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活动的组织和开展.pptx,共(77)页,1.099 M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6616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一、对试点活动的认识和理解(一)市场经济与标准化1、标准是现代经济贸易的基本要素——社会大生产中的分工协作;——商品质量的依据;——贸易竞争力的体现;——贸易保护与仲裁。2、贸易标准的特点——市场的竞争性与标准的先进性。产品质量的竞争
实质是标准水平的竞争。——市场的多样化复杂性与标准的灵活性。适应国内外不同的消费水平、生活和风俗习惯,标准是多样的、灵活的。注意特定产品世界通行的标准;注意特定市场的常用标准。——商品的高质量与相关标准的综合性。产品在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所需的相关标准:
质量标准—质量、规格要求。方法标准—抽样、制样、试验、测试方法。物流标准—包装、运输、仓储等技术条件。基础标准—通用技术语言、单证格式、贸易程序标准、标签、商品分类。——贸易标准的强制性。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职业健康、标签包装、合格评定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
制的深入,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且不可分割,企业标准化推向经济工作的前沿。3、加入WTO后的影响反倾销——西班牙焚烧皮革专案、纺织品技术贸易壁垒——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环境保护要求、管理要求例:
舟山冻虾仁残留超标温州打火机安全要求电气产品的禁用物质回收指令24、市场竞争的影响市场竞争促进了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民营经济成为各地经济活力所在,民营企业正快速成长。竞争加剧的负面影响量的扩张;竞相压价
;牺牲品质(二)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现实1、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简要回顾在国民经济中标准化始终作为企业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计划经济年代,行政命令方式下的企业标准化管理模式;——市场经济体制,政府指导下企业自主的标
准化管理模式。(2、企业管理的现实(1)先进的企业管理造就了一批优秀企业。TQM(全面质量管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SCM(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ERP(企业资源管理)HACC
P(危险分析和关键点控制)流程再造、零库存管理、无边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照虎画猫,基础不扎实。一切成功的企业都源于卓越的管理,卓越的管理都源于建立可操作性的、规范化、程序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标准。2、企业管理的不足:技术积累不高,标准水平低
下,现场管理混乱、品质稳定性差,能源效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员工素质有待提高。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两大问题:—标准水平落后,—标准化管理落后,是当前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突出矛盾。(3、加强企业标准化管理——刻不
容缓的课题目标:提升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有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有最高水平的企业管理。标准化目标:迫切改变“两后”现象,规范生产服务行为。结论1:企业的发展与不相称的标准化管理形成明显反差。没有先进的一流标准,企
业不可能做大做强。在新一轮经济发展时期,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提升管理水平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结论2:企业管理从标准化基础做起;给企业实实在在的工具和方法;一切从规范化、有序化、数据化、格式化做起。——标准是技术支持——标准化是重要的基础管理——标准化是有效的
管理手段二、试点工作的组织和开展1995年《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系列标准;2003年《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新修订的国家标准是企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2004年启动“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新形势下引导和加强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新举措。(一)两个
概念1、标准化良好行为—按照《企业标准体系》国家标准的要求,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并有效运行;生产经营等各环节已实行标准化管理,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2、企业标准体系确认(企业标准化水平确认)—
判定企业建立和实施的标准体系以及相关联的标准化工作是否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活动(一)对试点企业的指导试点工作的效果在于有效的指导和服务,形成较浓厚的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氛围,使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指导和服务的一般做法是:诊断—培训—策划—检查—预评价——确认审核。1、诊断了解企业标准化工作现状,摸请情况。(1)企业领导对标准化工作的认识,对试点工作的反映,分管领导和标准化专职人员的积极性;(2)组织机构状况;(3)标
准化管理现状;(包括了解企业其他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4)各类标准的制订和实施情况;诊断方法:听介绍,看资料,必要时察看生产现场,沟通认识,给出明确的试点工作意见(形成书面的诊断意见)。2、培训开展《企业标准体系》国家标准培训是试点工作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提高企业对建立标准体系的认识有
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训方法:深入试点企业为企业领导和专兼职标准化人员组织标准体系学习班。受众面广,效果好,解决了领导难以参加标准化培训的难题。3、策划(1)帮助企业制订好试点工作方案企业标准体系确认工作时间表(2)试点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的定位标
准化良好行为的程度分为1A~4A,在策划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确定大致的级别:1A:制订以保证产品质量为目的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2A:建立以保证产品质量为核心的标准体系;3A:建立
较完善的标准体系;4A:整合企业各类管理体系,建立协调的、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4、检查根据已策划好的方案加强对企业的督促,保持经常的联系,切不可使企业刚刚提起积极性熄下去,必要时应去企业检查,一般安排在企业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框架时。5、预评价为保证试点企业达到
标准化良好行为的目标,根据需要可以进行预检查。检查次数和预评价可视试点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达不到预期目的的,可以拉长整改时间,(二)规范自身工作行为,培养标准化队伍(1)省质监局提出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先进
制造业基地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整体推进我省企业标准化水平。省质监局确立的工作原则:三个坚持:——市场推动、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公开、公平、公正;——依标准实事求是评价工作定位:——企
业自愿,政府引导,协会具体负责。(2)试点工作的组织认可机构—省质监局对确认机构进行认可的组织。准化水平评价和确认的人员。确认机构—省标准化协会和市县机构经认可的、从事企业标准化水平评价和确认的机构。评审员—由省标协培训考核取得资格的人员按规定取得
资格、从事企业标准化水平评价和确认的人员。三标准化良好行为对企业标准化管理的要求(一)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的构成和特点1、构成GB/T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
标准体系》GB/T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GB/T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2、新系列标准的特点(1)对企业标准化管理要求更趋明确•企业标准化工作要求从4项增加到7项•强调标
准化工作的规划计划•强调企业最高管理者的标准化职责•强调标准化方针目标•增加了评价和改进的要求(2)增加了标准的通用性,扩大了标准的适用范围•系列标准为各种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标准化管理要求。•不同企业可根据生产、服务特点适当剪裁,剪裁(3)引入了先
进管理的理念和模式•采用系统管理方法将相互关联的标准以及实施这些标准所采取的措施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采用过程方法把标准化的资源作为输入并转化为输出的过程。称之为“PDCA”的方法适合于任何过程,
同样适合标准化的管理。过程方法适用于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也适用于对单个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此外,质量管理8项原则也在标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中得到体现。•引入了持续改进的理念和方法实施持续改进是保持企业标准体系适宜性、有效性的有效方法,是企业改进标准化业绩的永恒目标。(4)新制定了《评价与
改进》标准,采用合格评定程序建立标准体系运行机制•评价和确认是标准体系运行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强调了企业标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建立标准体系在于企业的自觉要求(二)建立企业标准体系的作用(1)指导企业规范标准化管理•标准是企业技术、生产、经营工作的基础•在企业所有的管理工
作中标准化管理是重要的基础管理之一,同样有其管理思想和方法,目的是追求最佳秩序和最大效益•通过标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活动使企业标准化管理得到加强。(2)指导企业用标准化手段规范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标准客观存在•有必
要对零碎的,分散的,不够协调的标准及管理系统加以整理改造,建立标准体系•借鉴先进管理理念,用标准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运行行为(3)为企业的各类管理体系提供技术、管理的基础(标准体系与其它管理体系的关系)•标准体系中的各类各项标准是其他管理体系的支持性文件
•其他管理体系是企业标准体系的组成部分•标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系应是相互协调、相互支持,互不矛盾,互不抵触的(三)基本要求建立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按国家系列标准的要求,做到:1、良好的企业标准化管理2、健全的标准体系3、体系得到有效运行4、获得明显的业绩和效益标准化良好行为是经过国家
认定机构确认的,获得企业标准体系确认证书的行为。(四)GB/15496在企业中的具体贯彻1、机构、职责(§6.1、7.1、7.2、7.3)(1)机构机构设置与生产、经营管理相适应。•应有法定代表人或授权的管理者统一管理标准化工作。标准体现了管理原则中领导作用的原则。⚫设置专兼职
标准化管理机构和人员⚫各职能部门和生产部门单位要确定负责标准化工作人员。标准化管理机构的形式、机构的大小,标准化人员的多少应按企业规模和生产过程的负责程度而定。(2)职责a.最高管理者职责(7.1)(教材P
29)•确保标准化方针目标的制定并批准。批准标准化机构,确定职责。批准规划计划,保证经费保证有关标准化法律规定和强制性标准得到贯彻组织建立并批准企业标准体系(并组织评价)b.标准化机构职责(7.2)共11项c.各
部门职责(7.3)管理机构和标准化人员的设置,按机构形式(履行责任的能力)可得到加分:⚫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职机构+专职人员(10分)⚫有专兼职机构和人员(5分)2、企业方针目标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所有标准
都要在本企业方针目标和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形成(5.2、7.1.1)围绕企业的总方针应建立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方针和目标标准化方针—标准化的宗旨和方向标准化目标—标准化所追求的目的•方针是方向性的,纲领性的•目标是
方针的具体化和细化,可量化的•方针和目标应保持一致如:•为创一流实施标准战略•恪守标准,规范行为,持续改进,追求卓越•标准领先,全面规范,质量赶超•标准化为生产服务,标准为产品服务•依规矩办事,按标准生
产如:•标准体系一年达到2A,两年达到3A,三年达到4A•三年内确保主要产品采用DIN标准•2005年前工作标准覆盖率达到98%3、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管理制度)(§8.1)是指对标准化工作本身的规范。即规定标准化工作
的体制、机构、职责、内容、程序和要求的标准或一组标准。如:《某某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标准制修订管理标准》《企业标准编号的规定》《标准化信息管理》4、规划计划(§8.2)企业应根据生产、技术、经营和管理对标准化工作的需要,有计划地开展标准化活动
。•标准制修订规划计划•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划计划•标准化科研的规划计划•(重要)标准的实施计划•标准化培训计划•标准(标准体系)有效性检查计划•规划计划应有操作性—计划中的各项任务有指标,有负责的部门,落实到人。•应有计划实施情况和完成情况的有关记录
。•规划计划的要求程度:•1A~2A至少有当年的标准化计划;•3A有上年和当年的计划•4A有三年以上的规划•标准化规划计划最好在企业总的规划计划中体现,也可是单独的标准化规划计划。5、标准化人(6.2)具备与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标准化知
识、工作技能。经过培训取得资格熟悉并能执行标准化法律法规有组织协调能力和工作能力6、标准化培训(6.3)(1)培训对象:各级管理者;专兼职标准化人员,一般管理和操作员工。(2)培训方式:培训班、宣传、班组学习考试、比赛(3)培训内容:法律法规、标准
化基础、专业知识、应执行的标准。(4)培训要有记录7、企业标准化信息(9.1,9.2)(1)信息管理(2)标准信息档案(3)标准信息的计算机管理8、企业标准的制定要求(第10章)(1)标准的制定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2)制定程序是否符合“三稿定标”征求
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3)标准应由法人代表或授权管理者批准,并以一定形式公布(4)产品标准应在发布之后30天内报备案(5)标准应定期复审。复审周期不超过三年9、建立企业标准体系(5.1,5.2,5.3)(1)组成按GB/T15496~GB
/T15498要求建立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体,以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相配套的标准体系组成(2)编制体系表体系表是企业标准体系的表现形式。体系表的编制应符GB/T13016和GB/T13017要求。10、标准的实施,监督检查和持续改进(第11
章)(1)标准实施a.标准的实施应符合5条基本原则b.标准实施应有计划c.确保标准实施的资源,包括技术准备d.严格按标准生产。e.应及时进行标准实施问题的反馈(2)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a.列入本企业标准体系的子体系应进行定期检查。b.检查应覆盖到企业各部门。c
.实施、监督检查和改进应有标准规定的相应记录。d.应落实纠正和预防措施11、采用国际标准原则: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产品标准与配套标准同时使用实施已采标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定采标标准:将国际标准或国外先
进标准转化为企业标准•采标的实施:配备和完善与采标相适应的生产设备、检测设备,组织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攻关。•采标认定:按有关办法进行——省采标管理办法•采标标志:符合《采用国际标准产品标志管理办法》的产品应使用采标标志(五)G
B/T19273在企业中的应用1、地位和作用•是标准体系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进和完善标准化体系的有效方法•确认结论和确认证书作为企业标准体系合格的认定和证明—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有那些不足和缺陷?—如何改进?—是否认可?2、评价形式•自我评价(内部评价)—本企业实施的自我评价活动•
水平确认(外部评价、社会确认)—标准化主管部门认可的评价机构认可的确认•水平确认实行自我评价与社会确认相结合的方法3、评价依据•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本系列标准以及相关标准:GB/T13016、GB/T1
3017•企业标准体系(补充)4、自我评价的条件标准体系自发布之日起有效运行三个月以上。5、自我评价的实施:•组织评价小组。组长应由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或分管领导担任;•制订自我评价计划。计划应有分工、时间、检查部门、检查内容等要求;•按国标委93号文给出的标准化良好行为
确认评分表(试行)逐项达分;•编写自我评价报告和不合格报告;•不合格项目应在正式确认前予以封闭。6、确认资料准备需提交的资料:•申请表•标准体系表•主要产品质量水平证明材料•标准化管理机构及人员分工材料7、持续改进•评价时机—企业申请
标准体系社会确认前•按企业规定的时间进行。一般每年进行一次自我评价•或者企业每年将自我评审报告报确认机构,必要时确认机构进行监督评审四、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的效果(一)试点企业标准化意识明显提高,标准化管理
有很大进步。•领导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了•涣散的标准化机构健全了•标准实施的力度增强了•企业中标准化的氛围浓厚了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试点成为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抓手。(二)提高标准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对14家
试点企业统计:•制订内控标准78个,其中新制订22个。•试点期间新增才标56个。正泰2003年采标产品25个,2004年采标52个。•产品一次合格率普遍提高。金华电力开关厂产品一次合格率从2003年的89%提高到95%,提高了6个百分点。•加强新产品设计开发的标准
化,提高了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程度。正泰的塑壳式断路器产品零件的标准化程度高达70%-80%。万丰摩轮公司产品开发周期从35天缩短到25天。奥克斯集团提出多用一个通用件就是节省10万元,少一个管理环节就是节约5万元。(三)改善了生产经营管理,管理效率有较大提高从制订规
范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做起,做到凡事有依据,凡事按依据办事,实现从“人治”到“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