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中的战术思想嘉媒(PowerMedia)营销兵法

PPT
  • 阅读 3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9 页
  • 大小 100.475 KB
  • 2023-07-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精品优选】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左传》中的战术思想嘉媒(PowerMedia)营销兵法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左传》中的战术思想嘉媒(PowerMedia)营销兵法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左传》中的战术思想嘉媒(PowerMedia)营销兵法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左传》中的战术思想嘉媒(PowerMedia)营销兵法
《左传》中的战术思想嘉媒(PowerMedia)营销兵法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2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左传》中的战术思想嘉媒(PowerMedia)营销兵法.pptx,共(29)页,100.475 K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8228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嘉媒(PowerMedia)智力营销(QQ:1024269899)•顶级营销:http://blog.sina.com.cn/no1marketing•国学、国术与国粹:http://yangmianqin.blog.163.com

/嘉媒(PowerMedia)兵法营销——《左传》中的战术思想•杨绵勤••嘉媒(PowerMedia)智力营销(QQ:1024269899)•顶级营销:http://blog.sina.com.cn/no1marketing•国学、国术与

国粹:http://yangmianqin.blog.163.com/•提供如下服务:•1.市场营销与销售:•1)营销诊断与咨询•2)销售培训•3)营销团队建设•4)营销实战•2.人力资源全程服务•3.集团化设计规划及集团管控嘉媒(PowerMedia)智力营销(QQ:1

024269899)•顶级营销:http://blog.sina.com.cn/no1marketing•国学、国术与国粹:http://yangmianqin.blog.163.com/•特别推荐:•巅峰营销——跨行业、多业务集团营销商业模式最佳方案:•如何

实现跨行业、多业务的集团整合营销•——集团营销巅峰之作《如何按商业逻辑整合你的业务模块》嘉媒(PowerMedia)智力营销(QQ:1024269899)•《左传》中的战术思想嘉媒(PowerMedia)智力营销(QQ:1024269899)•摘要:《左传》

记载了春秋时期几百场战争,蕴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其中体现出的战术思想可以归纳为八个方面,即先声夺人,先发制人;示弱诱敌,后发制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允当则归,知难而退;奇正结合,出奇制胜;师克在和,不睦则殆;避强击弱,乱敌胜敌;骄兵必败,恃强易败。•关

键词:《左传》;军事思想;战术思想;古代军事思想研究嘉媒(PowerMedia)智力营销(QQ:1024269899)•《左传》通过对春秋时期战争的记载而体现出的军事思想包括战略思想和战术思想两个方面。本文主要探

究其战术思想。关于战术,瑞士军事家若米尼说:“战术即军队在战场上的机动和投入冲击的各种布置”[1](P87)。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说:“战术是在战斗中使用军队的学问。”[2](P103)两位著名军事家对“战术”的表述大致意思是相同的,战术就是进行战斗的方法。战术思想就是指导军

事斗争中具体战斗行动的基本观点。《左传》记载的战争行动中反映了极为丰富的战术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嘉媒(PowerMedia)智力营销(QQ:1024269899)•一、先声夺人,先发制人•这是一条较为古

老的战术思想,周代早期的军事著作《军志》中就有“先人有夺人之心”的表述。先声夺人、先发制人,都是指在作战中先敌而采取行动,以收速胜之效。但二者又略有区别。先声夺人“用兵时先张扬自己的声威以摧折敌人的士气”[3](P1840),使敌军心动摇,放弃抵抗,以收“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先发制人是:“先下手取得主动权”[3](P1840),使敌军措手不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战胜敌人。嘉媒(PowerMedia)智力营销(QQ:1024269899)•一、先声夺人,先发制人•《左传》所记这方面的战例有:文公七年(前620年),秦康

公护送晋公子雍回晋即君位,晋中军帅赵盾和诸大夫拒绝接纳,率军抵御秦军,双方战于令狐(在今山西临猗西)。战前,赵盾认为不可缓慢行军,应迅速出兵击败秦军,指出:“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逐寇如追逃,军之善政也”。于

是晋军“训卒利兵,秣马蓐食,潜师夜起”,败秦师于令狐。晋军先发制人,使秦军仓促应战,故秦军大败。“先声夺人,先发制人”是用于进攻作战的战术思想。实施这一战术的一方必须拥有强于敌人的军事力量,而且要速战速决。应当说,它是强者的战术。《左传》所记战

例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千百年来,这一战术思想久用不衰,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嘉媒(PowerMedia)智力营销(QQ:1024269899)•二、示弱诱敌,后发制人•“示弱诱敌,后发制人”就是能而示之不能,强而示之弱,借以迷惑敌人,使之疏于防备,

然后对敌实施突然打击。《左传》所记战例有:昭公二十三年(前519年),吴人伐州来,楚司马薳越奉楚平王之命率楚军及诸侯军队驰援。吴军在钟离(今安徽凤台县东北)抵御联军。吴公子光认为:“..若分师先以犯胡、沈与陈,必先奔。三国败,诸侯之师乃摇心矣。

诸侯乖乱,楚必大奔。请先者去备薄威,后者敦陈整旅。”吴王从之。用三千名囚徒先攻胡、沈和陈各军,三国军队争着俘虏囚徒。吴囚徒有的奔逃,有的停止不前,三国军队乱了阵脚,吴军趁机打败三国军队,楚军也大败而逃。嘉媒(PowerMedia)智力营销(QQ:1024269899)•二、示弱诱敌,

后发制人•吴公子光歼敌战术的关键就是让吴军先头部队故意放松戒备,“示之以不整以诱之”[4](P1502),以此诱敌放松戒备,后续部队则迅速攻击,歼敌于未明真相前。《尉缭子》中“兵有去备彻威而胜者,以其有法故也”[5](攻权)指

的就是此种战术。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曹操注:“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李筌注:“兵不厌诈。”[6](P13)战争中重谋略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突出特点。“示弱诱敌,后发制人”极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欲使“示弱”真正起到“诱敌”的作用,就必须善于运用谋略,这就要求战争指

挥者具有高超的智慧与指挥艺术,必须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嘉媒(PowerMedia)智力营销(QQ:1024269899)•三、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也是一条古老的战术思想。周代早期军事著作《军志》有之

[6](P19),《孙子兵法·计篇》有之,《六韬》也有类似论述:“动莫大于不意,谋莫大于不识”[7](龙韬)。关于这一战术思想,曹操认为:“击其懈怠,出其空虚”。杜佑认为:“击其懈怠不备之处,攻其空虚之涂也。”李筌认为:“击懈怠,

袭空虚。”[6](P19)因此“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就是要乘虚而攻敌,在敌人麻痹大意不设防备时攻之,在敌意料不到时采取行动。《左传》对这一战术思想也颇为推崇。首先,“击其懈怠不备之处”。昭公十二年(前530年),晋伪称会齐师,向鲜虞借路,却灭掉鲜虞属国肥,并顺路伐鲜虞。次年

,晋全军出动,而鲜虞仍未加强边境地区防御,遭晋军袭击,大败。晋两次袭击鲜虞均得手,并且战果极佳,第一次灭鲜虞属国,第二次“大获而归”[8](昭公十三年),均是趁其不备而突袭的结果。嘉媒(PowerMedia)智力营销(QQ:102

4269899)•三、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其次,“出其空虚”。襄公十年(前563年),“莒人间诸侯之有事也,故伐我东鄙”。“时晋、楚相争,齐、鲁、宋等皆参与。”[9](P979)莒人正是乘鲁参与晋楚相争之机,伐鲁东鄙,出其空虚以图利。“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是古今中外的军事家推崇备至的战术思想。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认为:“极有利于取得胜利的只有三个因素:出敌不意、地利和多面攻击。”[2](P480)把“出敌不意”放在第一位,可见他对这一战术思想的重视。但克劳塞维茨的“出敌不意”与我国军事

思想中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在实践中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侧重实力,即“使敌人在某一地点面临远远出乎他意料的优势兵力”[2](P480);后者侧重谋略,即如何用假象迷惑敌人,使敌人放松警惕,然后再予以突然打击。这

种不同也正是东西方军事思想的差别。嘉媒(PowerMedia)智力营销(QQ:1024269899)•四、允当则归,知难而退•这是周代早期军事著作《军志》所阐述的战术思想,被《左传》所引述。“允当则归”是说无必胜把握,就应当适

可而止;“知难而退”是说敌强我弱,就应当主动避让,不做无谓的硬拼。《孙子兵法》有:“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10](谋攻篇),《吴子》有:“见可而进,知难而退”[11](料敌),都是有关这一战术思想的表述。这方面

的战例《左传》记载了很多。首先,“允当则归”。成公十八年(前573年),楚子重伐宋,宋向晋告急。晋“韩献子为政”,认为:“欲求得人,必先勤之。成霸、安强,自宋始矣”。于是,晋悼公派兵救宋,楚军还。晋楚争霸,此时晋占上风,实力强于楚,而且在成公十六年(前575年

)的晋楚鄢陵之战中,楚军战败,形势不利于楚,因此楚量己之力而选择退兵。嘉媒(PowerMedia)智力营销(QQ:1024269899)•四、允当则归,知难而退•其次,“知难而退”。襄公二十六年(前547年),楚康王伐郑,

郑人将御之。子产说:“晋、楚将平,诸侯将和,楚王是故昧于一来。不如使逞而归,乃易成也。夫小人之性,衅于勇,啬于祸,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于是郑没有抵抗楚军,但并非不进行防备,楚军攻郑城门时,郑放下内城闸门。子产专守防御的策略是根据“晋、楚将平,诸侯将和”的

战略形势量己之力而做出的决定。战争的根本目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12](P482)。“允当则归,知难而退”就是告诉人们在战争中如何更好地保存自己。这一战术思想表明,在战争中,当敌强我弱时,决不可逞一时之勇,

轻率地与敌硬拼,当避则避,知难而退。这绝非惧敌,而是保存实力,待机再战。嘉媒(PowerMedia)智力营销(QQ:1024269899)•五、奇正结合,出奇制胜•“奇正”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常用术语。孙子说:“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曹操注曰:“先出合战为正,后出为奇

。”李筌注曰:“当敌为正,傍出为奇。”梅尧臣注曰:“动为奇,静为正。”孙子又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张预注曰:“两军相临,先以正兵与之合战,徐发奇兵,或捣其旁,或击其后,以胜之。”[6](P67-69)另外,《尉缭子》有:“

正兵贵先,奇兵贵后,或先或后,制敌者也”[5](勒卒令)。唐代军事家李靖认为:“凡兵以前向为正,后却为奇。”[13](卷上)关于奇正的解释,当代学者黄朴民先生总结的至为明确:奇正“指军队作战的特殊战法和常用战法。就兵力部署言,以正面受敌者为正

,以机动突击者为奇;就作战方式言,正面进攻为正,侧翼包抄偷袭为奇;按一般作战原则为正,采用特殊作战原则为奇”[14](P58)。嘉媒(PowerMedia)智力营销(QQ:1024269899)•五、奇正结合,出奇制胜•《左传》关于“奇正结合,出奇制胜

”的战例有:•1.正面受敌,分兵袭击敌侧后。隐公五年(前718年)四月,郑人侵袭卫远郊,卫人率领南燕军队伐郑。郑将祭足、原繁、泄驾率三军攻击燕正面,同时派二公子曼伯和子元率制地(今河南荥阳市东北)的军队偷偷迂回到燕军后面。燕人只注意正面的郑三军,而没有防备后面。六月,曼伯和子

元率制军在北制击败燕军。《左传》评之:“不备不虞,不可以师。”此役是《左传》所记最典型的以奇制胜的战例。嘉媒(PowerMedia)智力营销(QQ:1024269899)•五、奇正结合,出奇制胜•2.突破传统,应用新战法。昭公元年(前54

1年),晋大夫荀吴率军与山戎的无终部落和各部狄人战于大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即将开战时,晋大夫魏舒说:“彼徒我车,所遇又阨,以什共车必克。困诸阨,又克。请皆卒,自我始”。于是晋军放弃战车,改编为步兵行列,“五乘为三伍..为五陈以相离,两于前,伍于后,专

为右角,参为左角,偏为前拒,以诱之”。“魏舒的‘五陈’不过是由车兵的行军队形仓匆改编成的步兵战斗队形。”[15](P26)因而擅长步战的“翟人笑之”(杜预注:“笑其失常”[4](P1l95)),然而晋军“未陈而薄之”,大败狄人。当时中原各国普遍应用车战,而魏舒敢于挑战传统观念,“

毁车以为行”,已为“奇”;又以车战队形编制步兵战斗队形,又一“奇”,并因此而迷惑了狄人,乘其“未陈”迅速出击,出奇而制胜。嘉媒(PowerMedia)智力营销(QQ:1024269899)•五、奇正结合,出奇制胜•3.“侵曹伐卫”,攻其所必救。“攻其所必救”也是一种“用奇”战术,

《左传》所记战例中最典型的就是:城濮之战中,晋文公为解楚对宋之围,采取攻打楚之盟国曹、卫的战术。这实际上就是战国时期齐魏桂陵之战中孙膑所运用的“围魏救赵”战术,我们称之为“侵曹伐卫”。“奇正结合,出奇制胜”这一战术思想的关

键在于“用奇”,即采用不同于一般的作战原则以奇制胜。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所普遍采用的游击战战术以及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所采用的“围城打援”战术,均是这种战术思想在现代的运用。嘉媒(PowerMedia

)智力营销(QQ:1024269899)•六、师克在和,不睦则殆•这是指团结在军事斗争中的重要意义。《孙子兵法》阐述了预知作战胜利的五种情况,其中一条就是:“上下同欲者胜”[10](谋攻篇),强调军队团结的重要。《左传》在记载战争时,也

十分重视军队团结问题,楚大夫斗廉所言“师克在和,不在众”[8](桓公十一年)集中体现了这一点。《左传》强调在战斗中要保证将帅和、将士和以及与国和。在将帅之和方面,《左传》对晋军内部团结的史事记载很多。僖公二十七年(前633年),楚与诸侯围宋,晋决定攻打曹、卫以救宋。出兵前确定中军主帅人选时,赵

衰推举郤縠,认为他德行礼义皆佳。随后狐偃让上军主帅于狐毛,赵衰又让卿位于栾枝、先轸,晋文公属下将帅和睦,谦让有礼。这是第二年城濮之战晋胜楚以称霸于天下的重要条件。嘉媒(PowerMedia)智力营销(QQ:1024269899)•六、师

克在和,不睦则殆•将士和的战例不多,典型者仅一件,但从《左传》对这样一件小事详记也可看出作者非常重视主帅与基层士兵的团结。宣公十二年(前597年)冬,楚庄王率军攻打萧,申公巫臣向庄王报告:“师人多寒”。

庄王听罢,亲自巡视三军,抚慰并勉励广大士兵。三军战士十分感动,“皆如挟纩”,士气大振,楚军迅速攻占萧城。盟国的团结也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隐公十年(前713年),宋、卫、蔡为盟国,宋、卫却在没有告知蔡的情况下攻进郑,而伐郑属国戴时才通知蔡一同出兵。蔡人对此十分生气,三国联盟出现裂痕。郑军围

戴,第二天即克,并俘获三国军队。《左传》评三国速败的原因是:“不和而败”。军队作为一个特殊的武装集团,团结显得格外重要,团结才能保证军令、政令的贯彻执行和作战计划的顺利实施,才能保证军队有高昂的士气,不被敌人乘虚而入。嘉媒(PowerM

edia)智力营销(QQ:1024269899)•七、避强击弱,乱敌胜敌•这也是一条古老的战术思想。千百年来,它一直被军事家们所青睐。《孙子兵法》有:“兵之形,避实而击虚。”[10](虚实篇)《吴子》有:“用兵必须审敌虚实而

趋其危。”[11](料敌)避实击虚就是避强击弱,先击弱敌,以打乱敌作战部署,然后集中优势兵力与强敌决战,取得最终胜利。《左传》所记典型战例有:桓公五年(前707年),周桓王率领周军与蔡、卫、陈等国军队讨伐郑,双方在繻葛(今河南宛陵县北)

大战。郑子元向郑庄公建议用左方阵来对付蔡军和卫军,用右方阵来对付陈军。他认为,陈有动乱,百姓没有战斗意志。如果先攻击他们,他们一定奔逃,周桓王的部队就要去照顾他们,必乱其阵容。蔡、卫军队支持不住,也一定争先奔逃。此后,郑军集中兵力对付周军,就可以成功

。嘉媒(PowerMedia)智力营销(QQ:1024269899)•七、避强击弱,乱敌胜敌•郑庄公采纳了子元“避强击弱”的战术,命令郑军左右两方阵击鼓进军,蔡、卫、陈军一起奔逃,周军因此混乱。郑军遂集中两边兵力攻周军,周军大败。从上述战例可知,若要运用好“

避强击弱,乱敌胜敌”的战术思想,必须真正找到敌军弱点,这就要求明察敌军客观情况,做到“知彼”,然后正确分析、判断,找准敌之弱点。刘伯承元帅说:“找弱点,造弱点,打弱点,不容援救其被打之弱点,这是使敌人在我进攻面前

,既无招架之功,更无回手之力,置敌人于死地而后已的战法。”[16](P152)嘉媒(PowerMedia)智力营销(QQ:1024269899)•八、骄兵必败,恃强易败•这是《左传》多次强调的战术思想。一个胜利之师往往会产生骄傲情

绪,一个强师面对弱旅时往往也会产生轻敌思想,这种情况经常导致转胜为败。首先,骄兵必败。桓公十三年(前699年),楚莫敖屈瑕伐罗,大夫斗伯比送之。回来的路上,斗伯比对其御者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于是要求楚武王增派部队,被武王拒绝了。武王把此事告诉了夫人邓曼,邓曼认为,屈瑕

骄傲于蒲骚战役(指桓公十一年屈瑕与斗廉大败郧军之役)的胜利,将会自以为是,一定轻视罗国,如不戒饬和督察,他将会不设防,并劝楚武王接受斗伯比的建议。于是武王派兵追赶屈瑕,然而为时已晚。嘉媒(PowerMedia)智力营销(QQ:1024269

899)•八、骄兵必败,恃强易败•屈瑕傲慢地在军中通令:“谏者有刑!”在渡鄢水(源出子湖北保康县西南,今名蛮河)时,楚军秩序混乱,并且不设防,结果罗军与卢戎军两面夹击,楚军大败,屈瑕自杀身亡。其次,恃强

易败。襄公十一年(前562年),秦庶长鲍、庶长武率军攻晋以救郑。庶长鲍先侵入晋领土,晋大夫士鲂率军抵御,他认为秦军人数少而不加防备。庶长武从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东不足二十里)渡过黄河,与庶长鲍一起攻打晋军,结果晋军大败。《

左传》评之:“易秦故也。”士鲂认为秦军人数少而轻视秦军,其败恃强所致。《左传》通过这类战例表明:兵骄起于主帅,主帅骄,自然疏于对下属的约束,结果造成全军皆骄。主帅是一个军队的灵魂,他的个人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全军士兵的精神面貌,因此军队统帅必须保持良好

的心理状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嘉媒(PowerMedia)智力营销(QQ:1024269899)•八、骄兵必败,恃强易败•《左传》关于古代战术思想的记载还有很多,我们仅将它分八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总体上看,《

左传》所载的战术思想在当时来说是十分进步的,几乎囊括了古代战争领域的所有作战原则。有些战术思想是《左传》以前的史籍所未曾见到的,如迂回战、伏击战[17](P29、30)。因此可以说,《左传》的战术思想与《孙子兵法》的战术思想相比也毫不逊色。虽然《左传》的战术思想是冷兵器时代的产

物,但它的某些战术原则及用兵智慧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值得我们更深入地研究。嘉媒(PowerMedia)智力营销(QQ:1024269899)•参考文献:[1]若米尼.战争艺术概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2]克劳塞维茨.

战争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3]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4]杜预.春秋经传集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5]尉缭子[A].伊力.兵家智谋全书[C].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

.嘉媒(PowerMedia)智力营销(QQ:1024269899)•参考文献:[6]诸子集成孙子十家注[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7]六韬[A].伊力.兵家智谋全书[C].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8]左传[M].长沙:岳麓书社,1997.[9]杨伯峻.春秋左传

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5.[10]孙子兵法[A].伊力.兵家智谋全书[C].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11]吴子[A].伊力.兵家智谋全书[C].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嘉媒(PowerMedia)智力营销(QQ:1024

269899)•参考文献:[1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唐太宗李卫公问对[A].伊力.兵家智谋全书[C].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14]黄朴民.白话孙子兵法[M].

长沙:岳麓书社,1991.[15]蓝永蔚.春秋时期的步兵[M].北京:中华书局,1979.[16]杨国宇,陈斐琴.刘伯承用兵录[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2.[17]中国军事史编写组.中国军事史:附卷—历代战争年表(上)[M].北京:解

放军出版社,1985.嘉媒(PowerMedia)智力营销(QQ:1024269899)顶级营销:http://blog.sina.com.cn/no1marketing国学、国术与国粹:http://yangmianqin.blog.163.com/嘉媒(P

owerMedia)兵法营销——《左传》中的战术思想完谢谢您关注!

精品优选
精品优选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 文档 34925
  • 被下载 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