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讲座劳动法篇.pptx,共(71)页,172.174 K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6473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辅导讲座--劳动法篇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深圳职业技能训练中心培训的收益◼务实求胜◼我与优秀的HR在一起◼1+1>2◼人力资源理念的提升◼潜在的收益◼拥有证书寻找自己的同伴◼学员分组◼选组长◼成员相互认识,说出你最喜欢的称呼◼给小组
命名,画LOGO◼展示班规◼迟到◼手机响小组讨论◼主题: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困惑,对本培训项目的期望及建议◼时间:10分钟◼要求:◼不超过六项,可少于◼按重要性排序◼张贴课程建议◼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上的问题课上解决◼保证出勤◼熟读教材2-4遍(重点是P
127-P298)◼学会笔记和笔注(收放,大印象、大写意;聚焦-工笔)◼认真完成考试指南上的作业(P174-274)课程建议◼课后练习题一定要会做,结合上课的内容◼书上的相关知识也是需要掌握的◼广泛阅读(人力资源方面的案例)◼电子版的课件,请各位
不要向我索取,请见谅!教学目标◼熟悉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了解劳动法的发展历程◼掌握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区分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律关系◼掌握企业内部劳动规则与劳动法的关系◼熟练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目录◼劳动法的概念和作用◼劳动法的发展历程◼中国劳
动法的发展◼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律关系◼企业内部劳动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法的概念和作用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的定义劳动法的特点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点劳动法的组成内容劳动法的作用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律部门◼国家的劳动法典◼劳动法学或劳动法课程
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的定义: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劳动法的核心:调整劳动关系劳动法的特点◼劳动法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法律部门◼劳动法与民法关系密切,它是从民法中分离出来的法律部门,它与工厂立法亦有密切联系,它是由工厂立法逐步发展而来
◼它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点◼劳动关系发生的原因是实现劳动的过程,即劳动者要直接参加某种生产物品或提供服务的过程◼劳动关系是在用人单位录用了劳动者,使劳动者与劳动过程有了联系之后才发生的◼劳动关系是由职业的有偿的劳动而发生的关系
,非职业的劳动、无偿的劳动、义务的劳动所发生的关系都不由劳动法调整。现代劳动法主要制度◼就业促进制度◼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劳动标准制度◼职业技能开发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劳动监督检查制度劳动标准的具体内容◼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工作时间和休
息休假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劳动条件。劳动法的作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预防和解决劳动争议的必要手段◼对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法中劳动者的权利◼就业◼获得劳动报酬◼休息◼安全健康◼享受社会保险◼接受职业培训◼组织工会◼参与企业管理等劳动
法对劳动力市场的作用◼确认劳动者为劳动力所有者,使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劳动力供方主体的法律地位◼通过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为劳动力供求双方通过市场相互选择和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在市场上自由流动提供了法律条件◼实行统一的劳动标准和社会保险制度,使劳动力在使
用和流动过程中得到基本保障,同时,也使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资源不中断》劳动法的发展历程劳动法产生时间劳动立法的开端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立法的特点劳动法产生时间资本主义开始进入自由竞争阶段的19世纪初劳动立法的开端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
法》二战后劳动立法的特点◼各国宪法对劳动者的劳动权利都做了明确的规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在劳动立法方面出现了倒退的情况◼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各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侧重于改善劳动条件,规定劳动标准◼劳动法的适用范围范围不断扩大,劳动法的内容也得到充实。中国劳动
法的发展我国劳动法的开始时间新中国成立前劳动立法特点新中国成立后劳动立法特点我国劳动法的相关年限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宗旨劳动保障部成立后立法的特点我国动法的开始时间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之后新中国成立前的劳动立法特点◼(1919-1
949)◼劳动立法不发达,法律文件数目少◼不同性质的劳动立法并存,各自作用于自己的政权区域内◼劳动法律、法规,特别是军阀政府制定的劳动法规的有效时间普遍较短◼劳动法律和法规中规定的保护标准较低◼劳动法规的实施效果不理
想。新中国成立前劳动立法的种类◼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的劳动立法运动◼北洋军阀政府的劳动立法◼国民党政府的劳动立法◼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劳动立法我国劳动法的相关年限◼(1949.10-1957)年初步建立时
期◼(1958-1965)年初步发展时期◼1978年12月DXP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1981年的相关文件《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1982年通过的新宪法对公民的劳动权、劳动报酬、劳动
保护、劳动纪律、社会报险都规定基本原则。我国劳动法的相关年限◼198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认真执行改革劳动制度几个规定的通知》是国家加快劳动制度改革的标志◼1987年的相关规定《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199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1993年7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
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1993年劳动部立法文件《劳动监察规定》诞生我国劳动法的相关年限◼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诞生,自1995年1月1日执行◼1994年10月8日至12月26日又出台17个配套规章为劳动法的发展标
志。◼1998年成立劳动社会保障部,出台了一系列涉及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劳动行政法规我国《劳动法》◼基本宗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核心:调整劳动关系◼重点:确定劳动标准劳动保障部成立后立法的特点◼围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
需要,出台一系列涉及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劳动行政法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日益健全。◼用以规范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执法行为的有关条例和规定在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规建设中得到重视。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宪法对劳动者的
保护权劳动法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劳动是公民的权利◼我国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有从事劳动的同等权利。◼对公民来,意味着享有就业权和择业权◼对
用人单位来说,意味着平等地录用符合条件的职工,履行提供失业保险,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等方面的职责劳动是公民的义务◼对公民来说,应该以劳动作为谋生手段,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的同时,努力通过多种就业方式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履行各项义务。◼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意味着
有权组织和安排职工参加劳动,并要求职工遵守劳动纪律和完成任务。宪法对劳动者保护的权利◼劳动权◼劳动保护权◼休息权◼职业培训权◼物质帮助权◼企业民主管理权等。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偏重保护和优先保护◼偏重保护
劳动者的权益◼当发生冲突时,优先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平等保护◼各类劳动者的平等保护(没有民族、种族之分)◼特殊劳动者的特殊保护◼全面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包括财产权益和人身权益、法定权益、约定权益◼基本保护◼主要指最低限度的
保护⚫女性劳动者⚫未成年劳动者⚫残疾劳动者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双重价值取向◼主要指劳动力资源配置能否兼顾效率和公平双重价值取向◼劳动力资源的宏观配置◼计划经济下是国家直接管理下的行政配置,劳动法的任务是促成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确立和完善以市场配置机为主,以行政配置机制为辅的
劳动力资源配置体制。◼劳动力资源的微观配置◼主要指企业内部对劳动者的劳动岗位,劳动时间和劳动量的安排,即劳动过程中的分工与协作。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定义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劳动法律关系的定义指劳动者与用人
单位之间,依据劳动法律规范所形成的,实现劳动过程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VS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劳动法的调整对象,而劳动法律关系则是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结果体现。◼首先,两者形成的前提条件不同。◼其次,
两者的内容和效力不同。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工会是集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劳动力◼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劳动行政主体和劳动行政相对人
双方。◼劳动行政主体指劳动行政机关、兼有劳动行政职能的其他行政机关。◼劳动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即劳动行政主体和劳动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主要是指劳动行政相对人按照劳动行政主体的管理要求实施的行为以及所支配的物和无形资产,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的行为,即订立、变更
和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用人单位使用劳动力的行为,即用人行为。企业内部劳动规则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定义标准劳动规划的内容内部劳动规则的内容内部劳动规则的制定程序内部劳动规则的效力劳动规则效力的前提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定义指用人单位依法制
定并在本单位实施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内容◼录用、调动和辞退◼企业行政和职工的基本职责◼工作时间◼处分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内容◼劳动合同管理◼工资管理◼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工时休
假◼职工奖惩以及其他劳动管理规定。劳动部发布的《关于新开办用人单位实行劳动规章制度备案制度的通知》中对人单位内部劳动规章的要求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制定程序◼职工参与内部劳动规则的制定◼报送审查和备案◼正式公布内部劳动规则的效
力具体表现◼它必须在本单位范围内全面实施,劳动过程中的各种劳动行为和用工行为都必须受劳动规则的约束,全体职工、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都应当以内部劳动规则为依据。◼职工与单位因执行内部劳动规则发生争议,应当依法定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予以处理。◼内部劳动规则可作
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劳动规则效力的前提劳动规则的效力以合法为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总则促进就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争议监督
检查法律责任附则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分析单选题多选题案例题单选题◼以下的制度中,不属于劳动法的是():A、劳动争议处理制度B、劳动报酬预警预报制度C、职业技能开发制度D、就业促进制度单选题◼劳动法的全面保护原则,即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包括()、人身权益、法定权益和约定权益。A、财产权益B、获得报酬权益C、福利权益D、政治权益单选题◼职工和用人单位发生内部劳动争议,应当():A、首先按照企业内部劳动规则进行处理B、由劳动仲裁机关协助处理C、交由法院处理D、依法定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予以处理
单选题◼按照劳动法以及配套政策的规定,集体劳动合同签定以后,应该在()日内由企业一方将集体劳动合同一式三份及说明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审查。A、5个工作日B、7日内C、7个工作日D、10日内单选题◼劳动力市场规则可以概括为()。A、公平、合理、合法B、公平、
等价、合法C、合理、等价、合法D、均衡、合理、等价单选题◼政府的劳动力市场管理,应具备这样三个特征,即第一高效、开放、全方位,第二,统一领导和分散管理相结合,第三()。A、服务于国家发展规划B、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C、促进就业,服务于社会D、繁荣经济发
展单选题◼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事业,解决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这是财政“转移支付”部分,它是国家的()措施。A、稳定发展经济的B、保护劳动者利益的C、调控物价和收入关系的D、收入平等化的单选题◼我国目前应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颁布实
施的。A、1990年B、1992年C、1994年D、1996年单选题◼《劳动法》规定,却是因为工作需要而要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个月不得超过()小时。A、32B、36C、40D、44单选题◼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
益B.劳动法的核心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C.劳动法的核心是确定劳动标准D.劳动法的核心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单选题◼()是我国劳动法制初步建立时期的主要依据。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1954年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企业职工劳动管理条例”和“企业职工劳动保险条例”D.A项
与B项单选题◼()不属于“平等保护”的内容。A.对残疾人的就业照顾B.按学历和能力水平雇用人员C.对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录用时优先考虑D.户口制度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单选题◼对企业富余职工在社会保险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实行下岗的做法而不是直接辞退,属于()劳动者权益。A.偏重保护B
.优先保护C.平等保护D.全面保护多选题◼特殊的就业群体有________。A.成年男子B.妇女C.残疾人D.退出现役的军人E.青少年多选题◼劳动合同的无效由()确定。A当事人双方B用人单位C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D人
民法院E劳动行政机关案例分析此类题型我们在劳动关系章节进行分析课后作业◼熟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五遍◼基础知识劳动法章节的课后作业◼熟读基础知识第一章二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