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_人际吸引

PPT
  • 阅读 4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2 页
  • 大小 4.863 MB
  • 2023-07-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精品优选】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文秘_人际吸引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文秘_人际吸引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文秘_人际吸引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文秘_人际吸引
文秘_人际吸引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9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文秘_人际吸引.pptx,共(92)页,4.863 M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6454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人际吸引的定义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在情感方面相互亲近的现象,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人际吸引程度越大,人际关系就越密切。根据人际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亲和、喜欢和爱情。亲和主要指的是与他人在一起

、接近他人的倾向。喜欢是人际吸引的第二层次,它表现为愿意与某人在一起,并且共处时感到轻松愉快。能否产生喜欢已经牵涉到一个人以一种积极的方式评价一个人,当给予了他人积极的和正面的评价时则产生喜欢。爱情是相当强烈的人际吸引,它是达到了人类最亲密、最高层次的吸引形式,是男女两性之间一种特殊

强烈的感情。比起合群和喜欢来,爱情牵涉到浓烈的情绪体验和盼望相见、接触对方的欲望,它的突出特点是关心对方,并且这种关心指引着个体行为的方向和效果,它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而喜欢则主要涉及自己的需要。依恋的定义:依恋是指婴儿对熟悉的人所建立的亲密情感联结。婴儿对其表现出各种依恋

行为,如笑,哭,视觉朝向,身体接触,依附和跟随等。依恋关系理论依恋关系理论认为,儿童期的依恋关系对日后的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不只觉得自己不受父母欢迎,而且相信自己基本上不被任何人欢迎。相反,一个得到爱的孩子长大后不仅相信父母爱他,而且相信别人也

觉得他可爱”。早期母婴关系的品质决定了人一生的幸福感。我很容易与人接近,依赖他们或让他们信赖我是件开心的事。我不怎么担心被抛弃或害怕别人离我太近与别人接近让我不安,我很难完全相信和依靠他们。有人对我太亲近时我会很紧张,爱侣想让我更亲近一点我也有点不自在我想让人亲近我,可别人不情愿。我常担心我

的同伴不是真的爱我或者想离我而去。我想和别人完全融为一体,可这个愿望有时会吓跑别人123依恋类型测试三种依恋类型1=安全型依恋2=回避型依恋3=焦虑-矛盾型依恋儿童依恋类型的测量艾因斯沃斯的陌生情境法(strangesituation)通过

在实验室设置一种类似儿童日常生活典型情境,观察儿童在此情境中的反应,从而判断儿童依恋关系的现状。艾因斯沃斯的陌生情景实验陌生情景1.母子同时进入一个陌生的房间,房内有很多玩具,母亲坐在一旁,孩子自由玩耍。(3分钟)2.陌生人进入,起

初沉默不语,然后(1分钟)与母亲交谈,再过1分钟,陌生人走进婴儿,与其游戏(1分钟)3.母亲离开,陌生人与婴儿在一起活动(3分钟)4.母亲返回,安顿婴儿,陌生人离开(第一次返回,3分钟)5.母亲离开,孩子

单独留在室内(3分钟)6.陌生人进行房间,与婴儿一起活动(3分钟)7.母亲再次返回,重新安顿婴儿,陌生人离开(3分钟)情境二:陌生人(左)与母亲(右)一起坐着情境三:母亲离开,陌生人与婴儿在一起情境四:妈妈返回,安顿婴儿情境五:母亲离开,孩子单独留在室内情境六:陌生人

进行房间,与婴儿一起活动情境七:母亲再次返回,重新安顿婴儿观察的行为实验者可以观察儿童对玩具的摆弄行为、儿童的表情和其他情绪反应(如啼哭等),以及儿童与陌生人交往的倾向,以此判断母子依恋关系的性质。安全型儿童母亲在场时,通常以母亲作为探索外在世界的基点(安全基

地),在玩耍时不时回到母亲身边寻求安慰。他们通常比较合作,对陌生人比较友善。安全型婴儿一般比较快乐和自信。焦虑-矛盾型儿童在母亲离开之前就开始焦虑,紧张地关注母亲的行为,生怕母亲离开,因此不能尽兴地玩游戏。母亲离开后他们更加不安,当母亲回来后,他们的行为很矛盾:一方面想亲近母亲,一方面又以

尖叫踢打来拒绝。这样的儿童很少对周围环境进行探索,很难安抚,对陌生人也不友好。妈妈对孩子的需要不是特别关心和敏感。回避型儿童在母亲离开时很少哭泣,母亲返回时,他们不太高兴并设法逃避母亲。这些孩子在需要时不会寻求帮助,经常有愤怒情绪,对陌生人不在意

。安全型儿童母亲的特点对孩子很敏感。她们能根据孩子的需要来喂食,对喂食的时间、速度和方式等都非常敏感。对孩子有较多的反应:她们在孩子哭时会去安慰、“回答”孩子的问题,在孩子看着他们时会对孩子说话。母亲允许适宜于孩子年龄阶段的自主和探索。亲近具有灵活性:儿童和母亲各自独立活动,并不时

进行随意交流。母亲和儿童似乎在互动中获得乐趣。焦虑-矛盾型儿童的母亲母亲似乎致力于抚育任务,但经常在情感上对孩子不可亲近。儿童似乎了解到,如果自己坚持寻求关注,则母亲就能够做出反应,因而儿童始终保

持与照看者的亲近。一些儿童会关怀双亲,以便增进互动,这会儿童过早地成人化。回避型儿童的母亲回避型儿童的母亲易发怒,她们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羞于和孩子有亲密的身体接触,她们紧张、不安、缺乏自信,她们和孩子间

的距离常引起孩子的愤怒。母亲似乎对儿童的接触尝试做出消极的反应:当儿童悲哀时,母亲退缩。小琪说她只跟爸爸比较亲近,跟妈妈非常疏远。妈妈没有给她任何关怀。她说妈妈对她的伤害比较大。小时候,她的脚崴了,当时肿得老高,她就嚎啕大哭,妈妈却仍然在那里做她的饭,根本不理,连看都没看一眼。

小琪觉得,虽然和妈妈一直生活在一起,但好像没有感情上的融合。她说:“我看着她就有厌恶的感觉。比如我在玩电脑,我妈突然在我后面站着,我就会非常厌恶。”从小到大,小琪与妈妈的关系一直如此。前段时间,她还问过妈妈,说我是不是你亲生的。因为那天小琪正好是在厨房里做饭,不小心让刀把手指切了一个口子,当时就

流很多血,妈妈也看见了,结果只淡淡问一句你怎么了,再没第二句话。这使得内心一腔愤怒的小琪,逼出一句是不是妈妈亲生的话来。这个妈妈不光对女儿这样,对她的丈夫、儿子也是这样的。但不是说妈妈不喜欢她,而是妈妈缺少这方面的能力,她不知道一个母亲应该怎么表达对孩子的关爱,比如拥抱、抚摸。案例C

indyHazan等人关于成人中依恋的研究(1987)设计了一个爱情小测验并把它刊登在报纸上,在测验中除了询问人们的浪漫关系,还让人们选择出自己的依恋形式。安全型的人很容易接近,并期望与他人发展亲密关系;逃避型的人不易与他人形成亲密关系,他们不信任他人;焦虑/矛盾型的

人也对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但与逃避型不同的是他们对自己的伴侣着迷。这三种依附在成人中的比例:安全型占56%,逃避型占25%,焦虑/矛盾型占19%。友谊友谊的建立是从人际吸引开始的,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一、彼此陌生,互不相识二、单方(或双方)注意到对方的村子,但没有接触三、单方(或双方)手对方的吸引,和对方(或彼此)接近,构成表面接触四、双方互感互动,开始建立友谊关系五、朋友之间的感觉,亲密关系也有程度深浅之分。

(如是同性,会成为知己,如是异性,有可能会成为情侣或者夫妻。)友谊的发展趋势一、理想友谊——在相当愉悦的关系中持续和深化二、维系型友谊——由于主客观原因陷于停滞三、不稳定性友谊——由于冲突,在不稳定状态下勉强继续,有可能恶化喜欢喜欢是一种不带激情和承诺的情

感。喜欢的因素:1、喜欢的主体对所喜欢的对象持有好评、好感和高度尊重。2、人际吸引的对方有共同的理解讨论:喜欢和爱是一回事吗?鲁宾的“爱情”与“喜欢”量表:正常男女交往模式大约是:相识=>较密切的交往=>作决定以固定两人之间的爱

情关系=>男女密切关系的形式化但在密切交往前常会弄不清楚我是爱他还是喜欢他,以下是心理学家"鲁宾"所做的「喜欢量表」与「爱情量表」的分析。将爱与喜欢分为二种不同的性质和情绪状态,可帮忙男女在交往中衡量自己和对方情绪状态是喜欢还是爱,也许有助于日后获得更完满的结果。(1)

他觉得情绪很低落的时候,我觉得很重要的职责就是使他快乐起来。(2)当我和他在一起时,我发觉好像二人有相同的心情。(3)我在所有的事件上,我都可以信赖他。(4)我认为他非常好。(5)我觉得我要忽略他的过失是一件很容

易的事情。(6)我愿意推荐他去做为人尊敬的事。(7)我愿意为他做所有的事情。(8)以我看来,他特别成熟。(9)对他我有一种占有性。(10)我对他有高度的信心。(11)若我不能和他在一起,我觉得非常的不

幸。(12)我觉得什么人和他相处,大部分都会有很好的印象。(13)假使我们孤寂,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去找他。(14)我觉得和他很相似。(15)在世界上也许我关心很多事,但有一件事就是他幸不幸福。(16)我愿意在班上或团体,做什么事都投他一票。(17)他不管做什么,我都愿意宽恕他。(18)我觉得他

是许多人中,容易让别人尊敬的一个。(19)我觉得他的幸福是我的责任。(20)我认为他是十二万分聪明的。(21)当我和他在一起时,我发现我什么事都不做,只是用眼睛看着他。(22)我觉得他是所有认识人中,非常讨人喜欢的。(23)若我也能让他百分之百的信赖,我

觉得十分快乐。(24)他是我很想学的那种人。(25)没有他,我觉得难以生活下去。(26)我觉得他非常容易赢得别人好感。●奇数题「爱情量表」计13点●偶数题「喜欢量表」计13点社会心理学家Rubin认为爱反映我们依附、关心与亲密的情感,而喜欢则反映我

们对他人“正面的感受”、“好感”、“喜欢”及“崇拜”。哲学家佛洛姆认为爱是一种能力,并非碰到好的对象就能彼此产生爱,必须先具有爱的能力。婚姻之爱是成人之爱而非儿童之爱,也非父母之爱,他认为爱是责任,关心,照顾,了解。爱情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

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是男女之间基于一定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对另一个异性的最真挚的仰慕,并且希望对方成为自己人生伴侣的最强烈的、专一的感情。罗杰斯:爱是深深地理解和授受。是一切感情中最美妙的!

恋爱的内涵:是一对相互倾慕的男女共同追求、培育及发展爱情的过程。异性友谊不同于爱情日本的心理学家提出过友谊与爱情区别的五条标准:1、支柱不同。友谊的支柱是理解,爱情的支柱是感情;2、地位不同。友谊的地位是平等,爱情的地位是一体化;3、体系不同。友谊是开放的,爱情是关闭的;4、

基础不同。友谊的基础是信赖,爱情则纠缠着不安;5、心境不同。友谊充满“充足感”,爱情则充满“欠缺感”。爱情的特点1、相异性:爱情一般产生于异性之间,狭义的爱情专指异性恋。2、成熟性:爱情是个体身心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时才会发生的

情感体验。3、高级性: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4、利他性: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奉献。衡量一个人有无爱情、强度如何,可以通过“是否发自内心帮助所爱的人做其期待的所有事情”这个指标来衡量。关于爱情与喜欢的区别爱情与喜欢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情感。1、依恋:卷入爱情的双方在感到孤

独时,会强烈地想让对方来陪伴和安慰,而喜欢的双方不会有同样的表现。2、利他:恋爱中的人之间会高度关怀对方的情感状态,觉得让对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对方有不足时,也会表现高度的宽容。即使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人,在恋爱中也会表现出某种理解、宽容、关

怀和无私。3、亲密:恋爱的双方不仅对对方有高度的情感依赖,而且会有身体接触的需求。性是爱情的基础,是爱情的核心成分。相比之下,喜欢通常表现为;(1)对同伴持有好评、好感和高度尊重;(2)设想对方与自己相似。心理小测验时间饥饿辘辘是每个人

都有过的经验,假如有一天在非正餐时间,你饿得受不了,你会吃什么东西来填饱叫个不停的肚子?(此测验仅供娱乐,答案仅供参考)A.饼干、糖果等零食B.三文治、汉堡C.牛排D.叫碗面来吃ANSWER:A型:你谈恋爱只是为了「想」谈恋爱,而不是真喜欢对方,小心一时的盲目对你造成不利的影响,不停的

爱情追逐游戏,弄坏了你的胃口,当真正的爱情来临时你反而不能珍惜它,而错失良缘。B型:爱情,是你的精神食粮,它丰富了你的心灵,让你突然之间才华洋溢起来,写情诗、情书、唱情歌等都能打动芳心,赚人热泪,你是那种「有爱一条龙,无爱一只虫」的人。C型:华丽精致、唯美浪漫的爱情是你所追求的。你要学识高、

人品好、长相好、漂亮又能深爱你的情人,这种标准白马王子、小公主,是人人想要的,但秤秤自己的斤两,不够分量的话,还是趁早放弃吧!D型:你兼顾梦想与实际,是个知道如何在现实世界的夹缝中求生存的人。对於爱情,抱持「合则在,不合则去」的恬淡想法,有时情人是需要你去宠、去呵护的,多关心他一点吧!

恋爱的类型1、浪漫型:认为爱情和恋爱是生活的全部,将其理想化、神圣化,远离现实社会,不食人间烟火。2、游戏型:视爱情和恋爱如游戏,不能投入真情实感,只求个人需要的满足,没有责任感。3、占有型:对所爱之

人有着极强的占有欲,要求对方不能对其他的异性有一丝情感,对爱情和恋爱常有猜妒和防备心理。4、好友型:这种爱情有恋爱是在长期的工作、生活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是建立在信任和真诚的基础上的,温情多于激情,信任多于嫉妒,是一种平淡而厚实的爱情,这种恋爱可以结出幸福之果。。5

、实用型:找能满足自己基本或实际需求的人。如女孩子想嫁大款,男人要找贤妻等。6、利他型。舍已为人,宁愿自己吃苦,不愿所爱的人受累。现实中的爱情六种类型可能兼有。爱情中你需要知道的爱一个人,并没有给你以下权利:

要求他/她也爱你控制他/她的思想和行为要求他/她照顾你的人生,给你快乐爱情的三元素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了一个爱情的三元素理论。他认为一对伴侣的爱情关系由三种元素组成,即亲情、恋情和承诺。这三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三角形,而每一个三角形反映着一种特殊的爱情组合关系。亲情:指两个人之

间有着同甘共苦、相互沟通和相互支持的情感。建立在这种情感上的关系是一种亲情关系。当两人初在一起时,感情会逐渐加深,后来则保持在一定程度上。此时,两个人生活在一种相依为命的亲密关系中,但有时他们反而会意识不到另一方对自己的重要性。恋情:主

要指激发人的生理唤起的情感,这种唤起可能是性的唤起,也可能是其他需要。然而无论唤起的原因是什么,没有恋情就不会产生浪漫的爱情关系。恋情是决定爱情强度关系的首要元素,因此,性吸引会激发强烈的爱情,相比之下,兄弟姐妹则属于没有这种情欲的亲情。

承诺:指你所做出的与另外一个人相爱或相伴的决定,以及你信守这一承诺的程度。在你结识一个人之前,你对此人没有任何承诺。在你们相识以后,承诺就会不断地增加,但到了一定的水平也会停止。之后,随着两人之间关系的发展,信守承诺的程度会发生起伏变化。当两人之间的关系遇到严重麻烦时,彼此的承诺会急剧下降。爱情

的八种组合浪漫型组合:恋情加亲情亲情型组合:有亲情,缺乏恋情和承诺虚幻型组合:恋情加承诺,缺乏亲情恋情型组合:有恋情,没有亲情和承诺伴侣型组合:亲情加承诺,缺乏恋情承诺型组合:有承诺,没有亲情和恋情完满型组合:恋情、

亲情和承诺的结合无爱型组合:爱情的三元素都不具备友谊和爱情的区别友谊:是你打他一巴掌他会还你一巴掌。爱情:则是会默默承受…且说「打是情、骂是爱」。友谊:是他搂你的腰…会觉得太肉麻。爱情:则是愈紧愈好…最

好永远不要分开。友谊:说话时声音如雷…不拘小节。爱情:则是轻声细语…动作温柔…惟恐吓到对方。友谊:同床异梦。爱情:梦里相思。友谊和爱情的区别友谊:上公车时…和你一起挤。爱情:是护着你先上车。友谊:一件事和你辩论到底。爱情:任何

事都是你对。友谊:盼望能同年同月同日生。爱情:则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友谊:吃饭时…菜单各看一本。爱情:则是共同看一本菜单。分清友情和爱情友情爱情前提不同理解感情要求不同地位“平等”一体化规则不同开放的关闭的基础不同信赖纠缠着“不安”期望不同充满“满足感”充满“欠缺感”友谊与爱情的联系

1、友谊和爱情都是人们之间的良好感情的凝结。2、异性之间的友谊在一定的条件下是爱情的桥梁。促进人际吸引的因素时空接近性能力相似性互惠的好感外表吸引力一、影响因素1研究一:我们会跟谁成为朋友?Festinger,Schachter&

Beck,1950MIT已婚学生夫妇宿舍,入住前互不熟悉,随机安排。一段时间后,要求各住户列出在整个住区中最好的三位朋友。结果:1.65%的朋友是住在同一栋建筑里的;2.41%的人和隔壁的邻居成为了亲密朋友,22%的人和隔壁两三家的人成为朋友,只有10%的人和

宿舍另一端的住户成为朋友;3.1号和5号更可能拥有住在楼上的朋友一、影响因素1——时空接近性结论:与我们接近、并交往最多的人,最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和恋人。——接近效应(proximity/propinquityeffect)原因?一、影响因素1

研究二:Moreland&Beach,1992在大学教室里安排女助理。这些女性不和教授或其他学生交流,只是走进教室并安静地坐在第一排,让每个人都能看到她们。每个女助理出现在课堂上地次数有所不同,从0次到15次之间。学期结束时,研究者播放这些女性的幻灯片请班级的学生观看,要

求学生对这些女性的吸引力做出评分。结果:一、影响因素1——熟悉结论:我们暴露在某一刺激下越多,就越可能对其产生好感。——曝光效应(mereexposureeffect)提高熟悉度曝光率越高越容易成为朋友?网络对“时空接近性”的挑战以计算机和网络为载体的关系与日常生活中建立起的关系有何不同?

从屏幕过渡到面对面交流,这种关系是否经得起考验?“见光死”网络约会、网络恋爱与网络婚配一、影响因素2优秀的人比平庸的人更令人欣赏,也更容易吸引我们。研究三:优秀的人一定受欢迎吗?Aronson,1966让实验参与者听一盘大学生面试的录音带,录音带中出现四种大学生:1.优秀大学生2

.打翻了咖啡的优秀大学生3.平庸大学生4.打翻咖啡的平庸大学生让参与者评价他们比较喜欢哪一种大学生结果:最受人喜欢的是打翻了咖啡的优秀大学生一、影响因素2——能力结论:犯错误会使人们对有能力的人更加喜欢——犯错误效应(pratfalleffect)原因:“平常人”拉近心理距

离了性别差异自尊心相似VS互补?封闭的场环境vs开放的场环境“物以类聚”?“异性相吸”?时空接近性——熟悉——好感——基础进一步发展——友谊——相似/互补?一、影响因素3研究四:T.Newcomb,1961在新学期开始时把Michigan大学的男生随

机分配到某一寝室,一学期后调查他们与哪些人成为了朋友结果:1.地域背景相似2.态度和价值观相似一、影响因素3——相似性:态度和价值观结论:背景、态度、价值观的相似有利于增加好感和相互间的吸引力其他证据?一、影响因素3研究五:Boyben,Carroll&Maier,1984关于男性同性恋

者的研究,对参与者进行性别特征测试,并要求他们描述最希望寻找的同性伴侣应具备哪些特征结果:1.在典型男性特质测验中得分高的男同性恋者最希望寻找一个逻辑性强的伴侣;2.在典型女性特质测验中得分高的男同性恋者则最希望寻找一个具有很强表达能力的伴侣。一、影响

因素3——相似性:人格结论:相似的人格特征对于朋友和伴侣来说非常重要关于对已婚夫妇的人格相似性研究发现:相关并不显著(既非相似也非互补)文化差异一、影响因素3研究六:Burleson&Samt

er,1996结果:被认为有吸引力的人是那些在如何看待他人,以及喜欢谈论人际交往的程度等问题上与自己相似的人一、影响因素3——相似性:人际风格结论:为人处事,接人待物方面的相似人相互吸引高人际技巧人眼中的社会交往低人际技巧人眼中的社会交往预

测人际关系质量和婚姻质量的重要指标一、影响因素3——相似性:兴趣和经验社团、俱乐部等时空接近性和相似性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相同的兴趣爱好→时空接近→共同经历经验→相似性为什么相似性会促进人际吸引?1.被人喜爱的渴望2.被人确认的需要3.

对他人性格的推论一、影响因素4研究七:对于那些喜欢我们的人Curtis&Miller,1986大学生结对实验。在参加实验之前互不相识,结对小组的一方被随机挑选出来接受特定的信息。研究者让某些学生认为他所结队的学生对他有好感,而

让另一些学生认为他们的结对学生并不喜欢他们。然后,允许这对学生见面并交谈。结果:那些相信对方喜欢自己的学生和伙伴在一起时表现得更讨人喜欢,他们进行更多得自我展露,对于讨论的问题持有更少的异议,并且总体上表现出更热情、更令人愉悦的交际方式。一、影响因素4—

—互惠式的好感结论:相信对方喜欢自己的人也更容易表现得招人喜欢之所以对某些人产生好感,因为他们也喜欢我们,尽管我们可能并不相似——互惠式的好感自尊作为中介因素的影响一、影响因素5研究八:外表的第一印象对人际交

往有多大影响?Walster,Aronson,Abrahams&Rottman,1996关键词:明尼苏达大学新生舞会人格、性向评价结果:与人格和智力因素相比,外表的吸引力占有压倒性的优势一、影响因素5——外表的吸引力结

论:有吸引力的外表足以产生强大的好感性别差异男女对外表吸引力的重视程度是一样的vs男性比女性更重视外表?性别差异在测量态度时要比观测真实行为时更大可能的解释:男性比女性更可能“说”外表吸引力对他们很重要;但在实际行为上,两性对外表吸引力的反应是一样的外表吸引

力的性别差异情境性伴侣vs结婚对象性伴侣:都把外表吸引力列在首位婚配对象:男性比女性更注重外表吸引力,但均未被列在首位什么样的外表有吸引力?什么样的外表有吸引力?研究九:MichaelCunningham,1986关键词:男大学

生女性照片测量结果:高吸引力与大眼睛、小巧的鼻子、窄小的下颚、高耸的颧骨和窄小的脸颊、高挑的眉毛、大大的瞳仁和明显的笑容有关;对女性的调查显示:男性高吸引力与大眼睛、宽大的下颚、高耸的颧骨和宽大的脸颊,以及一个明显的笑容呈正相关吸引力的标准

大大的眼睛——“娃娃脸”激起了观察者温暖以及想照顾他人的欲望高耸的颧骨——性成熟有吸引力的女性比男性拥有更多的“娃娃脸”特征笑容——安全感“美”是否存在跨越文化的标准?跨文化的高相关婴儿与成人的一致性研究十:Langlois&Roggman,

1990关键词:照片合成比较结果:合成照片更具吸引力1624美的标准之一:平均化结论:对人产生吸引力的面孔是处于整个人类面孔的代数平均数的位置或中间水平的,而非位于极端水平平均化的合成照片是一张典

型的或“熟悉”的面孔,面孔特征上的个体差异消失了,留下的是一张周正的面孔,具有令人熟悉和高度愉悦的特性“平均”面孔=最吸引人的面孔?最有吸引力的面孔研究十一:Aerrett,May&Yoshikawa,1994关键词:两种合成

面孔“平均吸引力”面孔“高吸引力”面孔评价结果:1.参与者认为“高吸引力”面孔的吸引力程度远远超过“平均吸引力”面孔;2.日本和英国的参与者显示出一致;3.“高吸引力”的女性面孔比“平均吸引力”的面孔有着更高的颧骨、更

窄的下颚以及更大的眼睛;对称的美美的标准之二:熟悉研究十:Little&Perrett,2002关键词:合成异性面孔评价结果:他们给那张“克隆”了自己的异性面孔以最高的吸引力评分结论:偏好与自己最

相似的面孔意味着安全、可靠、值得信赖——对安全的偏好请描述一下这个人:“美即是好”的作用调查显示:漂亮的人的确具有良好的社交技巧研究十二:Snyder,Tanke&Berscheid,1977关键词:男大学生异性照片电话通话结果:1.当男

大学生认为他们的伙伴有魅力时会以更友善和更热情的方式与她们交流;2.独立观察者听这些女性的谈话时也认为她们更有吸引力、更自信、更生动且更热情结论:我们以一种帮助对方展现出最好和最突出特征的方式与他们交流——自我实现

的预言阻碍人际吸引的因素一、人际知觉的偏见因素二、自我认知的偏见因素

精品优选
精品优选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 文档 34925
  • 被下载 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