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工作岗位分析第三章工作岗位调查.pptx,共(80)页,1.569 M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6372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3章工作岗位调查▪岗位调查的概念▪岗位调查的方式▪岗位调查的形式▪岗位调查的内容引导案例:某公司财务部的岗位调查岗位调查的概念▪以工作岗位为对象,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收集各种与岗位有关的信息和资料的过程。▪它是要通
过调查,取得说明工作岗位的第一手材料。▪岗位分析和评价的前提。岗位调查的准备▪岗位调查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1、组织中哪些岗位是本次调查的对象2、通过岗位调查,要获得哪些岗位信息3、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采集岗位信息4、谁是岗位负责人,谁是岗位信息的采集者5、如何保
证岗位调查所获取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岗位调查的准备▪岗位信息的反馈形式量的信息是以数据说明和反映工作岗位情况;质的信息是以文字说明反映工作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岗位调查的方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工
作日记法▪技术测定法岗位调查的方法▪问卷法开放式封闭式综合式▪格式基本情况调查内容领导认定▪优点:调查范围广▪缺点:依赖填表人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责任感岗位调查的方法▪访谈法通过与被调查者谈话取得资料的方法▪访谈的内容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的性质和范围所负责任▪面谈的
形式个人面谈集体面谈管理人员面谈岗位调查的方法▪观察法通过现场观察取得资料的方法,使用于内容重复性较高的工作▪工作日记法由员工自己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每天的活动,可以了解员工的工作负荷和岗位职责等▪技术测定法通过仪器测量取得资料的方法岗位调查的形式▪岗位写实▪关键事件法▪调
查抽样法岗位调查的形式:岗位写实▪个人岗位写实▪工组岗位写实▪多机床看管岗位写实▪自我岗位写实▪特殊岗位写实案例:岗位写实▪北京的一个网络服务公司人力资源部专门对售后服务工程师或者叫技术支持工程师一天的工作进行了跟踪记录调查。这个公司技术工程师每天就是用
电话回答客户提出的问题。调查结果是在一天时间里售后服务工程师一共接了70个电话,其中最长的电话13分钟,最短的电话两分钟。分析结果是八个小时中大概六个半小时都在接电话,加上中间去吃饭的时间还有上厕所的时间,应
该说任务很饱满。岗位写实与定员▪定员一般是以工作日写实为基础依据。▪根据工作日写实资料,计算每一个岗位的工时有效利用率。▪一般标准是:工时利用率在80%以上,岗位基本满负荷,应该维持现有工作负荷;▪50%—80%,
应该增加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30%—50%应该考虑兼任另一岗位工作;▪30%以下,应该考虑撤消,工作由其他岗位兼任。▪这种方法虽然科学,但是,需要的工作量极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岗位调查的形式:关键事
件法▪关键事件法是由美国学者福莱·诺格(JohnC.Flanagan)和伯恩斯(Baras)在1954年共同创立的的,它是由上级主管者纪录员工平时工作中的关键事件:一种是做的特别好的,一种是做的不好的。在预定
的时间,通常是半年或一年之后,利用积累的纪录,由主管者与被测评者讨论相关事件,为测评提供依据。岗位调查的形式:关键事件法▪请问在过去的一年中,您在工作中所遇到比较重要的事件是怎样的?▪您认为解决这些事件
的最为正确的行为是什么?▪最不恰当的行为是什么?▪您认为要解决这些事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比如,让工作者给这些素质按重要性排队;按五点量表打分;或给定一个总分(比如20分)让工作者将其分摊到各个能力、素质中去。岗位调查的形式:关键事件法SITUATION情景RESULT结果TARGET目标ACT
ION行动星星ATR岗位调查的形式:关键事件法安妮是公司的物流主管。物流主管负责将客户从海外运过来的货,清关、报关,并把货提出来,然后按照客户的需求运到客户那里,负责整个物流的顺利进行。这家公司很小,共有20位员工,只有安妮一人负责这项工作。物流工作除了她再没人懂了。在刚
进行完一月份考评后,安妮二月份就发生一件事情:她80多岁的祖母,在半夜里病逝了。她由祖母从小养大,祖母的病逝使她很悲伤。她为料理后事,人很憔悴,也病了。碰巧第二天,客户有一批货从美国进来,并要求清关后,要当天六点钟
之前准时运到,而且这是一个很大的客户。安妮怎么做呢?她把家里的丧事放在一边,第二天早上九点钟准时出现在办公室,她的经理和同事都发现,她的脸色铁青,精神也不好,一问才知道家里出了事。但是,这个小女孩什么话也没说,一直做着进出口报关、清关的手续,把货从海关提出来
,并且在下午五点钟就把这批货发出去了,及时运到了客户那里。然后,五点钟时,她就下班走了,可公司是六点钟下班,她提前走了,回去处理祖母的丧事去了。STAR分析▪当时的情景S是:安妮的祖母头一天晚上病逝了。▪当时的目标T是:为了第二天把一批货完整、准时的运到客户那里。▪当时的行动A是:她置家里的事于
不顾,准时出现在办公室,提前一个小时把货发出去了。▪当时的结果R是:客户及时收到了货,没有损伤公司的信誉。岗位调查的形式:调查抽样法▪对工作岗位随机进行抽样调查,利用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对总体状况做出推断的一种方法。▪调查抽样法的步骤(1)明确调
查目的。(2)作业活动分类。(3)确定观测次数。(4)确定观测的时刻。工作岗位调查的内容▪岗位劳动责任调查▪岗位能力要求调查▪岗位劳动强度调查▪岗位劳动环境调查岗位劳动责任调查▪岗位劳动责任是指岗位在生产过程中的
责任大小,主要反映岗位劳动者智力的付出和心理状态。质量责任,如质检员的责任;产量责任,如生产调度;看管责任,如仓库管理员;安全责任,如安全委员会;消耗责任,如成本的控制及原材料的消耗等;管理责任,如车间主任或生产型企业的
部门经理等。岗位能力要求调查▪各岗位根据其在流水线的位置其设备的复杂程度、操作的复杂程度、产品的质量要求,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等都是差别很大的。▪如果是在管理岗位,则岗位要求的决策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也是各不相同。▪在做岗位调查时,一定要把岗位要求的专业知识、学历水平、工作经验
等调查清楚。岗位劳动强度调查▪劳动强度是指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的繁重、紧张或密集程度。也可以说是劳动力消耗的密集程度。▪影响劳动强度的因素一般包括体力劳动强度(用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来衡量)、工时利用率、劳动姿势、劳动紧张程度及工作班制
等。岗位劳动强度调查▪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是我国制定的劳动保护工作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标准,是确定体力劳动强度大小的根据。应用这一标准,可以明确工人体力劳动强度的重点工种或工序,以便有重点、有计划地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体力劳动强度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标准GB3869—83(国家标准局1983年9月29日发布1984年12月1日实施)本标准适用于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劳动,劳动强度的分级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依据。体力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公式体力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公式为I=T·M·S·W·
10(3-1)式中:I为体力劳动强度指数;T为劳动时间率(%);M为8h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kJ/(min·m2)];S为性别系数:男性=1,女性=1.3;W为体力劳动方式系数:搬=1,扛=0.40,推/拉=0.05;10为计算常数。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劳动强度指数小
于或等于15,体力劳动强度为Ⅰ级,相当于轻劳动;劳动强度指数大于15小于20,体力劳动强度为Ⅱ级,相当于中等强度劳动;劳动强度指数大于20小于25,体力劳动强度为Ⅲ级,相当于重强度劳动;劳动强度指数大
于25,体力劳动强度为Ⅳ级,相当于很重强度劳动。平均劳动时间率T计算方法▪每天选择接受测定的工人2名,按表A1的格式记录自上工开始至下工为止,整个工作日从事各种劳动与休息(包括工作中间暂停)的时间,每个测定对象连续记录3天,取3天的平均值,再求出劳动时间率。如遇生产
不正常或发生事故时,不作正式记录。动作名称开始时间(时、分)耗费工时(分)主要内容(如物体重量、动作频率、行走距离、劳动体位等)能量代谢率M计算方法▪根据上表的记录,将各种劳动与休息加以归类(近似的活动归为一类),然后分别计量从事各
类劳动与休息时呼出气的体积,按表A2的内容及计算公式,求出各项劳动与休息时的能量代谢率,分别乘以相应的累积时间,最后得出一个工作日各种活动和休息时的能量消耗值,再把各项能量消耗值总计,除以工作日总工时,即得出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千焦耳/分·米)。能量代谢率M计算方法工种:姓
名:体重:公斤1采气时间:分2采气量(气量计的终读数减去气量计的初读数)升气量计的终读数升气量计的初读数升3量气时气温℃气压帕斯卡4标准状态下干燥气体换算系数由标准状态下干燥气体体积换算表查得5换算标准状态呼气量:采气量乘标准状态下干燥气体换算系数升6换算每分钟呼气量:标
准状态呼气量/采气时间升/分7换算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呼气量;每分钟呼气量:每分钟呼气量/体表面积升/分·米8计算能量代谢率(千焦耳/分·米):logYe=0.0945-1.15984……..(1)log(13.26-4.1868Ye)=1.1648-0。0125x…..(2)劳
动姿势的测定和分级▪劳动姿势的总类▪坐姿:计算机、司机、缝纫工▪立姿:车工▪前俯:木工▪后仰:维修工▪卧姿:工作范围狭小▪蹲姿:电焊工劳动的测定和分级▪当代人的工作紧张程度划分为10级,级数越大越紧张,其中新闻记者与飞机驾驶员、领航员并列7.15级,排在第三位,
工作紧张程度仅次于矿工和警卫人员。▪不规律的生活、不规律的饮食、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使这一人群的健康大打折扣。工作班制▪在不同的企业中,组织工作轮班的制度是不同的,有的实行单班制,有的实行多班制。这主要根据企业的生产工艺特点、生产任务、人员情况、经济效果和
其他有关的生产条件而定。▪三班制、四班制的倒班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正倒班,现以三班制为例说明,即甲、乙、丙三班工人都按早、中、夜的顺序倒班,即原来的早班倒中班,中班倒夜班,夜班上早班,每周倒一次,三周为一个循环。岗位
劳动环境调查:粉尘是指在生产中过程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生产性粉尘(industrialdust)河北唐县采石现场尘肺(pneumoconiosis)是由于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
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我国尘肺患病人数上世界其他国家总和的3倍多。年份累计尘肺(%)累计死亡(%)现患(%)1986199119961998200020032006393187(4.91)472776(3.96)52475954204155862458974160
876379627(20.22)93776(20.22)127147(23.5)134674(25.7)133226(23.9)141024(23.9)314167(3.69)379000(3.21)
390085414894425398448717尘肺患病情况地区分布:累计尘肺最多的省:四川、辽宁、湖南、山西、黑龙江、河南,六省现患总数占全国40%。行业分布:煤炭行业:195150例(47%)冶金行业:50546例(12
%)有色金属、建材、机械、轻工、铁道七个行业占82%。尘肺患病情况工种分布:以金属矿山的凿岩工、煤矿的主采工和主掘工为多。病种分布:矽肺:245845例,占46.8%煤工尘肺:209239例,占39.9%其它合计:69675例,占13.3%尘肺患病
情况纯掘工:单纯掘进纯采工:单纯采煤主掘工:掘进工龄≥1/2主采工:采煤工龄≥1/2掘进工龄≤2年辅助工:掘进工龄≤2年采煤工龄<1/2混合工:掘进工龄>2年掘进工龄<1/2。生产性粉尘对健康影响1.
全身作用2.局部作用3.致敏作用4.致癌作用5.感染作用6.致纤维化作用--尘肺上呼吸道皮肤岗位劳动环境调查▪粉尘的测定和分级▪小砂石厂大粉尘灰.flv岗位劳动环境调查:高温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气湿气流气压热辐射。气温气温气湿
气流气压热辐射(一)气温(airtemperature)生产环境中的气温决定于:大气温度太阳辐射生产上的热源人体散热等热的传递形式:适宜气温:18-25℃热源通过传导、对流使生产环境中的空气加热,并通过辐射加热四周物体,形成第二次热源,扩大了直接加热空气的面积,
使气温升高。(二)气湿(airhumdity)▪生产环境中的气湿以相对湿度表示。▪高气湿:相对湿度大于80%。▪低气湿:相对湿度低于30%。▪高低气湿产生的原因:▪最佳湿度:30-80%高气湿主要由于水分蒸发和释放蒸汽所致,如液体蒸煮的缫丝、印染、屠宰等工艺和矿井作业。低
气湿可见冬季高温车间的作业。(三)气流(airflow)生产环境中的气流动力来自于外界风力和厂房中的热源。室内外温差越大,产生的气流越大。(四)热辐射(heatradiation)热辐射主要指红外线和一部分可视线而言。太阳各种熔炉生产环境开放的火焰熔
化的金属等红外线不直接加热空气,但可使周围物体加热。(五)影响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的因素1.季节大气条件的变动;2.生产场所的生产设备、生产情况、热源的数量和距离;3.厂房建筑、通风设备等。高温作业的概念高温作业(w
orkinhotenvironment):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指当地历年最热月下午2时的平均温度的均值。worksite:指工人因生产操作经常停留的地方。炉前工
作业工人出矿井下降温设施应急救援人员在高温矿井下▪表1我国部分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地点温度(℃)地点温度(℃)地点温度(℃)地点温度(℃)哈尔滨28安阳33呼和浩特28桂林33佳木斯28上海32克拉玛依34衡阳35吉林28福州34酒泉28绵阳31大连27南宁33汉中31海拉尔26乌
鲁木齐32株洲35石家庄32四平29兰州29成都31北京30锦州29齐齐哈尔29昆明25烟台28西宁25二连浩特30延安30洛阳34喀什32保定32长春28合肥33银川30青岛28沈阳29广州33太原29工作地点温度的容许误差▪当工艺无特殊要求时,生产厂房夏季工作地点的温度,应根据夏
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及其与工作地点温度的允许温差,按表2确定。表2工作点点温度的容许误差计算温度≥2223242526272829-32≥33允许误差1098765432工作地点温度≤323232-2535▪夏季生产车间夏季包装车间夏季抗洪抢险夏季军事操练高温作业的类型与职业接触1.高温、强热辐射
作业(1)冶金工业:炼焦、炼铁、轧钢车间;(2)机械制造:铸造、锻造、热处理车间;(3)炉窑车间: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4)锅炉间:火力发电厂、轮船。气象特点: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冶金工业炼铁锅炉间工人送燃料机械制造业锻造工
艺陶瓷工业的烧成车间高温作业的类型与职业接触2.高温、高湿作业(1)液体加热或蒸煮:印染、缫丝、造纸,气温达35℃以上,相对湿度达90%以上;(2)潮湿的深矿井:气温达30℃以上,相对湿度达95%以上。通风不良易形成高温、高湿和低气流的湿热环境。气象条
件特点:高气温、高气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高温作业的类型与职业接触3.夏季露天作业(1)农田作业(2)建筑业(3)搬运业特点:受太阳的直接辐射以及加热地面和周围物体二次辐射源的附加热作用。形成高温与热辐射的联合作业环境。岗位劳动环境调查:噪声1.噪声的概念▪卫生学概念:凡是使人感到
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物理学概念:频率和强度无规律地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声音。2.生产性噪声的概念生产性噪声(industrialnoise):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的声音。3.生产性噪声
的分类(1)按其来源分:①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所产生的噪声,如机床、纺织机、电锯、球磨机等发出的声音。②流体动力性噪声: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流体流动所产生的声音。如空气压缩机、
通风机、喷射器、锅炉排气放水、气笛等发出的声音。③电磁性噪声: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发生,如发电机、变压器等发出的嗡嗡声。3.生产性噪声的分类(2)根据噪声随时间的分布分:稳态性噪声(声压级波动小于5dB)连续性非稳态性噪声间断性噪声(脉冲噪声):(声音的持续时间小于0.5秒,
间隔时间大于1秒,声压级的变化大于40dB)脉冲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较大。1.神经系统损害机制:听觉器官感受噪声后,经听神经传入大脑的过程中经脑干网状结构时发生泛化,透射到大脑皮质的有关部位,并作用于丘脑下部植物神经中枢,引起一系列神经系
统反应。1.神经系统损害▪临床表现:▪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障碍、全身乏力等类神经征,有的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易激怒等。视觉运动反应时延长,闪烁融合频率降低。皮肤划痕试验反应迟钝。2.心血管系统损害噪声作用下心率:加快或减慢;ECG:ST段或T波出现缺血型改变
;血压:早期不稳定,长期接触强噪声可持续升高。脑血流图:波幅降低、流入时间延长,提示血管紧张度增加,弹性降低。13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胃液分泌减少、胃的紧张度降低、蠕动减慢等胃肠功能变化的
症状。4.对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中等强度噪声(70-80dB)作用下,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而受大强度(100dB)噪声作用,功能减弱。接触较强噪声的工人或动物可出现免疫功能降低,接触时间越长,变化愈显著。5.
对生殖机能及胚胎发育的影响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接触噪声的女工有月经不调现象,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经期延长、经量增多及痛经等。接触高强度噪声的女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有增高趋势。男工可出现精子数量减少、活动能力下降。6.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噪声对日常谈话、听广
播、打电话、阅读、上课都会带来影响,在噪声环境下,人们感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在车间或矿井等作业场所,由于噪声的影响,掩盖了异常的声音信号,容易发生各种事故,引起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14157.噪声性耳
聋▪Noise-induceddeafness▪噪声性耳聋系由于听觉长期遭受噪声影响而发生缓慢的进行性的感音性耳聋,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久之则难以恢复,终致感音神经性聋。噪声除对听觉损伤外,还可引起头痛、头昏、失眠、高血压等,影响胃的蠕动和分泌。岗位劳动环
境调查:毒物毒物危害程度的测定和分级▪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是对在存在生产性毒物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和劳动的职工,根据接触性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空气中毒物浓度超标倍数▪三项指标综合评价,而确定有毒作业危害程度的技术标准,据此可以掌握企业现阶段的职业危害水平。
毒物危害程度的测定和分级有毒作业分级指数的计算公式C=DLB式中:C为分级指数;D为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系数;L为有毒作业劳动时间;B为毒物浓度超标倍数。一般作业危险性测定与分级作业危险性评价方法有
多种,现在企业中比较普遍应用的是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D=L×E×C式中:D为作业条件危险性分值;L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为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当D值
越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也越大。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重系数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重系数(D)Ⅰ(极度危害)8Ⅱ(高度危害)4Ⅲ(中度危害)2Ⅳ(轻度危害)1工作岗位调查中应注意的问题工作岗位调查中应注意的问题1.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调
查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设计岗位调查方案,编写调查手册和培训调查员。2.调查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3.调查实施过程中的其他问题(1)调查小组设置(2)宣传工作(3)保密工作