漂流于地表、沟、角落等处,可长时间积聚不散,造成迟发性燃烧、爆炸和引起人员中毒。•这些气体的扩散性受气体本身密度的影
响,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物质扩散越快。•如氢气,其扩散速度最快,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的时间最短。•气体的扩散速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平方根成反比。C.突发性•化学物质引发的事故,多是突然爆发,在很短的时间内或瞬间即产生危害。•一般的火灾要经过起火、蔓延扩大到猛烈燃烧几个阶段,需经历几分
钟到几十分钟,而化学危险物品一旦起火,往往是轰然而起,迅速蔓延,燃烧、爆炸交替发生,加之有毒物质的弥散,迅速产生危害。•许多化学事故是高压气体从容器、管道、塔、槽等设备泄漏,由于高压气体的性质,短时间内喷出大量气体,使大片地区迅速变成污染区。D.毒
害性•有毒的化学物质,无论是脂溶性的还是水溶性的,都有进入机体与损坏机体正常功能的能力。•这些化学物质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进入机体达一定量时,便会引起机体结构的损伤,破坏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中毒。8.1.3影响化学危险物质危险性的主要因素➢化学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与状态可以说明其物理危
险性和化学危险性。➢如:气体、蒸气的密度可以说明该物质可能沿地面流动还是上升到上层空间,加热、燃烧、聚合等可使某些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1)沸点在101.3kPa(760mmHg)大气压下,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沸点越低的物质,气化越快,易
迅速造成事故现场空气的高浓度污染,且越易达到爆炸极限。(2)熔点物质在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的溶解温度或温度范围。熔点反映物质的纯度,可以推断出该物质在各种环境介质(水、土壤、空气)中的分布。熔点的高低与污染现场的洗消、污染物处理有关。A.物理性质与危险性的关系(3
)液体相对密度环境温度(20℃)下,物质的密度与4℃时水的密度(水为的1)比值。当相对密度小于1的液体发生火灾时,用水灭火将是无效的,因为水是沉至在燃烧着的液面的下面,消防水的流动性可使火势蔓延。(4)蒸气压饱和蒸气压的简称。指化学物质在一定温度下与其液体或固体相互平衡
时的饱和蒸气的压力。蒸气压是温度的函数,在一定温度下,每种物质的饱和蒸气压可认为是一个常数。发生事故时的气温越高,化学物质的蒸气压越高,其在空气中的浓度相应增高。(5)蒸气相对密度指在给定条件下,化学物质的蒸气密度与参比物质(空
气)密度(空气为1)的比值。•当蒸气相对密度值小于1时,表示该蒸气比空气轻,能在相对稳定的大气中趋于上升。•在密闭的房间里,轻的气体趋向天花板移动或自敞开的窗户逸出房间。•其值大于1时,表示重于空气,泄漏后趋向于集中至接近地面,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距离。•若
气体可燃,遇明火可能引起远处着火回燃。如果释放出来的蒸气是相对密度小的可燃气体,可能积在建筑物的上层空间,引起爆炸。(6)蒸气/空气混合物的相对密度指在与敞口空气相接触的液体或固体上方存在的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相对于周围纯空气(20℃,空气为1)的密度。当相对密度
值>1.1时,该混合物可能沿地面流动,并可能在低洼处积累。当其数值为0.9~1.1时,能与周围空气快速混合。(7)闪点在大气压力(101.3kPa)下,一种液体表面上方释放出的可燃蒸气与空气完全混合后,可以闪燃5s的最低温度。•闪点是判断可
燃性液体蒸气由于外界明火而发生闪燃的依据。•闪点越低的化学物质泄漏后,越易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混合物,引起燃烧与爆炸。(8)自燃温度一种物质与空气接触发生起火或引起自燃的最低温度,并且在此温度下无火源(火焰或火花)时
,物质可继续燃烧。•自燃温度不仅取决于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且还与物料的大小、形状和性质等因素有关。•自燃温度对在可能存在爆炸性蒸气/空气混合物的空间中选择使用电气设备是非常重要的,对生产工艺温度的选择亦是至关重要的。(9)爆炸极限指一种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能着火或引燃爆炸的浓度范围
。•空气中含有可燃气体(如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或蒸气(如乙醇蒸气、苯蒸气)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遇到火花就会使火焰蔓延而发生爆炸。•其最低浓度称为下限,最高浓度称为上限,浓度低于或高于这一范围,都不会发生爆炸。•一般用可燃气体或蒸气在混合物中
的体积分数表示。•根据爆炸下限浓度,可燃气体可分成两级,如下表所示。表可燃气体分级(10)临界温度与临界压力气体在加温加压下可变为液体,压入高压钢瓶或贮罐中,能够使气体液化的最高温度叫临界温度,在临界温度下使其液化所需的最
低压力叫临界压力。B.其他物理、化学危险性➢电导性小于104pS/m的液体在流动、搅动时可产生静电,引起火灾与爆炸,如泵吸、搅拌、过滤等。如果该液体中含有其他液体、气体或固体颗粒物(混合物、悬浮物)时,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
。➢有些化学可燃物质呈粉末或微细颗粒物(直径小于0.5mm)状时,与空气充分混合,经引燃可能发生燃爆,在封闭空间中,爆炸可能很猛烈。➢有些化学物质在贮存时生成过氧化物,蒸发或加热后的残渣可能自燃爆炸,如醚类化合物。➢聚合是一种物质的分子结合成大分子的化学反应。聚合反应通常放出较大的热
量,使温度急剧升高,反应速度加快,有着火或爆炸的危险。➢有些化学物加热可能引起猛烈燃烧或爆炸,如:自身受热或局部受热时发生反应,将导致燃烧,在封闭空间内可能导致猛烈爆炸。➢有些化学物质在与其他物质混合或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释放到空间,如:几乎所有有机物
的燃烧都会产生CO有毒气体;再如:还有一些气体本身无毒,但大量充满在封闭空间,造成空气中氧含量减少而导致人员窒息。➢强酸、强碱在与其他物质接触时常发生剧烈反应,产生侵蚀等作用。C.中毒危险性在突发的化学事故中,有毒化学物质能引起人员中毒,其危险性就会大大增加。8.2化学危险物质的贮
存安全8.2.1化学危险物质贮存的安全要求➢化学危险品仓库是贮存易燃、易爆等化学危险品的场所,仓库选址必须适当,建筑物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做到科学管理,确保其贮存、保管安全。➢故在化学危险品的贮存保管中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其贮存保管的安全要求如下:①化学物质的贮存限量,由当地主管部门与公安部门规定;
②交通运输部门应在车站、码头等地修建专用贮存化学危险物质的仓库;③贮存化学危险物质的地点及建筑结构,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并充分考虑对周围居民区的影响;④化学危险物品露天存放时应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⑤安全消防卫生设施,应根据物品危险性质设置相
应的防火、防爆、泄压、通风、温度调节、防潮防雨等安全措施;⑥必须加强出入库验收,避免出现差错。特别是对爆炸物质、剧毒物质和放射性物质,应采取双人收发、双人记账、双人双锁、双人运输和双人使用的“五双制”方法加以管理;⑦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根据危险品库房物性及灭火办法的不同,应
严格按表8-1的规定分类贮存。表8-1化学危险物品分类贮存原则8.2.2化学危险物质分类贮存的安全要求A.爆炸性物质贮存的安全要求爆炸性物质的贮存按原公安、铁道、商业、化工、卫生和农业等部门关于“爆炸物品管理规则”的规定办理。①爆炸性
物质必须存放在专用仓库内。贮存爆炸性物质的仓库禁止设在城镇、市区和居民聚居的地方。并且应当与周围建筑、交通要道、输电线路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②存放爆炸性物质的仓库,不得同时存放相抵触的爆炸物质。并不得超过规定的贮存数量。如雷管不得与其他炸药混合贮存。③一切爆炸性物质不得与酸、碱、
盐类以及某些金属、氧化剂等同库贮存。④为了通风、装卸和便于出入检查,爆炸性物质堆放时,堆垛不应过高过密。⑤爆炸性物质仓库的温度、湿度应加强控制和调节。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贮存的安全要求①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不得与其他物质共同贮存;易燃气体不得与助燃气体、剧毒气体共同贮存;易燃气体和
剧毒气体不得与腐蚀性物质混合贮存;氧气不得与油脂混合贮存。②液化石油气贮罐区的安全要求。液化石油气贮罐区,应布置在通风良好且远离明火或散发火花的露天地带。不宜与易燃、可燃液体贮罐同组布置,更不应设在一个土堤内。压力卧式液
化气罐的纵轴,不宜以对着重要建筑物、重要设备、交通要道及人员集中的场所。➢液化石油气罐既可单独布置,也可成组布置。➢成组布置时,组内贮罐不应超过两排。一组贮罐的总容量不应超过6000m3。➢贮罐与贮罐组的四周可设防火堤。➢两相邻防火堤外侧的基脚线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7m。堤高不超过0.6m
。➢液化石油气贮罐的罐体基础的外露部分及贮罐组的地面应为非燃烧材料,罐上应设有安全阀、压力计、液面计、温度计以及超压报警装置。➢无绝热措施时,应设淋水冷却设施。➢贮罐的安全阀及放空管应接入全厂性火炬。➢
独立贮罐的放空管应通往安全地点放空。➢安全阀和贮罐之间安装有截止阀,应常开并加铅封。➢贮罐应设置静电接地及防雷设施,罐区内的电气设备应防爆。③对气瓶贮存的安全要求。•贮存气瓶的仓库应为单层建筑,设置易揭开的轻
质屋顶,地坪可用沥青砂浆混凝土铺设,门窗都向外开启,玻璃涂以白色。•库温不宜超过35℃,有通风降温措施。•瓶库应用防火墙分隔为若干单独分间,每一分间有安全出入口。•气瓶仓库的最大贮存量应按有关规定执行。•对直立放置的气瓶应设有栅栏或支架加以固定,以防止倾倒。•卧放气瓶应加以固定,以防止滚动
。盛气瓶的头尾方向在堆放时应一致。•高压气瓶的堆放高度不宜超过五层。•气瓶应远离热源并旋紧安全帽。•对盛装易发生聚合反应的气体的气瓶,必须规定贮存限期。•随时检查有无漏气和堆垛不稳的情况,如检查中发现有漏气时,应首先做好人身保护,站立在上风处,向气瓶
倾浇冷水,使其冷却后再去旋紧阀门。•若发现气瓶燃烧,可以根据所盛气体的性质,使用相应的灭火器具。•但最主要的是用雾状水去喷射,使其冷却再进行扑灭。•扑灭有毒气体气瓶的燃烧,应注意站在上风向,并使用防毒面具,切勿靠近气瓶的头部或尾部,以防发生爆炸造成伤害。C.易燃液体贮存的安全要求①
易燃液体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并与明火保持一定的距离,在一定区域内严禁烟火。②沸点低于或接近夏季气温的易燃液体,应贮存于有降温设施的库房或贮罐内。盛装易燃液体的容器应保留不少于5%容积的空隙,夏季不可曝晒。易燃液体的包装应无渗漏,封口要严密。铁桶包装不宜堆放太高,防止发生碰撞、摩擦而产
生火花。③闪点较低的易燃液体,应注意控制库温。气温较低时容易凝结成块的易燃液体,受冻后易使容器胀裂,故应注意防冻。④易燃、可燃液体贮罐分地上、半地上和地下三种类型。•地上贮罐不应与地下或半地下贮罐布置在同一贮罐组内,且不宜与液化石油气贮罐布置在同一贮罐组内。•贮罐组内贮罐的布置不应超过两排。•
在地上和半地下的易燃、可燃液体贮罐的四周应设置防火堤。⑤贮罐高度超过17m时,应设置固定的冷却和灭火设备;低于17m时,可采用移动式灭火设备。⑥闪点低、沸点低的易燃液体贮罐应设置安全阀并有冷却降温设施。⑦贮罐的进料管应从
罐体下部接入,以防止液体冲击飞溅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爆炸。贮罐及其有关设施必须设有防雷击、防静电设施,并采用防爆电气设备。⑧易燃、可燃液体桶装库应设计为单层仓库,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设防火墙分隔数间,每间应有安全出口。桶装的易燃
液体不宜于露天堆放。D.易燃固体贮存的安全要求①贮存易燃固体的仓库要求阴凉、干燥,要有隔热措施,忌阳光照射,易挥发、易体应密封堆放,仓库要求严格防潮。②易燃固体多属于还原剂,应与氧和氧化剂分开贮存。有很多易燃固体有毒,故贮存中应注意防毒。E.自燃物质贮存的
安全要求①自燃物质不能与易燃液体、易燃固体、遇水燃烧物质混放贮存,也不能与腐蚀性物质混放贮存。②自燃物质在贮存中,对温度、湿度的要求比较严格,必须贮存于阴凉、通风干燥的仓库中,并注意做好防火、防毒工作。F.遇水燃烧物质贮存的安全要求①遇水燃烧物质的贮存应选用地势较高的地方,在夏令暴雨季节保
证不进水,堆垛时要用干燥的枕木或垫板。②贮存遇水燃烧物质的库房要求干燥,要严防雨雪的侵袭。库房的门窗可以密封。库房的相对湿度一般保持在75%以下,最高不超过80%。③钾、钠等应贮存于不含水分的矿物油或石蜡油中。G.氧化剂贮存的安全要求①一级无机氧化
剂与有机氧化剂不能混放贮存;不能与其他弱氧化剂混放贮存;不能与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混放贮存;氧化剂与有毒物质不得混放贮存。有机氧化剂不能与溴、过氧化氢、硝酸等酸性物质混放贮存。硝酸盐与硫酸、发烟硫酸、氯磺酸接触时都会发生化学反应,不能混放贮存。②贮存氧化剂应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可以采取整库
密封、分垛密封与自然通风相结合的方法。在不能通风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吸潮和人工降温的方法。H.有毒物质贮存的安全要求①有毒物质应贮存在阴凉通风的干燥场所,要避免露天存放,不能与酸类物质接触。②严禁与食品同存一库。③包装封口
必须严密,无论是瓶装、盒装、箱装或其他包装,外面均应贴(印)有明显名称和标志。④工作人员应按规定穿戴防毒用具,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有毒物质。贮存有毒物质的仓库应有中毒急救、清洗、中和、消毒用的药物等备用。I.腐蚀性物质贮存的安全要求①腐蚀性物质均
须贮存在冬暖夏凉的库房里,保持通风、干燥,防潮、防热。②腐蚀性物质不能与易燃物质混合贮存,可用墙分隔同库贮存不同的腐蚀性物质。③采用相应的耐腐蚀容器盛装腐蚀性物质,且包装封口要严密。④贮存中应注意控制腐蚀性物质的贮存温度,防止
受热或受冻造成容器胀裂。8.3化学危险物质的运输安全➢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通常是采用铁路、水路和公路运输的,使用的运输工具是火车、船舶和汽车等。➢由于运输的物质多数具有易燃、易爆的特征,运输中往往还会受到气候、地形及环境等的影响,因此,运输安全一
般要求较高。8.3.1化学危险物质运输的装配原则➢化学危险物质的危险性各不相同,性质相抵触的物品相遇后往往会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发生火灾时,使用的灭火剂和扑救方法也不完全一样,因此为保证装运中的安全,应遵守有关装配原则。➢包装要符合要求,运输应配戴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和配备必要的紧急处理工具。➢搬运时
必须轻装轻卸,严禁撞击、震动和倒置。8.3.2化学危险物质运输安全事项A.公路运输•汽车装运化学危险物品时,应悬挂运送危险货物的标志。•在行驶、停车时要与其他车辆、高压线、人口稠密区、高大建筑物和重点文物保护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
离,按当地公安机关指定的路线和规定时间行驶。•严禁超车、超速、超重,防止摩擦、冲击,车上应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B.铁路运输•铁路是运输化工原料和产品的主要工具。通常对易燃、可燃液体采用槽车运输,装运其他危险货物使用专用危险品货
车。•装卸易燃、可燃液体等危险物品的栈台应为非燃烧材料建造。栈台每隔60m设安全梯,以便于人员疏散和扑救火灾。电气设备应为防爆型。栈台应备有灭火设备和消防给水设施。•蒸汽机车不宜进入装卸台,如必须进入时应在烟囱上安装火星
熄灭器,停车时应用木垫,而不用刹车,以防止打出火花。•装车用的易燃液体管道上应装设紧急切断阀。•槽车不应漏油。装卸油管流速也不易过快,连接管应良好接地,以防止静电火花的产生。雷雨时应停止装卸作业,夜间检查不能用明火或普通手电筒
照明。C.水陆运输•船舶在装运易燃易爆物品时应悬挂危险货物标志,严禁在船上动用明火,燃煤拖轮应装设火星熄灭器,且拖船尾至驳船首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50m。•装运装运闪点小于28℃的易燃液体的机动船舶,要经当地检查部门的
认可,木船不可散装的易燃液体、剧毒物质和放射性等危险性物质。•装卸易燃液体时,应将岸上输油管与船上输油管连接紧密,并将船体与油泵船(油泵站)的金属体用直径不小于2.5mm的导线连接起来。•装卸油时,应先接导线,后接管装卸;当装卸完毕,
先卸油管,后拆导线。•还应注意,卸货完毕后必须彻底进行清扫。•对装过剧毒物品的船和车,卸货结束,立即洗刷消毒,否则严禁使用。8.3.3化学危险物质的包装及标志A.包装化学危险物品的包装应遵照《危险货物运输规则》、《气瓶安全检查规则
》和《液化气体铁路槽车安全管理规定》等有关要求办理。B.包装标志•包装标志给人们以醒目的提示和指令,便于安全管理,凡是出厂的易燃、易爆、有毒等产品,应在包装好的物品上牢固清晰印贴专用包装标志。•包装标志的名称、适用范围、图形、颜色和尺寸等基本要求,应符合我国GB190-8
5《危险货物包装标志》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