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BRC全球食品安全标准.pptx,共(92)页,177.069 K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8775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BRC全球食品安全标准标准构成•标准每一部分都以一段黑体字开始,该段文字是意图声明,所有的公司都必须符合该要求,否则不能通过认证•意图声明下是具体的要求•产品获得认证取决于产品是否坚持遵守本标准的要求基本条款•本标准的一些特别要求被定义
为基本条款,并会在标题后注:“基本条款”。若与这些基本条款有关的意图声明被判为关键或者严重不符合,将导致不能通过认证、暂停认证或撤销认证证书。任何情况下,若基本条款被判为关键或者严重不符合,重新全面审核必须进行,以建立符合标准的可靠证据基本条款•高层管理承诺和持续改进,
条款1•HACCP,条款2•内部审核,条款3.5•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条款3.8•可追溯性,条款3.9基本条款•布局、产品流程及隔离,条款4.3.1•清洁和卫生,条款4.9•特殊物料的处理要求,条款5.2•操作控制,条款6.1•培训,条款7.1标准内容•1.高层管理承诺和持续改进•2.
食品安全计划•3.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4.现场环境•5.产品控制•6.过程控制•7.人员1.高层管理承诺和持续改进•提供足够的人力和财力资源•良好的沟通渠道---可以是邮件、文件等•建立文件化的食品安全和质量目标--有文件化的目标管理文件,并且有
定时统计分析更新•建立识别并解决安全性和合法性问题的程序---如危害分析的管理文件,或者haccp计划管理程序等•定期进行管理评审并记录--至少一年一次管理评审;内审;第三方审核等•保留认证的有效性•有当前版本的食品安全全球标准•最高层出席审核的首次和末次会议---最高层要出席管理评审并听
取报告2.食品安全计划--HACCP•2.1HACCP小组•食品法典的HACCP原理•成立HACCP小组•多学科背景的人员组成---严格按照CAC的要求•具有HACCP和产品、工艺和相关危害的知识--小组成员要有经过haccp
培训并有相应的知识,包括个人在小组内的职责,个人学科内的知识,haccp系统知识等;•HACCP小组组长具有HACCP应用的能力和经验•保留相关记录以表明HACCP小组成员具有HACCP知识和理解--保留每一
次的会议记录以及培训记录•高层承诺和支持---任命haccp小组;提供培训;批准相应的文件;提供财物资源等;2.食品安全计划—HACCP•2.2产品描述•明确HACCP的范围(具体的产品和工艺)•所有危害分析需要的信息必须收集、保留、记录和更新•完整描述产品2.食品安全计划--HACCP•
2.3识别预期用途•必须描述产品预期用途---明确食用方法,是即食食品还是需要再加工的食品;•明确目标人群--至少明确哪些人可以食用,那些人不可以食用,尤其是有过敏源的产品或者不适合某些人食用的(如含糖产品不适合糖尿病人食用)2食品安全计划--HACCP•2.4制定工艺流程图•每
个产品、或产品类别或工艺都制定工艺流程图•流程图的范围包括原料的选择到加工、储存和分销----尤其是要注意返工点或者再利用点和废物产生点2.食品安全计划--HACCP•2.5验证流程图•HACCP小组须通过现场审
核和质询--现场验证流程图的准确性并留下记录•验证流程图的准确性•保留验证记录2.食品安全计划--HACCP•2.6危害分析•HACCP小组确认HACCP计划的范围•识别并记录潜在的可能发生的危害•进行危害分析明确哪些需要预防、消除或减少到可以接受的水平的危害•需要采取的控制措
施2食品安全计划—HACCP•2.7确认关键控制点•使用合理的办法或可能借助判定树确定CCP--可以是判断树方法也可以是打分的方法•CCP须是能够预防、消除或将食品危害减少到可以接受的水平的控制点2食品安全计划--HACCP•2.8建立关键限值•确定关键限值以便识别过程是否受控或成品中
的危害是否超出可接受水平•可以测量•基于主观数据的关键限值须有明确的指导或范例作为支持•HACCP小组须确认每个CCP,有书面的证据表明所选定的控制措施能够控制能够控制危害在限值规定的水平内2食品安全计划--HACCP
•2.9建立监控程序•HACCP小组须针对每个CCP建立监控系统•每个CCP须受控,监控体系能够监控CCP的失控•CCP监控记录须由监控人和验证人签名,记录须包括日期和结果2食品安全计划--HACCP•2.10建立纠正措施•须详细说明和记录纠正措施•建立并保证书面的程序以便
妥善的处理潜在的不安全的产品2食品安全计划--HACCP•2.11建立验证程序•验证活动包括•内部审核•记录审核•投诉审核•产品召回评估•验证结果须记录并通知HACCP小组2食品安全计划--HACCP•2.12HAC
CP文件和记录保留•文件和记录须充分---必须保留haccp小组的定期活动的记录;要定期评估haccp体系的绩效2食品安全计划--HACCP•2.13评审HACCP计划•评审HACCP计划,包括:•原料或原料供应商改变---由技术部发起改变的评审•配方或成分改变--由技术
部发起改变的评审•加工条件或设备改变--由技术部或者工程部发起改变的评审•包装、储存或分销条件的改变---由技术部或者生产部门发起改变的评审•人员或管理职责的改变----直接更新人员名单;包括关键点控制人员的改变;提供培训和考核;•用途改变----由技术部或者品控部门发起改变的评
审•科技发展•HACCP计划至少每年评审一次并记录---系统评审由haccp小组组长主持;3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3.1食品安全和质量方针(政策)•宣称生产安全和符合法律的食品•对客户负责•对评审和持续改进的承诺•向参与产品安全、法律和质量活动员工宣传质量方针--可以现场张贴质量方针
;可以在人员培训中体现;3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3.2食品安全和质量手册•概括操作方法和规范•关键人员处应该有该手册---作业人员应该有作业手册或者指导书•全面执行、定期评估----定期评估文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3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3.3组织
架构、职责和管理授权•有组织架构图•有书面而且明确的职责并转达给负责产品安全、法律和质量的重要员工•高层须确保有总的职责描述或作业指导•后备人员的书面安排•掌握最新的资讯3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3.4合同评审和以客户为中心•明确与客户沟通的人员和有效沟通系统的存在---有相应的
职务说明书明确客户沟通人员的职责;沟通可以是文件、邮件等;•客户的要求的达成---达成要有相应的记录,如按时交货的记录,客户验货的记录;客户投诉的记录等•客户要求须定期评估。任何协议或合同的变更须得到同意并记录以及通知到相关部
门---要有客户的合同评审及变更的评审或者相应的记录,可以是电子邮件•建立与客户满意有关的绩效指标--定时要做客户满意度的调查并分析评估,制定并执行纠正与预防措施,评估措施执行结果3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3.5内部审核•内审旨在
保证体系的适宜性和符合性•内审频率应考虑到风险性--至少一年一次,如果已经规定有更高的频率的,应该按照规定执行;•具有资格的人员、独立性•记录内审结果•审核结果应知会相关人员并建立纠正措施•内审报告须确定和验证符合项和不符合项
3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3.6采购•供应商的批准和监控、并考虑风险--应该遵循haccp的原则进行评估•供应商的批准程序应文件化•供应商的持续评估标准须明确(包括内部的检查、分析报告和供应商审核)•例外的处理--紧急采
购的情况•供应商的评估标准•规定考察期3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3.7总的文件要求•3.7.1文件控制•授权和当前版本•清晰、明确且易于获取•记录更改•报废文件回收程序的建立•文件保留程序的建立3食品安全和质
量管理体系•3.7总的文件要求•3.7.2规格•公司必须确保有以下规格(标准或者产品说明):•原料(包括包装材料)•成品•半成品(可能)•规格应充分、准确并符合法规和客户要求•生产指令须与客户要求的配方相符并执行•相关方的同意和批准---所有与客户相关的配方或者包装都应该得到客户的
同意,记录可以是邮件,也可以是其他载体•定期评估并且相关人员能够得到3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3.7.3记录的完成和保留•保留记录以表明产品的安全性、合法性和质量得到有效控制•高层须确保程序存在•清晰和真实•记录保存期须与产品的保质期相关--至少比保质期多一个月
以上;按照中国标准,至少要保存三年;•修改需授权并记录原因•与记录保留相关的法律和客户要求须考虑3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3.8纠正与预防措施•调查原因•准确记录纠正措施,明确责任和权利•纠正措施计划须得到相关负责人的认可•及时实施并完
成纠正措施•验证纠正措施3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3.9追溯•标识须充分确保追溯•可以从原料追溯到成品、反之亦然•供应链内有身份保留要求的,要有相应的控制和测试程序---过敏源和转基因食品要有控制程序,要符合相应的法规要求•返工品应可追溯•追溯系统应定期演练--至少一年两次的模拟追溯3食品安全和质
量管理体系•3.10投诉处理•有效的接收、记录、管理投诉系统•所有投诉须记录并调查,调查结果须记录•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频率快速而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措施的人须经过培训•保留投诉记录以便持续改善3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3.1
1事故管理和产品撤回和召回•有效管理事故和潜在的紧急事件的程序•文件化的构成“事故和紧急事件”的指南•文件化报告程序•事故管理程序须文件化、实施并保留•事故报告程序、产品撤回和召回程序须适当、正式并能够随时运作•定期演练,保留记录--至
少一年一次的模拟召回并评估效果•通知相关的发证机构和执法部门-当召回发生时候,要通知所有的发证机构和执法部门3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事故管理程序须包括•明确事故管理小组人员和其职责--事故管理小组名单和职责
,并符合相应的身份•最新的关键人员联络名单--包括内外部的关键联络人员,包括客户、执法部门、企业内部人员•沟通计划--包括媒体沟通、内部沟通、与客户的沟通•提供建议和支持的外部机构的详细信息•产品撤回和召回程序•纠正措施和业务恢复4现场标准•4.1外部环境标准•周围活动
和环境对成品的影响•外围维护良好有序•建筑周围的草坪和种植区域妥善的维护•外围状况须包括在内审过程中•建筑结构须维护•良好的排水系统4现场标准•4.2安全•保持安全防止未经授权人员进入生产和储存区域•人员进出须控制--具有权限控制或者身份控制,进出有记录•安全培训---食品防护和
反恐安全的培训,避免不合适物品进入食品•识别敏感或限制区域,清楚地标识和监控•根据风险分析,建立程序确保储存区的安全,确保成品的储存和运输安全•相关部门注册或批准4现场标准•4.3厂房内部标准•4.3.1布局、生产流程和分离•生产流程适当的安排--具备合适合理
的人流和物流安排,避免交叉污染•物理屏障或确定有效的程序•分隔须考虑产品的流程、物料的性质、设备、人员等传送点的控制•厂房有足够的工作空间和储存区域•通道保持畅通或可能的话提供足够的空间•建筑施工或翻新期间的临时搭建须避免虫害的滋生和潜在的产品污染•清洁区域的分离
--包括清洁工具的分离,不同清洁度区域不得共用清洁工具和清洁房4现场标准•4.3.2建筑物结构•4.3.2.1墙壁•适合预期的用途•墙壁平整光滑以防止积垢、霉菌和细菌的滋生•角落清洁的考虑4现场标准•4.3.2.2地面•排水沟的流
向是从高风险区到低风险区•清洁并妥善维护•向着排水沟倾斜•清洁时许考虑角落避免污染4现场标准•4.3.2.3天花和架空结构•清洁和妥善维护•设计合理•表面平整光滑、便於清洁•避免污垢的聚积、霉菌和细菌的滋生•防止物体、污渍的掉落4现场标准•
4.3.2.4窗户•阻止害虫的进入--现场发现超过三个害虫,可以判定为主要不符合•防止玻璃的破裂--需要张贴玻璃膜,定时检查玻璃4现场标准•4.3.2.5门•阻止害虫的进入•良好的维护,易于清洁•安装风帘4现场标准•4.3.2.6照明•足够的照明•设计合理•玻璃灯管合理的保
护•灭蝇灯的灯管也需保护•建立灯管更换程序•建立玻璃管理政策4现场标准•4.3.2.7空调及通风系统•设计合理•足够的通风•尘埃和烟雾的排除•过滤•空气正压系统4现场标准•4.4辅助系统•设计、建造合理、妥善维护•水、冰和蒸气的供应•
用于清洁或加工的水应是符合饮用的水•监控以防止污染4现场标准•4.5设备•合理的技术规定•适当的材料--需要证明食品接触面的材料是符合食品要求的,比如食品级的不锈钢或者食品级的塑料,食品级的油漆等的证书或者证明,不能企业自己出声明,可以是第三
方的证书也可以是制造材料商提供的证书,也可以是来源于公认的食品设备制造商的证明•合理的安装•合格证书或其它证明--见之前的解释4现场标准•4.6设备的保养•书面的保养计划•基于风险评估•采取合理防范措施•临时性维修的控制•食品级的机油和涂料•保养或维修后的清洁4现场标准•4.7员工设施•进入生产
区之前有专门的更衣设施•充分而适宜洗手设施•卫生间的隔离•在指定的区域吸烟•针对参观人员和承包商的实施须能满足卫生要求4现场标准•餐饮设施的控制•为员工提供食物储存设施•更衣间位置合理•高风险区更衣程序的建立•员工的私人衣物应与工衣分开存放4现场标准•4.8化学和物理产品污染控制•4.
8.1识别、控制和管理来自化学、物理或污物的污染•污染来源:•储存•加工•设备•保养和厂房翻新•卫生和清洁操作4现场标准•4.8.2化学品控制•化学品控制程序•批准采购•MSDS•食品级•避免气味过重•妥善标识•妥善存放•人员培训4现场标准•4.8.3金属控制
•文件化的利器控制政策•不得使用可折断刀片•非生产用刀片、设备和工具的控制•包装用箱钉的控制4现场标准•4.8.4玻璃、脆性和硬塑料、陶瓷和类似物品•在可能造成污染的区域,须避免玻璃的存在•文件化的玻璃、脆性和硬塑料
、陶瓷和类似物品的处理程序•程序须说明当这些物品破碎时须采取的设施4现场标准•4.8.5木制品•在可能造成污染的区域,须避免木制品的存在•木制品须定期检查确保完好4现场标准•4.8.6其它•滤网、筛网和磁力棒须定期检查和维护并记录•在灌装时须避免
异物污染4现场标准•4.9清洁和卫生•书面的清洁程序•CIP设施的监控和维护•受训人员和记录•清洁用化学品和设备适用妥善的标识和存放•验证清洁程序的效果并记录---微生物的测试报告•纠正措施须记录4现场标准•4.10废物及废物处理•防止废物积聚•废物须分类•废物的处理应符合法律要求--带客户商
标的废弃物应该有合适的处理;有毒的废弃物处理应该符合法规的要求•外部废物的管理•废物处理承包商应有政府许可证---需要与废弃物处理商签订相应的合同;•有商标的包装材料的处理须记录4现场标准•4.11虫害控制•政府批准的虫害控制服务公司、受过培训的内部人员•虫害控制检查记录
、设施分布图•提供处于合理位置的EFK和诱捕装置•下水道加装隔网和诱捕装置•检查原料是否被虫害污染•物料的储存应尽可能地减少虫害滋生的风险•有毒诱饵的使用程序和记录•诱饵站须牢固,防止破坏,妥善安放4现场标准•
4.12储存和运输•所有储存、运输设施的妥善保养保持清洁•储存和运输过程的安全控制•冷藏或温控运输应控制以保证在规定的要求之内•若物料易受其它食品或之前所运输物料污染时,应建立程序防止污染•装卸区的保护•离墙离地存放•保持追溯•标识促进先进先出•故
障程序5产品控制•5.1产品的设计/开发•应用HACCP于产品开发--新产品应该得到haccp的危害评估;新材料的使用应该得到危害评估;•新产品须经过批示•有成文的产品保质期的实验方案和记录--新产品的保质期加速试验记录;
已经生产开的产品需要常规的产品保存的试验记录;所有保质期的实验方法应该成文;•特殊物料的控制--包括身份标志原料,如过敏源、转基因食品的控制•产品的包装合法,符合产品标准•产品的标识合法,符合产品标准•产品配方和
加工过程须确认符合声明要求--如过敏源、转基因、无糖食品或者适合某些病患的食品•产品设计/开发过程须记录5产品控制•5.2特殊物料处理要求•5.2.1含过敏物料•对过敏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和列明现场具有的过敏原•识别污染途径,建立书面的
处理政策•返工的控制•书面设备或区域清洁程序•人员培训--每年至少一次的过敏源培训,现场人员清楚该区域的过敏源•与过敏原有关的不合格品控制5产品控制•5.2.2身份保留物料•有身份保留声明时,须在整个采购和供应链内规定原料的完整性和符合标准要求•识
别污染途径,建立书面的处理政策•建立程序保留身份状态5产品控制•5.3金属/异物控制•要有异物探测器•不需要异物探测器•须有书面说明•探测器的灵敏度须规定•建立最佳操作规范•产品的剔除•书面操作程序•隔离和扣留程序•纠正措施和报告程序5产品控制•5
.4产品包装•有程序确认产品的包装符合标准--如首件确认的办法•有合格证或其它证明表明符合食品要求•与原料和成品分开存放•特殊处理程序•剩余包材的保护•接触产品内衬的颜色区分--最好是具有颜色的内忖5产品控制•5.5
产品的检验和测试•5.5.1产品检验•建立测试和检验计划•检验和测试方法和频率须文件化•测试和检验结果须记录并定期评估其趋势•根据标准定期进行感官测试并记录•持续进行保质期测试并记录5产品控制•5.5.2产品测试•将致病
菌的测试外包•内部化验室远离生产场所•常规化验室须减少产品污染的风险•实验室根据ISO17025进行认可或按照其要求进行操作•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的程序存在•人员的资格和培训5产品控制•5.6不合格品控制•不合格品的确认、标识、隔离、调查和记录•有明确的程序并被授权
人所理解•采取纠正措施•根据问题的性质或客户的要求处理5产品控制•5.7产品放行•应遵循所有的放行程序,且仅限于授权人员6过程控制•6.1操作控制•HACCP识别的关键控制点和限值成为每日的生产控制和全面确认•监
控温度、时间、压力和化学特性•过程监控文件化•人员培训•在线参数监控•温度监控设备•产品转换控制•发生改变时,重制定参数•建立设备故障程序6过程控制•6.2数量-重量、体积和数目•检查的频率和方法须符合法规的最低要求•出口的预包装产品应符合产品销售国的法律规定的,没有则必须符
合客户的要求6过程控制•6.3测量、监控设备的校正和控制•识别CCP、产品安全、合法性有关测量和测试设备•校正设备清单•校正设备须标识•保留校正结果的记录•防止设备被任意调整•妥善保护设备•采取纠正措施7人员•7.1培训•新员工的培训和监督•书面的培训程序和记
录•关键人员的培训和书面的监督监控程序•培训程序的定期评估•知识更新培训7人员•7.2人员的进入和流动•人流图•确定人员流动通道•设施的设计和布置合理•承包商和参观者了解进入程序和参观区域的要求•关注危害和潜在的产品污染7人员•书面的卫生和首饰佩戴政策•适当洗手频率•手部清洁的检查•在指定的区域
吸烟、进食和饮用饮料或水•用药的控制•伤口的保护•通过金属探测器检查创口贴•指甲不能太长、禁止戴假指甲•禁止浓妆艳抹7人员•7.4健康筛查•传染病报告程序•采取措施降低传染病对产品污染的风险•外来人员和
承包商的健康调查7人员•7.5保护性工衣•文件化规定•足够的保护性工衣•干净和脏衣的分开•抽烟控制•头发遮盖•适当的鞋子•手套颜色控制---最好是带颜色的手套•洗衣控制食品分类食品分类评估协议•确定审核的日期•确定产品类别•审核人天评估方案•首次会议•文件审核•
现场检查•核对评估流程和文件检查•审核员总结审核发现•末次会议首次会议•关键人员•确认范围和标准•确认评估计划•自我介绍•评估方法、休息和穿着•不符合项的定义文件审核•在办公室检查•标准的要求•过程控制•安全和合法性控制
•当前和历史记录现场检查•如果厂区够大,则分成几个小组•遵循生产流程•文件化体系的执行和有效性的评估•实验室•员工设施•工厂周围复核审核路径•再次拜访相关部门•参照布局图或在现场检查时发现的问题发现的最终评估•为末次会议作准备•详细记录发现•如果有其他成员,则需与其他成员讨论末次会议•主要
人员•审核局限•范围和标准•讨论不符合项•就整改时间达成一致•再次评估的时间•书面的不符合项报告留给工厂•由认证机构管理层决定是否通过认证不符合项分类不符合所采取的程序•关键•初次审核,则不发证书•监督审核,则
取消证书的有效性•初次审核应在90天完成纠正•监督审核应在28天完成(或收回证书)•在下次评估确认纠正效果•公司必须通知客户不符合所采取的程序•严重•初次审核,则不发证书•监督审核,则可能取消证书的有效性•初次审核应在90天完成纠正或重新评估•监督审核应在28
天完成(或收回证书)•通过客观证据或下次评估确认纠正效果不符合所采取的程序•轻微•可能授予证书•初次审核应在28天完成纠正或重新评估•通过客观证据或在下次评估确认纠正效果评估报告和证书•评估报告•为认证公司拥有•存放2年•针对专门的工厂•报告包括•公司的介绍和范围•公司总
体表现的总结•不符合项的详细描述和纠正措施计划•详细的评估报告包括满足标准或需要进一步完善的评语•评估完成42天内发放评估报告和证书•证书•只要在所有不符合项已关闭并被审核员确认有效果才会发证•证书内容包括•-认证公司的名
称和地址•-被认证公司的名称和地址•-认证标准•-范围(产品和活动)•-剪裁(产品和活动)•-产品类别•-评估日期•-证书发放日期•-下次评估日期•-证书有效期•-授权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