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安全标准化-作业环境

PPT
  • 阅读 3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9 页
  • 大小 10.393 MB
  • 2023-07-0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精品优选】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06安全标准化-作业环境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06安全标准化-作业环境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06安全标准化-作业环境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06安全标准化-作业环境
06安全标准化-作业环境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11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06安全标准化-作业环境.pptx,共(119)页,10.393 M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6585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章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概述§1基本概念◼作业环境:是指员工从事生产劳动的场所,它包括生产工艺、设备、材料、工位器具、操作空间、操作体位、操作程序、劳动组织、气象条件等。其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如何改善作业环境条件,如何预防职

业病。◼职业健康:又称职业卫生或工业卫生。职业健康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识别和控制不良的作业环境、强化对员工的职业健康检查和保护措施,从而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2现场管理对安全生产的意义◼现场是各种生产的集合,是各项管理功能的“聚焦点”,现场管理也是对现场各种生产要素的管理

和各项管理功能的验证。◼在实际意义方面,加强现场管理,能够减少事故的发生。因为事故发生最重要的间接因素就是现场管理因素(环境),由于现场管理存在缺陷,才造成人的行为失控和现场的隐患,从而导致人员伤亡、设

备损坏或火灾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现场管理是安全文明生产的要求,通过对生产作业现场“脏、乱、差”的治理,对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加强,必然极大地优化企业安全生产的大环境。◼现场管理是安全文明生产的要求,通过对生产作业现场“脏、乱、差”的治理,对各项基础管理

工作的加强,必然极大地优化企业安全生产的大环境。§3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也称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可能使作业人员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或慢性病变的因素。◼化学性因素:粉尘中的主要危害化学因素为游离二氧化硅、硅酸盐等。常见的生产性毒物有氮氧化物、硫化氢、

一氧化碳等窒息性气体;氟、氯、溴、二氧化硫等刺激性气体;正己烷、苯、三氯乙烯、二氯乙烷等有机溶剂;铅、汞、砷等金属毒物和类金属毒物。◼物理性因素:高频电磁场和短波电磁场主要是引起中枢神经失调;强烈的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可引起职业性眼病;噪声

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听觉,可引起职业性耳聋;振动也影响人体健康,可引起振动病,振动的频率和振幅大小是决定振动对人身健康危害大小的主要因素;噪声和震动还可以引起头痛、头晕、失眠、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等神经衰弱症状。◼生物性因素:包括各种

细菌和病毒,如布民杆菌、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4常见的有害作业工种◼矽尘作业:如铸造生产中的配砂、造型、浇注、修炉、清砂、浇口打磨、吹扫;电瓷生产的原料制作;磨具磨料生产的粉碎、筛分、成行。◼非矽粉尘作业:如铸件高速粗车、粗洗、砂轮切割钢材、砂轮打磨、工具磨、平面干磨、板

材磨锈、焊缝打磨、粉末冶金制粉等。◼有毒作业:如油漆涂覆中的苯作业;温度计、气压计等仪器仪表的汞作业等。◼物理因素作业:如工业炉窑的高温作业;压缩机、鼓风机、柴油机、风动工具、吹扫喷咀等空气动力噪声源作业。§5作业环境和职业健康考评要点◼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既有

环境改善、设备设施完好等“硬件”内容,又有制度文本、员工行为控制等管理效果的“软件”体现。◼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安全生产、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不同工作面,既不能将各项工作混为一团,又不能顾此失彼。◼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应从

效果出发,注重考评项目的联系。第二章厂区环境§1设置目的厂区环境与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关系十分密切。厂区环境中的道路、照明、消防等因素直接影响到事故的发生和事故损失的降低,而厂区环境中的厂容和厂貌等因素直接影响到

职业健康和职业病的发生。为此,特设置本项目。§2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企业内非生产车间的作业区域、场所,包括厂区道路、管道、绿化、照明以及消防等,企业内的厂区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考评单元进行考评。§3考评要点◼厂容厂貌1.厂区内实行定置摆放2.垃圾定点

存放,且有防吹散、防污染措施3.厂区大门开启灵活、方便、迅速,无卡死现象◼厂区道路1、厂区双向主干道宽度不小于5m,单向主干道宽度不小于3m,且为环形。厂区道路要求一览表见表2.1。路面排水良好,路面平整,盖板

齐全,坡度适当。2、厂区门口、危险路段需设置限速标牌和警示标牌3、厂区道路应有明显的人、车分隔线。◼厂区定置图应注明各建筑物、物料堆放点、道路、管线、地下消火栓、停车位、垃圾堆存放场等标识。§3考评要点表2.1厂区道路要求一览表道路分类主要道路次要道路辅助道路厂房引道路面宽度(m)汽车

大型7~96~73.5~6与车间大门宽度相适中型6~83.5~63.5小型63.53最大纵波(%)汽车平原地区68~98~108~11山区8蓄电池搬运车45最小转弯半径40~0吨平板车:15~18m;15~5吨平板车:12~15m;汽车带一辆挂车:

9~12m;二轴载重汽车:8~9m;三轮汽车、电瓶车:3~4m。行驶限速交叉路口、装卸作业区、人行稠密地段、下坡道、转弯时15km进出厂房、仓库大门、停车场、加油站、生产现场、倒车时15km§3考评要点厂区主干道占道率1、厂区通道的一

般要求⑴通道路面应平整、无台阶、无坑沟。⑵利用主干道一边堆放产品或停置车辆的应有划线标志,通行部分宽度必须保持≥5m。⑶道路土建施工应有警示牌或护栏,夜间要有红灯警示。2、厂区主干道占道率小于5%。3、各类主干道的通道线内不得存放任

何物资、生产(生活)垃圾、车辆等。4、通道内存放物件或车辆,按实际长度计算占道长度。◼厂区照明1、照明灯布局合理,无照明盲区,厂区主干道和安全通道的照度不低于30勒克斯。厂区露天作业场所和交通运输的照度标准值见表2.2。2、照明灯具完好率达

100%。§3考评要点表2.2厂区露天作业场所和交通运输的照度标准值类别规定照度的平面照度范围(lx)露天作业视觉要求较高的工作作业面305075用眼睛检查质量的金属焊接作业面152030用仪器检查质量的金属焊接作业面101520间

断地检查仪表作业面101520装卸工作地面51015露天堆场地面0.512道路和广场主干道地面235次干道地面1323厂前区地面3510站台视觉要求较高的站台地面3510一般站台地面123§3考评要点◼厂区消防1、室外消火栓应合理配置,且有明显的漆色标志,其1m范围内无障碍物⑴室外消火栓

的配置要点:①保护半径:低压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为150m。②布置间距:低压消火栓布置间距不应超过120m。③布置要求:室外消火栓应沿着道路两侧和十字路口设置;消火栓距路边不应超过2m,距建筑物外墙不宜小于5m;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消火栓,应设在防火堤外。§3考评要点

⑵手提式灭火器的设置数量见表2.3。表2.3手提式灭火器的设置数量场所设置数量,个/m2备注甲、乙类露天生产装置丙类露天生产装置甲、乙类生产建筑物丙类生产建筑物甲、乙类仓库丙类仓库1/50—1/1001/150—1/200

1/501/801/801/1001.装置占地面积大于1000m2时选用小值,小于1000m2时选用大值2.不足1个灭火器数时,按1个计3.灭火器按计算少于2个时,仍应按2个计易燃、可然液体装卸站台按站台长度每隔10-15m设1个设置干粉

灭火器液化石油气可燃气体灌区按储罐数,每罐设2个设置干粉灭火器§3考评要点2、所有消防器材完好,且灵敏可靠3、消防设施、重要防火部位均应有明显的消防安全标志。各种建筑物的防火间距符合表2.4的规定表2.4厂房的防火间距一、二级三级四级一、二级101214三级

121416四级141618第三章车间环境§1设置目的车间是企业生产的直接现场,其环境状况与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关系十分密切,影响较大。车间环境中的通道、采光、消防、设备布局等因素直接影响到事故的发生和事故损失的降低。为此,特设置本项

目。§2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直接生产或辅助生产的作业场所,按照企业实际划分的生产车间、分厂等(含露天作业场所,不包括仓库、危险化学品作业点)。§3考评要点◼定置摆放1、车间实行定置摆放⑴定置管理工作的原则是:①要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②要有利于促进生产、提高工作效率;③要有利于安全生产;

④要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⑤要有利于充分使用生产场地,发挥生产能力;⑥要有利于定置物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⑵定置摆放,按人与物在生产过程中结合程度可分为:A类:人与物外部紧密结合状态。如正在生产加工、装置、调试、交验的产品,以及在用的工量具、模具、设备

、仪表等。§3考评要点B类:待用或待加工类。如原材料、元器件、待装配的零、部、整件,模具等。此类物品可随时转化为A类。C类:人与物处于待联系的状态。如交验完待转运入库的产品,暂时不用的模具、材料等。D类:人与物已失去联系的物品。如报废的产品、废料

、垃圾等。都处于待清理的状态。按A、B、C、D分类摆放,经常整理A类,及时转运B类,清除C、D类。2、工位器具、料箱摆放整齐、平稳,高度合适,沿人行道两边不得有突出或锐边物品。3、危险部位应设置安全标志。◼车间通道车行道(

厂内叉车等)、人行道宽度符合标准,且通道线明显清晰◼作业区域地面状况1、地面平整,无障碍物和绊脚物,坑、壕、池应设置盖板和护栏。坑:置身0.5m、凡脚能踩入坑内的均称坑,无规定面积的要求。壕:深≥0.2m,宽≥0.1m。池:指深0.8m或地上边沿高0.8m,存放液体的。2、地面无积水、积油或垃圾

杂物。3、脚踏板应完好,牢固且防滑§3考评要点◼车间采光1、生产作业点、工作台面和安全通道普通才光照度符合标准2、照明灯具完好率达100%。为限制直接眩光的作用,室内一般照明器距地面的最低悬挂高度,不宜低于表3.1所规定

的数值。◼车间消防设施1、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且灵敏可靠,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应保持车间消防通道畅通,无封死和堵塞现象。2、消防器材和防火部位均应设置明显消防标志◼设备设施布局1、设备设施与墙、柱间以及设备设施之间应留有足够的距离,或安全隔离2、各种操作部位、观察部位应

符合人机工程的距离要求◼职业危害作业点治理率为100%§3考评要点表3.1室内一般照明器距地面的最低悬挂高度序号光源种类照明器型式照明器保护角灯泡功率瓦最低悬挂高度1白织灯带反射罩100—300100及以下2.515

0—2003.0300—5003.5500以上4.0乳白玻璃漫反射——100及以下2.0150—2002.5300—5003.02荧光高压汞灯带反射罩100—300250及以下5.0400及以上6.03卤钨灯带反射罩300及以上5006.01000--

20007.04荧光灯无罩——40及以下2.0第四章仓库§1设置目的◼仓库是企业储存材料、成品或半成品的现场,其环境状况与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关系十分密切,影响较大。且储存的物资品种多、各种物资性能复杂

、危险因素较多,其通道、采光、消防、储存方式等因素直接影响到事故的发生和事故损失的降低。为此,特设置本项目。§2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企业的原材料、产品、备件等仓库,不包括油库、危险化学品苦、液化气库等其他危险化学品仓库。§3考评要点◼仓库通道1、车行道、人行道宽度符合标准车行道宽度不小于3.5m

,人行道宽度不小于1m。2、路面平坦,无积油积水,无绊脚物3、占道率小于5%◼仓库采光1、作业点和安全通道采光符合标准。2、照明灯具完好率达100%,凡有易燃物的地方应采取防爆措施。§3考评要点◼仓库消防设施1、防火制度齐全,消防设施标识及防火标志准确、齐全2、按规定的数量和种

类配备消防器材,且灵敏可靠。甲、乙、丙类物品国家储备库、专业性仓库以及其他大型物资仓库,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安装相应的报警装置。§3考评要点3、消防通道畅通⑴依据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按照仓库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程度为甲、乙、丙、丁、戊五类,见表4.

1。⑵防火间距符合标准要求,且保持消防通道畅通,无封死和堵塞现象。仓库防火间距见表4.2、4.3。⑶仓库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层数及面积符合规范要求。§3考评要点表4.1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储存物品类别火灾

危险性的特征甲1.闪点<28℃的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以及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的固体物质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

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酸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乙1.闪点≥28℃至≤60℃的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4.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5

.助燃气体6.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物品丙1.闪点≥60℃的液体2.可燃固体丁难燃烧物品戊非燃烧物品§3考评要点表4.2甲类物品库房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m)建筑物名称储存物品类别甲类3、4

项1、2、5、6项储量(t)≤5>5≤10>10民用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30402530其他建筑耐火等级一、二级15201215三级20251520四级25302025§3考评要点表4.3乙、丙、丁、戊类物品库房之间的防火间距(m)防火间距(m)耐火

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耐火等级一、二级101214三级121416四级141618§3考评要点◼物品储存1、物品应分类储存,定置区域线清晰,数量和区域不超限2、物品存放平稳,便于移动,不超高垛放在宽与高之比为1:2的前提下,堆放高度不得超过2m

,砂箱、料箱堆放高度不得超过3.5m。3、物品存放区与墙距、梁距、柱距,以及物品之间应符合安全距离的要求§3考评要点⑴库存物品应当分类、分垛储存,每垛占地面积不宜大于100m2,垛与垛间距不小于1m,垛与墙间距不小于0.5m,垛与梁、

柱的间距不小于0.3m,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2m。⑵物品入库前应当有专人负责检查,确定无火种等隐患后,方准入库。⑶甲、乙类物品的包装容器应当牢固、蜜蜂,发现破损、残缺、变形和物品变质、分解等情况时,应当及时进行安全处理,严防跑、冒、滴、漏。第五章危险化学

品使用现场§1设置目的◼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现场一般存在易燃、易爆物资,且产生一定的有毒有害物质,其与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关系十分密切,影响较大。为此,特设置本项目。§2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企业内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场所和临时堆放场地。§3考评要点◼现场安全条件1、作业场所

应与明火区、高温区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在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防火、防暴、防毒、防雷电、防静电、防腐、防渗漏等安全设备设施。2、作业现场应设有安全告示牌,标明该作业区危险化学品的特性、操作安全要点、应急预案等。⑴作业现场应有安全告示牌(详细内容见表5.1)⑵使用现场应能获取危险化学品

的安全技术说明书§3考评要点表5.1作业场所安全标签名称危险化学品的通用名称和俗名类别一是根据化学品固有主要危险特性进行划分,而是按“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规定进行划分。危险性分级从健康危害、燃烧危险性、活性反应危害三个方面表述化学品的危险性,每

方面的危险性定性分为0-4五级。防护措施分级根据作业场所的特点和化学品危险性大小,采取九种防护方案。警示词简要概述化学品燃爆、健康方面的危害和避免接触条件。危险性简要概述燃烧爆炸危险特性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特性主要指理化特性和燃爆特性。包括

:最高容许浓度、外观与性状、熔点、沸点、蒸气密度、闪点、引燃温度、爆炸极限。健康危害描述化学品通过吸入、食入、皮肤和眼睛接触等途径侵入肌体而造成的危害,包括急慢性中毒的典型临床表现和体征等。急救指作业人员在操作处置

化学品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时,在就医之前所采取的自救或互救的简单而有效的防护措施。灭火提示发生火灾时,可使用的灭火剂以及灭火注意事项:若化学品为不燃物质,此项可略。泄漏处理指作业场所一旦发生泄漏需要采取的控制和处理措施以消除或减小泄漏危害。应急电话填写生产值班、消防应急电话。§3考评

要点3、凡生产毒物的作业现场应设有稀释水源,且备有公用的防毒面具和防毒服4、作业现场应有安全警示标志◼现场使用1、现场使用点的危险化学品存放量不得超过当班的使用量2、使用前和使用后必须对容器进行检查,且定点存放3、化学废料及容器应统一回收,按规定进行妥善处理§3考评要点◼事故预防1、使

用点应配置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且完好、有效。使用场所应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特性配置消防器材和设施,并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和人员应急措施。2、定期对危险化学品使用场所进行安全评价或条件认证。⑴使用单位对工作场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危害应定期进行检测和评估,对检测和评估结果应建立档案。⑵危

险化学品使用场所的基本要求:a.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b.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c.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可能出现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

,应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d.高毒作业场所应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⑶氯气使用点必须有可靠的应急响应措施,及时处理氯气的泄漏和故障。第六章职业危害作业点达标率§1设置目的◼职业危害因素在作业环境中的排放浓度,与从业人

员身体健康和职业病的关系十分密切,企业作业环境状况的判断,是通过企业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点达标点数占全部作业点数的比率来考评的。为此,特设置本项目。§2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员工直接从事或直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3考评要点◼职业危

害作业点定点1、有害作业点必须建立定点登记台帐,且定点准确,不遗漏。2、职业危害分类目录举例(适用于机械制造企业)粉尘类:矽尘、石墨尘、石棉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机械设备探伤、医疗器械调试、射线装置生产。化学物质类:铅及其化合

物、锰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氯气、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氰及腈类化合物、苯二甲苯、汽油、四氯化碳、甲醇、甲醛。物理因素:高温、局部振动。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金属材料切割、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氩弧焊、电渣焊、碳弧气刨、气割等。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

腔疾病的危害因素:锯切、矫直、抛光、喷砂、除油除锈、锻造、机械部件落料、氩弧焊等导致噪声聋;铬及其化合物、焊药制备、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等导致铬鼻病。§3考评要点◼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点监测1、监测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证书,否则数据无效,所监测职业危害作业点为不合格点

。监测单位一般为:职业病防治院、卫生防疫站,或者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监测机构。2、监测方法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否则数据无效,所监测职业危害作业点为不合格点。3、测定时间:在一年内测定的数据有效。§3考评要点◼职业危害作业点达标率为75%。⒈达标点的判定

⑴填写职业危害作业点达标率汇总表,按车间、同一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作业点次序填写,以便核实职业危害作业点划分是否正确,以利计算合格点数。表6.1职业危害作业点达标率汇总表序号测定报告单的编号有害作业点名称化学因素名称物理因素名称生产性粉尘名称国标测定结果合格不合格§3考评

要点⑵核定监测数据是否正确有效,判定是否达标。⑶生产性粉尘达标点的判定必须根据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报告确定。其中电焊烟尘等按规定标准判定。⑷对漏划或漏测的主要职业危害作业点应从严掌握,凡无防护设备不合格均划为不合格点,有防护

设备时,可参照同类型职业危害作业点数据。⑸噪声: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5dB(A)。工作地点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见表6.2。§3考评要点表6.2工作地点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日接触噪声时间(h)卫生限值[dB(A)]8854882911941/2

971/41001/8103最高限值不得超过115dB(A)§3考评要点⒉达标率计算公式:判定达标点数达标率=×100%全厂有害作业点数第七章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合格率§1设置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

防尘、防毒、防物理因素危害的设备设施,以下简称“防护设备”),是控制职业危害因素发生,使员工避免或减少职业危害的有效手段。只有防护设备的完好、有效,才能防止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为此,特设置本项目。§2适用范围◼

本项目适用于防尘、防毒的通风、除尘、净化、降噪、辐射屏护等装置。但一般用来降温的设备或其他设备(如移动风扇、壁扇、吊扇、向内送风制冷、降温的空调装置等)不在此列。§3考评要点◼文件资料1、防护设备的管理制度2、防护设备的台帐(包括:设备名称、编号、投入使用时间、分布地

点等)。3、防护设备的档案(包括:登记表、使用地点、随机技术资料、效果鉴定、运行记录、维修资料等)。◼防护设备技数防护设备的台数以独立形成系统的为一台。§3考评要点◼合格防护设备的判断:1、系统中各级除尘或净化装置均能正常运行,除尘或净化效率等运行参数不低于设计

参数的90%。2、主管道及70%以上的支管应无破裂、泄露、堵塞。3、集尘(毒)风罩90%(个数)以上完好有效。4、闸板和阀门开关灵活、可靠,无泄漏。5、滤料(或原件)有效。6、PE线可靠。7、不产生二次扬尘(毒)或二次污染。8、治理后经监测

的强度达标(对物理因素),X射线室应有联锁装置,无射线泄漏。第八章职业危害作业人员健康监护§1设置目的◼为了防止患有职业危害作业禁忌症的(可诱发职业病)人员进入职业危害作业岗位,且对从事职业危害作业人员加强职业健康监护,以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为此

,特设置本项目。§2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从事或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或对健康有特殊要求的员工。§3考评要点◼人员识别从事或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必须按《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合理识别,无遗漏,并按职业危害因素类别分别建立其作业员工花名册。◼

◼健康监护检查1、职业危害作业人员健康监护检查目标为100%。2、职业危害作业人员均有有效的上岗前、离岗或退休前的职业健康检查报告。3、职业危害作业人员均按有关规定的项目和周期定期进行体检。4、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

性职业病危害的人员均得到及时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健康监护档案1、职业危害作业员工健康档案齐全,并妥善保管。企业应按规定建立并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其内容包括:⑴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⑵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⑶职业健康检查结

果及处理情况;⑷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2、定期对职业危害作业员工健康档案进行分析,包含职业危害作业员工的分布情况、重点部位、发展趋势等内容,从而,有针对性的定制措施和对策。3、职业禁忌症由体检机构决定。§3考评要点◼健康设施1、有害作

业和无害作业相对分离。⑴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在满足主体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应将污染危害严重的设施远离非污染设施,产生高噪声的车间与低噪声的车间分开,热加工车间与冷加工车间分开,产生粉尘的车间与产生毒物的车间分开,并在产生职业

危害的车间与其他车间及生活区之间设有一定的卫生防护绿化带。⑵产生粉尘、毒物的工作场所,其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的下风侧。⑶产生粉尘、毒物或酸碱等强腐蚀性物质的工作场所,应有冲洗地面、墙壁的设施。§3考

评要点2、更衣室、洗浴室、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齐全。3、职业危害作业人员应配备、使用必要的、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第九章职业危害分级§1设置目的◼职业危害分级是企业实现职业健康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通过职业危

害分级,可使企业掌握职业危害的致因、严重程度、接触人员的数量等,以便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治理计划,控制或减少职业危害,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为此,特设置本项目。§2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从事生产性毒物、粉尘、高温、体力劳动强度等四项作业的人员。§3考评要点◼接触

三、四级毒物危害人员比率小于1%。1、有毒作业分级(见表9.1)表9.1有毒作业分级指数范围级别C≤00级(安全作业)0<C≤6一级(轻度危害作业)6<C≤24二级(中度危害作业)24<C≤96三级(高度危害作业)C>96四级(极度危害作业)§3考评要点2、三项指标的确定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

数D,见表9.2。表9.2毒物危害程度级别(见GB5044表2)DⅠ(极度危害)8Ⅱ(高度危害)4Ⅲ(中度危害)2Ⅳ(轻度危害)1§3考评要点3、接触三、四级毒物作业人员比率=(接触三、四级毒物作业人数/全厂

工人数)×100%。◼接触Ⅳ级粉尘危害程度作业人员比率小于5%。1、按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表分级。2、填写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登记表,并计算接触Ⅳ级(最严重)粉尘作业人员比率。(见表9.3)。3、接触Ⅳ级粉尘作业人员比率=(接触Ⅳ级粉尘作业人数/全厂工人数)×100%。§

3考评要点表9.3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登记表有害作业名称工种接触人数(人)国标规定mg/m3测定结果mg/m3超标倍数粉尘中二氧化硅含量(%)肺总通气量升/日.人定级<10≥10-40>40-70>70-4000-6000>6000§3考评要

点◼接触Ⅳ级高温作业人员比率小于5%。◼接触Ⅳ级体力劳动强度作业人员比率小于1%。填写体力劳动强度作业人员统计表,并计算接触Ⅳ级体力劳动强度作业人员比率。(见表9.4)表9.4Ⅳ级体力劳动强度作业人员统计表作业地点名称工种人数劳动时间率(%)8h工作日平均能量

代谢率性别系数体力劳动方式系数体力劳动强度指数定级第十章职业病管理§1设置目的◼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同时,妥善处理、安置职业病患者。为此,特设置本项目。§2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职业病的防治和对职业病人的管理。

§3考评要点◼机构和人员企业必须依法建立职业病患者管理机构和台帐,配备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职业病诊断与处理1、对怀疑可能患有职业病的人员应跟踪体检,且调离不适应的工作岗位。2、患有禁忌症或受到职业性损害的人员应作出妥善的安排和处理。3、经诊断为职业病患者

,应作出妥善的安排和处理,且享受相应待遇。4、职业病应由相应资质的医院或职防所进行诊断和处理。谢谢大家!

精品优选
精品优选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 文档 34925
  • 被下载 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