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查房课件.ppt,共(38)页,337.000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661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查房定义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其中常见的有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粘
膜损害胃癌。临床表现1、呕血2、黑便3、贫血4、循环衰竭5、氮质血症6、发热一、呕血呕血食管、贲门或胃肠吻合后的空肠血管破裂、呈喷涌状,量大未经胃酸作用呕咖啡样液胃或十二脂肠溃疡或糜烂处小血管渗血,血液经胃酸作用成酸化血红蛋白出血部位出血方式
二、黑便黑色柏油样,粘稠十二指肠以上血红蛋白中铁经肠道转化为硫化铁呈黑色>50ML性状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出血早期主要表现周围循环衰竭,待补液后血液稀释才出现贫血。•显示Hb:<100g/L,严重者<80g/L(男120-160,女
110-140)•网状红细胞数量增加三、贫血短时间内出血量在1000ML以上(或血容量的20%)而未能补充血容量。表现:头晕、心悸、恶心、口渴、少尿、皮肤苍白、精神萎糜、烦躁或模糊,呼吸快、脉细弱,脉搏加快(100次/分以上)心音低钝、血压下降(收缩压<80m
mHg或下降30mmHg)脉压减小,肠鸣音亢进,四肢冷或轻紫绀。后果:失血性休克、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四、循环衰竭血尿素氮在出血后数小时上升,一般不>14.3mmol/L,3-4天恢复正常。五、氮质血症体温一般不超38.5度,3-5天。六、发热(
一)实验室检查测定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肝功能、肾功能、大便隐血等,以估计失血量及有无活动性出血。(二)内镜检查出血后24-48小时内行急诊内镜检查,可观察及止血(三)X线钡剂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根据呕血、黑粪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的临床表现,呕吐物或黑粪隐血
试验呈强阳性、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下降的实验室证据,可作出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但要注意区别以下几点:1、排除鼻腔或口腔出血。2、服用某些药物3、呕血与咯血的鉴别。4、早期识别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首先要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预防和治疗失血性休克,止血,病因诊断和治疗
(一)补充血容量(二)止血措施1)药物止血:抑制胃酸分泌药:质子泵阻滞剂如奥美拉唑2)内镜直视下止血3)手术治疗4)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病例分析廖永清,男,55岁主诉:因黑便2天,头晕4小时于17日入院,15日开始有黑便,每次量少,100~200g/天,17日起床时头晕、无视物模糊
、无耳鸣,全身冷汗、无胸痛、无抽搐、无二便失禁,呼外院120接回,入院当天排黑便1次,18日查房时仍诉有头晕,无呕血无黑便。既往有格林巴利综合佂、多发脑梗、痛风胆囊多发结石。病例分析入院检查:患者神志清,血压108/61mmHg
,心律86次/分,贫血貌,双侧瞳孔等大,伸舌居中,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腹平软、无压痛,四肢肌力正常病例分析实验室检查6月17日:血红蛋白Hb:77g/L白细胞计数WBC:15.59*109/L血尿素
氮BUN:17.32mmol/L大便潜血试验(+)6月18日:血红蛋白Hb:63g/L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适应症:适用于需要非口服途径补充水分或能源的患者的补液治疗。不良反应:脸红、风疹、发热等大剂量、快速输注----乳酸中毒和高尿酸血
长期单纯使用-----电解质紊乱。潘妥洛克与其它抗菌药物(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和甲硝唑)合用能够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不良反应偶尔引起头痛和腹泻。洛赛克(奥美拉唑)适应症: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与抗
生素联合用药,治疗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十二指肠溃疡;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消化性溃疡;预防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糜烂或消化不良症状.本品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腹泻、恶心、呕吐、便秘、腹痛
及腹胀。氯化钾注射液适应症低钾血症预防低钾血症洋地黄中毒引起频发性、多源性早搏或快速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疼痛:滴注浓度较高,速度较快时,易刺激静脉内膜引起高钾血症:滴注速度较快、肾功能损害时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适应症用于大面积烧
伤、创伤及严重感染等应激状态下肌肉分解代谢亢进、消化系统功能障碍、营养恶化及免疫功能下降的病人的营养支持。不良反应输注过快-----心悸、恶心、呕吐、发热,大汗淋漓等脂肪乳注射液本品为非肠道给养下提供高能量和必需的脂肪酸。副作用偶见体温上升和寒颤、
头痛、胸闷、恶心、呕吐等,适当控制滴注速度,可减低副反应。止血芳酸适应症:适用于纤维蛋白溶解过程亢进所致出血,如手术时的异常出血,产后出血以及肺结核咯血或痰中带血、血尿、前列腺肥大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用量过大可促进血栓形成。护理诊断及措施组织灌注与上消化
道出血有关活动无耐力与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有关疼痛与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有关潜在并发症休克一、一般护理1、休息:绝对卧床,取平卧位,双下肢抬高30°,以保证脑部供血。2、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取半卧位或侧卧位,指导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必要时给氧。3、协助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做好口腔
清洁护理,及时更换被污染的衣被,并注意保护肛周皮肤一、一般护理4、安全防护:如厕起身时动作宜慢,并由家人陪伴,防晕厥或跌倒。5、饮食:出血量少时选择无刺激、温凉、清淡流质饮食。出血停止后1~2天开始进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温热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米汤),确定
无再出血后改为半流质饮食(如稀粥、烂面、豆腐羹)。以后改为易消化软食并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粗糙、坚硬、刺激性食物,且细嚼慢咽,防止再次出血。6、心理护理:关心、安慰患者并做好解释工作,听取或解答患者及家属提问
。二、治疗护理1、迅速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立即交叉配血,做好输血准备。输液速度开始宜快,待补足血容量后,视病情调整滴速。2、用药治疗:遵医嘱使用各种止血药,滴注血管升压素时速度宜缓慢。3、做好三腔二囊管的护理:术后安置患者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以防口腔分泌物流入气管,嘱患者不要将唾液痰液咽下,以免误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定时抽吸胃内容物并同时观察胃内容物的颜色和量,定时放气。做好口腔护理防窒息。三、病情观察1、生命体征:密切监测并记录。2、意识状态: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面部表情,如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嗜睡、
昏迷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3、记录24小时出入量。4、皮肤色泽和温度、甲床色泽、周围静脉充盈情况。5、呕吐物及粪便的量与性状。6、定期监测血象、大便隐血及肾功能。7、原发病病情:注意格林巴利的症状有无复发。健康教育1.向患者
及家属介绍上消化道出血的基本知识。起病的原因及临床表现。帮助他们掌握自我护理的有关知识,减少再度出血的危险。同时告诉患者此病是高治愈性疾病,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同时减少内心的焦炉情绪。2.知道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告诫患者不良的情绪
会影响胃肠血供和粘液分泌,不利于创面的修复,并可能再次诱发上消化道出血。同时良好地心态也能促进病情的恢复。3.询问患者的家庭居住环境,告诫患者因本病而引起的贫血症状会有一定的影响,起床活动时应慢起慢坐。避免晕厥的发生。有条件的情况下卫生间应选择坐厕,
无条件时应有人陪同。4、应立即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身体活动;呕吐时取侧卧位避免误吸;并及时就诊.告知患者及家属早期出血的征象及应急措施,如有头晕、心悸、呕血、黑便时。5、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生活起居要有规
律,劳逸结合,患者在病情尚未稳定时,避免做重体力活。保持乐观的心情,避免情绪激动与长期精神紧张。注意卫生,饮食规律,摄入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禁食粗糙及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冷过热产气多的食物、饮料等;尽量戒烟酒。6
、导患者正确用药的方法,同时告诉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定时用药,不可私自停药,避免使用诱发或加重病情、刺激损伤胃粘膜的药物。定期回门诊随访。消化道继续或再次出血的判断?1、反复呕血2、大便次数增多,质更稀薄血色更为鲜红,并伴有肠鸣音亢进。3、经补液、输血后周围循环衰竭状况未改善,血压和中心静脉压不
稳定。4、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测定不断下降,网织红细胞持续增高。消化道继续或再次出血的判断?5、在补液足够、尿量正常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升高。6、门静脉高压病人原有脾大,如不见脾肿大恢复提示出血未止。出血量的判断1、大便隐血试验
阳性提示每天出血量>5~10ml2、出现黑便表明出血量在50~70ml以上3、胃内积血量达250~300ml时可引起呕血。4、一次出血量在400ml以下因组织液和脾贮血补充血容量而不出现全身症状。出血量的判断5、出血量超过4
00~500ml,可出现头晕、心悸、乏力等。6、出血量超过1000ml,出现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表现,严重者可发生失血性休克。扩展:格林巴利综合征本病是指一种急性起病,以神经根、外周神经损害为主,伴有脑脊液中
蛋白-细胞分离为特征的综合征。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任何年龄和男女均可得病,但以男性青壮年为多见。格林巴利综合征其临床特点以感染性疾病后1~3周,突然出现剧烈的神经根疼痛(以颈、肩、腰和下肢为多),急性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软瘫,主观感觉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症。四肢和躯干肌瘫是本病的最主
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