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安全生产法规体系

PPT
  • 阅读 3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6 页
  • 大小 134.513 KB
  • 2023-07-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精品优选】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7章安全生产法规体系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7章安全生产法规体系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7章安全生产法规体系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7章安全生产法规体系
第7章安全生产法规体系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4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7章安全生产法规体系.pptx,共(46)页,134.513 K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8816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七章安全生产法规体系袁博第一节安全生产法规概述•一、安全生产法规的概念•安全生产法规是指调整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同劳动者或生产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以及与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安全保障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应注意的几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颁发的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安全健康、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决定、条例、规定、规则及标准等,均属于安全生产法规范畴。•安全生产法规规定了人们在生产过程中

的行为准则,规定什么是合法的,可以去做;什么是非法的,禁止去做;在什么情况下必须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等,用国家强制性的权力来维护企业安全生产的正常秩序。违反法规要求就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依法受到制裁。应注意的几点•安全生产法规中包括有大量的技术规范,

这类技术规范也可以说是调整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同安全生产有关的人和自然的关系的一种规范。它是人们为了有效、安全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根据自然规律、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而制定的,规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包

括环境因素)的一种规范。二、安全生产法规的起源(略)三、安全生产法规的发展•(一)我国安全生产法规的发展p24•1、初建阶段(1949年—1957年)•——我国的第一部《宪法》中明文规定:“国家通过国民经济有计划的发展,逐步扩大劳动就业,改善劳动条件和工资待遇以保

证公民享受这种权利”。对改善劳动条件和建立工时休假制度也都做出明确规定。1、初建阶段(1949年—1957年)•1956年5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关

于进一步加强安全技术教育的决定》•——《关于编制安全技术安全生产措施计划的通知》•——《工业企业设计暂行卫生标准》2、调整阶段(1958年—1966年)•从1958年下半年起,由于“大跃进”时期,忽视了

科学的发展规律,出现了盲目冒进的势头,只讲生产,不讲安全,大量削减安全设施,冒险蛮干,伤亡事故明显上升,造成新中国成立以来伤亡事故的第一个高峰。•自1961年开始的调整中,安全生产检查从一般性的检查发展为专业性和季节性的检查,安全生产状况得到了相应的改善,推动了安全生产工作向经

常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机械防护、防尘防毒、锅炉安全、防暑降温、女工保护等劳动保护工作有了显著成效。2、调整阶段(1958年—1966年)•1963年我国进入国民经济三年恢复调整时期•——《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国营企业职工个人防护用品发放标准

》3、动乱阶段(1966年一1978年)"•在“文化大革命”动乱时期,安全生产工作被认为是“活命哲学”而受到批判。因此,使工业生产秩序混乱,劳动纪律涣散,安全管理工作出现倒退,伤亡事故急剧上升,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个安全生产事故高峰。4、恢复发展阶段(1978—199

0)•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的通知》•——中央(78)76号文件和《国务院批准国家劳动总局、卫生部关于加强厂矿企业防尘

防毒工作的报告》•——国务院(79)100号文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厂矿企业必须加强劳动保护工作,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4、恢复发展阶段(1978—1990)•尤其是对“渤海二号平台”等事故的严肃处理,强化了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意识;确定

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初步建立了职业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安全监察体系和检测检验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得以逐步落实;职业安全健康的科研、教育工作也得到长足发展。同时,在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方面加强了国际合作与交流。4、

恢复发展阶段(1978—1990)•1979年4月,国务院重申认真贯彻执行《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技术规程》、《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和《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明确了对交通、运输、工矿、林场、建筑等企业、事业单位,因违反规章制度,强令工人违章作业而造成重大事故的责任者的惩办,并规定了量刑标准。4、恢复发展阶段(1978—1990)•1982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矿山安全

条例》•——《矿山安全监察条例》•——《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条例》•1983年5月,国务院又批转了劳动人事部、国家经委、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劳动安全监察工作的报告》4、恢复发展阶段(1978—199

0)•1984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1987年1月,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了《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5、逐步完善阶段(1991——至今)•1991年

3月,国务院发布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程》的第75号令,严肃了对各类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程序。•2001.10.27颁布实施的《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5、逐步完善阶段(19

91——至今)•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颁布与实施(1995.1.1)•1993.5.1,实施的《矿山安全法》•1996.8.29颁布,1996.12.1实施的《煤炭法》•1998.9.1,《消防法》•2000.12.31,《特种设备质量监督和安全监察条例》•200

1.10.27《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6.29《安全生产法》5、逐步完善阶段(1991——至今)•2004.1.1实施,《工伤保险条例》•2004.1.9,《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2004.1.20,《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5•2006年1月6日颁布(5月1日施行)《海洋石油安全生产规定》等•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对推动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将“引咎辞职”引

入到安全生产事故对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追究,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第二节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的形成•已经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为主体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二、安全生产法规的形式

•(一)安全生产法规的主要表现形式•1、法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1、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法律

通过后由国家主席签署令予以公布。•签署公布法律的主席令应载明该法律的制定机关、通过和施行日期。•法律签署公布以后,及时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和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登。在常务委员会公报上刊登的法律

文本为标准文本。2、行政法规•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有关部门认为需要制定行政法规,应当向国务院报请立项•行政法规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并及时在国务院公报和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登。在国务院公报上刊登的行政法规为标准文本。3、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1)地方性法规:•我国《立法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法规•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批准后施行。•所称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3、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2)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

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批准后生效4、规章•国务院各部委•审计署•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二)法律效力及法律冲突问题的规定•1、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一切法

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2、法律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3、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4、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5、部门规

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土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二)法律效力及法律冲突问题的规定•6、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

定;新规定与旧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7、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

,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8、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三、安全生产法规的作用•(一)确保广大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的合法权益•(二)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化管理•(三)

指导用人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推动经济发展•(四)保证用人单位经济效益的实现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五)对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促进作用四、安全生产法规体系•(一)宪法见法p1•(二)刑法•(三)有关安全生产的专项法•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其它。(四)安全生产相关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五)安全生产行政法规•由国务院组织制定并批准,为规范

安全生产管理而颁布实施的条例、规定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

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六)各部委发布的有关安全生产的规范性文件(1)•由国务院有关部委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如原劳动部颁布的:•——《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行

政处罚办法》•——《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劳动防护用品规定》(六)各部委发布的有关安全生产的规范性文件(2)•国家经贸委颁布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特种设

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卫生部颁布的:《工业企业听力保护规范》等。(七)安全生产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指有立法权的地方权力机关、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是对

国家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补充和完善,它以解决本地区某一特定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问题为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八)安全生产标准•根据《劳动法》和《标准化法》的规定,安全生产标准属强制性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凡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制定标准应当有利于保障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保护环境。•安全及卫生标准包括主要标准、基础标准、方法标准、作业场所分级标准等。安全生产标准目录.mht(九

)国际公约•经我国批准生效的国际劳工公约,也是我国安全生产法规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劳工公约,是国际安全生产法律规范的一种形式,它不是由国际劳工组织直接实施的法律规范,而是采用会员国批准,并由会员国作为制定国

内安全生产法规依据的公约文本。•国际劳工公约经国家权力机关批准后,批准国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使该公约发生效力,并负有实施已批准的劳工公约的国际法义务。•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加入的以劳动安全卫生内容为主的国际公约共有20项。作为安全生产的国际法规范,这些国际公约在国内同样具有法律效

力。第三节我国安全生产的标准体系•我国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化工作,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起步的,国家标准局已经公布了400多个有关安全生产技术国家标准,包括:•一、设计、管理类标准•二、生产设备、工具类标准•三、生产工艺安

全卫生标准•四、防护用品类标准一、设计、管理类标准•(一)作业环境危害方面•《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了111种毒物和9种粉尘的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车间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卫生学依据。•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有:《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冷水作业分级》、《低温作业分级》、《高温作业分级》、《

高处作业分级》、《毒作业分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等。•车间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或毒物含量方面的数十种标准。(二)事故管理方面•《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规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

失统计标准》•《火灾事故分类》•《职工工伤与职业病伤致残鉴定》•《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等。(三)安全教育方面•《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起重机司机安全技术考核标准》•《爆破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标准》二、生产设备、工具类标

准•(一)生产设备、工具设计原则及安全卫生标准:《固定式钢直梯》、《固定式钢斜梯》、《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固定式钢平台》等。•(二)易发生事故的机械类安全卫生标准:•《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起重吊运指挥信号》、《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起重机械危险部位与标志》标准等(三)压力机械类

安全卫生标准•《冲压车间安全生产通则》•《压力机械安全装置技术要求》•《压力机用感应式安全装置技术条件》•《压力机用光电式安全装置技术条件》•《压力机用手持电磁吸盘技术条件》•《磨削机械安全规程》•《冷冲压安全规程》等国家标准。三、生产工艺安全卫生标准•(一)预防工伤事故的生产工艺安全标准

:•《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粉尘防爆安全规程》•《爆破作业安全规程》•《大爆破安全规程》•《拆除爆破安全规程》•《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氯气安全规程》•《橡胶工业静电安全规程》等国家标准。(二)预防职业病的生产工艺劳动卫生工程标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

求总则》•《玻璃生产配件防尘技术规程》•《立窑水泥尘规程》•《橡胶生产配炼车间防尘规程》等四、防护用品类标准(1)•头部防护类•——《安全帽一般技术条件》及冲击吸收性能、耐穿透性能、耐燃烧性能、侧面刚性、耐水性能、防寒耐压性能等试验方法标准。•呼吸器官防护类•——《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标准

》•——《过滤式防毒面具标准》•——还有过滤式防毒面具的六种试验方法标准及12种滤毒罐的检验标准。•眼、面防护类•——《焊接防目镜和面罩标准》、《炉窑护镜和面罩标准》及一些试验方法标准。四、防护用品类标准(2)•听觉器官防护类•—

—《防噪声耳塞》、《防噪声耳罩》标准。•防护服装类•——《浮体救生衣》等。•手、足防护类•——《皮安全鞋》、《防静电鞋》等。•防坠落类•——安全带、安全网等标准。第四节我国主要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内容简介•一、

《安全生产法》共七章九十七条,于2002年11月1日起实施安全生产法.mht•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共十三章一百零七条,1995.1.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doc•三、四、《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

业病防治法》共七章七十九条,2002.5.1实施•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五、《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共二十四条,于2004年1月9日公布并实施•六、《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务院[2004]2号,于

2004年1月20日发布。共五部分二十三条

精品优选
精品优选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 文档 34925
  • 被下载 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