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三教育与个人的发展.pptx,共(30)页,107.921 K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6522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考纲要求:教育与个体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历年考试情况•1.2010年考齐白石的材料分析•2.2011年考1道选择题,2分(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3.2012年2道
选择4分(外铄论、教育发展规律),简答题1题,5分(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4.2013年考1道选择题,2分(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教育与个体的发展个体发展的动力和规律个体发展影响因素3种动力理论6条发展规律遗传环境教育主观努力成熟一、个体身心发
展的一般规律(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1.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作为复杂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称为个体身心发展。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
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人具有认识和改造自己的能力,人具有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未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能力。■人的能动性能否较好地发挥,是一个人的发展能否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发论◆内发论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主张性善,那么教育主张“存养、扩充、求放心”。◆代表人物
:孟子、弗洛伊德、格赛尔等。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2.外铄论•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认为“性本恶”,那么主张教育“化性起伪”。•认为孩子出生如素
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那么坚信环境和教育决定了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代表人物:荀子、洛克(白板说)、华生等。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
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的影响。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三)个体身心发展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
规律,即按照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顺序发展。◆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年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长得既不丰满,也
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地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生命,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开始出现守恒的概念。3.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同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同方面发展不平衡。◆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关键期,这是因为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如盲人的视觉受损,听觉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视觉的功能。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就是针对个别差异
的身心发展规律的。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施教应注意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做到循序渐进,不凌节而施。•2.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施教应注意学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注意做好各个阶段之间的衔接。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3.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施教应注意探明和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成熟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措施教育,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4.根据个
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施教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品质,要对全体学生包括身心有缺陷的学生充满期望,并注意扬长避短,长善救失。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5.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施教应注意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的
潜力,使学生得到最佳发展。•6.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规律,施教应注意在一定时期内,教育内容、方法等要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要根据时代特征、地域特点、文化特点,不断革新教学内容、方法,以适应社
会和人的发展。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遗传的意义:•遗传是指人们从父母先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特点。也称遗传素质。•(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可能性。•(2
)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4)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成熟的概念•在教育学中,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
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善的阶段,即儿童有成长发育为成人。•2.成熟的意义•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格赛尔的爬梯实验•成熟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提醒我们,教育内容要按照学生的年龄阶段特
点选择,不宜过分超前教育。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则直”–“孟母三迁”–狼孩•(1)环境为个体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
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四)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2012年考题)•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其原因如下:•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
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五)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个体在与
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活动是人作为生命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1.人作为主体是
通过他自身的实践活动来参与和接受客观的影响,从而获得自主发展的。•2.人们是按照自己的认识、经验和需要、兴趣等对客观事物作出反映,并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向,自觉地、有目的地开展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活动。•3
.正确处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发挥。练习•1.要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必须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2.作为复杂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
变化的过程称为。•3.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种观点属于。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人本论4.孟子认为人性是善的,这是中国古代
()的代表。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人本论5.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认为,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人的发展顺序是由基因决定的,教育想要通过外部训练抢在成熟时间表前面形成某种能力是低效的,甚至是徒劳。这种观点属于。A内发论
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人本论6.个体的发展遵循由上到下,由中间到四肢,有骨骼到肌肉的规律。这说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7.个体的发展一般会依次经历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
段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8.青少年发展的年龄特点是发展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点。这表明人的身心发展有。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9.心理学家提出儿童发展关键期和最佳期的概念,说明个体身心发
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10.盲人的听觉都比较灵敏,这一现象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中。A顺序性规律B阶段性规律C不平衡性规律D互补性规律11.教学中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这是因为个体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12.美国行为心理学家华
生说,给我一打健全婴儿,不管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的各种类型的人。这种说法是典型的。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个体本位论•13.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属于。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个体本位论•14.遗传是个体身心发展的。•A决定性因素B主
导因素•C物质前提D内部动力•15.“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遗传B环境C成熟D个体实践活动•16.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遗传
B环境C成熟D个体实践活动17.最早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是前苏联教育家。A夸美纽斯B杜威C维果茨基D凯洛夫18.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9.《学记》中的“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说明教学工
作应遵循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A.顺序性B.互补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20.在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诸多因素中,______________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21.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作用。•22.简述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23.材料分析:•2
4材料:齐白石先生幼年家境贫寒,没有上学的机会,长大后做了木工,四十岁以后才开始自学绘画。他虚心求教,勤学苦练,终于在画坛独树一帜,成为著名的国画大师。(1)试论述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2)齐白石先生的成才过程中那些因素起关键作用?对你有
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