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1)传输线上的位流信号同步.doc,共(7)页,161.500 K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8738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六章广域网练习题一、选择题(1)传输线上的位流信号同步,应属于下列OSI的哪一层处理?(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LLC层(D)网络层(第二章物理层知识点:物理层的作用答案:(A))(2)决定使用哪条途径通过子网,应属于下列OSI的哪一层处理?(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传输
层(D)网络层(第六章广域网知识点:网络层的作用答案:(D))(3)将传输比特流划分为帧,应属于下列OSI的哪一层处理?(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传输层(D)网络层(第三章数据链路层知识点:数据链路层的作用答案:(B))(4)两端用户传输文件,应属于下列OSI的哪一层处理?(D)(A
)表示层(B)会话层(C)传输层(D)应用层(第十章应用层知识点:应用层的作用答案:(D))(5)表示层的主要功能有(1)、(2)、(3)。(A)文件传输(B)数据压缩(C)数据加密与解密(D)翻译(第一章概述知识点:OSI/RM
的体系结构答案:(D))(6)局域网与OSI模型相对应的层次有(1)、(2)。(A)数据链路层(B)网络层(C)物理层(D)传输层(第五章局域网知识点:IEEE802参考模型与OSI/RM的对比答案:(A)、(C))(7)在下列(1)、(2)中,存在源端口与目的端口。(A)IP协议(B)T
CP协议(C)ICMP协议(D)UDP协议(第七章网络互连知识点:IP数据报的格式第八章运输层知识点: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答案:(B),(D))(8)在下列名称中,、是网络层的协议数据单元。(A)报文(B)报文分组(C)包(D)帧(第六章广域
网知识点:网络层的基本概念答案:(B)、(C))(9)OSI模型把通信协议分成几层?(A)3(B)7(C)6(D)9(第一章概述知识点:OSI/RM的体系结构答案:(B))(10)在OSI模型中,一个层N与它的上层(第N+1层)的
关系是什么?(A)第N层为第N+1层提供服务。(B)第N+1层把从第N层接收到的信息添一个报头。(C)第N层使用第N+1层第通的服务。(D)第N层与第N+1层相互没有影响。(第一章概述知识点:协议与体系
结构的基本概念答案:A)(11)下述哪个选择顺序描述了OSI模型的各层?(A)物理,数据链路,网络,运输,系统,表示,应用(B)物理,数据链路,网络,运输,表示,会话,应用(C)物理,数据链路,网络,传输,会话,表示
,应用(D)表示,数据链路,网络,运输,系统,物理,应用(第一章概述知识点:OSI/RM的体系结构答案:C)(12)下述哪个是管理信息交换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A)用于启动和终止一个交互的规程(B)用来控制数据流速率的规程(C)使不同的计算机类型能通信的方法(D)上述所有的(第
一章概述知识点:协议与体系结构答案:D)(13)两个不同的计算机类型能通信,如果。(A)它们符合OSI模型(B)它们都使用TCP/IP(C)它们都是兼容的协议组(D)它们一个是Macintosh,一个是Unix工作
站(第一章概述知识点:协议与体系结构答案:C)(14)OSI/RM模型中,哪个层次与数据加密相关?(A)网络层(B)传输层(C)会话层(D)表示层(第一章概述知识点:OSI/RM的体系结构答案:D)(15)OSI/RM模型
中,哪个层次用来在设备的进程间传递报文(A)网络层(B)传输层(C)会话层(D)表示层(第一章概述知识点:OSI/RM的体系结构答案:B)(16)OSI/RM模型中,哪个层次与地址/名称解析相关?(A)网络层(B)传输层(C)会话层(D)表示层(第一章
概述知识点:OSI/RM的体系结构答案:A)(17)OSI/RM模型中,对话控制是哪个层次的功能?(A)网络层(B)传输层(C)会话层(D)表示层(第一章概述知识点:OSI/RM的体系结构答案:C)(18)以太网中的路由器用于OSI/RM七层模型能够中的哪个层次?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第一章概述知识点:OSI/RM的体系结构答案:C)(19)OSI/RM模型中的每一层看成是独立的模块。(A)都可以(B)不能都可以(第一章概述知识点:OSI/RM的体系结构答案:B)(20)
OSI/RM模型的最高层是。(A)应用层(B)传输层(C)会话层(D)表示层(第一章概述知识点:OSI/RM的体系结构答案:A)(21)OSI/RM模型的最低层是。(A)网络层(B)数据链路层(C)物理层(D)传输层(第一章概述知识点:OSI/RM的体系结构答案:A)(22)关于协议组,
下列(1)、(2)叙述正确。(A)一给定的协议组能在仅仅一种计算机类型上运行。(B)每层为从协议组较高层接收的分组加报头。(C)协议组是协议的层次集合。(D)每层为下一个最高层提供服务。(第一章概述知识点:协议与体系结构答案:C、D)(23)任何一层的报
文数据由(1)、(2)组成。(A)数据报(B)一个协议(C)一个报头(D)上一个较高层的数据(第一章概述知识点:协议与体系结构答案:C、D)(24)在网络层中,下述用于描述数据单位的是(1),(2)。(A)
数据报(B)报文(C)帧(D)分组(第六章局域网知识点:网络层的基本概念答案:A、D)(25)在数据链路层中,用于描述数据单位。(A)数据报(B)报文(C)帧(D)分组(第三章数据链路层知识点:数据链路层的功能答案:A、D)(26)下列语句(1)、(2)叙述正确。(A)数据链路层处理
设备到设备的通信。(B)网络层处理高层进程间的通信(C)传输层处理端结点间的通信(D)上述所有的都对。(第三章数据链路层知识点:数据链路层的功能第八章运输层知识点运输层的功能答案:A、C)(27)下述(1)、(2)属于会话管理的功能。(A)连接建立(B)检验与差错检测(C)数据传输(D)连接释
放(第一章概述知识点:OSI/RM的体系结构答案:A、C、D)(28)下述(1)、(2)属于连接建立的功能。(A)恢复已中断的通信(B)登录名和口令的验证(C)确定所请求的服务(D)数据收到的确认(第八章
运输层知识点:建立连接答案:B、C)(29)下述(1)、(2)是表示层的功能。(A)数据加密(B)显示设备上的数据表示(C)数据转换(D)数据格式转换(第一章概述知识点:OSI/RM的体系结构答案:A、C)(30)下述(1)、(2)是应用层的功能。
(A)网络打印服务(B)终端用户服务(C)客户访问网络服务(D)服务广告(第一章概述知识点:OSI/RM的体系结构答案:A、C、D)(31)OSI/RM共有七个层次,从上到下分别是(1)、(2)、(3)、(4)、(5)、(6)、(7)。局域网
体系结构分成两层,分别为(8)、(9),其中(10)又分为(11)和(12)。(1-10):(A)网络层(B)物理层(C)应用层(D)传输层(E)数据链路层(F)表示层(G)会话层(11)、(12):(A)网络层(B)LLC(C)物理层(D)MAC(第一章概述知识点:OSI/RM的体
系结构答案:(B)、(E)、(A)、(D)、(G)、(F)、(C)、(B)、(E)、(E)、(B)、(D))(32)在OSI的7层模型中,数据终端设备DTE具有(1)层协议,数据电路终接设备具有(2)层协议。(A)2(B)3(C)4(D)7(第一章概述知识点:OSI/RM的体系结构答案:D、B)(
33)在物理媒体上的传输单位是(1),物理层协议主要规定(2)等四种特性。(1):(A)帧(B)分组(C)报文(D)比特(2):(A)机械(B)电气(C)功能(D)过程(第二章物理层知识点:物理层的作用及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答案:D)(34)
应用层是OSI/RM的(1),是(2)界面,它为(3)访问OSI环境提供手段。(1):(A)第七层(B)第六层(C)第五层(D)第四层(2):(A)应用进程与应用进程(B)计算机与网络(C)计算机网络与最终用户(D)网络与网络(3):(A)应用进程(B)计算机(C)最
终用户(D)微机(第一章概述知识点:OSI/RM的体系结构答案:(A)、(C)、(A))(35)下列说法中哪些正确?(1)虚电路与电路交换中的电路没有实质不同(2)在通信的两站间只能建立一条虚电路(3)虚电路也有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释放三阶段(4)虚电路的各个结点不需要为每
个分组作路径选择判定(A)(1),(2)(B)(2),(3)(C)(3),(4)(D)(1),(4)(第六章广域网知识点:虚电路服务答案:C)(36)报文交换方式适用于下列哪些负载情况?(A)间歇式轻负载(B)持续的实时要求高的负荷(C)中等或大量随
时要传送的负荷(D)传输数据率需固定的负荷(第六章广域网知识点:报文交换答案:(A))(37)报文交换又可称为什么?(A)无连接(B)数据报(C)存储转发(D)虚电路(第六章广域网知识点:报文交换答案:(C))(38)数据报是分组
交换网中控制和管理通过网络报文分组流的一种方法,()。(A)它在传输信息前不需要呼叫建立过程(B)当网络中某个结点失效时,通信无法进行(C)在网络结点中不需要进行存储转发(E)不能把一份报文送给多个目的地(第六章广域网知识点:数据报服务答案:A)(39)话音通信,最合适的交换方式是(1),该方式是
(2),其延迟时间主要为(3)。(1)(A)线路交换(B)报文交换(C)数据报(D)虚电路(2)(A)将目的地址附在信息中(B)建立起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C)通过存储转发将信息送往目的地(D)在收发站之间建立逻辑连接(3)(A)传输线路的传播延迟(B)传输线路的传播时
延和各个结点延迟的接收报文时间及排队转发时间之和(C)传输线路的传播时延和各个结点延迟的接收分组时间及排队转发时间之和(E)传输线路的传播延迟和各个结点转接设备延迟之和(第六章广域网知识点:数据报服务答案:C、C、B)(40)帧中继技术变质上是(1)交换技术。它与X.25建议的主要关系是(
2)。(1)(A)报文(B)线路(C)信元(D)分组(2)(A)对X.25协议进行了扩充(B)对X.25协议进行了简化(C)与X.25协议基本无关(D)都不是(第六章广域网知识点:X.25建议书、帧中继技术答案:D、B)二、问答题1无连接的服务和面向连接的服务的主要区别。(第六章广域网知识点
:广域网所提供的服务)答案:所谓连接,就是两个对等实体为进行数据通信而进行的一种结合。面向连接的服务是在数据交换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当数据交换结束后,则应中指这个连接。而在无连接服务的情况下,两个实体之间的通信不需要实现建立好一个连接,因此其下层的有关资源不需要实现进行预定保留。这些资
源将在数据传输时动态地进行分配。面向连接的服务最大的特点时能够保证接收和发送的顺序一致,但不一定保证可靠的服务质量,无连接的服务不保证接收和发送的顺序一致,也不保证可靠的服务质量,且在不进行数据交换时,两个通信实体不需要同时活跃。2协议数据单元PDU与服务数据单元SDU的区
别。(第六章广域网知识点:协议数据单元PDU与服务数据单元SDU)答案:所谓协议数据单元就是在不同站点的各层对等实体之间,为实现该层协议所交换的信息单元。通常将第N层的协议数据单元记为NPDU。它由两部分组成,即本层的用户数据(N)和本层的
协议控制信息(NPCI(ProtocolControlInformation))。从服务用户的角度来看,它并不关心下面的PDU,实际上它也看不见PDU的大小。一个N服务用户关心的是:下面的N实体为了完成服务用户所请求的功能,究竟需要多大的数据单元。这种数据
单元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一个N服务数据单元就是N服务所要传送的逻辑数据单元。实际上,在某种情况下,某一层的服务数据单元SDU和上一层的PDU是对应的。因此NSDU就相当于N层的用户数据。而在许多情况下,SDU和PDU并不等同,有时NSDU较长,而N协议所
要求的NPDU较短。这时就要对NSDU进行分段处理,将一个SDU分成两个或多个PDU来传送。当PDU所要求的长度比SDU还大时,也可将几个SDU合并成为一个PDU。3层次化与模块化的区别。(第一章概述知识点: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答案:层次化不同于模块化的概念,低层都
为其高一层提供服务。模块可以各自独立,任意拼装或者并行,而层次一定有上下之分,依据数据流的流动而产生。4TCP与UDP的主要区别。(第八章运输层知识点:运输层中的两个协议)答案:TCP和UDP都是传输层协议。其中TCP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协议,允许从一台机
器发出的字节流无差错地发往互联网上的其它机器。TCP还要处理流量控制,以避免快速发送方向低速接收发送过多报文而使接收方无法处理。而UDP是一个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用于不需要TCP的排序和流量控制而自己完成这些功能的应用程序。
第六章广域网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A)(2)(D)(3)(B)(4)(D)(5)(B)、(C)、(D)(6)(A)、(C)(7)(B)、(D)(8)(B)、(C)(9)(B)(10)(A)(11)(C)(12)(D)(13)(C)(14)(D)(15)(B)(1
6)(A)(17)(C)(18)(C)(19)(B)(20)(A)(21)(C)(22)(C)、(D)(23)(C)、(D)(24)(A)、(D)(25)(C)(26)(A)、(C)(27)(A)、(C)、(D)(28)(B)、(C)(29)(A
)、(C)(30)(A)、(C)、(D)(31)(B)、(E)、(A)、(D)、(G)、(F)、(C)、(B)、(E)、(E)、(B)、(D)(32)(D)、(B)(33)(D)、(A)、(B)、(C)、(D)(34)(A)、(C)、(A)(35)(C)(36)
(A)(37)(C)(38)(A)(39)(C)、(C)、(B)(40)(D)、(B)(41)(A)、(C)三、问答题1无连接的服务和面向连接的服务的主要区别。答:所谓连接,就是两个对等实体为进行数据通信而进行的一种结合。面向连接的服务是在数据交换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当数据交换结束后,则应
中指这个连接。而在无连接服务的情况下,两个实体之间的通信不需要实现建立好一个连接,因此其下层的有关资源不需要实现进行预定保留。这些资源将在数据传输时动态地进行分配。面向连接的服务最大的特点时能够保证接收和发送的顺序一致,但不一定保证
可靠的服务质量,无连接的服务不保证接收和发送的顺序一致,也不保证可靠的服务质量,且在不进行数据交换时,两个通信实体不需要同时活跃。2协议数据单元PDU与服务数据单元SDU的区别。答:所谓协议数据单元就是在不同站点的各层对等实体之间,为实现该层协议所交换的信息
单元。通常将第N层的协议数据单元记为NPDU。它由两部分组成,即本层的用户数据(N)和本层的协议控制信息(NPCI(ProtocolControlInformation))。从服务用户的角度来看,它并不关心下面的PDU,实际上它也看不见PDU的大小。一个N服务用户关心的是:下面的N实体为
了完成服务用户所请求的功能,究竟需要多大的数据单元。这种数据单元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一个N服务数据单元就是N服务所要传送的逻辑数据单元。实际上,在某种情况下,某一层的服务数据单元SDU和上一层的PDU是对应的。因此NSDU就相当于N层的用
户数据。而在许多情况下,SDU和PDU并不等同,有时NSDU较长,而N协议所要求的NPDU较短。这时就要对NSDU进行分段处理,将一个SDU分成两个或多个PDU来传送。当PDU所要求的长度比SDU还大时,也可将几个SDU合并成为一个PDU。3层次化与模块化的区别。答:层
次化不同于模块化的概念,低层都为其高一层提供服务。模块可以各自独立,任意拼装或者并行,而层次一定有上下之分,依据数据流的流动而产生。4TCP与UDP的主要区别。答:TCP和UDP都是传输层协议。其中TCP是一个
面向连接的协议,允许从一台机器发出的字节流无差错地发往互联网上的其它机器。TCP还要处理流量控制,以避免快速发送方向低速接收发送过多报文而使接收方无法处理。而UDP是一个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用于不需要TCP的排序和流量控制而自己完成这
些功能的应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