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九讲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pptx,共(49)页,263.088 K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7068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九讲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EconomicGrowthTheoryandBusinessCyclesTheory]第一节经济增长理论第二节经济周期理论第一节经济增长理论一、经济增长理论概述◼经济增长的含义◼“本书的主题为一国人均产出的增长。”◼[英]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
1t1ttt11yyyg−−−−−=−=或ttttYYYG经济增长的源泉◼宏观生产函数:),(KNAfY=技术状况。—A总产出;—YN—劳动的投入量;资本的投入量;—KAKNfKMPNMPYKN++=),(AAKYMPNYMPYYKN++=AAK
KYKMPNNYNMPYYKN++=)()(AAKKNNYY++=经济增长分解式:产出的增长率;—YG劳动的增长率;—NG资本的增长率;—KG份额;劳动收益在产出中所占—份额;资本收益在产出中所占—AKNYGGGG++=
技术进步。—AG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索罗斯旺模型)◼社会储蓄函数:YSs=国民储蓄率—sYS=•宏观生产函数(不考虑技术进步):),(KNfY=•规模报酬不变:),(KNfY=N1=假定:),1(NKfNY=(人均产出);设:NYy=)(kfy=(人均资本)。NKk=),(KNf
Y=1.资本存量变动方程:(一)引入资本积累(只考虑资本折旧)资本存量的变动=投资-折旧●投资=储蓄I=s•Y则人均资本存量变动方程即索罗模型基本方程式为:⊿K=I-δK=S-δKNYNYsNK−=人口增长导致人均资本量减少。令人口以固定增长率
n增长。1.人均资本的增量可以表示为:索罗模型基本方程式△k=s·f(k)-(δ+n)k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二)引入人口增长2.经济增长的稳态◼稳态条件:当投资与折旧正好平衡,资本存量将不发
生变化,这一资本存量水平被称为稳态的资本水平。稳态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衡。0=kknsy)(+=•knsyk)(+−=y0k)(kf经济增长的稳态kn)(+)(ksfyAsyAkA虽然人均投资和人均产出不变,但只要资本存量与劳动人口保持同样比例增长,总产出就
可以长期按相同的比例增长。增长率y0kkn)(+)(ksfk0)(kfsk'CC'3.储蓄率提高的影响◼从短期看,储蓄率的提高可以使资本存量的增长率高于劳动人口增长率,从而使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增长。◼但从长期看,只要储蓄率不再提高,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和总产出的增长率又会回落到
等于劳动人口增长率的水平,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将在一个新水平上保持不变。y0kkn)(+)(ksfk0k'A'A4.人口增长率提高的影响kn)(+5.资本的黄金律水平◼在选择稳态时,政策的制定者的目标是使社
会各成员的经济福利最大化,他们关心的是能够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数量。有最高消费水平的稳态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表示为k**。——要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值,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当是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δ=0):MPk=n,即+=
nkf)(y0knk)(kfy=k*M'Mk'k"(三)引入技术进步引入技术进步以后,生产函数变为:Y=F(K,AN)A是劳动效率,AN是以效率单位计算的劳动量。令劳动效率的增长速度即技术进步的速度为λ,则1.人均资本存量增量为:△k=s·f(
k)-(δ+n+λ)k2.稳态:△k=0经济进入稳态以后,人均产出量(Y/N=Ay)以λ的速度增长,总产量(Y=AN•y)以n+λ的速度增长。人均产量的长期增长率决定于λ(劳动倍增型技术进步的速度),技术进步是外生的。由此可
以得出推论:如果各国经济都采用相同的技术,各国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将趋于一致。这种趋同在发达国家的增长经验中已有所表现,它是索洛模型的一个重要推断。3.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1有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的稳态增长率生产函数Y=F(K,N
)y=f(k)1.只考虑折旧时2.引入人口增长3.引入技术进步基本方程△k=s·f(k)-δk基本方程△k=s·f(k)-(δ+n)k基本方程△k=s·f(k)-(δ+n+λ)k索罗模型总结----方程式经济含义1.如果没有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仅仅依靠资本
积累,那么产出的增长是非常有限的,收入和工资就会停止增长;2.强调了技术变革的重要性——技术能提高产量,增加收入,提高工资索罗模型的缺陷◼(1)“长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2)理论预测与实际数据不符。◼(3)未能解释长期经济增长的真正来源。三、内生增长模型AK模型◼代表人物
:罗默,卢卡斯◼生产函数:Y=AK(A是常数,A>0,反应技术水平)◼人均产量:y=Ak◼人均资本存量的增长率:◼Vk=sA-(δ+n)◼结论:长期增长率取决于s、n、A等;不同经济没有趋向一致的趋势。四、乘数加速数模型◼现代凯恩斯主义(萨缪尔森)将乘
数理论与加速数原理结合,也就是把投资乘数对收入的影响与加速数原理中收入对投资的影响结合起来,提出“乘数—加速数原理”的动态经济模型,用以解释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及波动的幅度。加速数原理◼加速数原理[AcceleratorPrinciple]◼——说明企业固定投资
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或社会投资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YvKIvYKYKv====加速数V乘数—加速数模型与经济周期◼乘数原理:◼◼投资的变动会引起收入或产出若干倍的变动。◼加速数原理:◼收入或产出的变动又会引起投
资若干倍的变动。◼注意:IYKI=0IvY=0II第二节经济周期理论一、经济周期的含义、阶段与类型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又称商业循环,指“总的经济活动中的扩张和收缩的
交替,这种周期变动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指数以及就业和收入等综合经济活动指标的波动而显示出来。”◼[美]格林沃尔德主编:《现代经济词典》,◼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338页。经济周期的阶段◼经济周期
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扩张阶段与收缩阶段。◼如果更细一些,则把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产出时间潜在GDP实际GDP0基钦周期经济周期的类型短周期中周期长周期朱格拉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熊彼特学派长波论马克思主义长波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二、经济周
期理论概论◼为什么会产生经济周期?长期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说明和解释,形成了众多的经济周期理论。二次大战前的经济周期理论简介◼①纯货币周期理论◼②投资过度周期理论◼③创新周期理论◼④消费不足周期理
论◼⑤心理周期理论◼⑥太阳黑子周期理论二次大战后的经济周期理论简介◼①乘数—加速数原理◼②货币主义周期理论◼③政治周期理论◼④卢卡斯的货币周期理论◼⑤实际周期理论乘数—加速数原理◼现代凯恩斯主义(萨缪尔森)将乘数理论与加速数原理结合,也就是把投资乘数对收入的影响与加速数
原理中收入对投资的影响结合起来,提出“乘数—加速数原理”的动态经济模型,用以解释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及波动的幅度。时期本期消费自发投资净投资总投资本期收入经济变动tCtdtI0tItYt趋势1——100.0000010.0000010.00000——25.00000105.0000015.00
00020.00000复苏310.00000105.0000015.0000025.00000复苏412.50000102.5000012.5000025.00000繁荣512.50000100.0000010.0000022.50000衰退611.2500010-1.2500
08.7500020.00000衰退710.0000010-1.250008.7500018.75000萧条89.3750010-0.625009.3750018.75000萧条99.37500100
.0000010.0000019.37500复苏109.68750100.3125010.3125020.00000复苏1110.00000100.3125010.3125020.31250繁荣1210.15625100.1562510.1562520.31250繁荣
1310.15625100.0000010.0000020.15625衰退11()tttttttYCIYdvCC−−=+=++−0.5=1v=)(10亿美元=td设:-5051015202530012345678910111213CtdtI0tItYt实际或真实经济周期
理论◼2004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真实经济周期学派的代表人物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以表彰他们在动态宏观经济学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他们在对经济周期的研究中,通过对引起经济周期波动的各种因素和各因素间
相互关系的分析,深化了人们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和认识。◼何德旭、王朝阳、应寅锋:《时间一致性问题和真实经济周期》,《南方周末》2004-10-21。对传统观念的反向思维:◼1980年代以前,经济周期理论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真实或名义的需求冲击是导致经济周期产生的根源。◼1982年,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
特在《经济计量学》杂志上发表的《构建时间与汇总波动》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彻底检讨,从而为宏观经济周期分析奠定了微观经济学基础。在他们的经济周期模型中,技术进步率的现实波动会使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劳动时间都发生变化。◼何德旭、王朝阳
、应寅锋:《时间一致性问题和真实经济周期》,《南方周末》2004-10-21。关于经济周期问题争论:◼“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各派和主张自由放任的各派分歧的关键是短期中市场机制的调节是否完善,需不需要国家用宏观经济政策调节经济。他们争议的中心问题之一是经济周期问题,即经济中繁荣与衰退交替的经
济波动。在这一问题上他们的争议围绕三个问题:经济周期的性质是什么?经济周期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减少经济周期稳定经济?正是在这些问题上,以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为代表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向凯恩斯主义各派发起全面挑战,并取得了开创性成果。”◼梁小民:《诺贝尔经济学奖回归“真实经济周期”》,◼
《21世纪经济报道》2004-10-17。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的统一:◼“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有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周期理论之分,前者研究长期问题,后者研究短期问题。但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中,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是一个问题
。所以,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实际上并不仅仅是经济周期理论,它本身就是完整的宏观经济理论。”◼梁小民:《诺贝尔经济学奖回归“真实经济周期”》,◼《21世纪经济报道》2004-10-17。导致经济周期的真实因素:◼“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本身是完善的,在长期或短期中都
可以自发地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经济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一些真实因素的冲击,这种冲击称为‘外部冲击’。引起这种冲击的是一些实实在在的真实因素,因此这种理论称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市场经济无法预测这些因素的变动与出
现,也无法自发地迅速作出反应,故而经济中发生周期性波动。这些冲击经济的因素不产生于经济体系之内,与市场机制无关。”◼梁小民:《诺贝尔经济学奖回归“真实经济周期”》,◼《21世纪经济报道》2004-10-17。技术突破导致的经济波动:◼“假定一个经济处于正常的运行之中,这时出现了重大的技术突破
(如网络的出现)。这种技术突破引起对新技术的投资迅速增加,这就带动了整个经济迅速发展,引起经济繁荣,技术是决定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这种繁荣并不是对经济长期趋势的背离,而是经济能力本身的提高。但新技术突破不会一个接一个,当这次新
技术突破引起的投资热过去之后,经济又趋于平静。这种平静也不是低于长期趋势,而是一种新的长期趋势。199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与以后的衰退证明了这种理论。经济中这种大大小小作用不同的外部冲击无时不有,所以,经济的波动也是正常的,并非由市场
机制的不完善性所引起。”◼梁小民:《诺贝尔经济学奖回归“真实经济周期”》,◼《21世纪经济报道》2004-10-17。政策含义:◼“普雷斯科特说:‘这一研究的政策含义是,谋求稳定的昂贵努力可能是逆生产性的。经济波动是对技术增长
率的不确定性的最恰当的反应。’这就把关于经济波动的传统思考完全颠倒过来了。如果波动是因主要由技术变化产生的对生产函数的冲击而作出的帕累托效率反应,货币因素就不再与这种不稳定相关,货币政策也不会产生任何实际效应。货币是高度中立的。由于工人可以自由决定付出多少劳动,可观察到的就业状况常常是
自愿的。实际上观察所得的GNP波动路线不过是一种连续运动的充分就业均衡状态。因此,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中,提出象‘充分就业’的官方目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经济现实已经存在。”◼唐未兵:《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述评
》,◼《经济学动态》1997年第12期。GDP时间传统经济周期理论潜在GDP实际GDPGDP时间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实际GDP=潜在GDP失业率时间传统经济周期理论的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实际失业率失业率时间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自然失业率实际失业率=自然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