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宏观经济学课件13.pptx,共(53)页,244.132 K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7100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二章(第13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一节均衡产出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假设:1、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户部门(居民户)和厂商(企业部门)。还假定企业投资是自主的,即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2、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
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有大量闲置资源;短期分析,价格不易变化,即具有黏性。当需求变动时,厂商首先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价格。3、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则GDP=NDP=NI=PI二、均衡产出的概念1、概念和
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2、公式y=c+i(即实际产出或收入=意愿消费+意愿投资)小写字母:意愿消费和投资大写字母:实际支出3、图型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0直线上任一点均为E=yyE1
00100收入=100支出=10045º(a)支出等于收入的45º线(b)支出决定收入A0直线上任一点均为E=yyE10010045ºAEBIU>0IU<0均衡时:E=y。E=c+i,y=c+sc+i=c+s,i=s意义:经济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计划储蓄,是一个前
提条件。。从国民收入统计看,I=S,是必然的结果。三、投资等于储蓄i=s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1)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居民个人或家庭消费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收
入水平、消费品的价格水平、消费者个人的偏好、消费者对其未来收入的预期、甚至消费信贷及其利率水平等等,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c=c(y)2、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cMPC=△y或β=△c△ydcMPC=dy若收入增量和消费增量均为极小时,则上述公式可写
成: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因此,宏观经济学假定消费及其消费的规模与人们的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凯恩斯消费函数: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收入增加快于消费增加3、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cAPC=y收入消费MPCAPCA
900091101.01B10000100000.891.00C11000108500.850.99D12000116000.750.97E13000122400.640.94F14000128300.590.92G15000133600.530.8
9CY0C=C(Y)45。ABDCEFG消费曲线4、短期消费函数c=α+βy5、线性消费曲线y0cc=α+βy45º二、储蓄函数1、储蓄与收入的关系——储蓄函数s=s(y)2、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对收
入增量的比率△sMPS=△y如果收入与储蓄增量极小,则dsMPS=dy3、平均储蓄倾向sAPS=y某家庭储蓄表0.110.150.250.360.410.470.010.000.010.030.060.080.11−1100150
40076011701640−ABCDEFG9000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收入储蓄MPSAPSSY01268101214ABCDEFGS=S(Y)储蓄曲线4、短期储蓄函数s=y-c=y-(α+βy)=-α+
(1-β)y5、线性储蓄曲线y0cs=-α+(1-β)y-α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第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等于收入。∵c=α+βys=-α+(1-β)y∴c+s=α+βy–α+y–βy=yy0c.ss=s(y)45ºα-αy0c=c(y)A第二,若
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第三,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y=c+syyy=c+sy∴即:APC+APS=11–APC=APS1-APS=APC∵y=c+s
yy=+ycsy∴即:MPC+MPS=11–MPC=MPS1-MPS=MPC四、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社会消费函数并不是家户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从家户消费函数求取社会消费函数时,还要考虑一系列限制
条件。1)国民收入的分配。越少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国民收入分配不平均,则消费函数会向下移动。2)国家税收政策。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容易使富人的一部分储蓄,以政府的名义花费,这些支出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
中的比例。未分配利润是一种储蓄,多了消费减少,消费曲线向下移动。第三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一、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美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他认为消费者会受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
是相对地决定的,因此得名。相对收入的两层含义过去的高峰收入会对当期消费产生影响。收入提高,支出提高;收入下降,支出下降有限或不下降。(棘轮效应)某家庭或消费集团相对于其他家庭和消费集团,总收入分配中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示范效应)收入水平整体提高,位置不变,收入中相同份额用支出收入下降,会由于攀
比性而不减少消费支出将短期消费函数正截距的产生,归因于经济周期各阶段的不同消费行为。其核心理论是“棘轮效应”和“示范效应”。二、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美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提出。他认为消费者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预期的终
身收入取决于预期的工作年限和年劳动收入以及家庭财产。假设条件:人的寿命、工作年限和收入确定储蓄的利息因素不加考虑不考虑价格变动不考虑遗产因素(无遗产)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认为:一般说来,年轻人家庭收入偏低,这是
消费可能会超过收入;随着他们进入壮年和中年,收入日益增加,这时收入会大于消费,不但可能偿还年轻时代欠下的债务,更重要的是可能有储蓄;等到年老退休,收降,消费又会超过收入,形成负储蓄状态。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不同之处: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凯恩斯消费理论的
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假定人们在特定时期的消费是与他们在该时期的可支配收入相关的,而前者强调人们会在更长时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三、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美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他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
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永久收入是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认为短期内收入经常变动,但是消费并不随收入变动而变动,而是呈现出“惯性”。收入提高时,消费只是小幅提高;收入下降时,消费只是小幅下降。比较生命周期理论和永久收入理论。就区别而言,前者偏重对储蓄动机的分析,从而提出以财富作为消费函数的变量的重
要理由;而永久收入理论则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自己未来的收入。就联系而言,不管二者强调重点有何区别,他们都有一个基本思想:单个消费者是前向预期决策者。四、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1、利率: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利率提高导致储蓄的增加收入效应:利率提高导致储蓄减少2
、价格水平:价格变化对实际收入的影响货币幻觉:如果消费者只注意到货币收入增加,而忽弱了物价的上升,则会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平均消费倾向也会上升.3、收入分配:收入水平不同,消费倾向不同四、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1、利率: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
入效应替代效应:利率提高导致储蓄的增加收入效应:利率提高导致储蓄减少2、价格水平:价格变化对实际收入的影响货币幻觉:如果消费者只注意到货币收入增加,而忽弱了物价的上升,则会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平均消费倾向也会上升.3、收入分配:收入水
平不同,消费倾向不同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一、两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1、由消费函数推导两部门国民收入均衡模型已知:y=c+ic=α+βy联立方程:y=α+βy+i=α+i1-β=1-β1(α+i)=α+i1-mpc由前面的分析y
=c+i,我们得知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我们在前面已经分析了c,按理说还要分析i,但为了使问题分析简化,这里先作一点处理:假定投资i已知且固定不变。在此前提下,我们来讨论国民收入y的决
定。例如:c=1000+0.8y,自发计划投资为600。则均衡收入为多少?y=1000+600/1-0.8=8000(个单位)此时,c=y-i=8000-600=7400s=y-c=8000-7400=600与投资相等。2、两部门国民收入均衡模型图解y0之
左:y<c+i,生产扩大y0之右:y>c+i,生产缩减.总需求(总支出)45oE8000(y0)5000c+i160010000Y(亿美元)cc+i总供给(总收入)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1、由储蓄函数推导两部门国民收入均衡模型已知:i=ss=y-c=-α+(1-β)y联立方程,则:y=1-β1(
α+i)❖例如:s=-1000+(1-0.8)y,自发计划投资为600。均衡收入为多少?❖y=(1000+600)/(1-0.8)=8000(单位)❖s=i=600,y=80002、两部门国民收入均衡模型图解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s=-1000+(1–0.8)y60001000s,iYi
50008000第五节乘数论第五节乘数论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变动c+iyOy0y2y345o线❖例如:c=1000+0.8y,自发计划投资i=600。❖则均衡收入为多少?❖答案是:8000❖现在i=600→i1=700,请问y1=?❖答案是:y1=8500❖投资增长了100,国民收入却增长了
500?一、什么是乘数——又称倍数,是指支出的自发变化(自变量)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投资乘数就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通常用k表示。投资乘数(k)=国民收入的变化投资的变化=yi上例中:k=500/100=5二、投资乘数的推导过程如果增加100亿美
元购买投资品,这100美元经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的形式流入生产要素所有者手中,即居民手中,从而使居民收入增加了100亿美元,这100亿美元是投资对国民收入的第一轮增加。假定该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8。这100亿美元中会有
有80亿美元用于购买消费品。于是,这80亿美元又以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的形式流入生产消费品的生产那要素所有者手中,从而是该社会居民收入又增加80亿美元,这是国民收入的第二轮增加。这个过程不断继续下去,最后使国民收入增加500美元,其过程是:100+100×0
.8+100×0.8×0.8+…+100×0.8n-1=100(1+0.8+0.82+0.83++0.8n—1)=[1/(1-0.8)]×100=500(亿美元)二、投资乘数的推导过程如果增加100亿美元购买投资品,这
100美元经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的形式流入生产要素所有者手中,即居民手中,从而使居民收入增加了100亿美元,这100亿美元是投资对国民收入的第一轮增加。假定该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8。这100亿美元中会有有80亿美元用于购买消费品。于是,这80亿美
元又以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的形式流入生产消费品的生产那要素所有者手中,从而是该社会居民收入又增加80亿美元,这是国民收入的第二轮增加。这个过程不断继续下去,最后使国民收入增加500美元,其过程是:100+100×0.8+100×0.8×0.8+…+100×0.
8n-1=100(1+0.8+0.82+0.83++0.8n—1)=[1/(1-0.8)]×100=500(亿美元)乘数=1–MPC1k=11–MPC=MPS1−+=11iy−++=12iiy−=−+−++=−=11)(12iiiiyyytkiy=−=
111、说明投资的变动会导致国民收入变动1/(1-β)倍。2、投资乘数kt为正数,说明投资与国民收入同向变动。3、乘数的大小取决于β。β越高,乘数就越大;β越低,乘数就越小。这是因为β越大,增加的收入就有更多的部分用于消费,从而使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增加得更多。45º0y'yc
+i'c+iEyc+iyi三、乘数效应何为美德?何为罪恶?❖(1)传统经济学储蓄是美德,消费是罪恶❖(2)凯恩斯:消费是美德,储蓄是罪恶(明)陆楫:“予每博观天下大势,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也。”凯恩斯:“无论你们购买什么都会拯救英国。
”节约悖论❖储蓄是一种节约行为。某个家庭储蓄增加,就可以获得利息收入,从而使个人收入增加。但如果所有家庭都增加储蓄,则MPS↑,从而投资乘数下降,国民收入收缩。❖消费对个人来讲是浪费。个人增加消费使收入减少,但所有的人都消费会导致MPC↑,从而投资乘数增加,国民收入扩
张。第六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1、三部门国民收入均衡条件加入政府部门后总收入为c+s+t总支出为c+i+gc+i+g=c+s+t均衡为:i+g=s+t2、不同税收条件下的均衡收入税收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定量税t=t,一种为比
例税t=t(y)。在两种不同税收情况下,所得到的均衡收入并不相同。定量税条件下的均衡收入分析已知:c=α+βyd=1600+0.75ydt=t=800(定量税)i=i=1000g=g=2000(单位均为亿美元)由消费函数求得s=-
α+(1-β)yd=-1600+0.25(y-800)=0.25y–1800根据i+g=s+t,得到:1000+2000=0.25y–1800+800y=4000/0.25=16000s+ti+gys+ti+g1600
00-100030003、不同税收条件下的斜率情况定量税的税收量变动,只会使s+t曲线平行移动,即改变s+t线的截距.s+ti+gys+ts+t'i+g14800160000-700-10003000第七节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已知:c=α+βy
dyd=ytt=ti=ig=gy=c+i+g=α+β(yt)+i+g则国民收入均衡条件为:即:y=α+i+gβt1β=11βα+11βi+11βg-1ββt西方学者认为,假如政府部门以后,不仅投资支出变动有乘数效应,政府购买、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动,同
样有乘数效应,因为政府购买性支出、税收、转移支付都会影响消费。通过上述公式,可以求得相关乘数。一、政府购买支出乘数1、概念——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2、公式kg=∆g=∆y11β0000000101101011111(1)1gigtyigtygggyyy
ygkgg++−=−++−=−−−===−−===−−二、税收乘数1、概念——是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2、公式kt=∆t=∆y-β1β❖已知:mpc=0.8❖问:政府增
加200亿购买支出,国民收入如何变动?❖因为KG=1/(1-b)=5❖有❖如果减少200亿税收,结果如何?亿200亿ΔGKΔYG10005===通过分析美国国防预算对经济的影响,可以看出政府购买乘数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前期里根执政时,美国国防开支急剧扩张,国防预算从1979年的2710
亿美元飞速增长到1987年的409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7.5%。国防建设对经济增长起了很强的刺激作用,帮助经济走出了1981—1982年的衰退,并且推动了80年代中期经济景气的形成。从1990年开始,美国加快了对国防开支的削减。到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防开支已经被削减到低于GDP的5%的水平。这时乘数的作用就相反了,削减国防开支导致90年代初产出增长缓慢,从飞机制造业来说,从1990年到1993年,至少损失掉170000个工作机会。而且,老布什并未使军工企业成功转型。1.1977年卡特总统建议实
施一次性50美元税收减免,以刺激经济。90年代,国会与布什总统辩论是否实行一次性“中产阶级减税”,以尽快结束90-92年的衰退。2、我国的农民减税。三、政府转移支付乘数1、概念——是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
率。2、公式ktr=β1β三个乘数进行对比若政府购买和税收同时增加相同的量,国民收入会怎么变化?四、平衡预算数1、概念——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2、公式kb=1β1β=1∆y∆g=∆y∆t=以
上所讨论的四种乘数,都是假设一个变量的变动不引起另一些变量的变动,若其他变量也变化,则乘数也会变。第八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一、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在开放经济中,一国均衡的国民收入不仅取决于国内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还取决于净出口,即:y=c+i+g+(x-m)设:x=x
m=m0+γy其它变量不变,则四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为:y=(α+i+gβt+βtr+x-m0)1β+γ1二、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外贸乘数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为:1β(1–t)+γ1所以,加入进出口因素后,乘
数反而变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