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身份识别查对制度培训课件(3)(1)修改.pptx,共(38)页,8.148 M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6655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患者腕带身份识别、查对制度及流程江西省肿瘤医院护理部2014-112011版等级医院评审标准3.1.2.1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C】1.有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实施仪器检查等各类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2.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
性别、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3.相关人员熟悉上述制度和流程并履行相应职责。【B】符合“C”,并1.各科室严格执行查对制度。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查对方法正确,诊疗活动中查对制度落实,
持续改进有成效。评审要求3.1.5.1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重点是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C】1.对需使用“腕带”作为识别身份标识的患者和科室有明确制度规定。2.至少在ICU、手术室、急
重症留观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B】符合“C”,并1.对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者、住院、有创诊疗、输液以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推广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有信息系统支持使用
条形码“腕带”识别患者身份。一、患者腕带使用制度⚫1、住院患者、门诊输液、留观、急诊抢救患者应在入院时佩戴“腕带”,以此作为身份识别的依据。⚫2、佩戴腕带需双人核对(护士、患者、家属、医生)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用途及注意事项。⚫3、“腕带”信息应用圆珠笔填写,信息齐全、准确
无误,字迹清晰规范。一、患者腕带使用制度⚫4、佩戴腕带时评估腕关节局部皮肤及血运,松紧度以容纳2指为宜。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腕带信息,确认患者身份。⚫5、严禁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随意将患者腕带取下,严禁任何人随意涂改信息。⚫6、若腕带损坏需更新时,应重新双人核对。⚫7、患者结账出院时应由护
士剪断腕带并弃去。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首次接待患者,医务人员必须准确核对、填写患者姓名、年龄(年龄计算方法:实际年份-身份证年份),以姓名、年龄为患者身份确认依据。⚫2、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
食、侵入性操作、实施仪器检查等各类诊疗活动时必须使用姓名及年龄准确核对和识别患者身份。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3、有腕带患者,让患者陈述姓名、年龄,是否与腕带、执行牌或申请单上姓名、年龄一致;对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病重、病危患者,应让陪同人员陈述患者的姓名、年龄,并与腕带、执行牌或申
请单上姓名、年龄一致;无陪同人员时,使用腕带+执行牌或申请单及床头卡识别姓名、年龄。⚫4、未佩戴腕带患者应由患者或陪同人员陈述姓名、年龄与申请单核对一致。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5、对于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的急诊无名氏患者,在腕带姓名栏内填写无
名氏-编号(如无名氏—1)作为患者的身份标识,多名无名氏患者依次类推(如无名氏—2),核对时应由执行人员准确核对患者腕带、床头信息。小结⚫身份识别目的:对正确的人实施正确的操作⚫识别方法:常规由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的姓名+年龄进行腕带身份识别。⚫核对项目:申请单、执行单、床头卡、病历、腕带等。⚫
核对环节:各部门、各科室的各项操作的核对环节很多,核对内容也很多,大部分都不一样。⚫模拟操作环节:操作者对患者的身份确认。三、无名氏患者身份识别流程护士接诊后与医生共同确认患者身份不明者,腕带姓名栏内填写无名氏—编号如需急诊检查、手术、住院,各类申请单姓名栏内均填
无名氏—编号执行各项操作时应执行相关身份确认流程告知医务科、总值班根据患者随身携带的相关物品、证件及时联系患者家属家属确认患者身份后,经医生确认并签名通知信息科更改信息家属凭患者身份证至医务科更改相关信息。更改患者所有信息重新更换腕带四、
门诊、医技部门身份识别流程并与执行单(申请单)患者姓名、年龄一致执行相关操作让患者陈述姓名、年龄神志清楚、语言沟通良好的患者让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年龄医务人员执行相关操作前与执行单(申请单)信息一致未佩戴腕带患
者佩戴腕带患者儿童、神志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病重、病危的患者并与腕带、执行单(申请单)上信息一致让患者陈述姓名、年龄无家属查看其腕带信息与腕带、执行单(申请单)信息一致五、住院患者身份识别流程核对腕带、执行单(申请单)与患者陈述信息无误执行相关操作询问患者姓
名、年龄神志清楚、语言沟通良好的患者儿童、神志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病重、病危的患者询问家属患者姓名、年龄医务人员执行相关操作前无家属患者核对床头卡核对腕带、执行单(申请单)与床头卡信息无误核对腕带、执行单(申请单)与家属陈述信息无误六、患者腕带佩戴、识别流程①护士填写腕带信息
,双人核对↓②护士与病人或其家属确认腕带信息↓③佩戴腕带,松紧度容2指为宜↓④告知腕带的重要性,取得患者及家属配合↓⑤实施各项操作,开放式提问患者姓名、年龄并与腕带上的信息一致↓⑥发现腕带字迹模糊、断裂或遗失,立即重新佩戴(双人核对)↓⑦患者转科或手术,应与相关科室护士双人核对患者身
份↓⑧出院结账后,责任护士撤除腕带⚫1、当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时,由护士填写相关信息,确认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过敏史等,确认患者的真实身份。⚫2、双人(护士、患者、家属、医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以确保护士填写的腕带信息准确无误,字迹清晰规范。⚫3、携腕带至患者床头,主动询问患者的姓名
、年龄,不得直呼患者的姓名来获得患者的应答。⚫对于无法正常沟通的患者,应主动邀请患者家属陈述患者的姓名及年龄。⚫4、为患者佩戴腕带应注意佩戴在腕关节处、松紧度以容2指为宜。⚫注意观察患者佩戴部位皮肤有无破损或硬结。⚫5、实施各项操作前均需核对患者腕带上的姓
名、年龄与执行单一致。⚫6、患者在住院期间,腕带应随身佩戴,不得随意取下⚫7患者的腕带信息损坏、遗失或字迹不清者需更新时均需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为患者佩戴。七、佩戴腕带患者须知⚫1、腕带是患者身份的象征,是确保各项检查、治疗安全、准确执行的基础,护士为患者进行各项操作前均需核对腕带信息。⚫2、腕带
为防水材质,患者不可随意将腕带取下。⚫3、腕带损坏、遗失或字迹模糊应及时通知当班护士重新更换腕带,更换后再确认腕带信息无误。⚫4、严禁任何人随意涂改信息,严禁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随意将患者腕带取下,只
有患者办理出院结账手续后,责任护士才能将腕带去除。八、输血查对及身份识别遵医嘱为患者提供规范的输血治疗服务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输血治疗服务【C】1.在输血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准确无误。2.按照输血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操
作,观察记录输血过程3.有输血反应处理预案、报告、处理制度与流程。【B】符合“C”,并有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A】符合“B”,并对输血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有持续改进。临床护
士输血管理制度⚫1、护理部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管理规范》,制定本院输血静脉采血、静脉输血操作流程、输血查对制度。⚫2、护理部科室组织护士学习、培训、考核相关制度及操作流程、及应急预案。⚫3、严格执行输血各项制
度及规范,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记录输血全过程。⚫4、将输血护理质量列为科室安全管理质量评价项目,通过科室自查、科护士长日常督导、护理部质控检查,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doc输血注意事项⚫2、抽血时将试管连同输血申请单携带至患者处,核对无误后方可采血。⚫
3、一次只能抽取1例患者血交叉标本,主动邀请患者家属确认患者身份。⚫4、凡申请用血量少于4个单位者,标本量3ml,申请用血量大于5个单位者,标本量应不少于5ml。有专门人员送至输血科。⚫5、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
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6、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
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输血申请单上双签名。.⚫7、科室接到输血科配血合格的电话后,由医护人员(不得派实习生、患者家属)携带血液运输箱(带温度显示)到输血科取血。⚫8、至血库取出的血制品应尽快输注(一般血液出库后30分钟内),4小时内输完。不得在室温放置
时间过长或自行贮血,严禁将出库的血液放入非血液保存冰箱内保存。取回的血液因特殊原因未能输注,应及时(30分钟内)送回输血科储血冰箱寄存。⚫9、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
生理盐水。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10、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前15分钟应缓输,(每分钟约2毫升),15分钟后若受血者无不良反应,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
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①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②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11
、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入;②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
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③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④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
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⑤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⑥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⑦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12、输血完毕,
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13、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输血记录单放于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密闭式静脉输血操作流程.doc采
集血标本前核对1、应准确填写病区、患者姓名、床号,并将化验单上的联号贴于试管。两人核对申请单和病历信息一致。⚫2、抽血时将试管连同输血申请单携至床旁,与腕带信息核对无误后方可采血(凡申请用血量少于4个单位者,标本量3ml,申请用血量大于5个单位者,标本量应不少于5ml。
)⚫3、一次只能抽取1例患者血交叉标本,主动邀请患者或家属确认患者身份。血标本由专人送至输血科。输血查对制度血液发放核对⚫1、科室接到输血科配血合格的电话后,由医护人员(不得派实习生、患者家属)到输血科取血。⚫2、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配血申请单与血袋上的患者所有信息一致。(姓名
、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袋号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有效期等)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3.至血库取出的血制品应尽快输注(一般血液出库后30分钟内),4小时内输完,不得在室温放置时间过长或自行贮血,严禁将出库的血液放入非血液保
存冰箱内保存。⚫3、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能发出(1)标签破损、漏血;(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中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
胞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输血前核对由两名医护人员(护士单独值班时医生参与核对)共同核对⚫三查:查血液有效期;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查血液的质量。⚫八对:输血申请单及血袋标签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血液种类
、血量。⚫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
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输血时核对1.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输血申请单上双签名。输液后核对⚫再次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血液种类、血量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12、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医护人员将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输血记录单放于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
库)至少保存一天。输血反应应急预案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更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协助医生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血库↓怀疑溶血等严重输血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
往血库↓按有关流程对输血器进行封存输血反应处理流程报告医生立即停止输血遵医嘱给药更换输液管更换生理盐水严密观察并记录协助医生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血库怀疑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输血器具封存检验按不良事
件上报九、患者转运交接核对⚫转科患者应与转入科室护士核对患者的腕带信息,包括床号、姓名、年龄、科别、住院号、过敏史等信息与病历信息一致。双方核对无误并与患者确认无误后,转入科室方可接收该患者⚫手术患者的身份识别:⚫手术前应与手术室护士核对患者腕带上的姓名、年龄、床号、科别、住院号、过敏史
等信息。⚫手术后,手术室护士护送患者回病房时,应与病房护士先核对患者腕带上的姓名及年龄与病历及床头信息一致,再转移患者至相应的床上。十、培训方法⚫护理部组织全院护士培训该课件,并把课件发送至护理部公共邮箱,供各科室下载
学习。⚫各科室对未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