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五、生产安全事故及其预防.pptx,共(38)页,104.239 K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8847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生产安全事故及其预防主讲:余明豪◼内容提要:◼电气安全措施及电气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机械安全管理机械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第一节电气安全管理◼一、电气伤害◼1、电气事故主要包括触电事故、残余电荷电击事故、电磁
场伤害事故、静电事故、雷击事故、感应电压电击事故、电路故障引发的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危及人身安全的电气线路事故等。◼2、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形式:电击、电伤、电磁场伤害。◼3、电伤害的途径及危险性。电流通过人
体的心脏、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危险性较大。◼4、人体触电的方式:低压单相触电、低压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高压电击。二、影响触电伤害程度的主要因素1、电流的强弱;2、触电持续的时间;3、电流流经人体的途径;4、人体电阻;5、电流频率;6、人体状况。三、供配电系统◼1、供电系统:变压器配电装置
◼电力线路用电设备。◼2、电力负荷的分级:◼一级负荷;(危急人身安全、重要设备损坏、重大经济损失)。◼二级负荷;(严重减产和经济损失,不会造成人员伤亡)。◼三级负荷;(造成较小的经济损失)四、触电事故的特点和原因◼1、触电
事故的特点:◼从作业人的类别来看,非电气操作人员中,低压触电事故较多;电气操作人员中,高压触电事故较多。◼从作业来看,带电作业死亡人数最多,其次分别是手持长杆接触带电体、误登带电线杆和设备、误入带电间隔、设备漏电及误触电。◼2、触
电事故的原因:◼作业人员缺乏安全用电知识,违反电气安全操作规程。◼电源电压、电气设备等方面的选用与所处的环境条件不相符。◼使用了安全性能不合格的设备、器具,缺乏必要的安全保护装置。◼设备使用不当,超载运行。◼设备
和线路的安装不合格,检查、维修不善,带病运行等。五、触电事故的预防措施◼1、根据电气事故的特点、原因和电气安全技术的特点,从技术上、组织上采取的综合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电气安全的组织管理工作
,搞好电气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严格执行电气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电工是特种作业人员,应经严格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非电气作业人员也要加强用电安全教育培训。◼电气设备要有良好的安全性能,满足电气安全基本要素的要求。◼根据作业场所的工作条件,采用相应等级的电压和安装适合场所要求的
电气设备。◼采用合适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电气保护形式。◼采用各种电气保护装置,使用合格的电气安全用具。◼搞好设备和线路的检测与维修,使其保持良好的状态。◼六、电气安全保护◼(1)绝缘:就是用绝缘材料把
带电体封闭起来。◼屏护:就是用遮拦、护罩、护盖以及箱匣等将带电体与外界隔离开来。◼(2)安全距离:就是带电体与设备、设施之间,以及作业时人员与带电体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间距,以防止电气短路和放电伤人。10kV及以下,不得小于2m;35(22—44)kV,不得
小于2.5m。在低压工作中,最小检修距离不得小于0.1m。◼(3)接地和接零◼保护接地(IT系统):就是把电气设备中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通过接地装置(由接地体和接地线组成)进行接地。该法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保护接零(TN系统):是在38
0/220V的三相四线制中性点接地系统中,把在正常情况下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中性点接地的零线连接。◼(4)装设漏电保护装置◼为了防止电网漏电及由此造成的危害,以及人触及带电体时造成的触电事故,应装设漏电流动作
保护器。它可以在设备或线路漏电时,通过保护装置的检测机构取得异常信号,经中间机构转换和传递,然后促使执行机构动作,自动切断电源来起保护作用。◼(5)过电流保护◼过电流是指电气设备或线路的电流超过规定值,有短路和过载两种情况。◼短路:就是“电流走了捷径”,是一种故障状态,一般由设备或线路的绝缘
损坏而造成。◼过载:是指用电设备或线路的负荷电流及相应的时间(过载时间)超过允许值。常用的过电流保护装置有熔断器、热继电器、电磁式过电流继电器。◼(6)防雷电◼雷是一种大气中的放电现象。这种放电,时间很短促,电流极大,高达20~30万安,放电时温度可达20000°C。◼(7)采用安全
电压◼安全电压是防止触电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之一。◼安全电流:我国将交流(50~60HZ)30mA和直流50mA确定为人体安全电流值。◼在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人体接触到带有一定电压的带电体而不会受到任何伤害,该电压称为安全电压。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为42、36、24、12、6V五个等级。
◼(8)安全标志◼电气安全标志有示警用的,有区别各种性质和用途的。警告用的一般是警告牌或警告提示,如闪电符号,在高压电器上注明“高压危险”的警告语,检修设备的电气开关上挂“有人作业,禁止送电”的警告牌等。表示不同
的性质和用途的一般是用颜色来标志,如红色按钮表示停机按钮,绿色按钮表示开机按钮等。还有各种用途的电气信号指示灯。2、电气作业安全措施◼(1)组织措施◼①工作票制度。工作票是准许在电气设备或线路上工作以及进行停电、送电、倒闸操作的书面命令。工作票上要写明工作任务、工作时间
、停电范围、安全措施、工作负责人等。同时,签发人和工作负责人要在上面签字。签发人必须根据工作票的内容安排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避免误送电。除按规定填写工作票之外的其他工作或紧急情况,可用口头或电话命令。口头或电话命令要清楚,并要有记录◼紧急事故处理可
不填工作票,但必须作好安全保护工作,并设专人监护。◼②工作监护制度。工作监护制度是保证人身安全及操作正确的重要措施,可防止工作人员麻痹大意,或对设备情况不了解造成差错;并随时提醒工作人员遵守有关的安全规定。如
果万一发生事故,监护人员可采取紧急措施,及时处理,避免事故扩大。◼③恢复送电制度。停电检修等工作完成后,应整理现场,不得有工具、器材遗留在工作地点。待全体工作人员撤离工作地点后,要把有关情况向值班人员交代清楚,并与值班人员再次检查,确认安全合格后,然后在工作票上填明工作终结时间。值
班人员接到所有工作负责人的完工报告,并确认无误后,方可向设备或线路恢复送电。合闸送电后,工作负责人应检查电气设备和线路的运行情况,正常后方可离开。◼(2)技术措施◼停电:对所有可能来电的线路,要全部切断,且应有明显的断开点。◼验电:对已停电的线路要用与电压等级相适应的
验电器进行验电。◼放电:其目的是消除被检修设备上残存的电荷。放电可用绝缘棒或开关来进行操作。◼装设临时接地线:为防止作业过程中意外送电和感应电,要在检修的设备和线路上装设临时接地线和短路线。◼悬挂警告牌和装
设遮拦:在被检修的设备和线路的电源开关上,应加锁并悬挂“有人作业,禁止送电”的警告牌。3、用电安全要求◼不得随便乱动或私自修理电气设备。◼经常接触和使用的配电箱、配电板、闸刀开关、按钮、插座、插销以及导线等,应保持完好,不得有破损,或将带电部分裸露出来。◼
熔断器、熔丝、熔片、热继电器等保险装置,使用前必须进行核对。严禁用铜丝等代替保险丝。◼在带电设备周围不得使用钢卷尺和带金属丝的线尺。◼在导线、电气设备、变压器、油开关附近,不得有损坏电气绝缘或引起电气火灾的热源。◼在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时,应安装漏电保
护器,工具外壳要进行保护接地,移动工具时要防止导线被拉断。◼在雷雨天不要走进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的接地导线周围20M以内。当遇到高压线断落时,在落点周围10M以内不许人畜进入;若已进入危险区域且感觉
到有跨步电压作用时,应赶快将双脚并在一起或用单腿跳离危险区。七、电气火灾的消防安全◼1、断电。◼2、油类电气设备火灾,不能用水扑灭。◼3、及时关闭有有关的门和窗及通道。◼4、切断电源的同时组织人员进行灭火为和人
员的疏散。◼5、拔打火警“119”。◼6、警戒线。◼7、听从消防人员的指挥。◼8、特别危险的事故由专职消防人员进行处理。◼9、现场清理。◼10、觉着冷静地分析事故原因。第二节机械安全管理机械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一、机械伤害的原因◼1.什么是机械伤害?机械伤害是指机械做
出强大的功能作用于人体的伤害。机械伤害和其他伤害一样,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良的工作环境造成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正在检修的机器或者刚检修好尚未离开,因他人误开动而被机器伤害。◼在机器运转时进行检修、保养、清扫等工作,因误入某些危险区域和部位造成伤害。
如人跌入破碎机内,手伸进皮带罩内。◼操作方法不当或不慎造成事故,如未经允许开动、关停、移动机器,按错按钮、转错阀门和扳手及手柄方向等。◼防护用品没有穿戴好,衣角、袖口、头发等被转动的机械拉卷进去。◼在操作时,人与机械某些易伤害的部位接触。◼设备超载运行,造成断裂、爆炸等事
故而伤人。如钢丝绳拉断弹击人员。◼设备安全性能不好:◼机械传动部分,如皮带轮、齿轮、联轴器等没有防护罩而绞伤人,或传动部件的螺丝松脱而飞出伤人。◼设备及某些部件没有安装牢固,受力后拉脱、倾翻而伤人。如电耙绞车的回绳轮的固定桩拉脱等。◼机械的某些零件强度不够或受损伤,突然断裂而伤人。◼设备的防护
栏杆、盖板不齐全,使人易误入或失足跌入危险区而遭伤害。◼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险装置,或失灵而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工作场所环境不良◼机械设备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好,如空间狭窄、照明不良、阴暗潮湿、噪声大、物件堆
放杂乱等,会妨碍作业人员的作业,容易造成操作人员事物,造成对人员的伤害。2.机械伤害事故有什么特点?◼机械伤害事故的形式惨重,如搅死、挤死、压死、碾死、被弹出物体打死、磨死等。当发现有人被机械伤害的情况时,虽及时紧急停车,但因设备惯性作用,仍可将受害造成
致使性伤害,乃至身亡。3.常见伤害人体的机械设备有哪些?◼有皮带运输机、球磨机、行车、卷扬机、干燥车、气锤、车床、辊筒机、混砂机、螺旋输送机、泵、压模机、灌肠机、破碎机、推焦机、榨油机、硫化机、卸车机、离心机、搅拌机、轮碾机、制毡
撒料机、滚筒筛等。4.形成机械伤害的事故主要原因有哪些?◼1)检修、检查机械忽视安全措施。◼2)缺乏安全装置。◼3)电源开关布局不合理,一种是有了紧急情况不能立即停车;另一种是好几台机械开关设在一起,极易造成误开机械引发严重后果
。◼4)自制或任意改造机械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5)在机械运行中进行清理、卡料、上皮带蜡等作业。◼6)任意进入机械运行危险作业区(采样、干活、借道、拣物等)。◼7)不具操作机械素质的人员上岗或其他人员乱动机械。二、机械伤害的预防措施◼(一)组织措施:◼1、正确行为;◼
2、保证设备的安全性能良好;◼机器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操纵、制动装置要灵敏可靠,便于操作。◼机械的传动皮带、齿轮及联轴器等旋转部位都要装设防护壳罩;对于设备的某些容易伤人或一般不让人接近的部位要
装设栏杆或栅栏门等隔离装置,并要图上安全色以示警告;对于容易造成失足的沟、堑,应有盖板。◼要装设各种安全保护装置,以避免或减轻人身和设备事故。安全保护装置能自动消除危险因素,可分为机械和电气两类。根据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制动装置:当发生
紧急情况时,能自动或手动迅速的使机器停止转动。◼闭锁装置:在机器的门盖没有盖好或存在其他不允许开机的情况时,使得设备不能开动;在设备停机前不能打开门盖或其他有关部件。◼联锁装置:当一台设备开始运转或停机,通过联锁装置使另
一台设备也同时或随后运转或停机。或者是自动检测报警装置检测到危险情况时,通过联锁装置自动停机。◼限压装置:如安全阀等,以防止锅炉、压力容器及液压或气动机械的压力超限。◼限位装置:如限位器,限位开关等,以防止机械的动作超出规定的范围。◼防过载装置:能在设备超载时自动停机或自动限制负载。◼缓冲装
置:减轻冲击力。◼锁紧件:如锁紧螺丝、锁紧垫片、夹紧口、开口销等,防止紧固件松脱。◼其他保护装置:如超温、断水、缺油、漏电等保护。◼要装设各种必要的报警连锁装置,当设备接近危险状况,能自动、停机,使操作人员能及时作出决断,进行处理。◼各种仪表和指
示装置要醒目、直观、易于辨认。◼机械各部件的强度要满足要求,安全系数要符合有关规定。◼对于作业条件十分恶劣,容易造成伤害的机器或作业,应尽可能采用遥控作业。◼3、保证良好的作业环境;◼4、加强设备的维修工作:◼设备检修前必须切断电源,并挂上
“有人工作,禁止送电”的标志牌;在机内或机下工作时,应有防止机器转动的措施。◼起吊设备的机具、绳索要牢固,捆扎要牢靠,起重杆、架要稳固,机件安放要稳实。◼设备的吊运要执行起重安全操作规程,要有人统一指挥。◼需要在大型机件(如减速箱
盖)悬吊状态下工作时,必须将机件垫实撑牢。不得用砖头等易碎物来垫高机件。◼高空作业时,应扎好安全带,作好防护措施。◼设备检修和检修完后,必须认真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开机试运转。(二)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技能防范措施◼1)检修机械必须严格执行断电挂禁止合闸警示牌和设专
人监护的制度。◼2)炼胶机等人手直接频繁接触的机械,必须有完好紧急制动装置,◼3)各机械开关布局必须合理,必须符合两条标准:一是便于操作者紧急停车;二是避免误开动其他设备。◼4)对机械进行清理积料、捅卡料、上皮带腊等作业,应遵守停机断电挂警示牌制度。◼5)严禁无
关人员进入危险因素大的机械作业现场,非本机械作业人员因事必须进入的,要先与当班机械作业者取得联系,有安全措施才可同意进入。◼6)操作各种机械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能掌握该设备性能的基础知识,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上岗作业中,必须精心操作,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
用品,严禁无证人员开动机械设备。(三)机械手外伤的急救原则发生断手、断指等严重情况时,对伤者伤口要进行包扎止血、止痛、进行半握拳状的功能固定。对断手、断指应用消毒或清洁敷料包好,忌将断指浸入酒精等消毒液中,以防细胞变质。将包好的断手、断指
放在无泄漏的塑料袋内,扎紧好袋口,在袋周围放在冰块,或用冰棍代替,速随伤者送医院抢救。(四)发生头皮撕裂伤急救◼发生头皮撕裂伤如何急救?发生头皮撕裂伤可采取以下急救措施:①必须及时对伤者进行抢救,采取止痛及其他对症措施;②用生理盐水冲洗有伤部位,涂红汞后用消毒大
纱布块、消毒棉花紧紧包扎,压迫止血;③使用抗菌素,注射抗破伤风血清,预防感染;④送医院进一步治疗。(五)流动式起重机起吊重物作业时应注意的事项流动式起重机起吊重物作业时应注意:◼(1)严格按起重机的额定重量表和起升高度曲线作业。起吊物品不能
超过规定的工作幅度和相应的额定重量,严禁超载作业。◼(2)不允许用起重机吊拔起重量和拉力不清的埋置物体,冬季不能吊拔冻住的物体。◼(3)不要斜拉和斜吊,否则容易造成起重机倾翻。◼(4)不要随便增加平衡重或减少变幅钢丝绳。◼(5)避免上车突然起动或制动,起吊起重量大、尺寸大、起升高度大时更应注意
。(六)流动式起重机起升和行走时应注意的事项流动式起重机起升和行走时应注意:◼(1)汽车起重机不允许吊起载荷行走。履带起重机和轮胎起重机一定要在允许的起重量范围内吊重行走,路面要严整坚实,行走速度要缓慢均匀,按道路情
况及时换档,不要急刹车和急转向,吊重物避免摆动,吊臂应在行驶前方方向。◼(2)起重臂长度大的履起重水平起臂,一定要在履带的纵方向,并在前进方向进行。行走时,起重臂角度过大会产生摇摆,有后倾翻危险。所以,起重臂仰角应
限于30°~70°(七)起重机作业环境应注意的安全问题◼起重机作业环境的安全事项是:◼(1)工作场地光线昏暗,无法看清场地、被吊物情况和指挥信号不能作业。◼(2)起重机不允许在暗沟、地下管道和防空洞上作业。◼(3)起重机作业时,臂架、吊具、辅具、钢丝绳及重物等与输电线最小距离,不应小于
规定距离。◼(4)起重机作业区附近不应有人做其它工作。有人走近时,利用警音或喇叭警告。(5)起重机作业场所的建筑物、障碍物,是否符合起重机的行走、回转、转盘、变幅等的安全距离,应测量后再安排作业程序。(八)安全使用桥式
起重机◼为了安全使用桥式起重机,应当做到:(一)司机室应按规定配备的用具:保养起重机的必要工具,绝缘手套和绝缘鞋,安全绳(带)干式灭火器,驾驶室铺设用橡胶板或其它绝缘材料做成的地板。(二)起重作业前必须通过安全
检查:1)交接班时,交班司机应将值班中出现的问题详细介绍给接班司机,然后,交、接班司机共同检查起重机。◼(1)首先检查配电盘上总闸刀开关是否断开,不允许带电检查。◼(2)检查钢丝绳的断丝根数或磨损量,是否
超过报废标准。检查卷筒上是否有窜槽或叠压现象,固定压板是否牢固可靠。◼(3)检查制动器的工作弹簧、销轴、连接板和开口是否完好,制动器不得有卡住现象。◼(4)各安全装置应动作灵敏可靠。◼(5)受电器(滑块或滑轮)在滑线上是否接触良好,电缆卷向的运动应与大车运行速度相协调。◼(6)吊钩
应级在横梁上灵活转动,钩尾固定螺母不得有松动现象。2)开车前,要检查电源供电情况,电压不得低于额定电压的85%。3)起重机上不得遗留工具或其它物体,以免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人身或设备事故。4)开车前,要按操作规程将所有的控制手柄扳至零位,
并将舱口门开关及端梁门开关合上,鸣铃防范物体打击事故的主要措施有:◼(1)必须认真贯彻有关安全规程,克服麻痹思想,人人有责消除物体打击伤害事故,牢固树立不伤害他人和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2)高空作业时,禁止投掷物料。
清理楼内物料应设溜槽或使用拉圾桶。手持工具和零星物料应随手放在工具袋内。安装更换玻璃要有防止玻璃坠落措施,严禁扔下碎玻璃。◼(3)吊运大件要使用有防止脱勾装置的吊勾或卡环,吊运小件要使用吊笼或吊斗,吊运长件要绑牢。◼(4)高空作业中,对斜道、过桥、跳
板要明确有人负责维修、清理,不得存放杂物。◼(5)操作使用的机器设备,必须符合质量要求,带“病”设备未修复达标前严禁使用。◼(6)使用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熟知设备特性、掌握操作要领,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7)排除设备故障或清理卡料前,必须停机。◼(8)做好受压容器安全管理
,防止受压容器爆炸事故发生;各类放炮作业人员,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人员必须隐蔽在安全可靠处,无关人员严禁进入作业禁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