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贫困作斗争:机遇、赋权和安全保障

PPT
  • 阅读 5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7 页
  • 大小 123.389 KB
  • 2023-07-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精品优选】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与贫困作斗争:机遇、赋权和安全保障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与贫困作斗争:机遇、赋权和安全保障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与贫困作斗争:机遇、赋权和安全保障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与贫困作斗争:机遇、赋权和安全保障
与贫困作斗争:机遇、赋权和安全保障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3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与贫困作斗争:机遇、赋权和安全保障.pptx,共(37)页,123.389 K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8827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与贫困作斗争——机遇、赋权和安全保障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评介1要点•富裕世界中的贫困——全球重大挑战•扩大机会,增进穷人多种形式的资本并提高回报率•促进赋权,以政治民主增加经济机会•加强社会保障,更好利用经济机会,让

经济机会更为稳固•国际行动220世纪的反贫困成就•发展中国家:–过去40年,预期寿命增加20岁,婴儿死亡率降低一半以上,生育率降低近一半;–过去20年,小学入学率提高13%;–1965—1998年间,人均收入增加一倍多;–1990—

1998年绝对贫困人口减少0.78亿人。•中国:–1952年,人均GNP50美元,出生率37‰、死亡率17‰,预期寿命36岁,入学率小学25%、中学2%,成人识字率20%–1999年,人均GNP780美元,出生

率15‰、死亡率6‰,预期寿命70岁,入学率小学99%、中学50%,成人识字率91%/75%。3新世纪之初的贫困状况•全球:60亿人口中有12亿处于每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国际贫困线下(其中南亚44%)、28亿每人每天生活费

不足2美元;1岁以内婴儿死亡率6%、5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率8%;男童失学率9%、女童失学率14%;未来25年人口将增加20亿、其中97%在发展中国家。•高收入国家15%人口获78%经济总量;低收入国家40%人口获3.45%经济总量;中国21%人口

获3.35%经济总量。•预期寿命全球67,低收入国60,非洲50,富国78岁•中国:绝对贫困程度稳步下降,但尚有4.6%人口在国家贫困线以下,18.5%人口在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国际贫困线以下、缺口

4.2%;53.7%低于2美元,缺口21%;基尼系数超过40%。41998年每天生活费低于1美元人口分布%23.2%2.0%6.5%0.5%43.5%24.3%东亚和太平洋欧洲和中亚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中东和

北非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51987年每天生活费低于1美元人口分布%35.3%0.1%5.4%0.8%40.1%18.4%东亚和太平洋欧洲和中亚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中东和北非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610年一期的反贫困报告: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1980年:物质资本外,人力资本开发对脱贫的关键作用。

•1990年:人力资本开发造就的穷人的能力,要与市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为穷人提供谋生机遇相结合,辅之以向没有能力抓住机遇的人提供安全网。•2000/01年:“机遇”:通过市场与非市场行动的结合,刺激经济全面增长,使穷人积聚人力、物质和社会资本并提高资本回报率;“促进赋权”

:为了让穷人更多地获得机遇,需要在政治上赋予他们更多的决策参与权力,使国家制度对穷人更多地负起责任;“加强安全保障”:改善穷人在遭受疾病、经济危机、政治动乱,自然灾害和暴力冲击时的脆弱地位。7贫困相关概念及度量•贫困/绝对贫困——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贫困线——衡量

贫困人口的标准尺度,通常设定为满足最低生存消费所需花费的支出或得到的收入。贫困线因民族文化不同而有差异,并随社会的发展而上升。•国际贫困线——每人每天生活消费或收入不足1美元/年消费370美元(1985年不变价,购买力平价);275美元为赤贫线;每天2美元为高

贫困线•国别贫困线是官方规定或通用的贫困线;在其他情况下,贫困线定在平均收入或支出的30%上。•中国贫困线——1990年300元;1997年640元,即每天0.75购买力平价美元;1999年625元。8购买力平价(PPP)在一国国内市场上购买相当于1美元在美国

可以购买到的同样数量的货物和劳务所需要的该国货币的数目,用以反映不受价格水平差异影响的对货物和劳务的实际购买力,这种购买力可能高于或低于按现行市场汇率计的购买力,这种差异与一国的国际支付能力有关。通常,发展中国家以购买力平价衡量的产出大于以市场汇率

衡量的产出,发达国家相反。这里,购买力平价用于不同国家贫困人口实际生活水平的比较。9•贫困人口调查指数——处于贫困线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般也称作贫困率、贫困人口比重、贫困人口发生率。•贫困距离/贫困缺口:穷人实际收入不足

贫困线水准的差距与贫困线水准之比(%),可以用来估测穷人在贫困线以下的程度,及随之估测让每一个穷人达到贫困线以上从而消灭贫困所需要的转让。这种转让总额占一国国民总消费量的百分比,又可以定义为一国的总贫困距离。•FGT指数:贫困衡量的一般式:(1

/总人口)×∑[(贫困线-某穷人收入)/贫困线]αα=0,即贫困率α=1,即贫困率×贫困缺口,即贫困缺口指数α=2,即贫困缺口指数平方,用以衡量贫困人口内部差异;在贫困缺口指数相同时,该值越大,穷人内部的差异越大森指数:贫

困率×[1-(1-贫困缺口)(1-穷人内部基尼系数)],越小越好。10•不平等/相对贫困----一个社会中一个人缺乏参与社会惯例或社会所认同的活动和享受普通生活水平所必需的资源。•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测量收入分配不平等性的一种

标准方法。由累计的人口比例与累计的收入比例对应点连成的洛伦兹曲线导出的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小等于零,表示居民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居民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百分

之百的收入被一个人所占有。市场经济国家对基尼系数取值的一般判断标准为:0.2以下高度均等,0.2至0.3之间相对均等,0.3至0.4之间差距相对合理,0.4以上差距偏大。•库兹涅茨曲线——用来表现美国经

济学家库兹涅茨关于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状况变动之间联系的假说,即在现代经济增长的初期,相对于前现代的农业社会,收入不平等会加剧;随着进一步的增长,收入不平等状况才会改善。以横轴表现经济增长、纵轴表现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坐标图上,这种关系呈倒U形。11确定贫困线的具体方法•根据营养专家意见

选择最低热量摄入量;•根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计算维持生存最低营养标准的实际食品消费结构,即平均食品消费清单;•根据调查所得价格水平,计算最低食品费用支出;•在已知食品贫困线基础上,加上该水平农户典型的最低非食品消费项目及费用支出。12收入/非收入贫困的综合衡

量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贫困指数•生命期望值:预期寿命低于40岁以下人口比例•教育:成人文盲率•未得到医疗卫生服务人口的比率•没有安全饮用水人口的比率•5岁以下营养不良/重量不足的儿童比例生活质量指数

:成人文盲率、婴幼儿死亡率、预期寿命13贫困成因全面探究与概念扩充•贫困即福利的被剥夺状态。•贫困制约一个人享受生活这种基本自由的能力。•贫困不仅指低收入和低消费,还指在教育、医疗卫生、营养和人类发展的其他领域处于不利境地,而这种不利境地,又与穷人缺乏政治地位和安全保障直接有关。•所

以,穷人意味着遭受多重剥夺:缺少获得食品、住房、衣着等基本必需品,及可接受的健康和教育水平所必需的收入和资产;在国家和社会机构中没有力量、没有发言权;易受不利因素打击,地位脆弱,不能摆脱恐惧感。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和强化。•每一个方面的反贫困举措,都有助

于其他方面的改善。14实例讨论:多重剥夺与贫困•1994年夏,初考、中考发榜。喜讯来到了河北省邢台市内邱县侯家庄乡羊峪村农民郝××家。从乡初中和村小应届毕业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同时被录取到全县考生梦寐以求的本县唯一的重点中学--内邱中学。13岁的二儿子,在全县2000名初考生中,是4名数学满分者之一

。•两兄弟同时要去100公里外的县城读书,学费和食宿费让郝××望而生畏。这个对于90年代城镇家长标标准准的喜讯,对于这个正患有重病的太行山深处的农民家长,竟成了致命的打击。这个43岁的壮年农民,默默服下剧毒农药自杀身亡。•消息震惊的全县。然而,同情和叹息消除

不了现实的经济重负,兄弟双双放弃了上县中的机会,长4岁的哥哥忍痛弃学,决心牺牲自己供养兄弟上学;弟弟则落到费用较低的乡中…•?郝××家的贫困表现在哪些方面,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消除15贫困所有成因中经济因素起基础性作用

•经济增长是减少收入贫困和健康教育等非收入贫困的强大动力。•65个发展中国家的数据显示,人均消费每增长1%,国际贫困线以下人口就减少2%。•富裕国家与最贫穷国家婴幼儿死亡率分别为1%和20%,儿童营养不良率分别为5%

和50%。•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增长导致了穷人消费上升。•而因国家解体、自然灾害、战争或经济危机而出现的经济衰退则对穷人造成灾难性的影响。16全球收入差距两因素:国别和国内•国家之间收入差距起着更大的作用。•以中国为例:从非常低的起点实现了迅速增长,使

世界最低收入的1/5人口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了一半。•与此同时,全球最富裕的20个国家与最贫穷的20个国家人均GDP的差距,从1960年的18倍,扩大到1995年的37倍。•国内差距:城乡差距、地

区差距、阶层差距、性别差距、种族差距,长期贫困、偶然贫困171820-1999年中国人均GDP与世界平均水平之比00.10.20.30.40.50.60.70.80.9中国/世界0.8080.5160.4310.2870.3220.507

18201900192919501980199918贫困成因分解•资产不平等(数量少):人力、自然/土地、物质/基础设施、金融/贷款储蓄、社会网络/政治影响力——各类资产相辅相成•资产回报率低(质量差)•资产脆弱性(波动大)

•三个领域的努力:经济、政治、社会•三个层次的对策:经济增长、政治民主和社会包容、安全保障19机遇•机会–市场化改革促进增长–有利于穷人的市场化改革,效率与公平统一•能力:让穷人更多积累资产–国家再分配–政府管理与利用市场–穷人参与20增长、不平等与贫困•经济增长在削减情况方面起着主要作用•是什么

推动经济增长?稳定(战争摧毁实物、人力和社会资本P.50)改革、开放•为什么增长率相似,减贫率不同?–中国近年差距扩大与农村增长缓慢的关系–以教育为例:市场力量与政策作用互动•绝对贫困减少时相对贫困增加不

是问题•鼓励对资产要求低的增长机会,•增加穷人资产,改善初始条件21使市场更好地为穷人服务:成功的市场化改革促进增长减轻贫困,强势集团操纵导致不成功改革华盛顿共识:•财政纪律;•重新分配公共支出,更多用于教育、医疗保健和基础设施;•税收改革,扩大税基,降低边际税率•市场决定微弱正利

率•竞争性汇率•贸易自由化•向外国直接投资开放•国企产权制度改革•放松管制,监管金融、环境和保护消费者•产权法律保护22改革对穷人的影响:益本分析•农业:穷人已经拥有市场硬件/土地初始资本时,市场激励最有效•财政:削减补贴视穷人原先是否得到,增加岁入有利穷人

获得公共服务•贸易:劳动力数量和质量都高、且原先未受保护的受益最大•私营部门兴旺,就业率和正规部门就业率上升,有利于穷人增加就业提高收入23辅之以有利于穷人的微观改革•简化手续,降低穷人就业、开业门槛和成本•创造保障劳工条件•克服农村信贷市场失灵,向穷人提供贷款、储蓄

和保险24增加穷人资产,消除社会分配不公•缺乏资产既是贫困的原因,也是贫困导致的结果•穷国穷地初始资产占有不公,后续公共行动不足,导致“资产—收入”恶性循环•穷人自身是增加其资产的主体•促进资产积累的公共行动:–公共支出再分配:瞄准穷人–改革公共服务事业的激励机制:–分权和

参与25赋权:让政府更多对穷人负责•政府高效廉洁,遏制腐败•司法公正,保护穷人•分权与参与•穷人联盟,组织参政,争取政治支持•民主政体,三权分立,司法独立,新闻独立,信息充分,市民社会培育26赋权:消除社会壁垒•社会制度:亲缘、社区和非正式网络•对穷人的资产收益率、

风险应付、获利机会和思想有很大影响•经济不平等因社会壁垒加强,导致不平等永久化,僵化的社会政治等级制度•性别歧视、阶层歧视与社会分裂•主动歧视与被动歧视•一般发展政策有助于减贫•特殊优惠政策抵消长期歧视:发展性政策与照顾性政策27有什么不能有病,没什么不

能没钱穷人面临主要风险•自然:水旱灾害•健康:伤病残疾老龄死亡•社会:暴力犯罪,恐怖,帮派,战争•经济:失业下岗,歉收,跌价,经济危机,技术冲击,转轨冲击•政治:暴乱,政治上不支持,社会项目•环境:污染,森林

砍伐,核灾难28非正规化解风险机制•减少风险–家庭(打井、防疫)–政府和社区(软硬基础设施)•缓解风险–收入多样化,但低风险低收入–非正规保险,群体互助•应付冲击–保障物变现–增加劳动、减少消费、逃荒29正规化解风险机制•非正规

机制化解风险效果有限•原则:防重于治•保障原理:–成本效益高于非正规机制–有信誉–财务可持续–信息充分–争取政治支持–制度创新30模块法:7种手段对付特有风险•医疗保险•对老年人的资助和退休金•失业保险和救济•以工代赈计划•社会基金:小型项目融资•小额融资(贷款、储蓄和保险)•现金拨款31应

对共有风险: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影响穷人生活,增加暂时贫困和长久贫困•避免危机:稳健的财政和金融政策•制订保护穷人的危机对策–帮助穷人维持消费–确保穷人不失去基本社会服务机会–防止人力资本和有形资本积累的持续减少–消除自我毁灭行

为(犯罪、卖淫、童工)32应对共有风险:自然灾害•发展中国家的穷人是自然灾害主要受害者–秘鲁与日本,年均死亡2900人与63人–穷人、妇女和儿童•风险的减少和化解——将综合灾害风险管理融入发展决策•应对自然灾害–将重建变成化解风险活动–利用巨灾债券减缓风险–分担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基金33

国际减贫行动•发达国家放弃贸易保护•国际金融改革以降低金融风险–自身:长期稳健;短期控制外资流动,提高自身流动性–国际:信息,国际标准•提供国际公共物品–传染病防治–农业科技–平衡知识产权激励与低成本传播•穷国穷人国际事务参与权–强化穷国发言能力–建

立穷人国际组织34国际发展合作援助•问题:主人公思想,捐助者协调,援助替代和竞争,附加条件•解决途径:伙伴关系,全行业法,瞄准表现好的穷国•操作步骤:评估和监督,政策指导,NGO债务减免•减免资金用于扶贫发展•强化公共资金分配使用责任制35新中国农

村反贫困实践•1949—1978:耕者有其田,公共服务。贫困率80%→33%•1978—1985:制度性脱贫:市场化改革,促进增长。33%→11%,2.6亿→8900万•1986—1994:区域开发扶贫,→8000万•1994

—2000:八七扶贫攻坚计划,→3000万•2001—2010: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36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序言•奋斗目标•基本方针•对象与重点: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集中连片•内容和途径•政策保障•组织领导37

精品优选
精品优选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 文档 34925
  • 被下载 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