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物流与包装标准化

PPT
  • 阅读 5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1 页
  • 大小 284.736 KB
  • 2023-07-1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精品优选】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四章物流与包装标准化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四章物流与包装标准化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四章物流与包装标准化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四章物流与包装标准化
第四章物流与包装标准化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7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四章物流与包装标准化.pptx,共(71)页,284.736 K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8443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四章物流与包装标准化[本章内容]第一节物流标准化的概念第二节物流标准化的方法第三节物流标准化内容第四节国内物流标准化建设第一节物流标准化的概念[本节内容]➢物流标准化的含义➢物流标准的种类➢物流标准化的基

本原则4.1.1物流标准化的含义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一)标准和标准化的含义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

实践中,对产品、工作、工程、服务等普遍的活动制定、发布和实施统一的标准的过程。(二)物流标准化的概念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系统为对象,围绕运输、储存、装卸、包装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制定、发布和实施有关技术和工作方面的标准,并按照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的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

的标准的过程。4.1.1物流标准化的含义物流标准化具有以下含义:(二)物流标准化的概念1.物流标准化是以制定标准、贯彻标准并随着发展的需要而修订标准的活动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2.物流标准是物流标准化活动的产物。3.物流标准化的效果只有通过在社会实践中实施标准,

才能表现出来。4.物流标准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深度上讲,无论是单个标准,还是标准系统,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都要经过不断调整。4.1.1物流标准化的含义(三)物流标准化系统的特点1.和一般标准化系统不同,物流系统的标

准化涉及面更为广泛,其对象包括了机电、建筑、工具、工作方法等许多种类。2.物流标准化系统是属于二次系统,或称后标准化系统。3.物流标准化更要求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4.物流标准化有非常强的国际性。4.1.1物流标准化的含义4.1.2物流标准的种类➢(一)基础标准➢(二)分系统技术标准

➢(三)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一)基础标准基础标准是制定其他物流标准应遵循的、全国统一的标准,是制定物流标准必须遵循的技术基础与方法指南。4.1.2物流标准的种类⚫1.专业计量单位标准⚫2.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3.集装基础模数尺寸⚫4.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5.物流专业术语标准⚫6.物

流核算、统计的标准化⚫7.标志、图示和识别标准主要包括ISO:600mmX400mm4.1.2物流标准的种类(一)基础标准1.专业计量单位标准。物流标准是建立在一般标准化基础之上的专业标准化系统,除国家规定的统一计量标准外,物流系统还要有自身独特的专业计量标

准。2.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基础模数尺寸是指标准化的共同单位尺寸,或系统各标准尺寸的最小公约尺寸。3.集装基础模数尺寸。集装基础模数尺寸是最小的集装尺寸,它是在物流基础模数尺寸基础上,按倍数推导出来的各种集装设备的基础尺寸。4.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主要是

指物流系统中各种建筑物所使用的基础模数,在设计建筑物的长、宽、高尺寸、门窗尺寸以及跨度、深度等尺寸时,要以此为依据。(一)基础标准(续)4.1.2物流标准的种类5.物流专业术语标准。包括物流专业名词的统一化、专业名词的统一编码以及术语的统一解

释等。6.物流核算、统计的标准化。物流核算、统计的规范化是建立系统情报网、对系统进行统一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对系统进行宏观控制与微观监测的必备前提。7.标志、图示和识别标准。物流中的物品、工具、机具都是在不断运动中,因此,识别和区分便十分重要,对于物流中的物流对象,需要既有易于识别的又易于

区分的标识,有时需要自动识别,这就可以用复杂的条形码来代替用肉眼识别的标识。4.1.2物流标准的种类(二)分系统技术标准➢1.运输车船标准➢2.作业车辆标准➢3.传输机具标准➢5.站台技术标准➢6.包装、托盘、集装箱标准➢

7.货架、储罐标准➢4.仓库技术标准4.1.2物流标准的种类(二)分系统技术标准1.运输车船标准。对象是物流系统中从事物品空间位置转移的各种运输设备,如火车、货船、拖挂车、卡车、配送车等。2.作业车辆标准。对象是物流设施内部使用的各种作业车辆。包括尺寸、运行方式、作业范围、作业重量、作业速度等

3.传输机具标准。包括水平、垂直输送的各种机械式、气动式起重机、传送机、提升机的尺寸、传输能力等技术标准。4.仓库技术标准。包括仓库尺寸、建筑面积、有效面积、通道比例、单位储存能力、总吞吐能力、温湿度等技术标准。(二)分系统技术标准(续)4.1.2物流标准的种类5.站台技术标准。

包括站台高度、作业能力等技术标准。6.包装、托盘、集装箱标准。包括包装、托盘、集装箱系列尺寸标准,包装物强度标准,包装、托盘、集装箱荷重标准以及各种集装、包装材料、材质标准等。7.货架、储罐标准。包括货架净空间、载重能力、储罐容积尺寸标准等。(三)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物流工作标准是对各项

物流工作制定的统一要求和规范化制度,主要包括:各岗位的职责及权限范围;完成各项任务的程序和方法以及与相关岗位的协调、信息传递方式,工作人员的考核与奖罚方法;物流设施、建筑的检查验收规范;吊钩、索具使用、放置规定;货车和配送车辆运行时刻表、运行速

度限制以及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等。物流作业标准是指在物流作业过程中,物流设备运行标准,作业程序、作业要求等标准。这是实现作业规范化、效率化以及保证作业质量的基础。4.1.2物流标准的种类4.1.3物流标准化的基

本原则➢(一)市场导向原则➢(二)一致性与协调性原则➢(三)科学发展原则➢(四)推进企业创新原则(一)市场导向原则4.1.3物流标准化的基本原则物流是社会分工专业化的产物,它与经济水平和市场发达程度密切相关,我国正在

加快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物流标准化工作已从“行政需求”转向‘‘市场需求”,有需求的标准才有价值。物流服务的过程看,政府部门、企业、客户对物流标准的需求各不相同。政府从宏观管理出发,要求建立统一的企业运营绩效、管理等指标体系以及企业共

性管理的相关规范,所以要制定管理类标准;企业从技术角度出发,最关心的是相互之间的管理与技术接口问题,如多式联运的相关标准、信息传输与交换相关标准等,所以要制定技术类标准以促进企业间物流资源的协调与整合;客户从物流服务要求出发,需要制定规范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往来关系标

准,如物流服务合同、物流服务质量标准等。根据上述原则,在《物流标准体系表》所附明细表中主要列出的:一是已经出台的有使用价值,但标准之间衔接性差、标准规范不相一致,需要尽快修订的标准;二是市场当前急需的应尽快着手制定的标准。(一)市场导向

原则(续)4.1.3物流标准化的基本原则(二)一致性与协调性原则物流是个复合型产业,物流标准化涉及众多的行业和部门。所以物流标准化的推动强调协调性和一致性,要根据各地物流信息化现状和企业需求制定一套完整、科学、可

操作性强的物流信息标准化推进计划,通过各行业、各部门的相互配合与协调,推动各地物流信息化的进程。4.1.3物流标准化的基本原则(三)科学发展原则物流标准化是一项系统性的基础性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的

原则,把基础打牢打实,用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观点指导物流标准化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物流信息标准化体系与进程应与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和进程相适应;二是要结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际需求;三是要吸取中国香港、东南亚以及欧美等国家物流信息标准化的经验和创新。4.1.3物流

标准化的基本原则(四)推进企业创新原则物流标准化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或制约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要通过标准的实施积极促进企业在规范发展中不断进行提升和创新。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推进物流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我国积极融入国际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在一个基础准则平台

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通过公平竞争不断成长和壮大。因此除强制推广一些涉及安全、环保、产业衔接、基础信息、基础管理与技术、服务质量与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标准外,还应鼓励企业制定和完善企业标准,如

企业物流规划、物流企业服务模式、服务功能等方面的标准以及物流作业规程及物流设备等标准。鼓励企业在这方面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向微软等国际著名公司学习,通过推进本企业的标准,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4.1.3物流标准化的基本原则第二节物流标准化的方法[本节内容]➢3.2.1物流标准化的形式➢3.2.2物流标准化的基本思路➢3.2.3物流系统标准化的方法4.2.1物流标准化的形式标准化的形式是标

准化内容的表现形态。标准化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表现不同的标准化内容。研究标准化形式及其特点,是为了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的标准化任务,选用适宜的标准化形式,达到既定的目标。在标准化形式中运用较多的有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和

组合化。(一)简化简化是在一定范围内缩减物流标准化对象的类型数目,使之在一定的时间内满足一般需要的标准化形式。(二)统一化统一化是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的标准化形式。4.2.1物流标准化的形式4.2.1物流标准化的形式系列化是对一类产

品中的一组产品同时进行标准化的一种形式,是标准化的高级形式,它按照用途和结构将同类型产品归并在一起,使产品品种典型化,又把同类型的产品的主要参数、尺寸,按优先数理论合理分级,以协调同类产品和配套产品以及包装之间的关系。(三)系列化(四)通用化通用化是指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

,选择和确定具有功能互换性或尺寸互换性的子系统或者功能单元的标准化形式。(五)组合化组合化是按照标准化原则,设计制造出若干组通用性较强的单元,再根据需要进行拼合的标准化形式。4.2.2物流标准化的基本思路(一)物流标准化的基点要形成整个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必须在许多局部中寻找一个共

同的基点,这个基点能贯穿物流全过程,形成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核心,这个基点的标准化成了衡量物流全系统的基准,为各个局部的标准化的准绳。为了确定这个基点,人们将进入物流领域的产品(货物)分成了三类,即:零杂货物、散装货物与集装货物三类。这三类的标准化难易程度是不同的:零杂货物及散装货物在物流的“

结、节点”上,例如在换载、装卸时,都必然发生组合数量及包装形式的变化,因此,要想在这些“结、节点”上实现操作及处理的标准化,那是相当困难的。集装货物在物流过程的始终都是以一个集装体为基本单位,其包装形态在装卸、输送及保管的各个阶段都基本上不会发生变化

,也就是说,集装货物在“结、节点”上容易实现标准化的处理。(一)物流标准化的基点4.2.2物流标准化的基本思路集装形式是未来物流通行的主导形式,而散装只是在某些专用领域可能有所发展,而在这些专用领域中很容易建立独立的标准化

系统。至于零杂货物的未来,一部分可向集装靠拢,向标准包装尺寸靠拢;另一部分还会保持其多样化的形态而难以实现标准化。所以不论是国际物流还是国内物流,都可以肯定地讲,集装系统是使物流全过程贯通而形成的体系,是保持物流各环节上使用的设备、装置及机械之间整体性及配合性的核心,所以,集装系统是

使物流过程联贯而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基点。4.2.2物流标准化的基本思路(二)物流系统各环节标准化的配合配合性是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必须体现的要求,衡量物流系统标准化体系的成败,配合性是重要的标志。就物流系统而言,下述

范围的配合性是很重要的:⚫1·集装与生产企业最后工序——包装环节的配合性。⚫2.集装与装卸机具、装卸场所、装卸小工具(如吊索、跳板等)的配合性。⚫3.集装与仓库站台、货架、搬运机械、保管设施乃至仓库建筑的配合性。⚫4.集装与保管条件、工具、操

作方式的配合性。⚫5.集装与运输设备、设施,如运输设备的载重、有效空间尺寸等的配合性。⚫6.集装与末端物流的配合性。⚫7.集装与国际物流的配合性4.2.3物流系统标准化的方法(一)确定物流基础模数尺寸物流基础模数尺寸的作用和建筑模数尺寸

的作用大体是相同的。考虑的基点主要是简单化。基础模数尺寸一旦确定,设备的制造、设施的建设、物流系统中各环节的配合协调、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配合就有所依据。目前ISO中央秘书处及欧洲各国已基本认定600mm×400mm为基础模数尺寸,我国也在研究这个问题为以后的发展做好准备。由于物流标准化

系统与其他标准系统相比建立较晚,所以,确定基础模数尺寸主要考虑了目前对物流系统影响最大而又最难改变的事物,即输送设备。采取“逆推法“,由输送设备的尺寸来推算最佳的基础模数。4.2.3物流系统标准化的方法物流模数即集装基础模数尺寸。前面已提到,物流标准化的基点应建立在集装的

基础之上,所以,在基础模数尺寸之上,还要确定集装的基础模数尺寸(即最小的集装尺寸)。集装基础模数尺寸可以从600mm×400mm按倍数系列推导出来,可以在满足600mm×400mm的基础模数的前提下,从卡车或大型集箱的分割系列推导出来。(二)物流模数(三)以分割及组合的方法确定系列

尺寸4.2.3物流系统标准化的方法物流模数作为物流系统各环节的标准化的核心,是形成系列化的基础。依据物流模数进一步确定有关系列的大小及尺寸,再从中选择全部或部分,确定为定型的生产制造尺寸,这就完成了某一环

节的标准系列。由物流模数体系,如构成图3-1所示关系,可以确定各环节系列尺寸。如图3-1所示,根据物流模数可以推导出大量的系列尺寸。图4-1系列尺寸推导关系例如,按1200mm×1000mm推算的最小尺寸为200mm×200mm的整数分割系列尺寸就有32个,这32个尺寸被日本工业标准JIS

规定为“输送包装系列尺寸”如下表4-1所示。(三)以分割及组合的方法确定系列尺寸(续)4.2.3物流系统标准化的方法名称编号长×宽(mm)长/宽一层的堆码个数堆码模型12一l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2一1012一1112

—1212—1312一1412一1512—1612—1712一1812一1912—2012—2l12—2212—2312—2412—2512—2612—2712—2812—2912—3012—3l12—321200×10001200×5

001200×3331200×2501200×2001000×6001000×4|DO1000×3001000_×2401000×200。600×500600×400600×333600×250600×200500×400500×300500×240500×200400×333400×300400

×250400×200333×300333×240333×200300×250300×200250×Z40250×240240×200200×2001.22.43.64.861.62.53.3334.16651.21.51.82.43.01.251.6662.0832.51.

2I.331.62.01.1ll1.3881.6661.21.51.0411.251.21.0l×1·1×21×31×41×51×21×31×41×51×62×252×32×4lO2×32×42×52×63×3103×4153×43×53×6

4×4204×54×65×55×5BBBB‘BBBBBBBB、RBB·B、RBBBBBB、RBB、RBBBBB、RBBBB表4-1运输包装系列尺寸4.2.3物流系统标准化的方法作为物流标准化的基础和物流标准化首先要

拟定的数据,几个基础模数尺寸如下:1·物流基础模数尺寸:600mm×400mm。2·物流模数尺寸(集装基础模数尺寸):1200mm×1000mm(英国为主,也允许1200mm×800mm(欧洲大陆)及llOOmm×llOO(日韩).3·

物流基础模数尺寸与集装基础模数尺寸的配合关系,如图4—2所示。(三)以分割及组合的方法确定系列尺寸(续)CCCdd图3-2模数尺寸配合关系4.2.3物流系统标准化的方法(三)以分割及组合的方法确定系列尺寸(续)日本是对物流标准化较重视的国家之一,标准化的速度也很

快。日本政府工业技术院委托日本物流管理协议会花了四年功夫对物流机械、设备的标准化进行调查研究,目前已提出日本工业标准(JIS)关于物流方面的若干草案,它们是:➢(1)物流模数体系;➢(2)集装的基本尺寸;➢(3)

物流用语;➢(4)物流设施的设备基准;➢(5)输送用包装的系列尺寸(包装模数);➢(6)包装用语;➢(7)大型集装箱;➢(8)塑料制通用箱;➢(9)平托盘;➢(10)卡车车厢内壁尺寸等。4.2.3物流系统标准化的方法(三)以分割及组合的方法确定系列尺寸(续)我国虽然尚未从物流系统角度全

面开展各环节标准化工作,也尚未研究物流系统的配合性等问题,但是,已经制定了一些分系统的标准,其中汽车、叉车、吊车等已全部实现了标准化,包装模数及包装尺寸、联运用平托盘也制定了国家标准。4.2.3物流系统标准化的方法(三)以分割及组合的方法确定系列尺寸(续)第三节物流

标准化内容⚫本节内容:➢3.3.1物流标准体系表➢3.3.2物流设施标准➢3.3.3物流信息标准4.3.1物流标准体系表物流设施与设备标准物流信息其他相关标物流标准体系物流通用基础标准物流技术标准物流信息标准物流管理标准物流服务标准物流技术物流信息基础标准基础标准物流管理基

础标准物流服务基础标准物流技术方法标准物流信息技术标准物流信息管理标准物流信息服务标准物流规则标准物流安全标准物流环保标准物流统计标准物流绩效评估标准物流卫生标准综合物流服务标准物流环节作业标准专业物

流服务标准我国物流标准体系表为了加强物流标准化的组织工作,2003年9月,在国家质检总局的领导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牵头组建了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将编制物流标准体系表列为两个技术委员会

的重点研究课题正式向国家标准委提出申报。物流涉及国民经济诸多部门与行业,编制物流体系表是一项工作量很大的系统工程。物流标准体系表的立项过程充分体现了各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企业、科研院所和社会各界对物流标准化工作紧迫性的一致认识,为按照现代物

流内在规律制定物流标准体系表、保证体系内各标准之间衔接的完整性和系统化,建立科学的物流标准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3.1物流标准体系表(续)4.3.2物流设施标准➢物流设施设备基础标准➢物流设施➢集装化器具➢物流设备5大类。物流设施标准包括:(一)物流设施设备基础标准4.3.

2物流设施标准基础标准是整个分标准体系的基础部分,它主要包括物流设施设备的原则、主要术语、分类、图示符号等;对于整个分标准体系而言,起着一个协调、交流、约束的作用。(二)物流设施物流设施大致分为四类:1.物流中心是一种

现代物流设施,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根据主要功能的不同侧重于配送、中转、集货等。2.仓库的形式多种多样,为使体系表更加明确,层次清晰,根据仓库的特点和不同的要求,分为平面库、立体仓库、专业仓库。3.货运站场按照形态和运作条件的不同划分为:

公路货运站场、铁路货运站场、码头、集装箱站场。4.对于与各种设施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其中许多是各个物流节点的接口部分,它们的标准化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接口部分而言,个别的细节设施也是应该标准化的。4.3.2物流设施标准(三)集装化器具现代物流的特征之一是物料的集装单元化,集装单元化程度的高低

是判断一个国家现代物流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标准化是集装单元化的关键。从集装化术语的使用,集装工具的尺寸、强度、重量、实验方法等,都需要标准化,以便进行国内和国际的流通和交换。标准化是实现集装器具通用化所必需的。不同形式的集装化之间,其标准应相互适应,相互配合。例如,商

品包装的标准必须与托盘的标准协调,而托盘的标准又必须与集装箱、汽车车厢和库房的柱网相适应。从集装单元使用的频繁程度上,主要有下面几种类型,它们也构成了集装单元化器具标准,分为托盘标准、集装箱标准、周转箱标准、其他集装器具标准四个部分。4.3.2物流设施标准(四)物流设备我们主要按照设备的功能来进

行分类,即由设备的功能来决定类属,此外也参照了ISO和JIS的设备分类。由以上特点,叉车、堆垛机均属于装卸搬运设备。在此,我们分为:运输车辆、储存设备、装卸搬运设备、工业包装设备、分拣设备、配套设备。其中,装卸搬运设备又划分为工业搬运车辆、起重机械、连续搬运机械。物流设备标准的效用范围

主要为部分设备的尺寸,如货车车厢;性能要求,如冷藏车的制冷性能;稳定性要求,如叉车的稳定性等。而不对具体的单体设备做过多的关于参数性、部件性的要求。4.3.2物流设施标准4.3.3物流信息标准在物流管理过程中,条码作为物流信息的载体,对于提高物流效率起到了至关重

要的作用,条码标准的推广和应用将大力推动我国物流管理现代化。就物流系统而言,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是保证整个物流系统正常运作的关键,是物流系统的“心脏”。而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则必须以物流信息的分类与编码、物流信息的采集、物流信息交换等的标准

化为基础。物流信息标准体可以分为:物流信息基础标准、物流信息应用标准、物流信息管理标准、物流信息服务标准和物流信息安全标准。(一)物流信息基础标准物流信息基础标准主要指物流信息术语标准等。(二)物流信息应用标准物流信息应用标准包括:物流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物流信息采集标准

、物流数据结果标准、物流信息交换标准、物流信息系统及相关标准。4.3.3物流信息标准1.物流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贸易单元编码标准物流单元编码标准物流设施与装备编码标准等。物流信息分类标准物流信息编码标准全球产品

分类代码(GPC)中国产品分类代码(CPC)国际上用于海关税收的HS代码产品电子代码(EPC)标准EAN/UCC标准贸易单元编码标准物流单元编码标准物流信息属性编码标准物流节点编码标准物流设施与装备编码标准物流单证编码

标准等4.3.3物流信息标准(二)物流信息应用标准2.物流信息采集标准在物流过程中应用到的自动识别技术主要包括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码制标准条码标识标准系统设计规范射频标签技术规范射频读写器规范射频识别过程通讯规范4.3.3物流信息标准(二)物流信息应用标准3.物流信

息交换标准数据元体系结构分类方法层次关系分析、确定物流系统中独立数据元确定定义、名称、标记符号、数据结构、EDI或XML等多种形式下的描述方式物流数据元标准物流信息交换业务流程规范物流单证标准基于计算机

系统间的物流信息交换流程规范单据标准票据标准凭证标准4.3.3物流信息标准(二)物流信息应用标准4.物流信息系统及信息平台标准物流信息系统是支持物流信息流动的系统。物流信息系统应在保证订货、进货、库存、出货、配送等信息通畅的基础上,使通讯据点、通讯线路、通讯手段网络化、提高物流作业系统

的效率。物流信息系统设计总体规范物流信息系统标准包括:物流信息平台设计规范4.3.3物流信息标准(二)物流信息应用标准(三)物流信息管理标准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将以EPC系统管理标准为核心,建立包括EPC系统准人制度、EPC注册登记制

度、EPC数据管理与维护制度、EPC系统一致性测试方法和EPC系统安全体系等。(四)物流信息服务标准物流信息服务标准主要包括物流信息企业服务标准和从业人员服务标准。4.3.3物流信息标准第四节国内外物流标准化建设[本节内容]➢3.4.1国际物流标准化现状➢3.4.2我国物流标准化的现状及

对策➢3.4.3物流标准化的地位及作用4.4.1国际物流标准化现状随着贸易的国际化,标准也日趋国际化。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制定本国标准:已经成为WTO对各成员的要求。目前,世界上约有近300个国际和区域性组织,制定标准和技术规则。其中最大的是国际标准

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与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联盟等,它们创立的ISO、IEC、ITU、EAN、UCC均为国际标准。从世界范围看

,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各个国家都还处于初始阶段,标准化的重点在于通过制定标准规格尺寸来实现全物流系统的贯通,提高物流效率。(一)与物流密切相关的两大标准化体系1.ISO目前,ISO/IEC下设了多个物流标准化的技术委员会负责全球的物流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已经制定了200多项与物流设施、

运作模式与管理、基础模数、物流标识、数据信息交换相关的标准。ISO与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共同承担电子数据交换(EDI)标准制定,ISO负责语法规则和数据标准制定,UN/ECE负责报文标准的制定。在ISO现有的标准体系中,与物流相

关的标准约有2000条左右,其中运输181条、包装42条、流通2条、仓储93条、配送53条信息1605条。4.4.1国际物流标准化现状(一)与物流密切相关的两大标准化体系2.EAN.UCCEAN就是管理除北美以外的对货物、运输、服务和位置进行惟一有

效编码推动其应用的国际组织,是国际上从事物流信息标准化的重要国际组织。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是北美地区与EAN对应的组织。近两年来,两个组织加强合作,达成了EAN·UCC联盟,以共同管理和推广

EAN.UCC系统,意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物流信息标准化。其中推广商品条码技术是其系统的核心,它为商品提供了用标准条码表示的有效的、标准的编码,而且商品编码的惟一性使得它们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被跟踪。EAN开发的对物流单元和物流节点的编码,可以用确定的报文格

式通信,国际化的EAN·UCC标准是EDI的保证,是电子商务的前提,也是物流现代化的基础。4.4.1国际物流标准化现状(二)发达国家物流标准化发展现状国家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相关标准120040025002480运输9l24733788包装3142943240装卸851流通

33451124仓储48738400500配送12120400499信息123302400499发达国家与物流相关的标准情况:4.4.1国际物流标准化现状4.4.2我国物流标准化的现状及对策(一)我国标准化建设的现状1.制定了一系列物流或与物流有关的标准包装术语包

装尺寸包装标志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包装技术包装材料包装材料试验方法包装容器包装容器试验方法产品包装运输贮存与标志等方面的标准起重机械输送机械仓储设备装卸机械自动化物流装置托盘、集装箱等包装标准物流机械与设施从系统性来看,已不仅是单纯制定技术

标准,有关物流行业的通用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也已开始制定。制定的与物流有关的标准有企业标准和地方、行业标准,也有不少国家标准,当然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标准采用了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如铁道部、交通部、机械工业部、冶金部、国内贸易部(原商业部与物资部

)等均制定了一系列与物流有关的标准,特别是制定了许多作为国家标准系列中比较欠缺的作业标准和管理标准。4.4.2我国物流标准化的现状及对策(一)我国标准化建设的现状2.建立了与物流有关的标准化组织、机构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以国家技术监督局为首的全国性的标准化研究管理机构体系,而这中间有许多机构和组织

从事着与物流有关的标准化工作。为中国物流标准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如机械部标准化研究所、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以及集装箱、船舶、车辆、包装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为了加强物流标准化的组织工作

,2003年9月,在国家质检总局的领导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牵头组建了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4.4.2我国物流标准化的现状及对策(一)我国标准化建设的现状3.积极参与国际物流标准化活动中国参加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与物流

有关的各技术委员会与技术处,并明确了各自的技术归口单位(见表3-2)。4.4.2我国物流标准化的现状及对策(一)我国标准化建设的现状ISO、IEC编号中文名称中国主管部门技术归口单位ISO/TC7造船国标技委船舶技委秘书处ISO/TC19优先数机械部机械部标准化所ISO/TC20

航空与航天器航天航空部部301所ISO/TC22道路车辆中汽公司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ISO/TC51运送成件货物用托盘铁道部、交通部铁道部、交通部标准计量研究所ISO/TC63玻璃容器轻工部轻工部玻搪研究所ISO/TC70内燃机机械

部上海内燃机研究所ISO/TC96起重机、起重设备及有关设备机械部北京起重运输机械所ISO/TC100传动及输送带动用链条和链轮机械部机械部标准化所ISO/TC101连续式机械装卸设备机械部机械部标准化所ISO/TC104货物集装箱铁道部、交通部

全国集装箱标技委秘书处表4-2ISO、IEC与物流有关的标准及我国主管部门和技术归口单位(二)我国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1.标准应用正确率不高。尽管我国建立了物流标识标准体系,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如《

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物流单元条码》等,但这些标准的应用推广存在着严重问题。以《储运单元条码》为例,应用正确率不足15%。2.缺乏货物运输过程中基本设备的统一规范。如托盘的尺寸、卡车的大小、仓库货架的尺寸等无法配套使用。其中托盘标准存

在的问题较为典型,我国的物流企业有的采用欧美标准,有的采用日韩标准,还有的干脆自己定义,由于与产品包装箱尺寸不匹配,严重影响了物流配送系统的运作效率。4.4.2我国物流标准化的现状及对策(二)我国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续)3.

商品信息标准化工作落实盲目。我国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在建自己的商品信息数据库,但数据库的字段、类型和长度都不一致,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在一次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组织的调查中,在234家工商企业中,仅有6家与贸易伙伴的数据一致,占2.6%,严重影响了作为物流管理基础的信息交换和电子商

务的运作。4.4.2我国物流标准化的现状及对策(三)发展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对策1·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政府部门是国家标准的组织制定者和推广者,在国家标准的制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现代物流业相关标准的拟定,还需

要国家进行宏观指导及组织编写。在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标准《物流术语》的编制过程中,政府部门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并在标准发布后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推广工作。2.企业积极配合标准的制定,并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目前,在我国尚无完备的物流标准体系的情况下,物流企业对物流标准的制定同样承担着巨大

的责任,因为企业是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基础。物流标准的具体条款是要通过我国国内物流行业的具体运作和实践进行检验。4.4.2我国物流标准化的现状及对策3.科研机构相互协作,加强标准的研究和制定科研机构,包括很多高校是物流标准的主要制定者,是联系政府与物流企业的

桥梁。物流研究机构要对国内广大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引进国外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全面综合各方意见,形成符合我国实际并兼有先进性、成熟性的国家标准。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国内的物流研究机构要相互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使物流标准的制定达到

最优化,为我国物流事业服务。(三)发展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对策4.4.2我国物流标准化的现状及对策为了能够使各种物流要素有效配合,需要对物流设施、设备、器具、作业方法等制定统一的标准,并且按照统一的标准组

织物流活动。物流标准化对于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加快商品流通速度,保证物流质量,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巨大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推动物流技术的发展。4.4.3物流标准化的地位及作用(一)物流标准化是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从技术和管理的

角度来看,要使整个物流系统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物流标准化起着纽带性关键作用。只有在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制定标准,并严格贯彻执行,才能实现整个物流系统高度的协调统一,提高物流系统管理水平。如过去同一物品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名称和计算方法互不统一,而国家标准《

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的发布,使全国物品名称的标识代码有了统一依据和标准,有利于建立全国性的经济联系,为物流系统的信息交换提供了便利条件。又如,集装箱是提高物流效益的重要手段,但只有与其相关的运载机具相互配套

,并制定相应标准才能充分发挥集装箱的优势。4.4.3物流标准化的地位及作用(二)物流标准化是物流产品的质量保证物流标准化对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配送等各个子系统都制定相应标准,形成物流的质量保证体系

,只要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就能将合格的物资送到用户手中。(三)物流标准化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各国或地区标准不一,是重要的技术贸易壁垒,严重影响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因此,要使国际贸易更快发展,必须在运输工具、包装、装卸、仓储、信息,甚

至资金结算等方面采用国际标准,实现国际物流标准统一化。4.4.3物流标准化的地位及作用(四)物流标准化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有效措施物流的高度标准化可以加快物流过程中运输、装卸、搬运的速度,降低储存费用,减少

中间损失,提高工作效率,因而可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物流效益,否则就会造成经济损失。我国铁路与公路在使用集装箱统一标准之前,运输转换时要“倒箱”,为此每吨货物要增加l元的费用,全国“倒箱”数量很高,损失巨大。实践证明物流标准化是提

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五)物流标准化是我国物流企业进军国际物流市场的通行证我国加入WTO后,物流业首先受到来自国外的物流公司的冲击。所以,我国的物流业必须全面与国际接轨,接纳最先进的思想,运用最科学的运作和管理方法,改造和武装我们的物流企业,以提高竞争

力。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物流的标准化建设是引导我国物流企业与国际物流接轨的最佳途径。4.4.3物流标准化的地位及作用

精品优选
精品优选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 文档 34925
  • 被下载 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