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做好微博营销的6个细节.pptx,共(76)页,6.997 M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8207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山亭区人民医院刘红梅2023/7/171主要内容病原体特点及其抗力医院感染防控流行病学标准预防及隔离技术消毒方法2023/7/172病原体特点及其抗力◼病原特点: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有囊膜。◼对消毒因子的抗力:对热敏感,煮沸2分钟可灭活。2023/7/173流行病学◼传染源:据
经验和本次流行病学调查,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易感人群: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人类对H7N9禽流感病毒易感。现有确诊病例均为成人。
◼高危人群: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2023/7/1742023/7/175基本要求–根据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结合实际,建立预警机制,制定
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开展培训,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报告与处置能力,做到四早。–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时,应及时报告,做好相应处置工作。2023/7/176基本要求–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提供充足、必要、符合要求的消毒和防护用品,确保消
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严格按照《消规》规定,做好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清洁与消毒;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规定,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处置医疗废物。2023/7/
177规范使用防护用品口罩护目镜隔离衣手卫生标准预防措施手卫生空气的管理消毒与灭菌预检分诊咳嗽礼仪隔离病人口罩的使用规范转诊环境的管理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防控策略防控策略2023/7/178咳嗽礼仪2023/7/179防控措施——
发热门诊–建立疑似、确诊患者隔离、转出和救治的工作流程,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符合《隔离技术规范》要求。出入口应设有手卫生设施。–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戴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2023/7/1710防控措施——发
热门诊–掌握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对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患者转出后按《消规》进行终末处理。–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发热门诊时,要按照有关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陪伴者及病情允许的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2023/7/1711防控措施—急诊–预检
分诊,制定并完善重症患者的转出、救治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应设置一定的隔离区域以满足疑似或确诊患者就地隔离和救治的需要。–应严格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个人防护和诊疗环境的管理。–诊疗区域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并
定时清洁消毒。2023/7/1712防控措施—普通病区(房)–应备有应急隔离室,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隔离与救治,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备有充足的应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和防护用品。–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隔离和救治。–宜专人诊疗与护理,限
制无关医务人员的出入,原则不探视;有条件的可安置在负压病房或转有隔离和救治能力的专科医院。患者转出后按《消规》进行终末处理。2023/7/1713防控措施—收治疑似或确诊患者的病区–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对疑似或确
诊患者应及时隔离,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分开安置;疑似患者单间隔离,经病原学确诊的患者可同室安置。2023/7/1714防控措施—收治疑似或确诊患者的病区–根据传播途径,在标准预防基础上,采取飞沫和接触隔离等措施。具体
包括:•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隔离病房时,应当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并正确穿脱防护用品。•限制患者的活动,若确需离开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如戴外科口罩,防造成交叉感染。•医疗器具如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应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用后,应彻底清洁和
消毒。•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2023/7/1715防控措施—医务人员的防护–应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和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应当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及时正确进行手卫生。2023/7/1716
防控措施—医务人员的防护–根据导致感染风险程度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戴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在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
镜等。•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2023/7/1717防控措施—医务人员的防护–根据导致感染风险程度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正确穿脱防护用品,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处
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防止被刺伤。•每个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2023/7/1718防控措施—患者的管理–应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并按照指定路线由专人引导进
入病区。–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教育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2023/7/1719防控措施—患者的管理–患者出院、转院后按《消规》进行终末消毒。–患者死亡后,应及时对尸体进行处理。处理方法
为: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因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不能进行火化的,应经上述处理后,按照规定深埋。2023/7/17202023/7/1721标准预防◼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
时均应视其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2023/7/1722标准预防的特点◼1、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
染性,需要隔离;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防护特点: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隔离措施: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2023/7/17232
023/7/1724➢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戴手套➢适时戴口罩、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
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2023/7/17252023/7/1726手卫生的重要性◼国外研究表明:医院感染90%为接触传播。90%的接触传播为经手传播◼直接传播:病人医务人员,病人病人交接传播:病人医务人员病人2023/7/1727医务人员手带菌状况2023/
7/17282023/7/1729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方法洗手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20~30%2023/7/1730图片未上传(文件太大,限制上传)六部(步)洗手法2023/7/17312023/7/1732◼接受手卫生观念
◼养成良好习惯2023/7/1733错误习惯2023/7/17342023/7/17352023/7/1736手套的使用➢使用手套不能替代手部清洁——不论洗手或擦手➢在可能接触到血液或其它具有潜在的传染危险的物质、
粘膜或皮肤破损处时须使用手套➢在护理病人后要脱去手套,不要戴同一双手套护理1个以上的病人➢在护理同一个病人时,如果要把手从一个污染的身体部位移至清洁的部位时,必须更换或脱去手套。接触污染部位后如果要再接触清洁的部位或
附近的物品,必须更换或脱去手套➢手套不能重复使用。如果要重复使用手套,必须用适当的方法确认手套的无菌及完整性2023/7/1737戴手套的指征◼在接触病人粘膜组织或者破损皮肤时必须戴干净的手套—即使该组织被感染—接触粘膜或破损皮肤前须没有接触其他人或物—对于婴儿和儿童更须注意手套的清洁◼处理被污
染的设备时需戴清洁手套2023/7/1738戴手套的指征◼在可能接触病人潮湿部位或没有破损的皮肤时,应使用合适的手套—可以是普通手套,经过消毒处理的或者外科手套,用于处理被污染的设备—使用的手套要足够长来覆盖可能暴露的部位◼在可能血液
接触或者可能刺破皮肤的情况下要戴手套保护工作人员的手2023/7/1739关于手套的几点补充说明◼乳胶,腈类&乙烯类等材料◼手套不能重复使用,更换要及时.如果手套的防护效果没有改变可以消毒后重复使用◼需要有一定弹性,必须盖住袖口◼不要在公共场所戴手套◼摘除手套
后必须要洗手◼手套不能代替洗手2023/7/17402023/7/1741◼护面罩对整个面部能起到防护作用,可防止血液滴粒或其它感染性物质飞溅到眼睛,鼻子,口腔或面部的其它部位。◼口罩保护口和鼻的黏膜
;提供有限的空气预防能力。2023/7/1742佩戴指征医务人员在以下情况应考虑佩戴口罩:1、接触呼吸道飞沫传染病病人,或进行支气管镜、口腔诊疗操作时(佩戴具有过滤功能的高校口罩);2、进行手术、无菌操作、护理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时;3、自己患呼吸道疾病时。2023/7/1743
戴口罩的程序◼先将鼻夹帖在鼻梁上;◼将口罩上端的系带系在头后或耳后;◼拉下口罩的下部遮盖住口和下巴;◼系下端系带系于颈后;◼将鼻夹压向鼻梁,使紧贴面部直至舒适◼口罩变潮湿、难呼吸和有破损时更换;◼接触或摘除
口罩前要洗手;◼离开房间前将用过的口罩防入医疗垃圾桶内。2023/7/1744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佩戴口罩前必须清洁双手➢如口罩包装上说明佩戴方法,应依照指示佩戴口罩➢戴上口罩時,要注意口罩须紧贴面部➢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将所有固定口罩的绳索系好,或将口罩的
橡皮带固定在耳朵上➢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口罩藏有铁丝的一面要固定在鼻梁上,以防止漏气➢一般情況下,口罩应每天更换(每6-8小时)➢当呼吸困难、口罩有破损或扭曲、不能维持较好贴合脸部时,必須马上更换口罩2023/7/1745口罩的正确佩戴1.将口罩戴上,金属软条应该向上。2.
头带分别绑于头顶后及颈后。2023/7/17463.将金属软条向内按压至该部份压成鼻梁形状。4.完成时,口罩必须覆盖鼻至下巴,紧贴面部。2023/7/1747N95口罩佩戴方法1.按面型选择普通/细码型号,拉松头带。金属软条向上,将手穿过头带。2.戴上口罩,头带分别置於头顶後及颈後。
2023/7/17483.将双手的食指及中指由中央顶部向两旁同时按压金属软条。4.检查妥当正确检查:以双手轻按口罩,然後刻意呼吸,空气应该不会从口罩边缘泄漏。负压检查:以双手轻按口罩,然後刻意呼吸,口罩中央会稍
凹陷。2023/7/1749防止液体喷溅眼结膜2023/7/1750口罩的质量和正确佩戴远比数量重要2023/7/1751胶靴与鞋套问题2023/7/1752穿戴防护用品顺序•步骤1:戴帽子。•步骤2:戴口罩。•步骤3:穿防护服。•步骤4
:戴上防护眼镜。•步骤5:穿上鞋套或胶鞋。•步骤6:戴上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2023/7/1753步骤1:戴帽子步骤2:戴口罩步骤4:戴防护眼镜步骤3:穿防护服2023/7/1754脱掉防护用品顺序–步骤1:摘下防护镜,放入消毒液中。–步骤2:解防护服。–步骤3:摘掉手套,一次性手套应
将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橡胶手套放入消毒液中。–步骤4:脱掉防护服,将里面朝外,放入污衣袋中。–步骤5:脱下鞋套或胶鞋,将鞋套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将胶鞋放入消毒液中。–步骤6:摘口罩,一手按住口罩,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摘下,放入黄
色塑料袋中,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步骤7:将手指反掏进帽子,将帽子轻轻摘下,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或污衣袋中。–步骤8:洗手、消毒。2023/7/1755步骤1:摘下防护镜,放入消毒液中步骤2:解防护服步骤3:摘掉手套步骤4:脱掉防护服步骤
5:脱鞋套或胶鞋步骤6:摘口罩2023/7/1756步骤7:摘帽子步骤8:洗手、消毒2023/7/17572023/7/1758空气飞沫接触基于传播的预防(对特殊病人)标准预防(所有病人)2023/7/1759对确诊或可疑感染了接触传播病原微生物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病人
,在进行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该采用接触传播隔离预防。1、病人的隔离◼病人安置在隔离房间,无条件时可将同种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安置于一室;◼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病人和环境表面的污染。(一)接触传播的隔离预防接触2023/7/1
7602、防护隔离➢进入隔离病室接触病人包括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并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
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接触2023/7/1761◼如果病人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流行性脑膜炎、腮腺炎、水痘、麻疹、肺鼠疫、肺出血热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要
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并采取以下措施:(二)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空气2023/7/17621、病人的隔离◼病人应单间安置,加强通风,并注意风向◼无条件时,相同病原微生物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尽快转送有条件收治的传染病医院或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院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
务人员的防护,当病人病情容许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限制传染病人的活动范围◼做好空气消毒空气2023/7/17632、防护隔离◼医务人员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人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穿隔离衣◼当接触病
人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必须戴手套空气2023/7/1764如果病人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病毒性腮腺炎、脑膜炎等疾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该采用飞沫传播隔离预防。(三)、飞沫传播的隔离
预防飞沫2023/7/17651、病人的隔离◼可疑传染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无条件时相同病原菌感染的病人可同室安置;不同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应分开安置;◼减少病人的活动范围,减少转运,当必须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病人病情容许时应佩戴宜用
防护口罩。◼病人之间、病人与探视者之间相隔空间在1米以上,加强通风,空气不需特殊的处理。飞沫2023/7/17662、防护隔离➢与病人近距离(1米以内)接触,需佩戴帽子与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穿隔离衣➢当接触病
人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必须戴手套飞沫2023/7/1767医院消毒措施2023/7/1768◼医院应按《消毒技术规范》及《医疗机构空气消毒技术指南》要求对禽流感病人诊疗过程中可能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2023/7
/1769(一)空气消毒◼保证空气的流通是控制和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可以采取的方法包括:◼在有人的情况下:◼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
气消毒◼在无人的情况下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2023/7/1770(二)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和消毒发热门(急)诊的物体表面、地面都应当进行清洁消毒,受到明显污染时,随时去污与消毒。1.清洁消毒的一般要求包括:(1)进行湿式清洁,动作轻柔。(2)所有
清洁消毒后的物体表面、地面应当保持干燥。(3)清洁消毒工作应当区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逐区进行。抹布、拖把要标识清楚,分区使用,及时更换。(4)工作完毕后,应当及时清洁和消毒工作用具。2.物品表面和地面的消毒按照常规的消毒方法,消毒剂可选用有效
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2023/7/1771(三)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1.可以重复使用的布制防护用品:应当将使用后的防护用品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密闭运送洗衣房,专机清洗消毒。或是用
床单元消毒机消毒。◼2.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可以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75%的乙醇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燥后备用。2023/7/1772(四)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1.患者使用的床单、被罩: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
后及时更换。用后的上述物品用用500/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密闭运送洗衣房,专机清洗消毒。或是用床单元消毒机消毒。患者使用物品与医务人员使用物品应当分开清洗、消毒。◼2.呼吸治疗装置:在使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螺纹管尽可能使用一次性使用物品;若重复使用,用后应
当立即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后,再清洗消毒;也可以使用专用清洗机清洗,水温80℃-93℃清洗10分钟,烘干备用。氧气湿化瓶应当每24小时进行更换,使用后的湿化瓶浸泡于500mg/L含氯消毒剂中30分钟,无菌水冲洗后干燥备用。呼吸机主机表面清洁后,用500m
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3.接触患者的精密仪器设备,设备表面使用70%乙醇擦拭消毒2遍.◼4.患者使用后的体温计(腋温),浸泡于500mg/L含氯消毒剂中30分钟,冲洗后干燥保存。血压计、听诊器等,每次使用前、后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
。压舌板一人一用一灭菌,或者使用一次性压舌板。◼5.氧气瓶在移出隔离观察室前,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外表面。◼6.患者使用后的痰盂:浸泡于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作用30分钟,清水冲洗,干燥备用,使用的一次性痰杯,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2023/7/1773(五
)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有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单位:可直接排入下水道,适当增加污水处理消毒剂的投药量,保证污水处理的余氯含量大于6.5ml/L。◼无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单位稀薄者,每1000毫升可加漂白粉50克,搅匀放置
2小时;成形粪便,1份粪便加20%漂白粉乳剂2份,混匀后,作用2小时2023/7/1774(六)终末消毒◼接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的诊室或观察室,当该病人离开后,应当对其房间的环境和使用的物品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是:◼1.空气消毒:紫外线灯照射1小
时,消毒完毕充分通风后方可使用。◼2.物体表面和地面:清洁后,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和拖地,作用30分钟。◼3.疑似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按照(四)的要求进行。2023/7/17752023/7
/1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