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一体化

PPT
  • 阅读 3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2 页
  • 大小 248.428 KB
  • 2023-07-0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精品优选】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经济一体化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经济一体化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经济一体化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经济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6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经济一体化.pptx,共(62)页,248.428 K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7094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7/91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2023/7/9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政府出面建立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逐步开展起来。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有多种类型。各国参加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最根本的原因是获得静态和动态的经济利益。在经济现实中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多样、模式各异。从世

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对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或者各国经济的国际化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2023/7/93第一节国际经济一体化概述2023/7/94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含义◼“一体化”(integr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integ

ratio”,原为“更新”、“修复”的意思。根据《OxfordEnglishDictionary》的解释,“一体化”含有“将各部分结合成一个整体”的意思。2023/7/95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含义1.丁伯根认为,经济一体化可以分为消极一体化和积极一体化。◼消除参与国之间的歧视和管制制度,取消对有

关各国间商品、资本和人员流动的限制,引入经济交易自由化是消极的一体化(消除障碍);◼而运用强制的力量改造现状,建立新的自由化政策和制度去纠正自由市场的错误信号、强化市场正确信号效果为积极的一体化(积极推进)。2023/7/96一、国际经济一体化

的含义2.巴拉萨建议将经济一体化定义为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就过程而言,一体化意味着旨在消除各国经济单位之间的歧视;◼就状态而言,一体化意味着国家之间可以不存在各种经济歧视。2023/7/97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含义3.霍兹曼以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为基础,将经济一体化

定义为:◼一个成员国家间相似产品和同类要素价格一致化的状态。◼即认为经济一体化是成员国之间在有关便利的制度支持下货物、服务和要素流动无障碍的状态。2023/7/98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含义4.佩克曼斯从功能上定义了国际经济一体化。

他认为:◼经济一体化主要是为了消除两个或更多国家之间的经济边界。经济边界实际上是一条人为设置的界限,阻碍了商品、劳务和生产要素的流通。◼要素流动的潜力是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如果要素流动的潜力大,那么推动国际经济一体化可以获得的利益越多;反之,则获取利益的空间越小。2023/7/

99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含义5.恩拉格纳◼认为一体化是歧视性的取消参与国之间贸易障碍并在它们之间建立相关的协调机制的行为。◼恩拉格纳在1988年做出了修正,将经济一体化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旨在实现

共同的目标和执行共同的政策而实施的共同行为的一种协议。2023/7/910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含义6.达瑞斯达勒和伽纳特◼将一体化视为实现商品、劳务和要素价格均化的过程。◼如果一个国家希望超越一体化,则需要采取特别的措施来推动商品和要素价格均等的实现。◼如果一体化包含教育

等方面的社会政策一体化,那么一体化最终也应该促成技术价格的均等化。◼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体通过某种协定或条约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区别: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位置向邻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体…………◼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一体化2

023/7/911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含义2023/7/912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类型按照成员国一体化的紧密程度以及成员国经济政策协调程度的不同(即一体化的深度或者内涵),可以将国际经济一体化分成6种类型,即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以及完全经济一体化。202

3/7/913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类型1.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tradeagreement)◼是一种较低级和松散的一体化形式,即在实行优惠贸易安排的成员国之间,通过协议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规定较为特别的关税优惠或非关税方面的优惠

。◼成员国之间只是提供关税减让的优惠,还有一定程度的关税存在。◼1932年英国与其成员国建立的大英帝国特惠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东南亚国家联盟”、“非洲木材组织”都属于此类2023/7/914二、国际经济

一体化的类型2.自由贸易区(FTAfreetradearea)指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缔结条约消除关税壁垒和数量限制,在区内实现自由贸易,但成员国保留了它们对外部世界决策的自由,各国仍各自独立地实行对非成员国的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需

要注意:◼贸易偏转(tradedeflectioneffect)在自由贸易区条件下的国际贸易会出现贸易偏转(tradedeflection)。贸易偏转是指区内某成员国向其它成员国出口产品,同时从区外进口相同产品以代

替本国产品满足国内需求的一种贸易流向。这种贸易流向是无法用原产地规则加以消除的。◼“原产地原则”。2023/7/915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类型3.关税同盟(customsunion)◼指成员国在完全取消区内关税和数量限制等贸易壁

垒的基础上,对非成员国贸易设定统一的对外关税(CETs),对外实行共同的贸易政策。◼使成员国在关税方面形成了一体化,它开始具有超国家性质,是实现全面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关税同盟=FTA+对外统一关税和外贸政策2023/7/916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类型4.共同市场(commonmarket)◼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通过达成某种协议,相互取消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建立共同对外关税,在成员国之间实行商品自由流动的基础上,取消劳务、资本和人员自由流动限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共同市场=关税同盟+区域内要素(esp.资本、劳动力等)自由流动202

3/7/917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类型5.经济同盟(economicun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通过达成某种协议,不仅要实现共同市场的目标,还要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各自的经济政策,谋求协调一致的财政、货币、产业、区域发展等政策。◼

其显著特征是,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市场一体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为保证市场一体化顺利运行的政策方面的协调。◼经济同盟=共同市场+统一协调的经济政策2023/7/918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类型6.完全经济一体化(complet

eeconomicintegrat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达成某种协议,在经济联盟的基础上实行完全统一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并建立起共同体一级的中央机构和执行机构,以便对所有事务进行控制,使各成员国在经济上形成单一的经济实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联邦”,另一种是“邦联”。◼

完全的一体化=经济同盟+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合作和协调2023/7/919表2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经济一体化成员间优惠关税√√√√√√成员间自由贸易√√√

√√共同对外关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经济政策的协调√√政策完全一体化√注:√标志具备该特征。上述一体化形式为内涵上的逐级深入,由低级至高级理论上并不存在一体化组织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性2023/7/920第二节国际经济一体化建立的理论基础2023/7/9

21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主要包括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两个方面:◼所谓贸易创造效应是指:由于取消关税,成员国由原来自己生产并消费的高成本、高价格产品,转向购买成员国低成本、低价格的产品,从而使消费者节省开支,提高福利;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

本。从一国看,以扩大的贸易取代了本国低效率生产;从同盟整体看,生产从高成本的地方转向低成本的地方,同盟内部的生产要素可以重新配置,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2023/7/922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

贸易创造效应◼生产效应:实现贸易自由化之后,各成员方的生产专业化水平提高,他们可以把本国的资源使用从原来效率低的部门转向效率高的部门,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消费效应:低成本的伙伴商品的进口将导致本国市场价格的降低和消费者支出的减少,使消费者剩余增加。一、国际经济一体化

的静态效应◼2.所谓贸易转移效应(TradeDiversion)是指形成关税同盟之后,由于取消了同盟成员国之间的关税但保留了对非同盟成员的关税,从而发生了同盟成员的低效率(高成本)生产取代非同盟成员的高效率(低成本)

生产,即在差别待遇的影响下,某一同盟成员把原来向非成员国的低成本进口转向向同盟成员国的高成本进口,以及由引而产生的进口成本增加的损失。2023/7/9232023/7/924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贸易转移效应(1)案例说

明假设有三个国家:美国、墨西哥和中国,其中美国是棉衬衣的纯进口国,中国和墨西哥都生产并出口棉衬衣。假设中国棉衬衣的出口价格为每件10美元,墨西哥的价格为11美元,再假设美国对两国棉衬衣都征收2美元的进口税,中国棉衬衣在美国市

场的价格为12美元,墨西哥的衬衣价格则为13美元。在美国与墨西哥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以前,美国当然选择从中国进口棉衬衣,进口量为Mc,在国内市场售价12美元,政府关税收入$2×Mc,即a+c部分。2023/7/925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

静态效应贸易转移效应(2)实行一体化之后的情况说明美国和墨西哥之间实行自由贸易之后,取消了所有从墨西哥进口商品的关税,但仍然保持着对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在不需要缴纳关税的情况下,从墨西哥进口的棉衬衣售价只有11美元,而中国的棉衬衣仍要支付关税,其市

场售价仍要12美元。在此情况下,美国不再从中国而转从墨西哥进口棉衬衣。由于墨西哥的棉衬衣便宜,增加了美国消费者对棉衬衣的需求,进口量也就从Mc增加到Mm。2023/7/926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2.贸易转移效应(3)实行一体化之后的情况说明建立自

由贸易区之后,美国的进口有了两个方面的变化:◼改变了进口的来源,从原来的中国变成了墨西哥,即从非贸易集团成员转向成员国,即所谓的“贸易转移”。◼增加了总进口量。由于不加关税的墨西哥棉衬衣比加关税之后的中国棉衬衣便宜,美国从墨西哥的进口总量要比原来从中国进口的多,这种由于取消对成员国关税而增加的进口

量是“贸易创造”。2023/7/927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3.维纳标准◼建立一体化组织,取决于贸易创造效应与贸易转移效应的比较。如果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则建立是有利的,反之就是不利的。2023

/7/928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国际经济一体化除了具有一定的静态效应之外,还具有许多方面的动态效应。其中主要是规模经济效应和竞争效应。2023/7/929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1.规模经济效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建立以后,可以把原来

分散的小市场结成统一的大市场,使企业摆脱市场规模的限制,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如果成员方的企业规模本已经达到最优,建立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后再扩大规模反而会因为平均成本上升而有害。2023/7/930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1.规模经济效应(1)协议形分工理论◼为了使经济一体化集团获得规模经

济效益,并能和谐地扩大成员方之间的分工和贸易,单纯依靠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是不够的。◼在规模报酬递增的部门,不同的国家可以通过协议,相互提供市场,就可以共同分享规模经济效益。(见图2)◼协议性分工需要一些条件。(见表

3)2023/7/931图2协议性分工理论说明图2023/7/932表3协议性分工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条件1实行协议性分工的国家必须具有大致相同的要素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都能生产作为协议性分工对象的商品。条件2分工对象

的商品必须是能够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的商品。条件3分工的国家来说,生产任何一种协议性对象商品的成本和利益差别都不大。2023/7/933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2.竞争效应◼竞争效应是指建立国际经济一体化

集团之后,原来的贸易和投资壁垒被废除,原有的一国范围内的垄断随之被打破,国内的企业不得不面临成员方企业的强大竞争。2023/7/934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3.投资效应。一方面,建立统一大市场后,

市场内部经营的大企业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不必开拓新的市场;另一方面,非成员国企业为了抵消一体化组织的不利影响,对区域内进行直接投资。2023/7/935第三节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实践一、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

体化组织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四、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组织2023/7/9361.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式发展◼从关税同盟到共同市场◼从共同市场到经济联盟再到经货币联盟◼向欧洲经济与政治联盟迈进2.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外延式发展(起初6国)◼第一次扩大(1973年1月1日):英国、

爱尔兰和丹麦◼第二次扩大(1981年1月1日):希腊◼第三次扩大(1986年1月1日):西班牙和葡萄牙◼第四次扩大(1995年1月1日):瑞典、芬兰和奥地利◼第五次扩大(2004年5月1日):波兰等10个东中欧国家。◼第六次扩大(2007年):罗马尼

亚、保加利亚加入一、发达国家之间的一体化组织——欧洲经济一体化按照时间发展进程◼1951年5月法德意荷比卢6国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成立◼1957年3月25日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为《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1

962年1月30日共同农业政策生效。◼1967年7月1日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委员会合为一体,改称为欧共体(EC)。◼1968年7月1日关税同盟生效:a)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以及禁止具有与关税同等效力的捐税;b)取消数量限制,以及禁止具有与数量限制同等效

力的措施;c)6国的税率于1968年7月1日全部拉平,在此基础上又以法规形式通过了共同海关税则,包括:实行统一的对外税率;统一税则商品分类目录;统一海关估价;统一商品原产地标准。37一、发达国家之间的一体化组织——欧洲经济一体化至此,关税同盟已经形成◼1968年

7月29日欧盟内部劳务自由流通。◼1972年3月创立“洞中之蛇”汇率制度,使各国货币浮动幅度降至2.25%。◼1973年1月丹麦、英国和爱尔兰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使共同体扩为9国。◼1979年3月13日埃居体系取代货币蛇型浮动体系;欧洲货币单位(埃居)成为欧洲记账单

位。◼1981年1月1日希腊加入欧共体。1986年1月1日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欧共体。◼1986年2月签署《单一欧洲法案》。1987年7月1日《单一欧洲法案》生效,规定在欧洲委员会中实行投票加权的表决规则,不再实行全体一致原则。◼1990年7月1日资本流动自由化

,经济货币联盟第一阶段开始实施。◼1992年2月7日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1月1日欧共体实现单一大市场。◼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改称欧洲联盟(EU)。38共同市场形成◼1994年1月1日经济货币联盟第二阶段开始实施;欧洲货币局建立。◼1995年

1月1日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1995年12月确定欧洲单一货币第三阶段于1999年1月1日开始启动。货币的名称为“欧元”(EURO)。◼1997年6月签署稳定与增长公约、第二汇率机制。◼1998年6月欧洲中央银行成立。◼1999年1月欧元诞生◼2001年1月2日希腊成为

欧元区的第12个成员国。◼2002年1月1日欧元开始流通。◼2004年5月1日,接受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拉脱维亚、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塞浦路斯、立陶宛和马耳他十国为欧盟的正式成员国。◼2007年罗马尼亚和保加

利亚加入.2023/7/9392023/7/940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北美自由贸易区411.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组建◼1980年里根在竞选美国总统时提出了建立美加自由贸易区的问题。经

过几年的酝酿,1985年3月加拿大总理马尔罗尼同美国总统里根会晤,首次正式提出了美加实行自由贸易的主张,并从次年5月开始,经过16个月的谈判,于1987年10月达成协定,1988年7月2日,两国政府正式签署《

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经美国国会和加拿大联邦议会批准,于1989年1月1日生效。这个内容广泛的双边经济合作协议的鉴定,是美加经济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42◼组建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第二步是美、墨、加3国谈判。1987年10月,美加自由贸易区达成协议后。同年11月美墨两国政府首脑正式会谈,草签

了一项有关磋商两国间贸易和投资的框架原则和程序的协议。1988年12月萨利纳斯就任墨西哥总统,大力推进经济改革,墨西哥对美墨自由贸易谈判的态度更加积极起来。1990年6月萨利纳斯访美,为墨美自由贸易铺平道路。美国布什总统也向

前跨出一步,同年9月向国会正式提出开始美墨自由贸易谈判的要求,并于11月底访墨加以推动。布什访墨期间,双方一致认为加拿大也应参加磋商,并决定在1991年6月举行正式谈判,争取在1992年底之前达成协议。43◼1991年2月5日,美、加、墨3国政府同时

宣布尽快举行三边会谈。6月12日,3国谈判团首次举行部长级会议,确定了市场准入、贸易规范、劳务、投资、知识产权和纠纷处理6项议题,并建立17个专门工作组。从7月份起,由这些工作组对各自分担的议题进行具体研究和磋商。尽管谈判于1991年底一度

出现僵局,但经过3国互作让步和积极设法推动,于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文本达成协议。1992年12月17日,美、加、墨3国领导人分别签署了这份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告正式成立。该协定已于1994年

1月1日正式开始生效执行。442.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的原因◼(1)战后西欧、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使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2)战后以来,美国一直以其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经济为基础,通过关贸总协

定,倡导和维持国际自由贸易体制。◼(3)美、加、墨3国毗邻,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相近,交通运输方便,经济上具有互补性,相互依存度较高。45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给美、加、墨三国带来的好处◼墨西哥将更多地获得美、加的投资和新技术

,改造工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开辟新的市场,并解决长期以来债台高筑的问题;◼加拿大在贸易上依赖美国程度较深,倘若置身于同一大市场中,减少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就可有效地防止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巩固和扩大其

美国市场,还可开发墨西哥市场;46◼对美国来说,墨西哥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资源具有很大吸引力,在墨投资可使美产品成本降低;而且,美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南移,可加速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提高美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有助于墨西哥经济的稳定增长,从而有助于缓解长期困扰美国的墨西哥

非法移民涌入美国的问题。同时,美国把墨西哥纳入北美自由贸易区,也是为了吸引拉美国家效仿,推动南北美洲经济一体化进程。473.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内容◼(1)减免关税和取消非关税壁垒。◼(2)确定原产地规则。◼(3)取消投资障碍。◼(4)农业。◼(5)金融和服务业。

◼除上述内容外,协定还对环境保护、专利和知识产权以及争端的解决作了相应的规定。484.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进展◼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从北美自由贸易区区域内贸易状况来看,经过10年的发展,成员国之

间的货物贸易额增长迅速,三边贸易额翻了一番。◼在直接投资方面,北美自由贸易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以确保长期投资所需要的信心与稳定性。◼除贸易和投资外,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还在服务贸易、提高成员国福利水平、环境保护以及改善劳工条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49三、发展中国家之

间的经济一体化——南方共同市场◼1991年3月,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和巴拉圭4国总统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签署《亚松森条约》,宣布建立南方共同市场(也称南锥体共同市场,以下简称“南共市”),1995年1月正式运行。此后,南共市先后接纳智利(1996年)、玻利维亚(199

7年)、秘鲁(2003年)、委内瑞拉(2004)、厄瓜多尔(2004年)和哥伦比亚(2004年)6国为其联系国。2005年12月,南共市举行第29届首脑会议,接纳委内瑞拉为该组织成员国,鉴于委内瑞拉也是安第斯条约组

织的成员国,因而允许其拥有一段时间的“过渡期”,因此,目前委内瑞拉获得的只是发言权,而不享有表决权的成员国待遇。50该组织宗旨◼南共市总人口约2亿,国内生产总值近1万亿美元(2002年底),占拉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是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共同市

场,实际上仍然处于自由贸易区阶段。该组织宗旨是通过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加强经济互补,促进成员国科技进步,最终实现经济政治一体化。51四、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1、亚太地区的界定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2、东盟自由贸易区3、中国——东盟

自由贸易区52亚太地区的界定◼所谓亚太地区,从狭义来说,指临近太平洋的亚洲地区,主要指东亚地区。◼从广义来说指环太平洋周边地域,包括东亚或西太平洋沿岸的日本和韩国、新加坡、香港、中国台湾省等“亚洲四小”;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菲律宾和泰国、文莱等东盟国家;中国、印度支那国家、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西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和众多太平洋岛国;北美自由贸易区三国和濒临太平洋的拉美各国。5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a.酝酿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至1980年)b.半官

方协商阶段(1980—1989年)c.官方协调阶段(1989年以后)1989年正式成立,成立时共有12个成员,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2023/7/9

5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诞生◼美国:对APEC的态度由冷变热◼日本:积极参与和美国形成鲜明对比◼澳大利亚:以实际行动支持APEC的发展◼韩国:在APEC中扮演桥梁角色◼东盟:积极且谨慎地参与APEC活动◼中国:积极参与APEC事务符合中国的利益199

1年中国作为主权国家,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作为地区经济体参加2023/7/955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特点◼成员构成的庞杂性。◼组织结构的复合性。◼运行机制的独特性:◼开放性◼灵活性◼渐进性562.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组织)◼在亚太经济合作领域

,以国家为基础建立区域性组织的最早代表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它成立于1967年,成员包括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等6国。◼在1991年10月8日第23届东盟经济部长吉隆坡会议上提出了推进地区经济合作

的建议,各国一致同意建立制造业产品自由贸易区。◼1992年1月,东盟6国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首脑会议上,6国签署了一系列宣言和协定。57◼1995年7月在文莱举行的东盟外长会议接纳越南为东盟正式成员。◼1997年7月和1999年9月,老挝、缅甸和柬埔寨先后加入东盟,使

东盟成员从原有的6国增加到10国。◼东盟日益重视与日本、中国、韩国扩大经济合作,从2000年起东盟首脑会议期间都举行“10+3”会议。◼在2002年11月召开“东盟+中国”首脑会议,就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签署协议,计划用10年的时间达成这一目标。

58东盟在经济合作方面跨入了自由贸易区的新阶段◼1.通过分阶段降低相互贸易的税率,向自由贸易区过渡◼2.扩大经济合作领域◼3.增加新成员与扩大合作范围59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

东盟的关系迅速发展,并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最高领导人首次会晤,确立了中国与东盟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随后,中国与东盟所有的10个成员国均签署了面向新世纪双边合作的框架协议,确定了

双边合作的总体目标、行动准则和合作领域,尤其确立了双边经贸合作的重要地位和具体领域。同时,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对话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并形成了从政府首脑定期会晤到专门机构具体磋商的对话合作机制。60◼进入新世纪,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

阶段。2002年双边贸易突破500亿美元,东盟是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地区,中国企业到东盟国家的投资逐年增长,东盟是我国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的重要伙伴,双边农业合作力度加大,科技交流迅速发展,货币互换网络正在建立,“电子东

盟”项目业已启动。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日益密切,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奠定了坚实基础。6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正式开始启动◼2000年11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第4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宏伟构想。时隔一年后,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在文莱

举行的第5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宣布决定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正式开始启动。6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内容◼(1)货物贸易自由化。◼(2)服务贸易自由化。◼

(3)区内投资安排及便利化措施。◼(4)多层次全面性的合作。◼(5)对东盟新成员制定了灵活措施。◼(6)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以及标准规则,保证框架协议的有效实施。

精品优选
精品优选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 文档 34925
  • 被下载 0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