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苏科版'八年级 物态变化.doc,共(7)页,73.000 K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8730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苏科版”八年级物态变化1、自然界的物质存在、气态和。固体分为和。如图1示,图像中是晶体(填A或B),图中的凝固曲线表示凝固需要的时间为,物质凝固过程中,其状态处于,它需要不断的,温度保持,此时的温度叫,图中可以看出其凝固点为。2、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水
汽等物质能让太阳发出的热顺利的通过,到达地球,但却阻碍地表反射的热散发到大气层外,大气的这种保暖作用,就象玻璃温室一样,这种现象称作效应,而城市的平均气温要比周围的乡村高一些,就象一个个“热岛”点布于乡村之中,这种现象称为,它给
城市和乡村的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3、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用温度计测好液体温度后,可以拿出来读数D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4
、为了“非典”防治,其中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监控“疑似病人”的体温是否异常。为了保证“疑似病人”的身心健康,在检查病人体温时,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应在测量每次体温后,对体温计进行消毒,下列消毒方法可行的是()A用自来水冲洗B在沸水中煮
沸C用酒精灯火焰烧D用酒精棉球搽拭5、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温时,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温度计的水银柱会略有先下降,然后再上升,这是什么原因?6、在很冷的南极或北极地区,科学考察队员能否直接利用水银温度计进行温度的测量?若不行,能否利用酒精温度计进行环境温度的测定。
已知:水银的熔点是-39℃,酒精的凝固点是-117℃。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B冰的熔点是0℃,所以,0℃的冰一定熔化C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D蒸发在任何温度都可进行,故蒸发不需要吸热8、炎热的夏天,把一盆-5℃的碎冰放在阳光下直射,冰逐
减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冰的温度()A高于0℃B低于0℃C等于0℃D无法判断9、冬天,将一块冰从寒冷的室外拿进温暖的房间内,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A冰立即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B冰不会立即熔化,但冰的温度会逐渐升高C冰立即熔化,在熔化过程中
温度保持不变D冰不会立即熔化,冰的温度也不会升高10、在一个室温为0℃的房间内,将-12℃的一块较大的冰块从冰箱的冷藏室取出,放在一杯0℃的盛水容器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容器中的水数量将变多,冰的数量将减少B容器中的水的数量将减少,冰的数量将增多C容
器中的冰和水的数量不变D水的数量立刻变少,冰的数量也立刻变少图1211、水在结冰时体积会膨胀,产生巨大的作用力。据报道,美国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即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mm厚的铝片。焊接专家、锻压专家都束手无策。后来,“圣迪亚”实验室的科学家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先把薄薄的铝
片装到罐内,与钢罐的内表面紧贴,再往罐内罐装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冷冻后铝膜就与钢罐表面接牢了,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原因是()A铝膜和钢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B水结冰时放热使它们焊牢了C水结冰时膨胀产生巨大
的压力;使它们压牢了D水是一种粘合剂,把铝膜和钢罐粘在一起12、探究:冰的熔化及熔点(1)、从冰箱里取出一块很冷的冰,它会立即开始熔化吗?对冰的熔化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对提出的问题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方案来说
明。要求:写出所需要的实验器材,设计数据记录表格并写出简要的探究步骤。13、在研究液体发生凝固的物态变化时,小明提出一个问题:液体凝固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为此,他做了一次探究尝试。小明认为,固体在熔化时需
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而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所以,液体在凝固过程中应放热,且温度不变。(1)小明提出的问题是:(2)小明的提出猜想是:(3)下表是某种液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记录,请根据数据记录,在表中画出大致液体凝固
的图像,并由图像可推测出此液体凝固后变成的固体是(填“晶体”或“非晶体”)温度/℃20151050000-5-10时间/min024681012141618(4)现有1个大烧杯,1个大的试管,2只温度计,足量的水,酒精灯,适量的海波,铁架台
(配石棉网),火柴等器材,自己合理选择和添加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说明说明液体凝固时是放热的。可以结合画图来说明实验方案。314、如图,是三种液体的沸点,甲容器中盛水,乙容器盛一定量的某中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若在甲容器底部继续加热,最终会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现象,但甲容器中的水还没有沸腾,则乙容器的液体可能是什么液体?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15、冬天,小华在家里的卫生间洗澡时,发现卫生间墙壁上的平面镜看东西时变得
模糊了,洗完澡后,他打开排气扇,过了一段时间,又发现墙上的镜子的表面看东西清晰起来。镜面看东西由模糊变为清晰,是因为在镜子的表面上发生了()。A先熔化,后汽化的物态变化B先汽化,后液化的物态变化C先液化,后汽化的物态变化D先蒸发后凝固的物态变化16、某同学
在做“用温度计测水温”探究活动时,操作步骤如下:①估计待测水温的温度;②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并认清其分度值;③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水充分接触,且不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④过一段时间后,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⑤取出温度计,视线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再读数。在上述实验步骤中,步骤是
错误的(填序号),正确的步骤应是。17、如图,某同学使用温度计测得的温度示数,甲的示数为;乙的示数为;体温计的示数。18、“刘长兴”和“绿柳居”的包子是南京的特色小吃。在蒸包子的时候,蒸包子的蒸笼上往往有好几层,其中层
的包子最先熟;“苏果”超市里,卖海鲜的柜台处,工作人员常用冰来冷却海鲜食品或用来保鲜时,通常冰块应放在食品的(上方还是下方);冬天北方方的菜农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目的是利用桶内水在时会,使窖内温度不致下降过低,使菜避免
冻坏。19、滚烫的油锅不小心滴入了水珠,你会发现油花四溅,这是因为的结果。在医院里病人发热时,高烧不退,可以用酒精擦拭病人的身体,这是因为酒精在过程中要而带走病人身体的热量,起到暂时降低温度的效果。而我国古代铁匠师傅锻造兵器时,长将
烧得发红的铁器放入冷水中“淬火”时,会听到“嗤嗤”声,同时看到水面上冒出一股“白汽”,在这个过程中水先后发生了和物态变化。20、居民使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产时,用加压的方法,使石油气
液化B生产时,采用降温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C使用时,液态的石油气要升华成气体D使用液化气是,液态的石油气发生沸腾现象21、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不正确是()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而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汽化现象4B蒸发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而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C蒸发现象进行的比
较缓慢,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D液体蒸发时会吸热,有致冷作用;沸腾时要达到沸点,不需要继续吸热22、下列措施为了不是加快液体蒸发的是()A农民夏天晒谷物总是将粮食摊开,并放到通风向阳的地方B天热时,人汗流浃背,总是喜欢把电风扇打开吹风C用扫帚扫地,灰尘四起,通常要
在地面上洒一些水D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常遇雨而受淹,天晴时打开塑料大棚的盖顶,让积水赶快风干23、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釜底抽薪”的说法,请结合所学热学知识,来解释一下其中蕴涵的物理原理。24、夏天,若停电了,一些剩余的饭菜很容易馊掉。小明
利用所学的热学知识,设计了一个自动降温的装置,实现了实物的保鲜。现有器材:一个长方形的容器,足量的冷水,毛巾,一碗饭菜,一个可以安放饭菜器具的支架,请设计一个降温保鲜实物的方案,要求:写出设计步骤,设计的原理,可以结合画图的方法来说明问题。25、为了确定风向,
有经验的人会用手蘸些水,竖直手指到空气中,手感觉到凉的一侧就是风吹来的那一面,试说出这样判断的根据是什么?26、如图,两只温度计,甲图是在室内用扇子对准温度计的玻璃泡快速扇,乙是玻璃泡上包着蘸有酒精的棉球,放在
室内通风处,则甲、乙温度计的示数是如何变化的?27、住在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由于缺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鲜食物,一位理发师发明了一种“沙漠冰箱”,它是由一个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子,如图,使用时将食品和饮料
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干燥通风地方,并且经常在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就起到了保鲜作用。试问:(1)经常在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水的目的是:(2)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的目的是:28、现有一个烧杯、一个碟子,
一块干净的棉布,足量的水,试设计2个方案来说明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要求:写出设计步骤和要观察的现象。529、小华为了探究水在沸腾时的有关问题,找来了好朋友小明,准备用实验的方法来观察研究。他在地上架起一口锅,并把水倒在里面,然后又把一
口小锅放在大锅里面,并在小锅内倒入适量的水,最后抱来干柴烧水。小明问:“你要研究什么问题?”小华说:“我想知道哪个锅里的水先沸腾?”小明说:“当然是大锅里的先沸腾。”小华说:“还是看看实际的发生情况吧!”于
是两人开始烧水,等了一段时间,大锅里的水终于沸腾了,而小锅里的水一直没有“动静”。小明很高兴,但很差异小锅内的水始终没有沸腾起来,于是他又继续加热大锅一段时间,大锅内的水继续沸腾,等到大锅内水快要烧干了,小锅内的水还是没有“动静”。(1)根据上述记述,小华的探究结论是:(2)小明和小华在探
究活动中运用了哪几个探究步骤?(3)如果想使小锅内的水沸腾,应该如何办?请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予以解释。30、工业上常用加热的方法给酒精和水的混合液加热,当混合液的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时,就可将酒精从水中分离出来,这是利用了酒精和水的()A沸点不同B水蒸发时吸热多少不同C
温度不同D熔点不同31、喝开水时,或在喝汤时,因为水和汤的温度较高,容易烫伤,常用嘴对水或汤的表面吹气,可以使其变得不烫,其主要原因是()A向水面吹气,可以把高温带走B向水面吹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冷却作用C吹的气体比开水的温度低,能吸收开水的热D向水面吹气时能加快蒸发,蒸发吸热,使水温度降低32、
“神州二号飞船”是由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火箭发射升空的。当火箭在太空中高速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温度可升至几千摄氏度,为了防止烧坏火箭内部搭载的仪器和设备,常在火箭的头部涂有一层特殊的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汽化,从而保护火箭头部,这主要是利用这种材料的什么特性()A熔化、汽化放热B
熔化、汽化吸热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33、冬天,墙角的积雪没有化成水就被风吹没有了,是因为()A升华现象B凝华现象C熔化现象D汽化现象634、下表是某同学探究“液体汽化”时的探究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环境大气压为标准气压值):时间/min012345678910
11温度/℃6065707592859095100100100100①根据探究数据记录,可以推测表中第分钟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可能是错误的。在图表中大致描出这种物态变化的图像。②由上表数据分析可以推测实验中的液体的沸点是,可能是这种物质。③
这种物态变化能够进行的条件是和。这是一种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通常被称为;由此可知,液体在经历这种物态变化时,要热,而且温度保持。④如果图甲、乙是该同学观察到液体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在液体中的上升过程,则图是液体在沸腾前的情况,图是液体沸腾时的情况。35、(
1)下列物态变化中放热的()A冰雪熔化B樟脑丸时间长了自动消失了C酒精挥发了D烧水时,壶口冒“白汽”(2)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里面包含着的物理含义是()A霜形成前的气温没有下雪后的气温低B霜形成的气温比雪形成的气温要低C霜形
成前气温一定较低,水蒸气凝华成霜;下雪后雪融化、升华时吸热,气温一定较低D下霜前气温一定比下霜后气温低,下雪后气温一定比下雪前气温低36、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放在衣橱了的樟脑丸越来越小;冬天窗户上的“冰花”B花盆中潮湿的泥土变干;白炽
灯的钨丝变细C冬天的“雾凇”;水面上结的冰D冬天上冻的衣服,通风处自然凉干;利用“干冰”人工降雨37、冰箱内的四壁上有很多的霜,这些霜是由于而形成的。夏天在打开电冰箱的门时,常会看到“白气”,这是因为而成的。而水沸腾时在
壶口形成的“白气”又是形成的。夏天潮湿的天气里,会发现自来水管的四周在“冒汗”,这是因为。而从冰箱里取出的“雪碧”瓶放在桌上一会,会发现瓶壁的四周附着许多小水珠,这是由于而成的。38、据《北京晚报》报道,2001年
5月20日,阴天,气温约为-15℃,在新疆罗布泊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5cm—10cm厚的积雪,然而过了约20min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令在场的科学考察队的队员瞠目结舌,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7①请提出你的看法,这雪为什么不见了?②简单解释
你提出的看法:39、我国的水资源非常短缺,如果按水资源的总量考虑,水资源总量在世界上排列第6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按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m3,越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山排列110位,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南京城市里生活废水每天的排放量惊人,其实这些废水都可
以经过适当的处理变成“二次用水”而再次使用。请根据你生活的实际经验,选择一种生活废水进行处理,实现“二次用水”的目的,从而节约家里的用水资源。(1)你想将在家里用过的废水变成“二次用水”。(2)请设计一个生活废水处理方案。要求:器材自选,操作尽可
能简单。(3)你家中有哪些节约用水的措施或经验?至少归纳出2条。(4)水资源十分的匮乏,如果你所在的社区邀请你担当志愿者,向居民宣传节约用水的常识,试向居民提出2-3条节约用水的合理化倡议。40、冬天,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水珠,小华对此十分的好奇,想了解这
些水珠从哪儿来的?根据他的观察和分析,认为水雾的产生可能与温度有关,为此,他利用家里的一些材料进行了探究。他选择的器材有:水壶,两个小玻璃镜子。他先将水壶水烧开,并保持沸腾,同时把一个小镜子放到电冰箱里冷藏室一段时
间,另一个镜子放在煤气灶上的火焰附近进行烘烤一段时间。接下来,他围绕“水雾产生可能与温度有关”这个问题展开了探究,试写出小华探究“玻璃上水珠如何得来”的模拟操作过程。要求:写出模拟操作的步骤与过程。41、烧饭或烧水时,如不小心会被壶中或锅中的100℃水蒸气烫伤,这种烫伤往往比100℃开水烫
伤更厉害,这是为什么?42、2003是国际淡水年,地球表面有70.8%为水覆盖,但是,淡水的含量只占总水量的%;在这些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地球的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部分地下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