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讲义

PPT
  • 阅读 5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8 页
  • 大小 127.387 KB
  • 2023-07-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精品优选】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讲义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讲义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讲义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讲义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讲义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5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讲义.pptx,共(58)页,127.387 K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8824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主讲:李照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什么是安全?3.9事件incident发生或可能发生与工作相关的健康损害(3.8)或人身伤害(无论严重程度),或者死亡的情况。注1:事故是一种发生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死亡的事件。注2:未发生人身伤害

、健康损害或死亡的事件通常称为“未遂事件”,在英文中也可称为“near-miss”、“near-hit”、“closecall”、“dangerousoccurrence”注3:紧急情况(参见4.4.7)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事件。事件致因理论•事件

是一种能量释放或危险物质失控•事故的发生是释放的能量作用于人或物,或危险物质作用于人•能量是有用的,用以做功的,为什么会发生事故?•事故的发生是天意还是必然?危险源能量屏蔽失效能量释放伤损害坏人失误环境因素物的故障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系统安全•系统安全理论认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是事

故发生的根本原因,防止事故就是消除、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3.6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3.8)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危险源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人失误、物的故障、环境因素)危险源•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

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安全•我们担心安全实际上就是担心存在发生事故的风险。风险,即是不确定性。3.21风险risk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3.8)的严重性的部分。即:风险=后果X可能性

安全风险永远存在,但风险接受程度可能不同•文化•法律•风险偏好•风险实际承受能力不同•预期风险与预期收益安全3.1可接受的风险acceptablerisk根据组织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3.16)已降至组织可容许程度的风险讨论:质量第一、

安全第一?安全3.12职业健康安全(OH&S)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OH&S)影响或可能影响工作场所(3.23)内的员工或其他工作人员(包括临时工和承包方员工)、访问者或其他人员的健康安全的条件和因素。注:组织应遵守关于工作场所

附件或暴露于工作所活动的人员和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安全效益3.10相关方interestedparty工作场所(3.23)内外与组织(3.17)职业健康安全绩效(3.15)有关或受其影响的个人或团体。安全效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相关方,包括:顾客、资方(股东)、经营者、

员工、社会、政府、劳工组织等从以上因素来说,安全是质量、是效率、是管理效益、是企业文化,更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安全安全就是效益。不安全的后果:•直接财产损失•职业病、人员伤亡•影响顾客满意的特性•直接降低质量特性•影响工作效率•影响员工满意•影响企业形象•影响企业竞争力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理论•系统安

全是人们为预防复杂巨系统事故而开发、研究出来的安全理论、方法体系。•所谓系统安全,是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安全管理•企业运营和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

的能量和危险物质,如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势能等能量和毒品、细菌等危险物质•企业运营和实际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大量的人的失误•企业经营过程中使用各种各样的设施设备可发生故障•以上三种危险源,人的失误占有很大比重,其中物的故障原

因有很多也是因人的失误引起安全管理人的失误•同事的压力•上级的评价•个人的价值•性情、精神方面的问题•事故造成的后果、事故的发生•尺寸、力范围、感觉按当事者的态度逻辑地决策下意识发生失误的倾向认为可能性小决策错误操作的设计•一致性、人的能力希望的操作矛盾的表

示、操作人机学原因人的失误事故伤害损坏•才能、身体、精神状态、药物、酒、工作压力、疲劳•任务、信息担心、危险性•动机、态度、情绪、生物节律在某种状态下承受负荷的能力过负荷管理方面缺陷•方针•责任•监督•检查•训

练•对危险的认识•其他造成他人失误或物的故障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的系统方法:把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体系来看待、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安全管理体系•问题的严重性•问题的复杂性•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涉及到贸易公平和世界公正•ISO9

000、ISO14000标准的成功实施安全管理体系OHSMS历程•1990:ISO&IEC《展望未来-高新技术对标准的需求》•1992:ISO确定世界标准日的主题为“职业安全”•1995:中、美、英及IL

O&WHO组成特别工作组•1996:ISO组织IEC、ILO、WHO召开标准化研讨会•1997:ISO决定暂不在职业健康安全领域开展工作•1999:颁布OHSAS18001和OHSAS18002•1999:国家经贸委《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审核规范》•2001:GB/T28001-2001《职业健

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2011: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OHSMS28001要求1范围•性质:要求•目的:控制风险、改进绩效•适用:•通用性及差异性•职业健康安全的全面理解OHSMS28001要求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

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0:2005,IDT)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

用指南(ISO14001:2004,IDT)GB/T28002-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OHSAS18002:2008,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managementsystems-Guide

linesfortheimplementationofOHSAS18001:2007,IDT)3术语和定义4.1总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形成文件•范围:在界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形

成文件时,需注意就体系覆盖谁、什么和何处予以确定。体系的范围不宜将可能影响组织员工和工作场所中受组织控制的其他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的运行或活动排除在外。•在界定范围或考虑对范围做出改变时宜与员工协商。4.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批准:建立前可能需要初始评审•适宜性•预防为

主、持续改进的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承诺•目标的依据•文件化(批准是文件化的一个要求)•内部沟通,全员参与和承诺对于职业健康安全至关重要•外部沟通,但不要求主动发放•评审的要求4.3.1对危险源辨

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建立并保持程序•范围(活动类别,10个方面)•辨识和评价主动性;风险确认、优先次序、风险控制策划•变更管理•风险控制策划的方案•文件化•建立体系的依据危险源辨识可选用的方法•询问、调查•现场观察•外部信息:文献资料、专家咨询、同行

业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系统的安全检查:•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通过指导语句和标准格式寻找工艺偏差以辨识危险源•事件树分析:从初始原因事件开始,分析各环节事件“正常”、“失效”的发展变化过程,做出时序逻辑判断•故障树分析:根据系统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事故

结果,寻找事故发生的原因、条件和规律危险源辨识的步骤确定辨识的任务和目标组成小组,制定计划,确保资源业务活动分类选用合适的辨识方法辨识方法培训整理形成文件保持记录辨识•根据组织风险的性质和规模,不一定需要复杂

的辨识。可选用二三种方法危险源辨识非常规活动和状况的示例包括:——设施或设备的清洁;——临时的工艺更改;——非预定的维修;——厂房或设备的启用或关闭;——现场外的访问(如:实地考察、作为客户走访供应商、勘查、远足等);—

—翻新整修;——极端气候条件;——公用设施(如:供电、供水、供气等)毁坏;——临时安排;——紧急情况。危险源辨识进入工作场所的所有人员(如:顾客、参观者、服务承包方、送货员、员工等:——因其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和风险;——因使用其所提供给组织的产品或服务而产生的危险源;

——其对工作场所的熟悉程度;——其行为。危险源辨识在评估过程、设备和工作环境的危险源和风险时,只要存在人机界面,就宜考虑人的因素,考虑到诸如易于使用、可能的操作失误、操作员压力和使用者疲劳等问题。——工作性质(工作场所布

局、操作者信息、工作负荷、体力劳动、工作类型);——环境(热、照明、噪声、空气质量);——人的行为(性格、习惯、态度);——心理能力(知觉、注意力);——生理能力(生物力学、人体测量或人的身体变化)。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可以按危险源的类别或危险源的所

在位置(部门)建立台帐•按能量分类•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分类•按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分类风险评价•确保其所产生的对人员的风险能够得到评价•考虑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分级,确定风险是

否可以接受,以及不同风险级别的控制措施•根据其需要和工作场所的具体状况确定风险评价所需要的方法。•一般来说,没有必要对风险进行精确的数值计算,可采用简单的主观评价方法进行评估。•有些组织,如果在风险控制失败可能造成灾确定性后果,可能需

要复杂的定量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的依据•法律法规•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包括商业目的)•与组织的运行经验和所采取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适应•评价人员个人的知识、经验等认知障碍风险评价的方法及分级严重程度可能性轻微伤害伤害严重伤害极不可能可忽略风险可容

许风险中度风险不可能可接受风险中度风险重大风险可能中度风险重大风险高度风险方法二:D=LED(不可容许风险、极其危险、高度危险、显著危险、一般危险、稍有危险)方法一:风险控制策划•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采取控制措施•考虑控制措施顺序:——消除;——替代;——工程控制措施;——标志、警告和

(或)管理控制措施;——个体防护装备•对残余风险进行评价风险控制策划•消除危险源,需列入目标(4.3.3),制定管理方案(4.3.4)•控制危险源,需列入目标,制定管理方案•采用安全技术设施(设施需求4.4.1)•对员工进行

培训(培训需求4.4.2)•采取运行控制措施(运行控制要求4.4.6)•监视(巡检、点检、确认等,4.5.1)4.3.2法规和其他要求•识别•获取•保持获取渠道并及时更新•传达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宪法基本法相关法律国际公约专项法行政法规地方性行政法规部委规章地

方规章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标准其他要求•授权、执照、许可等•行业协会的方针等•上级组织的方针、程序等•组织自己的行为准则(文化以及内部标准或规范)4.3.3目标•文件•目标分解•目标的影响因素•与方针的一致•项目管理方案(文件)•评审•针对变

化的修订4.3.3目标1、目标的类型•风险水平的降低(危险源的消除或控制)•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增加另外的特性•改善现有特性或其应用的一致性所采取的步骤•消除或降低特定意外事件的频次2、目标的建立应定期举行,目标形成及分解应按一定程序进行,体现协商和全员参与3、方案的意义4.4.1结构和职

责•最终责任•管理承诺:提供资源、责权;责权的文件化及沟通•严格的安全责任制•管理者代表•安全责任制4.4.2培训、意识和能力•任职资格条件,以及职业适合性(职业适合性分析包括工作定向分析和人员定向分析两方面的工作)•培训程序•安全意识•培训方案策划依据4.4.3.1沟通针对其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

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用于:——在组织内的不同层次和职能进行内部沟通;——与进入工作场所的承包方和其他访问者进行沟通;——接收、记录和回应来自外部相关方的相关沟通。4.4.3.2参与和协商内部协商外部协商4.4.4文件•文件的类型•整合4.4.5

文件和资料控制•建立并保持程序•易于查找:标识•批准:是一个过程•评审:必要时•更新:需再次批准•发放:受控•失效文件控制•外来文件的控制•作废文件的控制4.4.6运行控制•运行的识别:采购、转移、外部资源

的使用;危险任务;危险材料;安全装置和设备的维护•运行控制措施的文件整合•采购•外部人员•程序文件•运行准则4.4.7应急准备和响应•目的:有备无患,亡羊补牢•程序和应急(应急计划)•识别•应急准备,包括应急计划和应急设施•评审的时机•测试方法及可行性4.4.7应急准备和响应应急计划:•

潜在的事件和紧急情况的识别;•应急期间的负责人的识别;•全体人员在应急期间所采取措施的详情;•应急期间具有特定作用人员的职责、权限;•疏散程序•危险材料的识别和位置以及所需的应急措施;•与外部应急服务机

构的相互联系;•与执法部门的沟通;•与社区的沟通;•重要档案、设备等的保护;•应急期间的必要信息,如装置布置图、危险材料的资料、程序、作业指导书、联络电话等4.5.l绩效测量与监视•例行监测包括:检查表、巡视、预评价、安全点检、安全抽样、环

境抽样、行为抽样、自我评定等;•目标评审(体系有效性)•主动性监测•被动性监测:事故等的统计和分析•检查记录及其利用•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4.5.2合规性评价4.5.2.1合法性评价4.5.2.2其他要求符合性的评价定期评价记录4.5.3事件调查、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4.5.3.

1事件调查•记录、调查和分析•四不放过•必然性因素•纠正措施及其方案;预防措施和持续改进的可能性•沟通调查结果,不仅是事故通报•调查的及时性调查:•所调查事件的类型•调查的目的•负责调查的人员及其权限和所需的资格•不符合的根源•与目击者面谈的安排•实际问题,如:如何保存证据等•对

包含法定报告要求的调查报告的安排调查、分析往往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4.5.3事件调查、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PDCA•新措施的风险评价•成本可行性•文件更改4.5.3事件调查、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4.5.4记录和记录管理•程序•标识

、保存和处置•通用要求•记录的作用4.6管理评审管理评审的输出•方针和目标的更改•特定的改进措施及其需求•纠正措施的评审日期•审核或检查的重点

精品优选
精品优选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 文档 34925
  • 被下载 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